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熔爐》的改編,弱化了現實事件的悲劇性?

按照網上搜到的資料,《熔爐》的真實背景是個更加悲劇的故事,而電影改編後不是增強了藝術性,相反,弱化了一些連讀一讀文字都覺得震撼人的情節。


作為一部電影,《熔爐》的悲劇性已經夠沉重。


因為電影想達到的目的更多是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和反思,而不是佔據一個道德制高點輸出價值觀。
電影更關心怎麼盡量真實客觀的還原或者表達這一事件(或劇本),而不是一味的渲染某種情緒。就像一般的媒體的首要義務就是客觀公正的報道事件,不選擇立場,不做任何價值判斷,且避免一些誘惑性的字句,影響受眾的思維導向。
我想導演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起來批判,而是讓人民大眾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件,以及共同思考事件曝光後如何妥善處理和建立有效機制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等等一系列就此引發的問題。


1.案件當時沒有徹底落定,如果完全照搬會有名譽糾紛。
2.現實太黑暗,對於殘障人士受害的取證是在太難。電影還要給人一些希望。
3.虐待和性侵雖然在表現上更為隱晦,但也是不對孩子、觀眾造成二次傷害的一種方式。
4.我覺得電影本身非常棒,演員到鏡頭感,雖然是一年前看的,看到問題還是能回會想起一些細節。比如小男孩的眼神,走向鐵軌的絕望。所以沒有弱化,否則也不會有熔爐效應。


電影總要給人留下一點希望的


真實呈現更讓人壓抑沮喪


看完素媛,哭的稀里嘩啦,直接進入熔爐,被憤怒之火烤的脊背直冒冷汗,搜相關信息,一句現實比電影更加殘酷更加不堪頻頻出現,恐懼,無邊恐懼,這個社會還有多少沒有曝光的被人為壓下去的慘無人道的暴行,我們大多生活在被和諧的社會裡,就像黑客帝國里吃了藥丸的人,分不清現實與幻境,億萬同胞,有多少人正在經受不公飽嘗心酸,熔爐里孩子們在遭遇及庭審中的被欺凌,讓人生生地疼,無能為力地痛,而現實中......無法想像,最毒的是人心,還有很多事需要去做,去努力,願世界和平人們安康,從來不是一句虛妄的口號,而是一個沉重嚴肅的命題,共勉!


因為人生還有希望的光


1拍給大眾看的。不是讓你導演或者哪個製片人來泄憤的。
2一部電影至此悲慘已經是罕見的震撼了,它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能讓人們感到悲痛萬分和憤怒,也給拍攝相關人員省去很多麻煩,難道把握的尺度不正好么。
3作為電影,是要給大眾看的,你想多引起社會動蕩?真的按現實拍,會讓多少人對政府懷疑,憤怒,抗議,記住再開放的制度,都有它死守的底線,就是民心。


寶寶看完電影以後就很難受,恐懼,想哭。按照真實的故事情節拍。我估計沒有多少觀眾能受得了,因為太黑暗了。


現實太過於黑暗,總要給人一些希望


今天剛看了,壓抑,但不絕望


畢竟還是要給活著的人一些希望,讓人們以為世界是那麼的美好,或者不是那麼的不美好。


電影畢竟不是事件最初發生的樣子,電影創作也不像新聞那樣一定要還原真相,或許導演和編劇在拍攝的時候都不忍心把事件還原的那麼真實吧,我覺得單是電影情節已經足夠讓人震撼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再也沒有像 90 年代《有話好好說》《股瘋》這樣特別真實的電影了?
電影的首周末票房對電影票房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TAG:電影 | 熔爐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