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油畫真的有毀於強光照射的嗎?
一般礦物顏料不太容易褪色,有機的就難說了。
光照雖然會影響畫的壽命,但好像還沒聽說過被曬沒的。
謝邀。
我不是學博物館學的,恐怕不若博物館的專家們那麼小心。說個我「道聽途說」來的例子,大家權當有此一說。
小翁在倫敦上學的時候,曾有幸拜會一位供職於大英博物館的專家,他曾專門幫助英國當代藝術家達米恩·赫司特處理作品保質的事情。當時他講到關於藏品陳列的規矩,大英博物館藏品門類眾多,自然會遇到需要考慮展品材質的問題。我問他說,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閃光燈的問題?那麼多遊客咔咔閃你們防不勝防啊,破壞了展品怎麼辦?
他說,「這個嘛,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我們取了一件中世紀時期的繪畫作品,先檢驗顏色,然後放在和展覽同樣光照條件下,然後用一個電腦控制的閃光燈每隔十秒閃它一次,如此往複數萬次。之後將作品再次測驗,結果是不能證明閃光燈會讓作品褪色。」
「那麼您們為什麼還要禁止遊客使用閃光燈呢?」我問。
他哈哈一笑,說道:「這個其實更多是考慮到參觀者的體驗。如果你在看展覽,旁邊人咔咔咔閃瞎你的狗眼,多麼影響看的感覺啊。尤其是雕塑作品,大家都是圍一圈看,你對面人玩命閃你,根本沒法看了。閃光燈真正對作品有影響的主要是像絲製品、掛毯和紙的作品啦,油畫是還好的。」
當然,他的這種說法受到了另外一些專家的質疑。比如同為倫敦的華萊士藝術收藏,在展示一些他們認為比較怕光的展品時,就在上面蓋一塊皮子,觀眾看完後再蓋上。
因此,這個事情在學界依然有爭論,堅持用自然光陳列展品的一派認為,博物館和倉庫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展示藏品。如果大家為了保護作品,只能黑燈瞎火地看,那還不如不展算了。另一派則認為應該儘可能為子孫後代保留作品的原貌。這類的學術爭論並不稀奇。
較新的觀點認為,博物館應該充分利用人眼的調節能力,通過控制環境光源的方式來讓人相對清楚地看到展品。比如在展示脆弱的展品之前先讓觀眾置身於全黑環境數分鐘,之後哪怕展品的光照並不強,但在觀眾看來也會顯得很亮。不過這種展覽方式對博物館的場地、燈光和員工的要求都較高,只有一些有條件的博物館做得到。
所以說,強光照射這個事,大概就是這樣。我這個非博物館的外行人扯了一通,有啥說啥,只因不敢辜負大家的邀請,各位見笑了。打完了發現答不對題了,根本沒提曬沒了的事。
但真要是曬沒了,也正常。完全消失不至於但是超大面積褪色變色一定會。
雖然強光影響很大,但很多時候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還是受本身材料的限制比較大的。
現代油畫的真正成型也才三百年左右,之前的油畫大都是使用亞麻油,核桃油,要是出現在中國估計就用菜籽油花生油了,現在都松節油了。而且顏料材料上礦石顏料提取困難,穩定性就會差,保存難度大也是跟正常的事情。油的揮發性,材料的穩定性,環境乾燥與否,都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達芬奇的主要作品《蒙娜麗莎》也算油畫,但和現代油畫從材料上來說差別很大。這位天才還經常自己發明一些方法,當然也經常不成功。比如《最後的晚餐》是壁畫,用特殊的材料打的底,但是因為底和料乾濕程度不同,這幅畫作在達芬奇還在世的時候就毀壞的很大了,描述一下就是倆字:
牆裂!
後來這個房間還養過馬( 謝@陳程指正 專門又去查了下,這還是拿破崙的部隊乾的…… ),當過教會食堂,做過作戰指揮部,堆過軍械,為了擴大門打了洞,直接把畫扣去了一截……
所以現在還能看到的是復原圖啦。
除了陽光,空氣水都會影響保存,對畫面起到微妙的反應。
但是空氣和水是相對好控制的,因為不太需要遊客參與控制,而閃光燈則需要大家共同來維持。
你看敦煌不就是為了控制空氣和水限制了時間和每日人數么。
強光(假設太陽光)照射主要有兩個方式破壞, 1.紫外線直接破壞碳氫鍵, 2, 強光中其他波段(主要紅外), 與油畫中有機物(顏料,梵高不是有幅用雞蛋清弄過的畫)各種碳氫鍵共振(尤其是氫氧鍵), 使溫度升高(類似微波爐原理)。
紫外線短波, 很難透過玻璃或紙張(國內汽車玻璃貼膜防紫外線,蠢爆了, 紫外線根本透不過玻璃), 相機閃光燈不清楚, 應該不會包括紫外頻段, 相機閃光,不持續, 對畫沒有影響.
上面有提到過做過實驗, 十萬次照射沒影響, 用的光不是太陽光的譜段, 太陽光除可見光, 還有紫外和紅外(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紅外,因為其波長剛好和水分子氫氧鍵共振作用(神奇大自然),例子 微波爐熱東西, 沒水不容易熱,不信你放塊鐵進去,熱了就他媽有鬼了).
博物館的畫, 在館裡,紫外進不來, 燈光沒紫外頻段, 不影響,一般說燈光把畫照熱了,是燈自己電阻原因發熱, 熱又以紅外輻射的形式傳給畫, 燈射出來的光不會把畫照熱.
我一會回去查查哪段光譜和哪些化學鍵共振作用,再補上.(我一材料科學碩士,我會亂說?)
Ps:http://w3.iams.sinica.edu.tw/lab/wbtzeng/labtech/ir.htm ,裡面有紅外介紹,紫外也類似。
Getty Centre 算是油畫修復的權威機構了,他們的藏品就是用自然光加人工光源相結合的照明,所以應該是評估過影響不大才這麼做的。但是,自然光下的油畫觀感好像反而沒有一般美術館那種暖光的照明那麼好,尤其是大幅油畫的上面反光的部分,泛藍的感覺很明顯,稍微少了一點貴氣。
看過一個紀錄片說會顏色變暗,飽和度變低,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沒有它當初畫出來時候明艷。不同顏料受光的影響肯定不同。我覺得「強光會毀壞名畫」這個說法應該站在文物保護工作的角度看,強光致使畫作受損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就像人皮膚受光線照射會積累光線對真皮層的影響,對比做好防晒和不做防晒的人的老化狀態是不一樣的。同理,畫作也會受光老化,所以它的欣賞期限是有限的,如果不認真保護,褪色了,落灰了,甚至顏料風化了,總有一天會失去原本的藝術價值。
不過我也蠻好奇藝術史上有沒有奇葩事⊙▽⊙比如激光照上去biubiubiu……不論是million還是billion都咻咻咻化作一道白煙……
看你的毀是指什麼方面了,對於畫畫的人來說,顏色變了,那副畫就基本上是另一副作品了,特別是如果那副作品著重表現光色的話
拋開有沒有影響的話題,現在的人都過於功利的,好好欣賞不行啊,非要拍回家?你確信你拍的比現場體驗的好?噴子一個不要理我///////
閃光燈會損毀油畫的主要原因是閃光燈的熱輻射會對油畫的顏料色彩等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一影響主要是針對以前的老式閃光燈,包括最早的鎂光燈和近一點的氙氣閃光燈,這種閃光燈會產生比較明顯的熱輻射,對油畫就可能產生損害。
但是,現在,LED閃光燈已經開始佔據主流了,而這種燈發出的閃光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一種「冷光」了,即熱輻射比較小,對油畫的損害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其實油畫最怕的還是空氣和水,還有微生物,強光的危害反而是比較小的。
許多美術館現在已經允許拍照了,包括盧浮宮,但是基本上都還是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主要的考量還是為了避免這些器材影響其他的參觀者。要知道看油畫的時候背後有閃光燈亮著還是很不爽的事情。當然,本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原則,不讓使用閃光燈也是可以理解的。
保存不當。會使它沒有起初的效果。
有紫外線就會導致褪色啊
強光,一般會變顏色!毫無疑問!因為需要,我把作品放在戶外,一個夏天,變色嚴重!油畫跟水彩紙質的媒介還不太一樣。
誰會把油畫拿著成天曬來著。。。
不過說起來光線對這些確實是有破壞作用的才對,雖然很微小,但日積月累。
博物館的燈光很多都要考慮文物的保護在無人參觀的時候自動暗下來呢!
推薦閱讀:
※關於西方美術史最好的著作有哪些?
※有那些優秀的西方美術史紀錄片?
※如何自學美術史? ?
※什麼是大師?大師是依賴他的作品成為大師嗎?畫出了被所有藝術評論家公認為大師之作的畫家是不是大師?米格侖與維米爾一樣偉大嗎?
※美術史上有哪些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