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國內民謠,外國民謠是否更少表現出孤獨感?如果是,為什麼?

在國外這麼久,一個人聽了很多歌。久了下來發現所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都屬於一種特別的種類叫做「民謠」。從老狼聽到趙雷,從趙已然到李志,丟火車,麻油葉,好妹妹還有許多國內不錯的硬地音樂。
國外的歌也聽了不少,也一直在找,但感覺只有國內的音樂才能帶來給我那種舊時的回憶和深深的孤獨感。
我偶然聽到外國一首的。Joshua James 的FM radio,萬里挑一,這是唯一一首能帶給我孤單回憶的外國民謠。
我試著從旋律,歌詞和編曲來分析。發現歌詞影響我最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語言的關係,總感覺只有中文歌詞的才有那種厚重感。它讓我想到爺爺,想到父母,想到老家,想到我曾經居住的城市。每每想到這,總有一種特別的傷感湧上心頭。
對於每段旋律,總感覺它屬於一個地方,屬於一段記憶,也許是我在彼時彼地聽著那首歌,每次那段旋律一出現,一段記憶就會湧上心頭
而國外的民謠好多和國內商業歌曲一樣沒有內涵(歌詞方面)。有的旋律動聽,有了感覺,但是細品歌詞,卻總是缺少了一種讓人難以釋懷的壓抑的感覺。而正是這種難以釋懷的壓抑的感覺才是我喜歡民謠的原因。

好久沒回老家了,懷念坐在院子里和舊友喝茶聊天的感覺,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一下
可能我表達有問題,第一我說的是大多數國外民謠。第二,我說的內涵方面是關於我說的歌詞方面。我意思是國外民謠歌詞沒有國內的那種厚重感。我更喜歡中國文化那種廣博豐富。

最後不好意思說一句,請某些朋友不要以自己的見識來揣測別人的如何,你不知道別人的任何經歷,也不知道別人所及所能,就私自揣度否定,憑別人幾句話的描述就感覺看透了他的一生。cynic.

是不是我說了這些又會有人說我玻璃心呢,而我只是簡單的問了一句為何國外民謠沒有國內的孤獨感。

每個人都有不同閱歷,陌生人我也祝福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京徽 這位朋友解決了我的疑惑,或者說,我同意最多,感謝。
也或多或少贊同其他答友,但感謝你們的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很不好意思說一句

兩天沒看知乎收到許多回答。我就不像以前那樣一一感謝了。不論我是否贊同但感謝你們的時間。

這個問題是我和一個國外朋友喝酒的時候想到的。當時我拿著我的音響在廚房放我的中文歌歌單,和他聊天聊到了音樂。我說我大多喜歡一些比較chill的depressed的歌,做外一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的他說,是的,我聽出來了。我給他放了首安來寧的《難得》,他說聽不懂,但很喜歡。

說一下題外話。本來按我的性格我可能會隨他去,但是看到好多人的回答,我覺得還是說一下我的看法。我懷著誠懇和謙卑的心提問,卻被人誤解為無知和自大。我不生氣,我不反駁,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理智的人的做法。

我就提了一次麻油葉,你們把我歸入為馬頔腦殘粉。
我就說了一下國外歌詞不如中文精彩,你們說我英語不好。
我隨便提了幾個歌手,你們說我聽歌太少。
我沒有提那幾位著名的國外民謠歌手,我便是音樂素養乃至文學素養低。
我沒有清晰得表達好我的問題,我態度便有了問題。

不好意思,給知友的平均水平拖了後腿。

我不禁地想像,如果當初我反過來問這個問題,回答又會變成怎麼樣。

祝好


不是中國民謠矯情,而是火的這幾首民謠矯情。


那叫「吉他彈唱」,不叫「民謠」。


坦率的說,國內民謠的境界太差,九成以上的民謠都可以歸結到一個主題「姑娘,我想睡你,但是我沒有錢,所以我很憂傷」


我就想問問 ,野孩子 杭天 劉2 沙子 胡嗎個 尹吾 萬曉利 蘇陽們玩時候,有他們這些約炮上癮者們什麼事兒?這老闆那老闆的那會還在上北京天津野雞大學主持鄉土節目 找妞無路呢吧。
李逼是個明白人,但也開了個非常不好的頭,他的種種行為,某些歌,還有月亮組那個驚為天人的自傳,把本來約炮都能唱出點精神境界玩出詩意的音樂徹底庸俗低俗媚俗化了。打他那起,民謠在中國成了可以堂而皇之不思考臭不要臉的怪胎。
當然,臭不要臉的歌唱給傻子聽,就像數學高考最後那道題一樣,人跟人總要有點區分度的。我並不感慨如今已經是約炮逼們的天下,因為我上述提到的那些先鋒榜樣有不少還在踏實做自己的東西,也有新出來的低調踏實的音樂人並不把境界集中在胯下那二兩肉上。
單獨說一下劉2,早年間來北京歌廳各種賣唱,算是個老江湖,可能運氣確實不好,投機一直沒投准,後來和麻什麼老闆們廝混,也是讓人唏噓。
樓里有不少人已經點名批評了,我也就不啰嗦了。我給他們這種風格專門為起一名字,就叫約炮民謠,不是還有幾個女流氓嗎,以高考移民那位為首的,統稱約炮民謠,
平時我都懶得跟人探討這幾位,跌份,寒磣。


你要孤獨感,《Streets of London》一首歌就夠反駁了。不行的話就再上《Monday Morning》、《Dust in the Wind》、《Sound of Silence》啥的,都是爛大街的經典歌曲。

說「沒有內涵」恐怕是不成立的。譬如了解一下 Bob Dylan 的歌詞的創作背景,就應該不會有這種感覺。

「中國文化那種廣博豐富」這一點其實很牽強。題主列出那些中國民謠歌手的歌恐怕都沒有體現「中國文化那種廣博豐富」。相比之下,Don McLean 的《Vincent》和 《American Pie》至少在這一點上比國內民謠強。

利益相關:題主所舉的那些中國民謠歌手的歌我大多都喜歡;Bob Dylan、Paul Simon、Peter, Paul and Mary 等民權運動時期主流民謠歌手的歌我也愛聽;The Kingston Trio、The Brothers Four 等民謠合唱團體的歌我也喜歡。這些年流行和復興的 Indie Folk、Neofolk、Celtic Folk、Bluegrass 等流派的民謠我也都喜歡聽。


恕我直言,國內現在所謂民謠的眼界比國外的低了不止一個層次,您看不出來不是因為國外民謠不好,而是因為您自身的音樂素質乃至文學素質不夠。

我一直以為這個歌已經爛大街了,應該沒人不知道……您難道覺得這首歌寫得還不如「南山南,北海北」嗎?

而就是這首歌的作者,鮑勃迪倫,美國最著名的民謠歌手,您眼中「沒有內涵」的歌詞的創作者之一,曾獲得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簡介從來都是「民謠歌手,音樂家,詩人」,您覺得國內哪位民謠歌手能稱得上「詩人」?

總的來說,國外民謠界中比較牛逼的早已經不屑於玩那些小情小調了。著名的民謠歌手往往也是著名的反抗鬥士,作為以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來推進社會浪潮的群體,不畏強暴地喊出人民的呼聲的群體,不知在您眼中怎麼就變得「沒有內涵」了。

要說孤獨感,我覺得踽踽於歷史的悲涼以及社會的荒謬,最讓人覺得孤獨。

特別想聽描繪個人性的孤獨的歌的話,建議去搖滾里找,像Radiohead,Pink Floyd之類的很多樂隊,在對孤獨感的玩味上都已經深入到了哲學層面。

Wish You Were Here—Pink Floyd

So, s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Heaven from Hell, blue skies from pain.
Can you tell a green field
From a cold steel rail.
A smile from a veil?
Do you think you can tell.
And did they get you to trade
Your heroes for ghosts.
Hot ashes for trees?
Hot air for a cool breeze.
Cold comfort for change.
And did you exchange
A walk on part in the war
For a lead role in a cage.

How I wish, how I wish you were here.
We"re just two lost souls
Swimming in a fish bowl
Year after year,
Running over the same old ground.
What have we found.
The same old fears.
Wish you were here.

大概是我聽歌太少了,但聽過的所有描寫「孤獨」的歌中,這首最讓我動容。

另外,反對所謂「你聽著覺得好就好」「沒什麼高低之分」的言論。如果連最基本的標準都沒有了,這還成個什麼世界?這種言論表現的不是包容,而是怯懦。開放的、健康的社會需要的恰恰是不同思想的衝突與融合,而不是躲在相對主義裙袍下的和稀泥。

題主修改了問題的問法,意味著兩種可能,一種是題主之前問得不夠清楚,另一種就是我當時的理解有偏差,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上面我對於題主音樂素質和文學素質的評價就有些過分了,在此表示抱歉。當時主要是看到問題描述中有類似國外民謠大多「跟國外流行歌曲差不多」歌詞「沒有內涵」的言論,感覺有點氣不忿。不過上文關於中外民謠本身的觀點不變。


古今中外, 文學作品(包括歌詞)能夠打動人,大約下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語言易懂。
第二,境遇相同。
第三,文化相通。

我相信以我們國家的英文教育,看懂英文歌詞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觸景生情,就是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經歷不一樣,感動的點當然也不一樣。而且,我可以理解題主的感覺,因為無論英語有多好,有一道文化隔閡始終都在,特別是涉及到政治,歷史,文學和宗教,確實很難觸到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淺近的語言,配上相似的經歷,往往最容易打動人。一旦開始用典,無論古今中外,隔閡就會出現,特別是宗教里的。只不過母語中的典故,有一定文學修養的人能夠內化成語言,品出美感,非母語就很難。甚至可能了解了典故,也未必能轉化成相應的意境。

詠雪花為什麼是「謝娘別後誰能惜」?就算知道了誰是「謝娘」,大約也有人不懂「柳絮因風起」是怎樣的景象,柳樹也不是到處都有的。

詩歌講究意象,不同文化間,意象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這種聯想的本能,如果不是從小生活就在這個文化中,幾乎不可能成年後再培養起來。不信可以看看這個答案,誰知道這個「典故」,請受我一拜!
國外導師(Native English Speaker)給中國學生修改英文文章是怎樣的體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個人認為漢語比英語博大精深,畢竟幾千年的沉澱擺在那裡。只不過談到民謠,寫個歌詞而已,還到不了拼文化積澱的程度。而且歐美的歌詞二起來也是一言難盡。有些大家覺得好的,可能也是沾了非母語的光,霧裡看花罷了。一邁兩邁三邁四邁的,意思雖好,但用中文唱唱試試,真的不尷尬么?

這首歌里,反倒是那句「not a shirt on my back, not a penny to my name, lord I can"t go back home this way」,第一次聽的時候,狠狠的打到了我。那時在國外上學,論文進行的不順,畢業遙遙無期,有一天晚上煮麵的時候,偶然聽到了這首歌,忽然覺得很心酸,但馬上又升起了一絲傲氣。我現在不能這樣回去,未來我也不會這樣回去。

以前大學的時候,上歐美文學課,賞析起詩歌來,thee啊thee的,覺得很煩。當時在考慮讀研工作還是出國的事,千頭萬緒。有次上課,講到了這首詩,頗有感觸。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雖然還沒有ages and ages hence, 但現在回頭看看,也是漸行漸遠了,未來通向哪裡,還是模糊一片。

以前讀過一本書叫"China Men", 講舊金山幾代華裔移民的故事。那時我剛剛簽完證,所以讀到其中一章無限感慨。那一段講的是一個洗衣店的小夥子辛辛苦苦幹了很多年,終於拿到了身份攢夠了錢,趕忙把老婆孩子從國內接來。她們混在一群非法移民里,擠在又臟又亂的海關,戰戰兢兢的等待入關,生怕哪裡一個差錯,就被趕出這個國家,哪怕她們已經有了合法身份。多少年後,美國大使館裡還是那副德行,連把椅子都捨不得配,多麼相似的場景。

再後來,我有很多朋友回國在高校任職了,聊起天來,我也考慮過回去,那時常常想起《圍城》里的段子。說到底,《圍城》就是一群海龜的經歷,當時特別有共鳴。把旅費省下來貼補家用的李顧二人,從內地到香港裙子比別人長一截的孫小姐,大學裡派系鬥爭的犧牲品方鴻漸,被哥嫂催婚的劉小姐,人生百態,從過去到現在,其實都沒變過。

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求學,當你只能拼盡全力留下來,因為家鄉太小,不能回去的時候,大約《芒果街上的小屋》很動人。

One day I will pack my bags of books and paper. One day I will say goodbye to Mango. I am too strong for her to keep me here forever. One day I will go away.

Friends and neighbors will say, What happened to that Esperanza? Where did she go with all those books and paper? Why did she march so far away?

獨自一人來到國外讀書,當國內家人歡度除夕,你這卻是白天正在考試時,大約才知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原來是假的。天涯原來這麼大,大到有了黑白顛倒的時差。

在國外多年結婚生子,當孩子們在家也不願講中文的時候,大約才能看懂《喜福會》里母女雙方的無奈。

「那末,聽我說,」她緩緩地開口,「你的一半,得之你父親,他們是廣東的龔家。龔家都是好人,正直,誠實。雖然有時脾氣不大好,而且氣量太小。這你從你爸身上,就能看出了。要不是我常在邊上提醒他,他脾氣還要大。」

我正在納悶,媽為什麼要跟我講這個,媽又接下去說:「你還有一半,自然是來自我了,太原孫家。」她抄起一隻舊信封,寫了個中國字,而忘記我根本不識中文。

「我們這個家族可是強大又聰明的,以善戰而聞名。你知道孫逸仙嗎?哈!」

我點點頭。

「他也是孫家的。但他們這個家族,早就遷至南邊了,因此與我們的孫姓,不屬同宗。我的家一直在太原,甚至在孫文以前,就在了。」

我搖搖頭,雖然我對這次談話內容一竅不通,然而令我安慰的是,這似乎是我們母女倆多年未有的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他與成吉思汗作過戰。哎,他發明一種盔甲,刀槍不入。令蒙古兵的箭射上去,就像射到石頭上一樣,連成吉思汗都大為欽佩!」

「是嗎?那成吉思汗一定也發明一種無孔不入的箭了,」我不露聲色地插話,「否則,他最後怎麼征服中國的?」

媽只當作沒聽見。「所以,你看,太原孫家真是十分了不起的。因此你大腦構成的材料,也是太原貨呢。」

「不過我想而今,太原的種種優點,已發展到玩具市場和電子市場上了。」我說。

「這話怎麼說?」

「你沒發現?這每一件玩具上面都刻著,台灣製造!」

「呵,不,」她高聲叫道,「我不是台灣人。」

那好容易建立起來的默契,又破裂了。

「我是中國太原人。」她說。

「哦,我一直以為你這是在說台灣。」

「根本發音完全不同,而且地方也完全不同。」她怒氣沖沖地說,「只要你是中國人,那你一輩子也放不開中國這兩個字。」

我們又陷入了沉默無言的僵局。頃刻,她眼睛一亮,又開口說:「聽好,太原還有一個稱謂,就是『並』,太原城的人都這樣稱自己的城市。你發起這個音很容易的。」

她又工工整整地寫下這個字,我鄭重其事地點點頭,表示明白了。然後媽又用英語接下去說:「這好比你把紐約稱為大蘋果,把舊金山稱作弗里斯可一樣的道理。」

我笑了。「沒有人這樣稱舊金山的。有人這樣稱它,只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發好這個音。」

「現在懂了嗎?」媽得意洋洋地說。

我笑了。

說實在,我還是沒有懂。不只是她說的那一套,而是對發生過的一切。

說到底,感動這種東西,都是冷暖自知。有些人心思細膩,共鳴的能力就強些,單靠想像也能感動自己。大多數人,都要有相似的經歷,才能感同身受。國外的民謠當然會寫孤獨感,只是寫的卻不是你的孤獨感。「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他們也未必真正懂得。從東方文明一步跨入西方世界的音樂人又有多少呢。

只有來到異國他鄉,才知道文化隔閡有多頑固,才知道思念故鄉。諷刺的是,真正回去了,你會發現,和故鄉之間的隔閡,經年累月下來,其實一點也不淺。故鄉和祖國,還是留在回憶里日漸完美的好。

你喜歡中文歌詞,那就盡情去聽。你熱愛中國文化,那就盡情去愛。不必強求自己非要融入當地的文化。我不知道你在哪個國家,但我相信,世界上尊重個體差異的國家很多,你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其實在別人眼裡,這也是一種魅力。


民謠音樂的具體分析我不懂,但我想談談題主的態度。

面對充滿吸引力卻深奧難懂的藝術和科學,一個普通人應先視己為無知,承認思想和內涵的欠缺,見識和感受的狹窄。的確,科學真假難辨,藝術時常做作,但是,保持尊重和謙虛是起碼的態度。更何況,目前華語流行音樂相比歐美流行音樂差距巨大是不爭的事實,題主僅憑個人感受,就給外國民謠下「沒有內涵」的定義,顯得自以為是。

當然,狂熱無知的吹捧必不可取。理性思考,積累知識,提升眼界和觀念,豐富自己的精神是正路。真正高深,高價值的東西,不會因為你的庸俗無知而光彩暗淡,更不能如你所期望的,凸顯個人見解的獨到。還有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中國民眾整體的文學素養、音樂素養、科學素養尤其不容樂觀,其水平之低難以想像。

-------------B~
補幾句。
把詞曲割裂看待這樣的觀點,我覺得不懂音樂就別瞎說,反正我看是毫無道理阿。。。結合語言不通問題,中國人當然覺得母語親切,聽外語不知道在吼啥,但藝術無國界阿,人類的情感和精神是共通的。再比如說莫扎特你喜歡不?蒙娜麗莎你覺得好看不?可能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我要是說克羅埃西亞狂想曲你聽得懂不?畢加索的畫技高超不?可能你就不知道怎麼說了。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藝術修養或者讀書多少的問題,找別的借口有什麼意義呢?認認真真學點東西自然就好了。


對不起,雖然我已經盡全力客觀了,
但是西方哪個國家的民謠我都聽過一點,
也包括東方的日本夏威夷啥的,
所以我不得不真誠的告訴你,
這世界上有不少民謠,
比起國內當代絕大多數民謠都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無論是音樂技法
輪指啊 slap 啊你在貴國哪個民謠歌手身上聽過?
還是歌詞意境
哪怕能超過耶穌他爹玩什麼的歌詞,
用過的一些通感啊、押韻啊、恰當比喻排比啊、Hook 啥的都很少,
「愛上一匹野馬家裡沒有草原?」
那我還是選擇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好了。

當然也許有更牛逼的我沒發現,
誰知道民間會不會有類似 jeff buckley 這樣的神級人物存在呢?
肯定有。

麻油葉?宋冬野?
不好意思聽過後全刪了,
不是不好聽,是可取代性太強,
對我這種音樂行業內的人,沒有卵毛用,
別人我就不知道了。

以下正文:

----------------------------------------

講真,唐朝和宋朝時候的中國民謠真的很棒!
不然你也不用整個學生階段都在背他們的歌詞了!

哪怕是50年代的上海,也很棒,
不過都改編成了爵士風格,
還被傳唱到美國比如《玫瑰玫瑰我愛你》,
至今被很多人翻唱和採樣做電子樂。

試問30年後,你說的那幾個人能達到這種水平有幾個?

你說孤獨感?
你記得30年前的哪些「孤獨感」的民謠歌曲?

不過看到你列舉的名單以後,
我覺得你需要提高姿勢水平啊,
聽歌範圍太窄太拿衣服了。

推薦你一個被全世界吹捧成神的民謠,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當然,前提是你懂英語,那是最吼的。

聽不懂就當我沒說過,
畢竟我是一個要去追隨 Kurt Cobain 的男人,
而不是你。


問題被改動,答案已刪


《Five Hundred Miles》
《The sound of Slience》
《Long Black Veil》
《Streets of Laredo》 Streets Of Laredo-Marty Robbins, Streets Of LaredoMP3下載,歌詞下載
《Lonesome Cowboy》-Elvis presleyLonesome Cowboy-Elvis Presley, Lonesome CowboyMP3下載,歌詞下載

這些國外經典民謠里都有揮之不去的孤獨,甚至超越了個人的情感,營造出一種更遼闊,更深遠的情懷,似柔聲傾訴一段人生,一段心事,又如與天地對話,在某個時空,在無盡的宇宙,讓這段深沉的情感慢慢滲透,延伸。
我認為這才是民謠的最高境界,無數複雜的,交織的情感,無盡孤獨,一切只付之幾句淡淡訴說,使聽眾回味無窮。而不是國內那種流行歌曲,和某些打著民謠旗號,實際與最商業化的流行歌內核相同的歌曲那樣,膚淺地,直接地,單向地像聽眾傳達:我很孤獨,我失戀了,我愛哪個姑娘,我很有個性。
比如這首貓王的《Lonesome Cowboy》,短短几句,勾畫出孤獨的牛仔,行走於落日荒原的場景,道出的孤獨,已經是一個逝去的時代的孤獨,那種孤獨永遠地如牛仔一樣,穿行於那個時空,也早已超越了那個時空,從遠古走來,孤獨地走向未來。畫面里永遠是,夕陽,老馬,牛仔,萬里黃沙。
之所以這些歌曲成為經典,就是他們表達的深沉情感,深遠的意境,早已透入時代的深處,和時間的遠處。


俄羅斯民歌一項充滿了孤獨與蒼涼,比如這首:
Не Для Меня
Не для меня придёт весна-Kuban Cossack Choir, Не для меня придёт веснаMP3下載,歌詞下載

?Не для меня?
《不是為我》
Слова и музыка А. Гадалина
詞曲/阿·伽達林
Исполнители: Любэ feat. Н.Михалков
演唱/俄羅斯Любэ樂隊與著名導演、演員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Сцена из фильма "Пять вечеров"
1979年前蘇聯電影《七個夜晚》插曲(歌詞與電影原唱有差異)

http://www.12zhencha.org.uk/bbs/mp3/14-Ne_dlya_menya.mp3

Не для меня придёт весна,
春天不是為我到來,
Не для меня Дон разольётся,
頓河不是為我洶湧澎湃,
И сердце девичье забьётся
少女之心不是為我敞開
С восторгом чувств не для меня.
悸動而又欣喜滿懷。

Не для меня цветут сады,
花園不是為我綻放,
В долине роща расцветает,
山谷樹林不是為我開花,
Там соловей весну встречает,
夜鶯會與春天相遇在那,
Он будет петь не для меня.
它清清嗓子,卻不是為我歌唱。

Не для меня куют коня,
馬兒不是為我掌蹄,
И ветер гривою играет
風兒撫玩著它的鬃毛
Он бьёт копытом и не знает
它踏著蹄子卻不知道
Его куют не для меня
它不是為我而掌蹄

Не для меня придёть пасха,
復活節來臨不是為了我,
За стол родня вся соберёться,
全家聚在桌前不是為了我,
?Христос Воскрес? из уст польётся,
他們嘴裡說「耶穌復活」,
В пасхальный день не для меня.
在復活節不是為我而說。

А для меня кусок свинца,
一小塊鉛留給我,
Он в тело белое вопьётся
它撕開純白的軀體融入我
И слёзы горькие польются,
苦澀的淚水會往下落,
Такая жизнь, брат, ждёт меня.
兄弟,這就是等待著我的生活。



反對高票。因為不能在下面評論,再開個貼。

《南山南》雖然也是受眾頗廣,但遠沒有代表中國民謠的資格;而《blowing in the wind》是名曲。拿這二者相比,可笑。何況《wind》並不是表達著孤獨的概念,《南山南》不明。所以我不由得不猜測高票只聽過這些人口傳唱的歌而強行分析一波。就我視野範圍內,國產民謠萬曉利、趙雷和郁冬等人都有上佳詞作。

況且,孤獨感是個褒義詞么,讓你們這麼excited吹一波歐美?孤獨從來都只是中性辭彙,一種心理狀態而已。國產的民謠孤獨的氛圍更濃,也許確有其事。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國產民謠窮,人窮就可能孤獨,也說得通吧?

到此,我還想不負責任地說:音樂終究是圖個樂,你開心就好,何必用來比較。

補充:看了@李京輝 的答案,發現自己只揪住了歌詞,忽略了旋律和歌曲製作的問題。作為一個國產吹,我對此表示沉默。


嘿,姑娘我喜歡你!

嘿,姑娘來和我做愛吧!

什麼,你說我又窮又丑還沒內涵?

信不信我寫首民謠吐槽你哦!

——馬頔《孤獨的鳥》/《南山南》

好孤獨哦......


私以為,答主並不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只贊同與他有相同感覺的人。



好吧,真沒想到有這麼多人關注這個問題,更新一下,原答案在最後。
高票答案已經回答的很好了,我就再完善一下我的回答,以免產生誤解。

雖然很不喜歡 @劉冠宇的那句

恕我直言,國內現在所謂民謠的眼界比國外的低了不止一個層次,您看不出來不是因為國外民謠不好,而是因為您自身的音樂素質乃至文學素質不夠。

不過這是事實。

我的回答是:只是因為答主對母語體會的更深,引發的聯想更多。吉他這個樂器、民謠這個概念完全都是西方的東西,單純從音樂層面上來說,吉他在中國才流行多少年。如果你是美國人(舉個例子),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美國的民謠有這麼深的孤獨感,而別的國家沒有?」

當然,從題主描述的問題來看,肯定不是因為題主英語不好、聽外國民謠少。題主肯定是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也許是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我也只是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以下討論的不止是民謠

原因一:漢人的音樂天賦不及其他民族(個人看法)(整體比較)

有人不認同國人沒有音樂基因。我想強調一下,我只是想說漢人沒有音樂基因。中國少數民族眾多,少數民族的音樂和文化都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為什麼這麼說,這是維基百科上關於古典音樂作曲家的圖片。

本文介紹的是關於公元1000年至今的西方藝術音樂。
古典音樂是指根植於西方音樂傳統(包括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藝術音樂,包含了從大約11世紀直至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這一藝術傳統的中堅時期通常被劃定為從1550年到1900年的這段時間,又稱共曉時期。

莫扎特、貝多芬、肖邦,即使你沒聽過他們的作品也知道他們有多高的地位。
反觀中國

中國音樂,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9000多年前,禮樂制度被賦予維繫社會秩序的功能。音樂與人心情感間的關係受到很大的重視,《詩經》大序、《禮記·樂記》、《荀子·樂論篇》、《史記·樂書》等描述儒家思想認為音樂對人性具有教化啟迪的作用。同時從唐代的胡琴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過不斷充實發展。

不是比音樂產生的早晚。孔子整理的整本《詩經》,完完全全是當時的「歌曲」中的「歌詞」,到現在有誰會唱詩經裡面的詩?

吉他、搖滾、鋼琴,這完完全全是西方的東西,漢民族的樂器有哪些?古琴?有多少人知道古琴長什麼樣?尺八?日本人玩的比中國人還好。

漢人肯定是有音樂的,只是整體不及其他民族。

原因二:音樂能撫慰人心、音樂能給人力量、音樂也能陪伴著你,在每個孤獨的夜。也許是某段旋律,也許是某句話,就那麼直接地打動了你的心。也許對於我們中國人,字詞比旋律更能打動人心。


中國的文學,自先秦到明清,與中國的歷史、政治、文化關係十分密切。
在我上古代漢語這門課的時候,彷彿就是在上歷史課。作詩的那些人,就是那些左右政治的人,也是繼承中國文化,書寫中國歷史的那些人。

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文人地位高,搞音樂的連乞丐也不如,我們的長處也在於詩詞。

讀一讀這些詞,你會感覺,這些歌的旋律只是為了配這些歌詞。我只是隨便幾個例子。

劉歡《彎彎的月亮》

你那彎彎的憂傷,穿透了我的胸膛
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
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
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
彎彎的小船悠悠,是我童年的阿嬌

許巍、朴樹《永隔一江水》

風雨帶走黑夜,青草滴露水
大家一起來稱讚,生活多麼美
我的生活和希望,總是相違背
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
波浪追逐波浪,寒鴉一對對
姑娘人人有夥伴,誰和我相偎

李健《異鄉人》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
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
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
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
有許多時候,眼淚就要流,那扇窗是讓我堅強的理由
小小的門口,還有她的溫柔,給我溫暖陪伴我左右

陶喆《寂寞的季節》

風吹落最後一片葉,我的心也飄著雪
愛著能往回憶里堆疊,給下個季節
忽然間樹梢冒花蕊,我怎麼會都沒有感覺
整天街都是戀愛的人,我獨自走在暖風的夜
多想要向過去告別,當季節不聽更迭
卻還是少一點堅決,在這寂寞的季節

————————————————原答案——————————————————

題主,交個朋友可好?

我真的不明白,這麼多回答里,大家一致在吐槽中國民謠的水平,吐槽題主「有問題」。

就沒一個人能好好回答問題嗎?

人們問你醫院怎麼走,你不告訴地址反而問人家為什麼當初會生病。


——————————————————————————————————

同在國外,同喜歡民謠。僅發表個人看法。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曉說第一季的第二期節目,我想他的觀點正好能用來回答你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漢民族的長處在於文學(詩詞)。
其他民族的長處在於音樂(旋律)。(只是舉例對比)

中國歷史書上,記載的都是文人墨客,從來沒有說誰誰誰是古代著名音樂家。反觀外國,貝多芬莫扎特,大街上都能看到他們的雕塑。

高曉松說漢人無音樂。

他說他親身經歷,一個維族小夥子,之前完全沒玩過吉他,拿起吉他不到一個禮拜,自己在那兒瞎彈唱起歌來了。沒有人教他如何彈。

他認為音樂是其他民族(與漢族比)血液里的東西,所以國外很多很多優秀的音樂。

而漢人相對於其他種族的人,長處不在音樂上,而在文學上。所以古人七步能成詩,古人吟詩作賦那麼厲害。

詩歌詩歌本來就是用來唱的,可到現如今,誰會唱《詩經》?音樂的部分都失傳了,只剩下文學性很高的詩詞了。

而我們現在的大部分,受這種文化影響了太久,或者說我們血液里對詩詞的興趣就大於旋律。所以很多人說,民謠在詞,詞好歌就好。

不聽歌只看詞,「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單單這一句話,異常令人孤獨。

我認為題主思考的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我的理解就是這樣:漢人對詩詞的體會遠遠大過對音樂的體會。


只拿音樂性來比較,中國哦不,漢人完敗。


題主是個比較典型的中國式的音樂愛好者,比較看重「歌詞」,和「歌詞」所營造出來的那種「意境」。

你說外國的民謠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產生同樣的共鳴?很簡單啊,每次你抬頭看到天上的月亮,「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或者類似的情緒就瀰漫自己的全身了,但是你體會不到(或者說去不到中文歌詞給自己的那個層面)英文或者其他外語歌詞、或者詩歌的那種意境。先不說音樂,你隨手來一首中國古詩詞,比如大家隨口都能背得出來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你多半感受到一股悲涼,壯闊,或者諸如此類的情緒,但是同樣的英文詩歌念給你,你的大腦還在費勁處理「這個單詞啥意思、這樣組合啥意思、這個語法結構是這樣的?」,意境?是什麼玩意?

歐美國家的音樂,我們更容易體會到節奏、旋律的優點,因為很直觀,這也是人家的長處。但是對歌詞,我們大部分人不一定能體會其中的美妙。

我以Rachel Taylor這首Light A Fire為例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有一段歌詞是:

Keep your bright eyes looking,
Up to the sky now,
Cheer up, be proud;

Walk strong like a soldier
On to the battle ground,
Breath in, breath out.

歌詞,或者說詩歌,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吟唱」,才能感受到它的韻律之美,這個我們可以在中文歌詞里很容易的就能體會到。英文歌詞就不一定了,很多人未必這樣做過。

這一段歌詞,夠簡單,也順口,你試試關掉音樂,閉上眼,像感受中文歌詞那樣,輕輕地哼,哼上幾次。

回到題主的困惑,我覺得這很可能只是因為對語言的生疏(我們大部分人畢竟英文很一般)所造成的隔閡而已。

另一個原因是,畢竟我們要聽國產民謠,是比較容易的;找國外的民謠,除了語言的障礙,還有一堵牆……

要是聽的足夠多的國外優秀的民謠作品是不應該有這種困惑的,畢竟人家在音樂上的造詣,整體上完爆國內沒啥壓力吧(看美劇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國人自己家開個party擺幾個吉他架子鼓在屋裡,誰誰誰喝多了隨手抄起個吉他就跟著搖擺起來了)。


您所謂的「孤獨感」,應該只是「鄉愁」而已。


推薦閱讀:

顧長衛《立春》裡面這首民謠什麼意思?
李志與堯十三的「孤獨」的有什麼不同?
如何評價馬頔《南山南》?
玩音樂的朋友有什麼有趣的街頭演奏經歷?

TAG:音樂 | 民謠 | 心理 | 孤獨感 | 中國民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