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淡漠而平靜的心態究竟是好是壞?
對所有事情都冷眼旁觀,喜怒哀樂的情緒都消失了,唯一能感受到並成為我做事動機的情緒,只有恐懼。
曾經將漢語言文學、外語和ACG視若生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有回報,喜歡親人的溫柔和來自外界的鼓勵,離不開密友的情誼,討厭做不公平的事情,不過現在真的真的,什麼都無所謂了。
比如,努力學習不是因為熱愛這個專業,而是源於對「傷仲永」的恐懼。玩遊戲看動畫不是因為它們讓我開心,而是源於對壓力和枯燥的恐懼。保質保量完成學院的任務不是因為責任感和上進心,而是源於對得罪導師的恐懼。主動尋找實習不是因為想融入社會,而是源於對求職失敗一事無成的恐懼。定期和好友小聚不是因為想念牽掛,而是源於對「薄情寡義」這個惡名的恐懼。跟男票好好相處不是因為依戀和愛情,而是源於對因失戀而導致生活劇變的恐懼。
而除此之外,縱然萬事萬物繽紛多彩,在我心底卻連一點水花都激不起來。
考出N2證書的時候母親開心地擁抱我,我卻不著痕迹地掙開她的懷抱。和男票聊天的時候發著各種語氣輕快的訊息,臉上的表情卻平板如初。健身房裡音樂歡快激昂,教練大聲為我們加油鼓勁,而我毫無興奮感和成就感,只想讓他和音響一起閉嘴。老人去世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應該悲傷,但不僅沒有眼淚,甚至還有神遊天外的閑暇。室友不做衛生,我無數次獨自清理堵塞的下水道和臟污的地板,馬桶漏水時冷笑一聲叫人來修,事後卻不僅無氣可生,就連和她好好談一次的慾望都沒有。
已經將近一年沒有傷心或者憤怒過,沒有想過家,即使做好了一件事情或者幫助了身邊的人,也完全沒有成就感和喜悅感。也沒有特別想吃某種東西、想看到某本書或者遊戲的結局,就連戀愛的甜蜜悸動也沒有過。看B站的時候也會條件反射似的笑得肚子疼,但是一旦關上視頻,就會很納悶剛才究竟有什麼好笑的。
其實我很想下輩子做個計算機,只要給我指令和代碼,能按部就班活下去就好。做人的話,一輩子的不可控因素太多,真的很累。
放寒假之前跟心理諮詢師長談了一次,她希望我能學會取悅自己,真正擁有發自內心的喜怒哀樂,而不是一邊擺出積極入世的樣子逢場作戲,一邊靈魂出竅冷眼旁觀。我說,這簡直比寫畢業論文還要難。
不知道這種心如死灰的狀態是不是兩年前的抑鬱症導致的。我只想知道,如果這樣活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好還是壞?會抱著超然物外的強大靈魂不被任何事物打擾,還是在一片慘淡中慢慢枯竭死去?
-
被題目吸引進來。看完描述,覺得,真是感同身受。
只說個人感受,酌情對號入座。
同有抑鬱經歷,目前狀態平穩。
我覺得心理諮詢的建議非常中肯。
冷眼旁觀的日子,過起來跟一片死水一樣。只有跑步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心跳,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觀察者,哪會有什麼喜怒哀樂。
譬如諸佛,旁觀我們,憐憫我們,發眾生願。這是一種祥和的旁觀。
而我們自己,僅僅是缺乏對世界的參與感。不是世界拋棄了我,而是我拒絕接受這個世界。
缺乏參與感,達成某事之後就缺乏榮譽感。
做一個項目,只覺心力俱疲。終於完成之後,就好像看著乖巧的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沒什麼關係。微微一笑,就可以轉頭就走。
這不是一種強大的靈魂,真的。雖然我也經常以這個借口來開脫自己,但是,真的不是。
只是用一種冷酷的態度來掩蓋自己。
掩蓋好希望,就不會失望。
掩蓋好狂喜,就不會失態。
掩蓋好悲傷,就顯得堅強。
其實還是很在意別人怎麼看的,是不是。
一邊鄙視他人,一邊鄙視自己,是不是。
現在你覺得有點小不爽,抱歉,我就是要戳痛你。因為,你是有感覺的。
而我能給你的唯一建議,就是:
用心感受每一件小事。
因為早上暖暖的陽光而露出微笑。
因為書籍柔韌的紙張而覺得莫名安心。
因為別人錯意你的想法而悶悶不樂。
因為數年前的尷尬經歷希望時光倒流,一切重來。
因為雞毛蒜皮小事而跟人大吵一架。對呀,我今天就踏馬不開心了,你還來惹我?
......
給自己真實的情感。放棄對自己的偽裝。參與到自己的生活。
別管他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好么。
情感隔離了,本來是一種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應對措施,過度了就會把好壞情緒都隔離開。
不是好事,但是效果並不壞吧。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目前慢慢在擺脫這種狀態。我個人認為,樓上各位說的都有理,首先,這種狀態不好,其次,不要強迫自己去改。你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一種情況是:你只是沒有遇到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也許你對自己對生活的要求要比一般人高,對事物的感受比一般人敏感,很難在平常的事情里得到內心真正的滿足感。你需要的,是在你當前的生活框架之外,發現能讓你全身心投入的事物。比如,某個你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比如,某個你十分感興趣的人,去投入地享受做一件事的享受里,去真實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比如:你喜歡看書,那就找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逛書店,寫書評,參加同好群體活動。。。
還有一種情況:也許你只是太過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或者說是在別人眼裡的優秀形象,這種在意一旦過度,做所有的事情都不再是出於發自內心意願,而是一種「我應該這樣做」的潛在強迫性意念,而事實上這樣也就很難享受到做這些事情所帶來的愉悅。有一部分人會在人前/職場保持良好的形象隱藏自己感覺不太好的部分習慣行為,在人後或是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面前放下固定形象輕鬆做自己,也有些人,沒有能夠放下框架的地方,在所有的場所和人面前都要求自己保持完美好形象。
你仔細回想一下,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覺得非常棒非常想做的?當你想到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不會在瞬間冒出一個念頭:這件事不好,我不能做/我不應該做/我做了別人會怎麼樣看我/我做了會有不好的後果,然後你再仔細想想,在你能夠想到的這些不好的後果里,這種不好的後果是真實存在的(比如違法啊,不道德啊,會影響工作諸如此類)還是別人的看法or眼光?
如果是後者,那麼,放鬆點吧姑娘。
一輩子那麼長,你還年輕,錯了可以再來,失敗了可以重新開始,工作可以換,和男盆友分手也不會怎麼樣,生活是因為有了多種可能才更加美好有趣,而不是因為完美。
作為一個抑鬱症患者,我只能說,樓主怎麼和我一樣。
對所有事情都沒有興趣,對所有感情反應淡漠,或者說,心裡壓根沒有反應。我現在的所有的情感全部是模擬的,我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喜/樂,所以笑;應該哀/怒,所以沉默。
諷刺的是,我本身是一個玻璃心的人,一點點感動就流淚,一點點慚愧就自責,對責任看的無比重大。大學時期的我想著結婚,生子;房子,育兒。生活的壓力是如此之重,我的能力是如此之弱,現實是如此之殘酷。
終於有一天,我的情感崩潰了,我向親人哭訴,我看醫生,我吃藥。同時,我思考我為什麼得抑鬱症。
我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子,其他人的生活與我何關。
我的笑容越來越虛假,我的心越來越冷漠。我明白了,情感冷漠是我自身的防禦方式之一。我對外界的情感反饋越來越少,我的心再也不痛,我的眼淚很久不流了。爺爺死去時,我感覺像幽靈一樣看著整個下葬過程。我的父親,對不起,我對你的已經流不下眼淚。
是的,放棄情感,也就放棄了人類的卑微,我從來沒有覺得我如此像我過,這就是我一生所追求的道路啊。
~~~~~~~~~~~~~~~~~~~~~~~~~~~~~~~~~~~~~~~~~~~~~~~~~~~~~~~~~~~~~~~
換了醫生換了葯,感覺情感反饋迴路重新建立起來了,對家人的嘮叨能有幸福的感覺。情感是如此複雜,我在冷漠與淚水之間徘徊。
so,樓主有兩條路選擇。
是壞的。嚴重下去就是木僵狀態。人的這一場生命,短暫又難得,就是應該哭了笑了,痛了,舒服了,折折騰騰的才值了。可是抑鬱症是個騙子,它會讓你覺得,生命一文不值,喜怒哀樂讓人心煩——甚至讓人體會不到喜樂,看什麼都是苦痛……
所以,積極去治療吧好嗎?找回你從前知道喜樂的生活,你會發現,你不是一定要生活在玻璃盒子中的……
瀉藥。
懶得解釋那麼多了,這不是靈魂強大,這是有病,趕緊去治,趕緊吃藥。
千萬不要自己為事地覺得你可以永遠保持這種心態。
不可能,只會越來越差。
抑鬱症複發也不少見,你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治就完了。至於吃了葯,如果你想有啥進一步的關於解決的想法可以聯繫我,或者有空我在這裡寫也可以。
關於樓上說的所有:沒什麼不好的之類的 意見,我實名反對,都是放屁,你不要聽。
非專業人士任何意見,都可以不用聽,沒用處不說還給你增加心理暗示。
開口就是你認為,閉口就是我覺得,知乎真不是你家後院。
人家連開心都不會了,竟然還有人說沒問題???
李愛狸
沒有什麼好與壞,只有你享受或不享受。
就算以後變成活死人,如果你喜歡,不也挺好?!
但既然這麼問了,說明你多少不喜歡這個狀態。
題主,你愛你自己么?
你關心自己的真實感受么?
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嗎?敢不敢為此付出努力?
或者。你真的覺得活著快樂嗎?
為了緩解難以忍受的焦慮而無意識的麻醉自己。
這沒什麼不好,癥結在於你總是拒絕接納自己為生活做出的努力,哪怕是哪種表面的功夫,也是一種本意希望自己好的努力。
這也不是寬不寬心的問題,當然有點幫助,不大
只能說,這樣不注意的話,離複發就不遠了
請找到一些簡單的能讓你發自內心的微笑的事情
或者,聽起來你跟朋友的關係維持的不錯,這是人際支持很多人都不如你做得好呢。跟交心的傾訴,單純傾訴,不要求什麼結果的
平素做事,盡量用體驗的,去感知。盡量
祝你幸福,善良的人。
如果真的一切做事動機變成了恐懼……我是很恐懼這種狀態的。
有點抖機靈之嫌。但是我一直把拒絕麻木作為一個原則,覺得喪失敏感,油鹽不進的活著無外乎行屍走肉,至少也是尸位素餐。所以即使總覺得現狀無可救藥,總是被自己蠢得歇斯底里,也分外不想陷入這種狀態。
所謂閃閃發光的神經病。我想:是壞的。你麻木了。造成這種情況,說明你有比許多人豐富敏感的內心,和喜歡思考的腦袋。這是強大靈魂的基石。
但你卻沒有一根定海神針,心裡沒有桿枰。強大靈魂最需要的。所以你隨波逐流,在人世間的波濤中翻滾,茫然無措。說恐懼,或許就是這種不知道下一刻飄到哪裡的狀態,才是你真正的恐懼。最後你屈服,你麻痹自己,想著隨波逐流也是不錯的吧。
解決方法:坐下來想想自己要做怎樣的一個人。根本問題雖然是無法回答的,但是確是要面對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看看人物傳記。去做做志願者。與「人」交流。人有各種各樣,但許多人中才有那麼一個,與你產生共鳴,讓你知道你要做這樣一個人。
我想。雖然經歷各不相同,但是看了題主的具體敘述之後非常感同身受,上知乎以來似乎這是最有共鳴的一次了。
之前看過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不愧是他此生最高作品。看完之後心情非常複雜,一直都走不出這種情緒,一度覺得自己沒有「自我」,度過了失格的人生,也一度認為或許靈魂枯竭對自己才是最合理的結局。
最近看到了之前題目評論中提到的那一段話,不過之前的回答只是半句,在看過下半句之後也重新開始了反思「自我」。那麼我把完整的寫下來,希望有用吧。
我覺得你是無趣之人
「有趣」之人和」無趣」之人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興趣。
興趣interesting,來源於拉丁文詞根「inter在……之間」,後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級的」est」和代表當下的」ing」。這彷彿在告訴我們,當你以最高級(est)的形式投入到當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興趣就是讓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當你真正完全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間去,不管這個事情多麼簡單卑微,你就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任何一個瑜伽教練都會告訴你,即使認真的投入你的呼吸——這個每天你做過無數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無數的樂趣。
佛家的禪宗也有關於投入的故事:
有源律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師:「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飢來吃飯困來眠。」
有源律師:「一切人總如同師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師:「何故不同?」
慧大珠慧海:「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吃飯的時候吃飯,喝水的時候喝水,那就是修行。可惜大部分人不是這樣,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想著工作,在喝水的時候又想著吃飯,在工作的時候想著出錯,你在戀愛的時候擔心分手。你在擁抱的時候還在看錶……
所以我們還是凡人一個。
在做職業規劃課程這幾年,我見過很多很多人,他們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興趣」又或者是「好像對什麼都有興趣」。但如果你問問他們,聽說你那麼喜歡市場,為什麼不試試看呢?他們就會回答,「如果萬一失敗了該怎麼辦?」
你知道他們的問題在哪裡了吧。這些人都是不敢投入的「無興趣一族」,那就是,他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進入當下,他們從來沒有感到過樂趣。他們總在思考「讀這本書,有什麼用處?」「萬一做不好怎麼辦?」,這讓他們無法從任何東西中間獲得樂趣,自然也就無法對什麼感興趣。擔憂之牆永遠把你和樂趣隔離開來了。你就好像一個糟糕的讀者,每看一頁小說都要翻到最後去看看結局,那麼你就完全失去了閱讀的快樂。
所以當下的投入帶來快樂。下面是一段我的經歷:
在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從一個朋友那裡學到了一個橡皮筋近景魔術。(就是劉謙春晚上表演那個)我覺得相當有趣,於是開始當場學習。在一開始的時候,我是最笨手笨腳的一個,不是穿幫就是把橡皮筋彈飛到隔壁人的碗里。大家一看我表演就說:「你表演的不是魔術,而是魔術揭秘吧。」還有人說「你以為你是劉謙啊!」
但是我還是覺得有趣,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邊開車,一邊用手比劃這個魔術,我在優酷網上面下載了所有的劉謙的視頻,一幀一幀的開他如何換手指頭,如何誤導觀眾,如何做動作。一有上課的機會,我就主動給身邊的人展示。當然,有的是魔術表演,有的還是魔術揭秘表演。一個星期以後,我成功的表演了這個魔術,即使面對當天和我一起學習魔術的人,大家明明知道我在換手,卻就是看不出來了!
我有什麼收穫?我的收穫是,我可以在課堂中間變魔術讓大家開心,也可以用來在家裡哄哄我老婆。更加重要的是,我開始多一種讓自己快樂生活的方式,我覺得我在魔術方面也很有天賦呢!而且這讓我自信心膨脹。
所以樂趣來源於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後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
一個嬰兒在玩的時候咯咯的笑,並不是因為這個遊戲會讓他獲得什麼。我們在演奏樂器的時候覺得開心,並不是因為我們就通過這個拿到鋼琴十級。我們在聽笑話的時候哈哈大笑,並不是因為我們要記錄下來這個笑話來炫耀給別人;我們在看小說的時候覺得心嚮往之,並不是因為這本小說能讓我減壓。
因為快樂就是快樂,投入的快樂是無條件的。
現在我們對投入有了下面的理解;
1.嘗試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的。
2.成功的嘗試能收穫到成果。
3.不成功的嘗試能收穫到智慧。
4.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帶來快樂。
既然這樣,你為什麼停止你內心對後果的擔憂,投入一些呢?
一個投入之人:
在我們的生命動力課程中,有一個學員分享了她在新東方的少兒師資班中間的經歷。她認識到一個有趣之人。
在少兒師資班學英語的四個月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Maggie。她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大多是剛畢業幾年,想進學習完馬上找份工作養活自己。Maggie據說老公是富商,現在孩子上學了在家無事,出來學習算給自己找點事做。從她的穿用可以看出家裡條件非常好,我們把她劃為另一類人,畢竟她不用拚命學習面對未來的就業壓力。
我慢慢觀察到,雖然沒有就業的目標,Maggie從來不遲到曠課,筆記也是做的工整詳細,甚至不上課的同學借她的筆記來抄。回到寢室女生的夜聊一定少不了美容,有個同學介紹了一種很變態的洗臉祛痘辦法,大概說用多少鹽水和清水的比例混合,臉頰,額頭,鼻子各揉搓多少下,然後你的臉上就會光滑無比。我們所有人聽完一笑而過,都說這太變態了。但我發現Maggie第二天比平時早起一會,洗臉洗了很久。一個星期後,Maggie興奮的告訴我們,那個洗臉的辦法真好用,她臉上的痘痘去下去了!我們都說什麼洗臉我們都忘記了……哦,我突然意識到,每次上課老師傳授的小技巧,Maggie總是特別當回事,她一直都是最忠誠的實踐者。
第23節:第二種心智模式(4)
一個月後學校舉行美文背誦大賽,大賽分為三輪。第一輪是任選一篇背誦,第二輪是從指定的10篇文章中抽籤選出一篇背誦,第三輪從指定的20篇文章中抽籤選出一篇背誦.我們班60人有中20人參加比賽,大部分人都沒有參加,一是感覺這個對就業沒有太大幫助,二是覺得自己英語一般,肯定會被PK下來。我們想:「既然拿不到獎就沒有必要參加了吧。」除了成就最好的一個同學,沒有人真正有興趣。
讓我們吃驚的是,Maggie也參加了。我們一致認為,她的英語水平是必死的狀態。但是她準備的很認真,請外教幫糾正發音,每背下來一段就向大家展示,得到同學的鼓勵後背的更帶勁了。讓我們更加吃驚的是,Maggie終於贏得了評委的認可,和另外兩個班裡英語最好的同學,3人一起進入的第二輪比賽。另外兩個人,一個是在國外留學過討厭死記硬背,沒有再準備10篇指定的文章,而另一個人是以刻苦認真出名的,他不僅背下了10篇還要提前準備第三輪的20篇文章。Maggie和他們不一樣,她還是以一半欣賞一半學習的心態,她說讀的越多越覺得英語好美,背不下來沒關係但是那種感覺讓她覺得很美。到了比賽那天,Maggie只背下來4篇半的文章。但她還是很高興的參加比賽。當她沒有抽中自己準備的文章的時候,她問老師「老師,很抱歉我沒有背過這篇,但是我特別喜歡另一篇文章,我可以背給你們聽嗎?」老師同意了,當她飽含感覺背到youthis....她陶醉的彷彿沒有其他人存在,美極了。
而我就站在旁邊,從頭到尾一直看完這場比賽。我不禁問自己,如果我不是花時間去評價和圍觀,是不是我也能夠做到?從此,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那麼優秀。
有趣的心智模式與無趣的心智模式
「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這樣的。
難怪有些人會總是快樂和激情。全情投入。他們在成功的時候收穫到成果,在失敗的時候收穫到智慧,而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收穫到過程中間的快樂!他們為什麼不投入呢?他們有這樣一個心智模式。
冒險?——投入!
投入是熱愛生命的鑰匙。什麼是快樂?就是做事情既快,又樂!
我自己正在帶領團隊創業,同時也是職業規劃師,我需要找到那些最好的人。所以我招聘的時候有一個原則:我會嘗試挑戰他們,如果工資很低,你會不會來做?
我寧願選擇那些能力不算最好,但是接受低薪做事情的人,而放棄那些能力最好,但是無法承受低薪的人。因為不看錢的工作的人,往往覺得只要是能從事這份工作,本身就是對他的最大報酬。事實上,當一個人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後的工資來做事情的時候,他往往能夠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會收到最多的報酬。
而「無趣」之人的模式是這樣的
難怪那些弔兒郎當的人永遠找不到真正的興趣!因為害怕努力了也沒有收穫,他們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沒有樂趣,也很難得獲得成果。心靈和外界都沒有收穫。他們不願意麵對這個事實,於是他們就對自己說:「我沒有什麼興趣。」——這總比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很糟糕。」要好。
慢慢的這個模式會簡化成為:
新事物?—— 我不感興趣!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開始用「不感興趣」來搪塞,生命也開始對他不感興趣了。
這就是有趣之人心靈和物質都收穫多多。而無趣之人心靈和物質都貧乏的原因。
無趣之人,往往是 無膽之人
你為什麼那麼喜歡上網呢?
在這個鬼大學,除了上網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聽說你挺喜歡讀書的,為什麼不去讀讀書呢?
因為……因為圖書館太遠了,不方便。
我聽說網吧好像比圖書館遠一點點哦。
哦,是……其實我也不是那麼喜歡讀書的。
那你還有什麼興趣呢?
我比較喜歡街舞。
原來是這樣,我們聽說學校的街舞隊的培訓不錯的呢,很多外校學生都來這學,你為什麼不去試試看?
街舞隊我知道,不過每天晚上都練習太晚了,影響學習。
我聽說你晚上經常上網到三點,好像比街舞晚一點吧。
……是的,其實我也不太喜歡街舞。
那你喜歡什麼?
在這個鬼大學裡面,除了上網,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這是我與一個網癮的大學生的對話。當一個人覺得面對新事物覺得無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他們就會表現出對新事物的漠不關心。
忙碌的丈夫對家務表現「不感興趣」,往往是由於沒有留出投入的時間,或者再怎麼做也會被妻子數落;
你的母親對如何用電腦「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用不好電腦,或者你讓他們覺得他們太笨了;
老人們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麼做都年輕人沒有年輕人好;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往往是由於自己覺得沒有學好的能力,或者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畢業生對工作「不感興趣」,其實是覺得自己沒有能賺錢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自己心裡的滿意的目標;
朋友說對愛情「不感興趣」,其實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害怕自己投入感情也會失敗。
但是沒有人願意說我很害怕,所以他們騙自己說,我根本不感興趣!
他們不是缺乏能力,也不缺乏機會,他們缺乏的只是投入,對不知道結果的事情的投入!
無趣之人,往往不是無能之人,而是無膽之人。
所以每天問問自己,你到底是沒有興趣,還是不敢有興趣?
生命就好像鏡子一樣,有趣之人對生活保持著極高的投入度,全力擁抱,生活也全力擁抱他。無趣之人用「沒興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絕,所以生命也躲開他。
所以有人說:Danceasifnobodywaswatching.Loveasifyou』veneverbeenhurtWorkasifyoudidn"tneedmoney.
像沒有人看一樣跳舞,像不需要錢一樣工作,像沒有受過傷那樣愛,像就要死那樣活著。
帶著關愛而不是期待的投入生活,你會發現能力與樂趣接踵而來。
初戀都會衰退,興趣會么?
有一次在大學講座的時候,有學生站起來提問:
「如果連當初驚天動地的初戀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職業興趣也會么?」
我說:「會的。」
長久來說,只有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興趣,才是不會消退的興趣。
心理學認為,快樂來源於「緊張感的釋放」,一旦一個需求已經完全被滿足,緊張感就會消失,快樂也就沒有了,也就自然就沒有了持續的興趣。
張朝陽,搜狐的CEO,從當年的海歸,99年搜狐融資,到後來的時尚媒體紅人,到現在,他幾乎用一種避世的方式來經營搜狐。這些年,他的興趣有沒有改變?2008年,《中國企業家》採訪了他,我努力從他的訪談裡面,試著找到他的興趣變化。
1999年追求:金融安全感、公平
「1999年有個女記者寫我的那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但是題目不好。什麼叫做「不知道為什麼而奮鬥」?我當時知道為什麼而奮鬥??我為了追求公平而奮鬥。
我那時候還是海歸派,剛回來不久,後腳還在美國,特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當時我已經出了很大的名氣。但是,利還沒有獲得,金融不安全感深刻存在。」
2008年追求:不奮鬥
「「後來我說過一句話:我在名利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用了8年,現在金融不安全感徹底消除了。現在我知道了人生的意義,知道要幹嘛。」
「我的奮鬥就是要把奮鬥變成不奮鬥」
未來追求:
我追求的是?首先要把「必須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的責任和義務從我的辭典里刪去。這幾年我就是一個不斷刪除的過程。目前來說,還沒有刪完。
生命追求:自由
如果10年前,命運沒有安排我們這批人進入互聯網,我們會去幹嗎?我肯定是離經叛道的人,肯定會創業,因為生意是給人自由的。我是嚮往自由的,我是真的嚮往自由的。」
我是自由主義者。我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所有的價值觀都打破了??包括自我。我沒有自我,我努力消除自我。」
不知道今天,張朝陽走到了生命的什麼地方?他有沒有獲得他想要的自由?
但是我知道,如果你的興趣是賺到一百萬美金,這個興趣就挺有可能很尷尬。這個快樂會隨著你賺到的錢越來越多而減少,等你有天年薪是兩百萬美金的時候,你還會覺得自己當年很沒追求。
而如果你的興趣更加深層,比如自由、智慧,或者幫助更多身邊的人,這個興趣就只能永遠的接近,而不可能完全滿足。恰恰相反,隨著你的力量越來越大,會發現需要幫助的人會越來越多,而你能夠幫助的方式會越來越很好。這就是一個永遠不能被滿足的興趣。
找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比如愛、成長、超越自己、快樂、助人、寧靜……他們會讓你幸福一輩子。
JohnWood,微軟的前高管,在1999年在一次尼泊爾的休假旅行中,他許下了一個給那裡的孩子們建一個圖書館的願望,隨著這個計劃開始啟動,他意識到也許這才是他想做的事情!他毅然辭去微軟中國市場開發總監的職務,開始建立起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好教育的非盈利組織「閱讀空間」,幫助他們打破宿命的循環。在LeavingMicrosofttoChangetheWorld(中譯名:《離開微軟,改變世界——一名微軟高管的意外人生》)中,他談到了他的一次現實的打擊,2003年春天,他在舊金山跑步,看到了一座自己非常中意的的房子,當他去看房的時候,他發現房價完全不是他現在可以承受的!一個前微軟高管,居然快40歲都買不起自己的房子。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放棄追逐夢想的時候了?
當他晚上,他收到了他的朋友的信。
約翰,你的生活不屬於水景豪宅,可以說你沒有家,你需要繼續干你現在乾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的進步實在很緩慢,特別是那些最貧窮的國家。不要把房產當作一回事。你已經擁有很少人能夠擁有的東西——確切的知道自己每一天在做什麼,而且很確定應該怎麼做。如果你為了追求一座寬敞的房子而犧牲這點,那將是一場災難和一個巨大的錯誤。
勞拉
為你的生命找到一個長期的、深層的、不能被滿足的樂趣。讓這個永恆樂趣帶領你穿透生命的無常。
本章總結:
興趣interesting就是以最高級形式投入當下你做的事情
樂趣的來源是享受當下的投入
世上沒有無趣之人,只有無膽之人。
找到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興趣,才是不會消退的興趣。
有趣模式:
新事物——投入!——快樂——成功——收穫成果------- 投入很棒!
轉載自《拆開思維里的牆》
I know that feel bro. 我也是抑鬱患者。
我的情況和你相同,或許更嚴重些。因為我抵觸藥物治療。
我們是世界的觀察者,心中裝著感情的水桶泄漏乾涸,自然永遠沒有波瀾。我們失去了感情,所以自然沒有感情波動。
這種差別導致了我們和正常人的交流很困難,需要跨越極其之深的理解鴻溝。
至於這種心態到底好不好,根據我們怎麼處理它,可能有不一樣的答案。但是對於我們個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都不是好事。因為我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對人生意義的質疑。我對生活的一切缺乏熱情,一切事物在我看來對我都沒有意義。我的心中沒有愛也沒有恨。
但是我的責任心驅使我必須為了未來的家庭而奮鬥。這種不含有熱情和激情的奮鬥過程是極其痛苦與枯燥的。即使我因此鍛鍊出了高度的自控能力,但是由於缺乏激情的驅動,我往往事倍功半。這一定不是我想要的。
我對人際交往徹底失去了興趣。甚至根本沒有談戀愛的慾望----在我看來只是增加大腦要考慮的事情而已。我也沒有什麼興趣交朋友,過著幾乎離群索居的生活。和別人的交往變成了累人的逢場作戲。我克服了孤獨,甚至開始習慣、享受孤獨的感覺。沒有充足的獨處時間我會焦慮。不能享受愛帶來的愉快,是人生極大的損失。這也一定不是我想要的。
我們能對這種心理狀態提出質疑,說明我們的內心還沒有完全墮入抑鬱帶來的情感缺失。說明我們還沒有完全被孤獨侵蝕殆盡。
雖然我沒有任何解決方案和經驗,但是希望我們最終都能夠從這種狀態解脫。與題主相同的狀態。我一般都是用「生活在死後的世界」描述自己的狀態。我在美帝的一所大學裡讀PhD,昨天是我的31歲生日。我給自己的藥方是每天嚴格按照時間表生活,依靠慣性推動自己活下去。否則,就真如沒有腳的鳥,不飛翔就只有墜落。但,確實很疲憊。
題主提到了抑鬱,不知我們是否有相同的經歷。我沒看過醫生,所以不知道自己的病到底該算作哪類。不過DSM分類也是變來變去,姑且算是神經症吧,雖然DSM中已經沒有神經症這種東西了。回想到現在為止的人生,童年時活得不像童年,青春期活得不想青春期,大學時活得不像大學,現在也活得不像一個30歲的人。孩童時代生活在一個缺少愛與信任,但卻從不缺少冷漠、疏離乃至敵意的環境中。自那時起我就為自己設定某種「目標」、「計劃」,以此來填補那些未獲滿足的需求。現在回想作為一個孩子看的那些書、想得那些事,感覺到由衷的悲哀。所有的一切,在大三的時候爆發。當時正準備出國,寒假去上了新東方。新學期開學時候,不知為何,發現自己對出國的興趣突然消失了。當時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於是繼續重複這個過程:設定目標、失去興趣;設定目標,失去興趣。。。。。。。終於,在讀碩士的時候,一切無法再維持下去。那三年,徘徊在自殺的邊緣。後來,在天涯社區心理版找到一篇「神經症簡明教程」的帖子,如五雷轟頂。裡面所描述的個人體驗與發展過程,近乎100%吻合。我後悔沒有儘早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此後,我便不再為自己設定目標。漸漸的,我覺得自己一點點的腐爛,最終成為一具骨架。雖然現在還有生理性的抑鬱反映,比如失眠、胸悶等等,但充滿我的整個生命的,是無邊無際的冷漠。但終歸,在死之前,生活還得繼續。碩士畢業後,neet過,工作過,最後現在我來美帝讀PhD了。我不再考慮對自己的專業是否有興趣,不在考慮對我將來職業是否有幫助,我只是必須強行把自己塞進「正常」的軌道里。不過,實際上還是不正常啦。31歲的我,從未戀愛過;而且很抗拒、乃至恐懼。設想自己與他人親近、共同生活,就會從身體身處湧出強烈的不適感。前路漫漫,我希望時間能抹平一切。
所以對題主我想說的就是,無論如何,確保自己還在向前在,絕對不要停下來。
有些像是「凍住」
我管這叫「冰冷的憤怒」這是一種防禦機制,能夠從進化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兩方面來解釋
它的存在會隔離個體在意識層面對於情緒的體驗,但不會影響個體對於事件的記憶。
短期來看似乎沒有什麼風險,但長期這樣容易滋生其他的心理問題
深有同感,一面和人流一同前涌,一面心不在焉,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這樣做的意義。決心忘掉過去,向前尋找令自己心潮澎湃的事。忘掉對於自己的太多顧慮,太多思考。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從身邊小事做起,欣賞自己,讓自己為自己開心
最近讀了《懺悔錄》,或許有所改善。——————————————————類似情況,當然還沒達到樓主的程度。。不過我是由於過度思考人生而引起的==其實我覺得,樓主既然問了這個問題,說明內心深處還是不太喜歡這樣的,若是這樣的人生態度讓你嘗到了甜頭,還何必如此迷茫地發問呢。究竟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既然樓主已經如此超然,也應該可以理解「自己喜歡就是好」,無需去問別人。所以說,耐心的詢問自己的內心、嘗試去做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啦。去善良溫柔地告訴自己:你喜歡就好~
樓主,我曾經也有過你這樣的經歷感受,自己都有點怕當時的自己。建議你暫時放下手上的所有事情,一個人出去好好旅遊一次。會好很多的
謝邀 @趙世欣 。
我曾經完完全全是這種人。能想像嗎,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將要離開祖國,但她在離開前最後一天才告訴她最要好的小夥伴。十四歲時,最疼她的爺爺過世,她在異國他鄉毫無可能見上最後一面,她只感覺雖然似有所失,但心中無悲無喜。
但這是我曾經,要說現在,或許我仍是這種人,但那些漠然,被我埋到了更深的地方。或許,是我開始懂得珍惜,我開始,想要感受生活,像所有身邊的人一樣。
一種淡漠心境,是不能用好壞一言以蔽之的。
或許情深不壽,慧及必傷。但我們總得追逐什麼,期待什麼。而我現在所期待和追求的,依舊沒什麼實質——我等的,是無限可能的未來。
淡漠,不一定是毫無期待的。你可以淡漠,但你不能心如死水。是的,題主的心境,我認為不是淡漠。淡漠是中性的,而題主已經偏向了消極貶義。
世界如此之大,如果真的想改變這種現狀,其實最有效的,是換一個全新的環境,以全新的角度欣賞世界的美。
借用花滿樓的一句話:「你有沒有聽見過雪花飄落在屋頂上的聲音?你能不能感覺到花蕾在春風裡慢慢開放時那種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風中,常常都帶著種從遠山上傳過來的木葉清香?……
你能不能活得愉快,問題並不在於你是不是個瞎子?而在於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你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真的想快快樂樂的活下去。」
美,無處不在。美,能使人充滿生機。
海子說:「從今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他還是自殺了,或許是他對當時社會的絕望。
但如果要我說,活在當下,憧憬未來。
哪有過不了的坎呀?未來可是真真無限的希望啊。更何況,你只是暫時沒有追求,感到乏味。
只要換個城市,為生活注入生機,死水就能化為小溪。
改變,從自己開始,從心開始。
推薦閱讀:
※我這種性格是不是有很大的缺陷?
※我是一個抑鬱的同性戀嗎?
※即將開學感覺抑鬱症還沒好,如何面對之前荒廢的時間和之後學習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