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謀略和算計,怎麼把握尺度不把《孫子兵法》學成心計?

今天看一個求職節目,求職者很喜歡讀《孫子兵法》類經世致用的書,求職策劃類工作。自己感覺這個求職者表現還不錯,能力也不錯。但是企業沒有選他,說是他太過於謀略,並且公益類的企業最容不得這個謀略。最後點評嘉賓說不要把《孫子兵法》看成是自己的小技巧或者小聰明,要當成一種人生理念。我不太明白。本人也很喜歡《孫子兵法》,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走火入魔.....各位給指條明路。


練武先修武德,練兵先修價值觀。
《孫子兵法》是一把利劍,沒有端正價值觀容易走火入魔。

再次不要臉的摘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的後記,個人覺得這些看法(價值觀)是比較有見地,看了你能認同,價值觀就端正了,再開看兵法也不會犯啥大錯:

最後總結一下孫子兵法,思想精要其實就這幾條:

1、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不是講以弱勝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是計算的計,是現代的SWOT分析(優劣勢分析法):優勢、劣勢、威脅、機會。廟算,就是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對比,「五事七計」,從五個方面,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打完分,就能知勝,叫「多算勝,少算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而後可以興師動眾,打。算下來自己分數沒別人高,就不要戰。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那是小概率事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小概率事件。
2、打得贏,也要算代價
行動必有代價,戰爭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賬,值不值得。李克說魏文侯「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因為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傲之主,率領疲憊之民,這國家就要亡了。
漢武大帝,就演繹了主驕民疲的一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何其霸氣!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武功赫赫,結果呢?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全部破產,國家差點都給他搞亡國了,晚年迫於巨大政治壓力,下輪台罪己詔,批評自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3、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是修鍊自己,而不是惦記打敗別人。
孫子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可知,而不可為」。又說「善戰者先勝而後戰」,要勝中求戰,不要戰中求勝。
先修鍊自己的筋骨,讓自己成為不可戰勝的,讓自己沒漏洞,然後等敵人出漏洞。如果敵人不比我們弱小,或者和我們強弱差不多,而且他沒失誤,沒漏洞,就不能打。「可勝在敵」,就在於他什麼時候失誤。
敵人不失誤,我們就沒法贏。
所以勝負可以預知,可以判斷,但不能強求。勝機一現,抓住機會就打。
不能反過來,衝上去就打,在打的過程中找勝機,那就危險了。
4、要能等待,能忍耐
現在人們常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孫子兵法》講得最多就是這個。
戰爭這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所以關鍵是要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哥舒翰守潼關,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唐明皇焦慮,不能等,逼他出關作戰,就全軍覆沒了。秦國王翦伐楚,他就能等,又能安撫秦始皇,讓秦始皇也不著急,他就把六十萬大軍開到楚國境內,紮營練兵,
天天開運動會,等得楚國人焦慮了,動作了,露出破綻了,他一舉就把楚國滅了。
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人們往往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可接受的。
要有這個認識:一輩子「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的結果可能是死。
比如日本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最能忍耐,也最能妥協。織田信長在,他是小兄弟;豐臣秀吉在,他是大諸侯。他有沒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呢?沒有。他可以等,等不來,他可以妥協,豐臣家族強,他可以一直做諸侯。結果大哥們都沒他命長,都先死了,沒人能攔住他了,他還在豐臣秀吉死後,又等了十七年,才穩穩噹噹奪了天下。他的家族,就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
5、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無意義
勝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勝仗,但不能平定。都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打那一百場勝仗幹什麼?打勝仗也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們,才能勝敵而益強。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叫平定天下。
戰國時趙國李牧守邊,防禦匈奴,他就緊閉關門,只是練兵,數年不出戰,趙王不滿,換一個將領去,上任一年多,烽火連天,天天打仗,打得邊境地區漢人無法耕種,匈奴無法放牧,雙方死傷慘重,冤冤相報,永無寧日。趙王無奈,再派李牧去,他又掛上免戰牌,隔絕接觸,邊境數年無事,匈奴也搶不到東西,漸漸懈怠了。李牧突然大舉進兵,一戰滅了匈奴十幾萬人,平定邊關,得十幾年安寧。
6、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戰術原則
「以正合,以奇勝」。這句孫子兵法最為人熟悉的話,前面書中詳細用多個戰例講了,那「奇」字,念jī,不念qí,是奇數偶數的奇,又稱余奇,就是多出來的部分,就是預備隊,就是手裡捏著還沒打出去的牌,留到關鍵的時候,打出去,制勝。
這叫分戰法,是最基本的戰術原則,凡作戰,一定要分兵,有一百萬人,要分兵。項羽到了最後烏江邊,只剩二十八騎,也要分兵,首尾相顧,不能擠成一團打。韓信背水一戰,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隊都布陣在水邊背水一戰,那就真給敵人攆河裡餵魚了。他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著,關鍵時候殺出來,這才獲勝。
人們老相信奇襲得勝,以少勝多,還是僥倖心理,老想使巧勁。孫子告訴你,兵法沒有僥倖,弄巧必成拙,必須要按軍事規律,按兵法套路來。
7、詭道不重要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里這句話,誤了好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計,就是詭詐取勝。詭詐歸詭詐,但人家不上套,你再詭詐也沒用。詭詐在兵法里,不是主要部分。現在好多出版社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成一本書,似乎兵法就是奇謀巧計,這是誤區。
8、知己知彼,關鍵是知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們念著這句話,就老想去知彼,以為知己不是問題。我自己,我還不知道嗎?其實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因為不可勝在己,自己強大了,自己不失誤,別人就無奈你何。千方百計去知彼,可能還正著了別人的詭道。
《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你自己,自己強了,再等待勝機出現,等最有把握的時候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
自己不強,那就不要逞強。
9、孫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贏,首先是教你認輸。
為什麼人們都喜歡聽「永不服輸」,因為人們不愛聽壞消息,不願意聽到對自己不利的真相。「認輸才會贏!」額,這句話人們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為結果還是贏嘛。
假如結果也沒有贏,還是輸呢?你能不能接受失敗呢?
在你真正去學習《孫子兵法》之前,你可能以為那是一部勝戰秘笈。它當然也是,勝戰秘笈,全在這裡,不過如此。但是,如果你在這兵法中,學會了接受失敗,你才真正進入了智慧之門。


佔了好久的位置了,現在過來說一說~

首先說明一下,我相對於孫子兵法,更了解鬼谷子。

先說一下謀略和算計。
謀略和算計其實都有用一些迂迴隱晦的辦法來達成某個目標的意思。
區別就是謀略通常是指大的方向,用在較大的局裡,而且人們通常對它有比較好的印象。但是謀略更準確的存在是以長期性,綜合性,動態性作為標的,思考如何使一個事物發展的最優化或者一件事情發展的更加合理有序利益最大化。沒錯,這是一個相對客觀的命題,沒有太多的個人色彩。而算計就多了許多的個人感情色彩,可能也是有一個中長期的目標,但是通常會是私利性比較重,而且方法通常多少會帶有損害他人利益而完成自己目標的傾向。


其實,看過孫子兵法和鬼谷子的人,都會覺得孫子兵法是一個類似於戰略部署大方針的指導類叢書,而鬼谷子才是教人如何識人辨認交人馭人的方法論。


然而,不論是孫子兵法還是鬼谷子,都只是一個工具類理論,提供了系統的方法論的理論。
他們都是一種武器,在不同的人眼裡會有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角色手裡,也會有不同的用途。
在這裡,我再說一遍我曾經跟很多人討論計謀的時候對鬼谷和孫子兵法的形容:
就像是一把刀,醫生用它來治人救命;屠夫用它來宰殺牲畜;軍人用它來保家衛國;罪犯用它來作姦犯科;勇者用它來彰顯正義;小人用它謀取私利;強者用它來揮灑霸氣,弱者畏它如洪水猛獸。

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了你如何使用這套理論工具。那麼,如果不想讓孫子兵法作用在自己身上只能呈現一些小聰明,小伎倆,首先自己就要正心。眼界一定要廣闊,格局必須能打開。在大局問題上可以用一些計謀來謀取利益最大化。在個人問題上要衡量好人與人之間的博弈。我認為,如果一件事全部都是為了利己甚至損害他人是自私,全部為了他人叫做犧牲,而最可取的是一種利他和利己的平衡。這是人性理智表達善意的的方式,也是能更好的生活,與他人維持長久關係的智慧。這一切,就貴在『平衡』兩字。

如果說到職業,那麼是有區別的。
一,在一個壟斷氣息比較濃厚的行業里,比如說金融類國有四大行,或者一些國企,有些潛規則根深蒂固,而且水很深,他們通常在招基層員工的時候傾向於平庸,沒有太多思想,更不用提謀略遠觀的思維。這樣更不容易撼動上層管理者的地位。(這些跟政府的公務員的中庸要求不同)。
二,一些為了自己能發展的更快更遠更具有競爭力的私企,老闆還是很欣賞有這樣思維的人的。
三,就像你說的那個公益性質的企業,他們招收員工是一定要和自己的企業文化氣質相同的,這樣更符合企業以及個人的發展。不喜歡帶有博弈性思維的人是灰常正常的,而且,據我看到的,這個人,很可能不是那種具有廣大胸懷的人。然而,管理階層不喜歡這樣的員工,但是他們用不用這樣的思維,就不一定了。
但是,不管什麼行業,什麼企業,都不會歡迎一個自私利己的人,更不會喜歡一個學了孫子兵法把自私利己的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人。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推崇互利共贏的世界,其實樹立雙贏的思維,才是立足發展的根本,就像中國現在在國際中正在走的路,多元化與協作化。這是思維層面。如果說到行為與外在表現方面,就要知進退,懂尺寸。說的俗了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我要說的就是這麼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O(∩_∩)O~


近日閑來無事時翻看了一下孫子兵法,小小的一本書,也沒多少字,但是看完之後由衷的佩服孫武的謀略……

小時候我爸就經常哄我讓我學孫子兵法,說這是一本「大智慧」的書,如果能學的精深,以後在生活中也肯定有大用處。

原諒我……一點都沒學會……也沒派上什麼用處……

但是這本書嘛,看的多了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我自己雖然不會用,
但如果別人對我用,我是可以立馬分辨出來的。
避免被人坑233
(這裡強烈安利)

關於區別,感覺高票答主回答的挺好了,

所以我就從另一個角度來回答一下,
(學的不精,只是自己的理解)

《孫子兵法始計篇》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挑重點翻譯:

用兵作戰,就是一種比拼詭計的行為。
【在生活中,同理】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有實力要做出一副沒實力的樣子】
【想要攻打一定要做出一副不想攻打的樣子】

這裡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a和b想要競爭一個東西/職位,
但是,a會故意表現出一副「我不想要啦,這個東西一點用都沒有啦」的樣子,來迷惑b,
在這個時候,如果b蠢一點,她可能就真的認為a說的是對的,那麼她就被「迷惑」了。
1,認為a不會和她競爭,從而掉以輕心。
2,認為這個東西真的沒有用,自己放棄。

「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如果事先得知對方貪利,就用利益去誘惑他】
【如果察覺對方混亂就要趁亂攻打他】

「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對方充實就要多加防備】
【對方過於強大就要避其鋒芒】

「怒而撓之,卑而驕之」

【對方暴躁易惱怒就不停騷擾,讓他更加憤怒】
【對方步步小心謹慎就要設法使他驕傲自大,從而喪失判斷力】

這兩條在生活中用處很大,時常拿來警示自己,要時刻保持冷靜,
千萬不要衝動,不可暴躁;
對方越是激怒你,你越要淡定。

經我親身實驗,從小到大,幾乎沒和人發生過什麼衝突,少數的幾次情況,對方一直暴躁各種咆哮……我淡然面對,然後以最短的時間,找到對方邏輯漏洞。
而對方嘛,因為不夠冷靜,大腦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根本說不過我。。。

第二條也要時刻注意,如果有人平白無故,動不動說一些奉承你的話,專挑你喜歡聽的,那麼這種人你要有防範之心,千萬不可自己沾沾自喜而被迷惑……

總之,不論什麼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大腦要清新,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不要受外界干擾。

「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對方如果準備充分,休整得體,就要設法使其疲勞】
【對方若是內部團結就要想辦法離間他們,讓她們互相猜忌】

這裡溫馨提示,自己判斷就好,
有的是故意挑撥離間,有的確實善意的提醒。

題目里問「怎麼區分謀略和算計」,目前我無法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同那句「知世故而不世故」,道理差不多,

在「戰場」上用這些,我認為無可厚非,畢竟是戰場。
在商業競爭上,也可以使用。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建議還是不要用這些,
你可以知道這些謀略,拿來識人,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人套路,學裡面的智慧,都可以。

但是不可對生活中的親朋好友使用,要用「心」
因為戰場和生活是兩種情況。

最後,如果怕自己「走火入魔」
你可以時刻提醒自己,
凡事要做到問心無愧。

算來算去,就怕到頭來自己栽了。
還是老實點比較好。

唔,學識有限…難得認真回答一個問題,
緊張2333

如有不妥/錯誤地方,可以指出~

么么唧(`?ω?′)ゞ


孫子兵法就是心計。


很簡單。為公利為謀。為私利為心計。謀與計區別不在策略 在動機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只是覺得對《孫子兵法》理解淺了。對於我這個孫子兵法迷來說,孫子兵法其實就是一個對於戰略、複雜問題思考的一個方法論,是一種深度思考謀略系統,用心計肯定不對。附上一篇《孫子兵法》描寫,大夥就清楚我想說啥了。

孫子兵法與創業者
我一直想寫一篇孫子兵法與創業者的通俗版,今天是建軍節,是他出籠的最好日子,獻給創業的夥伴們了。
一、我們是一個系的
~~~~創業實際就是錢不足,能力不足,關係不足,確定性沒有,你怎麼辦,只能痞痞賴賴向七前走,憑藉經驗和一個五流的團隊,再加個別不沾閑的顧問。孫子兵法實際就是如何痞痞賴賴向前走的祖宗,如同我兩都是數學系的,你非要找本小學的算術邊走變看,我這有研究生的微積分你不願意碰,掉坑裡怪誰呢
二、形勢一派大好
~~~~孫子兵法首先給創業者的禮物就是形勢,形就是花自己的錢,勢就是整合外部資源,形勢結合一起就是創業公司戰略,形勢一派大好就是花自己的錢一派大好只能說沒聽說過或者腦袋被門擠了。
三、如何花自己的錢呢
~~~~總綱:先為不可勝,敢做敢為都是送死的,痞痞賴賴才是創業公司本色,偉大是熬出來的;
~~~~起手式:不可勝在己,可勝再敵。不要SWOT,那是與行業作戰,與你一毛錢關係沒有,找一個具體的對手,他的成功是你的常識,他的漏洞是你的起點,不要談行業痛點,你太小,那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大坑,你要做的就是盯著這個具體敵人的漏洞用謀;
~~~~心法訓練:無智名、無勇功,勝於易勝。既然開始創業了,那麼智慧沒用,名望沒用,勇敢沒用,過去的輝煌沒用,那些小的,甚至你瞧不上的現金流,才是要緊緊抓住的;
~~~~攻守原則:攻則有餘,守則不足,攻擊動於九天之上,守藏於九地之下,優勢明顯的地方要攻,沒有優勢的地方要守,攻的地方要竭盡全力,守的地方要讓別人佔大便宜;
~~~~集中一點: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創業企業構建優勢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是難也必須做,而且是局部的巨大優勢,1鎰=12兩=144銖,兵家要求的是144:1的巨大優勢;如果你做不到,說明你的創業還未深入,你尚在門外呢
~~~~節奏把握: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摸著石頭過河,由環境產生想法,由想法產生小部隊,由小部隊發展出來大部隊。量生數是戰略水平高低分水嶺,等待出現發展出來大部隊的局部再投入放大才是高人,有先見之名不過僥倖或遲早死在這個地方。
~~~~境界:人的境界,勝可知而不可為,是什麼都懂什麼都怕的狀態;試看王翦,朱可夫,林彪,馬雲,這些天下高人,哪一個不是這種境界。事的境界: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也,是要有高度,有些空,存在大量泡沫。
以上是花自己錢的境界。
~~~~勢的起手式: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戰爭取決於力量,創業就是要飯,你要做的就是獻上你的雙膝,讓外部的力量帶著你走過一個一個的坎,他很醜但很溫柔。
~~~~節奏:其節短,其勢險。即簡單野蠻,執行力來自於簡單野蠻,不要寄希望於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輸送,文化是勝利的付產品,歷來如此。
~~~~高度:以正合,以奇勝,善用奇者,無窮若天地,不絕若江河。用自己的錢布局,用環境的力量打仗,善於借用環境力量的設計者,你視野才能無限開闊,你的資源才能源源不斷。
~~~~境界:如轉園石於千仞之山也,勢也。不要擔心假大空,不要怕泡沫,要用你的謀略,執行力,把泡沫變成磚頭。
這才是中華5000年的根,是中國為什麼有前途的源泉。試問有哪家的戰略理論可與此比肩


首先,那只是點評嘉賓的主觀意見。

其次,有沒有攻於心計,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心的修養而不是有沒有學歷孫子兵法。 這麼說吧, 看起來很有心計的人未必有讀過孫子兵法,會孫子兵法的未必是個很有心計的人。會孫子兵法和有心計其中存在關聯性,但不存在必然性。

然後,真正善於心計的人哪有那麼容易被人看出來? 被看出來的人只能說是圖樣圖森破。。。

最後,You are what you read, 讀太多了策略之類的書,自然而然的會使用策略來解決和思考各式各樣的問題, 在該運用智慧思考策略的時候沒有去思考策略就是愚蠢。然而有些時候當不該思考策略時,去思考了就是個悲劇。

一杯好喝的奶茶,需要奶和茶的比例剛剛好才好喝。 茶太濃烈就會苦澀,奶太多了就會膩。工序不對,茶就不會醇厚。

人生好比一杯奶茶,除了策略心計,還有友情親情, 還有真誠耿直,還有溫情與關懷。 有些人喜歡醇厚,有些喜歡淡薄口味。 有沒有走火入魔,不是取決於他人的標準,而是取決於你好怎樣的一杯茶,如果你覺得苦了就加一點糖吧,就這樣簡單。 最重要的是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就提出 師出有名 的思想,用在我們現在就是說把謀略用在好事上。那什麼是好事,很簡單,就是不害他人、社會、國家。這是一個底線。你應該知道,謀略是一把雙刃劍,能幫自己,也能害自己。所以,古人云 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看現在社會,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傷害了千千萬萬無辜的人,最後還不是鋃鐺入獄。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有些人做壞事不會被懲罰?老天是公平的,他也會給壞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啊,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題主想想看,自己有沒有用謀略害人?沒有的話,恭喜你,沒有走火入魔。有的話,苦海無涯,回頭是岸。謀略本身沒有好壞,要看人怎麼用它

補充一下;題主說的那個求職人,他犯了職場大忌。他喜歡看孫子兵法本身沒什麼,但是他在求職時說出來,老闆們會誤會他有野心,說簡單的,就是忠誠度不高,任何一個老闆都不會讓一個有野心的人在自己手下做事的,他要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

孫子兵法就是教人思考的方法,建議題主有空看看百家講壇,馬駿教授的《馬駿品讀孫子兵法》,我相信題主會有收穫的


計算是算計的基礎,
算計是謀略的基礎。

《孫子》雲,,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可見那位求職者根本沒讀懂孫子。。。一個胸有謀略的人怎會把聰明掛在臉上何況是嘴上,

孫子,,講三大類,,,詭道,奇正,形勢。。。。。三大類都是謀略,都是算計,都靠計算,,,只懂一樣不行,,都得懂點,這年頭,就得靠綜合素質


孫子兵法並不重視心計。你覺得孫子兵法是心計那你就在傲慢地低估它。

孫子兵法三大原則1先勝後戰 2知己知彼 3致人而不致於人
所以取得勝利需要什麼?1.實力 2.信息 3.主動權

陰謀?那是次要的。很簡單,你真覺得人家比你蠢?幼稚。心計?那是啥?搞笑。

一句"兵者,詭道也"就把你帶溝里去了,你也就是一輩子待在六人辦公室玩辦公室政治為了多拿10塊錢不擇手段老闆給你拍拍肩笑笑你能沾沾自喜大半天的水準,一輩子走不出來。孫子兵法你這輩子都用不到,看不懂就別熱愛了,對你沒用。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就是謀略,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就是用沒有矛盾的方式處理矛盾,沒有具體計劃,隨機應變千變萬化,用潛移默化方式的把事搞定。對方就算事後知道你的意圖也只會感激的用心良苦!這十六字方針在泡妞和拉皮條逼良為娼等領悟依然廣泛使用~

而所謂的巧實力抖機靈就是心計!看起來挺巧妙,但後患無窮,事前對方知道在玩心計,完全可以反坑一下,事中知道在玩心計會因暴露而失敗而對方會加倍提防!事後知道在玩心機那沒說的必然尋機報復!

計謀就是成功率很高有退路有後手的連環心計!

話說古人玩心計的都是沒怎麼讀過書的女人,所以說古人常說女人目光短淺,現在剛好相反大部分讀書人(西方科學)都喜歡玩心計和古代女人一樣的目光短淺。。。喜歡玩心理學,抖機靈和巧實力等等~跟謀略比差著好幾條街呢,那些玩意根本連計謀都算不上。。。


老闆需要聽話能揣摩上意的員工,不需要可能幹掉自己的下屬,在下屬的位置上用兵法,讓你老闆怎麼想你,用好了功高振主,用不好畫蛇添足有人問責。到了老闆的位置,計謀用好了,是英明,用不好是也只是一時失策,沒誰會說什麼

在對的位置上做對的事情,


其實謀略和算計本質上是一種東西,如果非要區分的話可能謀略更大一些,偏向全局性的,指導性的;算計更多的是在細節上的計劃。但是如果真的要熟練運用《孫子兵法》裡面的思想,謀略和算計是缺一不可的。

不能只善謀而不善算,不算不可以精確掌握敵我的實際情況,不能夠把資源最大化的利用,很有可能因為細節上面的紕漏導致全局失敗。同樣也不能只善算而不善謀,因為算來算去還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沒有從宏觀、戰略層面去把握事情,有盲人摸象的意味。

我認為要想成事,謀略和算計是缺一不可的。孫子云:「兵者,詭道也」,孫子從來沒有說過用兵之法是光明正大不用心術的,相反是竭盡所能的取得對敵的勝利。算計一詞本身可能有些貶義,但是關鍵是看用途,用於正義就是正義,用於邪惡就是邪惡。


在於德吧。有人以不吃虧為底線;有人以雁過拔毛為底線,通常要拔個腿……小時候經常見老爸看36計,用來收拾我的各種小毛病妥妥的,慢慢大了自己啃點孫子兵法,大學時看孫子兵法被同班男生看到,弱弱地說了一句這女人不能娶……我滴神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跑題了,真正把孫子兵法嫻熟運用至被稱為「計謀」的人,恐怕鳳毛麟角吧,更多的是用來自保的小聰明……或者看著別人自導自演自以為是的小心眼小把戲,也樂在其中。就像學醫的可救人亦可殺人


這個問題很好區分,就是對事不對人。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很簡單,把握住歷史的進程,在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注意不是讓你機械地去做事,而是帶著腦子,聽從內心,不斷努力超脫自己的局限性)


以正合,以奇勝。,,,宅心仁厚是根本


格局


不用被這個節目所迷惑,那些人不過是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孫子》是公開的智慧,好人壞人都能學。就看學了幹什麼用。


沒被錄用不代表這人不是人才。那是公司老闆對孫子兵法有偏見,孫子兵法只是工具,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何況孫子本身對戰爭有著非常謹慎的觀點,覺得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怎麼會是沒有仁義的人說的話呢?我們學孫子兵法,希望的是和平解決,而不是戰爭。不過,一個人告訴別人他看兵法,對於沒看過兵法的人來說會害怕,對看過兵法的人來說會忌憚。曹操還因為司馬懿的狼顧之相忌憚到死呢。


推薦閱讀:

覺得每個人在這大千世界中好渺小,如果自己去世了後會對身邊的人,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影響?

TAG:人生 | 謀略 | 做事 | 人生哲學 | 孫子兵法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