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郭敬明路演「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的言論?

近日,郭敬明帶領電影《爵跡》全國各地路演,十二天十八個城市,在最後一個城市路演現場,郭敬明更是哽咽落淚,百感交集。

「其實我做每一件事都挺困難的,有時候別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卻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爵跡》不是郭敬明拍的,你們是不是就不會罵了;如果我去死了,你們是不是就不會罵爵跡了」郭敬明在路演現場說道。
當聽到台下說小四加油的時候,「我其實,我其實..."郭敬明開始哽咽落淚。「哭出來吧哭出來吧」台下的粉絲喊道。
「他承受的壓力太大了,因為他是郭敬明,所以他做的不好,因為他是郭敬明,所以很多人會罵他,郭敬明,是一個巨人...他是一個熱愛電影的人,他希望把更多好的作品帶給大家。"郭敬明的好CP陳學冬說道。
今天凌晨,郭敬明的員工也發文力挺郭敬明:「小四,你要加油!我最愛的郭導你不能哭,不要讓壞人看到…」

文字來源於新聞

東方早報:郭敬明:現在寫作漸歸向直白有力
http://3g.china.com/act/culture/11170626/20161005/23704177.html


《小時代》四部,被罵成那樣也沒見他這麼激動過,特別雲淡風輕的和各路知名評論人拌拌嘴,淡定,氣度,海量。因為他有一個特彆強大的心理優勢:「你罵你的,我掙我的,氣死你們」。
但這回新片上映,票房持續走低,虧了,心理優勢沒了,氣度也就全沒了,跳腳也是正常。
一個以「掙錢才是王道,去他的抄不抄,爛不爛,價不價值觀」為人生哲學的人,賠錢了,頓時精神世界就垮了,畢竟他應該算是所有偶像中最怕自己粉絲們長大懂事不再腦殘棄之而去的一位,而這部電影的上映,票房的反映,讓他發現他最怕的事情正在發生。
說句題外話,他這句抱怨太娘們兒唧唧了,那麼多被黑到無敵慘的女明星,我也沒見誰說出過類似的矯情委屈來。


秦檜死了快一千年了


早幹什麼去了…
郭敬明這麼作興許還真不是裝的…他或許真的挺不服。國內不少小說設定互相套殼又不止他一個。憑什麼大你們這幫孫子就針對我一個。或許在他眼裡「你們針對我不就是我更出名更賺錢」才是真正原因。
是啊,要論設定雷同率,知名作家裡江南(《上海堡壘》和初代macross間的關係)滄月也有大量設定雷同。(CLAMP)
《GANTZ》和《無限恐怖》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也不是沒黑點。
要說情節雷同,從設定、人物性格、甚至能逐一對應調色盤的作者。網路作家無罪、路金波旗下的郭妮。這些人的雷同處遠不止七處。
憑什麼就是你?
【因為郭敬明從來就不承認自己有問題,異常高調的說自己無辜】
《幻城》在創作後記中雖然承認了受《聖傳》影響,但概不承認人設雷同。

《夢裡花落知多少》賠償不道歉,「對方只是要錢要名,這些我知道」算什麼回應?賠償後不承認不道歉。在《夏至未至》里可以說「瘋狂的洗地」連【夢的同調】都出來了。

《爵跡》你在序章寫個「獻給奈須蘑菇及其筆下的英靈們」也好啊,你居然宣稱「爵跡」完全原創。最後沒辦法了只是重新大修都不願意承認原創性不足。
倘若之前任何一次開始,你「有錯就認、挨打站著」。老實說我們只會說你「語言雕飾痕迹重,東西寫的不好,cg技術爛」
就像《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那樣。喜歡你的安靜的看,不喜歡你的嘀咕兩句。這個時候出來哭算什麼…
我只能對你說:

die!die!die!


這是……活的教科書級別的瑪麗蘇啊!

片子拍的不好還不準別人說了?真以為人人皆你媽啊?
那麼多功成名就的導演,誰不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就你辛苦?就你難過?就你遭受非人待遇了?
別演了,別以為騙得了自家粉就能騙全世界。

----------------------評論里的各位四粉你們好-------------------

首先,收起你們拿抑鬱症和喬任梁的事來給郭敬明站台的話語,抑鬱症是病,不是誰逼出來的,喬任梁是意外身亡,不是你們拿來給郭敬明擋槍的盾牌,你們這樣和消費故人沒有區別。
其次,就事論事,我對郭敬明是不是抄襲是不是娘炮是不是八卦里說的任何樣子都沒興趣,我就認他一部電影收益不如預期就開始賣慘的手段是不體面的,是非常不值得人們效仿和學習的,是對於把他當做偶像的粉絲們非常不好的示範,這是逃避責任,也是欺騙消費者。
再者,《爵跡》是不是爛片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肯定是一部不合格的電影:《爵跡》CG崩壞背後:被指投資方施加壓力趕工期
這種情況下影片票房疲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也從側面說明了郭敬明企圖用商業運作的方式利用電影賺錢的方法已經不管用了,現在電影不能回本,面臨投資商的壓力,他真正哭的是自己的商業價值掉線,而不是電影被罵。
最後,醒醒吧粉絲們,郭敬明要是真的在意粉絲的言論,他就繼續拍《小時代5》了,他真正在乎的恰恰是影評人們的批評,不然他幹嘛要冒險去做更有難度的電影?他在意的只有粉絲們的錢而已。


「我其實,我其實..."郭敬明開始哽咽落淚。
哭出來吧哭出來吧!」台下的粉絲喊道。

我最愛的郭導你不能哭,不要讓壞人看到…

喂喂喂,一會讓人哭一會讓人不哭,粉絲們你們能不能統一好意見到底要不要哭咯?
你們家郭導一邊為了益達的廣告費嚷嚷著「笑出自信 笑出強大」,一邊為了哄粉絲心疼哭哭啼啼「如果我去死了,你們是不是就不會罵爵跡了」,這樣切換自如的演技難道不值得一座百花獎?

利益相關:被欽定的壞人


他能說出這樣的話我一點也不意外,畢竟他最擅長的就是把問題說大來博得同情。之前他在《最強大腦》和另一檔綜藝節目裡面就是這樣,在別人跟他說一些字眼的時候,他就上升群體來讓大部分人找到共鳴,因而幫他說話。這樣的套路來一次兩次還能有人上當,第三次就不一定了吧


反反覆復說過了,拍電影的本質是商業行為,不是文化行為。
對於郭先生這種老闆來說,只要掙到錢,一切都是成功。
只有虧了錢,只有虧了錢,只有虧了錢,他們才會反思。
而且他們的反思也不是為什麼我挨了那麼多罵,我這個商品質量是不是有問題。
而是——為什麼這次我沒掙到錢?
所以郭先生這次流下的眼淚是很真誠的,很寶貴的。
因為除了錢包痛之外,他對別的事早就沒有感覺了。


至於我們怎麼看他的哭訴。


是的。而且最好是餓死的。
郭敬明這些年的作為,給這個時代帶來一個很惡劣的影響,就是只要有錢賺就都是對的,也不管是不是作品抄襲是不是三觀崩壞。郭敬明還神話般的把抄襲炫富與賣慘裝可憐有機結合起來,簡直無恥到天際。
這種人不死,是世道不公,他的爛東西每發布一次都是在羞辱正義二字。


郭導演並不清楚,他自己造的孽有多大——可以說,玷污和背叛了一代人對於文學的感情

我至今還記得,當年高中時,韓寒,郭敬明,相繼成名,班上女生恨不得人手一本幻城,我也懷著屌絲大家都懂的猥瑣心思偷偷看他的書。

而後發現,實在不是我的菜,又看到夢裡花落知多少,突然覺得寫的還不錯,比幻城強多了。於是那時真的覺得他很厲害。再加上新概念搞得如火如荼,我也開始偶爾做做文學少年的白日夢,在紙上塗鴉隻言片語,後來也獲得了一點小成績。

之後過了很久,才知道他抄襲的事情。

那時我就對他的印象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作為一個曾經執筆信仰過文學的少年,作為一個他曾經的讀者,我很噁心,很害臊,甚至很害怕回首審視這段曾經回憶起來帶著檸檬香味和蒙太奇光影效果的青春片段。

是的,世道艱難,我也早已經放棄了對於文學的追求,但是我內心深處永遠還殘留著當年那份感動——如今卻像是吃了蒼蠅般噁心。

我甚至知道我這樣的觀感對於郭導來說也許並不公平。但是沒辦法,誰叫他當年就是青春文學的一個icon?你得了作為icon的一切光環和好處,卻有不願意承擔與此相匹配的社會責任,也是另一種不公平。如同冠希哥,沒有做錯事,但是他是明星,出了事就要兜著。當年的風光,現在的風光,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而更讓我厭惡的是,郭導捨不得離開聚光燈。我其實並不在乎郭導掙了多少錢,只要我不知道我可以裝作沒發生。我討厭的是看到他的名字和形象一次又一次出現在我的人生里,在新聞,在海報,在朋友的八卦。如同看到一個腐爛的瘡疤一次次在你眼前赤裸裸的炫耀:看啊看啊,我已經長得這麼大了!

他的每一次出現,每一次成名,都是在赤裸裸的打我的臉,打我對於公道的信仰:我抄襲了我還能牛逼,你能怎麼著?

是的,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也不會輕易的用非黑即白的瞳孔去觀測這個世界了,但是最起碼,我想給自己對於公道的一點信仰留下最後一點麵皮。我可以假裝不知道很多人渣滋潤的活著的事實,只要我看不到,但郭導卻非要強迫我看到他的名氣,他的成功,非要強迫我在內心深處一次次和那個當年在課堂上偷偷看書,那個滿懷憧憬投出稿件的少年對峙。

在人生的戰場,在文學這條道路上,那些沒有抄襲而失敗,而屍橫遍野的少年少女,和郭導如今高大形象矗立的形象,讓我無法不去懷疑一些我拚命努力想去相信的道理。

郭導一路成功的經歷,嵌入了我最敏感,最難以忘懷的青春里,我們失敗了,他卻憑什麼可以一路成功,一路圓夢?這也是我個人情感上最無法原諒他的地方。

我深深理解如今那些郭導粉絲對他的支持——他們沒有經歷過我們經歷的那種信任,憧憬,背叛,成長,無奈的忍受,無謂的懷疑等等複雜的心情。他們有屬於他們的狂歡,如同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孤單。大部分郭導當年第一批粉絲如今大部分都成家立業,品味過世事艱難,我們大部分人的成就更無法和郭導相提並論,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無法忘卻,無法寬容,無法原諒。

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們看著郭導的電影海報,嘴裡酸澀的卻是那青春不在,往事無法回頭的淚水;嘴裡咸腥的卻是那夢想破碎,割開身體流出的血水。

良久,我們牽著娃的手終究還是抖了抖,我們被生活打磨出滄桑的臉上終究還是露出了苦笑:

文學夢?呵呵。


這個社會稀缺的僅僅是「真誠」二字,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真心不是白說的,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死不承認和真心道歉真的會換來兩個極端,不喜歡你的人恥笑你的人從來都不是因為你是郭敬明或者你一米四,而是你抄襲啊,道歉不比死容易多了,死都能說出口,就是說不出一句對不起。 ——via@嚶嚶嚶哭泣的小綿羊的微博

郭敬明的抄襲追本溯源最早可以扒到2004年的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到如今十幾年的時間過去,出了這麼多本書,一直斷斷續續抄襲頻發。這已經不能用無心之失或者撞梗來解釋了,他成功的把抄襲做成了產業鏈。
而郭敬明帶來真正影響深遠的是,抄襲者功成名就,多年作家排行榜首富,千萬粉絲隨便拍點電影就有上億票房,並且他的粉絲對於抄襲不以為然。那句「你笑話郭敬明抄襲,郭敬明笑你窮了么」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群少年的三觀居然被一個抄襲者的成功歪曲至此。
當年「錢可以賠,我不道歉」倒確實是忘在腦後了,現在卻來擺出一副受害者的面孔,控訴著謾罵者,請問用的什麼立場?

我曾經也是郭敬明的粉絲,而且到現在依然認為他的文字功底紮實超出國內目前的所謂青春作者一大截。對於文章情節把控和節奏的掌握也十分出色,假如願意痛改前非,好好的就過去做錯的事情道歉,寫出不抄襲的優秀作品又何嘗不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傳奇人生。可是他沒有。

我無意攻擊郭的粉絲,我只想說我現在提起當年喜歡過郭敬明會感到羞愧,好友會寬慰我「誰沒有年少傻逼的時候」但是我希望你們過了五年或者十年後,能不為自己年輕時喜歡的偶像而羞愧。

所以,不會,我不會因為您死了就放棄對於抄襲者的責問,尤其是在抄襲者還未道歉之前。


我覺得郭敬明挺聰明的,他還是很清楚自己的受眾是什麼人的。

十來歲的小姑娘們看到一個開著公司拍著電影寫著言辭華美的小說的人,如此委屈地袒露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無助(我打這段話打的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你說一點兒也不觸動是不可能的。我十多歲的時候還因為韓國明星說一句「回家路上小心」就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他鬧這麼一出,主要還是再給他的粉絲勇氣以披甲上陣替他做水軍,明星虐粉那一套他玩的還是挺溜的。並沒有真的指望智商正常的人們就因為這個不黑他。


………………分割………………


我記得這個新聞的後面好像還有陳學冬安慰他的部分來著!

到底誰攻誰受啊?

我記得那個新聞里好像還有一句。「是不是我叫郭敬明所以我做什麼都是錯的?」


還真不是……你改個名字你也還是錯的。(認真臉)


郭敬明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還沒學會爬就想跑,野心太大,實力不足以撐起自己的慾望。

想著試圖做行業標杆,打著國內首部全真人CG,甚至不惜請水軍揚言中國電影的良好開端,為中國CG電影鋪墊未來。

不,不是這樣的。首先你要明白,你在電影界還只是初出茅廬,你那4部小時代並不是你的資本。也許郭敬明心裡還想,反正我是全CG,拍爛了也不能全怪我,畢竟國內沒有,我是第一個,要怪就怪技術。

技術太無辜了。

李安拍完《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如果我這部電影拍爛了,請你們罵我,不要罵技術,技術是無辜的。」

同樣是想在電影上挑戰極限,尋找突破,而郭敬明犯的最大錯誤就是,還太嫩,步子邁的太大,這下扯著蛋了吧?

反觀李安(這裡我要向李安的影迷道歉,我知道我不該拿李安來做比較,不是一個level的),每部作品都拿得出手,每部電影都是佳作,早就在電影上駕輕就熟。

他也才在暮年敢玩大的。

3D + 4K + 每秒120幀。

這裡我要先用我的理解來解釋一下3D+4K+每秒120幀是什麼意思。

3d很簡單,不做過多解釋。

4K就是電影的清晰度,我們平常在電影院看到的數字電影放映標準基本上都是是2K,因為大多數影院只支持2K。以前也不是沒有人用過4K拍攝,比如:《希區柯克》、《林肯》,《阿拉伯的勞倫斯》等。

4K的解析度又分為兩種,電影的一種是DCI 4K標準,解析度為4096x2160,這可能比較籠統,不過你只知道4K是2K的四倍就可以。李安從拍攝到放映,都堅持4K的標準,搭配3D,電影史上目前還沒有。

4K+3D雖然目前電影史上還沒有,但也不算困難,因此李安又在這個基礎上加了每秒120幀。

你要知道現在我們在電影院看的基本都是每秒24幀,有人試圖嘗試30幀或60幀,但都沒有成功。

霍比特人當時也只是48幀,後來上映後還被人嫌棄太清楚,說甘道夫的毛孔都看得出來,那120幀又會是什麼效果?

3D + 4K已經是史無前例,再加上同樣史無前例的每秒120幀,這才是真正的標杆和野心,未來一百年可能都是這個標準,李安敢第一個做,是因為有實力。

郭敬明呢?4部小時代嗎?滑稽....還沒徹底玩兒熟練電影,沒有任何代表作的前提下,就想做同樣有難度的CG。國外CG影片動輒就是投資上億美金,不是上億人民幣就能解決的問題。影片拍爛了,野心暴露出來,別人自然會加上你之前那些種種見不得人的爛事而罵你,你說不讓罵你?難道讓我們罵技術嗎?技術是無辜的啊,所以抱歉,只能罵你。

我跟別人不一樣,我罵你的時候也很感激你,謝謝你的存在,讓我感受到李安是多麼的珍貴。

讓我每一次看李安的作品時都能感受到裡面的文化思想和獨有的內核,而不是小時代那種紙醉金迷,爵跡那樣空洞且無內核無思想無情感。

如果不是《爵跡》虧錢,我想你應該還會悶聲發大財,管誰來罵你呢吧?

這,就是一個商人跟一個藝術家最本質的區別。


小明高考沒考上清華,他很生氣,跑到清華大學門口去:「是不是非得我死在這,你們才讓我上清華?」


對於郭敬明而言,《爵跡》是一部非常矛盾的電影。


口碑和票房的雙重矛盾,加之郭敬明對自我票房號召力的錯誤預估,直接導致了郭敬明如今的情緒失控。


首先,郭敬明是想要口碑的。


號稱全真人CG電影,華語首創,說郭敬明不在乎業界評論,是不可能的。


然而《爵跡》又恰恰不可能有口碑。


《爵跡》原著對於Fate的借(抄)鑒(襲),決定了無論拍成什麼樣子,必然會遭受到原創性的批評和質疑。


其次,郭敬明是想賺錢的。


郭敬明招募了一幫毫無演技卻又人氣爆棚的卡司陣容,這架勢,擺明了是想撈各界粉絲的錢。


然而《爵跡》又是很難賺到錢的


製作成本兩個多億,宣發費用在3000萬~5000萬之間,票房需要在5~6億才能回本,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要知道,小時代4部票房20多億,平均一部也就是5~6億的票房,就已經成了業界的傳奇爆款了。


如果郭敬明想要口碑,他根本就不應該將自己的小說搬上熒幕。


《幻城》、《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哪一部不是抄的?哪一部又是好小說?


如果是奔著口碑去的,最世旗下那麼多作者,笛安、落落,莫不是故事的一把好手,拿他們的故事拍電影,才有最大的可能獲得口碑——


連《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這樣的電影都能拿到豆瓣6.2的分數,郭敬明興許也可以。


然而,如果郭敬明想要賺錢,他就根本不應該選《爵跡》拍成電影。


成本那麼高,其實何必。郭敬明大可以把《悲傷逆流成河》拍上一遍,就用《爵跡》的陣容好了,絕對叫罵,又絕對叫座。


如果嫌這麼干太過刺激,那學習一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搞一個青春小言雞湯電影,選一兩個人畜無害的小鮮肉當演員,成本低,保證不會賠錢。


然而郭敬明偏偏選擇了《爵跡》。


毫無疑問,這是郭敬明的野心。

相對於《小時代》的無下限,《爵跡》稱得上是一部誠意之作。全真人CG就是全真人CG,毫不含糊,話語首創還真是華語首創,不是虛的。投了兩個億,各種高科技,郭敬明是想搞出點名堂的,他幻想這部電影能讓自己登堂入室,洗刷四部《小時代》帶來的污名。


然而問題是中國人有句話古話叫做沒有這金剛鑽,別攬這瓷器活兒。


以郭敬明的能力,顯然裝不下他的野心,能力不行,終歸是硬傷——


論工業水準,於是我們看到了國產頁游般的五毛特效,硅膠質感的面部細節,無限拉長的身體比例,無比怪異的動作場面。


論故事水平,混亂不堪的敘事邏輯,單薄空洞的人物設計,莫名其妙的感情升華,觀眾對故事邏輯一頭霧水,對人物情感滿臉呵呵。


而更蛋疼的是,郭敬明又犯了想像不夠、抄襲來湊的老毛病,幾個場景高強度致(抄)敬(襲)Fate,令人唏噓。


這樣的電影,被罵顯然是情理之中,然而這就和郭敬明原本的期望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苦心孤詣想要追求的口碑蕩然無存,相反,被業界一槍炮火打成了篩子,他在口碑方面的努力頓時成為可憐甚至可恥的笑柄,情緒失控,勢所必然。


而更糟的是,《爵跡》票房撲街,極有可能收不回成本,對於商人郭敬明而言,這無疑又是一個重大打擊。


《小時代》被黑出翔,郭敬明不在乎,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根本就不是奔著口碑去的,只是為了賺錢;事實證明他也賺到了錢,所以郭敬明是贏家。

而這一回,《爵跡》使得郭敬明雙輸出局。


糟糕的口碑和票房合在一塊兒,甚至會讓郭敬明產生這樣的聯想:


票房不好,都蒙你們這幫黑子所賜,嗚嗚嗚。


因而當郭敬明說「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的時候,這句話只是一個失敗者的顧影自憐罷了。


不過講真,票房不好,還真不是黑子所賜,郭敬明只是沒有認識到,2016年,可能已經不是郭敬明的時代了——


或言之,已經不是韓寒郭敬明的時代了。


利益相關,答主是One App萌芽文藝風賞作者,92年出生,對郭韓引領的八零後作家群印象深刻。


答主兼職初中地理教師,在上海一座優質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任教。社團課上提起韓寒,本以為學生會一呼百應,不料回應者寥寥無幾,對於韓寒輟學、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出版《三重門》、籌錢買車賽車等等的傳奇經歷,幾乎一無所知。


事實上,郭敬明和韓寒在00後中的知名度日漸式微,整個八零後作家群的影響力正在持續遞減。


郭敬明新書的銷售量,被雞湯界權威張皓宸先生死死地踩在腳下。


現在的00後中學生們可能很難理解當年的90後們對郭韓的狂熱,對他們而言,他們有著90後的叔叔阿姨們難以捉摸的閱讀趣味——


他們或許更愛的是張嘉佳,是大冰,是劉同,是暖心雞湯,是滋補聖品,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阿彌陀佛么么噠》。


而這些年輕人亦是電影票房的一支主力軍,或言之,是郭敬明心目中的受眾對象,而事實證明郭敬明錯了,更年輕的00後並不吃郭敬明這一套。


《小時代》的票房,更多來自於90後的迷妹們,而當《小時代》四部曲終結,這些迷妹們中的不少人已經長大,當《爵跡》上映的時候,他們或許就不願意再傻傻地貢獻票房了。


於是《爵跡》的票房撲街,或許也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有一點還是要提請注意——


即便是撲街,爵跡的票房也已經超過3.5億(截至到10.8),仍舊不容小覷,所謂撲街,只是因為《爵跡》的成本比較高昂。


總之,希望郭敬明能夠痛定思痛,重新振作起來,好好做出版——


然後,最好不要再拍電影了,謝謝。


看到這個問題也是很有感慨,

作為郭導十年以前的老讀者,直到現在都承認,他的創作才華是毋庸置疑的。

華麗辭藻的堆砌下也有三分靈氣。

再加上他的格局,特別適合去寫一些少女情懷的現代詩。

但是他錯就錯在,他不滿足於寫情詩,他非要傳遞價值觀。


很多人都說,他《夢裡花落知多少》是抄襲的,他不僅不道歉,還在《夏至未至》里給自己洗地,所以他無恥。

但這都不是他作的最大的惡,是他個人的人品問題,當時他自己寫的小說,就跟所有的青春小說一樣,只不過文風比其他作者更華麗細膩。

當時我作為十二三歲的少女,正是迷惘而又敏感的時候,很容易被這些憂傷的文字戳中。但這些看看也無傷大雅,畢竟《悲傷逆流成河》也算是一個很生動的「早戀的時候不戴套會死的」教育片。


他很有頭腦,養了一群當時算得上新銳的設計師和作者,把最小說做的蠻成功,的確是比當時市面上其他樸素的小說雜誌,逼格要高上那麼一截。

作者們,設計師們,編輯們在雜誌開欄目插科打諢,互相吹捧,最主要的是把郭敬明捧成神,一起給連載的《小時代》造勢。


從這時候開始,他才作了最大的惡。

連載小時代的時候,我發現郭敬明的詩氣不見了,他的詞藻依然華麗,但是堆砌的越來越套路,幾乎可以總結為幾種句式,然後,故事主旨,呵呵,好像並沒有這種東西。


很多人都黑小時代,因為它拜金。

然後就有粉絲說,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就是這樣的現實。郭敬明讓我們明白了錢的重要,他至少會讓我們努力奮鬥努力掙錢來滿足自己的物慾。

屁。

你可以拜金,麻煩你拜的高端一點。

你要是能真真正正把上流社會的生活反映出來,像曹雪芹一樣,把日常吃穿用度,每一個細節,都描繪的清清楚楚,至少對於後世,也是個有價值的史料。

你喜歡奢侈品,從文中捎帶一筆各個品牌的設計,文化和歷史都行啊。

可是文中只會不停的出現乾巴巴的「Prada今年限量款的西裝」,「LV的Neverfull手袋」,「Chanel幾十年前的套裝」,「fendi像火雞一樣的大衣。」「仰頭喝下一瓶依雲礦泉水」,「眼淚落在他的新款Burberry圍巾上」,「幾千塊的玻璃杯」,「隨手把五十塊的小柿子放進購物車」。

你報菜名呢?

去樓下商場逛一圈,都能得到更直觀的認識好嗎。

在上海靜安呆了這麼多年,就這點出息嗎?

裡面的角色,身家幾百億,拍電影的時候,戴一堆施華洛世奇的假水晶,你糊弄鬼呢?你逗我玩呢?你個low b。


林蕭在小說里作為第一人稱,因為沒有那些人有錢,而不停的在語氣里自卑,自我矮化,以襯托主角們的高端,告訴讀者們,有錢人就是任性,就是生下來血統就比你高貴。

可是世界不全是這樣的,你不會因為買了一個dior的包,而真的變得更成功,更迷人。

宣揚這種價值觀的,應該是商家,而不是作家。

作為文藝作品,要挖掘現象之下的本質問題,對於社會和人性應該有更深的思考。


把半個中學時期奉獻給青春小說的人,可以很確定的說,從文學性上來說,所有的青春小說都是垃圾。

正如所有的偶像劇,所有的小鮮肉,在萬古留存的不廢江河中,都是垃圾。

但是,它們存在,有他們自己的使命和功能,用來休閑,用來放鬆,如同男人的a片一般,它們給女性帶來了心理上的安慰。

讓無處揮灑的感情有了去處,而他們也滿足於此,滿足女性yy的慾望,賺錢。

而郭敬明,他就沒這麼簡單直接而善良,他還要告訴他的讀者,快看這個膚淺的社會,沒錯,它就是這樣的膚淺。要遵循這樣的規則,而我是贏家。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樣從語言,到劇情,到內核都一無是處的小說,我只感覺我看完以後學會了一堆花式罵人的技巧。


並且,他在辦《最小說》的時候,很熱衷於男同性戀這個主題,猶記得當時同性戀還不太能拿上檯面,而他通過漫畫,文章傳遞出來各種信息,把很多粉絲洗成了腐女。

可是同性戀只是一種取向,沒有什麼特殊的萌點。

之後,我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成功讓他的粉絲,願意相信拜金的價值觀是正確的,並且覺得男同性戀有萌點之後。

他出櫃,粉絲就覺得他們更萌。他掙錢不要臉,粉絲能覺得他成功。

邏輯完全自洽。


一個人能功成名就,應該是像馬雲一樣,對這個社會做了足夠的貢獻。我們不對你有這麼高的要求,可是,作為一個粉絲全都是小孩子的公眾人物,你有足夠的才華頭腦和煽動力,但你卻在他們沒有分辨能力的時候,強行輸出這樣的價值觀,來換錢。這才是你作的最大的惡。

現在你說你以死謝罪。

那都於事無補。


他以為他流眼淚會變珍珠呢??(???????)??


腦殘粉:因為郭老師辛苦所以我們才去看!

正常人:但是不好看啊。

腦殘粉:因為你們黑郭老師所以《爵跡》才被黑!

正常人:但是不好看啊。

腦殘粉:郭老師都在路演中哭了,你們居然還黑他!

正常人:不是黑他,但是就是不好看啊。

腦殘粉:《爵跡》是中國第一次使用人臉捕捉技術,你們還不支持?

正常人:但是不好看啊。

腦殘粉:你知道郭老師和其他小鮮肉演員有多辛苦么?

正常人:但是不好看啊。

腦殘粉:最煩你們這些無腦黑!沒看過就說爛片!

正常人:不是,之前票房好的時候也是爛片,現在只是票房不好的爛片啊。

腦殘粉:你知道《爵跡》花了多少錢么?

正常人:不知道,但是花了多少錢在鮮肉上呢。一開始就是瞄準粉絲的吧?

腦殘粉:最後說一句,我們郭老師都哭了,就問你支持不支持去電影院買票?

正常人:但是不好看啊。


那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這郭敬明怎麼跟他小說里的角色一個德行啊~


作品不行就是不行,誰也沒要他死,邏輯完全是無腦戲劇化的,巧妙的偷換了概念,把大家對他作品的鄙視從而討厭他給倒過來了,轉換成大家不喜歡他而討厭他的作品。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順序。

生活中處處都是邏輯。


推薦閱讀:

瘦窄高真的不能穿西裝嗎?比如郭敬明?
《巴黎聖母院》比《左耳》優秀在什麼地方?
為何郭敬明和陳安妮得到的是不同的評價?
如何評價《幻城》電視劇?
郭敬明有多高?

TAG:娛樂圈 | 郭敬明人物 | 爵跡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