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到底是反映什麼的?

問這個問題主要是以前都是說反封建,反壓迫,但是現在好像雜談西遊記的很多,說什麼成功學,領導同事關係了,都亂了。


實名反對樓上許多答案。

如果目光只局限在一部小說《西遊記》,就不明白這部小說的內涵是由不同作者逐漸積累起來的,進而只會產生過度解讀。

小說《西遊記》是數百年來眾多唐僧取經題材作品的集大成者,裡面的大部分主要情節都不是小說作者自己憑空構想出來的,而是沿襲前人。那些故事已經流傳了很久,要寫唐僧取經就不能不提,否則讀者覺得不對勁。所以,故事中必定會殘留一些前人的思想,而未必包含小說作者本人的思想。

現存最早的取經題材虛構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現在僅見於一份南宋印本,所以一般都說是南宋的書。但有學者認為這書創作的年代更早,當在晚唐五代時期。這裡面已經有了花果山猴王猴行者、女人國、火類坳(火焰山,但只是描述火焰中的情景,沒有三借芭蕉扇等情節)、深沙神(沙和尚,但沒有成為唐三藏的徒弟)等故事。這書純粹是宣揚佛教的作品,而且帶有一定密宗色彩,比如以大梵天王(而非釋迦牟尼佛)為主要的佛,比如眾生皆有佛性的思想等。

接下來,能確定年代的唐僧取經作品就要數元朝吳昌齡的雜劇《老回回東樓叫佛 唐三藏西天取經》了。此劇僅存一小段,從這斷片中看不出什麼深刻的思想,只見插科打諢的娛樂。劇作家跟宋元時代的很多漢族文人一樣,誤以為回教就是佛教,可見他的宗教知識不豐富。

猴神齊天大聖跟陪唐僧取經的猴行者,本來沒有關係,只是南方信仰的一個神仙。所以前幾年福建發現齊天大聖與通天大聖「合葬墓」(其實那只是石牌位,並非墓碑,故應為神祠而非墓葬),一點兒也不奇怪。元雜劇中有一出《二郎神收齊天大聖》,就一個字沒提過唐僧取經。

元末明初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是幾部劇拼合而成。這部劇的貢獻包括:
——首次把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後被鎮壓山下的傳說放入唐僧取經故事中
——首次以觀音菩薩為主要人物
——把鬼子母和火焰山兩個故事合併(子就是紅孩兒,母卻不是鐵扇公主。劇中鐵扇公主是另一個人物)
——首次既有道教神仙又有佛教神仙(儒家色彩尚不明顯)
——首次使孫悟空具有明顯污點,比如曾劫掠婦女
此劇結合了當時流行的文藝作品和神話傳說,娛樂性強,搞笑成份很多。看得出作者對佛教持一種不認真的態度,只拿來調侃。比如八戒、沙僧在女人國都破了戒卻沒事,比如所取的經中有一部《豆腐粉湯經》,比如最後八戒成的正果就是肢解了給人吃肉;而又沒有什麼道教、儒家思想。所以,以上的故事都沒有多少宗教意味,只透露出叛逆、幽默與玩世不恭。

同為元末明初的《西遊記平話》,只有情節概要和部分片段保存下來。此書的情節已和小說有六成相符,其中夢斬涇河龍和車遲國鬥法兩個故事都是首次出現。

明朝前期,道教和一些民間秘密宗教的寶卷(歌謠式大白話經文)中,有一些簡單的西遊故事。這時,西遊開始與道教的內丹思想產生聯繫,其中很多固有的故事情節被當成隱喻象徵,用來指導覺悟、修行。

接下來,就到小說《西遊記》了。很多人要說,那不是吳承恩寫的。但是各種證據顯示,作者即使不是吳承恩,也肯定是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江蘇淮安人,與某個藩王府有關(吳承恩就當過荊王府的家庭教師)。此人的貢獻包括:
——把內丹思想發揮到極致。這一點可以講很多,而且很容易有過度解讀的嫌疑,所以只說最明顯的幾點:回目中將孫悟空稱為心猿,白龍馬稱為意馬,與修行有關;書中多次稱孫悟空為金公,稱豬八戒為木母,稱金鼻白毛老鼠精為奼女,又有黃婆、嬰兒等詞語,都是內丹術語;書中直接引(chāo)用(xí)了全真派歷代宗師的詩。具體到情節,很多都是在隱喻修鍊內丹的過程和原理,我就不贅述了
——把孫悟空塑造成一個近乎完美的角色,不僅沒有雜劇中的種種缺點,還增加了很多優點,比如機智多變,有時比唐僧更懂佛法
——佛道合一的特點更強烈。佛界與天界共存,佛教故事中加入大量道教思想,另一方面卻把道士都寫成妖魔,同情佛教受的迫害
——加入儒家色彩,比如木仙庵一回的文人雅興,鳳仙郡一回的愛民思想,強調昏君都能改邪歸正等
——諷刺朝政,書中的君主都是昏君,當權的都是妖道,神佛身邊的妖精作惡都不受懲罰,阿儺、伽葉索要人事等。很多事情在嘉靖年間都能找到原型。就算這跟嘉靖年間的情況沒有關係,也明顯是在諷刺某一時期的朝廷
——增強叛逆意味,如孫悟空說「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又敢說如來是妖精的外甥。明朝人當然不可能反封建,但晚明已流行反傳統思潮

綜上所述,小說是在一些沒有太多意義的娛樂性情節之上,加入了內丹思想和諷刺意味,順便宣揚一下三教合一。字面之下,除了陰陽五行之外,並沒有太多的隱喻。說西遊記是純粹的修鍊之書,所有情節都有宗教意義,這太誇張了;說西遊記背後藏著陰謀的,是用現代人眼光去看古代文學;說全書都是政治影射的(唐三藏是明朝某個皇帝云云),一定沒看過宋元時代的作品。你們都想太多了。


「至於說到這書的宗旨,則有人說是勸學;有人說是談禪;有人說是講道,議論很紛紛。但據我看來,實不過出於作者之遊戲,只因為他受了三教同源的影響,所以釋迦、老君、觀音、真性、元神之類,無所不有,使無論什麼教徒,皆可隨宜附會而已。」

魯迅先生的觀點。


為什麼這種高考閱讀理解的問題還在困惑一大群人啊……

任何偉大的小說的作者都不是抱著為了反映什麼問題的想法去寫書的。不然他們直接寫散文不就好了嘛。
羅貫中不是為了揭露戰爭的殘酷而寫三國演義的。相信那純粹是因為對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和引入入勝的故事的心馳神往才讓他寫下不朽的名著
Jk羅琳也不是為了反映母愛的偉大而寫哈利波特的。只有純真的熱愛才能激發她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吐槽一下,哈利波特後面幾本雖然精彩卻沒有之前那麼有趣的一個原因我覺得就來自於羅大媽過於關注小說設定的嚴謹了)

其實只要在知乎里搜索西遊記,一大部分回答都是陰謀論說,道教佛教搶地盤說等等。如果這些解說有一種是對的,那西遊記就成為不了一部有趣的小說,更別說名著了。
我們讀西遊記,不是被那些莫名其妙解讀出來的政治鬥爭所吸引。而是因為我們覺得每一個被小說構造出來的活靈活現的人物都彷彿真的存在一樣。我們喜歡孫悟空大鬧天宮越戰越勇,哪個小男孩的童年偶像里沒有他;我們討厭唐僧,特別是在他不分忠奸趕走孫悟空;我們覺得沒有菩薩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發現哪裡的土地公公都是盡心盡職……

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使西遊記不朽。這些有趣的故事才讓西遊記經久不衰。至於你能看出點什麼道理,那是你本來就想看到的。你腦子裡是權力,所以你只看到鬥爭;你腦子裡是人情,所以你看到的是世故。

相信是作者對神魔故事的童心熱愛才讓他總結彙編潤色出一部不朽的作品。這世上一切的偉大都誕生於最單純赤子之心。
至於吳承恩自己在想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一定是他自己最喜歡的。
西遊記真是一部有趣的小說。


反毛的封建啊!裡面西遊記寫的各種神魔鬼怪那個等級森嚴啊!看電視劇當然看不出來,看看原著,各種等級秩序滿紙皆是,對綱常的維護幾乎也無所不在。反壓迫是有的,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條就夠說明問題了,
現在意識形態下對文藝作品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都太拔高了,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情節,那個時代的人物,超出不了自己的階級,就跟評價農民起義似的,大家想的無非是怎樣從交租子的變成收租子的,哪有那麼多反封建反皇權的思想,老子要是成功做了皇帝,該咋地還咋地。你指望著吳承恩靠幾本書就把封建給反了,那是扯淡,你問問他封建是啥,他估計還一頭霧水的背柳宗元的《封建論》呢,你要真把這推翻皇帝,人人平等的高帽子給他帶,他嚇得背過氣去罵你反賊把你送官也說不定呢……
至於什麼從西遊記中看出成功學、領導關係,那就更扯淡了……西遊記里哪裡寫成功了?玉帝招安猴子,沒成功;猴子鬧天宮想做玉帝失敗被壓五行山,沒成功;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嫁唐僧,沒成功;孫猴子想殺盡所有鬼怪,可大多數都被頂頭上司說情收走了,沒成功;老豬一心想回去過高老莊的平淡生活,沒成功;老沙一心想保護師父,次次沒成功……終於取到真經了,回到家裡,發現李世民信道了,把老子當自己始祖了,還是沒成功。這哪裡有成功學的影子啊!明顯寫的是五個屌絲(包括最慘的天天被騎的小白龍)被一幫子高富帥玩兒得團團轉的過程啊!
領導關係……省省吧,唐僧那能叫領導?靠他領導,這五個人(包括白龍),早被吃幾百回了……那幾個師兄弟也能叫下級?老孫不服管,老豬想分家,老沙沒腦子,小白龍最慘,幾乎沒台詞……這哪裡有企業的影子啊…………
所以,言歸正傳,小說就是小說,別貶低,那是古人文學智慧的結晶;也別拔高,什麼時代的人寫什麼時代的事兒,什麼時代的小說反映什麼時代的人情,幾百年前可沒有什麼無產階級文學家。
咱們讀西遊記的時候得到了快樂,學到了自己覺得值得的東西,每個暑假循環播放的電視劇讓我們的假期不再空虛,這就足夠了,那樣這本書就有了價值,吳老先生想必也能九泉之下感到欣慰了,不是嗎?


大家受吳閑雲的影響好深呀,吳閑雲的陰謀論調果然有了繼承人。在我看來,西遊記是一本講修行的書。不管是最近有點兒流行的挪威龍王的《西遊漫注》還是之前劉一明道長的《西遊原旨》,其實切入點都是修行。
我覺得,如果大家談《西遊記》,那必須是以看過原著並不考慮各版電視劇以及大話西遊類電影的前提下。我還是非常建議大家,別管是看過西遊記的解讀還好,或者聽過別人解讀也好,其實遠不如自己認真看一下,看別人的解讀,別人那都是為了維護自己觀點而節選出來的,你不去通讀,是很影響自己的判斷的。其實不僅是西遊記,四大名著都是這樣。
再說西遊記,西遊記基本上就是時時修心的過程,而且相由心生啊,舉個例子,到了冬季,一片肅殺,唐僧和孫悟空也都更加心境清明一些,這時候就收了白龍馬,大家心性修持都上了一個台階,而夏季萬物繁茂,各種念頭肯定也就更加旺盛,妖怪自然就多,這時候基本上你會看到唐僧各種受豬八戒忽悠,各種氣人。當然這只是冰山一角,吳承恩先生真的把所有東西多脈絡多層次地組織出來了,僅僅每回的題目,都夠修行人琢磨的!
還有,看過原著的人都會覺得唐僧你這也太氣人了,各種說話擠兌人孤立人,可是你要想的是唐僧肉體凡胎,以前只是死背經書,對這種佛教義理有著痴迷的情結,在長安遇到觀音假扮的癩頭和尚跟他抬杠,反而很高興,要是孫悟空給他抬杠,早急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背負取經任務出長安以前,這唐僧這哥們以為佛理的思辨是修行的正途,所以有人說還有更高深的佛理寶貝兒你學不學,他自然特別買賬。但是過了兩界山,真正的修行開始,心魔生種種魔生的時候,唐僧發現,現在這種修行完全是他承受和認知範圍以外的,想想看,這傢伙看到老虎都雙腿發軟,更別提奇形怪狀的妖怪們了,完全超出他的理解範圍,他也不知道真正的修行是什麼,不知道時間和空間其實都是多層次的,光西方就有三千世界,空間層次各不相同,更不知道這次取經機緣的因果全是如來給他們承擔的。所以才會遇到這麼多磨難,磨的不僅是悟空,更是唐僧這個肉體凡胎的貨色。
先說這麼多吧,絕對是講修行的。啥鬥爭什麼的,吳承恩根本沒著力寫,因為如果解讀是鬥爭的話,只能說明吳承恩是個蹩腳的作者。


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我沒什麼可說的,因為我也不知道。
因為我不關心它反映的是什麼,我只關心它寫了什麼,我在乎的僅僅是文本本身。

然而還是要答一下題的,就借用祖師的那幾句話罷。

難難難,道最玄。
莫把金丹作等閑。
不遇至人傳妙訣,
空言口困舌頭干。

以上。


在知乎呆這麼長時間,發現答題者有的就像去貼吧灌水一樣,不了解問題也要說個一二三。以上答者有幾個完完全全讀過一遍西遊記,多數拾人牙慧,講一些別人解讀西遊的段子拿來剩飯現賣。

最好建議的是廢話:題主自己讀一遍。

西遊記講得東西挺多,如果累牘連篇地講出來估計很少人會看完。這種人我身邊很多,他就直接問我,紅樓講的啥?圍城裡方鴻漸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絕對不會去讀一讀的。單憑別人的一句評價就以為了解了,敢拿出去胡侃亂言。既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我要講也是講自己的感受和解讀罷了。

先談西遊記的文學地位,一說四大名著來,大眾喜歡把它們歸為一流文學,然而名著和名著之間也是有差距的。況且四大名著的叫法也是近代的開始的,之前雲之奇書罷了。
其實四大名著就是通俗小說一類,像國外名著飄、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匹克威克外傳等也是通俗小說。既然是通俗小說就說明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的上不及一流文學作品。所以不用推崇四大名著到天上去,像武俠、推理、故事會之類的和它們都是一類。

西遊談不上是反封建、猴子到底是被招安了。成功學是在瞎掰,學日本玩的解讀經典。領導同事關係是一種影射和心得,他們在社會的經歷通過西遊說出來罷了,別當西遊記本身來看。就和易中天品三國一個路子,還反董聯盟開party,不過讓別人好理解罷了。
我還可以講猴子跟行業里很牛的導師學習,上了10年大學,博士畢業後自主創業,混得風生水起,全國第一,結果被政府看上了這塊市場,想把他的企業收編,給他個後勤主管。談崩了,後來答應給個副總裁位置,但沒什麼實權。董事開會都不叫他參與,開始拆台,不合作,不給技術管理各方面支持。被冠個貪污國家財產、濫用職權等罪名關了5年。出來被一個高幹賞識,引見了中央一位領導,讓他去西部鍛煉幾年再說。
這不過是自己經歷、看到的一些故事新裝罷了。

所以我說把西遊記當一部通俗小說看:
太上老君身為三清之一,遇見猴子時的表現總讓人捧腹,一副被男主欺負的老倌兒形象,現在網文里就有這樣的人物形象。偏有人拿來推測一些不著調的關係,這就是不會讀書。

觀音身為五方五老之一,遇見猴子時就是一個嚴厲的女性長者的形象。猴子對她多是敬畏,也賣過萌,哭過窮,三根毫毛就是猴子嫌取經難要來的。

唐僧身為金蟬子轉世,開始遇到漂亮的女妖精臉紅心動到後來遇到誘惑心堅不動。耳根子軟,經常被豬八戒挑唆。但佛經讀的不少,悟性尚可。快西天時有一章師徒四人論經,只有猴子和唐僧兩人心會意通,八戒和沙和尚卻不明所以。

悟空是個全才,真真地新一代的翹楚。能和唐僧談經,常把仙界常識講於其他三人聽。唐僧被抓,心生計謀、親身執行實現,跑腿去見各地相關仙家。一個人把活幹完了,豬八戒經常干扯皮偷閑的事。沙和尚存在感很低,不表態,不主動,我感覺他是不喜歡西天取經的。至於他喜歡幹什麼,我沒看到。豬八戒倒是常說回高老莊而不是天庭,可見當做自由的妖怪,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他的追求。

悟空想要什麼生活,他最想取經,他最重情重義,他被唐僧趕走時回花果山不是自由自在的嗎?但他忘不了師徒四人的生活,雖然他最苦最累乾的最多但樂在其中。所以他選擇回去,看到師傅被妖精吃剩下的頭放聲大哭。

西遊記我看到的是成長,開始孫悟空的成長,後來是師徒四人的成長。孫悟空從學到一番本領不可一世到安安心心取經當他的斗戰聖佛。遇到挫折後的成長,和別的仙佛打交道的成長。他明白了,做的很好。還有唐僧開始意志不堅到後來的堅定不移。師徒四人越到西天磨合的越好,懂得一個團隊的精神。


我的觀點是,《西遊記》探討的問題,是唐時三藏法師去西天所追尋的問題的繼續,也即:凡人能否成佛?凡人何以成佛。

而在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下,這個問題又可以拓展為,凡人能否得道,凡人何以得道,什麼才是正道!

所以,《西遊記》的整個主題,都是在尋路,每個角色自己的得道之路。

而且,吳承恩一直在探討,一直在提出問題,雖然給了個完滿的結局,卻一直沒給出答案。


一個書生(我倒覺得未必是吳承恩,不管他),自小讀聖人書,吟唐宋曲,有了一定文學功底;平時聽點兒衚衕口老大爺講點兒玄奘和尚取經的奇聞異事;大一點兒自己有點兒閑錢去戲園子看點兒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回家時候再去聽段連說帶唱的話本,講的也是什麼唐和尚孫猴子;隔壁有個老王,是個大儒,整天「吾心即是宇宙」的念叨,自己也去跟他談點兒人生理想;城南山上有座道觀,有時候也去看點兒「道可道」,老道士一開始還跟他講點兒煉丹土法一類,後來書生光吃不買被道士趕出來了,從此恨上了牛鼻子;城北有座和尚寺,大和尚就通情達理多了,小書生在那看點什麼《六祖壇經》也不管,於是把寺里的經文都抄了一遍。
一天書生悶得慌,想自己找點兒事干,案頭有幾本《三國志演義》《水滸傳》啥的,自己照人家的樣子也寫本書唄。於是想起唱戲的那有個《西遊記》,挺有意思,就它了。
幾百年後,有人讀到這本《西遊記》了,呵,好書啊,太深奧了,有內涵。那他到底是反映什麼的呢?


每個人看書有每個人的看法,一千個人眼裡一千個孫悟空。看書本來就是各抒己見,小孩有小孩眼裡的西遊,大人有大人眼裡的西遊,這裡沒有什麼誰對誰錯。話不多說,說點自己的看法。………………………………
天地牢籠,世人為囚,千載萬世,掙不脫牢籠的枷鎖。西遊寫了五種人:第一種至高的佛、道,設置規矩、高高在上的權貴之人;第二種孫悟空,不守規矩約束想自由自在但是到最後看透事物險惡無能無力只有重拾理想奮鬥變的規規矩矩的人;第三種唐僧,追尋理想卻因世事艱難叫苦連天但已在理想路上不想回頭只能奮鬥的人;第四種豬八戒,奎木狼等,好吃懶做、為己私慾、貪圖享受之人;第五種沙僧,勤勤墾墾、老老實實,只求安保已足的人。但是這五種人最終逃不出牢籠,漸漸的從第一種變為第二種再變第三種直到第五種。可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佛道之爭,政治諷刺,修行見解


難道不是寫唐僧師徒四人一馬西天取經的嗎?


請按照以下對應關係, 對照明朝中期的政治、學術環境加以理解:


唐僧——陽明心學一派在朝廷上的傀儡官員。
孫悟空——陽明心學
豬八戒——官場哲學
沙僧——群眾基礎
白龍馬——勛貴階層的支持

玉皇大帝——皇帝老子
太上老君—— 當朝首輔

如來佛祖——陽明心學學派掌門人
觀音大士——官場說客,各方聯絡人
彌勒佛 —— 陽明心學學派二把手,另一流派掌門人


各路道教神仙——當朝官場內各種勢力
神仙們派下來的妖怪 —— 各種勢力在地方,在各級機關內的代言人

各路佛教神仙 —— 陽明心學學派在朝的官員
佛教神仙派下來的妖怪 —— 陽明心學內部的流派鬥爭


心中有佛,看魑魅魍魎亦有佛緣;
心本鬼魅,瞧佛仙僧道亦似惡靈。


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樣是看《西遊記》的連環畫長大的,那也是我兒時非常重要的樂趣來源,當時我的是非觀很是簡單:妖怪統統是壞人——誰讓你們當車匪路霸來著?


報著這樣單純的想法,每每看到孫猴一棒打在妖怪頭上,我幼小的心靈都會湧出一股莫名的快感,猴子就如美國的超人一般,成為了我兒時的偶像,其堅定不移的歷史地位,是日後的聖鬥士或者奧特曼都遠遠不能企及的。


後來長大了一些,我知道《西遊記》原來不但與《水滸傳》、《三國演義》和《金瓶梅》一起被評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奇書」,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還被列入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序列——把《金瓶梅》換成了《紅樓夢》。在很多人的意識里,《三國演義》以史詩般的筆墨架構了一個宏大的英雄時代;《水滸傳》則把民間草莽的性格特質,生活背景描繪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至於《紅樓夢》就更不要說了,當仁不讓的被各種「業內人士」評論成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峰——當然事實也的確如此——只要看看當今有多少人在靠著研究它吃飯就可以證明它那近於無窮的永恆魅力了;甚至就連最終被排擠出了「四大」的《金瓶梅》好像也一直在為揭露封建地主階級的腐朽墮落生活而做著不屈不撓地努力。

可與以上四部小說比起來,既是「四大奇書」又是「四大名著」的《西遊記》呢?我小時候它的主要功用是作為素材被拍成動畫片,而我長大之後它則被重新結構成了漫畫或者無厘頭作品,總之,它就好像是一本提前問世了幾百年的少兒笑話合集:


從一隻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開始,白痴的唐僧,率性的八戒,基本只是影子般存在的沙僧,再加上一匹從頭到尾只有幾句台詞的龍套,不對,是龍馬,為了一個飄渺的預言,走在一條莫名奇妙的旅途上,其間穿插著一些希奇古怪的妖魔們——道行還都不是特別高,大多數從外貌特徵上就能看出他們身為動、植物的基本特質,這一切構成了一個雖然看似豐富多彩,光怪陸離卻又充滿了矛盾與不合邏輯的荒誕世界。於是很多讀者都發出了這樣的質疑,憑什麼?憑什麼這樣一部「錯漏百出」的低智商讀物有資格與那些經典並列啊?


那麼這部一直以來都被奉為中國古典文學高峰之一,且能夠衝破重重枷鎖(在明朝有段時間《西遊記》是禁書)的《西遊記》到底寫了些什麼?它又是靠什麼在中國那浩如煙海文學寶庫中為自己爭得了如此超凡的地位呢?


對於這個問題,歷代前輩先賢們發表了各種各樣,甚至有些還應該被歸類為「希奇古怪」的觀點,如果我們把這些觀點稍微歸納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早年間有讀者認為《西遊記》是在講「三教歸一」。所謂的「三教歸一」就是說讀書、煉丹和念「阿彌陀佛」是一樣的。實話說,這個觀點曾經一度讓我對讀書的興趣異常高漲,可惜,現在我還在這裡發文章,沒有滿天飛來飛去的趕場子參加全國仙佛代表大會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這個說法是不大靠譜的;

二、儒教主導說。這個說法,其實也很好解釋,借用咱們老一輩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說法叫,「那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也就是說《西遊記》通過悟空的被鎮壓與被皈依宣揚了一種抗爭必然被打倒,正統永遠很強大的傳統思維方式。且不說歷史已經通過事實本身多次證明這個觀點的不合理性,大家只要想想如果《西遊記》真的是在講這些,那咱們為什麼不直接去讀《水滸傳》呢?《西遊記》在「四大名著」或者「四大奇書」中出現不是更加不合邏輯了么?


三、情理說。注意啊,這個「情理」說並不是到處拉關係說人情的那個「情理」,而是反對「宋儒」以來的「天理」說的一種學說,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了,其實這一類不過是上一類的分支而已;


四、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出過一個觀點:《西遊記》「作者雖為儒生,此書則實出於遊戲」。並不是我對魯迅先生不敬,先生的文章如同一把投入敵人胸口的匕首,我雖不肖,對先生的景仰之情也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但是對於先生這「遊戲之作」的觀點,我只能抱著深深的遺憾告訴大家,那不過是一家之言(而且還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那個特殊的時期,先進知識分子們強烈要求粉碎一切傳統以求革新這樣大背景下的一家之言),看看也就罷了。原因很簡單,「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大家認為被尊奉了幾百年,與曹雪芹先生「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成書的《紅樓夢》同列中國文學最高峰的《西遊記》可能是一本遊戲之作嗎?如果它真的是,那我猜中國古代文人士子們的文學鑒賞能力應該是普遍不高的,他們竟然給了「劉老根小品全集」如此之高的文化地位——可事實明顯並非如此!所以這個結論別說是我不能接受,如果芹溪先生[1]地下有靈,聽到自己的書與「遊戲之作」同列,恐怕也一定會不甘心地從墳里爬出來,哦,還得帶上歷代前輩紅學家們一起為自己的小說正名。結論,《西遊記》的寫作目的不是上春晚,所以它應該也不大可能是什麼遊戲之作;


五、新中國成立之後曾經一度有一種新興觀點被炒得火熱,那就是《西遊記》是一本講述階級鬥爭的書。對於這個觀點,我不好太多做評述,我只能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其實任何事情都會,且一定會被渲染上一層濃郁的政治色彩,打上階級鬥爭的烙印;


六、這些年一些網路寫手大概是從《大話西遊》或者《悟空傳》中得到了某些靈感,把《西遊記》解讀成了一部「陰謀論」的集大成者。首先聲明,就我個人看來周星星的《大話西遊》與今何在的《悟空傳》都是非常之經典的作品,但是我要說,那些只是他們的藝術或者文學創作,他們通過那些作品表達的只是他們自己內心的不甘與悲傷,或者說他們只是借用了《西遊記》的故事背景,而以自己的內心世界為藍本進行了再創作。而網路上一些別有用心或者不學無術的傢伙卻以這些作品為理論依據,找到了一個「不耽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天地間的一切神仙佛聖」的解讀角度,用他們的筆描繪出了一個充滿了爾虞我詐與斤斤計較的神仙世界——更準確地說是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並不能告訴我們《西遊記》真正的解讀方向,只能證明他們個人的無知與心理陰暗!可是很奇怪,這些完全沒有學術素養的陰謀論解說卻大行其道,在當代遠遠超過了前邊那些還有一定合理性的解讀模式。所以批駁這些所謂的流行觀點,旁門解說,將在本書中佔去除了講解《西遊記》真實主題之外最大的篇幅。一句話,表達內心的感受您是藝術家,不過藝術家的工作是創作,所以請去寫小說拍電影吧,解讀名著的工作就不勞您大駕了,不然其結果一定是褻瀆經典,拿無知當學問!

七、當然,還有一種在民間很普及的觀點那就是《西遊記》是尊佛抑道的,這個觀點我不需要做什麼評論,只要你接著往下看,就知道它有多麼不靠譜了……


好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有一定影響的《西遊記》解讀角度就羅列到這裡,通過我以上的文字,大家應該都可以看出,以上這些觀點我本人是統統不信服的,那麼我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在前邊《序言》的結尾,咱們留下了一個問題:就我個人看來《西遊記》到底在講些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西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定位,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這樣一套嗑:《水滸傳》是一部怒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而《西遊記》則是一部悟書。至於《紅樓夢》?很不幸,那時候《紅樓夢》還沒能很幸運地成為一部書


悟書?

悟什麼?集陰謀論之大成的市儈哲學還是階級鬥爭在現實生活中的合理體現?很明顯都不是嗎!最簡單的理解方式:「悟」字在《說文》中的解釋是「覺也,從心吾聲」,所以這個「悟」字的真正古文本意應該是個體本身(吾)發自內心的一種心靈境界(心)的提升(覺),也就是說在古代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當你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就可以在境界上提高一個檔次,而無論是學會了陰謀論變得更加小人,還是習慣了李逵似的「砍他娘」,變得更加暴力,這恐怕都說不上是境界的提升吧?


那古人到底認為通過《西遊記》的閱讀他們將在哪個方面提高到一個什麼樣的境界?或者說《西遊記》到底講了些什麼呢?


我將告訴大家的是一個聽起來很是玄妙的答案:


先別暈,我敢這樣說自有其道理,而這道理就來源於《西遊記》原文的第一章。在這一章的前半段,作者用了不小的篇幅給我們講了一大套天地萬物的產生變化過程,包括什麼「天開於子,地辟於醜……」等等吧,這一段話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這一段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敘述正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西遊記》全文的故事背景設定。咱們玩個「龍與地下城」系列的遊戲,甚至在起點讀個玄幻小說,還需要事先了解了解作者為這個故事所設計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更何況去閱讀《西遊記》這樣的千古奇書呢?也只有了解了這些,並且按照這些基礎設定去閱讀,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去理解這個故事。所以往大了說這一段文字甚至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或者說是作者希望推銷給讀者的世界觀,而即便往小了說,我們只要閱讀《西遊記》,也仍然必須經常使用到這些設定中的各項條款。


在這些我們經常要用到的條款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條:「蓋天地之數」,翻譯一下不就是「天地萬物產生髮展的總規律」嗎?這不是「道」又是什麼?


可能有些人會說他們覺得《西遊記》或者任何一部在文學史上取得了足夠地位的小說,都應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說白了就是揭露、諷刺或批判些什麼,對於持這種觀點的朋友,我只希望他們去看看《文心雕龍》


劉勰在這部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文論著作中,開篇第一章所講的可就是《原道》,所謂「原道」通篇無非是在敘述中國古文的意義、地位,甚至是表達方式與寫作的目的統統都應該契合一個字——
「道」!而關於文學藝術是現實的模仿云云,則是源於古希臘的那一套後來流行於西方的文藝理論。


好吧,問一個問題,《西遊記》是什麼人寫的


吳承恩?丘處機?這個嘴架打了幾百年,恐怕掰扯不清楚,不過這本書既然是在講《西遊記》,完全無視掉這個豢養著眾多「西學專家」的事也不好,所以在這裡借著這個話茬咱們還是略微地介紹介紹關於《西遊記》那些眾多難以確認的作者方面的背景,好歹以後跟人家掰起《西遊記》來有的可噴,顯得咱們有學問不是:

在古代,關於《西遊記》的作者最流行的觀點其實並不是咱們現在課本所「定論」的吳承恩,而是……

而是一位在道教之中地位相當之崇高的「老神仙」——當然,關於這位封建迷信界的成功人士,他所獲得的那個「老神仙」的職稱可不是我頒發的,而是成吉思汗下詔頒發的。


話說自唐朝道教外丹派衰落以後,道教在精神領域的傳播曾經出現過短暫的真空。可是我們永遠要記得毛主席告誡過廣大人民群眾的綱領性認識,思想就如同陣地,誰都不去佔領的長期真空是不存在的,只要有空子總有人來鑽。於是以王重陽所創立的全真道教為代表的內丹派(大體上就是鍾鋁金丹派)就充分利用了這個真空時期,迅速佔領了那些更加容易被戳穿的外丹派理論所遺留下來的陣地,而在此之後伴隨著蒙元對中國南北兩部分的大一統,這些信奉內丹派理論的道教派別就迎來了整合統一的機會。當然了,要想整合統一,光有機會那沒用,還得整合所涉及的各利益集團有共同的統一願望,也就是說統一基本符合各方的利益訴求才可以。


恰好這個時候中國北方的內丹派別,也就是王重陽所創立的正統全真教勢頭正旺,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正好可以借著「統一宗教」來增加影響,向外擴張;相反,當時地處南方的內丹派人士們生活的可就不怎麼風光了,他們往往寄身於一些亂七八糟的小派別,卻也正是因為他們這種找不到利潤增長點的困局,讓他們感到必須儘快地找到一棵大樹以認祖歸宗,進而借勢提高自己身份——「我是中央派來的」這聽起來多牛,多有噱頭啊。


就這樣,在有了國家大一統(可惜是被「外族」大一統)的物質基礎,又有了統一宗教是個不錯的「掙錢買賣」這種心理預期的雙重驅動之下,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道教內丹派人士決定響應號召,順應歷史潮流,達成最廣泛的宗教聯盟統一陣線,而他們所團結的目標,或者說所打出的統一旗號就是當時勢頭最旺的「全真道」。


這個時候重點出現了,既然天下內丹派大一統勢在必行,大家怎麼也得找出點內在聯繫吧?否則塔利班突然號稱自己跟美國共和黨其實都是一回事無論如何也太說不過去了——就算共和黨自己都承認,那玩意也沒別人肯相信啊。於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內丹派別就為了順利完成統一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籌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理順了大家的家譜,為天下所有的內丹派找到了一套統一的,被大家都能接受的「祖宗脈絡」,這套脈絡就是當時已經被蒙元王室冊封過了的傳說中的內丹五祖:東華帝君王玄甫,東華先生(也叫雲房先生,寂道先生,正陽子,和穀子……)鍾離權,純陽子呂洞賓,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再加上咱們前邊剛剛提到過的重陽真人王喆。而在這公認的「五祖」之下,他們甚至還發展出了「南北七真」共十四位「大師」。南七真分別是張伯端,劉永年,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和彭耜(神仙就是神仙,名字都叫得那麼驚悚,這個字念si,四聲);而北七真其實就是金庸小說中那七位大名鼎鼎的二流高手兼串場龍套「全真七子」:遇仙派祖師馬鈺,南無派祖師譚處端,隨山派祖師劉處玄,華山派祖師郝大通,全真派祖師王處一,清凈派祖師孫不二和咱們要具體介紹的龍門派祖師丘處機。


這位悍然被忽必烈封為「長春演道教主真人」的王重陽的最著名弟子,全真道(注意是全真道,而不是全真教也不是全真派)的第五代掌教,龍門派的創派祖師丘處機就是咱們前邊提到的那位在古代被最多人尊奉為《西遊記》作者的「老神仙」。


支持這一觀點的人們恐怕是因為在閱讀《西遊記》的時候赫然發現其中有著眾多的丹道術語。而一本充斥著道教內部流行的江湖切口的小說,他的作者不是道士還能是誰?於是那位當了教主沒事幹,天天坐在白雲觀講故事的邱老頭就成了《西遊記》當仁不讓的名譽作者——講故事的著名道士講出個處處隱現著丹道術語的名著來簡直太符合邏輯了。可如此符合邏輯的推論又為什麼後來被大家鄙視掉了呢?答案也很簡單,邱老爺子的出生年份不對


這位老神仙是宋末元初人,可現存最早的《西遊記》刊本卻是明刻本,就算邱神仙真的跟孫敬修老爺爺似的把講故事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也不能死後還在講吧?當然了,講到這裡可能有些真正信仰道教的朋友會反駁我「人家丘處機都是神仙了,怎麼還會死」。面對這種駁斥我只能無辜地反問,他都當神仙了還沒事講故事累不累啊?佛陀也是涅槃成佛之前講故事,悍然當上如來之後也「寂滅無聲」了啊——你們在現實生活中見哪位專家天天義務講課來著?人家時間很寶貴的。甚至由此後人們還斷言出以前那些不學無術的傢伙認為丘處機是《西遊記》的作者,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把《西遊記》跟邱老頭的弟子們所寫的《長春真人西遊記》搞混了。總之,丘處機說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丘處機之後關於《西遊記》作者的第二種觀點同樣來源於《西遊記》文中充斥的丹道術語,具體來說就是有許多前代學者、大師們經過長期孜孜不倦地研讀比對,突然發現《西遊記》的故事與一本叫做《性命圭旨》的道書內容之間彷彿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於是他們悍然得出結論:《西遊記》的作者與《性命圭旨》的作者應該是同一個人!

但其實這種探究問題的方法嚴重點說應該也可以歸納為抗日戰爭時期被那些自稱「愛國」的投敵分子稱呼為「曲線救國」的解決問題策略,究其原因就在於《性命圭旨》的作者比《西遊記》的作者潛伏的還要深,根本沒人能確認——所以這個線也實在是曲的太遠了一些,問題依然沒解決。


第三種觀點與前邊兩種相比就更加驚悚了,而這也正是真正涉及到關於《西遊記》作者是誰這一系列爭論的起因,那就是最早現世的《西遊記》明刻本沒有一本是有作者署名的,但是那個時候的《西遊記》卻有一篇由一位自稱陳元之的兄弟所寫的序。在那篇序文之中,陳先生號稱《西遊記》的作者是誰他都不知道。不但他不知道,他還曾經讀到過一篇《西遊記》更早版本的序文,就在那篇只有他見過的不知道實際上是否存在的序文之中也沒寫《西遊記》的作者姓甚名誰——這個就很奇異,你都不知道作者是誰沒事瞎寫什麼序啊,不怕文字獄嘛?


但是,同樣是在這篇序文之中,陳元之也提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他在不知什麼時間,不知什麼地點,聽不知什麼人說過《西遊記》與王府有關,甚至可能出自某位奇怪的很有表達慾望的藩王。這個觀點應該說屬於我們現在所能找到的關於《西遊記》作者的最早描述,可惜的是別說陳元之的觀點,就連陳元之是誰這世上都沒有幾個人知道,所以一位神秘人氏道聽途說來的資料,也就更加難以得到其他人的採信了。


當然了,如此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沒人去探查也是不可能的,於是某些朋友就不知通過什麼手段考據出這位給《西遊記》作序的陳元之,校注者華陽洞天主人,與《西遊記》真正的作者其實都是同一個人。他隱掉自己的真實名諱以三個身份出現在《西遊記》書中的各個細微之處不是因為他本人有精神分裂,就是為了表達道教「三位一體」的信仰追求,可惜這種理論依然沒有任何證據支持


最後就是那種咱們現代最為流行的觀點了,二十世紀以後,眾多前輩考據達人們翻閱了無窮故紙堆,最終提出了一個被寫進了各種課本的貌似定論的觀點,那就是《西遊記》的作者其實是吳承恩。但可惜的是這種觀點自打提出之日起也就從來沒有斷過被質疑,究其原因也是因為證據太少:所謂的《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云云也許擁有許多聽起來很唬人的理論系統,但其實根本的基礎只有一個,那就是有人在吳承恩遺留的作品目錄之中發現了三個字「西遊記」,至於這個「西遊記」到底是咱們現在正在討論的這本書,還是吳承恩老先生活著的時候曾經跑去支援過西部大開發,並且做了個行游筆記似的記錄,真的只有天知道。


除了以上說的那些支持者比較眾多,或者在某些時期曾經佔有過統治地位的觀點,其實關於《西遊記》的作者說還有諸如什麼李春芳,玄奘弟子之類的旁門小派學說,只是這些觀點的受重視程度實在不值當的咱們花篇幅去介紹它們。那麼《西遊記》的作者究竟是誰呢?老實說,其實誰也沒個准普,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通過《西遊記》的作者來判斷本書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因為那個莫名其妙的作者不論是誰,在我看來他反正都可以歸結為中國古人。


於是基於我個人所盲目猜測出的一條不成熟的看法:《西遊記》貌似是中國古人寫的!如果大家也同我一樣相信《西遊記》並非來自那美剋星的文明遺存,那麼讓咱們來判斷一下,我們閱讀理解《西遊記》的時候是應該秉承我們的傳統文藝理論——《文心雕龍》之中所提倡的那個「道」呢,還是應該聽信亞里士多德[1]的話,讓唐僧成為領導,八戒當上公關,頒發給悟空一張業務骨幹的獎狀,分別給南天門帝國的玉皇大帝與西天帝國的如來我佛舉辦一場由梵帝綱教皇親自主持的加冕儀式……總之就是給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打造出一副現實中某個特定角色的臉譜呢?


好了,讓我們權且先按照一個正常人的正常邏輯,大體上判斷中國古人所著,並被中國古人所推崇的書應該符合中國傳統的文藝理論,那麼我想咱們還是應該抱著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暫且把《西遊記》的主要觀點掛靠到劉勰《文心雕龍》之中所強調的那個「道」字上來。可惜問題接著又出現了,《西遊記》既然在講「道」,這個「道」又誰的「道」呢


很不幸,劉勰稍微早生了千八百年,他沒能幸運地看到《西遊記》全書出版,所以具體到《西遊記》這本書到底是在講儒道,天道,商道還是下水道,咱們只能自己判斷了……


現在就讓咱們來判斷一下:

既然說到「道」,咱們先得弄明白什麼叫「道」。我估計很多朋友可能一聽到這個字自然而然的就會想起《道德經》(也有叫《德道經》的,無所謂),可惜的是一向以語言精闢,「邏輯混亂」著稱的李老先生在這部道家經典之中翻來覆去,絮絮道道地講了五千言也沒能把它解釋明白,最後只給了個外交辭令似的總結「道可道,非常道(後半句話的正式斷句應該是『非/常道』,而不是『非常/道』,可它具體是什麼意思漢代以後就開始往眾說紛紜的生物多樣性方面發展了)」,所以他也僅僅是「強名曰道」。


說實話,讓人崩潰到難以接受是不是?說不明白你還說?你還說?!


看來關於這個「道」字的概括性含義,我們去翻閱《道德經》是沒有前途了,怎麼辦呢?


放棄了吧……


那不就太監了嘛!堅決不能放棄,我們要發揮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說串了,說串了。辦法不比鳳姐那種六百年一遇的怪獸,仔細找一找其實還是有的,因為這世界上還有一本書叫《爾雅》。在這部被列入儒家「十三經」之一的中國最早的「辭海」里有個很明確的說法叫「達謂之道」。


當然,《爾雅》裡邊的這個「道」字是指道路或途徑,所以整句的意思大概是說通達,或者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某些「目的」的東西(方法、途徑)就叫作「道」。當然,關於這個「目的」的包含範圍實在是比較龐雜,比如小學悍然畢業,登上遙遠火星等等等等都算。甚至就連主觀自認為達到也算達到,如此說來比如某位在安定醫院[2]獲得了長期床位的成功人士,每天都自認為在遙控著奧巴馬的阿富漢戰爭進程,這也是一種得「道」——至少他很有成就感,比你我要幸福的多,不是么?


那麼《西遊記》中的「道」到底是哪方面的「道」呢?


咱們仍然需要自己判斷,但記著上帝偶爾也會公平一次,於是我們幸運地發現他在給我們出了一道選擇題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胡蒙選項的權利,那個權利就是咱們都受過九年義務教育。


好吧,我承認那些義務教育有時候有點「邪惡」,但即便如此,在九年中的第三年,大概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總算學到了作文寫作,而作文寫作基本規律的第一條:作文的最基本結構是「總分總」……


所謂「總分總」的基本意思是在文章的開頭,作者往往會通過一小段文字揭示給讀者本文的全篇主旨,關於這一點咱們基本可以參照《三國演義》開篇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水滸傳》的第二回(第一回算是序言或引子,不是正式故事的開始)的「千古幽扃一旦開,天罡地煞出泉台,自來無事多生事,本為禳災卻惹災……」;《紅樓夢》開篇的「作者自雲……」


總之就是很多小說與文章的開篇卷首語往往都很重要,它們很可能就是直指作者本心,文章本意的鑰匙,如果脫離了這些總綱去分析一部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是會偏離軌道的。


那麼具體到《西遊記》,這開篇的「總」在哪裡呢?


詩曰:

「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不得不說作者很仗義,在《西遊記》的開頭就很傻很天真地告訴我們「造化會元功」才是這部小說的中心思想,大家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啊。


另外針對這段分析我還要插一句話,在很多時候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善惡(比如房價高不高,春晚好不好,黃牛為什麼總是先於我們買到火車票,喝開水是否真會喝到腦袋開瓢死翹翹……)的時候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學問與學術素養,也不用聽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們羅列堆磊出的那麼多莫名其妙的學術名詞與數據參考,只要在不涉及功利的前提下,摸著自己的良心依照常識判斷就足夠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文章開頭有總述,這個不算深奧吧?


不知所云之後插回來,現在我們知道了《西遊記》的「總」就是那句「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可下一個問題緊接著又出現了,到底什麼叫「造化會元功」呢?誰真的認為它是佛教的寂滅原則,勾心鬥角的不二法門,還是資本家的血腥本質,請去做下精神方面的專業檢查,謝謝。


一個詞一個詞的來認真看看這句話。第一個詞兒是「造化」,這個詞語出《莊子·大宗師》,本意是指自然或者自然的創造者,聯繫一下後邊緊接著的「蓋天地之數」,我想我們可以暫時選擇那個「自然」的選項,也就是天地萬物的意思。


下邊接著是「會元」,什麼叫「會元」呢?


這個我知道,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省級比賽的金牌得主,與解元,狀元統稱為三元……


別自豪啦,稍微聯繫聯繫上下文是個人都能發現這個解釋肯定是不對的!全省勞模,先進知識分子明顯很難與「自然」聯繫到一起吧?


那麼「會元」到底是什麼意思?


答案其實在《正統道藏》里,在這部浩如煙海又無比混亂的詭譎文字系統內,有一個條目叫「洞神部玉訣類」,就在這類里你會發現一本書:《道德會元》。


怎麼樣?看名字就很興奮吧?在中國古代「道德」二字不正是常常跟咱們前邊所提到的那句「蓋天地之數」,也就是「天地自然」聯繫在一起么?讓我們抱著希冀而又忐忑地心情稍微翻開來看一下——太幸福了,連目錄都不用讀,只在序言里就可以找到這樣一個解釋——「會至道以歸元」:


會字的本意很好理解,就是「會合」——《說文》。


而那個「元」字嗎,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首腦(比如元首),是朝代(蒙元),但其實在與「道」相關的時候它往往還代表根本,比如「元極」就是說萬物本源。所以這個字最初其實是個會意字,「從一從兀(仍然是《說文》)」,表達開始、最初或第一的意思,比如第一年叫元年,第一月叫元月,第一天叫……


元天?


笨死啦,是元旦!


都弄明白了整句連起來看看:想尋找(欲知)天地自然(造化)最初的根本(會元)嗎?那請看看這本「西遊釋厄傳」吧。


當然,這也許就如那位身處安定醫院卻心系阿富汗兵馬糧草總指揮重任的成功人士一樣,僅僅是作者自認為的「造化會元」,不過無所謂,咱們分析的是《西遊記》的寫作本意,不是唯物主義哲學原理或成功學,對吧?


總結,通過對《西遊記》第一張——總綱的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本書的作者希望大家通過讀《西遊記》了解一種「天地造化的根本規則」,也就是道。也就是說《西遊記》的作者通過本書希望宣揚的是一種「途徑」,一種契合於「道」,或者說能夠「得道」的途徑,聽起來很是玄妙,但其實簡單點說就是他寫了上百萬字只是想告訴大家「神仙是怎樣煉成的」,知道了這個咱們終於可以正式進入故事,下一章從唐僧開始。

[1]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肯定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認為一切藝術都是現實的模仿,而他的這一理論也成為了成為了西方經典文藝理論的重要基礎之一。


[2] 安定醫院:北京市一家全國著名的精神科醫院,在北京口語中常用安定醫院的人代指瘋子。


[1] 芹溪先生:指曹雪芹,姓曹,名沾,字夢阮,好雪芹,又號芹圃,芹溪。


西遊記 其實就是宣揚明代「心學」的,不要扯什麼佛教道教陰謀論。


搬磚頭會不會被大家看不起哇?算啦算啦,好東西拿出來大家分享啦。
=====================================
來自天涯社區
作者:joooy 提交日期:2005-3-3 15:15:00
  小時候看《西遊記》,感覺妖怪是最笨的,哪裡需要孫猴子去打,自己就笨死了,明明唐僧落到手中,卻總是不忙吃,結果總是被神仙們連窩剷除,連山賊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都做不成。要我是妖怪,先把唐僧吃了,吃一口就長生不老,全吃了還不功力暴增,金剛不壞呀,那時候再去跟孫猴子和各路神仙PK,其奈我何?

  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問題不那麼簡單。《西遊記》雖然講的是神仙妖魔世界,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政治故事。既然是政治,決定能否吃掉對方的,自然不是嘴,而是權力。從政治角度來說,唐僧根本就不是一種適於食用的生物,為什麼呢?因為在政治生態圈中,妖怪們看似強大,卻處於食物鏈的低端,而唐僧反之,看似文弱,卻處於食物鏈的高端。「吃唐僧一口肉可長生不老「,原本就是一句政治謠言。這樣說,大家會越看越亂,還是讓我們從孫猴子大鬧天宮說起。

  孫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說是源於天庭人才選拔、晉陞與使用制度的缺位,並非象某些站在老闆角度寫的書所言,什麼猴子心火太旺,自視太高,不懂適應社會等等。如果說猴子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不懂政治,沒有學習過幾個代表,不懂得體現自身的先進性,故而在生存鬥爭中無戰不勝,而在政治鬥爭中則始終無法證明自己執政的合法性。

  孫猴子出國求學歸來,雖然作為一方黑社會老大,以強索金箍棒,強銷死籍等等行動,樹立了經典恐怖主義權威形象,但畢竟是在政治生態鏈低端競爭而已。在強銷死籍,徹底解決生存等問題之後,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他需要自我成就,但他這種仙,只配叫「妖仙「,天庭當局是不承認的,他的自我成就感是無法得到滿足的。象猴子這樣的妖仙或妖怪,《西遊記》中比比皆是,散落在這個星球的各個角落,他們都面臨著孫猴子一樣的自我實現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這種草根階層人才,可以想像,只要妖仙們想自我實現,就只能造反,或者招安,沒有第三路可走,因此,沒有孫悟空造反,也會有別的妖仙起事,這跟《水滸》中好漢的下場沒有區別。值得一提的是六耳彌猴,它看到了孫悟空當年激進手段的失敗,於是啟用最高級的病毒程序,成功地把自己複製為孫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經的革命隊伍,企圖採用和平演變手法,達到晉陞的目的。孫悟空或許會奇怪,取經有什麼好,幹嘛那麼辛苦來偽裝自己。說白了,草根階層只要有能力有願望,誰不想出人頭地,由被統治者成為統治者呢?

  對於猴子這樣的草根豪傑,玉帝第一反應是「那路神將下界收伏?「,也就是說,在玉帝的腦海里,根本沒有危機感,他並不認為需要擴大統治基礎,當然更談不上對人才進行什麼識別和選拔。反之,太白金星是個人物,他建議道:「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屆,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籙,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這個建議極具深遠的政治意義,一是革新人才體制,化解民間積怨,二是擴大統治階級基礎,問題在於玉帝是個見子打子的主兒,根本不懂得改革要配套進行,其後對孫悟空的使用不當,導致了大鬧天宮。更導致了如來不得不另起爐灶,通過「唐僧取經「重建政治生態圈的大謀略。

  《西遊記》第四回這樣描寫猴子對天庭來使的反應:金星領了旨,出南天門外,按下祥雲,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對眾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你大王上屆,快快報知!「洞外小猴,一層層傳至洞天深處,道:「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著一角文書,言是上天差來的天使,有聖旨請你也。「美猴王聽得大喜,道:「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叫:「快請進來!「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由此可見,孫悟空哪裡想造反,只不過是想出人頭地自我實現耳。如果玉帝能多動動腦袋,對猴子使用得當,就不會有那麼多破事發生了。但玉帝沒念過MBA,實在不懂管理,對猴子的使用和管理上步步失當。猴子也沒地方跳槽,自然要造反了。

  第一次人事任命,由於天庭人浮於事,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隨口就讓猴子做個「弼馬溫「,在人事安排上何等隨意,完全不考慮適才適用原則,也談不上什麼對人才的重視與重用,難怪猴子知道真相後大為不滿。孫猴子在這活計上幹得不懶,宇宙一流水準,從這點說,他是個好員工,卻活在一個不好的體制中。

  第二次人事任命,猴子反下天庭,自立為「齊天大聖「,齊天者,意思就是並不造反,只是要求自我成就感而已。玉帝聞言,驚訝道:「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著眾將即刻誅之。「太白金星又建議加他個空銜,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這一次,太白金星出的其實是餿主意了,如果每個妖仙或妖怪都學孫猴子這樣要官,而且都能如願以償,那爵位還有什麼尊榮可言?天庭整個體制又何以正常運轉?玉帝大概是苦修幾億年把腦子銹掉了,居然「依卿所奏。「到底玉帝是憑什麼在進行管理,真是天才知道。正因為玉帝在孫悟空的挑戰面前輕易讓步,讓猴子覺得一鬧就有甜果果吃,才會有後來大鬧天宮,直接要求做皇帝。

  第三次人事任命就更奇怪了。多管閑事的許旌陽真人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閑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他等不得窮忙,即入蟠桃園內查勘。大家應該明白,這完全是玉帝無事找事,自找麻煩。把猴子收上天的本意,就是讓他不鬧事,目的已經達到了,怎麼又想起讓他做事呢?做別的也就罷了,偏偏讓他去管蟠桃園,猴子愛吃桃,三歲小孩都知道,玉帝居然不知道。難道玉帝是有意鍛煉猴子的職業操守,以備大用?看不出來,反而有種陷人以罪,免得誅之無名的味道。有些人說孫悟空不是好員工,理由就有他監守自盜偷吃蟠桃,我不這樣認為,玉帝的這個任命,是違反「猴性「的,就象一些企業的規度違反人性一樣,不能怪員工不遵守,只能說老闆腦子壞掉了。

  其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起因皆在王母蟠桃嘉會沒有請齊天大聖,嚴重損傷猴子自尊心。直到此時,猴子仍沒有想到造反,他在丹滿酒醒之後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所以說,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奪權行動,純粹是由於生存受到威脅,一不做二不休,把生存鬥爭提高到政治鬥爭,可惜猴子道行不夠,鬼王將軍也不是梁山軍師,無法證明自己奪權的合法性,因而既無法建立廣泛群眾基礎,也無法得到如來的認同,造反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玉帝能當上天庭最高行政長官,用如來的話講:「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似乎是說,玉帝沒有別的本事,就是掛機在線修鍊時間足夠長。不懂政治的猴子眼裡,玉帝不過是多年媳婦熬成婆,自然不服氣,但從《西遊記》中潛伏的小線索來看,玉帝應該是在無限長期的政治修鍊中,逐漸成為一個各方各派都可以接受的榮譽長官。且看天蓬元帥醉酒戲嫦娥被打了二千錘再貶下凡塵,捲簾大將失手打碎了玻璃盞,被打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脅百餘下,處罰何等嚴酷,而奎木狼與披香殿玉女私通,玉帝只收了他金牌,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帶俸差操,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處罰又何之輕。說白了,天蓬元帥也好,捲簾大將也好,都沒有什麼靠山,不如奎木狼仍二十八星宿之一,有團隊做後盾。玉帝對猴子、八戒、沙僧這種沒有後山的動物,是從不來不會手軟的,而對有後台的動物,哪怕是個神仙跨下坐騎,也從來高舉輕打。

  天庭政治結構,貌似二元對等,行政事務管理由玉帝負責,另有一個平行的宗教事務管理層,由如來總負責,表面上互不相關,其實不然,如來時刻在關注和指導行政事務,當然都是大方向大原則的問題,比如平息孫猴子dong亂這樣的大事,危急時刻還得如來這樣的老同志親自出手。因此,可以認為,如來的政治地位比玉帝高一個等級,天上地下他最大。也就是說,生物鏈的頂端,是如來,他可以決定一切。

  對於玉帝治理下的種種弊端,如來並非不知,只要不威脅到政權,只是不管罷了,但事情竟然發展到孫悟空造反,直接危及政權穩定,如來不能不對整個治理結構重新思考。經過深思,他下定決心,必須選拔新一代領導人,並重新梳理各方力量,該滅的滅,該升的升,擴大統治基礎,使之能代表更多的階層,把政權危機消彌於無形。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如來當然懂這個道理。因此,經過考查,他選定了座下弟子金蟬子作為新的接班人培養,借口他不聽講座,貶下凡去,讓他投胎成為未來的唐僧。然後在盂蘭盆會上借講經的機會,言道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需得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如來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這個所謂東土善信,當然就是金蟬子。當時觀音菩薩就自告奮勇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為什麼觀音自告奮勇呢?因為她也是這個接班人計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親自送金蟬子投胎的人是誰?觀音大士也。她去東土尋那個取經人,自然萬無一失。為什麼如來心中大喜,還特意囑咐觀音此去要踏看道路呢?因為觀音神通廣大,足智多謀,深通佛意,足以完成選拔新一代領導人和重新梳理各方力量這兩個目標。也就是說,唐僧的取經也好,孫悟空等三人做徒弟也好,都是如來和觀音一手安排,同時,八十一難也早就安排妥當。

  唐僧,即金蟬子,作為新一代接班人,有什麼條件呢?換句話說,孫悟空為什麼就不能成為接班人呢?說白了就是出身問題,孫悟空不過一個猴子,無根無基,修行不過三百來年,而唐僧乃金蟬子投胎,此前已經十世修行,轉世之後,自幼即在寺廟修行,此所謂根正苗紅,信念堅定,年資充足,合法性強也。據稱唐僧是什麼完美型領導者,悟空是力量型員工,什麼團隊組合等等,那是接近胡說的戲說,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唐僧就是這樣,在猴子的dong亂平息後,為了政權的長治久安而被扶上位的。

  唐僧作為天定的取經團隊頭兒,從第一次被妖怪捉去「幾乎唬死「,到最後一次被捉去仍然只會戰戰兢兢大喊「大王饒命「,不知是該佩服他,還是該BS他。按常理,一個人歷經多少年的磨難,意志應該磨鍊得堅強無比,就算天生是個軟蛋,但只要沒有得失憶症,他總該記得自己一路上反反覆復地被妖怪捉去,又反反覆復地被神仙解救,每次都有驚無險,也早該有種無所謂的態度了吧。每次看到唐僧被妖怪捉去,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吳孟達先生的名句: 「又升天了!咦?為什麼要說又呢?「唐僧先生一次又一次又一次被妖怪拿住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得救之後,面對下一個妖怪伸過來的魔爪,他應該是一把抓住緊緊地握手,好象地下黨員見到組織,應該很熱烈地說:「又來了!咦,我為什麼要說又呢?麻煩你燒點水,我洗個澡先!「,他蠻可以談笑風生地與妖怪們商量唐僧有幾種吃法,反正性命鐵定無憂,何必每次都要裝出窩囊廢的模樣呢?我們只能說,唐僧明明知道在政治生物鏈上,妖怪們跟自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但他仍然兢兢業業地扮演弱者,只是為了把戲演得真一點,避免玉帝這樣的政治對手的警覺,也博取更大的同情。

  唐僧是領導者么,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么?我沒看出來。整部書里只有一個領導者,總設計師,總導演,就是如來,在他設定的旅遊線路上,設定的情節里,傻子坐在唐僧那個位子,也能把真經取到手。至於唐僧那三個徒弟,如來的使用手法,讓人不禁想起唐太宗臨死前對徐世磧的運用。據說太宗皇帝為了讓兒子高宗有可用之臣,特地找個岔子把徐世磧關進死牢,觀察他的表現,考驗合格後等高宗繼位再放出來重用,這樣一來,徐世磧不但不敢對新皇帝擺老臣的譜兒,反而會無盡感激新皇帝的救命之恩,豈敢不竭忠盡智死而後已。八戒沙僧都是玉帝下旨幹掉的,悟空則是如來親自下手,再由唐僧把他們救出來,手法如出一轍,所謂帝王心術,此其一耳。

  話說觀音與木吒到了長安,長安城各廟神抵都來參見,菩薩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到城隍廟裡暫住。看來觀音雖然慈悲,在接待規格上也是一點都不含糊的。順便一說。

  唐僧作為未來領導者,不足之處,一是沒有神際關係網,二是沒有政績,三是沒有班底,四是沒有威望。要解決這些問題,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足矣。唐僧的嫡系班底就是三個徒弟,全部是體制外動物,而且全部是政治鏈低端動物,這是如來有意安排的,說穿了,三個徒弟代表的是廣大中下級神仙妖怪,簡稱三個代表,這就給了廣大體制外人物一個晉陞的希望,一個晉陞的路子。

  取經路上,為什麼那些妖怪許多是天上的座騎、童子下凡變的,而孫猴子為什麼動不動就上天去搬救兵,說白了,聯絡各部關係,讓各位大仙認識一下唐僧,在戰火中培養出革命的感情,以使唐僧接觸各方神聖,建立神際關係網,以便將來登基順利。事實也表明,取經的一路上,所有的重量級政治人物都出面了,象什麼四聖試禪心,黎山老母、南海菩、普賢、文殊全部出場,用意還不明顯么?

  至於政績,是歷經苦難取得真經么?非也非也,取經這種事,在神仙眼裡簡直就是小兒科,噱頭而已,真正的政績是唐僧們一路滅了無數妖魔,又收伏了無數妖魔,徹底解決了政權不穩定因素,又為天庭提拔了一批在野力量,還為唐僧建立了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想想一個孫悟空當年就鬧得天上雞犬不寧,只有請出如來才徹底解決,而唐僧們一路殺妖伏魔,這個水平,這個政績,這個威望,嘖嘖,不言自明。

  為什麼說「吃了唐僧肉長生不老「是一句謠言呢?第一個說這話的妖怪是誰,白骨精,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箇今日到了。「 後來的金角大王也教育弟弟說:「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觀音不是在長安囑咐眾神「汝等不可走漏消息「么?怎麼現在變成地球人都知道了?是誰傳出這個信息呢?還不是觀音自己。她故意傳出這個消息,引誘各方妖魔聚集到西天取經路上,這叫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省得滿世界去剿去撫搞得麻煩。

  為什麼我敢說唐僧取經不過是一個小把戲,一個噱頭而已,為什麼我敢說唐僧之取經,不過是為了政權穩定,為了接班人的培養計劃呢?所有的謎底都在《西遊記》的結尾揭開。依如來的說法,西天取經的原意,是為了普渡眾生,而唐僧歷經艱苦取得真經,就應該留在大唐,象歷史上的玄奘大師那樣,翻譯著述傳播,為普度眾生奉獻自己的一生才對。但小說告訴我們,金剛把唐僧們送到長安,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裡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孫大聖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看看,傳了經給唐王就回西天就職去,一刻都不能耽誤,哪來普度眾生的樣子?書中寫道唐王請三藏長老講幾卷經,長老捧卷登台,方欲諷誦,忽聞得香風繚繞,半空中有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這底下行者三人,連白馬平地而起,長老亦將經卷丟下,也從台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於是普度不過是丟下經就走,取經人各歸神位,形成新的政治派別,為將來的新老交接定下基調。

  唐僧師徒回到靈山之後,如來分封四人,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斗戰勝佛。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凈壇使者?「如來道:「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寛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沙悟凈,汝本是捲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又叫那白馬:「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聖僧來西,又虧你馱負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長老四眾,倶各叩頭謝恩。

  如來對四人的考評、授職和使用,有根有據,合情合理,量才適用,較之玉帝一會兒弼馬溫,一會兒齊天大聖,一會兒管蟠桃園,水平高下不言自明。縱觀整個西遊故事,如來作為最高領導,計算之精,安排之密,成果之豐碩,足令人高山仰止,回味無窮。

  附記:本文純粹戲說,也可當作胡說。當年江主席時代,聽過我這種解釋的人,都說在諷刺現實,我只能說巧合而已。當然雖是巧合,倒也說明神仙與凡界,古代與當今,在選拔與培養領導人上,模式也差不多。僅供各位朋友一樂。另外一點,據說有兩本書,爭論孫悟空是個什麼樣的員工的問題。我沒讀過,也沒興趣讀,僅從書名上說,純粹就是胡扯,員工怎麼分好壞?按什麼標準?問題是在領導者身上,使用不當,再「好「的員工也會變「壞「,反之亦然。


就是一個年輕人,開始的時候無知者無畏,以為憑藉自己超凡的本領,可以改變世界的。也確實打破了很多東西。
但是還是被那種骨子裡就養成的封建穩定的社會關係、等級所打敗,最後還是把他鎮壓了。
五百年之後
......
他被放了出來,然後他跟著幾個人 唐僧(百無一用的書生) 豬八戒(市井中摸爬滾打的人) 沙僧(被貶官罷黜之後,但是深知官場厲害的人) 白龍馬(當牛做馬的忠實僕人)
一行人,懷著自己的想法。
慢慢也對那個時代、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發現自己根本改變不了什麼東西。以前是自己太無知了。
在那種密密麻麻的關係網,社會利害面前。其實維護這個社會關係,比打破他可能更好。

然後他們成了塵世中的小沙彌。

以上都是自己的一點小見解,都是瞎說。突然想到一句話:小弟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的小書童!沒有別的意思,只是突然想到了。


西遊記的主旨是什麼? 這麼多年來, 一直是眾說紛紜, 答案千奇百怪, 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搞怪說。僅是神話小說, (或惡搞歷史上的玄奘法師), 滑稽搞笑, 看了好玩, 並沒有什麼寓意。


2) 宗教說。是一本宗教小說, 講的是佛道並重, 或是以佛證道。


3) 煉丹說。講的是丘處機道長(或其他道士)的煉丹口決。


4) 謗佛說。看起來是在講修佛, 其實是在譏諷誹謗佛教。


5) 修心說。心生則魔生, 心滅則魔滅, 講的是如何養性收放心的學問。


6) 養身說。講的是氣功口訣, 養身怯病(魔)之道。


7) 諷刺說。諷刺官場腐敗。


8) 揭露說。揭露現實社會的黑暗。


9) 懲惡揚善說。


10) 反映人民鬥爭說。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這些吧。


所謂主旨, 是具有唯一性的, 看看上面這些說法哪一條是的? 哪一條都不是的!


以上這些說法, 西遊記中確實都函蓋了有, 時不時的都有所體現, 這隻能叫: 西遊記從側面反映了有如上現象, 但卻都不是當做自始至終的主線來寫的。


西遊記自始至終的主線, 其實非常清晰明了。


開頭, 唐僧師徒因為種種原因, 聚到了一起, 上西天去取經, 無論他們是真心實意也好, 虛情假意也罷, 反正是朝著目標出發了。


過程中, 他們遇到了無數次的艱難險阻, 面對環境的惡劣, 敵人的攻擊, 上級的壓力, 內部的糾紛, 他們都挺過來了。


故事的結尾, 皆大歡喜, 都成功了, 是以圓滿成功結束的。


所以, 西遊記的主旨寫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這才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起因、經過、結果, 無一不是緊緊地圍繞著這條主幹在寫。其他的, 諸如上面的那些說法, 都是枝葉, 不過是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說西遊記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認同, 這種理解太膚淺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會反對, 他們硬是要固執地堅持西遊記講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說句不好聽的話, 佛的境界, 又豈是你一個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遊記你都看不懂, 你還能看得懂佛經?!


其實呢, 世俗的修行與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並且佛也提倡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行。


任何一個人, 起初都有一個立志階段, 立志陞官, 立志發財, 立志為僧, 哪怕是具體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緣於最初的一個念頭, 所以, 立志階段(決定開始)總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為他處於整個事件的最前端。


沒有立志, 便談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個目標, 沒有目標, 你往什麼方向努力?! 有了目標, 很自然地就要朝著目標去努力。


沒有努力, 便談不上懷疑。在前進的過程中, 一定會因種種困難而產生種種懷疑(幻象), 我的決定是否正確? 我的努力是否正確? 我堅信的理論是不是有問題? 或者理論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或從一開始我就受到了欺騙? 這些都是正常的, 他說明你認真努力過。


沒有懷疑, 便談不上堅定。其實呢, 你懷疑的兩個面, 他都是對的, 同時也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你才會懷疑! 這個取捨是很困難的, 必須取一而舍其他, 捨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確的, 取的這個一, 也未必都是盡善盡美的, 究竟站在哪一邊, 靠的是信念, 而不僅僅是知識。只有認識到這一點, 才可以稱之為堅定。


沒有堅定, 便談不上成功。懷疑、堅定都是成功的中間過程, 你要是在懷疑中, 動搖了, 或者放棄了, 也就等於是在成功的中途, 自己主動放棄了。


沒有成功, 便談不上無欲無求。只有該有的都有了, 才可以很自然地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現實中的釋迦牟尼佛他從一生下來就是個王子, 他當然可以追求更高的無求境界, 一個老百姓也談無求, 自欺欺人, 不覺得很可恥嗎?! 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這些都是混飯混日子的假佛信徒!


沒有無欲無求, 便談不上皆是虛妄。不認識皆是虛妄, 便不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為終點, 佛家的修行以無上正等正覺為終點(沒有終點)。很顯然, 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


而西遊記只講了從立志到成功這一段, 就結束了, 並沒有講更高層次的修行, 因此, 西遊記的主旨就是談如何成功, 如果你硬要說是佛家的修行, 那麼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級階段吧。這是不矛盾的。


(82) 《西遊記》之成功法則


西遊記的起因、經過、結果, 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如何成功」這條主線來寫的, 非常清晰明了, 為什麼就很少有人這樣理解呢? 是作者隱藏的很深嗎?


不是的, 是中國人的性格使然, 因為大家都不以談功利為美德, 當然就不願意把西遊記與功利掛鉤。


然而, 西遊記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寫功利的書, 反覆的提到功果、功勞、功績。


故事的開始, 觀音菩薩就明確的告訴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乾, 是有賺頭的, 用「去」換取「正果」。


就是與取經無關的人, 也都是以「功」來衡量的。黃風怪一回, 靈吉菩薩說: 我拿他去見如來,才算這場功績哩, 這個功勞是我的。


金角銀角一回, 老君說: 卻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績。


烏雞國一回, 文殊菩薩說: 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故事的結尾, 都成了正果, 怎樣成的正果? 如來說得只有那麼清楚了: 都是因「功」成的正果, 唐僧取經甚有功果,孫悟空煉魔降怪有功,豬八戒挑擔有功,沙和尚登山牽馬有功, 白龍馬馱唐僧有功。


結論: 是因「功」成的正果, 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遊記的作者是沒有善惡觀念的, 他給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發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惡事的一面, 所以給人的感覺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場。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 問題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


我們從小看電視, 就學會了: 人物一出場, 還沒開始表演, 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壞人, 否則我們無法看下去。


帶著這種思維枷鎖, 當然就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傳統的行為準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 總是以善惡來衡量評判, 可善惡究竟是什麼? 以何種標準來界定? 你說的清嗎? 西遊記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作者沒有這麼狹隘, 都是一樣的。


拿現代社會來說, 誰一生下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當今的商場、股場, 大家都在裡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潤, 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 大家都是一樣的。


西遊記是一本描寫如何成功的書,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則, 沒有好人壞人, 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 把個說教式、灌輸式的「勸善」打的粉碎!


所以, 你讀西遊記, 不要管他諷刺什麼, 揭露什麼, 這些對我們都毫無意義, 只有成功的經驗才具有借鑒價值。


成功是什麼? 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說, 就是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現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種信念, 成功是一種境界, 成功是一種超越, 這類高尚的語言, 這隻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沒那麼多廢話, 成功的準確定義: 達到目的。


西遊記告訴我們, 成功的法則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遊記展示給我們的是: 成功, 不僅需要手段, 而且還要不擇手段。當然, 老君、如來、觀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們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過,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我們還是可以學的。


你是精英, 就學孫悟空, 你是賣苦力的就學豬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賣苦力, 你可以學沙和尚緊跟著有望成功的團隊。


總之, 有什麼長處, 使什麼長處。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還有兩個意思相近的詞: 一個叫互助, 一個叫勾結。其實是一樣的, 請大家注意, 這些感性認識的辭彙僅僅只是生動形象而已, 沒什麼實際意義的。


唐僧靠徒弟保護,徒弟靠唐僧解脫,彼此扶持, 兩不相謝。合作得以成功。


如來靠取經團隊, 傳經得以成功, 取經團隊得如來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現在的說法叫:雙贏。


3. 堅持


成功, 是由若干個因素構成的, 其中, 最為重要的一點, 就是堅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個必要時間, 取經的必要時間是兩三年, 那麼, 無論如何在兩三年之內是難於完成的。在成功的過程中, 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 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 兩三年時間就夠了, 那麼, 有阻力呢? 有強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長時間? 這就是不確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結果卻用了14年, 這14年他一直堅持著, 其中的任意一個時候, 他只要一放棄, 就徹底的失敗了。


西遊記中的如來佛也是一樣, 他欲傳經東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 他還在堅持, 只到唐僧這一次, 傳經才成功, 假如這一次又失敗了咋辦? 那就再來一次!


沒有什麼高深的秘訣, 就是一個「持」字, 很簡單, 真做起來, 靠的不是知識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無盡的毅力! 無論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沒有那麼多成功的規定, 沒有那麼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個「持」字, 不要輕易放棄。


只要你一放棄, 等於你又要重新再來。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失敗的經歷, 是不是因為主動放棄導致的? 再想一下曾經成功了的經歷, 是不是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困難與阻力? 這些困難與阻力在你成功後再來看, 真的就是如夢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麼時候, 才能成功? 誰都不能給你打保票, 因為這永遠都是一個不確定的未知數, 你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 終有成功之一日。

棄清規, 破戒律, 汝今能「持」否?


孫悟空被壓的五指山和金角銀角大王那一集是雲南石林。寶象國是大理古城。人蔘果那一集是四川都江堰和青城山。烏雞國是揚州個園。女兒國開頭大街是嘉興烏鎮,內景是蘇州園林,外景女王與唐僧遊園是杭州西湖。弼馬溫天河牧馬是拍攝於內蒙古錫林格勒大草原上並調的軍馬。玉兔精是雲南瑞麗和泰國王宮。火焰山是新疆吐魯番和桂林山水。紅孩兒是長白山森林。白骨精那集是湖南張家界風光。玉華州是廈門華南植物園和廣東肇慶七星岩。對於花果山,石猴出世海是北戴河,瀑布是貴州黃果樹瀑布,山是廬山,遠景是張家界,水簾洞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悟空出海拜師學藝是福建東山島,石猴出世跑的那片椰子林是海南文昌椰林……等等更多,這些景點哪個不是中國一流的……九頭蟲(掃塔辨奇冤)那一集開頭是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另外在紹興蘭亭(朱紫國國王答謝懸絲診脈之恩在亭子里向師徒四人敬酒),紹興禹王殿(唐皇宮殿),河北清西陵(唐王送玄裝西行),貴州花江(流沙河),寧波天童山(黑熊精偷袈裟那一集),安徽九華山(小雷音寺黃眉怪),舟山群島,煙台,青島(四探無底洞),鎮江(嬰兒時期唐僧被放在盆中沿江漂走),福建武夷山(收復小白龍,觀音送悟空緊箍咒)……均有取景。你們有木有發現片頭片尾曲有的畫面在劇中沒出現過,那是劇組每經過一個秀麗的風景都會停下來拍師徒四人前行的鏡頭,比如那個九寨溝珍珠灘瀑布(片尾曲中那個瀑布) 還有錫林郭勒大草原(片頭曲快結束時師徒四人走的枯黃色的大草原) 長白山森林(片頭曲中師徒四人走的那個樹林,紅孩兒那集也在這裡取景), 福建東山島(片尾曲中師徒四人在沙灘上行走的畫面取景地) 等等……從82年到88年近7年的拍攝,投資600萬(放到現在基本6個億了),近40個多個風景區的實景拍攝,連配角龍套都是電視台的中流砥柱或是專業戲麴院的台柱,為了拍出真實感,在長白山森林拍紅孩兒那一集時,是真在六小齡童身上點火啊,他後來回憶說火真燒到眉毛了 差點被真燒死了,…… 師父的錦襕袈裟還真是件寶物哎!方丈收存流傳後世,在新疆吐魯番拍火焰山時那個大土壇就是真實歷史上唐朝玄奘取經經過並在那講經的地方,楊潔導演特地在那裡取景並融入劇中以紀念! 但西遊記中仍保存著80年代中國風景區的原貌! 你說,是不是增加了這部劇的歷史厚重感呢!小時候只知道看孫悟空打怪,現在終於理解了裡面的種種精華,演技的高超,配樂的精準,舞蹈演奏透露出濃濃的中國風,還有中國大千江山秀麗風景的實景拍攝.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聽戴荃的《悟空》這首歌感覺越聽越想哭?
《西遊記》中為什麼選擇唐僧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僧人去取經?
《西遊記》一書中有哪些類似於冷笑話的調侃和諷刺?

TAG:小說 | 文學 | 西遊記書籍 | 文學鑒賞 | 文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