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能聽到「讀書無用」?

為什麼總能聽到很多人說"讀那麼多的書還不如早點創業或者工作"?


知乎上的很多問題其實都能歸結到倖存者偏差。你成天看到新聞里說大學生多如狗找工作好艱難研究生投他媽幾十次簡歷都得不到面試機會,這些是不是事實?是的,的確是事實。然後你老是看到新聞里說某天才放棄考大學十六歲創業成功,這些是不是真的?刨去部分炒作的,也有不少是真的。

然而,不上大學的人,從整體上來說,找工作更難,投簡歷都沒人收好多只能去搬磚啊。創業的人,從整體上來說,一片一片的都死成炮灰,把爹娘的血汗錢扔到水裡聽響啊。包括我在知乎收到過不少邀請問類似的問題:「我不找工作靠寫作養活自己行不行?」行,對一小撮人來說當然行,但大部分試圖走這條路的最後吃速食麵連榨菜都加不起。

對於新聞媒體來說,「不讀書的人更難立足」根本就是社會常態,沒啥值得說的,有些人卻以為它們不存在。


預警:又是一個政治大大不正確的答案。

前提:「讀書」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課本和考學;而非真正求知、研習、處事。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看出來什麼了咩:
先做人,再做學問。人品比學問更加重要。
一個有知識的人渣,遠比一個無知的人渣危害更大。

在很多偽♂精英主義者的眼裡,才華大過天。
只要他/她的確有真才實學,無論品性如何,總是可以找到合理的理由——可是他有才呀,假如不認同,就是——你嫉妒,你眼紅,你支不配擁有天才。
對不起,我不嫉妒,不眼紅,有才的人很多,我只是為一個有才無德的人,竟有如此之多同他/她一樣,攻擊力max的腦殘粉而悲哀。

對很多人來說,私以為讀書「無用論」放在他們身上,再合適不過,甚至是讀書「有害論」,也並不為過。
一個品行低下的人,即便讀了top1,藤校,甚至諾獎,都改變不了「人渣」這樣的事實。
這樣的人,步入政界,便濫用職權;步入商界,便公飽私囊;從事科研,便剽竊抄襲;從事醫學,便紅包回扣;從事建築,便偷工減料...
一個雨天偷同學傘的人,一個撿到校園卡便刷掉的人,一個在學生時代就會以權謀私的人......這樣的人,不說今後他們能無私奉獻、恪盡職守,僅就指望他們遵紀守法,就已是奢望。

雖然當前號稱多元化社會,但是在知乎上,卻越來越體現出一種趨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一個是只知死讀書、讀死書的二流學校書獃子博士,為人處世差到令人髮指,啃老啃到地老天荒;
一個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企業家,情商高,能吃苦,靠著一步步的奮鬥,積攢了人脈,成功創業,收入是前一個傻博士的N倍還多,還資助了N多貧困優等生。
所以呢?

人品差,就不要用「知識多」來為自己找借口。先不說這個「有才」需要打一個引號,即便真的學富五車了,也沒什麼值得驕傲,因為儘管如此,你還是不懂得如何做人,你還是算不上一個人。
讀書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實是百害而無一利。

那還是舉一個栗子吧:
一個人,家裡很窮,從小家人教導他,讀書不好只能去掏便便。
於是他立志好好讀書,為了將來能夠擔任霸道總裁,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他經常在日記里寫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每天深夜,都流著哈喇子趴在書頁上睡著。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高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沒什麼文化的爹娘和親戚告訴他:學醫吧,醫生收紅包、拿回扣,收入高。以後咱家人看病,也方便吶。
他心動了,想到電視上的情節,鄭重填下了醫學院,期待自己的命運就此改變。
然而,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
進入醫學院的他痛苦地發現,電視里都是騙人的,真實的生活完全不一樣。
他每天熬著夜,背著書,考取了年級top1的成績,領著最優厚的獎學金,可是他迷茫吶,如今這個忙如狗、累如狗的自己,彷彿距離霸道總裁的美好藍圖越來越遠。
五年過去了,他本科畢業了。懷揣本科文憑的他更加絕望地發現,以自己的資歷和學歷,根本進不了三甲。
又能怎麼辦呢?他從本科讀到了研究生,從研究生讀到了博士。終於,他畢業了,如願以償進了三甲,每個月領著僅夠糊口的工錢。
而當年成績遠不如他的老同學,進了一所不怎麼樣的學校,畢業後進了供電局,香車美人全都有了,況且假期多收入高。
而當年小學沒畢業就南下打工的狗蛋,攢了一點小錢開始創業,如今已是省里的十強企業家,還剛剛出錢為村裡修了路,大家對他的評價也由「好吃懶做」變成了「有出息」。
他恐懼了,迷惘了:天哪,為何會這樣?!
深夜寂寥,心灰意冷地他打開電腦,登陸知乎:「去他大爺的,竟然有人在鼓吹讀書無用論!肯定是狗蛋那貨提的問題,老子早就看他不順眼了!兜里有幾個臭錢就了不起,拽什麼拽!你個文盲憑什麼比老子有錢!還好老子比你有文化,看爹爹寫篇答案噴死你小子!」
再然後...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
讀書有用嘛?
讀書當然有用啦!說讀書沒用的,站出來,我保證不打你~
不過吶,前提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得讀的是書,而不是像本題大多數答主一樣,只會扯著學歷還硬要來和讀書亂劃什麼等號。

讀了幾本課本就敢說自己是「讀書人」,勇氣可嘉!能別這麼羞辱「讀書」這個詞嘛。

over~


不讀書,可能這輩子都走不出那一畝三分地


讀書無用么?我們撇開現代不說,我們來談談古代,古代人成為有錢人的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當官。而當官的最直接最多人走的途徑是什麼?科舉考試。唐宋元明清,科舉考試一直是官場最大的人才來源,考生為了進京當官,一路要經歷鄉試、會試、殿試,鄉試三年舉行一次,中者稱「舉人」,會試試鄉試後第二年春天進行,中者稱「貢士」,而殿試則需進京赴考,由皇帝親自主持,只有貢士才能參加,殿試的頭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而當了狀元,出路就多了,有被皇帝直接招去當駙馬的,如唐朝的鄭顥,高中狀元後被唐宣宗李忱欣賞,迎娶了萬壽公主,有中狀元後一路陞官最後當了宰相的,如宋朝的蔡京,也有當上狀元後棄官從商,利用自己官場的人脈引進官資,最後把生意做成了巨無霸,如清末的狀元張謇。

在那個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年代,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是唯一的可以讓你從一個階層邁到另一個階層,並收穫大量財富的追夢之路。那麼要考上狀元,你要讀多少書呢?寒窗十載,你需要攻克的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四書五經》、《文心雕龍》、《二十四史》、《古文觀止》等等數不勝數,通讀這些書,你才能作詩,才能寫八股文,才能在考場上文思如泉湧,寫下讓聖上賞識的珠璣詞句,才能滿腹經綸,洞察治國之略。

拋開在校的教育不說,進入社會之後,讀書有用嗎?好那我們來假設進入社會之後,讀書並沒有什麼卵用。小丁剛剛大學本科計算機畢業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資料庫開發的工作,一開始做的是簡單的ETL開發工作,寫寫SQL,做一些簡單的數據集市搭建工作,嘿嘿挺簡單,本科的資料庫理論知識就夠用,不久,公司跟風搞起了大數據,搭起Hadoop,讓現有的資料庫人員全部轉型Hadoop,並重金在其他公司挖來大牛,這時小丁秉承著他的讀書無用論,不肯去研讀Hadoop的文檔,不肯去學大數據的知識,不久小丁被公司淘汰了。在這種場景下,讀書的作用是讓你拓展你的知識面,掌握一門新的技能,以便能在職場生存下去。

小紅剛剛跟小明結婚,兩人都是對方的初戀,在那之前跟異性的相處經驗都比較少,婚後經過一段甜蜜期,生活的矛盾開始湧現出來,小紅覺得小明特別理性,很多地方比較實際,思考的角度跟自己不同,兩人的話題越來越少,秉承著讀書無用論,小紅遇到兩性矛盾只會去諮詢身邊的綠茶婊和各種三姑六婆,得到的結論要不是「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古論,或者是「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在自行車後面笑,找一個更有錢的」之類的誤導,而不去細細研讀兩性關係的書如《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或者是《非暴力溝通》之類的講溝通相處的經典書籍,對兩性的特徵和相處之道沒有清晰的認識,最終只能走向分手。在這種場景下,讀書的作用是在一個陌生的領域給你一盞燈,讓你在生活的路上走的更穩。

商業巨子們讀不讀書?在一次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李嘉誠帶記者參觀他的辦公室,只見辦公室中最惹眼的,是清代儒將左宗棠的詩句「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在李嘉誠的辦公桌上,有兩塊小玻璃,上面是李自己寫的兩段話,一段是:求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而另一段則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會欣賞古人詩句,還以古詞為鑒,用來鞭策自己的商業人生?李嘉誠自己親口說:」我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這對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來的時候,我也能解決。「

大部分時候,看書並不只是為了明理,或者是為了學到什麼東西,而是獲取信息,而信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在這個千兆光纖的互聯網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比別人早一步知道信息,你就佔得先機。如果把讀書衍生到看報,再把看報衍生到從互聯網上閱讀新聞,假設一個做生意的人,是不是需要通過報紙或者互聯網了解供應商信息,如果能找到低價而高質的供應商,是不是能提高生意的利潤率,生意要門庭若市,甚至將來把生意拓展到網上,要開網店,是不是要了解用戶心理,是不是要學一些用戶體驗的東西,小米的《參與感》之類的講粉絲經濟、用戶心理的東西,將之運用起來是不是可以讓你生意之路更加順暢?會有一些人說,我身邊有很多暴發戶,他們都不怎麼讀書,於是得出讀書無用的結論。暴發戶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可觀的財富,但是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卻沒有跟上。首先看一下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能取得可觀財富的場景是什麼?中彩票,土地拆遷戶,芙蓉姐姐鳳姐之流的超級網紅,或者富二代、官二代之類,前面兩個需要運氣,讀不讀書跟運氣沒有半毛錢關係,網紅的暴富後面都有一幫推手,一群智囊,作為智囊需要很高的網路抄走能力以及寫軟文的水平,你說對讀書不屑一顧的人做得來?而富二代、官二代之流他們是怎麼富起來的呢,官二代是他們爹地當年浴血混戰為國家立下累累戰功最後掙得的在政壇的一席之地,你說現在還能為國家拋頭顱最後擠進趙家?而富二代的爹地很多都是趕上了好時代趕上了風口,比如當年改革開放時經濟約束少而興起的投機倒把,比如上世紀80年代煤礦對私人開放而誕生的一批批煤老闆,這樣的人也跟運氣不無關係,一方面是生在那個年代,一方面是身邊的人剛好有這樣的資源,而隨著國家的發展和制度的規範,這樣的風口會越來越少。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讀書並不是成為有錢人的必然條件,但會提升你成為有錢人的概率。拋開錢這個功利性的東西,我們來說幸福感,讀書能夠讓你在很多地方獲得幸福感,讀遊記,你能知道世界之大,讀史書,你能以史為鑒,讀雜文,你能通達明理。

以上。


笑了。
低學歷創業然後發家致富的例子不是沒有,但那是極少數特例。大部分低學歷的人都還在搬磚,甚至苦苦尋找一個搬磚的機會而不得。
那些特例們自己說這種話,也就罷了。大部分低學歷搬磚的也把這種話當真,那就真是自己腦子抽了。


余英時談過這個問題,反智主義傳統,留坑補全。

余英時(錢穆的學生)先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反智主義傳統》一書中將反智主義和專制主義聯繫起來,他說:「中國的政治傳統中一向瀰漫著一層反智的氣氛;我們如果用『自古已然,於今為烈』這句成語來形容它,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余先生說:「以當時法家的四大基本政策而言,促進農業生產是為了解決人民的經濟問題;加重刑罰是為了鎮壓壞分子;徵稅征糧是為了備荒備戰;在全國範圍內要人民破私立公、國而忘家是為了準備痛擊一切來犯之敵或進行統一中國的戰爭。但是人民對這四大基本政策競都有怨言。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如果再重視知識分子的批評或適應人民的政治水平,那麼國家便必然要陷入混亂的局面。」
  反智並非中國的特產。「反智主義」一詞,因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於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而走紅,該書於1964年獲普利策獎。如今,在美國傳媒界仍有一股小小的霍夫斯塔特熱,可見其影響依然不小。

霍夫斯塔特作此書時,是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艾森豪威爾時期共和黨統治的一個反應。當時,自新政到1968年尼克松上台,美國大部分時間是被民主黨所主宰,唯有艾森豪威爾的八年是共和黨入主白宮。艾森豪威爾政府親大企業,嘲笑滿腦子道理的讀書人是「雞蛋腦袋」,對新政後得勢的知識分子是個不小的冒犯。其間更有麥卡錫主義崛起,對知識階層進行了猛烈的攻擊甚至迫害。反智主義就是要打破傳統的約束,並且向「精英」開火。在美國,反智主義經常會像神經性間歇症發作一樣干擾美國社會的秩序。

高層反智是需要,底層反智,那就沒救了。

轉自:

反智主義_百度百科

中國的反智主義傳統


最近感受頗多,來說一下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喜勿噴!

我這裡的【讀書無用】指的是你在已有的知識層面上是否還需要進一步深造的前提,至少一個人的本科文憑還是很重要的!並不是鼓勵大家小學畢業就去闖蕩社會,切記!
--------------------------------------------------------------------------------------------------
正式回答前,先舉幾個例子:

案例一:
某企業聘請北大某數據團隊(此處的團隊即指研究生導師帶領的團隊)進行研究分析,一資深數據從業人員云:做的東西簡直沒法要,就和剛入職的數據分析員做的東西沒什麼兩樣!然而這個企業卻付出了幾十萬的經費。(真實的例子,如果傷害到了某個人的小心靈,我先道歉,對事不對人);
什麼?你問為什麼這樣企業還聘請人家,企業相關人員云:是為了掛一個名,這樣就能和外界說自己和北大有一個合作項目!!!!!!

案例二:
十幾年前的例子,某知名學者給鐵老大提建議,要提升服務水平,說是如何通過指標評價,通過流程優化,提升顧客的滿意度,進而提升鐵路的服務水平。得到的回答如下:現在的鐵路現場你看過沒有,你一腳把人踹上去他得跟你說聲謝謝!(十幾年前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問題)。
什麼?現在的鐵路不這樣了?其實說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學者知識研究的充分,理論紮實,就是缺少了結合實際的能力。這些人適合研究純理論,造福後世,不過智商就需要極高了,中國的諾獎全指望這些人了。

案例三:
某學校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採取末尾淘汰制,這不禁讓每一個小組的人在分組出來了以後打聽了自己組內的渣屁以安慰自己的幼小心靈!某老師說:千萬小心自己組內人的算計,除了這個問題外,做的東西差不多都能過的。
呵呵!
--------------------------------------------------------------------------------------------------
香噴噴的大栗子就舉到這,大栗子沒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可以私信我,一對一講大栗子,都是奇聞異事!

下面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前面已經看到很多人分析了學習無用論的各種理論和見地,不再過多闡述,只從自己的經歷來說:

首先,我們需不需要那麼多學者?
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現在滿大街都是!但是需要那麼多學者嗎?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你可以發現CNKI上的文獻大段大段一樣的文章好多篇,你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學術造假醜聞!那麼我們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兩方面,一是學以致用,二是做出真正的創新。然而尷尬的是有些學者脫離了實用,腦袋卻又沒聰明到搞出諾獎那樣的創新研究。

其次,認識差異:
我認為,產生學習無用論是建立在學習首先被神化了的基礎上的。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抵會面臨學校的平庸與家裡人和親戚眾星捧月似的讚揚!這就讓學術走進了岔路,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因為你的學術牛逼,你的研究能夠造福人類,你的知識能夠用於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所以,老百姓才會尊重你,然而事實是。學術被神化了以後自身就能產生價值了,不用做出來實質的東西,只要你有個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文憑,再加上你出身名校,你就有了價值,不管你做的東西怎麼樣,進而就導致了學術造假後依然可以風光滿面。

是不是每個行業都需要特別複雜的知識:
請關注一下那些行業研究生不能進,而本科生需求卻很大,以至於很多人掩藏自己的文憑!

之前和自己的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他有個觀點很有意思,他說就像錢會貶值一樣,文憑也會貶值!細想很有道理,十幾年前的本科文憑和現在的本科文憑肯定不一樣,當文憑貶值的速度超過了你學業進步的速度,你的價值增長實際上是負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也很好理解,產業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等多方面的因素會導致這種貶值的發生!
--------------------------------------------------------------------------------------------------
當然了,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在同等的文憑基礎上也會有知識無用論的出現,比如同為本科生,有的人每天打遊戲,有的人早出晚歸,結果每天打遊戲的人卻過上了幸福而快樂的生活!(此處為個例);

為什麼呢?我和一個朋友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得出的結果是,每天打遊戲的人最後也能夠畢業,不管他用了什麼方式。

就好像一個段子說的,那個每天學習,最後考98分的不叫學霸,那些只是考試前兩天翻翻書,最後能考60分以上的才是真學霸。所以,你會發現,每天打遊戲的人,當他們面臨問題的時候,如考試,畢業設計等等,他們能夠通過各方面整合自己的資源,最後能夠辦成這件事。當然了,並不是鼓勵大家抄襲,我在這裡想要講的是,會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他們掌握了整合資源的方式,當他們真正面臨問題的時候,他們能夠解決,即使不單純靠自己的能力。
--------------------------------------------------------------------------------------------------
所以,通過上邊的講解,我大概說出了自己的認識,當然了,會可能因為個人經歷和所處環境不同,出現不同的看法,並不是要左右你們的觀念,分享出來單純是為了能夠理解我的文字的人。

更希望的是,不要過多的關注於學習是否有用上,而是關注於通過什麼方式讓自己變得有用!


中國人嘛,急功近利慣了,連國家都說,我們30年走完了西方國家300年的路,多麼偉大,民眾樸素地認為,少讀兩年書,以後反正也有得是機會彎道超車,不也是很自然的么?

不過說真的,讀書並沒有什麼用,這句話倒是沒錯,高等教育,只是一步步將人分類。

引一篇@萬維鋼老師的專欄吧:
http://zhuanlan.zhihu.com/geekonomics10000/20005393


大概這就涉及到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了。其實我們都知道讀書是有用的有利的可當讀書無用這樣的觀點提出,一方面自然是對傳統的固有的觀念的矯枉過正另一方面涉及到讀書究竟的意義何在。

特別對於是代價高昂的高等教育,上大學至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一樣的憧憬。

那麼我覺得就大學而論,首先需要學會的就是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了。不管是通過怎樣的途徑獲取知識信息,看書上網看電影電視劇甚至玩遊戲都沒什麼不好的,這真的沒有高下之分。在獲取信息知識之後就是學會篩選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和自己未來發展有關的。

然後就是這個基礎上的聯繫與獨立思考了。大學雖然總會有不同的人抱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應該都會贊同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思想。你可以質疑可以提出你自己的想法,只要是根據你所收集篩選的信息知識並且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

最後則是學會生活了。難道還有什麼比學會生活更意義重大的嗎?在大學在學習之外在象牙塔中你要學會生活,小到如何刷牙大到怎麼處理自己的財務支出,這都是你必須了解再加以運用的。

回到讀書無用論本身,讀書可以改變的或許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可這卻是一個當下相當不錯的選擇了。對於大學,我們不能指責為什麼不同於自己的理想主義傾向畢竟還是有種種現實因素的。那麼如果你選擇了讀書自然沒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可讀書確實不是唯一出路至少每個人都肯定不會是非要讀到博士不可。在這樣一個時代人的發展是相當自由的,大可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去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因為他們在騙你啊 因為他們深知讀書的好處
你太聰明了 怎麼乖乖聽話


因為死讀書的人太多,讀死書的人太多,食而不化的孔乙己太多,自以為有智慧的狹窄閱讀者太多,雜而不精的兩腳書櫥太多。相信統治階級通過印刷品傳播智慧的人太多。

有些人看似才華橫溢,其實狹窄而精深的信息輸入已經造成了認知障礙。每個學科的專家都自以為掌握了顯學和最高級的真理,鄙視其他學科,自我神話為大成至聖。

善於利用書的人太少,能把書與實踐連接的人太少。

蠢貨讀書毀一生,養豬猶得娶比鄰,讀博埋沒隨百草。

善讀無字之書,直接從社會實踐中抓取智慧。從現實信息中提取智慧。從勞動中發現智慧,做出自己的改進和創新,發現精準的改進最能打通現金流的通道。書只是獲取信息的一種媒介,經過多年的現代教育,人已經能從現代社會的現實中抽象出有價值的信息,並改造自己的現實,實現自己的利益。意識到自己的這個能力,學習不局限於書。

讀書宜廣不宜窄。學工科的要讀一點經濟、金融、貿易、希臘羅馬文獻;學文科的瀏覽一遍生物學、普通物理學、大學化學;學生物的早轉IT。


眼光長遠的人在整個社會都是少數。

大多數人在投資得不到有效的回報時,都會心生憤懣。尤其現代社會,學歷教育成為普遍現象,學歷開始貶值,要實現學歷的價值,就需要更多的投入,並且這種投入是高風險的,誰也不能保證回報。

八七十年代,高中學歷就已經很不錯能夠在社會得到很正面的回報。到如今,本科學歷都已經爛大街,而優秀的人和較好的崗位卻仍然很少。

貧苦家庭花金錢財力努力考進大學改變階層和生活水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種正面反饋越來越少。

底層的多數人是短視的,因為他們耗不起。他們不會想,大學教育是為了提升素養,知識涵養。他們的目標本就是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付出一代人的辛勞,改變後代的生活處境。

反智主義並不能說明這個問題,因為稍有常識的社會人都明白知識對個人命運的作用。他們說的讀書無用,並不是說知識無用,而是學歷無用。

擴招在給了更多人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的同時,也稀釋了教學資源。這其中的利弊,也很難說得清楚。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龍應台

題外話
這其實是曾經看到過的一個答案,覺得非常適合不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奮鬥的青年們,比如我自己。
所以一直珍藏這句話,共勉。


讀書的確是沒有用的。
讀書屬於高投入,低產出,並且讀書是一個死循環,無底洞,
大部分人進去了一生都走不出,把自己所有寶貴的時間都貢獻給了讀書。
一個人的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那裡

人一生都是在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中會使用到各種工具。
知識只是一種工具,幫助你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工具。
如果你想成為教授,媒體人,或者講師,那麼你讀書可以給你積累非常多的素材,
如果你想賺錢,事業有成,那麼讀書是沒有用的

真正有用的知識,已經經過了人類幾千年的篩選總結成了常識。
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完全可以依賴常識進行解決,
也就是常識外的一切知識都是可有可無的。
但是非常多的人,以為書上的知識才是精華,忽略了常識才是人類的精華

讀書是一個非常低門檻的事情,意味著你讀書是沒有競爭力的
讀書能獲取到的大量的知識,大部分人都能獲取,
但是一些非常關鍵的信息,你是無法通過讀書獲取的,
只能通過實踐,模仿,觀察,獨立思考,試錯,請教前輩等方法獲取。

現在的社會有了各種各樣的搜索引擎,完全不需要讀書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遇到問題的時候,完全可以依賴搜索引擎獲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你渴望靠讀書積累知識來解決,那麼你一輩子都無法讀夠這些書,並且沒有經過實踐,強化的知識會在2個月內忘掉90%。


其實簡單的說,是因為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真是太特別,一個信息超級爆炸,社會巨大轉型的時代。

因這個轉變,我們的觀念被徹底扭轉。
比如說:
本科生要比專科生強;
大公司要比小公司牛;
白領要比藍領高工資;
普通人要比乞丐富有;
......
這些在過去看來,無比正確到簡直不值一提的觀念,現在已經不一定對了。

所以有人感到不習慣。

所以有人憤而述說:讀書沒用!

其實他說的,或許在一定的情況下是對的。

另外,反對一下目前第一的 護臉大耳 的回答,你所說的「特例」,在生活中真不少。
多到以至於我們覺得自己才是特例。


那些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初中學歷一夜暴富,博士路邊賣燒烤……之所以成為新聞,就是因為它們好稀少啊!!!好稀少啊!!!好稀少啊!!!稀少得可以上新聞了耶!!!

大概等到什麼時候新聞變成了「大學畢業順利找到工作,20歲青年完成逆襲」「初中學歷經商年入不過百萬,回鄉羞憤跳樓」……就可以考慮不讀書了。


其實「讀書無用」這句話,我一直認為是對的,讀書真的沒什麼用。有用的永遠不是讀書,而是學習。

很多人都會把讀書與學習搞混,其實這完全是兩件事。讀書在很多時候,意義都不大,但是學習,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大聲說著讀書無用的人,一般都不是不讀書,而是不愛學習。這種人,其實才是沒什麼用的人。


我一直記得班主任對我說的一句話,「無論什麼時候,求學都是最重要的。」那些宣揚讀書無用論的人都是拿那些極端的例子來挑事的人。社會上有多少人能夠不讀書出去創業就一定成功的?又有多少人真的讀完書後無所作為?他們老喜歡用他們的「知識」來教育別人,卻不知道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正是他們。他們更青睞純物質的享受。更多的是,他們沒讀過什麼書……


我來給讀書無用論者分個類

1、苦大仇深底層工作者

每個月靠出賣體力做綁鋼筋之類的活

也能每月收入五六千

他們就覺得和大學生什麼差不多了

所以讀書無用

2、投機倒把的機會份子

通過鑽空子、找麻煩,撈到了第一桶金

看到大學生在給他打工

志得意滿之下喊出了讀書無用

3、膚淺而又背景深厚的實力分子

這種人的確不靠讀書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事實上到他們那種程度,能教育他們的人真的很少

我就碰到過幾個

基本上除了天王老子誰都不服

事實上這種實力深厚的一般都看不大起讀書的

但是膚淺的會把他喊出來,而成熟的則是收歸己用

舉了例子那即是錢學森。。。

綜上:讀書和工作一樣,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條路

所有自己有捷徑的往往看不起兜圈子的

讀書什麼的只是借口而已


為什麼要這麼功利,讀書對於一個人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我從來不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書就好比吃飯睡覺一樣,已經離不開了


推薦閱讀:

學ae,c4d等軟體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TAG:學習 | 知識 | 學習規劃 | 讀書無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