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青春派》?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4735062/


個人認為,在國內校園題材的影片中,《青春派》是少有的良心製作。相比於其他的國產青春片,動不動就使「逃學鬥毆」,「混社會」,「綁架」,「墮胎」,「車禍」的套路,《青春派》講述的故事更加貼近現今教育體制下普通學生的真實生活。同樣是表現青春的叛逆張揚,暗戀的苦與甜,生活的瑣碎煩惱,《青春派》向其他國內青春題材影片證明了一件事,沒有那些生離死別,痛徹心扉,僅靠對生活細節的留意和感悟,也能演繹出獨特的青春。


影片由劉傑導演,選用董子健為男主,安悅溪為女主,兩位主角不同於以往青春片中的俊男美女,外貌並不出眾,不免讓大多數觀眾失望,可在我看來,這樣的選角恰恰合適,以往青春校園題材下高顏值的男女主角,其實都距離我們普通人的青春很遙遠,選用董子健等人,反而能拉進觀眾和影片所講述的故事之間的距離。


除了選角,影片在很多方面都力求貼近中國現階段中學生的高考生活,家長放棄工作陪子女租房讀書,學生在別人看春晚的時候卻在讀英語,學校在大年十五之前要求學生「自願」參加補課和自習,尤其是秦海璐扮演的撒老師的三段講話,簡直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

撒老師在學生成人禮上對家長的講話:「高考不僅僅是考學生,也是考家長,所以在這裡,我要給各位家長提一個要求,現在沒有什麼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你們有要破產的,請堅持堅持,熬過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離婚的,也請先湊合湊合,等過了半年再說,現在你們的最高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奮戰一百五十八天,為了孩子美好明天。」

撒老師在高考前夕的大段口號:「兩眼一睜開始競爭,髮捲子。」,「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累,等於白活。」,「提高一分,你就可能幹掉上萬人。」,「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干他個無怨無悔。」

還有就是撒老師在課堂上對齊明智的批評:「你還跟他比啊,賈迪根本不參加高考,他就在這混日子的,你和他比啊,你有他家有錢么,你有他那樣的老爸嘛,你還想和誰比啊,李飛,他爸什麼級別你知道嗎,小雷是么,他們家是中石化的,你說你拼爹拼不過,還不拼你自己,你說你一個三無人員,無權無錢無勢的,上個像樣的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要不然你怎麼辦呢。」

撒老師的第三段話也很露骨地揭露出了現階段我國教育的一個現狀,有錢人家的孩子往往不需要通過高考這條路徑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可以混日子,然後參加藝考,或者直接留學美國。

除了貼近生活,影片還有很多亮點,例如影片開頭和結尾關於泰戈爾的詩,南征北戰《我的天空》的配樂,結合得都非常出色,還有許多幽默的段子和梗,也給主角復讀的陰暗生涯,增添了許多明亮的色彩,比如:


1.居然的自白:撒老師經常說不會放棄我們,可我總聽成......她不會放過我們。


2.賈迪說女孩子身上的香味是處女的味道,結果李飛就跑到教室外面,閉著眼聞每一個人,最後聞到撒老師身上去了。


3.賈迪點蠟燭告白,可惜被教導主任發現了,鮮花到了別人的手裡。

4.居然失戀了,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李飛問賈迪他會不會死了,賈迪說死不了睜著眼呢,結果李飛來了一句:呀,死不瞑目。


5.還有最搞笑的是居然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跑過去和足球教練扯皮,希望參加足球隊。居然說:中國足球踢得實在太臭了,所以我決定從我做起,我想加入校隊,為我國的足球事業做出一份貢獻,對不起教練,我編不下去了,其實我失戀了。教練一本正經地答應了:明天就開始訓練,要化悲痛為力量,中國足球缺的是什麼,缺的就是力量!

勵志陽光的主題,幽默詼諧的風格,勾勒出一群人的青春,這當中有男女間或明或暗的情愫,朋友間作怪扮丑的嬉笑,家庭中無法避免的矛盾,五彩斑斕,多姿多彩的眾生相,讓人觀影結束後仍心懷對逝去青春的暖意,我想,這就是《青春派》帶給我們的價值吧。


(文/ 星夜行)


初時一聽《青春派》我以為是《青春期》和《美國派》結合的產物,一個姐們問我:你為什麼不認為是《致青春》和《少年派》的合體?

我琢磨了一下,憋出了一句,個人品味導致帶」性「的更能吸引我

當然,這是逗悶子,其實我是一聽到這種打著青春旗號的電影,就想到了張揚和叛逆

誰的青春會長得苦大仇深外加一臉世故?你嗎?那你可真夠悲催的

後來我去看了這部電影,純粹是因為預告片還是病毒視頻中那幾個片段吸引了我,什麼畢業照表白,什麼潑盆大喊去他媽的高考

還有個原因,那陣爛片如雲,帶妹子看爛片會直接影響到彼此好感度

不過,我想說的是,我被騙了...

影片和我從預告視頻中推測出的劇情完全不一樣,我以為會有的風花雪月,會有張揚叛逆,會有各種傷悲,會有狗血...

可《青春派》中雖也有愛情但卻懵懵懂懂,雖也張揚但還是限在一個框子。它不像一個電影,它少了太多電影的浮華,更像一本我們自己的青春回憶錄

我喜歡寫實的東西,看完片之後我感覺很驚喜,比我預期的要好

但也有我很煩躁的東西,一起看片的妹子想起了她高中時代的男友,拒絕和我滾床單...


對我一個86年的來說,說真的,《那些年》也就當電影看看,壓根不是所謂青春。起碼我從這部電影上面有點回味到了我自己的高三。


看到片名就想到另一部電影,不是《美國派》,而是《沒有青春的青春》。


曾幾何時跟小夥伴們開玩笑,說國產青春片與日韓台港等地青春片之間的距離,起碼有咱們校服和人家制服之間的差別那麼大——一個是寬鬆闊長沒腰身,前胸後背僅印有校名校訓的運動服,款式不分男女,尺碼永遠偏大;另一個則是筆挺大方顯精神,領結領帶配備齊全的西裝款,立領翻領海軍領、直裙傘裙百褶裙等不一而足。毫不誇張地說,前一種校服埋葬了多少花季雨季里的愛美之心,後一種校服便激發了多少少男少女間的艷羨之情。而內地觀眾對於國產/非國產青春片的觀感差異,大致也與上述情形類似。


近些年來,國產校服不斷改良。在先富起來的部分地區,學生制服已儼然與日本英倫的最新款式無異。而國產青春片從2001年的《十七歲的單車》到如今的《小時代》、《青春派》等,片中人物也大多穿著改良版的制服式校服,男女主人公一舉手一投足,很有幾分青春偶像的美好風采。只不過美則美矣,校服里包裹著的校園生活卻沒發生多大改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考彷彿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高懸於學生頭頂,於是洋裝雖然穿在身,青春依舊是中國式青春。


作為國產青春的最新代言者,電影《青春派》於2013年8月2日亮相銀幕,數日來票房低開高走,口碑反響也頗為不俗。只不過與國外同類題材相比,它所選取的主題既不是純真的愛情、懵懂的性,也不是反叛、成長、夢想或是奇遇,而是由出品方預先設定好的「高考」命題。在本片中,高考是引線,是底色,是電影的頭號主角也是故事的終極反派。就像在考場上寫話題作文一般,即便題目中擬好了「青春」二字,但下面的文章卻是圍繞著「高考」一詞展開。青春派,實為先高考而後青春矣。


與此同時,話題作文所帶來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一來,高考敘事總以考試倒計時為線索,一模二模三模為節點,學生課業之外少有其他活動,影片太容易拍成備考流水賬;二來高考原本就是青春的大敵,既不會催生浪漫唯美的粉紅色幻想,也無法引起熱血叛逆的暴力衝突事件,只叫人日復一日浸泡於灰暗題海,其感情色彩低沉、單調,不大具備觀賞性和娛樂性。在這種情形下,好在《青春派》引入早戀這一條副線,用起伏不定的少年心事和無處發泄的雄性荷爾蒙,合力沖淡了高考陰影,激活了萬年不變的備考人生。從而在高考所劃定的極其有限的答題範圍內,儘可能豐富地展現了當代高中生的真實際遇。從某種意義上講,影片就像飾演班主任一角的秦海璐一樣,雖然在大多數時間內,只能在以黑板為單一背景的中景鏡頭裡喊著空洞的複習口號,但是依舊有能力將角色塑造得真實可感,超額完成本職工作。


《青春派》摹寫青春歲月,該有的似乎一應俱全。在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三複讀生周圍,有學霸,有學渣,有官富二代,也有寒門子弟。除了那些年自己暗戀以及暗戀自己的女孩子們,還少不了一路插科打諢、耍寶搞怪的損友小團體。片中未成年人與成年人、青春與秩序之間的二元對抗雖不突出,但學生、老師、家長間依舊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愛情、友情、親情、師生情一個也不能少。影片不虛美、不隱惡,人物真實、感情真摯,笑點和淚點都十分自然。即便在「應試」、「拼爹」等現實因素的影響之下,《青春派》依舊是一部清新、乾淨,直達人心的好電影。尤其在當下這樣一個浮誇、躁動的「小時代」中,影片的誠意顯得尤為珍貴。


青春教會我們愛,而高考則教會我們遺憾;青春教會我們夢想,而高考則教會我們妥協。縱觀全片,《青春派》並非是一部控訴高考、抨擊教育體制的作品。恰恰相反,它安排男主角理解父母、回歸家庭,不僅與象徵著高考制度的班主任達成和解,並且順利美滿地與女主角邁入了同一所大學。銀幕上,大家哭過笑過,各奔前程,但熱熱鬧鬧的表象之下,卻很難有深層次的情感觸動觀眾內心。對於中國絕大多數的考生而言,高考是更為漫長、沉重的血淚史,而青春期抑鬱、躁動與惶惑交織的複雜情感,也很難用「單相思」一詞簡單帶過。從這個角度來看,影片對於青春和高考的呈現恐怕過於輕巧,過於「正能量」,就像光鮮、靚麗的制服式校服一般,美好得有些失真了。


作者:影視毒舌女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你懷念高考,推薦看看這部能讓你在91分鐘重過一遍高三生活的影片;如果你恨高考,毒毒覺得也應該看一遍,至少可以在這部豆瓣評分7.4的影片中,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看看學弟學妹們如何遭遇這場酷似「地獄」的折磨。只是想不通挺好的一部電影,怎麼會取「青春派」這麼一個聽起來並不切題還有點Low的片名……

影片相比那些諸如「致青春」「小時代」等同類題材的影片來講,少了一些華麗浪漫和對於成人世界的虛妄,而「接地氣」的將高考這個青春中繞不過去的「坎兒」搬上熒幕。電影里安排了早戀、復讀、晚自習、宿舍、師生關係、藝考和那些讓人無語的富二代留學黨,是一部讓人有些驚喜真正屬於國內中學生的青春電影。


01 驚喜一:導演與演員的「本色出演」

跟導演劉傑此前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嚴謹創作視角的「碧羅雪山」「透析」相比,此部影片無論從類型選擇還是橋段設置上都更有賣相,大膽地將高考與足以引起觀眾共鳴的學生戀情融入故事中,張弛有度。雖然也有部分網友吐槽影片不敵導演此前的作品水平,不過在教育部對青春題材影片嚴防死守的情況下,私以為攝影出身的劉傑比那些把青春講的像童話故事的導演已經好太多了。

男主董子健可謂是影片的亮點之一,以高中生身份本色出演的他,斬獲了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項,成為一名90後影帝。從未表演過的董子健在此片中將角色表演難度很大的男主居然演的活靈活現,不管是落榜失戀的傷痛,還是作為高四學生的隱忍,都極具信服力。

除了導演潛藏在中學14個月只為捕捉到高考的真實細節外,影片中的幾位關鍵配角演員也都由非職業演員的在校高中生扮演。比起成年人油頭粉面地裝嫩來講,先天優勢顯然是個不小的加分項。富二代和眼鏡男比較搶戲,娘娘腔的演繹總能引人爆笑,可惜表演痕迹過重。

幾位老師的扮演者也很入戲,秦海璐在本片扮演氣場強大的語文老師,跟很多人記憶中的那個班主任如出一撤。蔣小涵的呆萌別有一番韻味,不過站上講台多少顯得有些內力不足。此外,忽然從片尾彩蛋里冒出來那個畫了一個圈的侯孝賢,也是個不小的驚喜。

02 驚喜二:大膽將高考與早戀融入劇情

「青春派」沒有重複其他青春片中讓男女主角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或是讓那些少年們去做幾件類似車禍墮胎等瘋狂事的老套路,而是將線索鎖定在高考與愛情兩條主線上來發展劇情。

青春時期的愛戀

故事的前半段,愛情顯然是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動力。暗戀了女神三年的男主為了追求夢中情人上演了畢業照表白、「跳樓」尋愛等橋段,最終因媽媽的干涉而導致失戀並落榜。在大陸高考制度的壓迫下,男主為了考入女神所在的大學,只得留在學校復讀一年。

然而,考入大學的女神因生活和感情上變得自由,而急於想要擺脫執著且還是中學生的男主。在女神的欺騙與坦白中,男主的此段愛情線戛然而止。他開始再次因失戀而走向墮落的邊緣,成績也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同班同學曉凡對男主的感情完全是男主對女神感情的複製版,只不過一心愛慕男主的曉凡顯然更有勇氣。在一次次陪伴與相處的過程中,不但讓男主的學習再次步入正軌,也在感情上有了一些小突破。

此外,電影中富二代賈迪對曉凡的喜歡,以及眼鏡男齊明智對秦慈的著迷這兩條輔助感情線起到了插科打諢的效果,讓青春時代的愛情更為飽滿。


聊不完的高考話題

除了愛情,電影中對高考的描述也是一個不小的驚喜。電影中加入家長和老師在高考時對孩子的作用。秦海璐飾演的撒老師因高考升學率折磨而用滿口的高考口號和嚴厲無比的教學,將壓力不斷施加到學生身上。包括向來溫柔和氣的英語老師蔣小涵做代班班主任後,也會因一本上線率而瞬間發起火。

男主的母親則是為了孩子高考而放棄自己私生活的眾多家長代表,最終迫於丈夫「離婚」的壓力結束了這段有些過分的「監視」生活,也給了孩子選擇上的自主權。

除了外界的種種壓力,「青春派」還通過幾個配角故事的加入,展現了不同人對高考的不同看法,也間接隱射了高考中一些「不太公平」的現象。對於男主來說,高考既是他和女神間初戀的阻隔,也是找回女神的唯一「捷徑」。

對於富二代+拼爹的賈迪來說,高考只是他與哥們的玩樂場;對於每個班都會存在的娘炮李飛來說,高考是一個可以不那麼困難就能實現夢想的通行證。

對於家庭貧困的周強來說,高考似乎成了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對於拼爹拼不過、智商又沒別人高的齊明智來說,高考成了一條不好走卻又逃不開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的路。


03 驚喜三:折射社會現象的「野心」

除了一點點偶像劇式的美化加工,「青春派」如實展現了以北京為縮影的高三生活的喜怒哀樂。當然,寫實不光在於故事本身和劇情設置,還體現在了它以故事折射社會現象的這一點「野心」上。片中多處觸及的貧富差異、家庭矛盾等現象,在觀眾面前鋪開了一重不容忽視的底色,使這部描寫高考的青春題材影片又同時兼具了某些社會問題片的屬性。

不想說太多高考對於青春的催殘或高考公不公平這樣的全民大討論的話題,但這樣一部真實反映高考以及高中時期處理愛情方式的電影,也確實讓毒毒回憶起了曾經做了又做的試卷和無疾而終的初戀。在此預祝諸位要高考或是未來一兩年要考的學弟學妹們都能在理想的學府過著曾經憧憬過無數次的大學生活,並開始一場光明正大的校園戀愛……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這些人中彷彿有我們的影子
大家吐槽演員的顏值,雖然作為一部電影,演員的光鮮亮麗可以博到眼球,但是當初的我們,就是梳著土土的頭髮,有人帶著牙套,作為理科實驗班95%的人都帶眼鏡,每日穿著松垮不合身的校服,高三的壓力讓漂亮妹子在一模考砸後決心剪短頭髮,她當時是這麼說的「哥要從頭做人!」,這些演員就是那年的我們呀!私以為選角可能有這方面的考慮,看電影的我們更能感同身受。
秦海璐演的老師讓我想起高中的語文老師,一句句口號,看到同學們的可愛忍不住笑,聖誕節整個四層的實驗班偷偷用投影儀看電影被她抓到(當時我們看的就是失戀33天),這一幕幕閃過腦海,當時我們確實心裡討厭她,但看到居然同學對老師最後的告白,作為大四狗的我眼睛濕潤了,想起離校前最後一天眼睛一直紅紅的物理老師,想起說「老師相信你們」的數學老師。老師無疑是愛我們的,然而他們卻扮演著高壓教育的一線執行者,我們之間的矛盾是真的,我們之間的感情也是真的。
電影中的父母的轉變可能有些戲劇效果,像居然的媽媽這樣辭掉工作的可能不是多數,但是為了照顧孩子在學學校旁邊租房的現象卻很普遍,狹小、昏暗這些形容詞是用來描述高三一年所謂的「家」,這間屋子裡充滿了家長沉甸甸的希冀和無私的付出,但這樣的一間房給高三的我們帶來生活上的方便的同時,沉甸甸的愛也是無形的壓力。家庭、父母應該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孩子能不能承受,應不應該承受全家的生活重心呢?電影演的是現實,讓人思考的也是現實。
說到輕鬆的情節,看著看著,發現這就是我們那一屆呀,111111巨大的光棍節,當時1111還不完全是購物節,晚飯時間班裡放著《單身情歌》伴著歌手哀怨的歌聲,班裡的氣氛莫名興奮起來,可能高三里一切與考試無關的事都能激起波瀾(._.)那時的白百合還不是熊頓也不是捉妖天師,票房黑馬《失戀33天》,聖誕節前夜我們邊看著邊掙扎著做題,卻被年級組長抓到沒有看完,至今我仍然不知道結局…
如何評價《青春派》,起碼它是近些年來最貼近我們高三的電影,沒有墮胎,沒有絕症,沒有狗血!回憶一幕一幕,已經沒有完全把《青春派》當作一部電影,所以評論無力。


剛看完《青春派》,那樣的青春與我復讀的時候,一般無二。
高三結束的時候,和安玲一起去了富華。那片陽光下,我對她表白,牽起她的手,一起看電影玩碰碰車坐過山車,那時候真的感覺我們能永遠在一起。
之後就是下高考成績,於是她去了青農,而我,則是去復讀。
分別那天,我對她說,等我,我會去青農找你。她給我一個溫暖的微笑,那份溫柔,在我心中的湖泊投下一個深深的倒影。
開始復讀的時候,心裡一直想著她。每天都好有動力的學習,不管有多辛苦,不管別人怎麼看我,那時那份執著簡直讓我發瘋。回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給她發簡訊,我回宿舍了。然後她回我,好好學習。睡前給她發簡訊,我睡了,安安晚安。她回,安。
十月,我放假的時候她沒放假,她放假了,我卻回學校了,之後就是不斷的錯過,一直錯過了半年。直到有一次我周末回家,上網的時候,不小心點進她空間,她發了一條說說,下面有一個男生給她回復,目光直接鎖定了老婆兩個字。她回復,老公。當時感覺胸腔有一股好壓抑好壓抑的感覺,有種絕望在心中不斷蔓延,簡直像是要把我撕裂一樣。於是給她打電話。你空間那條說說我看見了。她說,哦。好久的沉默。她說,分手吧。我沒有說話。你不知道這半年我怎麼過的,我真的沒有信心堅持下去了。哦,那就分手吧。嘟……
我還記得當時我一直保持通話的姿勢,手裡死死攥著手機,然後眼淚不由自主的留下來,心裡狂罵自己他媽的怎麼這麼沒出息,越是勸自己不要哭,喉嚨中的苦意越是止不住的上涌。之後就是深深的迷茫,高考完了,我該去哪。
我幾乎忘了自己是怎麼渡過那段時光的,腦海中一片漿糊,一直在想,明明喜歡的那麼認真……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那些青春的畫面,那些讓人無力面對的情緒,那些燦爛中恍然成歌的夢想,隨著時光流逝,漸漸成了回憶。
時光真的能消磨一切,漸漸的,我覺得自己放下了,雖然偶爾想起還是會心痛……每當想起安玲的時候,我都想要好好發泄,一般是中午不吃飯去球場打球。漸漸的,我發現每次我打球的時候,對面女生宿舍的窗那裡都有一個身影,每當我轉頭去特意看她,她就會立刻消失,之後,那個身影又會出現在那裡。多方打探之後發現,那是我們班的女生宿舍。有一次,她宿舍的舍友跟我說,她們宿舍有個人好喜歡我,她就裝作沒有那回事的樣子,去和舍友鬧。上課的時候,偶爾會發現她偷看我,當我目光移過去的時候,她就會很慌亂的躲開。我就很調皮的一直看著她,她一轉過頭來,我就沖她壞笑~下課的時候她就跑過來問我,你上課不好好學習,老是看我幹嘛。我就說,你不看我你怎麼知道我看你~她就兇巴巴的轉移話題,你今天作業是不是又沒交!自己去跟老師解釋!漸漸的,因為有她,我發現自己又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她學習基本都是班裡排名前幾名,而我通常都是吊車尾……哎呀哈哈好尷尬~
一年那麼長,一年又那麼短,高考結束的時候,我們都很默契的沒有捅破那張紙。很溫馨地笑笑~感覺這就是高中純白的青春~有些感情,一旦坦白了,便沒有那麼美麗,再回想起來,也不會那麼美好。
看過好多好多青春題材的電影,唯有這部對我觸動最深。居然的經歷,真的和我好像好像……明明知道那段感情已經落下了帷幕,可是卻一直苦苦的不想放手,那份執著,支持自己的那份執著……怎麼捨得送開手……
青春題材的電影通常會說青春無悔,我說,那是狗屁。誰的青春沒有遺憾,如果時光能夠停止,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你會選擇回到過去的哪一刻——是你低頭嘆息的那一刻,還是抬頭仰望藍天白雲許下心愿的那一刻?
一直聽著《我的天空》,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思緒就像電影快放鏡頭一樣,無數記憶片段白駒過隙般不斷閃過。
淡淡一笑,該放下的,早就都放下了,只是被勾起了回憶和回憶中某一個場景的心緒,然後寫下來,希望之後的某一天,偶爾翻到自己寫的東西,會回想起青春里的那些故事,然後會心的笑一笑:這就是我復讀的青春,我那時的天空。


很多情節都比較真實,這才是大陸少年的青春,不是那些年,更不是小時代。
秦海璐是真女神,近些年有她的電影都不會太差。
另外,男主角長得太像我高中同學了!


這部片子我刷了5遍
每次看完感覺都不一樣
第一遍是高二時對高三的既恐懼又憧憬
第五遍是大一走前對高三的感慨與懷念
我的天空陪伴了我整個高三
每天都要聽
總以為在高考後我會蛻變 變得自由洒脫
可是結果卻總不盡人意
現在看更多是懷念
青春派表現的高中比其他青春片真實的多


我只想說,當時《青春派》跟《小時代》一起上映的。作為高三學生,我初戀想看《小時代》,可後來她時間上有衝突,我倆就商量了一下看了《青春派》。當時看的我倆是稀里嘩啦,相擁而泣。心頭不僅小鹿亂撞,還有萬馬奔騰。

一直覺得這是我最棒的錯過了,如果當初跟她一起看《小時代》,現在回想起一起看過的唯一的一場電影竟然是《小時代》,那該是多麼慘痛的回憶啊。


一個很好的開始,但還沒有迎來高峰。


我是文科生,看著電影中的行為更有帶入感也挺親切的。

文科生,背書就是從早晨六點到晚上九點拋不下的使命。與那些天生腦子容量大,過目不忘的大神比,普通人七八遍的硬記非常耗時間。有大把時間花在談戀愛上,真可謂是十六歲的神童了。其實,電影中,男主只是暗戀而已,三年沒正經說過幾句話也是挺悲哀的,沒有三年感情的鋪墊,就敢搞當著全校師生的面來一場真情大告白,也是挺有勇氣的。小姑娘也是心挺大,能承受得了那麼多人的眼光也是很少見的。這樣的姑娘怎麼可能是男主這個小孩子能把握的了的呢?

看了那麼多校園青春片,也就青春派和日本片子墊底辣妹能貼合大多數人的青春。沒人墮胎沒有狗血的意外,考試、複習、考試,壓縮著學生的每一點時間。一個被家長寄予厚望的孩子,是不會輕易偏離同樣象牙塔的獨木橋的。在那痛苦的一年中,校服是寬寬大大的,眼睛永遠是半睜半閉的,腳步是虛浮不穩的,除了卷子黃外,能有愛情這個鮮艷的玫瑰紅,是多麼的幸福的事情。枯燥寂寞的一人戰爭中,會產生戀愛的感覺,也同樣是幸福的。扯遠了,男主只是情竇初開,而心儀的女神擺明了是玩命高考後萬里挑一個駙馬。暫時的答應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心情在高考前幾天有波動罷了,至於是不是照顧男主還兩說,畢竟我相信文科生背過"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

復讀時遇到的小女主在賣書時就已經對男主有了意思,接下來的故事就沒了意思,男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接受不了想像出來的女神和現實的人之間的差距,擺脫不了對她的喜歡或者說是對自己想像出來的女神的喜歡。初戀的味道,只給他了半天甜蜜卻要用一年作為代價。

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小姑娘小夥子們不要在考學過程中觸碰戀愛的罌粟,也希望已經有相好的朋友能珍惜眼前人,如果註定天各一方,那就相忘於江湖。


劍聖一塔轉小兵實在無法理解


屌絲單戀綠茶婊,為愛痴情把樓跳。
還好復讀在帝都,五百就上人大了。
要去其他省份考,這分二本上不鳥。
故事其實挺搞笑,電影有趣不單調。
老師演得非常吊,娘炮表現很嬌俏。
奈何選角沒節操,女主丑到受不鳥。

——《論青春片主角長相的重要性!選個好看點的女主角,這片能值4星阿魯!!!》


《青春派》這部電影,我是流著眼淚看完的。

在如今帥哥美女充斥熒屏,電影靠情節的跌宕轉折來競爭的時代,《青春派》這種簡單的做派尤其叫人感動。

就像人們所說,我們的青春里,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生離死別,有的只是偷瞄鄰桌女孩的小心思,是少男少女朦朧的感情,是高三那年永遠做不完的卷子,是年輕氣盛時立下的豪言壯語。

電影里的每句台詞都戳中了我的心窩子,每一個曾在青春里走過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許你是那個默默喜歡著一個人的曉凡,或許你是那個不用擔心未來但也有自己心事的賈迪,或許你是那個相信知識會改變命運的周強,或許你是那個橫衝直撞,敢愛敢恨,為了愛奮不顧身的居然,抑或許,你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看到了那時的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作為一個走過青春兩回的復讀生,我想沒人比他更懂得「青春」二字的含義了。黃晶晶是他的青春中解不開的一個結,他的所有故事,似乎都是因為她而展開的,然而直到最後他才發現,黃晶晶這個名字,只不過是他的青春中做過的一個荒唐的夢罷了。「早戀害人,但是我不後悔。」這句話說中了多少人內心最深處的感受。也許青春中那些犯過的錯犯過的傻,才是我們認為最值得紀念的東西吧。

刻骨銘心地愛過 儘管她愛的並不是我
如果沒有離別 如何學會承受打擊
如果沒有跌倒 如何能夠學會爬起

故事結局的那個鏡頭特別讓我感動,居然最後放棄了那個遙不可及的人,而是選擇與曉凡一起,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青春即將落幕,居然也終於看清,自己一直介懷的,是自己對黃晶晶的付出而不是當年的那個人。而現在他真正割捨不下的,卻是在這段青春里一直陪伴他、給他快樂的曉凡。

「凡是真心愛的,最後都散了;凡是搭夥兒過日子的,最後都團圓了。」

每一段故事的結束,又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曾經我很在意結局,覺得無論什麼樣的故事,總要有一個結局才算完整。但是看完居然的故事,我真的覺得,無論結局如何,都已經不重要了。不管是黃晶晶,還是孫曉凡,因為她們都在居然的青春里走過,盛放過,這段經曆本身已經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引用電影中的一句話來結尾吧。泰戈爾說過,儘管走過去,不必逗留著,采鮮花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一路向前的勇氣,希望每個人的青春都能奮不顧身不留遺憾。


全片在我母校取景,連街景都是學校旁邊兒。直接導致看的時候一直齣戲。。。。。


跟自己青春如出一轍,只不過我復讀了三次,雖然最終來到那個城市,不過物是人非,抓不住的再怎麼努力也抓不住的,去年姑娘結婚了,我一算,已經過了十年了...


現在在看《青春派》,突然感覺高考那時的告白的孩子都單純的有些傻傻的,我們以為高考過後就是大孩子了,肩膀上什麼都沒有可以過自己想要的樣子。可其實肩上的東西只多不少,想感謝當初那個不勇敢的自己,當初以為是遺憾,回過頭來,反而更容易釋懷。
那些曾經美好的人都應該留在回憶里,當作鏡中花心中痣,因為越長大越明白,不是所有的成長都稱心如意,不是所有的改變都合人心意,那些曾在記憶中閃過光的人怎麼忍心看到他被現實壓迫的抬不起頭來只能穿上世俗的外衣。
我們失望,有時不是因為那個人變壞了,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成長的太過迅速,過快的讓自己變的優秀只為配上心中的他,卻忘了,那時角落的自己認為的美好可能只是自己強加的錯覺,他沒有變的差勁,只不過也從來沒有那麼完美。


這算是我這幾年看過的最好的青春片了。
嗯,我比較喜歡小清新的,那些亂七八糟打胎三角戀的看著都噁心。



推薦閱讀:

三打白骨精在境外票房真的高達8千萬美金?
在好萊塢的TCL中國劇院前留手印是一種崇高的榮譽嗎?
很多電影里有一些所有人靜止的鏡頭,這種畫面是怎麼拍出來的?
《我是路人甲》電影觀後感?
豆瓣一共收錄了多少部電影?

TAG:電影 | 大學 | 高考 | 影視評論 | 青春派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