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夏目漱石等日本作家的作品誰的翻譯比較好?

不知道看的是作者的還是譯者的文筆?


i如果有陳德文和高慧勤版本的翻譯,就看他倆的,不選其他。
村上春樹的我喜歡林少華版
《天人五衰》我也喜歡林少華的,用詞纖銳,無機質
《浮雲》金山譯的好
通口一葉,蕭蕭版
《伊勢物語》豐子愷
《源氏物語》,網上直接下載TXT的,最流行那版。豐子愷林文月譯的都有缺陷
立原正秋,時衛國是專屬譯師


草月譯譚的翻譯都有保證,如有這個系列,不必挑作者……

除了三島和太宰,大部分沒有多個譯本,撿到什麼吃什麼咯………
太宰的譯本太多啦,人間失格起碼七八個人翻過!!!
資源浪費


林少華和施小瑋是翻譯村上春樹的比較多,三島的唐月梅翻譯比較多。
反而是我愛的漱石先生沒什麼印象……


夏目漱石、三島由紀夫和川端的都推薦陳德文。還有他翻譯的永井荷風也很漂亮。


夏目漱石當然是吳樹文。

看翻譯小說,自然有語言上的折損,因此,最好找到相對更值得信賴的翻譯家的版本,但我仍然覺得語言上的損耗對於我們可從一部文學作品得到的收穫而言,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其中涉及的核心問題,乃是我們閱讀小說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最終在小說中又追尋何等價值或發現。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們通常用來定義一篇文章「文筆」的那種判斷方法——即著眼在文字表層意義上的優美與否,在小說價值判斷中幾乎是相當次要的——即便對像三島由紀夫或張愛玲這類,尤以文字著稱的作家——他們的優美實際上也不是簡單段詞造句式的美感,而是指文字具有強烈的造「像」或造「相」功能,是作家體驗感和想像力的精準到達。
翻譯上有時的確會發生「錯時」之類的重大問題,比如民國初年英譯小說半文半白的尷尬——這也是因時代地域不同不可避免的局限。
後來林少華翻村上被詬病,其實和他的翻譯水準無關,還是受限於時代地域造成的信息落差。林少華的翻譯夏目漱石的心,還有芥川的羅生門,都是非常優秀的譯作。他的翻譯風格是比較偏華美雅緻,但用在大正時期的作家身上,還是非常貼合的。
當然,在夏目漱石上,國內早年翻譯較多也是比較權威的是吳樹文,甚至我記得台灣的文庫本也用了他的譯本(具體哪本看太早忘了)。吳樹文的風格就相對比較樸素,但你看三四郎和後來的事,裡面依然有非常華美的部分,那個質感吳樹文把握得也是相當到位的。記得好多年前,我有幸問過吳老,為什麼不翻虞美人草,因為看了電影,非常喜歡,他講他翻不了那個——一方面虞美人草文體是比較古的文體(跟夏目擅寫俳句有關),用詞也比較華麗,總的來說,他覺得在中文中他沒有找到中合適的,對應的譯法,另外一個也是當時他身體狀況不好。
當然,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話題,有機會可以慢慢補充。


葉渭渠,
我心中最好的川端康成的譯者沒有之一。
去看看他譯的《雪國》,《千隻鶴》、《睡美人》,都堪稱經典。
其私人經歷來說,和唐月梅兩個人為日本文學翻譯界極其幸福的學者伉儷,兩個人相伴相知五十多年,一起譯著了很多作品,文字細膩優美含蓄,真的看了讓人覺得十分艷羨。
推薦題主閱讀。


村上春樹作品推薦林少華。


林少華,沒有之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滕王閣序》?
村上春樹的書中有哪些你以為妙絕的句子?

TAG:文學 | 翻譯 | 日本文學 | 日本作家 | 日本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