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HDR技術應該用什麼測光方法?

以前拍風景總是受到大光比的影響,天空一片死白。最近了解到通過包圍曝光拍三張不同曝光的照片,然後用HBR技術後期合成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是評價測光固然無法應對大光比的畫面,那麼是否在應該使用局部測光或是點測光呢,但當拍攝大場景時面對大片的天空,景物時如何才能精準的運用局部測光和點測光呢,希望各位大攝影師不吝賜教。


謝邀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
第一個問題,大光比環境下拍攝為什麼會產生天空死白的問題。
首先,咱們從膠片時代說起。在膠片時代,寬容度都不是很高。所謂寬容度,就是膠片能承受畫面最暗的部分和最亮的部分的光強倍數。比如7檔寬容度,意思是畫面中最暗的部分和最大的部分光強不能超過2的7次方倍,控制光強的就是光圈。換言之,取景器中的畫面最暗的到最亮的區域不能超過7檔光圈。這個時代很多相機還沒內置測光表,那麼攝影師在獲取準確曝光參數時,第一步要對最暗的部分和最亮的部分用測光表分別測光。首先確認光比是不是在膠片的寬容度之內。如果在寬容度之內,你可以放心的再對主體測光,用測得的參數進行曝光。如果超出了寬容度,這時候你要進行取捨,是犧牲陰影區還是強光區。往往是犧牲強光區,所以天空死白這個問題,一直有。
那麼這時候攝影師會採取增加一檔光圈再拍一張,再增加兩檔光圈再拍一張,通過增減不同的光圈檔位獲得不同的曝光效果,然後從中選取一張曝光相對準確的,這個方法叫」包圍曝光法「。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就是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提出了另一種辦法,就是把畫面按照亮度進行分區,然後在曝光時候儘可能照顧到需要細節的區域(因為欠曝和過曝就沒有細節了),最後,在過曝或者欠曝的區域利用暗房,對底片上的這些區域進行一些特殊的處理從而讓這些過曝或欠曝的區域能出現更多的細節。這個理論實際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膠片時代寬容度不足導致大光比場景難以完美表現的情況。

第二個問題,數碼相機相對於膠片時代的進化
寬容度這個問題也許隨著相機的進步以後就不是問題了。因為現在數碼相機的寬容度已經有15檔的面世了,相信很快會有16檔的。那麼15檔寬容度是什麼概念,人眼的寬容度約為15.6檔。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相機寬容度達到了16檔,也就不存在寬容度的問題了。
當然目前還不行,但首先第一點,現在的數碼相機的寬容度雖然沒有到16檔,但也可以達到12甚至14檔。那麼最多變化兩檔就可以接近或者超越人眼了,所以首先你用包圍曝光法壓根就不需要拍很多。正常一張,加一檔,減一檔,三張足以(前提是你曝光參數本身不要過曝和欠曝),然後HDR其實就有些區域曝光法的影子在裡面,就是在三張利用包圍曝光法完成的照片中,利用合成把所有細節都呈現到一張畫面中。當然還是需要微調一下合成後可能產生的畫面失真問題

第三個問題,如何獲取相對曝光準確的畫面?
如果你真的想在大光比情況下拍出一張細節完美的風光照,我推薦你一種拍法。
1.準備個腳架。把機位固定好。
2.構圖,利用評價測光獲取第一副畫面
3.回放,觀察畫面中細節欠曝和過曝的部分
4.調到點測光,對剛才欠曝和過曝的部分進行測光獲取曝光參數,分別拍攝,習慣好點把有用的畫面做好記錄。
5.導入電腦,打開photoshop,利用」堆棧「功能將有效的照片合成
6.調節好對比度和飽和度,(」堆棧「和HDR一樣,自動的情況下很容易會使畫面失真,其實調整對比度和飽和度即可恢復)
7.按照自己的口味進行後期處理。


實時取景模式,m檔

放大十倍看天空最亮的地方,光圈一般都f18到f16,感光度肯定是100(我的d810是64),調整快門速度到天空最亮出略為過曝,按下快門。

回家提亮暗部。


我都是這麼做的,目前沒遇到什麼問題

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拍風景不都是m檔嗎?m檔需要考慮測光模式嗎?)


因為我用中畫幅,很少關注HDR,只是用手機拍照的時候會用。個人經驗:
看你想表達什麼,我一般保證主體準確曝光,開HDR拉回一點高光或者暗部細節,例如這樣:跑步的時候在一堆老法師中很low地用手機照的


九檔包圍曝光。 怎麼也能做出一張HDR


推薦閱讀:

怎麼才算擁有自己的攝影風格?
人像攝影師是如何逗妹子的?
夜間攝影如何能夠拍出與人眼看到效果相似的照片?
85mm焦段拍人像魅力何在?求具體分析
這樣的照片low嗎?是的話為什麼?

TAG:攝影 | 攝影技巧 | 攝影后期技術 | 風光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