為什麼豐臣秀吉為了後代,沒有消滅強大的德川家康,以至後來德川的確篡權了?

豐臣秀吉後期很奇怪,為了家族的長治久安,並沒有消滅德川家康。
另外很器重的石田三成(後來關原德川的對手),也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封地。

等於沒有做任何防範德川氏的舉措,的確很奇怪啊。。

做點補充:小牧長久手和太閣逝世期間有14年之久。一舉端掉德川不是沒有可能。


1.豐太閣為何沒有消滅家康?
不是不想,真的是有心無力.
德川家在本能寺之後擁有甲信駿遠三不到150萬石領地,雖然比不上太閣600萬石,但是也算是勢力雄厚的大大名,天下人的潛在競爭者之一.
決定天下命運的小牧,長久手一戰如果按照豐太閣一開始的構想實現的話就成功了.但是,豐太閣那點小算盤全被大狸子看穿了,結果被打的很慘,秀吉派重要政治力量的池田恆興和兒子(信長公的乳兄弟,清洲會議和秀吉,丹羽長秀一同擁立信長公嫡孫三法師的四宿老之一)還有麾下猛將"鬼武藏"森長可(恆興的女婿)都在此戰役中戰死.而德川家康一直成功的保持住了戰略防禦態勢,基本沒什麼損失,最後還放下姿態主動臣服於秀吉並且把次子送給秀吉做養子.
後來的小田原征伐中,德川家作為東海道方面軍主力之一,最後還成功說服北條氏政開城投降,大功一件,還獲封賞轉封關東八國約256萬石領地.

2.石田三成為何沒有得到足夠的封地?
三成在豐臣家中一直是文治派領袖的身份,幾乎沒什麼戰功,還因為忍城之戰水攻失敗落下個"戰下手"的名聲.
不是太閣不想封,他不爭氣你有什麼辦法,三成作為太閣的寵臣一直沒什麼戰功這事被武功派詬病已久,忍城一戰其實就是太閣給三成的一塊肥肉,但是三成自己弄巧成拙硬是讓到嘴的肥肉飛了.打成這個樣,沒受罰就已經不錯了.

3.太閣防範德川氏的措施.
這個就太多了
小田原征伐,德川家作為主力之一出征,出兵就意味著出錢出糧,作為主力那消耗自然是更大.結果整個小田原征伐並沒有發生什麼多大的戰鬥(這還得多謝優柔寡斷的北條氏直和裹腳布一樣的小田原評定),而且還讓德川家攬了無血開城這麼一件大功,
轉封關東.表面是太閣對於德川家的表彰,其實也是削弱德川家的的措施之一,首先轉封意味著德川家離開了經營多年的駿遠三舊領,到了關東又得從頭再來,當時的關東百廢待興,轉封過去基本是從頭開發.其次,關東大小豪族密布,態勢犬牙交錯.處理與這些當地豪族的關係也是對大名能力考驗的一個重要環節,多少外來戶因為搞不好和地頭蛇的關係落下個被轉封(這種情況下被轉封領地肯定是要被削減的),減封甚至剝奪大名資格的悲慘境地.接下來最重要的也是太閣最重視的(從小田原征伐後到死前一直在運作),就是用豐臣系大名對德川家進行包圍,並且在德川舊領安排了自己的側近進行監視.
但是朝鮮征伐消耗了豐臣系大名們大量的金錢與糧草,而德川家康卻以剿滅北條餘黨之名留守,藉此積蓄實力.等到太閣死前,只能依靠以一同發跡的摯友"加賀百萬石"前田利家為首的五大老(家康為其中之一)和通過打結姻託孤這種感情牌來牽制家康.

太閣一死,家康就開始蠢蠢欲動,伺機奪取天下,朝鮮撤軍後,文治派和武功派的矛盾開始激化,太閣逝去第二年春,前田利家也隨之西去,之後就發生了刺殺三成事件和暗殺家康事件,再之後,就是關原了.


關於你的問題,第一個答案據我所知已經很清楚。但我覺得這裡有個很關鍵的概念,請題主注意。

你用了篡權這個詞,這個詞,在我國歷史上可能會經常見到,但是在日本,我認為根本不存在篡權這一說法。

我國從戰國末年就開始施行了郡縣制,中央集權的手段。但據我大概了解,日本不是這樣的,簡單來說,比如你認為豐臣秀吉已統一了日本,但他對德川以及其它大名的領地有實質控制權么,他無法直接任命德川領地的領主,只能靠強大的實力去要求,比如將家康的領地換到江戶,日常的政務都是各領主自治的,並不像中國的六部制等制度來完成中央集權。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那個時期為日本的戰國時期,因為它並不是像我國秦朝以後的朝代,是中央集權的,它就是像我國戰國時代一樣,是封而建之的制度。

所以,除了消滅德川,是沒有辦法阻止德川成為下一個天下人的。這,歸根結底是個制度問題。


豐太閣對於德川不是沒有防備的,首先是轉封,德川原領地是三河,遠江、駿河以及在本能寺之變後失去控制的甲斐和部分信濃,在日本戰國的體制下,轉封是無法帶走領地內的農民的,在無法實現兵農分離的情形下,相當於部分剝離了對德川家世代忠誠的部分戰力,這是其一;其二,豐臣家繼承了織田家的經濟策略,控制著對勘合貿易以及對荷蘭葡萄牙等國的貿易,從財力上是壓倒德川的;其三,轉封之後,佔據德川原領地的大名,大多數是從織田時期便跟隨太閣的織田家寄騎或是舊臣,太閣對這些家臣還是比較信任的,這些組成了對德川的防禦圈,況且德川領地背後還有蒲生和上杉。其四,侵略朝鮮時,西國大名出兵力,東國的大名出錢糧,還要負責給太閣修城來耗費東國大名的財力。其五,五大佬體制下,上杉毛利和前田三家足以壓服德川,況且下面還有五奉行牽制;
但問題是,第一,太閣尷尬的出身,無法做武家的領袖,無法開幕府,只能作公卿統治諸侯,對於諸多講究家世的武士家族來講,其統治可謂其名不正(當然,松平家也非名門,但畢竟在三河立足已久)。第二,太閣得國太易,基本上是繼承了織田信長的奮鬥成果。而且,太閣長於通過外交謀略壓服對手而非武力解決,武力的圍城往往也非強攻而是通過財力逼迫守軍開城,因而在小牧與德川一戰後,其認為以武力征服需大量時間,對於安撫自己麾下的織田舊臣不利,於是通過外交途徑使德川屈服,這就留下了隱患;其三,侵略朝鮮動搖了豐臣家的權威,並且造成了文治派和武斷派的直接矛盾;最後,日本戰國到安土桃山時代,武士道還未形成,家族的延續遠比忠誠重要,太閣死後,大量原本效忠豐臣的大名,尤其是應當起到阻礙德川進軍大阪的大名,反而或是因與文治派的矛盾(加藤、福島等)或是為了保存家族(中村一氏)或是來個分家各自支持一方(真田和毛利),使得太閣的安排全部落空。
關於關原會戰,德川至少在名義上還是豐臣家五大老之一,並且是受命討伐上杉的聯軍司令,而石田三成的大義名分個人認為要弱於德川,況且其領地、人望均在德川之下,即使抬出毛利做西軍總大將,在戰前前田家已經實質上降伏於德川,上杉家被獨眼龍等圍毆的情形下,石田三成僅憑熱血和忠義之心,以及向各個大名開出的空頭支票(例如對小早川秀秋許以關白等),很難獲得壓倒性勝利,況且在關原會戰中存在諸多所謂偶然因素,例如全軍吃盒飯事件和小早川的倒戈。
總之,太閣做了德川的防備工作,但是他無法預見人心的變化,也無法阻止身後德川迅速的崛起(個人感覺,太閣死前,實質已經考慮到了德川崛起,但其始終幻想德川能夠忠誠,於是不斷的向德川索要誓書,或者有這樣一種可能,太閣一再索要誓書是給其他大名一個暗示,德川向我交付了誓書,違背誓言是種失信的行為,德川失信,其他大名的利益將受到損害,各大名可以討伐他)。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指出錯誤。


憶大坂數十年風雲,宛如夢中夢。


雖然沒有動粗,但秀吉防範德川的手段是有的,而且有很多。大致分軟硬兩種手段。但總體來說,秀吉一直是個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傢伙。秀吉在鞏固自己家族統治力量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指定繼承人。他一直想要兒子,但秀瀨出生之時秀吉已經等不及他長大繼承自己的位置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掃清秀瀨身旁的潛在威脅,不如挑一個威脅最大的為己所用,至少求個平安。秀吉是政治家,他肯定明白如果找家康幫忙輔佐秀瀨,某種程度上你只能盼望秀瀨能活下來就不錯了。想要完全杜絕家康的野心?誰也沒這麼幼稚,大家都是道上混的。總而言之,作為一個並沒有實質解決大名間矛盾而是通過發動戰爭來轉移矛盾和政治斡旋和許諾緩和矛盾的秀吉政府,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專門對付家康。而三成是秀吉這一政治政策實施的核心人物,他必須時刻跟著秀吉參與各種事情的處理,而不是在封地厲兵秣馬地防範家康。做這些事情的大有人在,只不過關鍵時刻都反水了。秀吉與家康在小牧長久手時期實力水平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假使豐臣在西面做關白,家康在東面成立幕府,他們倆也是有實力彼此對立的。只是家康選擇臣服秀吉,有性格原因也有政治考量,算是和則兩立吧。

所以

自小牧長久手以來家康的官位一直在上升,這不是偶然,而是秀吉的意思。人升官發財總得感謝提攜自己的人,而且秀吉和家康也是臉紅的時候少,畢竟秀吉崛起的時候,家康的意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擊敗家康不如拉攏他,既能避免麻煩又能使輿論變得對自己有利。(草根諸侯不易啊)家康也樂不得圖個清凈,向東一點點進行自己未盡的事業。

秀吉把家康側室(都不算)生的兒子結成秀康收為養子,一方面是當成人質進行政治脅迫(在當時很常見,包括大名之間的婚姻),另一方面也是情感投資,秀吉不僅把他培養成了一個風度翩翩,能力上遠勝過德川秀中的將才,甚至於到最後結成秀康在秀吉沒有達到任何實際目的的時候就被送回了家康家。可惜秀吉看錯了家康,至少在這件事上,秀吉輸了。因為秀吉認為家康對結成秀康多少應該有感情,看在父子的份上,家康是應該感激秀吉替他培養兒子的。秀吉政治手段高明的地方就是他有時會像劉備一樣賣你人情,在別人面前營造一個積極熱情的形象。

可是他的對手家康,可能是戰國時代最不會感情用事的人。他當初就沒把這兒子當回事。甚至於,他還認為結成秀康這樣一個孽種送到秀吉那裡當人質終於能夠起到一點點價值而慶幸。秀吉送他回來,他反倒會認為秀吉有翻臉的意思怕家康隔牆有耳不得已送回來,這讓他沒了面子。所以結成秀康的一生也是個悲劇(後面還會說)。
還有:臨死前逼家康寫保證書……(也是醉了,但至少算爭取過)

再有就是硬手段了。如果說結成秀康當人質這種事算軟硬兼施,那麼石田三成,這個硬脖子,說是秀吉最後一道防線也差不多了。他的作用是家康想要奠定自己的王朝需要掃清的最大的一塊石頭。至於這塊石頭為什麼沒有攔住家康,就兩條
1.石田三成有實權沒兵權,就是個大總管。關原之戰之前在大阪被幾家軍隊富二代堵的滿城亂竄。
2.這人把周圍人都得罪遍了,無論敵友一概無腦黑。想想看,你關鍵時刻會不會幫一個嘴賤當著領導罵你打你小報告的人?
所以說關原之戰,勝負早就註定。一方是為了一個死去的關白正名的義勇軍,小混混(說是小混混也不太對?至少島津是想加入東軍,可惜報名晚了,家康也是有意削弱這個九州霸主實力,當時沒答應他,逼得島津加入西軍,好在他們也沒有意氣用事,關原之時基本沒怎麼動手,事後還跟家康賠禮道歉,家康也原諒了他們),另一方面是討伐石田三成的加藤黨(本來和石田三成一個目的,保衛豐臣家既得利益的。但分配利益的三成沒搞好,被家康搞成清君側了)和三河遠江—以家康同志為中心—聯軍。所謂打仗就是這樣:你目的越明確,越容易贏。你說我打架的目的是對抗所有可能對秀瀨公造成威脅的人,和擊敗以石田三成島清輿一夥反革命集團,哪個目的明確?即使西軍贏了這局,三河遠江你去不去?宜將剩勇追窮寇你去不去?奧州也幫忙了你去不去打?
打不動,遲早也是個輸。
這個問題轉化成秀吉守成防範家康的問題,結果也是一樣的:
根本贏不了。
但是,秀吉也做了很多事情,只是失敗了。

話說到結成秀康,我夾帶點私貨。這是我所欣賞的一個人。出身不高,他娘連側室都談不上,也就是家康一時孤獨找了家養的洗頭小妹,孩子生出來還是後宮爭鬥劇家康一時被築山夫人擠兌拉了個偏架,這才活了下來。剛生下來他爹說他臉長得像條魚……
後來作為人質,在秀吉那裡得到了父親的溫暖,發誓保衛自己義父的兒子。可惜被秀吉送回親夫家康那裡天天坐冷板凳,三成在被軍二代圍追堵截放學別走的好聲音中迷失,被秀康所救,寶刀贈總管,發誓用繩命保衛國家正統秀瀨公。關原之戰開戰被八百年不說一句話的親爹安排了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因感受到父愛而反水三成:防禦不(誰)知道會不會跨界出擊,隔山片海來打你,就為報答秀吉之恩的日本戰國版關二爺上衫景勝上演過五關斬六將的偷襲……
「那時馬很慢,一輩子很短,只夠打一個假想敵」(寂寞哭了)
後來這位指揮若定,有大才大義的將軍被家康排擠得只能訓練自己領地的居民結果營造了一支戰國第一素質的相撲比賽現場觀眾。

命運讓人唏噓,歷史讓人嘆氣。但秀康將軍那最閃亮的凋零則一直激勵並刺激著我:


死於,縱慾過度

(單身狗永遠的)

(痛……)


建議看下《豐臣家族》這本書。裡邊很詳細,就豐臣家幾個重要人物(我記得是八個),很客觀全面的解釋了這個問題。


題主需要注意的是,石田三成只是一個奉行,還是倒數第二位的。石田的確有魄力,有膽識,但沒氣量沒能力,更沒有聲望,把他比作德川家康的敵人是很可笑的(儘管事實上是)。
總的來說家康的資本是什麼?世代效忠的三河武士,自己出類拔萃的人品能力,以及小牧長久手的一次大捷。這都他讓秀吉欽佩他和忌憚他的資本。更何況降服秀吉之後他做的面面俱到,沒有任何過錯,秀吉哪裡來的理由滅掉他?
但是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豐臣秀吉能迅速的統一日本,靠的是他的強大外交能力和物質上的支持。你可以看到,所有對他武力相向的強力大名(長宗我部,島津,乃至後來複國的佐佐成政),儘管會減封,最後被滅掉的很少,當然北條除外了。一個這平步青雲的農民子弟是很無奈的,織田信長手下的臣子,世代都是他的奴才,喊東不敢去西;德川家康手下的旗本更不提了,忠心耿耿如同堅硬的磐石,而秀吉有的只有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好老婆。他做不到信長那樣的愛滅誰滅誰,他沒有這個威嚴沒有這個底氣,他需要各方對他的好感和支持,不管是己方還是對方。在這種沒有背景,沒有強大的親友團,沒有巨大家底的情況下,做一個個好好先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這也就是秀吉不敢拿起屠刀陰掉家康的真正原因。


至少在秀吉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裡 德川家康被認為是豐臣體制下的忠臣+第一外樣 從另一個角度看 就算翦除德川家 秀吉也不能保證毛利、宇喜多、前田都會一直忠於豐臣家 退一萬步說 即使關原之戰西軍獲勝 豐臣家被別的權臣架空也是很難說的


為什麼毛去重慶談判老蔣不殺了毛?


憑記憶,隨便回答的。
秀吉跟家康打過,小牧長久手之戰,沒贏,偷襲的部隊還被家康吃掉了。秀吉本身壓服諸多大名,但實際上的嫡系不夠強,強吃家康又沒搞成,通過外交手段降服的。關東大轉封后,家康的領地很大,繼續做大,豐臣秀吉之後,等前田利家死掉,家康已經無人能制。
實際上豐臣家也分為兩派,石田三成的那派跟加藤清正的武功派勢不兩立,被家康利用,後來三成死了之後,豐臣家秀賴也不行,實際上已經大勢已去。
不是沒有防範,而是沒有辦法,秀吉在的時候都沒有能滅掉他,秀賴更不行了,只能被滅了。


其實我覺得最關鍵是德川太能活了。其實比繼承人的話,德川還真比不過。可是想想當時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再考慮德川的壽命,尤其他還是長期征戰在外的。太閣大人也只能跪了!


秀吉和家康,從軍力財力上比,半斤八兩,但是秀吉的統治體系不如家康穩固,所以表面上略顯強勢的秀吉,不敢輕易動家康,其實不光家康,毛利兩川他也不敢正面招惹的。


即使解決了德川家,還有毛利,前田,上杉,難保他們不是德川第二,何況石田三成就不會變心嗎,所以太閣家族的毀滅問題還是出在對秀次問題的處理上


能不能不要用半桶水歷史觀還有遊戲概念來看待…自鎌倉以降,日本就不曾有過一元化統治模式,豐臣秀吉名為天下人,不過類似於中世紀英國國王——其實許可權還要低一些——的角色罷了,亨利四世上台就把諾森伯蘭伯爵拖出來滅門么?何況德川家康的實力…跟他這個家族開火就不是平滅一個北條氏那麼簡單了。


這裡說沒有給三成足夠的石高,好像並不是這樣,應該是石田三成不要


我就補充一點小東西吧,除了平氏和源氏之外是不能當大將軍的,雖然日本下克上盛行,但是出身,非常重要,木下秀吉雖然最後上位到相國級別,但是仍然是根基淺薄,如果他直接滅掉一個出身高大上的大名,是要被天下共討的。也就是,木下只建立了一個根基淺薄的派系,而這個派系的維持是靠木下本身的強大,木下一死,就算木下之前諸多謀劃(竹中半兵衛的學生,我覺得這個是一盤大棋,不過也無法讓木下系根深葉茂),也是沒有辦法一直維持下去的


推薦閱讀:

從各種方面看誰是日本戰國第一人?
戚繼光的軍事水平和豐臣秀吉相比誰更高一些?

TAG:德川家康 | 歷史人物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 豐臣秀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