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国外PhD的时候如何与教授套磁?

所谓套磁,就是和国外教授主动通过书信往来建立联系和彼此印象,从而加大录取和拿奖学金可能性的一种行为。


本人17fall EECS PhD混申, 套到了Yale, Cornell, CMU, UCLA等学校教授并拿到offer。


简单介绍个人背景,本科川大EE BEng,港中文CSE MPhil,论文若干篇,Toefl没上100,GRE过线。个人感觉低分T是与Harvard和MIT等名校失之交臂的原因。

接下来具体分享一下套磁。套磁主要分三种:邮件模板套,邮件学术套,面套。这里着重讲怎么写高效的不像模板的模板套


高效的不像模板的模板套:

个人认为套磁的一大死刑就是群发模板, 教授们都不会喜欢收到这样的邮件。但是同学们很多时候看着这么多可爱的教授, 一个一个学术套未免感觉太辛苦了,况且并不是每个你感兴趣的教授的research你都有认真研究过,也不是每个教授paper你一来就看得懂。但是模板套不是目标,只是手段,当教授回复你的时候,仔细看paper交流问题才是王道,模板套只是为了筛选掉对你完全不感兴趣或者压根就不招生的教授。你是不会希望你仔仔细细看了这个教授几篇paper之后,满怀信心发了邮件之后却是石沉大海的悲凉。

所以很多同学感觉套磁好辛苦(艾玛, 确实很辛苦啊), 经常搞得身心俱疲, 感觉仅有的希望就是苦苦盯着邮箱, 一遍又一遍的刷, 时不时还幻听到手机邮箱的提示音(本人套磁初期亲身体验)。本人还是想说为了省力省时间, 有些时候群发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 特别是对申请了十几个学校PhD的同学(对于有能力强力狙击或者有强connection的同学, 本帖可忽略)。但是群发邮件必须有一定得技巧, 才能既免了自己的一篇一篇看paper的痛苦, 又能让教授觉得自己收到的不是模板邮件, 受到了重视。

本回答是地里面本人写的套磁帖的修改版,通过地里的帖子,本人和几十个同学就套磁经验进行了交流,并有部分同学成功套到了暑研,比如:

1. 北京某985高校(非top2),数学转物理转CS大三学生,套到Stanford deep learning方向暑研。

2. 四川某985高校,数学转CS大三学生,群发150封该模板,得到30个回复,2个offer, UCI statistical learning 暑研,UW Seattle 大四上交换。


套磁, 说白了就是销售产品(自己)给客户(Professor), 这个销售的过程有几个要点如

下:

一、你的背景与目标教授或者学校的档次不能相差太大

二.、知道教授的research是在干嘛

三.、自己的背景的亮点是什么

四.、如和让自己的背景和教授的research interests贴合

第一点大家都应该很清楚, 不清楚的就去了解清楚。建议看看这个学校或的相关专业或者教授招的学生背景,和自己对比一下。


第二点如何在邮件中体现呢? 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说一句大实话, 每个人都对自己最感兴趣, 更有可能对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感兴趣, 谁也不想热脸贴冷屁股。教授也不例外, 他们也喜欢真正对自己或者自己的研究感兴趣的学生, 所以邮件的第一段不是介绍自己, 而是直接点出教授的research interests, 吸引教授眼球,有两种方式, 如下。

第一种, 直接点出教授主要的research interests或者教授最近关注比较多的点。

I came to know about you from your research efforts in applying statistical learning models to analyze human brai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I believe that these methods will b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human brain and possibly get new insights to debilitat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help patients; thus,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more in my PhD study about that area, and you are the very supervisor I want to work with.

或者直接点出读过的paper, 但其实没有读过....

I came to know about you from your research paper "论文tit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I believe that these methods will b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human brain and possibly get new insights to debilitat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help patients; thus,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more in my PhD study about that area, and you are the very supervisor I want to work with.

然后大家发现了, 点出research interests之后就是说他的research很重要, 为什么重要, 然后我很想追求这个领域, 而他就是最合适的教授。当然有心的同学其实可以稍微加一些细节,但是不用太细,否则就不是模板邮件套了。


第三点就是介绍自己的亮点咯,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自己的亮点. 比如highlight你力压群雄的GPA, 牛论文比如best paper award (nomination) in a top conference. 这个过程注意把自己主页引进去让教授更详细的了解自己, 强烈建议不要在附件贴pdf CV, 真的会很烦。所以尽量做自己的主页, 在主页里贴上自己CV的连接或者就直接做在主页里。比如这里附上CUHK的两位大神的主页:

http://appsrv.cse.cuhk.edu.hk/~lqyu/http://www.cs.toronto.edu/~rjliao/

第四点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方向和教授的联系在一起, 一般如果方向一样, 很好联系起来, 但是如果方向不太相同呢? 我是这么说的:

Although the research problems in XXXXX that I am currently solving are different from yours, I believe my experience in XXXXX and my passion in exploring human brain will certainly make contributions to your research group.

最后一点就是加一句话, 让教授有一种不得不回复你的感觉。

I know you are very busy so I appreciate any time you can reply me. Thanks very much.

总结一下全部, 开篇点明教授的research interests和自己的强烈兴趣, 然后介绍自己的亮点, 然后建立自己的与教授的research的连接, 最后套路一下要求回复。

面套:

面套其实是比邮件套更有趣更难的套磁模式,但是用得好可以收到奇效。本人拿到offer之后去campus visit,面套近20个教授(为什么要面套,因为是fellowship offer,需要在第一年决定导师,提前了解,方便选学校)。虽然这20个教授横跨EECS各个方向,比如computer architecture, robotics, machine learning theory,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etworks, medical imaging, neuromorphic computing, FPGA, EDA, formal langua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我还是可以和每个教授都愉快的聊上0.5-1个小时。这其中和你自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相关,但是更多的是怎么样和每一个教授的进行深入交谈的技巧,怎么样引起教授兴趣和就某一话题深入交流。如何制造面基的机会,如何面套破冰,如何做一次印象深刻的面套,以后会继续更新分享。

17fall EECS PhD套磁经历,坎坷而有趣,短短几页没办法完全表达。最后,祝还在申请路上的同学一帆风顺,顺利飞跃。


一般来说,对于理工科PhD的申请者,套磁是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尤其工科,PhD阶段的经费大多来自教授的funding,那么教授的话语权就会很重,如果你能通过套磁获得教授的青睐,自然能够先人一步,甚至录取几率大增。先给大家看一看套磁中常见的问题,同学们参照着看看自己的套磁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东拉西扯没逻辑

表现:洋洋洒洒说一大堆你的故事,你的爱好,你的性格等等不相关的话题。或者太和老板套关系。

点评:这是典型的不了解套磁核心点在哪里,教授关注的到底是什么。教授们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事情很多,很多教授会直接不看套磁邮件就删除,十个里面有一个回复就很不错了。因此,如果篇幅很长,教授本身就容易不想读,那如果看了两三段还没有看到正题,那很可能不会再读下去了。

二:信中对于老板科研内容完全不提

表现:有的信只是说XX老师你好,我是XXX,我做了XXX,我对你的科研很感兴趣,以下是我的CV,盼回复等等。

点评:连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都没提怎么就敢说很感兴趣呢,到底感兴趣在哪?这类套磁信是很常见的海套模板,会给教授感觉是态度不端正,没有针对老师的科研做一番功课,也没有思考学生和老师的科研相关性如何。任你信里说的心潮澎湃,或者讲自己多么优秀,这种态度是很难让老师认真考虑你的。

三:信中只是简单摘抄老板科研方向,并和自己科研生硬拉上关系

表现:有的同学看了老师的科研介绍,就说“我对您XXX”方向很感兴趣,然后XXX这里就是老师主页上面某一段的摘抄。然后接着说“我做了YYY,和您科研非常的相关”等等。但是XXX和YYY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点评:比上面的情况好一些,至少看了教授的研究方向,但如果只是看了官网介绍就写了上面的套磁信,还是会让教授觉得你根本不用心或者也是在海套。这种套磁太牵强,教授不会认真看的。

四:语法错误,用词诡异

表现:套磁信中充满了高级词汇或者低级语法错误

点评:这是两个极端,低级语法错误和用词,逻辑不通,那教授肯定会怀疑你的英语水平、沟通能力有问题,对和你以后长达4-6年的PhD阶段共事不抱希望了。而相反的,如果你为了表现自己英语能力强,总是用高级词汇,那就矫枉过正了,就像现在有人总是用文言文和你说话你是什么感觉呢?因此如果不确定用什么词,尽量用简单的。如果某句话不知道怎么表达,换个自己会说的说法。实在对英语写作掌握不好,那就先写一个中文的,推敲一下用词,然后翻译成你所知的最简单的英文版本。

五:过于谄媚,过于委婉,过于冷漠等

表现:很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为了凸显对教授的尊重或者只是出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在套磁信中不断出现your precious time,it"s my great honor,thank you again and again这种话。

点评:这本身没什么错,只是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喜欢直接,这样的套磁信会给美国教授拍马屁或者学生很小心翼翼的感觉。所以想说什么直说。注意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不要直呼教授的名字,信末尾也要写best wishes这种话,然后不要让教授觉得你在逼他做决定,或者觉得你牛气哄哄,或者你根本不care他是否愿意收你就可以了。这些有的时候只是我们无心的结果,但是一定要尽量避免。

其实,套磁这项工作的产生是受早些年美国研究生院的申请审核流程所决定的。众所周知,美国的顶尖高校一直致力于垄断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为了保证教授们能够招到自己心仪的学生以帮助自己进行相关的课题,仅仅靠PS,CV和推荐信这套材料,并不一定能够让他们做出最精确的判读。

当时,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他们主要申请的RA是教授从自己的课题经费中拿出来的,所以决定权在于教授,只要给钱的教授决定录取某个学生,系里一般是不会有疑议的。因此,一部分申请者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结果,便主动和心仪的教授联系,展现自己的研究实力,让教授更充分的了解自己。在申请材料寄出之前和教授联系的便叫做前期套磁,在申请材料寄出之后和教授联系的叫后期套磁。

大多数人的套磁

在缺乏我们这些专业的研究申请的机构、人员出现之前,大家更多是通过他们最直接的方式了解申请,如学长、老师、朋友、亲戚等。同时,又因为受到自身时间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够彻底将申请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他们能够看到的东西就会不全面,或者说难以正确判断所得到的信息对自己的参考价值的大或小。所以长期以来,同样的问题,会在被大家不停的讨论或争论。

就像套磁,一些人看到有人说套磁很重要,自己就是因为套磁而拿到奖学金的,就会认为套磁非常重要。然而令人郁闷的是又会有不少人说自己在申请中没有经过任何套磁或者套磁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就拿到了offer,所以套磁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大家就会变得迷茫。

所幸的是大家还是比较聪明,时间长了,也达成了一个比较common或者叫一致的观点:套磁对于理工科研究生申请还是有用的。于是很多申请者就会开始学着别人做起了套磁。

大多数人的做法,找出每个学校跟自己比较匹配的教授,介绍一下自己,就问教授今年招不招学生,或者有没有钱。有人听说现在邮件套磁效果不好,电话比较管用,就开始尝试打电话问教授招不招人。

可是做了几次下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套磁很难!信没人回,电话打不通(没人接或者自动留言),打通了又不知道说啥,于是还是没有达到效果。于是大多数人就会放弃。

套磁形势的变化

就像上面说的,套磁越来越难,教授们越来越精明,对套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甚至有学校会告诉申请者:你再打电话来骚扰,我就直接给你发拒信!或者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会在网页上明确说明:申请的审核将由录取委员会统一进行,不允许学生和教授联系。让准备套磁的人们备受打击。Why?Because:

申请者越来越多:这点很好理解,现在由于美国学校绝大多数都是用网申系统,所以申请流程越来越简单、方便,而且签证形势更打消了很多申请者的疑虑。而且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申请超过15所学校,更有甚者几乎会把其所在档次中的所有40所学校全部申一遍。真是“仔卖爷田心不痛”啊,那么多申请费,用来捐给希望工程该多好……所以美国Top100的学校近年收到的申请材料越来越多,一个系20/500的录取比例很是常见。所以教授们被骚扰的频率越来越高,于是很多教授直接会设置邮件系统进行过滤,或者只看不回。

申请流程越来越规范:由于申请者越来越多,鱼目混珠的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而且各国教授自己在招学生时,都有招收和自己有着比较直接关系申请者的习惯,所以“近亲繁殖”的情况变得严重起来。为了保证“优生优育”,美国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教授招生时的权力越来越小,录取委员会的权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会收到类似的套磁回复:我对你的背景很感兴趣,所以你通过录取委员会的审核后可以和我联系。

套磁信“依旧”言之无物:很多人都知道套磁有用,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教授希望花费他们极为宝贵的时间,从邮件中得到什么吗?要么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要么肚里没货,绞尽脑汁都说不出什么。而且email的普及让套磁的操作成本几乎为零,于是乎那种全面撒网,或是姜太公钓鱼类的“神人”们就越来越多,教授们就越来越失望。

其实从上面的原因中不难发现,造成套磁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申请者本身。现在我来说说我认为的套磁应该是什么样的吧:

套磁就是一个了解自己所处学术圈,提升自己专业实力,从而最终帮助自己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或者说这是一个需要贯穿整个背景提升过程和申请流程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寄出材料后从教授那里套来奖学金的手段或捷径。如果所有的申请者(不过能有大多数我就知足了)能认识到这点,那么我相信套磁被教授重视的程度会重新得到提升,同时这个过程也真正能够让申请者的专业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套磁以申请为界限,一般分为前期套磁和后期套磁,前期套磁指的是在申请前进行的套磁,后期套磁则指申请提交后进行的套磁。

套磁的高峰是后期套磁。前期套磁的优势在于:套磁人数较少,竞争没那么激烈,如果教授想回复你,也会回复的很快;但缺点在于:回复率不高;有的是因为你的背景没有打动他,有的则会等到你接到你的申请,录取委员会初筛之后,才会回复;因为教授都很精明,他们每年招收的学生名额有限,所以会拿你和你和其他申请者做对比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前期套磁:在有了出国的想法之后,开始关注自己所处的学术圈,思考自己的专业兴趣何在,自己的特长何在。一般来说这是比较让人困惑的一件事情,不容易想明白。所以首先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资源(同学、学长、老师、亲戚和朋友等)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然后通过阅读相应水平的Review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和判断自己的申请方向,并开始了解全球此领域中的研究发展趋势。在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开始和美国的教授联系,尽量避开大家套磁的高峰期(9月-2月)。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不要为了套磁而套磁,如果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什么值得教授回答的问题就不要套了,弄不好还起反作用。

中期套磁:在经过前期的认真准备后,一般来说申请者都会对自己的领域有更多、更具体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阶段需要结合背景提升的主要实操阶段,也就是具体论文、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自己能够找到的高水平的导师的指导下,一方面认真研究自己的课题,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为想和做是有很大区别的。另一方面开始继续和美国学校的教授联系,根据之前的联系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还是:不要为了套磁而套磁。总的来说,如果纯粹进行学术上的交流的话,一般学生很难和一个教授保持很高的频率,所以不用担心你会骚扰教授。这种纯学术的交流教授还是比较喜欢的,他们不会反感的。所以当你真正做了充分的homework的话,教授是会比较乐于帮助你的。如果你问那种网页上已经给出的答案的问题,找教授要数据库中很容易就能下载到的论文等等这些事情,那么如果你是教授看看你自己会怎么想。及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期套磁:

后期套磁是最常见的套磁,申请PhD拿奖学金,如果背景不是那种牛的让教授都汗颜的天才,套磁就是一条申请的必经之路。有些研究性硕士申请,也是需要套磁的;甚至有些学校硕士申请,没有套磁也不会给录取,当然硕士申请套磁不是必须的,如果时间精力绰绰有余的学生可以试试。

如果前面两个阶段完成的很好的话,那么后期套磁更多的就是让教授帮着跟踪自己的申请进度就好了,同时教授会给出更多的加强申请者教授所需背景方面的建议。

看到这里肯定又会很多人会问:这些工作分别应该在什么阶段进行?其实我不希望大家把申请割裂开看待,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应该给它一个过于具体的时间限制。就像我一直强调的: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晚,也不会早。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事情就好了。如果你现在还小(如大一大二),那么恭喜你,你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准备这些工作。但是不幸的是你可能不能坚持,或者没有压迫感。如果你马上就要申请了,那么恭喜你,你会面临一个非常紧凑强度很大的时间安排,这种压力将能够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潜力,让你获得永生难忘的锻炼,并提前适应将来要面对的美国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教授喜欢的,大都是能跟他讨论学术的学生。所以套磁信不一定要写的华丽生动,教授通过套磁信要看到你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学术潜力学术水平如何,在未来5年时间,能否为他的实验室创造他远大于他付出的价值,才能吸引教授的注意力。

所以不要一味的吹嘘自己,关键是在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授的研究之间找到连接点和平衡点,逻辑清晰的向教授展现:我就是你想要的学生,我具备你所看中的能力(大多是科研潜力),我能为你创造价值!

所以真正有效的套磁信,绝不是泛泛而谈的,它是你学术水平的一次有效展示,通过研读教授论文,也可以帮助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套磁,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切不可只看重功利的一面。

分享一个留学申请交流群,分享备考资料、顶级名校申请经验、答疑等,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在这里,我还是想强调一下美国录取委员会的考察原则。因为很多人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这也是让我花不少时间写这些字的主要原因。

Committee希望能够招到与他们最匹配的申请者。共赢是最主要的目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为了申请而申请,为了奖学金而不择手段。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这一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后面的成长轨迹。但是经过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才更容易成功。

如果急功近利的话,那么很容易在面临打击时导致心态难以平衡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明确的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做现在的事情,这种事情将会面临什么困难,让你得到什么的话,你就能够比较容易的用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


【海量干货+实战模板】


本人今年成功套到了Stanford,UCLA,Yale, UCS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等学校的教授,我这次认真整理了一下自己和一些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希望能总结出一套最实用的套词成功技巧能够帮助申请的同学们~(PS:不点赞就收藏或者提问的都是耍流氓)


如果有关于申请选校套词文书的更多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思香港 (文末附有二维码)


说起套词,首先就要从套词的时机说起。套词信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时机不对,教授根本就没有看到你的邮件,那套词信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一个合适的时机就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来说,早上九点前发套词信,得到教授回复的概率会比较大。教授早上上班一般都会有查邮箱的习惯,如果打开邮箱你得套词信出现在了很top的几位,那么教授很有可能就会点开你的邮件。还有一个套词的黄金时期就是教授出去开conference的时期。十一月十二月这段时间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一般的教授至少都会去一两个,教授在开会的时候是最闲的,白天开会,晚上就没什么事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最好的套词时期(一位学姐亲测教授在开会的时候回复套词信的概率为100%)。当然要抓住教授出去开会的机会也不容易,这就要同学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知道教授的行踪,可以去教授的主页上看看教授发过哪些conference的paper,没准他今年就会再去那个conference。或者可以去conference的官网上找找今年的schedule,一般都会有列出来谁会给talk,谁会来参会,然后选准时机就上吧!


选好了一个合适的时间,那么接下来就要准备写套词信了。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套词信呢,这里我就交大家几招。


一、 学术套

需要积累大量的学术知识,但是成功率最高。学术套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几篇教授的paper,了解教授正在做的领域,然后尝试着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甚至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可以拟定的标题为Questions on Your Paper about (教授的某一篇paper),或者Questions from Students Working on(你现在做的方向)。教授一般都对自己的paper很负责任,所以一般这种邮件是必回的,只要你能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就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诚意,也往往能够引起教授的兴趣。不要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幼稚或者怎样,对于一个本科生,教授的要求往往也不会太高,只要不是提得不沾边的问题就行了。提不出好的问题很正常,提出了好的问题更会让教授对你刮目相看,所以只要尽力去做就好。当然学术套也有缺点,就是耗费精力太多,可能只能给三到四个教授进行学术套。


二、 普通套

顾名思义即遍地撒网式的套词方法。你的标题可以直接明了是Greetings from Prospective Student,或者大家可以发挥创意想一些新奇但又不失正式的标题啦。

下面是学长学姐贡献的几封套词成功的套词信:

Dear Prof. XX,


I am XXX, a final year undergraduate from XX University, majoring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now working in Prof. XX"s group with my final year project on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

(开门见山自报家门)

I have been an exchange student your University last semester, and I am very passionate with your research focus especially photovoltaics and nanobiosensors.
(和教授拉近关系,或者可以说你在某一次conference上听过他的报告,或者看过他的什么视频、报道之类的)


I have been enjoying research work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n Prof. XX"s group. I can now independently fabricate solar cells with 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6.3% with good stability. I can also fabricate quantum dot resistive memory devices. Currently, I work independently on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 that focuses on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 of organic solar cells. Through all these experiences i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I think I have prepared myself with the required skills in your lab, and I believe that my experience might bring some innovative ideas to projects you are conducting.

(点出自己的能力和现在在做的项目,尤其突出教授可能感兴趣的技能)

It is known that you accomplished great findings in computational study of nanomaterial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you are conducting and your interest on photovoltaics are really attracting me to work with your group. For me, the most exciting part of research is exploring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and method which in return bridg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 really love this field and I believe I can contribute to future research with my fabrication skills, characterization skills, abundant experience in solar energy research and programming skills.

(表现出自己对教授所做工作的了解和想跟着教授做phd的愿望,让教授觉得你关注他们组很久了)

Thanks a lot for your attention. Attached is my resume and please contact me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me.


Best regards,


Best Regards,

XX


另一封是这样的:

Dear Professor xxx: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is e-mail.

My name is XX. I’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XXX University, and I will get my bachelor degree in the major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year XXXX.

The world of physics is so fascinating and attractive to me that it brings me great happiness when I am able to master new knowledge and keep progressing. With the passion for physics, I keep being diligent and strict to my study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researches. In my view,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is not only interesting but also closely bound up with everyday life so that I am eager to explore deeper, that is to pursue PhD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xxxxx. xxxxxx in xxxxxx is my dream school and I admire the academic strength and research atmosphere of the institute so much. I find your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 and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k. I know that your research is focused on xxxxxxx and I ha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at field of research. After reading some papers concerning xxxxxx, I think xxxxxx so attractive and challenging. So, I hope I can get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xxxxxxx,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echnology that will change the future world. If possible, I sincerely hope that I have the honor to join your team and devote myself to the research on xxxxxxxx.


(抒发情怀,表现自己很想做research,很了解教授的工作)

During three years study, my GPA is 4.0,4.2,3.9 respectively. I not only reaped the first prize of university scholarships twice as the top 10% student, but also earned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that was only awarded to 2 students out of 100. I know that theories are not enough for the one who aims to lead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o I strove to put my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and devote to hands-on experiments. One of my research results is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in the U.S. as the first author. Another one is accepted by a national core journal-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as the second author.

(GPA高得让人汗颜,总之就是突出亮点,如果有好的科研经历就放科研经历,如果GPA高就放GPA,如果学校好,就突出学校)


I believe my research experiences will contribute greatly to my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progress. My resume is enclosed in this email and 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an draw a little time from your busy schedules to know more about 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XXX


三、 另类套

如果你想做得与众不同,这样做会有风险,但是这样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博得教授的赏识。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下不过要慎用。

Dear Prof. XX,

Greetings from XX and Merry Christmas! I have contacted you several months ago but there maybe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email account so you might have missed it. During this time I am still equipping myself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XX under Prof. XX"s supervision. I also have extreme passion on XXX and XXX, and have founded a startup company in the field of XXX in Beijing.

(开门就给教授一个他没有回复你邮件的印象,让他觉得稍稍有些愧疚。但是其实你有没有发他早就不记得了。然后表现出你兴趣广泛,而且甚至成立了一个公司,让人觉得你的执行力很强,反正现在注册一个公司也不用太多钱。)

I am visiting XX University this week. It is known that you accomplished great findings in XXX. The novel research you are conducting and your interest on XX research are really attracting me. May I have chance to meet with you and visit your lab? 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discussing with you and your PhD students. May I meet you at the most convenient time and location for you. Thanks so much.

(不用直说你要做他的PhD教授也已经明白你想要干什么了,直接说想去on site和他当面套词,这当然需要勇气,但是效果肯定比发邮件要好多了。毕竟教授也是人,在这里五年时间他不是和你的项目打交道,而是和你打交道,读PhD不光是学术的问题,还有很多人和人相处的问题,所以如果能让教授感觉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你就已经完胜很多在邮箱里躺着的名字了,所以如果能有机会和教授当面聊天那是一定要去)

Best regards,

XX


最后,套词信的两点禁忌

切忌完全相同的一封信海套各个教授,要针对每个教授对套词信的内容稍作调整。

切忌同一个学系,甚至同一个学校发多个教授,如果一个教授对你感兴趣,结果发现你给隔壁一个教授发了相同的邮件,那你就直接出局了。

---------------------------------------------------------------
2016-07-20更,惊恐万分居然600+赞了,谢谢大家的鼓励。最近经常有同学问我能不能在套词的时候引用我的内容,更有甚者言语态度非常差表示”喂,你的东西我引用一下”,对此我的建议是,当然可以借鉴但是最好不要直接引用或者照搬,放干货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清套词的思路,知道应该怎样去套,应该写点什么。大家都照搬的话教授极有可能会收到两封很像的套词信,这对套词来说是很致命的。不过毕竟对我没什么损失,反正,如果你非要不经授权引用

我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

更多干货可以戳我们的同伴导师平台:学思香港,由成功申请到港校学位的前辈及英语大牛担任导师,满满的干货不戳一下?

http://weixin.qq.com/r/5zuBmaLEZf8areb69271 (二维码自动识别)


首先,套磁是指留学申请者和申请学校的有关教授通过Email联系,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理工科学生套辞意义最大,尤其是要做项目的,进实验室的,比如EE、CS、化学、生物等等,数学、物理和经济学也不差。而文科套辞的意义就真的不大。

通常来说,使用“套磁”申请博士要比申请硕士有用;申请理工科比文科有用,因为对于理工 科的同学,你所拿到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教授的研究经费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是学校给你发奖学金不如说是教授给你发。而对于文科,情况完全不同,研究经费一般 由院系决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如果你申请工作已经完成,应该尽快主动和与你项目相关的教授联系,明确表明你的兴趣,越 具体越好。

注意,千万别广泛撒网,把自己的兴趣说得哪个教授都沾一点边,这样只能让教授觉得你没有具体方向,对自己的学业规划不明朗。也不要在没有申请时 就联系教授,因为教授知道一个申请者往往申请多个学校,如果他用心和你谈,最后你却不申请,他就会损失大量时间,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联系时应尽可能简明, 两三句话,表明身份和意愿就行了,不用附件CV和PS,多数教授不会喜欢这种做法。

个人建议只有research interest非常确定的同学才需要套磁。所谓“research interest非常确定”指的是你和对方导师至少在“三级学科”上拥有相同或相似的research interest。例如:biology是“一级学科”;genetics是“二级学科”;evolutionary genetics是“三级学科”。再向下细分,human evolutionary genetics是“四级学科”。

其他同学当然也可以套,但效果应该不会太大。个人经验:本人套的大多数导师都是四级学科research interest match的,这种的回复率接近100% (21/23=91%),且没有收到过负面回复(如没有funding/opening等)。三级学科interest match的回复率则更低一些,且大多数是中性偏正面回复,真正的正面回复较少。所以,经常在版上看到有同学问为什么套磁教授不回复,很可能是research interest上的问题。

如果教授有正面回复(文末有关于“正面回复”的介绍),说明他注意到你了,你可以继续介绍自己的背景和过去的成绩,看是否 教授要你,然后再发送自己的资料。如果教授和你谈得很好,一定要他正面答复,最终目标是口头协议给你提供助研金或者奖学金,让你以后就到他的实验室工作。 如果教授明确说不要你,或者今年不招新生,请勿继续骚扰他,因为求是求不来offer的。 组建了一个留学交流群,分享雅思托福资料、留学干货、答疑等,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加入 。

如果你没有被任何你联系的教授录取,你的申请将被最终递交给“所有”教授传阅。“所有” 是指需要招生,但是没有招到的,这些教授不会所有申请都看,往往只看兴趣领域和他研究相关的人(你是哪个领域的已经由招生工作的老师根据你的材料给你分类 好了,如果你的申请材料没有明确指出你的兴趣方向就很难了),看后有疑问的会首先联系你,询问问题,最后和你敲定录取事务。有的专业要求排出两倍于录取名 额的最优申请者进行最后面试(可以是电话面试或邀请到学校面试),其中一半的人会被录取。

只有很少情况是教授完全不联系你就直接录取的。(某些专业除外,如管理和会计) 注意:美国的招生和国内的完全不同,教授没有义务,也没有可能,全部认真审阅每个申请者 的信息。录取工作并不是在很短时间内集中所有人统一审理的,对于一些专业,某个愿意录取你的教授意见起到决定性作用。申请者有权利,也有必要,让被申请的 教授更容易地认识自己。如果你不愿再“最终审理”前和有可能录取你的相关教授取得联系,那么你只能期待有人想招学生又没有招到,但是这种情况下的录取率不会很高。

tips.

这是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CEMB graduate program网页上给学生的申请tips,我把关于套磁部分提取出来,很好地概括了套磁的方法,契合了这个tips的要素,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想套磁套得有水平的话首先看看这个,不要老是问为什么我套了N个教授一点反应都没有,仔细看看下面的内容就明白了:

Before you email specific faculty, the applicant should consult the faculty members’ personal web pages and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am

Email contact with the prospective faculty member should include

(1) The Subject area should include something like: “Prospective Graduate Application” or “CEMB Applicant”

(2) Briefly, who you are, and why you are contacting. What is your degree history, and from what institution(s)

(3) Whether you are considering or have already applied to the program, as well as which degree program (MS or PhD) and the semester you would prefer to be admitted (including if you are flexible)

(4) Statements about the links between your research interests and the faculty members’ research

(5) Personalize the email to the faculty members’ research. The applicant must show they have researched this specific faculty member. Speak to the contents of recent publications from the faculty member (citing findings and the topic), and then relate your background and career goals.

(6) Indicate your financial needs and request a response pertaining to the opportunities to jo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receive an assistantship (including whether you would qualify for a teaching assistantship, or would be interested in one).

(7) Generic form letters rarely work

(a) Faculty receive lots of emails addressed to “Dear Sir/Madam” that express an interest but that don’t really relate to their research. Most of these end up discarded without a response.

(b) Form letters often contain some question like: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about the research going on in your laboratory and any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your group?”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quirer has not done any initial work. Faculties have web pages that describe their research work and most have links to recent publications. These emails usually get discarded.

(8) Not all inquiries will receive a response. Do not expect every faculty member to respond.

(9) Similar emails can be sent to the program director asking for assistance in identifying suitable Faculty members to contact. In this instance you need to include the same information as above, and which faculty interest you, which faculty you have contacted, and which faculty have responded.

正面回复:

广义上说,只要不是负面回复,如没有funding或opening等,都算正面回复。以下给大家看几个正面回复的例子+点评。

正面指数*****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n my lab and your strong research background ... I would consider taking a PhD student next year, and I think you would be a very good candidate ... ensure that I could fund the duration of your PhD program.”

点评:令人吃惊!第一封回信里就直接谈到如何保证funding的问题 (注意不是general的说,而是fund the duration ofyour PhD program),这是极其正面的回复。事实证明这家也是最先给我offer的学校。

正面指数****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a PhD position in my lab. You sound like an excellent candidate! ... Perhaps we should set up a time to talk by phone? "

"Thanks for your interest in my lab and your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your work. Your experience in genetics so far is very impressive. I suggest that we have a conversation over Skype ..."

点评:这两位都是第一封回信就直接约电话/skype面试的。这种也是相当正面的回复,说明对方教授对你非常感兴趣,愿意抽出30min甚至1hr的时间和你深入交流。这两位教授所在学校中的一所给了我offer,另一所还在等待。

正面指数***

"Yes, I am recruiting Ph.D. students. Your current and future research interests align well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in my lab, and I think your application would be very strong. If you would like to apply to my lab, then I am accept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Department of ...."

"I would like to strongly encourage you to apply to the graduate program ... Your background sounds to be highly appropriate for graduate study here!"

点评:这类回复主要传达两个意思:(1)我现在招人,通过**和**等department/program; (2)你的申请very strong。没有继续或深入交流的意思。这种学校应该果断申请,希望还是很大。这两位教授所在学校中的一所给了我offer,另一所还在等待。

正面指数**

"Thanks for your interest. Yes, I"m currently taking students. So, I encourage you to apply to *** for your phd ..."

点评:这类回复类似模板回复。只是传达一个意思:我现在招人,你可以申请。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所学校最终也给了我interview和offer。

正面指数*

"I work closely with Dr. *** and am writing to you on her behalf. She regrets that she is unable to respond to your email herself ... Professor *** is quite limited to taking on PhD students who are enrolled in the programs with which she is affiliated, or other graduate programs ... She does however have intentions of taking on new students from these programs each year ..."

点评:压根不是教授本人发的,发出邮件后4个月收到的回复...


看到前面有一个答主说:

如果没有牛逼的research背景,套瓷其实是一门玄学。

果断点赞了哈哈。但是这位同学光说这么一句我觉得还是不太够啊,得仔细说说为什么。

套磁这个东西,是建立在你有实力的基础上的。教授又不是傻子,对于他们来说,我给你offer是为了招人来替我做事的,对吧,你连基础的实力的都不具备,我还要给你分funding,可不可能?你要打动这些教授,至少要让他相信,我有能力跟着你做事。

所以在讲套磁技巧之前,我要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实力啊,科研实力啊,research背景啊!这些东西甚至决定着教授愿不愿意把你的套磁信读完……

你说,就这条,大家都在建议你看一下教授的论文,然后自己发表点感想啊什么的,你得:看得懂,能发表见解。什么都不懂你还想跟教授套磁,教授理你才怪。

所以各位在打算申请Ph.D之前,最好先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实验室踏踏实实做事,能发表paper最好,没搞出来至少你有经历,至少能写写从经历中获得了什么见解和感想。


更新,评论中的朋友杨子微说得比较有道理,这里我再总结一下吧。

1)本科申请PhD和研究生申请PhD肯定是不一样的。本科生由于研究经历有限,所以其实在申请中学校更看重的是你的GPA(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这些硬件,因为无从判断你的研究能力——但本科申PhD的难度更高,也就是对你的GPA这些硬件要求更高。而研究生则比较注重科研经历和论文,很多本科GPA不高,但研究生阶段科研经历和论文经历都不错的同学,一样可以通过科研和论文弥补。研究生套磁也应该围绕着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和教授进行交流。下面所谈的套磁信也基本上是针对研究生而非本科生。

2)套磁信的目的是让教授因为你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而对你感兴趣,从而增加被选中的机会。如果你只是一个花架子,而没有实际能力,不建议套磁。

3)Match。教授会出于非常实际的考虑——“你能不能为我所用”来对你进行考察,所以套磁信要能让教授感受到“你能为我所用”。把自己相对于教授的价值体现出来。而这实际上就是你在专业上能对申请的项目做什么,能力重要,但也要用得上才行。


前几天有位知友私信我问套磁信搞砸了怎么办?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搞砸了,感觉教授似乎不太感兴趣。我想说明一下,教授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

1)你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他觉得你能力不够。

2)觉得你专业能力有,但在众多的候选者中并不是最优秀的。

3)觉得你专业能力不错,可惜跟我要做的项目关系不大。


第一条,如果你有了这种表现,建议更换套磁的思路,围绕着专业问题与教授进行交流。

第二条,比较难,因为他选项多,而你自己又很难短时间提升。

第三条,就是前面所说的match,要和教授做的项目匹配。这个最好事前有个调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真心想去,那就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教授说明。


有个学生去年找到我们,咨询套磁信怎么写,我们分给了在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就读的A导师,A导师看了这位同学自己写的套磁信,决定直接重新写(问题太多)。但是凭空写是不可能的,A导师因为和那位同学都是生物化学专业,很快就通过聊天做了详细的了解,整理出一份资料,然后根据这份资料,为这位同学写了一份套磁信。其实信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着专业领域的东西来讲,你的内容能让他对你产生兴趣,让教授觉得你有他需要的科研能力,选择你对于项目的帮助是最大的。结果还不错,教授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最后也拿到了offer和全奖。

另外,如果大家在申请过程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导师。

套磁信只是个教授了解你的窗口,真正起作用的肯定是你本身的实力。一定要在具备一定科研背景的基础上,再来谈套磁中需要用到的技巧。


一、套磁的时间

不是什么时候套磁都合适,联系太早就算教授看了也不会做决定啊,时间久了可能早就把你这事儿给忘了。晚了教授把机会给了别人,你也只能去后悔。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还是蛮重要的。具体什么时候合适,你得根据教授的安排来,可以去学校官网看看教授的行程如何,尽量避免学期始末(注意不同学校学期设置很不一样)和逢年过节(感恩节圣诞节)教授忙的像狗的时段

因此一般推荐的时间是:

早一点的6-8月在申请前就可以开始套磁 由于时间相当早 不少教授也许还并不清楚来年是否有招生计划 这么早开始套的好处是万一教授要出差比如到什么地方开会你们可以尽早安排面谈机会

然后10-11月算是套磁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等于是提交申请材料后跟教授打招呼,大量美国本土学生会选择在这个时段开始跟教授交流 实地考察等等。很多学校还会在这个时段直接安排open house之类的活动,迎接来访的学生,甚至是食宿行全免的(不过国际生大概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晚一点的来年2月左右 这个时期基本所有材料都已经到学校了,基本算是最后的机会了 。有的同学因为对申请不熟悉,很晚才找到我们咨询,套磁错过了最佳时机,非常可惜。所以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二、套磁信的题目

这个跟简历不一样啊!我说的是求职简历,因为毕业后写过不少简历,记忆深刻!简历一般都是XXX申请XXX职位,很多人写套磁信题目写得跟求职似的。套磁信的题目不一样,应该写你向教授提出的关于专业的问题。前面说了让你读几篇教授的论文,最好的深入了解一下。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对教授的专业方向感兴趣,如果你不感兴趣又不了解,也就没有申请的必要了。读了教授的论文,你就需要提出见解啦,或者你提出相关的问题。把这个关键信息总结个题目,教授一看到,wow,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或者,Hmmmm,interesting~这样他就打开了邮件,开始看你的套磁信啦~


三、套磁信的内容

先说说套磁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这个我们才知道如何展开不会偏离轨道。大家会说目的当然是让教授给offer啦!教授凭什么给你offer?他对你表现出来的什么感兴趣才会因此给你offer?

当然是你在专业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是的,你应该表现出我很喜欢这个专业,我想在这个专业上有深入研究,想要在这个专业上有所作为。嗯,想法不错,可是怎么让教授相信你?毕竟空口无凭啊,天知道你能不能做好?

这个时候,你就要展现出你的专业能力了。这个套磁信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就专业问题上发表见解,这里靠的就是你真正的实力了,能不能提出对教授来说有吸引力的见解和问题,基本上就决定了教授愿不愿意给你offer。

这个时候有些同学就着急了,我之前的项目有点水,科研经历基本上就是走过场,没什么深入研究……那我只能说,别申请了,就算教授眼瞎给了你offer,到时候你也会感受到什么叫压力,留学生里面抑郁的也挺多的,你这样到了大洋彼岸估计也免不了。


四、关于熟人推荐

前面有位答主说得真好啊,可熟人推荐不是人人都行的。毕竟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能用的熟人。这些人脉往往也是通过你做科研,写论文积累的。关于人脉我真的有特别多的感想,有时候你就会想,要是你和谁谁谁认识就好了,或者要是你在某个高端圈子里就好了,其实大家往往忽略了一点,很少有人愿意跟比自己层次低的人交往,尤其是在你工作后这种感觉会非常强烈。如果你能在某个圈子混,那说明你至少具备在这个圈子混的实力。打个比方,嗯……举个比较通俗的例子,马云爸爸很有钱是吧,你想要是你跟他关系不错那得多好……可是要达到这点,你的能力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吧?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套磁靠关系,其实靠的还是实力……提升自己比把套磁信写得漂亮更加容易获得教授的青睐。


五、发信的频率

发信的频率一定要注意,不要说2,3个月都不搭理人家了,突然发了一封信给他,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在频率上基本上最好保证1到2周联系一次。如果时间太密的话,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如果时间跨度太大的话,很有可能人家都忘了你是谁了,这样每一次基本上都是新的,效果必然会大大折扣。所以要保持一个长久连续的联系。让教授看到你真的对他的研究感兴趣,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他让他招收你并提供奖学金。


六、关于模板

切勿使用模板,这东西基本上没什么用。因为你用模板别人也用,这些模板都是网上泛滥得不能再泛滥的了。千篇一律是大忌啊!你想想教授要看的套磁信肯定不止你一个人的,结果一看怎么都差不多,你的和其他人的区别不出来,没有亮点,机会肯定也就不会给你了。其实真心向往写出来的套磁信最能打动教授,因为情真意切,有细节,很真实,教授不动容都难。强行套磁教授感受不到你的热情,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七、一份套磁信发多个教授之类的愚蠢行为

这个就是纯粹的作死行为……一份套磁信发多个教授,内容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干货。因为有干货的套磁信肯定是针对具体的某个教授写的。你不花心思,教授也感受不到诚意对吧?

还有同一个院系的教授发一个人就行了,别A教授发了又给B教授发,这要是两个人聊起天知道了你大概一个offer都拿不到了。


八、当面套磁

这个难度颇高,表示真的很难很难很难……就算你见到教授了,教授也愿意跟你聊一聊,你肚子里没干货,那也是聊不到几句,教授只会觉得失望。


P大化学系GPA 3.4, rank 60/150, 无paper,无牛腿,T96 G430, 套到了顶级牛老板拿到top10学校offer.

陶瓷信不要用任何模板,绝对不要群发,如果你的陶瓷信可以换一个名字就发给不同的教授,那你几乎不会收到有实际意义的回复。
如果有真正想追随的教授,用心写一封信,内容自行发挥。我申请的时候给我真正想追随的教授的陶瓷都收到了非常positive的回复,最终也是因为陶瓷才拿到的录取。而反观属于备胎的那些我没用心套,他们也没怎么鸟我。。。

不过说回来,能不能套上,绝大部分因素取决于被套教授,也许当时心情不好,看一眼直接就删了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拿到offer,而是想好,到底要不要读phd。本科申phd时可能顺其自然地就走上来了,而没有真正考虑好phd是否适合自己。这甚至包括有些本科很早就决定科研决定出国的人,为了走这条路,做了很多不明觉厉的事。
真正出来之后,其实发现我们本不用心急。周围多少人都是gap了多少年才开始读的,他们就会想得比较清楚,而不会在开始读之后后悔。
另外也要高看自己一点,不要觉得有人录取自己是很幸运的事。如果你是靠幸运拿到的offer,那你后面的路多半会很不顺利。如果是靠实力,为什么一定要套某个老师呢?套磁时很大程度上都不知道老师的为人实验室氛围,自己就确定要在这么未知的环境中呆5年吗?5年太长。自己有实力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的选择。如果是能轮转的专业,一定要轮转。


直接和教授套磁比较适合博士项目申请人,硕士项目申请人自己本身没做过什么研究,没什么可以套的。以上经验贴关于套瓷的技巧讲得挺有道理,对广大留学党有一定的参考性。首先M老师十分赞同在会议场合和教授本尊交流,获取他们系一两年内招生计划的信息。假如你在这些场合做presentation得到自己敬仰的教授的青睐,那就是梦寐以求的结果了。美国学术届相当有成就的泰斗通常完全没有架子,而且非常好说话。我就曾经碰到自己本科年代阅读得很多得教授,跟他们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喝酒,聊“权力游戏”。所以假如申请人有这样的机会或者有一些个人关系,鼓励好好的利用起来,比方说你的导师和这个教授有合作关系, 或者是他本人读书时候的导师,那么你申请这个教授的项目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聊聊没有这种资源,只能通过电邮完成套瓷的中国申请人应该怎么走这个流程。


#套磁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通常通过骚扰项目的coordinator或者秘书,我们能够了解这个项目招生人数,往届学生的绩点,今年大概有多少人申请之类不痛不痒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网站上找不到,对我们申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作用不太大。


#套磁项目教授

和教授的交流一定要小心翼翼,因为这个教授非常有可能是录取committee的一员,我们最不希望套磁弄巧成拙,令到教授有消极的印象,假如是这样倒不如不套更好。


#套磁不适合英文不够好的申请者

假如你的英文不太好,很容易词不达意。习惯用中文思考然后直接翻译成英文的申请者表达容易显得生硬,直接,甚至给人一种很没有礼貌的感觉。通过电视剧学习英文的申请人又容易过于口语化,容易给人一种说话不讲场合,不放尊重的感觉。所以写邮件能做到既专业又礼貌并且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是个技术活。我们不希望在还没有投递申请之前就给教授留下不好印象。


我们来举例说明:


“Hi Professor XXX,


…...I want to know if you are taking on new students next year and if I have a good shot to get in …”


申请人用给教授下命令口气非常不恰当。而且申请人问了教授一个很难问答的问题。因为录取的决定不是通过邮件可以告诉你的,通常需要和同一commitee的教授一起开会决定。所以M老师说这封信的申请人应该不太可能收到教授的回音。


再来举个教授一定不会回复的例子:


“Dear Professor Kelsky, I am a student at XXX College and I’m thinking about graduate school on xxx and I’m getting in touch to ask if you can give me any advice or direction about that. Sincerely, student X”

很坦白的说,教授可能一看到这封邮件就删了,因为学生问了一个大到无法回到的问题,日理万机的教授怎么回答你啊。我们来看一封比较正常的套磁信:

“Dear Professor XXX,I am a student at XXX College with a major in xxx. I am a [junior] and will be graduating next May. I have a [4.0 GPA] and experience in our college’s [summer program in xxx/internship program in xxx/Honors College/etc.].I am planning to attend graduate school in xxx, with a focus on xxx. In one of my classes, “xxx,” which was taught by Professor XXX, I had the chance to read your article, “xxxx.” I really enjoyed it, and it gave me many ideas for my future research. I have been exploring graduate programs where I can work on this topic. My specific project will likely focus on xxxx, and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the question of xxxxx.I hope you don’t mind my getting in touch, but I’d like to inquire whether you are currently accepting graduate students. If you are, would you willing to talk to me a bit more, by email or on the phone, or in person if I can arrange a campus visit, about my graduate school plans? I have explored your department’s graduate school website in detail, and it seems like an excellent fit for me 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xx and xx, but I still have a few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xx and xxx that I’d like to talk to you about.I know you’re very busy so I appreciate any time you can give me. Thanks very much,Sincerely,XX XXX”

这封信的申请人看上去似乎有做一定的背景调查,对于项目和学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本身的条件也不差,所以是比较体面的套磁信。


(例子来自以下网站)http://theprofessorisin.com/2011/07/25/how-to-write-an-email-to-a-potential-ph-d-advisor/


#套磁没有回信不代表我们申请没有希望

即便你的套磁信写得很好,也不代表教授会给你回复。我就此问题采访过自己的导师,每到申请季他们往往会收到上百封像这样的套瓷信。根据教授的说法,申请人通过套磁信往往希望得到一点关于自己的申请有多少成功的机率。而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无法回答的,一来这个决定需要开会决定,二来在没有完全审批完当季所有申请人的档案之前,教授也无法断定眼前的申请人是否有优势。教授假如忽略这样的套瓷信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教授觉得这个申请人没有希望。用我导师的话来说,见到套磁信马上就回真是“吃饱了饭没有事做”。


#套磁有回音不代表你希望很大

另外一类型的教授人比较好,也很明白申请人那种煎熬的心理,所以每次接到套瓷信都必会而且回信速度也极快。但是基本都是说鼓励你申请,或者是放心吧,我们会很认真审查你的资料的之类安慰的话。但是这并不代表说教授一定会对你的资料多看几眼或者多评几分。


最终M老师给大家的结论是套磁和其他申请手段一样,在申请人的条件没有好到教授可以一眼断定“This is the person we want”程度的时候,完全取决与当年跟你一同申请的竞争者的条件。假如当年你的对手很强,即便你套了磁,你的机会还是很弱,假如你的对手很强,即便你没有套磁,你的机会依然很大。


怎样套磁才得体有效?什么样的自荐信才能吸引教授的注意?

1. 先弄懂为什么套磁

套磁其实是一种很流行的与教授直接沟通获取信息的方式。实力雄厚的申请者给教授写信,目的在于明确自己跟教授的研究方向契合。大多数人写套磁信其实是为了给教授留下好印象,从对方的来信中揣摩自己能否申请加入对方的团队。

怎样套磁才得体有效?什么样的自荐信才能吸引教授的注意呢?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几个博士生同学、在美国大学当教授的姐姐,以及曾经担任过招生委员会的学生代表,从学生、教授、和录取决策三个角度,总结以下经验。

2. 套磁信应该内容从简,表达清晰

邮件是国外学者主要的沟通手段。国外教授经常邮件太多,没时间回,有时索性没看到。所以咱们的信要尽量写得言简意赅。

套辞信不宜长,一般不超过电脑屏幕,把你想表达的内容用简单直白的语句划分成几小段,每段话别超过5行。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为什么给Ta发信,Ta的科研你为什么感兴趣。

能不能抓住教授的注意力,第一封信表述出来的信息非常关键。这封信需要说清楚的内容有:


我是谁?

  • 哪个学校、几年级的研究生?

我怎么知道您的?

  • 学校官网上查到的?
  • 读到某篇文献发现的?
  • 某人推荐的?
  • 还是曾打过交道但没再联系?

我要做什么?

  • 计划申请贵校哪个学位?
  • 想从对方这里了解什么具体信息?

我准备到哪一步了?

  • 读了对方什么文献?
  • 自己已经写好了研究报告?

3. 套磁的四大陷阱

陷阱1: 不知所云

申请者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几封邮件往来就判断出是否要找这个教授当自己的导师。第一封信发出,对方如果表现出兴趣,那么接下来就会比较密集的通信,跟定节奏,正式向学院提交申请。


1. 缺乏确切理由就发出邮件。

我曾帮助过几个中国同学编辑套磁信。一个普遍问题是没搞清楚写信的目的。套磁信应该带着问题或请求找对方,不能只介绍自己,人家凭什么要认识你呢?有些教授会认真的读这些邮件,可是更多教授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些邮件。如果你还没想好为什么要给某位教授写信,只是试试运气,最好别发。因为搞不好它很可能会对你的录取造成负面影响。

通常来讲,给教授写信主要出于两种原因:

一是其他渠道不能获取某些信息,必须问这个教授。比如你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了解院系里有一位教授跟你的研究兴趣相关,于是需要找对方确认你能对Ta的研究计划有所贡献。

第二种情况是向对方求助。比如你需要换导师,对方是适合的人选,但你又不确定Ta愿不愿意接受别人带过的学生。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对Ta的工作了如指掌,提出任何一类请求都是建立在这种了解上的。


2. 忽略了与研究团队的匹配,太强调自己。

还有的同学长篇大论的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曾经作出什么业绩。哎,教授们很忙的,你对Ta而言还是个陌生人,你说的这些跟申请学校或教授本人的研究没关系的话,对方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呢?


3. 对研究兴趣的描述太笼统。

大多数教授会积极地更新他们的网页以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有的申请者没有仔细查看过这些网站,判断哪些是潜在的可以一起做研究的导师,就匆忙发信,因为心虚,只好一再强调自己的兴趣和对方匹配。其实教授很容易分辨申请者有没有诚意,有没有做足功课。

强调“我跟你匹配”也有错吗?有啊!

大多数教授关注好几个研究领域和子领域,或者Ta的官网上列了很多从前的研究内容,如果申请人只概括的讲“我跟你匹配”,教授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更糟糕的是,教授可能认为你连哪个子领域都没提,连Ta的研究计划都没搞明白,没法跟你交流,当然也就懒得回信了。


陷阱2: 搞错身份

1. 表现出来的性情和品格不适合作研究生候选人。

中国学生常犯的毛病是在国外导师面前拿自己当小学生,还以为自己放低姿态,就能抬高对方的身份。殊不知学校录取研究生,目标人群是心智成熟的青年学者,将来进入学院,是要进入导师的团队成为同事的。你写信的格式和口气如果像是给好朋友写的,那对方可能觉得你的亲和力用的不是地方,怀疑把你招进团队的话,你有没有成年人的担当,能不能放心的把课题交给你。

还有一些中国学生对自己是中国人这个身份看得很重,生怕受到歧视,动辄捍卫祖国立场,或者强调自己跟同胞有区别。有的申请者认为形象能为自己加分,在申请信里附上照片……殊不知,这些作法都与研究精神背道而驰。一般来说,学者会尽量避免刻板印象干扰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不偏激、不自负,能直面自己与生俱来的身份。

能被学校录取,是因为你展现出来的实力和研究兴趣跟他们匹配。没有被录取,就是因为招生委员会认为你不适合,并不是因为你的国籍、本科学校、颜值、性别、你爹。

本科读的清华北大、父母是知名教授重要吗?没说不重要啊,但是所有这些因素只有体现在你的研究能力上才算数。


2. 千万别空洞的奉承。

你刚开始给教授写信,对方还跟你不熟,除非你能很清晰的说出来对方有哪些见解你非常认可,不要轻易用泛泛的形容词“表扬”教授。夸奖的不是地方,对方可能会感觉被侵犯或者感到无聊。


3. 不该问的问题。

另一种常见的毛病是拿老师当学院秘书,询问签证问题,让老师给改语法,让老师给列文献清单等等。这些作法会惹烦教授,或被当成笑料。

给教授写信应该围绕着研究兴趣,而不应该询问录取程序、申请条件方面的信息。除非对方询问,不要告诉教授你的GRE分数,GPA,也不应该直接问教授你能否被录取,因为录取是由招生委员会决定的,有些教授可能会授意委员会Ta青睐的候选人,但是教授无权干预录取程序和决定。不要试图通过教授开后门。


陷阱3: 细节透露品格

1. 在任何时候,用正式称呼都是保险的。

尽管很多教授都不在乎学生直呼其名,申请学校时还是应该正式的称呼对方 Professor+Last name,注意Professor不要简写成Prof。在官网上看到收信人有博士学历,但不是教授,那么可以称呼对方 Dr.+Last name。切记不要因为对方是女性,就把Professor和Dr.改成Ms。

什么时候可以改称First name了呢?当教授亲自告诉你,“你可以叫我xx”。否则的话,哪怕对方给你回信时签的是Ta的小名,你也别大剌剌的以为真的可以这样称呼对方了。在还没能自在熟练的行走在其他文化里之前,用正式一点的方式与对方相处比较保险。


2. 发送前一定要反复核对。

当我们写第一封信并发送给教授,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术信用。对方的姓名、职位和大学名称千万别弄错。有的外文名字比较难拼难念,容易出错,记得核查。如果名字写错还能收到对方回复,真是小概率事件。

发送前一定要起一个鲜明的邮件标题,无标题的邮件往往被视为垃圾邮件。标题怎么写?这方面网上有不少信息,第一封套辞信标题可以是 “Question regarding the M.Arch application”,或者直接写出你要申请的项目、你感兴趣方向的名称。应该避免让人产生歧义的标题,比如 “Help!”, “Looking for a challenging program”, “I want to study in your program”, “Greeting from Li Xiaoming”。另外,不要让标题一听上去就像是垃圾邮件,比如 “Urgent request: Immediate reposes needed”。

注意拼写和语法的正确性。用Grammarly等纠错软件检查一遍 (Grammarly有免费版,也有收费版,先用免费的吧)。如果有母语是英文的人帮忙编辑那就更好了。


3. 注意不适合用在英文书信里的习惯。

别用表情符。笑脸可能放在给朋友的微信里很可爱,给教授写信还是别用了。用词完整,避免缩写。

不要一句话全部大写,慎用叹号。在英文中,大写句子和用叹号是用来表达气愤或者命令的。表达谢意应该用 “Thank you very much.”,而不是 “Thanks!”。

注意向对方提出请求的英文表达跟中文有差异。不要说 “I hope you can …”, “I wonder if you have time to …”, 显得没有礼貌,可以用 “I was wondering if …”。


陷阱4: 不负责任的邮件

1. 追求发信的数量,而实际上属于质量低劣的自荐信。

千万不要发同样内容的邮件给几位教授。有些学生喜欢从学校官网上搜索一长串教授名单,然后就泛泛的讲一句“您的研究与我的兴趣相关”,就在家等待教授给你回信。我只能说,这样写的话,教授看一眼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没有责任心,不予理会或者不疼不痒的回复。

千万不要同时跟一所学校的两位教授套磁。找导师应该怀着非常真诚的态度,同时向几位教授许诺自己愿意跟随对方做研究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的一个博士生朋友曾经担任招生委员会的学生代表,她提到一段尴尬的经历。有一次,系里有两个教授同时问她要一个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很显然这位申请者跟这俩博导联系了两三个月,也下了不少功夫,弄得两个教授都有意把Ta招到自己的团队。两个教授得知真相后再也没跟这个申请人联系,而且还跟系里打招呼把Ta设为“不受欢迎的人”。

2. 不要轻易发送附件。

附件会占用邮箱容量,收件人不会希望邮箱里充斥着大量陌生人的无用信息。所以第一封套辞信尽量不要含附件。后续邮件往来中,如果教授提出要你的简历、研究报告,那么尽量发送PDF格式给对方,避免Word不同版本无法打开的问题。附件名称包含你的名字、附件内容和日期,不要把名字起的奇奇怪怪的文档直接发给教授,显得太随意。如果一定要发附件,正式的表达是 “Attached please find my CV/proposal…”。

3. 回信草率。

一旦教授回信,我们应该及时、有针对性的回复邮件。写套辞信其实很费精力,原因就是你要能够及时的跟上教授的反馈。教授回信可能客气的说,“我今年不再打算招收新生了”,或者肯定的告诉你说你们的研究差异很大,Ta可能会向你推荐系里另外某位教授。

这分明是一封拒信,咱们该怎么回复呢?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回复一封简短的感谢信,并快速浏览对方推荐的教授信息。如果Ta的推荐确实靠谱,你可以稍微具体的感谢对方给你提供了这样重要的指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授回信很快,还问了你一些问题,和你进一步探讨你的研究兴趣,这就表示:这位教授对你有兴趣!千万别以为这就大功告成了,也不要简单的回复一句谢谢。正确的做法是:针对教授回信中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答复时间越快越好,但是要保证质量。

对第一次申请研究生的人来说,花上2-3天好好写一封高质量的答复信是有必要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教授与申请者就是通过这种你来我往的邮件交流,逐渐确定是不是能跟对方共事。但是别忘了我前面说的,与教授的书信往来不适合讨论你的录取可能性。一旦确定对方对你是真的很有兴趣,你可以请求这位教授给你写封推荐信,写推荐信是教授对Ta看好的候选人最好的支持了。

4. 最后,再讲几句题外话

没收到回信很正常。如果你觉得花很多功夫写了一封漂亮的套磁信,教授却没回,不必紧张或沮丧,教授有可能是真的没看到,或者太忙没空回。能获得回复的几率有多大呢?我发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差异还挺大的。有些博士生说他们当初发了10封信,只有两个教授回。而我在国外当教授的姐姐却说,教授们一般对申请者还挺耐心的,没有大纰漏的话,基本都会回信。所以,我想咱们也不用纠结收到回信的比例,教授到底回不回信,因人而异。

套磁信不仅用于申请,跟关系不熟的教授联系,以上经验同样适用。

北美的研究生在上学期间换导师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加拿大,我和本系同年入学的两个博士生都有过换导师的经历。


跟大多数中国的博士生不同,北美的博士生论文题目不是由博导派发,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确定,博导一般都会尊从学生的意愿,从侧面辅助指导。一般北美的学校,系里规定少数几门博士生必修课,学生大部分修课还是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


修了一两年的课,博士生很可能调整了研究方向,发现原来选的导师不再适合指导新课题,需要换导师。由于读博这个过程漫长而且充满了挑战,只有师生二人研究兴趣高度匹配,学生才能一路受到导师有效的指导,完成学业。


寻找新导师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老师开始,比如上过这位教授的课,而且获得不错成绩。你可以主动找这位教授面谈,把自己的想法和处境说清楚,看看对方有没有打算接收你。


我自己在博士第三年想要换导师,在自己的学校里发出了七八封信。大部分教授都很热情的回信了,而且还跟其中5位教授见了面。


回顾这段经历,我的总结是:匹配是博士生与导师良性互动的关键。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是每一位青年学者必须要走的路,否则,仅仅因为教授是大牌学者而追随Ta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自己缺乏独立思考、创造知识的能力,很难让你形成差异化的优势。读博士这个过程本来就是要掌握怎么做研究,学会在学术环境如何跟人打交道。在高校的研究所里,一个有份量、受欢迎的研究生不仅能创造知识,还要能跟人分享。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能量,获取信息,匹配度高的研究团队里,每个人都是分享的受益者。

必须准备好研究报告才能跟教授套磁吗?

北美大学一般都在申请时要提交研究报告,也就是说,申请候选人已经大致有一个研究方向,教授可以通过看你的报告来判断你有没有能力做研究。申请候选人被录取后先修课,在此期间不断的调整研究报告。过段时间很可能研究报告已经跟入学时面目全非了。如果想换导师,一般都是拿着最新的报告去和教授谈。

在英国和澳洲,能否录取主要就是看申请者最初提交的研究报告。另外GPA必须达标,推荐信要强。对各方面都合格的申请人,学校甚至可以帮忙牵线找导师。


【套磁最佳时间】

看了一下前面赞比较多的几个回答,都很专业也很详细。我就不继续关公门前耍大刀了。

但是貌似都没提到套磁的最佳时间。所以就抛砖引玉一下。


套磁的目的当然是要争取得到心仪学校的offer 前面的回答也很详细的说明了套磁的注意事项和要点等各种干货。那套磁的内容写好了,什么时候套成功率最高呢?


首先要注意的是,套磁信不要随便群发。
因为美国的大学都会提供很多邮件列表(官网寻找)。里面的邮件列表有系里所有研究生的邮件列表。也有所有秘书的邮件列表。当然也有所有教授(后缀里面有不同系别)的邮件列表。

首先,套磁对于自费硕士的用处很小,一般针对想拿全奖学金的博士生。那你的邮件当然得发对地方。就是针对教授的邮件地址来套磁。

但,注意:

不要给教授邮件列表里面的所有地址群发!


你给列表里面的所有教授群发说,你如何如何让对他的科研很感兴趣,你如何如何想与他一同研究。那显然是说谎,而教授也会知道你在说谎。下场可想而知。

说了我认为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后。那重点是:


【套磁的最佳时间】

可能会有的同学认为套磁的时间是越早越好,但其实并不是越早越好。


你过早的套磁的话一般有两个结果:
(1)没得到教授的回复。
(2)教授回复并鼓励了你。(一般没多大效果)

第一种情况很正常,因为你太早,学校根本还没有开始录取,很多教授根本懒的理。
第二种你即时收到了回复,帮助也不是很大,因为距离学校的录取程序还有很久,你如何让教授在录取程序开始以后还记得你?教授后面会陆陆续续的收到很多套磁,你能保证你是其中前几名,来让教授一直对你保持兴趣?

套磁时间太晚也不行。教授会陆陆续续收到很多套磁信,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人,如果你套磁的时间晚于一个比你优秀的人,那影响不大,但若是晚于一个与你差不多的人呢? 如果还有录取名额,你认为教授会因为一个差不多条件的人而放弃前面那个已经基本满意,准备录取的人吗?
可能性不大,而这个机会有可能本来会是你。


【所以套磁的最佳时间是在教授基本要做决定的那段时间】


教授们度完假,过完圣诞节回来学校,准备要开始工作了,这个时候学校才会慢慢的开始进入处理申请的程序,在这个时候投效果最好。


但每个学校进入录取程序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所以大家要了解了解。找个合适的时机进行套磁。


最后,套磁这种东西,不一定会有效果,也不可控,所以大家还是不要把未来全部寄托在套磁上,提升自己最重要,把gpa提高,把自己的背景提高。这样才是录取成功率的保证。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申请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环球留学论坛,部分信息来源于admitwrite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会即时删除。

--------------------------------------------------------------------------------------------------------------------------------------------

鉴于有朋友私信我询问关于套磁的成功率问题。

想在此再说明一下,套磁是在你硬性条件已经没办法继续提高了,就等结果了。这种时候来表现自己,增加自己的成功概率。但成功率真的不足以创造奇迹。


建议还是把自己的精力和重心放在自己的硬性条件的提高上。


最后依然祝大家能申请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被蓝标认证遮盖住的签名简介:微信641076507/美国本硕博陪伴式申请/没人点赞还是坚持输出留学干货的男人)

2017.3.1小更:
我下面那个套MIT教授的学生前不久刚刚拿到耶鲁大学数学系和加州理工数学系的博士全奖录取,同时也在等待其他学校申请结果。本文分享的方法效果如何,我们offer说了算。

她的耶鲁offer挂图:

然后是加州理工的offer挂图:

++++++++++++++++++++++++++++++++++++++++++++++++++++++++++++++++++++++++++++++++++++++++++++++++++++++++++++++++++++++++++++++++++++++++++++++++

原答案:

谢邀……感觉有点来晚了。想实名反对某些答案,套路过深有时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我先泼点冷水。套磁被说得天花烂坠的,没啥意思,你使用所谓的学术套,普通套,超薄套,whatever套,都无所谓,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这些年来带了这么多学生申请phd,我越发确定套磁这里面没有所谓的干货,你怎么写都可以,回复不回复,是教授的事情,你无法决定。

教授最后回复与否和这些套路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即便回复你了,和你最终录取与否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即便你被录取了,你最后跟不跟这个你套到的教授拿学位,也没有绝对的关系。

你们套到过什么牛校教授这其实都不新鲜,说再多的套路,整再多的模板,最后真正决定教授能不能回复你的是啥?

1. 你的科研实力啊。有人说我没科研申请phd要怎么套啊,那就别套了,申请理工科phd你没科研经历怎么证明你想做学术?没有文章无所谓的,但是research experience都没有,你会期待教授给你什么回复? 有人说你胡扯,你看商学院博士不一定需要科研经历,因为工作经历可能更重要啊。ok那没关系,确实耶鲁商学院近年来招收过之前在高盛做过分析师的,招过在土耳其做了土耳其版facebook一举财富自由的,他们都确实没啥科研经历,也不能否认他们是大牛——但是商学院陶瓷本身没啥作用啊!!!!你见过一堆拿着fellowship进来五-八年不用support学费的需要跟某个教授套磁混funding嘛 ??(为什么我这个理工科出来的这么了解?我都不用拿我的学生说事儿,我自己在耶鲁读博士gap year去hedge fund工作期间暴力申请并拿到了一些商学院phd的录取)。

这段话告诉我们,就理工科而言,有空在这研究如何写套磁信的捷径,还是多浑浑实验室吧小同学,记住,没paper没关系~

2. 教授的funding啊。没funding的教授想找学生咋办?给系里申请让这个学生当TA嘛。TA名额没有,RA又自己没funding,你套磁信写成天龙八部人家还是会说sorry啊。即便你最后被录取了,想跟的教授没funding,你就说敢去嘛??我当年申请UIUC的金融工程博士(FE track of IE)。套那边的一个做随机过程和衍生品的教授套的那叫一个顺利,教授要飞来波士顿见面聊,电话聊,在国内的时候打国际长途还聊,最后offer直接到手,然后那边说,蛋丁啊,不好意思啊,你也知道我们做FE的基本拿不到NSF的funding啊,只能靠TA啊,但是我手上就一个TA名额还给了我现在的一个三年级PhD用着呢,你要不要来这边先转到数学系然后当五年TA啊~我当然没去==。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事儿别只盯着眼前那一步,套磁成功拿到录取,这事是一个开始。套到教授进去了发现是个坑然后再整天想着如何跳出去的人我见多了,何必呢。要考虑长远,和以后怎么办。

3. 熟人推荐啊。是的,熟人推荐是很重要滴。我本科期间Wabash College,U Chicago和Yale的三个实验室的老板相互认识N年,推荐个学生去对方实验室当然不成问题;我申请phd之前分别找这三个教授摊牌,让他们提供自己的朋友圈子,拿到一堆名字之后,长吁一口气,开套,还怕套不到嘛?收到的回复诸如“哦我和你老板N年前就认识啦”;“啊他现在混得怎么样?替我问好啊”并cc我教授;“我看过他很多文章,你campus visit的时候我们商量一下你要是来我实验室可能做的项目吧(嗯就是这么顺畅,这是CMU计算化学的一个教授的第一次回复,后来CMU发录取的时候还一并给了我所罗门纪念奖学金)。宾大套到的一个教授说和我本科老板读博士的时候就合作过,后来我的录取信上,也是签的他的名字(无意之中套到了他们的录取委员会chair)。具体回信截图请点击本文下面另一个回答的链接。

这段话告诉我们,套磁的成功与否也同样取决于你过去几年的学术圈人脉积累,你们看到的回复率高的人的故事,一定不是仅仅由于他们套磁信写得好,而是潜在的N多积累,只是你不知道罢了,人家也没义务告诉你对不。

1,2,3总结一下,表迷信模板。套磁和考试一样,靠的是一朝一夕的research, network,以及planning。

我坚信,你所走到的每一步位置,都是之前的路径的延伸(所谓因果)。对于套磁,同样适用。

表迷信套路。

最后晒几个我自己以及我指导的学生的部分套磁信教授的回复吧。
光说套路不晒结果的都是耍流氓啊~不要这么不负责任啊~

而且不要随便网上找几张留学生一起上课的图就摆在答案里充长度好不好啊,而且还几个答案共用一张图!!Too lazy yo!!

MIT数学系大牛教授的:“虽然我年纪大了不招学生了,但是我给你推荐我的ABCDE这些晚辈们~”

CalTech某院士教授的:“wow,小小年纪就是科研老司机了,我和你老板很熟呢!后生可畏,说吧,你打算啥时候来读phd~?”

还有更牛的么?

有。让你抱大腿的教授装个微信,上面直接撩。(是的我就是让我的学生打破套路,不择手段 in a good way)

之后,接着用微信和对方教授沟通进展:

我自己的套磁回复我之前在另一个答案“撰写留学申请的个人陈述有什么常见误区”里面挂的很详细了,传送门请戳:
撰写留学申请的个人陈述 (PS, personal statement)时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有严重倾向需要我带着申请的童鞋,我友好的放一下我个人微信的二维码:

申请季联系我的比较多,我这里稍微明确一下:
我带学生是双向选择哦 双向 双向 双向。

还有啊,时间有限,没时间做义务咨询,随便问问请值乎。

http://weixin.qq.com/r/uqzN1fHEr6zQrbW29-mo (二维码自动识别)


如果没有牛逼的research背景,套瓷其实是一门玄学


谢谢你的问题。如果你准备申请在美国的PhD,那么你需要搜集尽可能多的关于目标学校/系的信息。PhD申请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你未来的教授。所有大学网站都列出教授的个人简历和联系方式,大部分都很好找。你应该去查找这方面的信息,找到几位和自己的学科兴趣相关的教授。在联系之前应该至少读一篇该教授的论文。之后,你应该写一封仔细斟酌的email来介绍你自己,并且展示你已经了解该教授的研究。另外,你应该介绍你的研究兴趣,并且问教授一些好问题。问题要言之有物,并且问题要具体。如果你做到了这些,你就算是比较好的和教授交流了。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If you are looking to pursue a PhD in the US, then finding out as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partments you are applying to is what you need to
d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your education will be the professors in
your department. All universities have webpages and most of them let you search
easily for departments and give a list of faculty along with their contact
information. You should look through the department to find several professors
who whose area of expertise overlaps with your own interests. You should, if at
all possible, read an article or paper the professor has published. After this
you should compose a well-written email that demonstrates you have familiarity
with the professors’ work. In addition, you want to talk briefly about your own
background and ask a good question or two that is specific to the person you
are writing to. If you do this you demonstrate knowledge of and interest in the
department. I wish you the best of luck.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更多的类似文章可以帮助到你,谢谢你!


当年申请套到过好多老师,但是最后给我offer的没几个。当时有六个offer,只有两个是我套到的,剩下四个是我没套过的,或者来反套我的,最后去了个我为了凑幸运数字胡乱申请的一个学校,而且导师还很好。我导师连套我都没套,直接一个offer就砸过来了。。。。。(可能幸运数字起作用了)。

后来想了想,我套的老师做的是我想做的方向,套我的老师做的是我能做的方向。我想做的方向和我能做的方向是不同的。申请之前最好想一下自己能做什么,不然陶瓷很有可能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个人感觉陶瓷要趁早,最好是在大三的时候,多浏览浏览美帝教授的主页,然后看看他们在不在招手实习生。如果有可能的话,自费去实习一下,让教授带着你做些研究,最好能发出论文。然后你就有了这个教授的推荐信了,有一起的研究,他写推荐信会写的更有说服力。如果他很看好你,直接留他那里读phd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临时抱佛脚,快到截止日期时候再给教授发陶瓷,我真怀疑他会不会看。用处真的不大。


这个问题貌似很久远了,我默默地写几点,各位学弟学妹们见笑。

如何把握与教授沟通的切入点,我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看教授的论文,自己进行总结,可以先把总结拿给现在就读学校的知名教授看一下,参考老师的意见修改后,再把总结发给要套磁的目标教授。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现阶段的实验报告,我们可以把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实验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写在邮件里发给教授讨论,以引起教授的关注。


要注意发信的频率,不能两三个月都没搭理教授了,突然发了一封信,这样效果当然不会好,在频率上最好是保持一到两周联系一次总之要保持长久联系的过程,这样教授才会觉得你真的对他的研究感兴趣。联系时间太密切会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太远了,人家都有可能忘了你是谁。


套磁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有可能发出去100封信才可能收到不到10封的回信,在这十封回信里又有一半以上是客套的模式化回复,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灰心,金句: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而不一定是那些所谓的牛人


关于PDH申请套磁的几点说明,已有回答很详细具体了,在此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到题主~~


1.何如跟美国教授套磁

2.套磁的最佳时机


针对“How”的问题

(1)目的:拿到offer+全额奖学金(注:博士申请人常用方法,自费硕士慎用,作用几乎为0


(2)切忌乱发模板

关于美国大学的邮箱名告诉你的常识

gra@cs.stanford.edu “grad”说明是系里所有研究生的邮件列表;@后面的cs说明是计算机系

staff@math.mit.edu "staff"说明是给秘书的邮件列表;@后面的math是数学系

faculty@physics.princeton.edu "faculty"说明是给所有教授的列表,@后面的physics是物理系


经手过的申请邮件有这样的悲剧:给以上所有邮件人发信(还是群发),给第一个邮件发Dear Professor只能说明你吃了被门夹的核桃,因为查看这个邮件的没钱研究生同样在等奖学金呢;发给第二个邮箱的说明你脑袋被门夹了,院系里的秘书是没有权利决定奖学金最终归属的,他们不是教授。发给第三个邮箱的只能说明你吃了被门夹的核桃后还被门夹了脑袋,对同一院系的所有教授不加区分,对每位教授都说:哎呀,我对你的研究很感兴趣,你的科研成果我都看过,期望做你(你们)的学生,这么显而易见的谎言,你的申请就此终止了,而且估计会被教授们拉入黑名单,从此与该校无缘!


友情提示:

这种事情听上去好好笑,好弱智,好脑残。但实际情况是,每年套磁的时候,都有人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就好比每年中高考都会有人在答题以后忘记写名字一样,而且中国人和印度人居多。记住邮件常识,一定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否则真的是哭都没地方了!


(3)套磁信要有针对性,切忌空谈

反面教材如:

I"m Jacky Song,I"m from Qinghua University,a very famous one in China and I have amazing background.My TOEFL is 100,GRE is 320 and GPA is 3.6

看的人的想法:

扫视一遍定性:群发内容,没有诚意,放一边,等更好的申请出现


那套磁信的内容要怎么写呢?

套磁信不是PS,也不是个人简历,是有意识的学术沟通和交流,谈科研效果最佳啊

两个点:你所擅长的学术内容是什么?套磁教授所感兴趣(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是什么?

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适当阐述一下自己的独特见解,一篇含金量较高的陶瓷信就诞生了。

写作内容大体如下:

a,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以及自己关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

b,总结教授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方法),谈谈如何利用你的研究方法来更好的推动教授研究成果的发展;或教授的研究发放如何更好的实现你的研究推论。

c,谈谈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改进、提升的地方,并期待获得和教授一并研究的机会


提示:做过学术科研的人都知道,论文后面都要比较和评估自己的科研方法,而几乎所有的科研方法也都有相应的条件和假设。你读懂一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告诉教授你是如何理解的,然后冥思苦想,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授会认为你对他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下了工夫的,也能从你提出的想法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启示,且不论你的想法有没有实际用处,他都会对你本人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他就会很愿意和你继续交流下去。


PS中的内容就不要这么去写了,因为查阅你申请的教授有可能并不是最终作为你导师的教授,表忠心、表诚意最终可能会折腾出适得其反的效果。而陶瓷信的针对性较强,因此,个人建议这样写更为妥当。


针对套磁信的最佳时间

1.切忌过早联系教授

肯定有人在想,抢在别人前面和教授套磁,被录取的概率自然会更高(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或先到先得)。然后事实并非如此,申请提交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套磁的,基本上不会得到教授的回复,因为离学校正式启动招录程序的时间太遥远,通常情况你的套磁信会被无情淹没掉。当然,国外教授在礼节上的细节性行为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们也许会善意地回复你:研究背景不错,记得要及时提交申请。这种回复不痛不痒,只能算得上是一种善意的鼓励,因为等到半年或一年后的招录程序启动,他是否还能从上百份申请人的名字中记得你,这个真的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2.选择正确的时间段进行套磁,不早不晚刚刚好

从教授的角度考虑,每年招生季节到来,他们会腾出必要的时间来完成申请筛选的任务,将候选人排序,又印象分数的高到低决定给予offer。如果换成是你招生,你会考虑:尽管A很优秀,但B联系我早,所以我要把offer给B吗。还是选择:尽管B联系我最早,但A更适合、更优秀,所以我选A。答案自然是很容易看出的。


提示:套磁比的不是谁联系教授更早,而是自身研究功底的厚度,至于时间层面,及时出现就行

什么时间算是及时呢,建议让教授们过完圣诞节,1月中下旬较好(最早)。当然,能在教授最决定的关键时刻发去套磁信,那自然是最佳的时间选择。


3.与其花大半年的时间研读教授科研成果,将申请成功与否的关键寄托在简短的套磁信上,还不如花半年时间做好专业领域的科研项目,争取发一篇高质量的第一作者论文。相比早联系教授,拿出发表过的实实在在有含金量的论文,论文的效果肯定是更佳的。

Warald如是说:套磁像段誉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显灵。因此,不要孤注一掷,将申请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套磁的作用上,该准备的还是要好好准备,该有的科研成果最好还是要有,总之,你足够优秀和合适,教授是不会那么轻易让你溜走的,这点在美国科研人才选拔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部分内容参考Warald的一亩三分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ma美中贴的答案我也看过,我前段时间把百度前15页的套磁心得都看了一遍,也都收集下来了,其实干货很少。最好的办法是找到身边有成功套磁经验的学长学姐,对症下药,会更好一些。下面是我写第一封套磁信之前做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助题主得到一个好的开头。

General tips:
1. Keep the e-mail short and specific. The person you are e-mailing is probably very busy. Even if I spend an hour a day, every day, reading/answering e-mail, there still is not enough time to write a thoughtful response to each one. If you keep your e-mail short and to the point, you are more likely you receive a response.Why are you writing? What do you hope to get in a reply? The recipient should not have to guess.

2. Do not use slang and abbreviations. "How r u?" may be appropriate for chat-rooms, but not if you want to be taken seriously.

3. Get the recipient"s name right.

4. Do not include your resume as a .doc attachment. If you send me an attachment, Ihave to go through extra steps to read it. It also tells me that you assume that I"m on a PC with Microsoft Windows, as if this is the only type of OS. I run Linux on my PC. It is much easier just to delete the e-mail.

5. Pay attention to the title. Get the person"s title correct.

About the first e-mail:

1. Ask whether the lab is still recruiting and introduce your background and interests briefly.

2. Put your CV on your personal website.

3. 100~200 words is optimum.

4. Start with academic is optimum.

5. Don"t talk about yourself all the time, remember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HIM or his research.

供您参考。:-)


上面所有的回答几乎都是申请美国PhD项目的,我来分享一下我申请英国的文科(纯文科)博士项目时跟教授的沟通情况。下文中没有特殊说明,都是指的文科博士项目。
注意:相比于美国大学,英国的学校提供奖学金(给国际学生,文科专业)的极少。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和CSC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奖学金。
英美两国博士项目在学习年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学习研究进程和安排也显著不同,我只是了解些许美国的博士培养制度,回答时出现错误还请指正。
英国的博士项目在学期间基本不用参加专业课的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研究阶段。因此,教授会希望你在申请时就有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甚至比较可行的具体的研究课题。这和美国的博士项目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这一点,我建议在套瓷的时候,自己就对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心中有数。根据具体课题以及研究方向筛选导师。
楼上很多回答的作者都申请了很多学校,甚至超过十所。但就申请英国的文科博士项目而言,我不建议申请过多的学校/导师。我今年刚刚开始博士项目,去年申请学校期间总共只联系了两位教授。对于向我寻求建议的学弟学妹,我也都建议不要联系太多老师,尤其在某些老师给出积极的回应之后。
首先,依据我去年跟意向导师交流的经验,他们对我发的材料都非常上心,提出了很有帮助的修改意见,对于我的邮件都回复的很及时。最终我选择了现在的学校,但是对于我没去的那所学校的那位教授,我至今仍心怀愧疚。在我看来,我的每一个联系对象对我而言都意味着一份责任,以及教授的心意,不要将其视作理所应当,对于他们百忙之中的回应和帮助,我都倍加珍惜和感激。
其次,申请过多学校,联系过多的教授,对自己的精力都是没有必要的消耗。既然最终只能去一个学校,那么剩下的申请和交流都是浪费。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于申请材料都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多申请一所学校就意味着要多准备一份材料,漫无目的的海量申请,实在不是明智的抉择。
因此,我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意向,将目标学校和教授按照自己的优先等级排序,按顺序联系相关教授,不要同时联系过多的教授。一旦教授给出积极的回应之后,就不要再联系过多的教授。在旧的联系通道没有关闭(被拒)之前,不要开启新的联系通道。
--------分割线--------
补充:套瓷的时候,如何跟教授交流?
以我个人的经验,我倾向于逐渐深入地与教授讨论自己的研究项目。
在第一次联系时,我建议在邮件中表明这些问题:你的研究领域和项目(简略),你的读博意向以及与教授的学术成果的渊源(如果有的话)。如果教授对你和你的研究项目有兴趣,给予积极的回复之后,可以继续将你准备的其他材料发给教授。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自己和教授的宝贵时间。
如果教授给予了积极的回复,在后面的交流中可以更为深入地讨论你的研究计划。
--分割线---
最后,我要邀请我的研究生室友 @咚懂咚懂咚 分享他申请剑桥博士(理工科)的过程。而且他同时申请了英国和美国的项目,想必对两国的情况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每年辅导的申请国外phd的学生都有奖学金,遍及工科、文科、商科等。

最近经常有同学问我申请国外的博士是不是一定有奖学金,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奖学金等等,我解释一下。
国外的博士,最常见的是PhD,是给那些某领域内有研究兴趣和潜力的人继续做研究而设置的最高学位,是一定要给奖学金,而且奖学金要足够交学费和生活费。道理很简单,如果某学生不去读博士而是去工作,就会拿到很高的薪水,所以来读博士你一定要给奖学金。因此你要证明,我来这里读博士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热爱研究,帮助你做研究,当然也提升自己,你当然要给奖学金了。而老师申请到的各种基金,使用途径极为严格,招学生提供奖学金是其中一个合理渠道,有些基金一定期限内用不完就废掉了,所以有的博士录取是不按学校正常录取走的,道理很简单,有的基金不是按照学校开学时间开始的,如果老师不招学生,当月的钱就支不出去,导致不能最优地最合理地利用这个基金。

为什么有人没有奖学金呢?

因为你没有从老师要,或是老师不想给但你又想去读书,如果老师可以在不给你奖学金的前提下录取你,他一定不给,这种老师现在也越来越多。去年有个焦作的同学去英国一个大学去读博士,是华人导师,不给奖学金,我就发现有问题,但她碍于面子坚持要去,发现老师竟然还给她安排房子赚她的房租,当然有老师人品是不好的。今年我的学生套词后已经有教授表示要录取,但有的教授说只给第一年(看图),以后每年是否给看表现,我就教给学生怎么和老师谈判:你必须明确表示读博士这些年给我多少奖学金、包括期限,这样我才会来你这里读博士,否则我的风险很大,我不想冒这个风险。这个同学的另外一个学校的导师说她的GRE没有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我建议她去和老师说,研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考,让老师去系里替她申请,老师竟然去申请了,这就有希望的。

规定年限没读完怎么办?

奖学金必须按照最长年限给,确切地是最长的fulltime读博士年限,一般3-5年。如果在规定年限内没有读完博士,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帮忙找一个研究助理等职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财务支持,否则可以自己找工作满足经济上的需求,再递交论文。我知道很多美国高管都是当初读博士,后来被迫放弃学业选择加入IT公司的。

奖学金给多少钱?

这个学校不同,老师的基金不同,差异很大,总之,足够满足你的生活需求。十年前我在香港读博士的奖学金是每月14500港币,是统一标准,其中要交每月平均3500的学费(每年学费42100,香港学费固定,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不包括授课类硕士)和1200的住宿费,每个月当然还要结余。香港现在奖学金没有以前多了,国外其他学校也差距很大,和老师的基金和经济状况有关,例如我的学生拿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每年3万美元的奖学金,还不用做助教的(有的奖学金要求必须做多少小时的助教),有的是每年1.7万美元。有的同学互相攀比奖学金,按照奖学金选择学校是短视,不明智。奖学金足够生活即可,读博士这几年不是为了挣钱的,工作显然赚钱更多。

为什么要读博士?

这个事情同学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读博士是很费时间的。读完博士一般可以去国外或国内学校当大学老师,或去研究机构,实际上就业选择变得很窄。如果你为学而学是很好的,读博士毕业的标准就是已经为人类在这个选择的领域扩展了知识边界。当然,选择在国外读博士后如果工作几年回国也是很好的,国内有很多引进国外人才的政策,而且会越来越多,例如千人计划等。不仅仅有大城市的户口,还可以有住房和启动研究基金。我正在做这项工作,帮助海外学者,包括我毕业的学生,申请到国内的这些机会,“送出去,接回来”,形成人才闭环,这是我的人才计划的一部分。当然,我个人读博士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上学比较早,19岁大学毕业。当然,读博士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见下一个问题。

国内和国外的博士有什么不同?

差别很大,国际一线学校(全球前150名)的博士的质量还是非常高的,你可以学会做研究的整个过程,最关键的是学术和逻辑思维。最简单的就是形式化建模、数量化方法,用证据证明声明等等,还是终身受益的。学术化思维不经过训练就永远不会,学会了一生受益,例如:如何证明你是合格的,如何证明你的方法是最优的。
国内的硕士和博士的水平在提高,尤其是C9大学。但国内的非名校海归的老师普遍做研究的能力比较差,研究性的训练明显不够。我至今没有遇到过一个在国内读本科和硕士的同学在我辅导之前真正具有研究能力,包括C9的学生,包括在我的指导下被MIT、普林斯顿、CMU录取读PhD的学生。
在我的指导下,我的学生可以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思考方式,因此他们比竞争者更优秀,从而具备和老师谈录取条件的资本,有选择学校的机会。PhD录取是不看托福雅思GRE的,因为这不是核心,核心是“用过去研究经历和现在的想法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潜力”,而更高一层是可持续的研究可能性,即你的研究是否可以被学术界和业界认可?说白了认可后才有名和利,才能招兵买马,扩大底盘和影响。而我对很多领域的商业、工业层面的了解让我具备在这些领域被认可的能力,即申请到资源的能力,但我精力有限,大部分工作要我的学生去做,而读博士是第一步。


推薦閱讀:

紐約愛樂樂團為什麼那麼多華裔成員?有什麼歷史緣由嗎?
如果豬玀灣事件成功了,古巴會變得更好嗎?
你看过最烂的电影是哪一部?

TAG:美国 | 留学 | 博士 | 留学申请 | 套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