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薛凱琪的慕容雪和蘇州河?

慕容雪是粵語版本的而蘇州河是華語版本的,身邊普遍認為慕容雪好聽,題主對兩首歌歌詞的比較有些疑惑,楓橋夜泊在歌中又指代了什麼?


感謝邀請。
抱歉看到邀請後過了一陣才來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來答題,就應該客隨主便。以題主的問法來看,似乎很喜歡這兩首歌,我的回答可能就不太如題主意了。為保公允,這兩天我還重新的聽了幾次這兩首歌,但初心仍是未變。

此類題材在粵語歌中非常常見,林若寧給它取了個有趣的名字叫「出外景」,以古老點的語言來說,就是觸景傷情。若論代表作,林夕的《再見二丁目》當之不讓。
這類「出外景」的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寓情於景,再移景入情。這一步,淺的有「滿街腳步,突然靜了;滿街柏樹,突然沒有動搖(《再見二丁目》)」,深的有「月色正打掃,黃葉在起舞(《迷失表參道》)」,都是此中翹楚。若是另一個偉文,則有「沿途繁華漸變靜,心更清,張開眼睛,一街泡影;蒙塵門牌逐個認,吹開了沙,拭乾了冰,另覓小徑(《皇后餐廳》)」。
而林若寧的問題,就是情景分離:情中無景,景中失情。這一點林夕早就批評過他,見林夕字傳2林若寧批註:「在我填詞之初,老爺總愛批判我浪費篇幅寫生,徒有山光水色為旅發局服務搶周梁飯碗,卻叫歌者無從投入,自此之後,我每次「出外景」都會借二丁目對照一下看自己是否合格。」
很可惜,時至如今,林若寧的「出外景」詞依舊不合格。

似乎是為了趕上自己的老師,林若寧經常容易寫類似於「出外景」的詞,卻無奈總是淪入一樣的窠臼。有與《再見二丁目》頗為相像的《撈月亮的人》抬頭兩句「淚光裝飾夜晚,路燈點綴感嘆」為證。一個「裝飾」,一個「點綴」,毫無鍊字之功力,「淚光」於「夜晚」,「路燈」和「感嘆」,也缺乏情感上的牽縷。
《慕容雪》的問題自是同樣。
這是一首送別詞。以女子角度出發,送別一位大概要久別的心上人。
抬頭兩句單純敘事:

臨行辭別你 欣賞未夠
分一碟相思豆 冬至送輕舟

兩句話點名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但「分一碟相思豆」既有將會懷念你之蘊意,直白的描述出「欣賞未夠」這個動作顯得多餘而破壞氣氛。接下來寫景兩句就更加慘不忍睹:

紅霞融掉你 身邊白雪
姑蘇盛產的絲綉 蓋著我消瘦

紅霞融雪的白描已缺乏韻味,絲綉蓋消瘦句就更加缺乏感情的依託。加上「姑蘇盛產」的定語,無非是江南水鄉的字眼易引起離愁之情,寫出來強加描繪罷了。

接下來的詞句就不句句分析了,《蘇州河》問題雷同。總之,林若寧雖貴為林夕獨門弟子,但是寫詞爛多精少,方大同的曲也是拯救不了的。
若真要在粵語詞中感受「楓橋夜泊」,大可去聽林夕給關淑怡的《地盡頭》:

來 讓我任性 這情人節即興
獨個攀塔尖 不必等背景
無伴侶作證 也踏破蘇州夜靜
讓庭院掃興
隔岸無舊情 姑蘇有鐘聲
震蕩過的內心只有承認
逃避到地心都不會入定

不用仿古用詞,也可以蘊意十足。


評價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先來看看歌詞講了什麼故事吧。

先說慕容雪。

臨行辭別你 欣賞未夠
分一碟相思豆 冬至送輕舟

開篇講臨別送行的場面,交代了全詞的背景,或者說前提:「離別」。
為什麼說是背景呢,因為全詞是倒敘,這不是一首講送別的歌,而是講別後思念離人的歌,有「離別」,才有之後的故事。講送別的,其實是蘇州河。
「欣賞未夠」四個字很有趣,字面上來說,是臨別時,還未欣賞夠,就要匆匆別去了。但這個動詞的客體卻不只是愛人,還有送別當天的美景。未看夠愛人的面孔,也未看夠當天離別的景色,後面會再說。
「相思豆」就是紅豆,紅豆和白雪,有渲染畫面色彩之意,和下面的紅霞白雪大同小異。
分一碟相思豆,意指離別依依不捨,一碟紅豆分給兩處相思。「一碟」這個量詞在此也加強了一分為二的離別意。
離開的那天恰巧是冬至,我理解的冬至,有兩個作用。一是表達冷,冬至是最冷的一天,冷容易關聯凄涼哀傷的情感,渲染離別的傷痛,下文「誰人明白我多凍」也是在說冷。二是反襯離別,表達唏噓之情。冬至在南方許多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通常全家會在這一天聚在一起,進行祭祖等活動,總之是個團圓熱鬧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天,主人公反而凄凄涼涼地送愛人離開,對比鮮明,更令人唏噓。
愛人是乘輕舟離開蘇州的,那應該是從蘇州河上走的,這樣兩首歌就串起來了。

紅霞熔掉你身邊白雪
姑蘇盛產的絲綉 蓋著我消瘦

在紅霞的映襯下,愛人身邊的白雪也好像被染紅了。這應該是全詞的核心畫面,上面的「欣賞未夠」,就有在欣賞這一美景,結尾的「河流上雪景」,說的也是這裡。
「熔」是一個過程性的動詞,說明主人公痴痴地目送了很久,紅霞白雪這一幕,已經刻在了腦海里,成為了離別記憶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後交代背景的部分就結束了,
下面一句「姑蘇盛產的絲綉蓋著我消瘦」,有過渡的作用。因為「消瘦」是一個過程,所以這一句是說從別後到現在,主人公一天天消瘦。瘦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思念,前面為什麼強調姑蘇的絲綉呢,一是強調姑蘇這個地點,與題目慕容相呼應,二的話,個人猜測,姑蘇的絲綉應該也被詞人算在蘇州的美景里了,副歌里唱「美景掩飾我如舊美好地過」,實際卻是一天天消瘦。

回頭望得清楚 快樂過很多
但缺乏你 我又擁有什麼

這句的時態終於回到了現在。現在回頭看過去,能清楚記起快樂的時光,可是現在愛人不在身邊,卻空空蕩蕩好像什麼都沒擁有。

我不是我
你轉身一走 蘇州里的不是我
而美景掩飾我如舊美好地過
不過不過都不過抱著你的煙波

副歌點題:別後思念離人。愛人離開之後,好像也帶走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就算蘇州里美景如舊,我也好像一切照常,可是在我心裡,這些都比不過和你那一段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這裡的「煙波」有可能是來自蘇州河:「我只是漁火,你是泡沫,運河上的起落惹起了煙波」,漁火和泡沫泛起的煙波是非常短暫的 ,暗喻兩人偶然相逢後,彼此之間擦出了火花。

誰人能像你感動我
你泛起山川 碧波里的不是我
浮蕩你背後河流上泡影 一個又一個
無奈美麗捉緊到手上 如頑石堅穩都會弄破

沒有人能像你一樣感動我。
(這裡不太懂這一句和下一句的關係,歡迎討論)
「你泛起山川」應該是說愛人離開,因為離開時是坐舟的,舟在水上泛行,不停穿過兩岸的山。
「碧波里的不是我」是說在舟上的人不是自己。整句是指愛人泛舟而去,可惜自己不能在碧波里一起離去。
只能看著那人的背影,望著舟行過處,河上浮蕩起的一個又一個泡影。
然後由此聯想到彼此之間的感情,就像這泡影一樣,美麗但卻脆弱,轉瞬即逝。
當把美好的東西攥緊在手裡時,堅固如頑石,也會被弄破,更不必說這泡沫,或是感情。

前塵弄熄煙火 記下了幾多
但記下你 對幸福有用嗎

和你的這段前緣已了,記下了許多快樂時光,可是你已經離開了,而我卻記住了你,這對我的幸福有什麼用呢?

和文物好好抱擁 仍難敵心底細雪洶湧
誰人明白我多凍 這種風景我看不懂
只發現雙腳不會動

「和文物好好抱擁」應該是說好好工作,或者埋頭於與文物相關的事務中,可儘管如此,也敵不過心底的思念之情。
「細雪洶湧」應當是指開篇「紅霞溶掉你身邊白雪」的場景,那天的雪景作為別後記憶的一部分,長存於心底,揮之不去。
誰能知道我當時有多冷呢?
我不想看懂這種離別的風景,
卻發現雙腳無法離開,不由自己。
這是我最愛的一段,寫極別時不舍與別後難忘懷之態。

船兒河上每天運貨
你帶走春耕秋收 每一天渡過
存在我腦內 河流上雪景 真正屬於我

船兒每天在河上運貨,日日夜夜,春耕秋收,我每一天都在思念你中渡過,這裡點明為什麼「你轉身一走蘇州里的不是我」。
可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只有那天別時的河上雪景。
這裡大概是說,想要真正擁有的人留不住,只有那天目送時的畫面刻在腦里,成為思念愛人的重要記憶,而這段記憶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其實美麗畢竟太抽象
被文學書本 一語道破
那海市蜃樓 只是我

其實美麗的東西畢竟太抽象,這一點被文學書本一語道破,那像海市蜃樓一樣虛幻的,只是我自己。
末一句結合蘇州河來看,蘇州河裡說海市蜃樓是愛,海市蜃樓是沙漠里出現的折射後的虛幻的映像,蘇州河裡目送愛人離去時,主人公認為彼此之間的愛是一段虛幻的映像,符合全詞對愛「偉大的愛情到頭來也只是愛」的理解。

這裡是別後很長時間或者愛人的影子里,說海市蜃樓是自己,應當是發覺了自己走不出去離別的傷痛,符合全詞「我不是我」的心情。

—————————————————————————————————————

再來看蘇州河。

比粵語歌詞來說,林若寧的國語詞,的確是火候不足,至少蘇州河細說起來,都是問題。

而且,最大的bug是蘇州河不在蘇州,在上海。。。。(捂臉.jpg)

所以相比慕容雪,蘇州河大家聽聽就好,不要認真。

蘇州河從送別角度切入,講述了兩個人在河上偶遇,相愛,最後又分開的故事。

是漁火 你是泡沫
運河上的起落 惹起了煙波
能漂泊 你能破
念一首楓橋夜泊我再不是我

我是漂泊的漁火,你是易碎的泡沫,在運河上擦出了火花,但即使相遇相愛一場, 也難逃分開的結局。

全詞共有8處用了「只」字,來表達對愛「愛只是愛」的理解。

開篇就用了3處「只」,給人以面對感情的分分合合時,情愛雙方深深的無力感。

為什麼要念《楓橋夜泊》我也很想知道 (攤手.jpg)

- 可能的原因1:堆砌辭藻和意象;畢竟這是一首和蘇州相關的有名的詩。

- 可能的原因2:《楓橋夜泊》的詩人張繼羈旅流落到蘇州,在寒山寺旁夜宿了一晚,然後就離開了。念《楓橋夜泊》可能是把離人代入成了像張繼一樣的偶然路過蘇州,但最後還是會離開蘇州的遊子。

一剎那的寄託 有什麼結果
簾外驟雨哀悼我們脆弱

這裡繼續說感情很渺小脆弱。

相遇和相愛都太短,一剎那的感情寄託,不會有結果。簾外的雨也像在為這脆弱的感情哀悼

是愛 偉大的愛情到頭來也是愛
碧空盡的深處誰也不曾存在
追懷追懷
還逃不過要置身事外

副歌點明說愛情的渺小與無力,把愛情說得再偉大,它也不過是愛。分開之後,就好像天地間沒有存在過這份感情和這兩個曾經相愛的人。再怎麼追懷,最後也只能置身於感情之外。

偶遇而來互相依賴
河上的船兒總不能永不離開
蜿蜒的泡影到底離不開人山與人海
無奈浪淘一浪又一浪也不過為一次澎湃

偶遇一場,相互依賴,但就像河上船兒來來往往,人也難免要分開。蜿蜒的泡影,應當是主人公目送愛人遠去,人影已經遠到只能憑河上還泛著泡影,來證明有船剛剛經過。浪淘了一浪又一浪,也只有相愛時的那一次澎湃。

河流上的潑墨 模糊了輪廓
你不屬我 我有什麼把握

船越走越遠,河倒影中的輪廓也越來越模糊。離去的人不屬於自己,主人公心中並沒有把握離人會不會回來。

寒山寺建於雲外 依然為世人愛情無奈
凡人沉默的參拜 感情的事許等待
去的去不明也不白

凡人每天帶著感情的問號去參拜寒山寺,希望問題能夠化解。

可是感情的事強求不來,對於離去的人,除了等待,別無他法。

那海市蜃樓是愛

最後點題,海市蜃樓是沙漠里出現的折射後的虛幻的映像,愛人離去之後,主人公認為彼此之間的愛是一段虛幻的映像,好像並沒有在碧空盡頭真正存在過,潮漲潮退,愛也不過只是愛。


我不是我 你轉身一走
蘇州里的不是我
而美景掩飾我 如舊美好地過
不過不過都不過抱著你的煙波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要感謝這首歌,把心境道破。不是專業的樂評人,哪怕只是稍作點評都做不到,但作為聽眾我知道,這首歌的詞曲值得你一遍一遍單曲循環。


幾處 不是我 就足夠了。


「愛只是愛 偉大的愛情 到頭來 也只是愛」

可能是先聽為主吧 個人覺得蘇州河比慕容雪更為抓耳。


建議聽一下gogo改編的《煙花.十里洋場》,滬語版,另有一番韻味


別的都不說,蘇州河是吳淞江在上海境內的一段,也就是說蘇州河本身不在蘇州境內,當然蘇州河發源於太湖,其上游確實在蘇州境內,所以說《蘇州河》這個題目和整首歌暗示的地點(楓橋夜泊)不符合。注意所有也有說法說蘇州河代表整個吳淞江全段,但提起蘇州河的文化暗示就是老上海而非蘇州。歌詞中的「運河」也指的的京杭大運河蘇州段,絕非蘇州河。因此這首歌歌詞講的是蘇州,用的名字確是代表上海的蘇州河,讓我費解。這首歌的粵語版的名稱《慕容雪》也讓人費解,姑蘇和慕容除了金庸虛構的那個姑蘇慕容家族也是毫無關係,用一個北方游牧民族的姓氏來形容蘇州也是奇怪。
PS歌很好聽


第一次聽慕容雪根本沒注意歌詞,後來幾遍才猛然發現歌詞還不錯,隨即查作者,才知道是林夕的弟子,略感辭藻堆砌太多,反而輕了。
自以為亮點是以下幾句:

紅霞融掉你,身邊發雪。
彷彿能想像得到,臨別之際,凝視離別人的失態。

你泛起山川,碧波里的不是我。
角度感人,小船劃破碧波,而我不能像波水那樣伴你,好想同你一起走。

飄蕩你身後,河流上泡影一個又一個,無奈美麗抓緊手上,如雲石堅固都會弄破。
美麗的東西如同泡影,無從抓住。

其實美麗畢竟太抽象,被文學書本一語道破。
可不就是這道理,只是年少看不見。

語文沒學好,不知道這都是啥描述法。

但是卻能直觀想像這樣一幅畫面,超級形象。


有借姑蘇慕容復之意?


從昨天開始單曲循環,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詞曲都不是很出彩,到了「我不是我,你轉身一走,蘇州里的不是我」的時候就突然驚艷了。


哪種歌詞的字音更和音樂,頓挫輕重,哪種歌詞更能描繪畫面,烘托意境。其中感情層次自己就能體會出來了吧~


推薦閱讀:

經典問題,女高男矮,一些情況的處理,如kiss?
為什麼西遊記裡面這麼多女妖精想和唐僧成親?
人們常會說 「在愛里受傷害」,或者經歷一段不如意的感情後,「害怕受傷」 不敢再投入下一段。據你所了解或體會到的,愛情帶來的傷害是怎樣的?
如何幫助女友戒掉英雄聯盟?
如何結束一段單戀?

TAG:音樂 | 感情 | 文學 | 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