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中的拱和劵有什麼區別?

最近看外建史,看到哥特建築中,發展看不懂了它結構了,沒有圖片說明,確實理解不了劵,拱的區別。還有雙圓心劵,骨肋劵等等…最好配圖說明


這個學期剛學了外建史,so……


拱券結構除了豎向承重良好外,還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半圓形的拱券(羅馬券)為古羅馬建築的重要特徵,尖形拱券則為哥特式建築的明顯特徵,而伊斯蘭建築的拱券則有尖形、馬蹄形、弓形、三葉形、複葉形和鍾乳形等多種。拱券結構是古羅馬對歐洲建築最大的貢獻。


利用塊料之間的側壓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結構的砌築方法稱發券。用此法砌於牆上做門窗洞口的砌體稱;券砌為筒狀(多道券並列)稱;券砌為球面狀(如半個西瓜殼)則稱穹窿


發展歷程

疊澀假券——發券——筒形拱和穹窿頂——十字拱——拱頂體系——骨架券——帆拱和尖拱

疊澀假券:通過一層層堆疊向外挑出或收進,向外挑出時要承擔上層的重量。

(邁錫尼獅子門)

它上面發了一個疊澀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過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塊石板……


疊澀拱:用磚石層層堆疊向內收最終在中線合攏成的拱。

(吳哥城的疊澀拱)

連續券:券腳落在柱子上,只適用於很輕的結構。

(戛合輸水道)

最高處有49米,最大的券跨度達24.5米……


筒形拱:多道券並列成一排(詳情見艾倫的答案)。見下圖A。

交叉拱(又稱棱拱,見下圖B、C、D):由兩個筒形拱正交而成,相交處形成棱溝。

棱拱因所相交的兩拱跨度相同,棱溝的投影呈正十字形時,稱為十字拱(見下圖B、D)。

下圖C相交兩拱的跨度不一樣,為使拱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就需要把跨度小的拱的起拱線(見紅色虛線)提高,其棱溝投影就呈曲線形。

(以下均為羅馬券,即標準的半圓形)

(十字拱的發展歷程:筒形拱——長方形平面的十字拱,見B——正方形平面的十字拱——柱支撐的正方形平面,見D)

為了抵抗拱的側推力,需要連續的承重牆。十字拱的意義在於擺脫了連續的承重牆,以便於開側窗。

拱頂體系:擺脫了承重牆,十字拱需要新的方法來平衡它的側推力。2—3世紀,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聯,互相平衡縱向的側推力,而橫向的則由筒形拱頂住。筒形拱的縱軸同這一列十字拱的縱軸垂直,它們本身的橫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側才需要厚重的牆體。

(下圖中紅色部分為一個十字拱,相交的十字即為棱溝的投影,藍色部分為一個筒形拱,綠色部分為外側牆體,綠色部分的空白處為在外側牆上的發券。)

拱頂體系的意義是獲得了開闊貫通的內部空間。


肋架拱:尼姆城的一個建築物的拱頂的做法是,先築一系列發券,然後在它們之上架設石板,這是早期的肋架拱。基本原理是把一個拱頂區分為承重部分和維護部分(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肋架拱在中世紀得到發展。


穹窿:一種建築的構造,又稱穹頂、拱頂、圓頂,常指寬大的廳堂上空所修築成圓球形和多邊曲面的屋頂蓋,有的中央留有圓洞供採光用。

(羅馬萬神廟)

萬神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穹頂直徑43.3米,頂端高度43.3米,穹頂中央開8.9米的圓洞。

以上為古羅馬及以前的內容,以下是中世紀時的內容。


骨架券即肋架拱,把十字拱做成框架式的。出現於古羅馬沒落時,發揚於中世紀。使用骨架券作為拱頂承重結構,可以節省材料,減輕拱頂重量。


帆拱:(做法就不打字了,自行百度吧)三角形部分為帆拱,是拜占庭(東歐)的創造。

藍色部分為穹頂;紅色部分為鼓座,是圓筒形,穹頂放在上面;綠色部分為帆拱。


尖券:做法見圖。它的好處在於拱的高度不受跨度的限制,半圓拱頂的高度是跨度的一半。此外側推力小。

(雙圓心券)

確定寬為BC,高為AD;

連接BD,作中垂線交BC於O;

以0為圓心OB為半徑畫弧。


此外還有三心(見下圖)、四心、五心券……

已知三心拱的凈高h和凈寬w,作三心拱。

步驟:

1.作直線ab=w,作ab的中垂線cf=h;

2.分別過c點和a點作cf和ab的垂線,並交於d點,連接ca;

3.分別過c點和a點作角dca和角dac的角平分線,並交於e點;

4.過e點作ac的垂線,與ab交於o2點,與cf的延長線交於o1點;

5.以o1為圓心,co1為半徑作弧,過c、e兩點;以o2為圓心,eo2為半徑作弧,過e、a兩點;

6.然後將弧aec以cf為對稱軸鏡像,得到完整的三心拱,如圖所示。

o1、o2和o3即為一個大圓和兩個小圓的圓心。

以上內容來自外國建築史 (豆瓣)、外國建築歷史圖說 (豆瓣),還有百度。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拱(gǒng)、券(xuàn)二字常常連在一起來讀,它狹義上指的是由古羅馬人在繼承伊特魯里亞人的基礎上所發展而來的一種弧形結構形式,也泛指古羅馬文化以後的文明所採用的類似結構形式。拱券結構(Arch Structure)的具體形式有很多,比如筒形拱(Barrel Vault)、十字拱(Cross Vault)、帆拱(Pendentive)等等。
要理解「拱」和「券」的具體含義,我們不妨先看看筒形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我們知道古羅馬人在砌築筒拱時,一般的工序首先是將一塊塊磚疊砌成一道弧狀的曲線,磚塊之間用火山灰混凝土進行粘結。然後以相同的方法,大約每隔60cm的距離就砌築這樣一道弧線。接著,在各段弧線之間架設模板,再用磚和混凝土把其間的空隙填補上。最後就是等待磚塊之間的混凝土硬化。於是筒形拱便做成了。
下面請注意了——上面提及的一道道弧線,指的就是「券」;而最終形成的筒形拱,實為「拱」也。簡而言之,券是拱的構成部分,拱是由一道道券組成的。
雙圓心券,顧名思義,就是由兩個圓心才能決定的圓弧。類比一下,你想想橢圓是不是就是由兩個焦點所決定的?知道個大概意思就好,不必過於糾結。
還有骨勒券,也就是骨架券,它特指哥特教堂頂部的弧形承重體系,你隨便找一張哥特教堂內部的高清無碼圖,真相也就來了。


兩年前的回答,粘過來方便大家閱讀:
—————————————————————————
(原答案)在百度上搜到liu0573wen的答案,粘過來供大家參考,侵權刪。

「古羅馬時代,在澆注混凝土筒形拱前,每隔60CM左右,先用磚起券,兩券之間用若干磚帶連結,於是把拱頂劃分為許多小格,混凝土澆進小格裡面,同磚券凝結為一個整體.

也就是說建拱之前,先用磚起券,券就是拱的骨架,若干平行布置的券之間以磚帶和混凝土相連接,這樣形成的結構物稱為拱,也就是說券實際上是拱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這裡所說的混凝土是古羅馬時代的混凝土,主要成分是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作為輔助成分。」
-----------------------------------------------------------------自己補張圖------------

上圖是拱的施工;下圖是券的施工。
編輯於 2015-08-1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如果建築是一顆傘狀的樹,券相當於樹榦與順著樹榦延伸開來的枝條,拱則是包括枝幹與樹葉的整個樹冠.
如果建築是一片捲曲的樹葉,券是沒有葉肉的葉脈,拱是整片樹葉.
券是線性的,拱是面性的.
媽啊,多少年過去了,估計樓主早就是行家了


「發券」是把分隔成很多小格,每個格里分別澆混凝土或用大塊石頭砌築(有點像小學那個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23333),砌出來的那個拱形門洞,叫拱。
券是砌築方式,拱是個形狀,比如趙州橋,就是拱橋。
券拱結構把上層的力分解,水平方向由券之間相互擠壓承擔,豎直方向傳到地面。
券拱的原理就是醬,不過隨著不同的建築結構和裝飾需要有不同的名字。
哥特建築很高,由高中物理可得它豎直分力更大水平分力更小,所以哥特建築上的券拱比以前的尖,叫尖券。但哥特建築的牆體很輕盈,用了大面積的雕花玻璃,於是在建築外面又加了把外牆往裡推的結構,飛扶壁。


拱是形式,券是結構,發券則為做法。就好像月梁一樣,月是形似彎月,梁是承托屋架的結構。上樑則是做法。


拱券--Arch。在中文語境中有時會被簡稱為拱,或者券。
拱券是一種建築結構。簡稱拱,或券,又稱券洞、法圈、法券。

拱券_百度百科

另附上在知乎上看到過的一篇回答:

請問券拱和拱券有什麼異同呢?這兩個概念分不清楚。?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再附上一篇果殼上的回答:

骨架券和肋架拱是一個東西嗎,如果不是,它...


推薦閱讀:

TAG:建築 | 建築史 | 教堂 | 哥特式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