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太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什麼心理?

(1)比如,一層就兩家住戶,樓上是房東,在房間里,我無論放歌還是看美劇,都不敢大聲,甚至會小到遇到主角聲音小的時候,我都聽不太清。一直小心翼翼地害怕打擾到別人。又或者直接戴耳機,即使耳朵很疼。
(2)前一陣子在堂姐那裡借住,早晨我需要跑步,為了不打擾她睡覺,我把洗漱用品通通帶去了公司(被同事撞到會很害羞)
(3)坐公交的時候,為了防止沒有及時給需要的人讓位,每次停靠,我都會抬頭,看看有沒有老弱病殘,有時候手機玩嗨了,身邊站了老太太,一發現身子立刻彈起來,到吧老奶奶嚇一跳(丫頭不是故意莽撞。。),又或者直接從頭站到尾,即使有座,可我不堪心魔之擾。
(4)和閨蜜出去,從來都穿平底鞋
(5)格子間,同事讓我放歌,ok,可如果有一個同事嘆氣,恰好被我注意到,我就會想是不是我放的歌曲不好聽,抑或是聲音太吵,我就會去調聲音,調個聲音而已,我卻會浪費好一會時間(因為我有強迫症,我會忍不住一直點擊聲音那個按鈕。。)
(6)上學的時候,個子有點高,老師又喜歡讓我坐在前面,一度很不安,總是害怕擋道別人,有時候甚至不敢昂首挺胸地坐直。
(7)發個狀態核查好幾遍,後來我就戒掉了空間,微信。。(比如這個提問,我就看了好幾遍才發出去。。)。累。
(8)相似得好多,我很多時候被這些搞得很煩,做事效率低,惡性循環,會對一些事產生畏懼心理,什麼容易引起我的強迫症,以及本題的行為,我就盡量避開。。
(9) 一直覺得很痛苦,看到那些為自己而活,自由飛揚的女孩子總是很羨慕,很羨慕。。

鏡像問題: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到把自己氣哭,我該怎麼辦? - 心理學


謝邀。

過於友善,算是種不太健康的人格吧。
不是貶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這種問題。而且隨著「他人意見」日益容易被接收到,真是越來越普遍。

七年前,美國有位心理學家萊斯-巴巴內爾提過一個:
有種人,過於友善。他們害怕敵意,用不拒絕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大部分友善的女性一輩子都會被痛苦、鼓勵、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折磨。


我的理解:
所謂過於友善表現在,生怕遭到拒絕,生怕自己得不到認可。
於是這種人很敏感,很容易被人影響。
於是有求必應,不懂拒絕,哪怕為難自己。
自己從不主動去做任何越界或「可能」越界的事。

我自己的觀察:
大體來說,這類「過於友善」的人,應該在精神上受到一個社會性的壓力,而逐漸在自我與外界的選擇判斷上產生變化。
比如,我身邊,過於友善的人,或者信教,或者從小被父母管得太嚴了。
到最後,他們會在「我的價值」和「社會/他人/集體/外界的價值」之間,無法平衡。

他們會覺得自我價值低下,會覺得利他主義崇高,會覺得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然後呢,得到以下觀點:
「我的自我判斷是無價值的——只有滿足了公共利益以利他為至上才能夠有好的物質生活——獲得他人承認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而等他們將自我價值壓到最低,把他人價值/公共觀點抬到最高之後,就會因為不願意悖逆任何公共觀點,被迫無限制放低自我底線,於是這個人就顯得沒有底線、過於友善。
因為友善,他們能得到鼓勵——大家都覺得軟柿子好欺負,偶爾還會誇一句——這時他們就會格外高興,覺得因為自己的柔和獲得了認可。
於是可以進一步犧牲自己了。


這種人真正的問題是:
他們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他人認可高於自我需求」,這是作繭自縛。給自己設定了障礙,又不願去觸及;他們在過分友善的過程中,不斷放低自我價值,以求不與公共利益重大衝突,於是就變得越來越低調,逐漸沉默,日益可欺。
於是會因為他人一句責備而惶然。因為他人一句讚美而繼續克己。到後來,他們已經把克己、利他和友善,當成一種自我成就了。那就更無法超拔出來了。
如此惡性循環。

將道德、群體、原教旨教義等社會義務推到至高無上地位,忽視個人自由與需求的文化下,很容易產生這類人格。

要剋制這個,首先需要靜下來想一想:
我,對,就是我,我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在做的一切,究竟是我自己想要的,還是別人想要的?


虛構一個來訪者和諮詢師。

1.
「很漂亮」小姐填好了來訪者表格,檢查一遍是否有錯別字,很貼心的合上了筆蓋,遞給了接待員。
遞的時候她特別注意了一下筆尖是否朝自己,即使筆蓋已經合上,這個行為是沒必要的,她還是習慣性的注意了一下。
在接待員的指引下來到了咨訪室,這個過程中,「很漂亮」小姐一直是很溫柔的微笑。

敲門,三下,每一下之間間隔1秒。
當「很漂亮」小姐聽到「請進」後推開門,看到很光滑的木地板,輕微的皺了一下眉頭,
「我需要脫鞋嗎?」這是她對諮詢師的第一個問題,站在門外。
「沒必要」諮詢師說完之後起身做了一個邀請的姿勢,這個姿勢讓「很漂亮」小姐有了壓力,她不是很清楚為什麼。

諮詢進行的很順利,非常順利,諮詢師能感覺到對面的女士來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
這種順利讓諮詢師感受到了壓力,因為自己似乎可有可無。

「你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怎麼樣?」
「小時候可能我比較頑皮吧,經常會被批評,現在長大了也能理解了」。

「有過男朋友嗎?」
「沒有,試著了解過,但都不太合適,可能是沒有緣分吧。」

「現在和同事的關係怎麼樣?」
「都很好,偶爾出去一起吃飯,有一兩個玩的比較好的。」
諮詢師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每一個回答之後,都沒有諮詢師可以發揮的空間。

來訪者在表格中的諮詢目標是「更多的的了解自己」,可來訪者似乎已經足夠了解自己了。
正在諮詢師思考著切入點時,「很漂亮」小姐看了一下手錶,說:「李醫生,我們的時間快要到了,我方便再最後問你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諮詢師準確捕捉到了自己的這個失誤,他應該說「可以」,而不應該加上「當然」,這個語氣強調代表了他很期盼來訪者的問題讓他緩解現在的壓力,多次發生他會被來訪者控制。
「通過這次諮詢,你覺得我是怎樣的人?」
「這個回答很重要嗎?」作為一個有著5年諮詢經驗的諮詢師,他知道這是陷阱,此時任何的評價都是不合適的。
「不重要,就是隨口問一問,如果這個問題給您帶來了麻煩,我很抱歉。」她大度的微笑了一下,這個笑容不是抱歉,是大度。抱歉是意識到自己不好,大度是意識到你不好,但我很好,所以不介意。

2.
「這周末一起吃飯?然後在順便刷一下最新的電影?」
這條簡訊「很漂亮」小姐看了足足有5分鐘,雖然她很喜歡「刷」這個字,但不知道應該怎麼回復。
「不喜歡我」先生和「很漂亮」小姐是在一個英語學習班認識的,「不喜歡我」先生是她的英語指導老師。
「不喜歡我」先生是很優秀的男人,幽默、風趣、多金、和善,和他聊天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
「很漂亮」小姐也是一位優秀的女性,知性、善良、溫柔。
起初。「不喜歡我」先生並沒有表現出對「很漂亮」小姐的興趣,他有女友,但感情不是很好,「很漂亮」小姐是這麼認為的。
「很漂亮」小姐對「不喜歡我」先生很熱情,會很關心他的生活,下課之後時常一起吃飯,聊天。
「很漂亮」小姐很多次暗示過對「不喜歡我」先生的欣賞,她一直給自己解釋為:我對所有人都很熱情。

這種曖昧的關係在升溫,「不喜歡我」先生對「很漂亮」小姐投注的關注越來越多,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完美體貼的女生,她會提前去電影院買好票等他,她會在吃完飯結賬之後把自己那部分的錢給他,並且每次的理由都使得他無法拒絕卻又很受用。
他還能記得第一次兩個人吃完西餐,他送她回家時,她遞給了他520元,
說:
「這是我的那部分錢,這個數字很好,所以為了這個數字我們也應該AA。」
他應該沒有意識到,「很漂亮」小姐在點完千元雙人套餐之後,要了一杯只喝了一口的檸檬水。

她有足夠的吸引力,卻讓人感受不到壓力。

「很漂亮」小姐最終還是回復了:我們不合適。

這已經是第多少次了?每次會很努力的和一個人相處,直到,直到他喜歡上自己,這種喜歡有時候是一個眼神,有時候是直接的表白,只要她一接收到喜歡的信號,立刻就對對方喪失了所有興趣,不僅僅沒了興趣,還有厭惡,是的是厭惡。

3.
很得體的著裝,和所有的接待人員問好,諮詢中心所有的接待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姑娘。
這已經是第3次諮詢了,依舊沒有任何進展,就好像這不是心理諮詢,而是一次約會,想到這裡諮詢師有點煩躁,似乎有什麼東西很不正常,他能感受到,但是抓不住。

「你似乎有點疲憊。」諮詢師依舊在尋找著可切入的細節。
「是的。可能昨天沒有休息好吧。」來訪者也照舊把所有的道路都堵死。
「李醫生,你晚上有時間嗎?這段日子很感謝你,我想請你吃飯。」「很漂亮」小姐將遮住眼睛的頭髮滑到耳後,用眼睛傳遞期待。
「為什麼對我的感謝需要用請我吃飯表達呢?」一個高明的諮詢師總能把尷尬變成可討論的問題,但這次似乎可討論的問題變成了尷尬。
「那李醫生覺得我該怎麼表達呢?」短暫的尷尬似乎難不倒「很漂亮」小姐。
「對我說謝謝。」諮詢師盡量讓自己的表情柔和一點,他似乎意識到,當「很漂亮」小姐邀請吃飯時,他緊張了,但幸虧在他成長過程中有「科學家」身份,幾乎所有不可掌控的環境出現,他都可以躲進「科學家」這個嚴肅的面具後面,當他意識到這點時候,需要儘快通過一些細節的強迫讓他恢復到諮詢師身份。
「謝謝,就這樣嗎?」「很漂亮」小姐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對,這樣就可以了,不用謝,我也很開心自己能幫到你。」

「我以後可能不需要諮詢了,工作有調動,時間上可能不方便。」這是第多少次諮詢?「很漂亮」小姐有點記不清了。
「時間上不方便」是客觀,但「不需要」是主觀,這句話明顯有點矛盾,諮詢師發覺了這個細節。
「我覺得你需要,因為我不足夠了解你,所以我給不了你需要的理由。」說這句話的時候,諮詢師有點緊張,因為直接對來訪者表示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且這種想法還是自己主觀的,對他而言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你們不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嗎?為什麼你要挽留我?」「很漂亮」女士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主場,眉角上揚。
「我嚴格遵守著這條規則,但,我依舊需要說出我真實的想法,你需要幫助!」
「你是不是喜歡我?」「很漂亮」小姐很滿意這樣的結果。
「是的,我喜歡。」
「喜歡我的什麼?」「很漂亮」小姐開始產生厭惡感,她已經預估到這個諮詢師想要說什麼,喜歡她的溫柔,美麗,得體,大方,想到這些,她很煩躁,似乎這些辭彙佔滿了她的大腦,已經滿了,外面還是源源不斷往裡面塞。
「喜歡你帶給我的力量,被別人喜歡是植入你靈魂的枷鎖,為了得到別人的喜歡,你把每一條人際法則都刻在了自己的肉體上,即使如此沉重,你依舊沒有停止變得更好的渴望。如此疲憊,你都沒有放棄自我完善,你讓我震撼。請告訴我,我如何能幫助你,如何才能把你從聚光燈下拉出來。」
說完這些,諮詢師似乎耗費了很大的力氣,他知道,自己已經移情了,感情從來都不是錯誤的,將這些感情投往何方才是他要抉擇的,他做出了選擇,將對「很漂亮」女士的感情,作為燃料,說出內心的真實。

整整10分鐘的沉默,「很漂亮」小姐從震驚變得安靜,她似乎很享受這種安靜,原來一直以來,自己的痛苦是有人能看到的啊,想到這裡,她想哭。
她抬頭看了一眼諮詢師,發現他在看書,他通過這個動作似乎在告訴她:「你隨意」。
所以,她哭了,已經不記得上次哭是什麼時候了。

4.
「媽媽,我不想你走」。沒有任何的回應,大段的空白,讓人窒息。
這是7歲。
「媽媽你可以多留一天嗎?我不想你走。」
「小語要乖,要懂事,媽媽很忙。」
「林小語和狗不得入內」看到堂姐房門前的標語,林小語漠視了這樣的惡作劇,嗯,惡作劇,舅媽是一直這樣稱呼堂姐對她的惡毒的。
林小語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外人,她不屬於這個家庭,她屬於的那個家庭不屬於她。

在很幼稚的時候,她也去思考過為什麼不開心。
「爸爸、媽媽不要自己,把自己放在舅媽家,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她一直想不通,直到初中放學的那個晚上她似乎明白了。
那天下的雨很大,小語的傘是很舊的,傘面有一半脫離了傘架的支撐,小語一直很瘦小,需要雙手抱住傘柄才能穩住不被風吹走。
似乎這種姿勢很滑稽,班裡的男生笑著從她身邊走過,無意間還有男生推了她一下,男生們大笑著跑開,一邊笑還一遍哼唱著:「林小語,醜八怪,林小語,醜八怪。」
傘壞了,脆弱的傘架再也無法支撐繃緊的傘面,小語拖著全是泥的褲子,回家去了,不,是去舅媽家或者是去堂姐家,絕不是回家。
舅媽看到淋濕了的小語,只說了一句話:「邋遢鬼,不要好,盡添麻煩。」
那一刻,小語所有的問題都有了答案。
所有人都在討厭我,小語看著鏡子裡面的自己,瘦小的身子,髒兮兮的衣服,一臉哭喪,自己也討厭自己。

5.
「這次我們聊聊我的感情史吧。」「很漂亮」小姐的諮詢,慢慢的進入了正軌。
諮詢師微微前傾了自己的身子,給了一個隨時開始眼神。
「我的感情似乎是一次次的重複,都是在我得不到的時候很想得到,得到了會從心底裡面產生噁心感,不知道你是否能明白,那種感覺像頭暈,胸悶,有一股氣壓著。」「很漂亮」小姐很想表達清楚這種感覺是什麼,但是力不從心。
「就好像吃的很飽了之後嘴巴裡面被硬塞進去一塊肥肉,暈車的時候深呼吸,進去一大股汽油味。」
諮詢師試著幫她解釋清楚。
「很漂亮」小姐喜歡諮詢的感覺,因為有些東西到了這裡似乎特別容易被理解,以前這些東西在自己腦子裡面就像漿糊。

「第一次喜歡一個男生是高中,他... ...」「很漂亮」小姐輕輕的靠著沙發,這種回憶的感覺非常好,說到開心的會很開心,說到不開心的,注意到自己處於一個如此安全的環境就會產生一股暴風雨時躲在被窩裡面的幸福感。
「也就是說----你只會讓別人喜歡你,至於喜歡你之後到底要做什麼,你幾乎沒有概念。」
「是的,上次諮詢之後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我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是想要別人喜歡上我,我會學會任何我所能知道的讓別人產生好感的方法,對,我還有一個很神奇的能力,我能在第一次相處的時候,就知道一個人是否會喜歡上我,我一般只會和那些有可能喜歡上我的人交往,我會很小心翼翼,非常在乎他們的看法,在乎到... 在乎到...」
「討好?」
「是的,就是這樣。」「很漂亮」小姐非常的開心,因為他和對面這個長得還不錯的男人的默契。

「你下次可以穿平底鞋來,這裡是一個可以讓你放鬆的地方,沒必要那麼在意禮儀。」這次,諮詢師沒有意識到,一個嚴重的錯誤已經產生,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錯。
「我只是希望讓她更輕鬆一點。」諮詢師這樣和自己解釋剛才那句話的目的。

6.
「不要留下我一個人,帶我回去... ...」可無論怎麼掙扎,都似乎如此無力。
又是同樣的噩夢,這次角色不一樣了。以前是媽媽,之後是自己的初戀,從上周開始,是自己的諮詢師了。
似乎每一次特別在乎一個人的時候,都會夢到被他拋棄,並且如此無力。
想到今天有諮詢,似乎剛才的煩惱全消失了,但一個新的煩惱產生了,他想要看我穿平底鞋,我似乎沒有好看的,平底鞋配什麼衣服好呢?

「你今天的頭花很好看哦。」「很漂亮」小姐這次的諮詢帶來了一個大蛋糕,分給大家吃,她誇了幾乎每一個接待身上的閃光點,她很開心,很舒服,就像花蝴蝶一樣。
「她今天似乎有點不一樣,好像...好像...」
「好像這裡的女主人一樣,哼~」
接待「娃娃臉」喜歡諮詢師很久了,作為女人,她能聞到情敵的味道。

「我似乎喜歡上你了。」在這裡,「很漂亮」小姐覺得非常的自由,所以她很直白的和諮詢師說了自己的想法。
諮詢師突然很恐懼,他發現了,自己在吃驚的後面,還藏著一股很淡的快樂,這股快樂很可怕。
「是哪種喜歡?」諮詢師想要岔開話題,他需要時間,需要時間好好處理自己的問題,一定不能露出任何馬腳。
「你覺得男女之間除了愛情,還有什麼喜歡嗎?」「很漂亮」小姐帶著挑釁的語氣問。
「男女之間是有很多種感情的,但是我國的教育排斥男女的交往,在我們青春期就被教育和異性相處是錯誤的,所以... ...」
「很漂亮」小姐很憤怒的打斷了諮詢師,「你知道嗎?你就是一個膽小鬼,每當你有真實情感的時候,你就會給我講大道理,我不在乎中國的教育,我不在乎別人,我只問你,你到底喜歡不喜歡我!」
「很漂亮」小姐就這樣強勢的看著諮詢師,等待著最後的那個答案。
「不喜歡」他儘力了,他只能走到這裡了,頹廢的靠著沙發。
「呵呵,你就是一個騙子,徹頭徹尾的騙子,你喜歡我的外表,當我把如此多的真實經歷告訴你,你說不喜歡,我知道自己很臟,知道自己註定被拋棄,你是其中最下作的那個... ...」
「你有你的枷鎖,我,也有我的。」諮詢師對自己說,「很漂亮」聽到了,她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她懂這種無能為力,她想抱著他哭,她往他那裡靠近,他帶著沙發往後退,很虛弱的說:「不可以,真的不可以。」

7.
「我傷害了她,我讓她再一次體驗了被拋棄,我不僅僅不是一個合格的諮詢師,還不是一個合格的人。」諮詢師向自己的督導講述了諮詢的整個過程,最後總結到。
「如果不是在這種場景下相遇,你們是普通朋友,你會喜歡上她嗎?」
「不知道,人生沒有如果。」
「你知道的,人生有如果,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如果帶給別人看。」
「會,從她進門的第一刻我就知道會喜歡上她,所以我盡量的表現的比她更懂禮儀,我高估自己了,我以為自己可以做到。」
「喜歡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個人的事情?」
「一個人。」
「在一起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個人的事情?」
「兩個人。」
「你喜歡她,無論她是否是你的來訪者,你都會喜歡她,但如果她不是你的來訪者,她不會喜歡你,她在你面前是真實的,而你在她面前是虛假的,你知道的,我們諮詢師都披著一層偽善的皮,皮背後到底是什麼,只有我們的家人清楚。」
「所以呢?」
「所以你喜歡她沒有任何錯誤,但你不能和她在一起,因為她不了解你。你還記得你為什麼做心理諮詢師嗎?」
「我被這個世界善待過,我想把更多的善意還給這個世界。」
「你愛這個世界嗎?」
「愛。」
「這世上只有兩種愛是希望對方走的更遠,父母對孩子,諮詢師對自己的來訪者。」
「大恩不言謝。」
「哈,恢復力不錯啊,我們擁抱一下吧。能感受到嗎?當我們之間建立了足夠的信任,信任這段關係,我們都會很自由,我們知道對方的想法,所以我們不恐懼擁抱。」
「我還能補救嗎?我因為處理不好自己的感情,在這段咨訪關係裡面的矛盾傷害了她,我還能補救嗎?」
「當然可以,她還會回來的,你知道的,她很強大。」

8.
「我帶你回家吧,可憐的狗狗」。
「很漂亮」小姐出了諮詢室就已經不憤怒了,她能感受到他的無耐,是自己過分了,哎,為什麼他偏偏是自己的諮詢師呢,想著想著又有點難過,蹲在路邊買了個冰激凌。
吃著冰激凌,搖晃著腿,好像回到了14歲那年。
路邊兩個老人在賣小狗,一窩哈士奇,小哈士奇很可愛,一臉兇相但怎麼都讓人怕不起來。
老人給了狗糧,一群小狗都往上爬,一隻很瘦小的狗似乎總搶不過,蹲在旁邊一臉泄氣。
「很漂亮」小姐看到這個場景很憤怒,怒其不爭,老娘一定要好好教育你一下,搶不過就不搶了?

一手冰激凌,一手抱小狗,走過路邊的專賣店,「很漂亮」小姐習慣性的利用玻璃當鏡子,一個姑娘,看起來27、8歲,一臉滿足的笑容,沒畫一點妝,連「心機」粉都沒擦。
這個人是我?
「很漂亮」小姐一直看著鏡子裡面的那個人,直到懷裡的小狗似乎不耐煩了。
他是對的,當我們成年之後,所有的需要都可以靠自己滿足,無需乞求他人,一切關係都在自己心裡。
原來,我想要的就是這些,自己還傻傻的繞了一個大圈子,以為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才能得到快樂,我早已經不再寄人籬下了。

「今天也太巧了吧,剛買一直小狗,路邊又有一直髒兮兮的小狗看著自己。」很漂亮小姐優雅的丟掉了手中的冰激凌。
「可憐的小狗狗,也跟我回家吧,幸虧我家足夠大,有家的感覺真好。」

9.
「咚、咚、咚。」
「請進。」
「今天我們給之前的諮詢來一次復盤吧,我一直很疑惑,當初我是什麼細節讓你看出了我的優雅是偽裝,難道女人就不能優雅嗎?」
「你的眼神,你的眼神是在尋求讚揚的,而不是注視著當下的事情的。」
「你還當我是當初那個小白?看眼神?說實話!」
「我可以有自己的秘密嗎?」
「好吧,你覺得我對別人喜歡自己的厭惡感是怎麼回事?」
「你自己試著分析看看,我覺得你已經有這個能力了,現在我們已經是發展訓練了,我不幫你解決問題,只陪伴你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厭惡的是自己吧,靠偽裝與討好得到的喜愛,我清楚自己不是那樣的人,所以別人的喜歡讓我厭惡自己合理的投射到了他身上。」

10.
「你很厲害。」
「為什麼你這麼覺得?」
「因為你為了證明自己,一個人離家出走跑這麼遠,父母離異的傷害,小朋友嘲笑的傷害都沒有打倒你,我很喜歡你,喜歡你帶給我的力量,被別人喜歡是植入你靈魂的枷鎖,為了得到別人的喜歡,你把每一條人際法則都刻在了自己的肉體上,即使如此沉重,你依舊沒有停止變得更好的渴望。如此疲憊,你都沒有放棄自我完善,你讓我震撼。請告訴我,我如何能幫助你,如何才能把你從聚光燈下拉出來。」
... ...
「我以後也可以成為像你這樣厲害的諮詢師嗎?」
「你能順著鐵軌走到這裡,代表著你有能力走到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謝謝。」
「大恩不言謝。」


寫了11個小時,很累,但也很值得。
但願每一個曾寄人籬下而學會討好的孩子,都能搭建起自己的家。
但願每一個心懷善意的諮詢師,不被任何痛苦打敗。


2016.2.22 補完 實踐上還是有所欠缺,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不同。

請告訴自己,捍衛自己的利益,是人最基本的道德。沒有這一條,所謂的「維護他人利益」都是虛假的空中樓閣——請像一個有原則的人一般。像保護他人利益不受侵犯那樣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謝邀,題主快看過來,這裡這裡!!
題主,你想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嗎?每當你退讓的時候,聽到過心底那個為自己吶喊的聲音嗎?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考慮的。那麼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因為你心底里認為在為自己考慮。
為什麼一個為自己考慮的人會處處退讓,放棄自己的利益,恨不得把自己剝削得一乾二淨呢?
有兩方面的原因,1、安全需求。你小時候有過不得不放棄利益,迎合他人的經歷。當你的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因為這種危險而不得不放棄自我權益,甚至放棄主見的環境的存在,(比如在家裡沒有發言權,沒有自主權,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在監控、評價著你的一言一行並且隨時準備批評你)你強行壓制了自己的「自我『。2、自我實現,壓制自我是需要理由的,鑒於你沒有控訴什麼東西,而是強調自己」太考慮別人的感受「,可以認為題主你和其他」中國式好孩子「一樣,外界給你灌輸+自己告訴自己,放棄利益,迎合他人是個好孩子,我要做個好孩子。
--------------------------------------------------------------------------------------------------------------------------------------------
然後,一個為自己考慮的靈魂,就為了」害怕他人對自己不滿的情緒「,和無時無刻不在自律地自我實現中,越來越在意」他人的眼光「。因為不幸的經歷告訴TA:如果他人對自己不滿,那麼他人會用道德來指責自己,自己也會用道德來指責自己。
請注意道德這兩個字。
請相信我,因為曾經我也有這種習慣,而且也已經走出來了。

你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要從自己身上剝離這種扭曲到噁心的道德觀。
1、第一步,剝離道德。注意,不是簡單從思想中剝離,而是從本能上剝離→要改變觀念。
而改變觀念是很難的,所以我需要提供一個理論給你:
這是一種扭曲到噁心的道德觀,請把這種為別人服務的觀念視若仇敵。因為即使是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都需要建立在個人利益的基礎上,而這種道德觀,卻沒有原則,否定人性,讓他人的個人利益,凌駕在自己的個人利益之上,一言以蔽之:否定人性。
2、第二步,正式用理論否定這種不考慮自己的利他行為。 題主你想想,憑什麼你的玩具,要無條件地讓給其他的小朋友,即使是你不喜歡的小朋友?憑什麼你要和他人和睦相處,即使明明是他人肆無忌憚地侵犯你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為什麼你在習慣性地讓利以後,一會兒覺得自己做對了,一會兒覺得自己做錯了?

你認為你做對了,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告訴你:要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玩,他欺負你你要忍著。 而父母真的是對的嗎?他們可能只是從他父母那裡學來的,也可能只是在鄰里之間比較弱勢,害怕和其他父母鬧矛盾,可能是想要帶著你這個孩子一起融入集體。 但是對待你的時候,卻使用道德的大棒來鞭策。而這樣的父母在生活中,往往喜歡親手剝奪孩子的主見和利益而不自知,導致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沒有自我,沒有主見,沒有純粹的完善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而你認為你做錯了,是因為這種討好他人的行為方式本來就是錯的,你又恨別人不按所謂的道德來辦事,又害怕他下次繼續這樣侵犯你的利益,又痛恨自己不知道如何拒絕,自己的立場越來越少,只能不停地像父母教你的那樣用各種歪理來撫慰自己。

實際上,別人有侵犯你利益來獲取更大利益的本能和權利(只要他沒有被父母閹割),而你,同樣也有說「不」的權利。人和人不可能永遠互不侵犯,所以一般人都知道,「他人是可以講通的」,所以像答主這樣有過被閹割情結的朋友,可能老是不知道發聲,告訴他人自己的需求。


而答主你如果不說,正常人真的不能猜到你不願意(在你看來,你已經表示了足夠的「不願意」了,而在他人看來,你僅僅是「半推半就」)。
即使猜到了, 你不說,他也可能會心安理得地繼續侵犯。


所以,請說不。

2、第三步,養成習慣。為什麼要養成習慣呢?因為行是知之始,行為決定意識,我在長達10幾年的改變自身的過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遠勝於唯心主義的說教。
我換句話來說:這個問題迄今有20個答案,總共洋洋洒洒好幾千字。但題主你改變了嗎?沒有。為什麼?因為首先沒有足夠讓你信服的系統性的理論,其次沒有具體的配套的改變措施
有理論有措施的東西才有建設性,有建設性的答案和沒有建設性的答案真是天壤之別。


1、關於他人侵犯自己,請說不。
2、關於自己侵犯他人,請在為他人考慮的時候,質詢自己:你有這樣為自己考慮了嗎?如果沒有,那麼我沒資格為他人考慮(「為每個人公平考慮」才是真正的正義,否則,只是你的軟弱在騙自己,告訴自己是「善良或者正義」的)。【謝謝 @小小指錯】
3、所以,每一種自己侵犯他人的方式,請強迫自己確認是否忽視過自己同樣的需求。
4、關於模稜兩可的問題,請把自己當成別人來看(此處結合題主的問題):
1)你是正常人,在非作息時間放歌,為什麼要戴耳機?等他人表示過不滿了,再改正,按程序來好不好?沒人會因此懲罰你,也沒資格給你道德壓力。戴耳機對聽力的損傷是永久性的,所以如果有經濟條件,請買隔音效果最好的耳機。
(2)你問過你堂姐她的睡眠質量怎麼樣嗎?
(3)你如果很累,憑什麼要站著?他人的眼光就讓你不坐座位,你是有多對自己不負責?
(4)和閨蜜出去穿平底鞋沒什麼,她如果實在是比較矮。
(5)其實他很可能是對你某個部分不滿,我不騙你。因為像你像以前的我這種人, 因為老是戰戰兢兢,所以表現出來會很怪異,正常人不滿的反而是這種怪異的部分。
比如他可能在想:「你看我嘆個氣她都要懷疑到她自己身上,我在這裡真是坐立不安,生怕刺激到她的小心臟」。
你自己抉擇吧。

……
心理活動很豐富,就請利用這些心理活動,但是要建立在自愛,有原則的基礎上。 現在我一條條勸說你,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做到一條條勸說自己。


你如果想愛這個世界,就請有原則,建立起自己的原則。

請愛自己,請冷漠待人,甚至可以粗暴待人,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用一種冷漠的心態與人熱烈地交流,外熱內冷,是你這種人最完美的歸宿。外面熱不熱沒關係,心裏面先要冷下來。

有原則的人就可以內心淡定冷漠,能讓你維持自己的原則,不要被他人的情緒或眼光所左右。
鍛煉自己笑臉迎人的社交能力,能讓你外表熱情,事半功倍地處理事物。

我只是指出正確的方向而已,這條方向能讓你從沒有原則沒有立場的狹隘善意中解脫出來。
反正你本心肯定是極端善良的,再冷漠,也不會壞到哪裡去,反而能讓你自己不這麼勞累, 也讓周圍的人可以喘一口氣。


--------------------------------------------------------------------------------------------------------------------------------------------
儒家說「忠恕」,忠的本意其實是忠於自己,恕的原意是體會他人。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盡己就是忠於自己不變,推己才是以推己及人,以恕待人。

所以希望答主,也希望各位能先顧及自己,再顧及他人。如果你發現連自己的立場都沒了,那麼你所謂的道德,肯定是建立在過時的壓抑人性的儒教(不是儒家)毒瘤的基礎上。


------------------------------------------2016.12.19分割線-----------------------------------------------------------------------
作者:翻天覆海不枉最初
鏈接:總是太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什麼心理? - 翻天覆海不枉最初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曾經也是一個不懂交流,不敢社交的人。

而且那時候我的性格是」不屑於與別人交流「,這種性格可以讓當時不會社交的我不受傷害【因此內心是自負+膽怯的】。這種性格,讓我不屑於進行社交鍛煉——我犟,很倔強,非常倔強。沉默寡言,內心活動卻非常豐富。
自從有了交流能力,我的外在性格也變了。

心理上害怕與人對抗怎麼辦? - 翻天覆海不枉最初的回答 - 知乎
上面是說如何進行基礎的社交訓練
如何提升與他人相處時創造愉悅氛圍的能力? - 翻天覆海不枉最初的回答 - 知乎
上面是說如何調整心態
怎樣讓自己變的開朗自信 交際能力變強 我不想再這樣下去?
上面也是說如何進行基礎的社交訓練,重點是——為什麼不善於社交的人裡面有不少人也不願意訓練社交。

這些不願意社交的人,都有一層心理的殼,用於在不善於社交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心。
比如當年的我,我就很倔強。平時為自己找理由,很多事情都不讓自己在意。
而對於在意的,卻又一觸即發直接翻臉,認為這觸及到了原則,退無可退。

這都是病態啊 朋友們,病態啊。社交是對自己負責啊!


謝邀。


教給你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每天抽出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去觀察人,或物,或世界。


這兩個小時里,你是脫離生活的,以上帝的模式去審視一切。不要去臆想,而是真實的持續性觀察。

什麼房東,堂姐,閨蜜,老太太,同事,這些頭銜都沒有,他們只是芸芸眾生;太陽也沒有,它只是溫暖和光亮;花花草草也沒有,它只是色彩和香味。


慢慢你會發現,原來人是這樣, 可笑無知可憐,值得同情憐憫;世界是這樣,變化無端。那些將你壓得喘不過氣的無形的東西,奇怪地消失了。僅僅是因為你認知到了真實。


慢慢,你也不會太在乎別人的想法,輕鬆,自在。


僅僅是你認知到了真實。


不葯自答。無意看到這個問題,碰巧我以前是和題主有一樣的困擾,但現在好多了。

處處為別人著想這本身並沒錯,我甚至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做人品質。因為這樣的人敏感,善解人意,無論誰與之相處都不會覺得有任何不適或壓力。

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為別人著想也是。這個度,我覺得就是我們做人的原則,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為他人著想已經觸及了你的利益,已經讓你內心感到不爽,那就是喪失原則的開始,也是你痛苦的開始。

本人不才,也曾在不少公司帶過團隊。早期的就職經歷中,我在同事的眼裡我是一個好好先生,非常好說話。下屬早上沒按時上班,給我說個理由,我批;沒準時交工作任務,給我說個理由,我准;項目預算公司沒批下來,同事來抱怨說無法推進,預算我先墊……如此種種,日積月累,同事們把我當成了他們的好上司,我也覺得我都是在設身處地地為下屬們著想,其樂融融有何不妥。

但現實總是現實,當同事們工作沒完成時,老闆會把責任歸到我的頭上;我無時無刻不在為他們著想的同事,會把髒水往我這個好好先生身上潑;我為公司項目墊出的錢遠遠超出了我自己的承受能力……我開始慢慢發現,你一心付出的善意,原來是會被人利用的,我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喪失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

好像有些歪樓,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就是:人是為自己而活的,對外人給予善意,是我們的品質,是我們做人的禮儀,但僅此而已。如果事情本身觸及到你自己的利益甚至把你的善意當成欺負你、占你便宜的資本,那麼對不起,請大嘴巴呼過去。

你顧及的是能體會你善意本質的人的感受,其他的,請以自己內心的感受出發,該如何就如何。

人生如此,拿酒來!祝題主有一個快意人生,共勉。


回答的太好了,不過當我看到「外冷內熱」的時候還是有點接受不了,這算不算虛偽?再說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裝出冷淡的樣子,我真的不懂。難道就要別人怕自己嗎?為什麼人要讓別人怕自己?是因為讓別人怕自己能保護自己嗎?大家又為什麼這樣?如果一個人好,我們大家就應該去敬他,心疼他,保護他,如果一個人惡,我們應該遠離他,懲罰他。為什麼好人,反而很多人都不在意人家,甚至敢昧著自己的良心去欺負他?這種看一個人的軟弱程度去而選擇去對待他的方式太可惡了。我們這個社會就是被這種險惡的人壞了風氣。我們應該應該看一個人的人品,善良程度而選擇尊敬他的程度,但是現在卻反過來了,太多的人拿別人的善良當軟弱,太可恨了!
我也是一個很容易為別人著想的人。以前的時候被別人看做老好人,但是大家對你的好也只是會看一眼,並不會多感激。那時候我不懂,我只是隱約感到,當畢業了之後,大家對我沒有什麼印象。因為我沒特點,相反大家卻記住了那些並不一定好,但是有特點的人。這個疑惑一直隱約在我腦力里,那時候,很懵懂,也沒想過要得到答案。現在知道了,大概因為自己沒有原則,所以別人根本不在意你。你想啊,一個人如果別人稍微碰到他一個手指頭,他就大喊大叫,讓全世界都知道被侵犯了。那所有人都知道了,都把這個事情記在心裡,不敢去碰他(除非是那種故意找茬的人)。而如果一個人別人把搞得胳膊都傷了,你卻還在想,不要去埋怨他,你甚至怕他自責,去寬慰他:「我沒事,不要緊,你不要自責。」你甚至可能會為了安慰他,用一種撒謊的方式和他說:「其實不是你的錯啦,是我自己不小心,和你沒關係的。」當然你說這些話的時候,完全出於善良,就是感覺別人也是無意的,沒多大個事,沒多大關係,你主動為他考慮,不想讓他自責難過。可是不是每人都會體會到你的善良。有的人,他壞,他打心眼兒里壞,他在心裡想:「這個人就是傻冒,明明是我錯了,他還說是他的錯。」有這樣的人,我也不願意相信,我到現在都不願意相信。可是別人告訴我,有這樣的人。我不懂為什麼這人心怎麼可以這麼壞,人家對他這麼好,他卻不領情,卻還在罵人家。所以善良的人啊,這種人,他不會體會你的善良,他只會因為你把受傷攬到自己身上這種傻而瞧不起你。他知道了你沒有原則,原來你可以承受這麼壞的結果,那他下次就更不在意了。壞的人,他甚至會變本加厲,他利用你的這個善良做更壞的事。所以,你不要盲目的對他人好。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很多人他會體會到你的善良,會被你的善良所感化,給他很多的觸動。他會感動,他會體會你的好。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所以讓我們還是「以善報善,以惡制惡」吧。可現實中就是有很多人他們「以惡報善」。我不懂,這些人怎麼可以這麼壞,這麼沒良心。以前很多時候我都想去「以善報惡」,想著去感化別人,想給他溫暖,讓他體會人間的美好。我總是想「退一步,海闊天空」,就算他心裡有惡,面對別人的善良,也會收起他的惡,從此也做一個善的人,至少不能做一個惡人。這樣對對自己,對別人,對這個社會多好啊。「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讓一個人棄惡從善,「渡」一個人,又該幾級呢。可是,很多人都罵我太傻了。尤其是那些真正愛我的人,心疼我的人,罵我太傻了。至今,我有時候都會這麼想,至今都被那些愛我的人說我太傻了。不過我現在沒有那麼傻了。他們都告訴我,不是我想得那個樣子的。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這麼想。你想「渡」他,可是他並不想被你渡。唐僧不相信白骨精是妖怪,會吃人,所以他看到孫悟空把她打死,他就制止悟空,雖然悟空一心為師父。可是,唐僧看到悟空打死了白骨精,還是念了緊箍咒。因為,在唐僧心裡,這世界上沒有壞人,沒有妖怪,他不相信有人會吃人。就算他知道了白骨精是妖怪,他還是相信白骨精會棄惡從善的,他願意「渡」白骨精,讓她從善,溫暖她,讓她體會到世界的美好。這就是唐僧取經的意義。如果對身邊的人都不能夠「渡」,那到了西天,取了經又有何用呢?難道只是走一程,難道只是裝面子嗎?唐僧從來不需要。所以唐僧說:「他以為取經很簡單,現在才知道,他不入地獄,是取不來真經的。」為了「渡」一個人,他選擇了下地獄。他今天「渡」不了白骨精,那他根本不可能「渡」得了任何人。那取得經又有什麼意義呢。可是,可是現實很多人真的太頑固了。他不相信世界上有善良,他不相信,有人可以這麼無私,他就是覺得你肯定有所圖。我想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為你好,什麼都不圖。我知道我太傻了。可是我就是這麼認為的。可,現實情況就是《西遊記》只是一本書,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我們不是唐僧,我們「渡」不了那些妖魔鬼怪。雖然我身邊有很多人像唐僧的四個徒弟那樣保護我,每當我這麼說的時候,他們都很心疼我,勸我不要傻,可是啊,我真的是太執了。
我現在,變了一些了,因為我知道了「那些愛你的人,是不捨得讓你掉眼淚的」。那些要傷害你的人,他根本不會心疼你的眼淚。所以,我開始慢慢學會了決絕,學會了狠心,學會了不去縱容自己總是去包容別人,不要盲目的對人好。一個人,一個正常的人,是需要自尊的,是需要自愛的。如果當把我的胳膊都被他搞掉了,我卻沒什麼反應,還安慰他,那是我善良。但是如果為了安慰他甚至說謊話:「說那是我的錯,是我不小心,和你沒關係,你不要難過自責。「那我也太不沒有原則了。為了安慰一個人,就可以說謊嗎,就可以不尊重事實嗎?事實就是」胳膊就是被他搞掉的「。你不要怕他自責。你要是真為他好,就讓他學會承擔後果,一個人必須要對自己的做的事負責任。你把責任攬過來,他實際上是你剝奪了他去承擔責任的機會,你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你不要為了安慰別人,而說謊話,你要尊重事實。你要自愛。你要保護自己。
我總是特別佩服那些人,對於愛他的人,他拿命去守護,對於傷害他的人,他絕不退讓。關於傷害我的人,我現在還做不到絕不退讓,因為狠不下那個心。還有是因為,很多時候,我沒感覺到有傷害。還有就是,我都不敢說,我怕別人罵人,我怕那些愛我的人罵我。因為我覺得我身邊的人都對我挺好的,我沒覺得那個要傷害我。可是,他們說不是這樣的,只是我感覺太好了而已。雖然我回答了這麼多,可很多時候,我都做不到。我朋友都覺得我很幼稚,我也懷疑是不是我真的很幼稚,很天真。還是有很多困惑啊。。。


這不是為別人考慮啊,這是你心裡的自卑在作祟。

自卑並不是不敢跟別人說話,自卑的人維持基本的社交還是可以的,而是在需要深入交流的時候,我們把自己封閉起來。甚至,我們避免跟別人深度交流。

任何的打擾行為,或者要求別人幫忙,都盡量被杜絕了,我們給自己找理由說,不想麻煩別人。實際上,我們不想跟別人做那麼深的交流。

再往深了說,發條狀態戰戰兢兢,放一首自己喜歡的歌也揣著小心,也是這樣。我們在做這些的時候,其實也在展現自己,無意之中也在做交流。

可是也不敢,在別人看來很普通的一條狀態,對自卑的人來說,也是向世界伸出的手。無論收到善意或惡意,都會受驚。既然這樣,還是不伸的好,繼續封閉自己。

一個人對待世界的態度是統一的,怎麼對別人就怎麼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小心翼翼,對自己也就小心翼翼,不肯驚動心裡那個自己,去跟世界做任何接觸。

別再給自己找借口了,其實我們沒那麼偉大,自己的問題都沒正視,談何為別人考慮。

要想不再那麼痛苦,就得變得不那麼自卑。有那麼幾點需要做的,親測有效。

1.找幾個能夠被你找麻煩,也能麻煩你的朋友。人是在互相麻煩的過程中,進行深度交流的。交朋友沒那麼難,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2.跟朋友說自己想說的話,在朋友圈發自己想發的狀態,剋制自己思考他們反應的想法。勇敢地說,你會發現沒人會懷著惡意吐槽你。當你要是你說話實在跟我一樣,賤不嗖嗖的,這話我收回。

3.做自己擅長,且喜歡做的事情,完成它,收穫別人肯定。被人認可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希望有幫助。


在現在的社會中,彷彿擺著一張冷漠臉會顯得自己「很強大」,如果你暴露了內心的感受,那就「弱爆了」,這種現象男生更為多見。

人們常說,如果不在乎,你永遠不會受傷,如果你對他人沒有期望,你永遠不會失望。似乎說得很對---但是人的生活真的能離開七情六慾嗎?甚至神仙都逃不出一個「情」字。

為什麼我們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是一種義務,而是我們去情感需要。我們都希望得到關懷。7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考慮他人的感受是一種力量。

1) 你可以得到朋友的關懷。

因為你是一個體貼的人,所以在你陷入困境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兩個願意向你伸出援手的朋友,你的人生不會孤單。

2)它給你幫助他人的能力。

善良總是被埋藏在內心的最深處,我們都是渴望被愛/被關懷/被照顧的普通人。如果一個人總是憤世嫉俗,認為這個世界是壞的,邪惡的,不願意考慮他人的感受,那麼,即使他內心充滿了理想,也擦不出火花。

3)你可以從人際關係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能為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創造機會,朋友之間如不以誠相待,得到的只有教訓。

4)你可以從中了解自己。

如果我們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人接觸,我們的成長就像是走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學到的東西就變得局限,這與「學無止境」恰好是相悖的。如果我們打開心靈,走向一個開放的領域,你就會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5)它允許你了解他人。

世界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人。關心他人,就是了解他人的窗口,你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了解他人的性格,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6)更容易成功。

成功是與他人共存的。然鵝,粗糙而直來直去的性格,是最容易失去隊友的支持的---因為你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它們也沒有理由對你忠誠。

7)你會更快樂。

與他人的情感聯繫使我們更充實,生活更完整。我們能感覺到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得到他人的愛,每個人都有能力愛他人,也由此得到幸福和快樂。

怎樣才算「太考慮」他人的感受?

太過於考慮別人的感受,即犧牲自我內心的真實感受。如果你總是認為應該對別人好,否則自己的內心就會無比煎熬。你是否:

- 總是特別在意自己的禮貌,忘記說「『謝謝」就會認為自己的表現很糟糕;

- 在意他人的禮貌。例如,和朋友出去吃東西,朋友總是沒完沒了地叫喚服務員,就會有一種「替朋友向服務員道歉」的衝動;

- 內心爭鬥。有人插隊的時候,明明心裡很不爽,卻還要保持微笑。即使插隊的那個人反問你「有問題嗎「,你也治好唯唯諾諾地回復」不,沒關係「;

- 當堅持自己的意見遭到反駁時,對自己感到很失望;

- 容易被別人利用;

……

你們中槍了嗎?

總是太考慮他人感受的人,是怎麼想的?

總是太考慮別人的感受,表現在:生怕遭到拒絕,生怕自己得不到認可,這些人很敏感,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有求必應,哪怕為難自己,都對別人的要求來之不拒。自己也從不主動去坐任何越界或可能越界的事情。

我來告訴你,那些太過考慮別人感受的人,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他們從不認為生活就是一場遊戲,他們的「善良「,只是在傳播快樂;

他們從不表達內心閃出的第一個想法,避免冒犯別人;

他們從不問讓人不舒服的問題,害怕得罪別人,害怕尷尬;

他們從不評論別人,除非有十足的把握,才會給你一點點建議;

他們風裡來雨里去,從不遲到,只為了顯示對別人的尊重;

他們出奇地能忍,絕對控制自己的脾氣;

他們也從不打擾別人;

他們很謙虛,即使滿腹經綸,依然表現得像個小菜鳥;

他們從不覺得太過善良等於軟弱;

他們不會嚴厲批評別人,即使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們也不認為別人會喜歡他們所喜歡的東西,也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反正,別人比較重要。

實際上,這是一種不太健康的心理。就像大自然不總是對人類微笑,這個世界也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十全十美。單方面的「善良「,把自己」保護「起來,是無法成全完整的生活的。

擺脫「過於在意別人」的束縛

考慮他人感受是件好事,但是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當你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還要考慮別人時,你會變得越來越溫順,對別人的意見一味順從,對自己的觀點一味忽視。即使是意見微乎其微的事情,也會使你猶豫不決。

日復一日,就會慢慢失去自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傾向並不可怕,但如果每個人都如此,社會是會崩潰的。

我們崇尚的善良,是在關心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想要的。因此,應該學會正確對待」考慮別人感受「這件事。

1) 改變自己的視角。

我們都不喜歡和「又傻又呆」的人做朋友。想像一下,如果你們聊天,對方總是附和你的觀點,避而不談他的想法,你還能聊下去嗎?我相信你不願意成為這樣「又傻又呆」的人,那麼,請不要把他人的觀點供奉為聖經,你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敞開心扉,大膽說出來,別人才願意接近你。

2)忠於自己的感受。

不要因為害怕得罪別人而掩飾自己的內心。相反,i系啊如別人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情,你應該說出來,積極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壓制憤怒,把牙咬碎了往肚子里吞。

3)融入別人的圈子,豐富自己的生活。

從聊天開始,聊天的內容可以是天氣,興趣愛好,家庭生活,熱門事件等等。或者參加戶外俱樂部,多交朋友,聽聽他們對生活的看法。慢慢地,你也會受到別人的熏陶,使你的生活軌跡轉向積極的方向。

以上是我的幾個小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記得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感受,我們一起交流噢。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首先想說,你真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但是,「好人」就像一張白紙,一直盯著它看,不用多久就會厭倦(我不會厭倦你,相反我很讚賞甚至心疼你,只是解釋這個道理,不要誤會)。因為你時時處處在迎合別人或環境,你的存在你的感受就是無色的,容易被忽略啊…

我同意樓上所說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為他人著想已經觸及了你的利益,已經讓你內心感到不爽,那就是喪失原則的開始,也是你痛苦的開始。

一個人的原則,在某種意義上,它代表著自私——不惜付出代價也要爭取,也要競爭的那種自私。
但是這種自私,讓人們先學會去愛自己,然後愛他人。比如你說不敢吵到別人擋到別人,你對他們了解多少呢?你還沒有真正了解自己呀,如何判斷他們的感受呢?
這種自私,推動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促進了社會進步。比如我是一個產品設計師,我想要設計出滿足我要求的產品,許多設計師也在努力設計出好產品,這樣就會湧現出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產品。設計師最初是為了自己有好的產品體驗,有高收入,但最終使消費者受益。

所以,你要想去「真正」地愛這個世界,就要自私一些,更好地愛你自己。

從你提問那一刻開始,你與自我,與你的核心接近了很多。

接下來還需要一些努力,你可以試著將尋找自我的這種堅定的感覺變成一個隨時可以調用的系統,植入到你的思維中。

另外,你思考一下這麼顧及別人感受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一次特殊經歷嗎?還是你不想(或不敢)面對的是向別人道歉?影響到別人會怎樣呢?有人因此斥責過你嗎?父母是如何影響你的?

你幾經思考組織語言寫下這些描述,踏出了第一步,會發現它也沒那麼難。繼續向前走下去吧!


謝邀。

無論是臨床還是日常生活中,就是所謂的「利他型」。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為了化解某些內在基本衝突的一種防禦或者說應對方式。也就是通過自我犧牲的方式幫助他人的方式為他人著想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一旦有什麼因素或者事件破壞了這些防禦或者應對方式。那麼就會有「被利用」「被拋棄」「憑什麼我要這樣」的負面情緒的出現。


我跟題主在很長一段時間犯同樣的錯誤,人人都覺得我性格好,我沒脾氣,好幫助人,但是其實我老公知道,我幫助人之後自己的內心是非常抱怨的。但是遇到事情,我又忍不住要去幫助人,替他人著想。
歸根究底,是我很孤獨,我需要別人的認可,我需要別人感覺到我的存在,而往往我的付出別人不會放在心上,因為別人覺得這個人就是這樣的,而且過度的客氣可能會讓他們很不適。
後來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改變自己的狀態。
我嘗試著也同時接受別人的幫助和熱心,這個以前讓我非常覺得虧欠人。
我嘗試著自己去拒絕一個人,以前我寧願自己的利益受損也不願意拒絕人。
但是我有一個閨蜜,是唯一一個我願意自己利益受損我也要幫助她的,就算小小的一件事情,因為她特別特別的懂得別人對她的好,也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人老公以外唯一一個會真心誠意希望我過得比她好的人。
扯遠了。我就想說,幫助別人,禮讓別人,為他人著想,是建立在自己舒適的基礎上,你有,你願意,你可以,那你就去做,但是不要強迫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沒有別人能讓你自己過得舒服。
現在我送給自己的兩個要點:堅強,獨立思考!
堅強的面對這個社會上的一切負面,不能情緒化。
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每一個問題,先問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然後得出自己的觀點。

人之初,沒有性的善惡之分,後來你身邊的環境造就了現在的你,你需要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好,你不去害人,就已經算是善了。這是我的觀點。


這麼長時間了,不知道題主怎麼樣了。這跟我以前很像,也感覺活的很累。後來我調整了心態,現在還是那樣做,但是心態很輕鬆。

我調整方法是,把我所做的那些認定為我的行事準則,並認為是一個有素質的人應該做的,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自己做就行了,別人領情也好不領情也好,都改變不了我的行事準則。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只管按自己的行事準則(而這些行事準則還是對人有益的)去做,這就是做你自己,為你的準則而活。這樣你會發現自己也自由飛揚了,而且周圍的人也會你認為善良、充滿正能量(雖然我並不在意別人表揚),對你工作學習都有很好的幫助。

所以你出問題的不是你做的那些事,而是你過於在於別人的想法。你做的那些事本身是對別人有幫助的又不是傷害別人,別人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管他那麼多幹嘛,因為這個社會就這麼現實,很多人並不會因為你幫助了他而感激你。


很好的問題呀,我在平時的看相過程中碰到很多類這樣的姑娘,尤其這次去深圳發現潮汕和客家的姑娘好多都有這樣的疑惑,這類姑娘在面相上會有以下特質的幾種可能性。
1. 面大鼻小:這裡的面大鼻小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的,就是鼻子和臉對比起來鼻子顯得特別小。相對來講這類人群先天生的脾胃功能不調和,簡單的判斷就是要嘛一吃就胖要嘛怎麼吃都不能胖。脾主思,思慮太深的時候,總歸會想很多,所以就會更多的為別人考慮。
2.臉部骨少、骨不突起,有肉包:這樣的人稜角都隱藏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外人看來他們非常的和平、圓融,屬於老好人,幾乎沒有什麼攻擊性。
3.山根偏低:兩眼之間,鼻子最上端的位置,比一般人要低,要平,說明內心沒什麼自信。非常容易受到驚嚇。
4.眼神柔和但略帶驚恐:因為個人不帶有什麼攻擊性,所以柔和。但是又時刻怕自己做錯什麼,所以驚恐

以上,基本上有題主問題的姑娘們都會多多少少的帶有這樣的特質。首先我很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和平主義者啊,色彩型格中絕對是綠色),但是這類人群,往往並不是像我們想像中的,真的沒有任何脾氣。他們更多的把快樂和平和留給他人,悲傷和憤怒留給自己。長此以往,有可能發生的癥狀包括但不限於:抑鬱、胸悶、胃病、膽小等等等等


這類人群,在我的課堂上和心理諮詢中占絕對主流,從心理學和系統排列角度分析這類問題造成的原因是:
1.童年傷痛父母的某一邊從小特彆強勢,造成自己的壓力很大;個體在童年中受某一事件的持續影響,不能自拔出來,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潛意識中)。後續發展經常會有被害妄想症,身體方面常常是夜不能寐和好生回頭氣。
2.父母給的愛不夠內心缺愛,所以沒有什麼安全感。在催眠中,很多這樣的問題發生的時間是:母親的懷胎期,父母吵架孩子受到驚嚇;本來希望生男孩結果生了個女孩,父母非常不滿意等等。
3.戀愛帶來的巨大陰影和創傷:持續活在個體事件的影響當中,並沒有真正的走出來。

以上問題,其實解決起來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難。簡單來說就是:真心誠意的真正的去面對。大部分諮詢的朋友,後續有一小部分沒有解決的原因就是:我想面對,我試著面對,可是我只想面對一部分,我不敢全部面對。


介紹幾種方法,可能會有好處
1.參加一次靠譜的系統排列:導師的人品要過硬,一個個案處理問題就解決了。(這是目前市面上效率最高的辦法)
2.深度溝通引導、催眠:兩個效果是一樣的,都是真正打開你潛意識中隱藏的那種怨氣和痛苦,抒發之後藥到病除
3.找一個時間,一個安全的地方,把你想罵的人想說的話痛快的揮灑出來。
4.配合母親類的音樂(推薦Jai Ma,觀音菩薩贊),觀想:自己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安全的睡著。


最後送題主一句話:你的存在很重要,雖然沒了你地球照樣轉,但是有了你,地球可以轉的更精彩。


-------------------------------------------------------------------------------------
個人開放了自己的小群,經常在群內談天說地,逗逼也快樂
近期會在濟南開放公益課程:看清自己,愛上自己。技術手段包括但不限於系統排列、面相學、零極限清理及五行性理療病。


謝邀~
簡單談一下我並不透徹的想法。或許你的心中存在這樣一種關係:童年時期小心翼翼的自己(害怕惹惱父母),以及經常拒絕你需求的照顧者(爸爸、媽媽或者經常陪伴你的家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這種關係被逐漸內化,在與其他人打交道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套用這種關係模式——你在其中扮演兒童或者父母,而父母或兒童的角色則被安放到了對方身上。用心理學術語來說,這種關係套用被稱為「投射」——你認為他人具備了一些你自己喜歡或討厭的特質。如果他人也按照你想像的樣子做出反饋(通常發生在潛意識中),那麼這個過程被稱為「投射性認同」。
顯而易見,在題主描述的例子中,你所扮演的角色正是那個小心翼翼的兒童,而在另外一些場合,你或許也會扮演不耐煩的父母(對他人各種挑剔與不耐煩)。如果在你所描述的場景中,對方接受了你的投射——他看到你小心翼翼討好的樣子就會不自覺地挑剔你、拒絕你、欺負你,那麼你的這種內在關係就會得到強化。
問題在於,如何解脫?找到一個真心對你好的人——她會給你提供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面對你合理甚至略顯過分的個人需求她都不會輕易拒絕你(換句話說,她不會接受你的投射,不會扮演你心中壞的父母),那麼你的內在自然會逐漸改變。
以上,有些想當然了,如有不妥,請多包涵~


太過為別人著想會把你自己弄得很累,你不要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就行了,你如果總是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聲嘆氣把自己弄得很累的話,長期下去你會受不了的,你也會慢慢積累負能量,到時候你的負能量沒地方發泄,會把自己壓垮的。 我以前也和你一樣,剛進單位什麼都小心翼翼,到後來把自己弄得很累,每天上班就跟受刑一樣,其他人並不會因為你的理解和體貼對你心懷感激,大部分人只會更加看輕你,不欺負你都算你遇見好人了。 你總為別人妥協的結果就是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感受,最後受委屈的還是你自己,要學會不去在意他人的目光,做到點到為止的善良,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你又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試想你對家人有對像外人一樣的耐心嗎?你會像在意你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那樣在意你家人的感受嗎? 許多人都把美好的一面留在了外面,卻不經意間將自己的負能量傳遞給了家人,這樣真的本末倒置了。 你要做的就是自信一點,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目光,有些人也許根本沒覺得你打擾他,只不過是你自己太過敏感想太多。從你的描述里看。你是個很善良的人,但善良並不能成為別人傷害你的利劍,你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才好。 願這個世界溫柔相待每一個善良的人~


Notice:這是我的文字live,如有幫助,金額隨意,support支付寶微信

支付寶:https://qr.alipay.com/apx04449qhxkwxng3rfdt62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

---
這是一種繆誤。題主的行為與其初衷並不符合。

題主希望以自己的和善去換取他人的理解或同情,目的是讓別人覺得題主多麼有修養.但這是建立在別人的道德修養是與你匹配的基礎上的,如果是一般人,他的第一反應不會是「這娃多懂事」而是,而是覺得你軟弱。
對於不太熟/了解的人,一開始就過多為別人考慮是非常不好的,原因其一已經說,其二是這會提高別人對你的期望值。
總之都不利於關係平等健康的維持。

和善永遠離不開兩個的支持,一是暴力,二是道理。
---------
首先需肯定一點,人與人必然有影響——只要你的行為存在,這是你無論多麼小心都無法避免的。

所以你擔心歌聲大了怕影響別人,這是沒有必要顧慮的,因為即使沒有歌聲也會有其他。
有三個方法可以打消你的這種顧慮:

一是如前文說,人與人必然有影響——只要你的行為存在,這是你無論多麼小心都無法避免的。
假設別人不喜歡你,和你有矛盾,難道你還要為別人著想二話不說主動離開嗎?

二是,即使別人不滿自己,但他有權來表達他的不滿(通常是直接表達和擺臉色)。
如果他沒有行駛這個直接表達權利,那是他的事情,和我沒有關係,我沒有必要為他考慮(我也可以裝傻)。
如果他擺臉色,那麼我也可以當做他沒有不滿(可能是他心情不好)——因為一個理性的人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同樣的,對於別人的不滿,自己同樣有權利拒絕或接受。

三是,作為近距離生活的對方(eg.宿舍,合租,房東),對方住進來的時候(為了省錢或學校強制規定),對方就應當做好互相影響的準備,同樣的,對於別人的不滿,我們也可提高自己答應的閥值。

這是道坎,得過。我已過至少理論。


謝@公子驕陽邀,對別人的每一次仁慈,都是對自己的殘忍。照顧別人的感受,就等同於一次次地委屈妥協自己。妥協從來不會讓你離幸福很近,當你牛的時候,全世界才都會為你讓路。以後只能我欺負別人,別人不可以欺負我。


我很多時候對別人不管不顧,不是我有意為之,只是太忙,忘了


(160419文後有更新)
難道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題主說的這些事兒都是【本應如此】的么?!!!!!

(1)靜音不擾鄰;
(2)寄宿不擾主;
(3)公交讓老太;
(4)齊友不自高;
(5)同1
(6)人前不擋道;
(7)友圈不自嗨;
……
這些不是么?在某種曾經某種立場某各年代,這些不是本應如此的么?!!!!!

把你辛苦寫那麼多的問題描述縮寫成幾個字,我是不是太不考慮你的感受了?
我本應該不用這種很容易被誤解的角度來回答,你若敏感可能已經對我很生氣了,但我還是寫了,就是因為一時之間的情緒就是那麼地自然——簡單看了題主其它答案,那麼多的細節那麼多的規矩,在這個被宣傳為追求公平提倡自由的時代,能做到這麼多的在某種立場上【本應如此】的事情,是極為不簡單的。

我也覺得頂不順這口氣,越來越多的曾經本應如此的事情,都被我們【不習慣】了!甚至在新的時代理念下,這些事都變成了奢侈,變成了【你不需要這麼好】,甚至是變成了【你真傻】。
所以我反對大多數人的答案,我為題主點贊!


是,假如你已經定性如此,那就是 @張佳瑋 提到的【過於友善】,是有點過分,但我從一開始就認為未至如此地步,你還很年輕,這只是求知路上暫時的階段。

總是太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什麼心理?

題主是否有覺得,並不是這些事情的發生或者處理有什麼錯,而是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太對勁。

特別是最後這一句么:

一直覺得很痛苦,看到那些為自己而活,自由飛揚的女孩子總是很羨慕,很羨慕。

我想這是否定義為,自我定位認知一直掙扎著,還差那麼一點點,也許是一小段不一樣的經歷,也許是某一個業已成熟的理論,一旦捅破了這一層認知的膜,自我感知也就自在了!
不過別人說得再准,講再多道理,也只能給你一些引子,重點還是自己驗證,無論是經歷上還是認知上。

借路斌的兩個字用一下,
ER別吵,我當然知道畫上有四個字,這四個字比較難理解,咱先看到能看懂的兩個字就行了,那就是小自在

下面為160419增加及修改的內容(雖然題主另開了一題針對解決辦法的,但我還是不分開了)
--------------------------------------------------------------------------------------------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一段成長,每年見到那幾個小學要好的同學我都會想起這件事來: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會笑,一種人不會。
因為家庭環境造就吧,我的前面十幾年就悲催地在做著不會笑的那種人。我從來並不是敏感或小氣的人,實際是很大方而且很為他人著想。但經常——根本就是無時無刻板著臉,學前我的小夥伴給我起的外號是「
啞吧」,初中時當班長我的外號是「
黑麵包公」,甚至一直到我的老婆都有時會說搞不懂我的表情,如此等等。

得幸在小學時就交到至交(我們當時稱自己為

四人幫」),但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不太幸運,本來對著板臉王的我就很鬱悶,然後有次我非常非常非常生氣(二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當時的情緒),對著他們仨個吼「我生氣的地方,就是你們老是覺得我要生氣!」
——能怎樣,他們只能更鬱悶了,而且很嚴重的向我表達了他們更鬱悶的心情,我收不住氣也不好意思再吵什麼就摔門而去了。

還好從那起我記住了自己的這句話,因為我自己也感覺到這句話說出來很對,但又好像有什麼不對。
後來我用了很多年的時間,一直到大學差不多結束,我才明白到,這許多年裡我是犧牲了多少路上人(親朋好友)對自己的情感,才得到一個有自我認知的存在。
在哭得死去活來的女友背景里,我才明白到我用了十年時間才在她面前學會了笑。

我知道這一切對於很多人來講真是三個字【沒什麼】,但我把【學會笑】列在了我三十年人生里完成的十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見到題主提供的另一個鏡像回答,了解到更具體的信息,這個問題對題主而言可能很嚴重,這確實是我原來沒想到的,雖然我講的意見還是保留,但言語上可能多少令題主不舒服了,抱歉。
但現在又很理解,於是想到了自己這個事。
不知道能不能給題主什麼啟發,但我就是特別想說出來。


下面講進一步的理解(完善一下原來的解決建議):
針對題主「因為怕打擾到樓上而不敢在家裡背書」這個事例來解說,其它事件都類推。

原來我給的解決建議主要是【做自己】,這沒有錯,但題主的問題在事情發展更為前期的階段。【做自己】之前是【認識他人】。
【認識他人】=&>【做自己】=&>【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聯】這是我目前認識到的人對自我身份認知及存在狀態的成長過程。

怎樣算是認識他人?
那就是(1)認識他人:人生而不同,世間百納之。
這句話並不是讀幾個字這麼簡單,一個是這個「不同」是需要真實的經歷與有效的認知去填充及檢驗的,還有一個是這個「不同」也包括了自我。

比如題主提到的事例,「因為怕打擾到樓上而不敢在家裡背書」——這個事情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打擾(事件結果)或背書(事件起因),而是比較隱藏的WHO樓上的誰。

對於某些人來說,在自己家裡的聲音可能影響到鄰居,而且很嚴重,舉實例:
今年新年前我一個老家親戚從自建房搬進了商品房,然後跟樓上的老人吵起來,吵了多次,到新年拿著刀要來干架的地步。
事件說起來真是很平常,就是這個親戚家有三個小孩——獨生子女不會理解三個小孩每天在家裡是怎麼過日子的,特別是原來住自建房的小孩,無限的大地基本就是家的延伸,半小時不出去跑那根本就呆不住,雖然這三小孩並不皮,但跟一個小孩的家庭比確實不一樣。然後碰巧樓上有個幾個月大的BABY,老人家本身就是同志(以前有文化的人,就是比較在意細節)家庭獨生子抱孫兒,心疼孫兒會不會被吵到了,無論實際會不會吵到,但人家說會,你也沒法去反駁,於是三翻四次就老來吵。最後鬧得這般不開心。
而對於另一些人而言就有相反的狀態,比如我小時候在家裡讀書學習就很鬱悶的,因為鄉下觀念,父母知道你在學習會很放心,就會隔三差五來打擾你,問你看什麼呢,口渴了吧,冷了吧,餓了吧,吃點兒吧,睡會吧——巴不得你看書看出聲音來,讓父母隨時聽到,甚至讓鄰居讓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你是在讀書學習。然後你皮的時候就指著南面那個方向跟你說:你聽到沒,人家的小孩這麼晚了都還在讀書練琴學畫畫——那傲驕的表情好像畫畫也連同聲音一起被聽到了似的。

這種與別人可能有關的事情真的很多,我們每天都會著遇,沒辦法每次都想著事情本身怎樣。是,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規矩,我們要這樣會有什麼結果,要那樣會有什麼結果,但這些規矩裡面有一種規矩是有優先權的(類似於我們憲法之於下面的法律吧),比如有一條規矩叫【因人而異】。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甚至這種區別是【是否與他有關】,同樣的事對這個人發生可能有效【有關】,對另一個人發生可能是無效的【無關】。
所以我們應該先去確認是不是有影響到他人,而不是一味擔心,直接把它定義為是【有關】的。

回到你的事例,你沒有一個認知上的基數去確認自己背書會不會打擾到樓上的人,那就直接問嘛。你已經問了,人家說沒影響,那就一句話的事兒么,就沒必要耗上長時間的心機去擔心去猶豫。
有了這一句話的回復,以後你就都可以這樣(程度)做了,但也許你年年都換地兒住,那可能很快就會遇上那種很敏感的人來干架,也正常,那叫例外,基數多了例外就來了(如果任何事情都按規矩發生那人生多無趣)。

然後隨著認識交往的人多了,基數多了,【認識他人】這個事也就自然而然了。

這世界有()種人,()和()。
這世界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好人是可以打擾的,壞人是不能打擾的。
這世界有三種人,大人小孩和老人。大人是不怕打擾的,老人小孩是怕打擾的。
這世界有十二種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座、獅子處女天秤天蠍座、射手摩羯水瓶雙魚座。
這個世界有一類人是正常人,還有一類人是例外,是沒有道理沒有規矩可講的……

所以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超活潑人見人愛,也不一定回家以淚洗面;有些人蠅蠅汪汪讓人討厭,也不一定自玩自樂(自食苦果就行了唄);也有些人平常見到悶頭騷,上台閃閃發光耀四方——這世界人樣多了去,大多數別人怎麼樣,與你自己怎麼樣,並不完全有關係。

別人怎麼樣,不礙著你,與你無關;
自己怎麼樣,不傷害到別人,與他人無關;

當你懂得怎麼區分與他人有關無關,然後就可以進到下一步了:

(2)做自己
這一步我暫時不展開講,人與人如同面對鏡子,懂得他人也就懂得自己。在各種各類的人里選擇一個角色,或者自己創造一個角色。

比如題主這種習慣於【考慮別人的感受】我個人是大讚的,只需要注意不要以犧牲自我為前題(後面第三個重點)。
注意題主還很年輕,可能不同的人成長的方式也不一樣,但大概過程是一樣的。有人是用試錯的方式去知道什麼是錯的,比如盡量製造噪音來知道怎樣的聲
音要被人罵;有人是用保守的方式去知道什麼是對的,比如盡量避免製造噪音來知道怎樣的聲音是不會影響到別人的。這兩種方式其實都是奔一個結果去的。

甚至還有更多的方式,無所謂,只要是自己決定的。


而後
我們應當怎麼與他人共處?
(3)在與他人有關時,我們應當做的是實現於尊重他人,在不害已的基礎上追求利人;而在與他人無關時,我們應當做的是實現於尊重自己,在不害人的基礎上追求利己;

在這三點認知基礎上,我們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人。而你將成為怎樣一個人,原則上是由你自己決定的(當然你也可以棄權,讓他人給你塑造給你安排,能棄權也是一種權利好吧)。
重點是,你決定了要怎樣,那就應當是自我接受並享受的,而不是抱怨。讓他人給你安排,就不要抱怨他人安排得不好。

如果大家都用這樣思路,那怎樣造就了不同的你我?
重點在怎樣算害人,怎樣算害自己,人人都可以有自己一桿秤。

  • 法律。首先當然是看法律的,無論你是怎麼想,你違法了侵犯了我,那你肯定就是傷害到我了。反過來也一樣,無論我是不是愛你,我都沒權利限制你的人生自由。比如製造噪音這樣的事,是有法可依的,然後各地有更為詳細的規則比如幾點鐘可以開工裝修什麼的。這種事打官司的非常多,很多時候並不是你覺得怎樣就怎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_百度百科
  • 主觀意願。
    因為愛你而害你,你還必須得原諒我」,這種事情還真的有,法律還真的沒辦法。很典型的事件就是傳銷。被騙進傳銷的基本都是被洗腦的前傳銷人招喚進去的(所以都是親朋好友),你被騙了結果你還不能怪他,可能還得感動於他把你當第一親的人。
  • 看個人需求。這一點很好理解,但很重要,特別是對於題主來講,從題主回答別的問題來看(比如一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女孩的家教好如何表現?),題主做事情事事考慮周全、處處照顧他人、不放過細節、愛整理、求知慾高——我想這類型人會不會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目標不明確或者不夠執著。個人需求就是講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要達到什麼結果,因此而需要怎樣做事情,在商業里講就是聚焦了。你今天無論如何都要背下這業書,那就算是打擾到樓上就算是明天人家要來干架那也是明天的事啦——所以分清事情的主次,即使付出即使犧牲一些東西也要把重要的先完成,甚至做好更多更好。

你決定了如你所寫,做一個處處賓客待人,為人著想的好姑娘,那我們就秉著一個「不傷害自己」的前提,如果有需求(比如我們要考學要背書)那就要以這個需求為先,這樣你就沒有抱怨自己的立場了,而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前提上如果能讓別人得到好處(比如約上隔壁家小孩一塊兒背書寫作業),人家會因此喜歡你,不也是好事,何樂而不為是么~

如果你決定了要做一個自由飛揚洒脫自嗨的孩子,只要不傷害到別人,任你翱翔任你飛是不是。愛唱KTV啊,愛跳廣場舞房啊~背書這種事只要樓上樓下是正常人那就不需要擔心的。又或者你做好了與人干架的準備(需求明確),那打擾到別人又怎樣,反正自己目標達到就行了唄。

最後依然是建議嘗試做個不一樣的人兒,不只是人有各種各樣,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不一樣,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時間空間,讓自己改變一下,也許你又會發現還是原來的自己比較自在呢~

對,要作為一個怎樣的人,有很多選擇,世間並沒有十全十美的為人標準,永遠沒有。
重點是,自我有沒有接受並享受於當下自在的狀態。


是一種如同強迫症一般要把自己友善度保持在五顆星的心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會變的刻薄?
新買的筆記本被別人摔壞了,很生氣要怎麼辦?
獨生子女的自私性格如何去改變?
性格暴躁怎麼辦,如何調整?
窮養的女孩和富養的女孩區別有多大?

TAG:性格缺陷 | 日常心理分析 | 性格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