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搖滾莫扎特這部音樂劇?

如題。因為是第一次入法語音樂劇的坑,所以不知道從專業鑒賞角度來說,怎樣評價一部音樂劇的優劣。求指教。


它通篇都太冷靜了,連我都無法從中瞧出自己對於法扎歌曲的喜愛,以至於懷疑自己寫了假的安利文。

-----------------------------------------------------------------------------------------------------------------------------

在去年底窮刷德扎的間隙,因b站彈幕不斷提起而慕名觀摩了法扎。在將後者重複數次後殘留的個人認知里,兩者大約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關係。法扎的服裝造型比它的前輩更繁複精靡,它的舞美燈光更斑斕奪目,它的耽美向基情依然催生著迷妹的洶湧腦洞,而它的歌雖然不與德扎在同個緯度,但一樣好聽;它的表演有定位迥異的獨門畫風;它的戲劇矛盾則是在嘻嘻哈哈、嬌嬌喘喘、轟轟烈烈里被相當消解…… 總體而言,法扎也是精彩紛呈的劇,值得一看。

其實與其說是「戲劇」,竊以為不如講法扎更接近於一台穿插著戲劇情節的搖滾拼盤演唱會(「演唱會」的提法絕無貶義)。不知是否因為曲目之流行感濃厚又art rock的氣質總體貫通的關係,還是由於更側重樂曲表達的思路,以至於兩三遍後我還只能對幾個頗有好感的唱段有印象,卻有些難以在整個故事裡覓著反覆回味的非演唱片段(這點倒是和德扎的餘味也幾近相似)。更因為,「莫扎特」這個主角在整整兩個小時里透露出的人格特質太鮮明、穩定、堅固了,spiritual icon的光環耀眼得從「挑戰陳規,質疑荒謬,唯有癲狂方可前行」的開場就可一眼認出並看穿他,一路暢行,直到謝幕。

法扎所塑造的莫扎特,鮮少自我懷疑,比德扎更桀驁自信,一鏡叛逆到底,親人、愛侶、同儕、生人…… 周遭的一切因子和發生的所有事由似乎都無法撼動他的個性本質,「舍悟離迷,六塵不改」,他當真生來就猶如一位風流多情、獨立不羈和卓爾不群的搖滾巨星。右臉垂下一撮別有用心的長毛,朋克風煙熏眼妝包裹著下垂萌犬系水汪汪大眼睛,可愛指數爆表的意呆利人主演小米,奉上了不斷的蹦躂跳躍、絢爛的手部行禮、轉頭擺臀扭腰遞胯等馬叉蟲氣十足的動作,在他萌吐奶又麻酥的氣音口吻中,法扎就被他完成為一場場以小短腿來撒嬌的圓滿勝利。

從一堆妙齡女子的裙擺里浪笑著鑽出,這位莫扎特的亮相就是香艷的,好像裹著貴婦牌LADUREE腮紅那種脂粉氣的基調。不但是一副活潑過頭的熊孩子樣,還竟立刻化身為接吻狂魔,在權貴面前也一丁點都不懼於展示自己對於女色的沉迷。真夠坦蕩。而縱觀全劇,多處都可感覺到浪漫到頭的法蘭西人儘可能地把法扎往「情慾化」的路子上靠。

比如主打歌『Tatoue-Moi』就是,將對巴黎這座城市的嚮往和想獲得世人承認的渴望用兩人之間的愛欲來比喻。遠大雄心被巴黎冷落嚴拒而本該展露心痛委屈的莫扎特,通過小米俏皮得喜氣洋洋的演繹,吐出露骨可又不顯色情的歌詞,正如b站某條彈幕所提點的那般用「樂曲襯哀情」。不過在整首歌收尾的小米砸譜子動作,那一扔實在太稚氣未脫,就是小孩在不爽地賭氣,他可愛得讓我堅信:「這個扎特沒有難過至極,在這個關口,他的心還沒有死在這一次」。於是倒也使得扎特的人生追求旁生「冷雨澆不盡,軟風吹又生」的奇妙邏輯。

還有承接歌頌不醉不歸享樂主義酒館歌的『Le Trublion』,本來莫扎特高舉起自己的藝術觀大旗,挺恣意飛揚,硬氣張狂,但唱著唱著他開始紮根在女人堆里,邊左擁右抱著美女邊聲稱自己「絕不會繳械屈服」,怎麼看這走向怎麼輕浮佻達。接下來,莫扎特經歷了痛失母親後的異覺幻境,眾人沉浸在陸離怪誕里,而他置身於和自己無關的歌舞昇平之外。這份茫然無助於再遭受Aloysia唾棄的打擊後升級,依靠『Je Dors Sur Des Roses』來複原療傷。或許伴舞美女被設計為活在扎特幻想中的Aloysia的替代品吧,望著她不斷擁抱、撫摸、親吻來完成這場「受困於愛情之殤,但終以情為解藥」的療愈,讓我下意識地感嘆著:「法國人眼裡的扎特,真是絲毫離不開愛的力量補給啊」。

再如,法扎的「情慾化」還體現在Salieri身上,這位莫扎特知音總體擺脫電影《莫扎特傳》里那奸佞叵測的小人樣,痛愛得衣冠楚楚得多。他和天才扎特的關係,被處理成超越「才智上惺惺相惜」的本質,是維持著體統淡定的表面之下,被一見鍾情的吸引力無條件降服,在初遇對方後不多久就在『Les Bien Qui Fait Mal』里發泄著瘋狂的傾慕。再次承認,法國人真是敢,這首歌里舞者們衣著清涼、眼神妖異,編舞大膽地把SM虐戀的要素落實在台上,彷彿一次男女交歡的大型集會,引得人面紅耳赤地浮想聯翩。

這樣的劇情敘述和音樂傳達方式,既有種「化大為小、以簡化繁」的輕淺,也含「聲東擊西」的意味,好像莫扎特一生的千頭萬緒都歸結到了一個問題上。相較德扎,法扎的敘事時間範圍更短,著力點也更窄小。倘若說前者的氣質秉承了德意志人整體正經嚴肅、切膚深刻不過也偶爾脫線的中年范,法扎就是塞滿香閨的活潑青少年風,滿口泡泡糖的滋味,輕快潑辣,率直誇張,愛憎分明,無所畏懼,但有時又不免流入激憤和極端。並且它用近似動漫的呈現來處理情節,隔三差五還用一驚一乍的表演法使得全劇時時保持年輕氣息。

例如功效約等同於德扎主教歌『Wie kann es m?glich sein?』的『L"Assasymphonie』就不得了。前腳剛和羅森博格謀劃著要借《費加羅的婚禮》放任莫扎特得寸進尺以進行陷害,對方一走,Salieri就馬上捂住了胸口徹底撇去了偽裝。對於扎特才華蓋天的心折和妒忌,針對自己技不如人的自卑與無力,錯亂而強大的慾望竟驅使著他揮起了刀,試圖殺死所有與他形成反差的、能甜蜜相戀的愛人,也差些把失魂落魄的自己獻身供奉,和暗夜一道毀滅在莫扎特那絕倫的音符里。這樣巔峰級的情理鬥爭,都不需迷妹像在德扎主教砸譜子拍鋼琴和愛恨交織的迷弟表情里自行腦補,而是具體化到這般「中二」程度。

不光是Salieri,法扎里的其他人物特質,都或多或少和對比誇張的、情緒化的、出人意料的法扎思維足以匹配。比如作為搖滾擔當之一的扎特爸爸,擔綱全劇歌曲開腔第一句,在主教面前就開始懟起來,大力摩擦聲帶地咬牙切齒,要碾碎每個音似地詛咒:「卑躬屈膝」、「精心裝扮」、「絞繩扼頸」、「邪術蠱惑」、「設陷埋伏」、「食肉動物」…… 當他指責統治階級在「操縱權勢中攝取快樂」時,背後是新上任的主教在接受眾人親吻權戒,因此這一幕更顯諷刺。而當他連同子女以「挑戰陳規,質疑荒謬,唯有癲狂方可前行」一道向敵手發起挑戰,這一段原本醞釀完畢的衝擊力一掉頭被收結於小米那七八九十個吻和那高高揚起的誇張手臂姿勢,最後輔以主教像巫師一樣撐起披風龍行虎步的滑稽退場相對應。

劇中兩位分量最重的女子Aloysia和Constanze 也是。Aloysia的出場仙氣滿台,寶石藍的燈海,仿造舞廳球燈那樣閃亮的抹胸上衣,線條突出的機器人舞蹈,電子迷幻風的「冰棒曲」,打造出整一個移動的高冷女神,可念起對白來又輕柔嬌嗔得酥化所有人。她背後的莫扎特對她一見鍾情至「虎軀一震」的表達方式,其表現手法堪比偶像劇。而相比姐姐,妹妹Constanze的造型和唱段則在一開始日常和收斂了許多,但畫風轉變更大的也是她。從鼻音濃稠的可愛軟萌至野性狐媚,Constanze的扮演者不但能裝鶯聲燕語,也可以到位的嗓音表現力釋放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灼熱沉溺。

另外,這對姐妹倆吵架的那幕也是蔚為有趣。被姐姐的優秀對比得無顏以對的Constanze一改之前的害羞,愛火攻心地昏了頭,直接對Aloysia爆粗口、做鬼臉、吐舌頭,惹得姐姐也只好反唇相譏,但兩個人又都是出口傷人後懊悔不已,真像一對想和好但不自覺又反其道而行的幼稚園小姑娘。不過再仔細想,拋棄禮節的放肆率真對壘無時不刻的端莊高貴,這場戲雖說對於這兩個人物的個性有烘托和豐滿作用,但就如花了整整一首歌來展示Aloysia的魅惑登場一樣,在推動劇情方面的功勞有止。

還有喜感人物羅森博格,他全程貢獻了跳樑小丑式的扮相和做派,臉頰上兩坨艷俗的腮紅、櫻桃形狀唇膏和兩粒媒婆痣造成了滑稽感不說,還到處幸災樂禍地給扎特插刀,帶頭惡搞起《魔笛》的唱段,著實令人忘不了。還有皇帝約瑟夫二世,大庭廣眾之下還在被單下藏著女子,在大得超出常規的長椅上像多動症兒童一樣活躍,全然脫離正規,置貴族體統於女人的裙擺之下,簡直是個大寫的逗逼存在。

儘管明白完全不用把法扎和德扎相提並論,因為同時在刷,還是忍不住把兩者倚倚比比。除了大家都列得出的顯而易見的方面,還發現了一些好玩的點。

例如它們同時講了扎特父子關係,極出彩的『J"Accuse Mon Pere』這首歌,是父親對扎特進行人生經驗的教誨,提醒他要擺脫前人和自己的陰影奮力前行,但德扎就把這層意思形成對立分開講述,凸顯出人物成長的意義和劇情張力就截然不同。再比如,它們都使用了虛擬的人物來輔助劇情——阿瑪迪和小丑。法扎中的小丑一角,既在莫扎特自我信心動搖的時候出現(『J"Accuse Mon Pere』),也代表著外在勢力對他的嘲弄與阻撓(『Comedie Tragedie』),為舞台表現力的加成作用拔群。

而為了表現「叛逆」,兩者又各有各的手段。德扎是扎特身背電吉他以《我是怪胎》那「無法直視」的歌詞怒懟伯爵,而法國莫扎特更奔放、熱情、輕率、魯莽和衝動,不甘於奚落和擺布起來,會大喝一聲,在『Place Je Passe』里恣意放飛自己的沙啞音色和絕佳彈跳力。此外,德扎里沒有角色(應該以後也不太會有)像Salieri在邊唱『Victime De Ma Victoire』時邊率領一眾群演跑向觀眾席。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做法,融合了台上和台下兩個世界,強調「沉浸式體驗」的做法才讓我加深「搖滾演唱會」之感。

或者不說別的,光論法扎的服裝和造型,就呈現出和德扎不一樣的絢目而綺麗的衣香鬢影。小米外衣的豹紋圖案、飾有精緻雕花的紫羅蘭色、亮滑的猩紅絲絨材質、緊身黑色長褲的華麗亮緞,以及其他演員的外套上無休止的亮片、前襟與袖口的層層蕾絲、女演員臉上的亮玫色腮紅、Aloysia飛出天際的洋紅色假睫毛和巨型倒三角帽飾…… 搭配粉嫩精麗的布景,以及得給滿分的燈光設計,法扎整體的視覺猶如繽紛馬卡龍那般的高飽和度,新舊結合地匯聚成法式洛可可風格的盛宴。

必須回味一把法扎和德扎情緒迥異的死亡橋段。「縱情生活」,太法蘭西的口氣,這首歌叫醒過在地鐵里昏昏欲睡的我,於是越聽越喜歡。「如若死是必然,我將刻下這樣的墓志銘:願我們的歡聲笑語,愚弄了死神和光陰。」燦若繁星的燈光忽滅,莫扎特如天使一樣被聖光包裹,寧和升天。經過兩小時的提煉和打磨,這出「被喜劇元素充斥的悲劇」,美感被升級到了制高點。感人至深的旋律,加上女高音彷彿要扣醒靈魂的幫襯。搖滾,美聲,粗礪,壯麗,放肆,莊嚴,洒脫,矜貴,無畏,仙氣 …… 它們混雜在一起,倒也和諧出一種不可思議的震撼力。

最後,稍帶一提法扎演員們的唱功問題。我猜大概因為法扎的編舞從難度上贏了德扎,在挑選演員方面就劍走偏鋒由著性子依據音色和氣質來了。其實個人來說是不怎麼能嘉許爸爸和Salieri扮演者的發聲功力。前者的音質太毛剌剌(雖然大夥都稱讚這搖滾嗓很帶勁),我不確定這是演員故意為之還是客觀上因為腔體打開度和喉嚨通暢度不夠所造成的。而潔癖的我尚可強忍著不吐槽Florent Mothe的劉海,但他那音區的承接和轉換真心力不能逮啊。第一主唱小米總體比前兩位表現出色,但也出現過共鳴不足和混音技術不到家造成的音色虛乏。所以,法扎的唱功擔當應該是女高音姐姐和小康吧(偶對,還有新晉成員班老師)。另外,全劇歌詞真是不錯,反正b站的中文翻譯版感覺在遣詞用句方面能夠取經之處頻頻(當然德扎翻譯也是不明覺厲的,都是業良字幕組啊,感謝)。


音樂——好聽的原創曲,過場莫扎特經典作品無縫銜接,五星

演員——不想在知乎發花痴…強行五星(但講真小米一跳兩米高的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就是莫扎特

舞美——從開場的那塊漂亮幕布到燈光到殺殺服你時的高台再到安魂曲時的群魔亂舞(並不)無一不美,五星

服裝——這可能不是我看過服裝最華麗的法劇,但是是我最喜歡的!每一套服裝都很考究,看視頻更是會發現劇組有好多套衣服都沒上場…最合我心意的是伴舞的衣服!色調很和諧,恰到好處。五星

還有啥可說的…好像沒了…
…好吧其實我就是私心偏愛這一部過來發花痴罷了:)


最近也是掉進了法語音樂劇的坑,翻出來不少看,不過法扎目前replay最多的一部。搖滾和莫扎特都是我的菜,所以估計爬不出來了...入坑之後我試著推薦給幾個身邊的朋友,大家的反應大概如下:

「唱功太牛逼,要找高音質版本和好耳機來聽」

「法語說的簡單標準,適合當聽力」

「句法都很簡單,但這樣子還不理解就很煩心」(語言學習者的通病...)

「以後我心裡莫扎特的印象就是這個了」

對於喜歡流行搖滾,喜歡法式浪漫,喜歡莫扎特,喜歡現場live風格人來說,這部劇會是一個寶貝,簡直不能錯過。

答主本人對搖滾樂和莫扎特都很有好感,看完劇後有以下三點:

1.古典樂和搖滾無違和感的結合

一般當我們聽到莫扎特這個名字時,一般聯想到的都是古典音樂,就是鋼琴、管弦樂隊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廳里演奏;觀眾穿著正式,安靜地欣賞(或打瞌睡)。

然而這部音樂劇讓你誤以為到了明星演唱會現場

(當然莫扎特的確算是巨星)

這部劇整個音樂曲風都是偏流行搖滾,然而用這麼躁的音樂來講述古典天才作曲家的故事卻沒有尷尬的違和感,這可能和莫扎特本身有些帶有搖滾青年的個性有關吧~他在當時常常搞出新聞,做出一些創舉,打破條條框框:例如大膽炒了自己的主教大人,不做宮廷樂師;要用德國人自己都吐槽的德語來創作歌劇;勸服皇帝給《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政治敏感劇」解禁...

畢竟整部劇的故事是講莫扎特17歲到35歲後半生的創作,當然不可避免的需要展示莫扎特的音樂。這裡就出現了這部劇的亮點,原創曲目和莫扎特的音樂銜接的非常自然,而且符合故事情節的發展

我先來舉一個開場的小栗子:

1)開場小提琴演奏莫扎特音樂,繼而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薩爾茨堡的原主教去世,新主教上任。新主教對年輕的莫扎特意見很大,認為他一天天胡搞瞎搞...歷史上的莫扎特的確也不是個好僱員,工作態度不夠端正是真...天才們往往不愛按規章制度辦事情...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 flat, K.364: Andante


2)演出序幕拉開,這裡的配樂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名段《震怒之日》,因為是拉丁文,具體詞意不大清楚,但合唱氣勢磅礴加上舞台效果,有種末日審判或最終對決的既視感。

Requiem, K.626: Dies Irae


3)接下來新主教出場,配樂是音樂劇原創曲目L"ouverture,也就是開場序曲,一般音樂劇都會有這樣一個引子。這短短不到一分鐘的音樂非常成功地將《安魂曲》的古典氣息慢慢過渡到搖滾,等到莫扎特父親唱起Penser l"impossible時,故事的劇情點、音樂旋律、莫爹的嗓音非常完美地匯合在一起,將觀眾迅速帶入情境。

從左往右:莫姐、莫媽、莫爹、新主教


另一處從莫扎特音樂無縫銜接到音樂劇原創曲目在第二幕的「薩列里腦內小劇場」:

1)故事發生在薩列里(維也納宮廷樂長)和羅森博格(皇帝身邊的貴族工作人員)來視察莫扎特德語歌劇《後宮誘逃》的排練,發現一片混亂。羅森博格批評莫扎特曲子寫的音符太多,莫扎特則不屑於他的評判,繼續我行我素。薩列里善意提醒莫扎特勿太狂妄,莫扎特認為薩列里為同道中人,把總譜給了他做評判。

薩列里和莫扎特


2)薩列里翻看譜子的同時,女高音在莫扎特的指揮下開始唱《後宮誘逃》的唱段《悲傷已成為我的命運》。薩列里畢竟也是音樂大師,立刻看出了年輕的莫扎特擁有逆天的才華。這首歌的名字也預示了薩列里之後的命運:作為同僚,每次都是希望自己能用才華贏過莫扎特,希望莫扎特的音樂不受歡迎,然而結局卻通通不如自己所願;作為音樂家,薩列里卻被莫扎特的才華深深折服,內心滿是欣賞仰慕之情。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沉浸在音樂中的薩列里


3)「想和你好好交流專業知識」但又無法接受「你怎麼能比我好」的薩列里在女高音悲傷的唱段結束後,緊接著高唱一曲Le bien qui fait mal (The good thing that hurts),表達了自己內心中亂麻般的糾結。薩列里的獨唱都很好聽,後面的L"assasymphonie也很贊,都是表達了不能超越莫扎特那種不甘心、憤恨、傷心等各式不開心的情緒。這一版的薩列里演員是Florent,和莫爹一樣聲音適合唱搖滾。於是這一部分又是故事劇情點、音樂旋律、演嗓音完美結合。聽聽這部分觀眾的尖叫聲就知道神曲上線了~

薩列里的神奇暗黑腦內小劇場


除了這兩處,整部劇還有很多莫扎特音樂散布在各個情節中,等待大家慢慢去挖掘~莫扎特一生創作六百多部作品,我個人能辨別出來的作品也很有限,只能聽出非常著名的幾處:

第一幕里康斯坦斯出場後的第一首是《小星星變奏曲》,就是我們熟悉的「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旋律。原曲是一首流行廣泛的歐洲歌謠,莫扎特在原曲基礎上創作了12段變奏曲,很好聽~

中場音樂是第四十號交響曲,S.H.E《不想長大》副歌里的旋律就是這個~

Victime de ma victoire這首歌曲裡面大家模仿母雞唱的那幾句「PAPAPA」來自《魔笛》~

最後莫扎特病倒在床,女高音獨唱的是《安魂曲》, 非常的應景烘托氣氛~


與莫扎特一起搖滾--Mozart L#x27;Opera Rock劇評

在網上翻劇評時翻到了這篇非常詳細的劇評,博主很厲害地扒出了劇里莫扎特的音樂,我附在這裡做個存檔~

劇中引用的莫扎特的作品: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

安魂曲-末日經

A大調23號鋼協,第二樂章

小星星變奏曲

C大調21號鋼協,第二樂章

詠嘆調Ah se il crudel periglio,選自Lucio Silla

詠嘆調Barbaro! Oh dio mi vedi,選自Il re pastore

第10號交響曲,最終樂章

共濟會葬禮音樂

第40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G大調13號小夜曲,第一樂章

詠嘆調《悲傷已成為我的命運》,選自《後宮誘逃》

11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

《後宮誘逃》序曲

Papagena Papageno,選自《魔笛》

《唐璜》序曲

薩列里的作品 la fiera di venezia

《費加羅的婚禮》,第三章最終章

安魂曲-lacrimosa


2. 演員驚艷

不得不說,找到一個與角色氣質相符的演員,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Mikelangelo(以下簡稱「小米」)在接到這個角色之前並不為大眾所知,但演出過這部劇之後,曝光率直線上升,烏央烏央的粉絲晚上在員工通道處堵門要簽名要合照。

劇中的莫扎特的角色設定標籤大致可以總結為「音樂天才」、「輕狂」、「單(二)純(貨)」、「挑戰世俗」,小米在舞台上的表演非常到位地展現出了這特質。開場,小米被美女簇擁著出場。聚光燈下,華麗地鞠躬,起身後的表情、聲音、動作都帶著戲,把莫扎特好玩樂,喜慶天真的性格生動地顯現出來。

在曼海姆酒館這一場,莫扎特面對他人的挑釁,唱出了Le Trublion(惹是生非者),歌詞大意就是挑戰世俗,挑戰權威,我要走我自己的路。這裡小米上竄下蹦地表演,依舊還可以氣息平穩地唱歌,還融入了莫扎特標誌性的笑聲。這段表演能看出年輕有活力的莫扎特充滿理想抱負,非常有感染力。小米飾演這個角色時已經35歲了,有點小驚訝,沒想到要步入中年的大叔不但會賣萌,體能還如此之好。

雖然性格放蕩不羈,莫扎特本性還是單純天真,不太懂人情世故的。莫扎特的媽媽也是沒少跟著操心。輕而易舉地就被韋伯一家套牢利用,還對人家女兒阿洛伊西亞死心塌地的。

最後還是靠父親醍醐灌頂,莫扎特想起了自己最初的目標,離開曼海姆到了巴黎。在巴黎這首Tatoue-Moi,曲調輕快(然而歌詞非常輕佻),當年排到了流行音樂榜單的第一位,可見受歡迎的程度。小米現場版的莫扎特非常的萌,給莫扎特在巴黎尋求認可四處演出碰壁的悲慘經歷披上了一層夢幻的色彩(這部劇真是非常擅長加糖衣,讓事實變得美好點)。

中途就不過多劇透了,第一幕結尾小米一首Je Dors Sur Des Roses,可以看做莫扎特人生低谷中內心獨白:即使再不幸,也不放棄自己的音樂。這首solo有一段表達內心痛苦的高音,小米大部分都是真音飆上去的,羨慕天生的好嗓子。

寫到這裡我覺得我已經暴露了自己是小米粉絲的身份了...看過音樂劇後被唱功圈粉,之後我看了不少小米的表演視頻,發現小米的的確確是個搖滾青年,額,是搖滾大叔...小米的真實氣質和莫扎特的角色設定的確有幾分相似,再加上靠得住的舞台功底,演得出彩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還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巧合,莫扎特在12月5日去世,小米的生日恰好也是同一天;莫扎特生命停在了35歲,小米35歲接到了莫扎特這個角色,音樂事業開始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小米最近的新劇是個馬戲團的故事叫 Timéo , 有錄專輯;之前還開了一場spiritual rock concert,感興趣都可以搜來聽聽~

莫扎特主演很驚艷,其他的leading cast也很棒,聲音表演都把自己的角色塑造的很有特點,很有辨識度:莫姐很可愛,處處為弟弟著想;莫扎特的初戀是阿洛伊西亞,愛耍小心機的姑娘;莫扎特的妻子是阿洛伊西亞的妹妹康斯坦斯,單純有些傻,對莫扎特非常喜歡;莫爹是個嚴父,對兒子管教非常多,莫扎特也非常敬仰父親(但後期關係還是惡化了);薩列里是一個傲嬌的矛盾體,和莫扎特亦敵亦友~

3. 高雅和接地氣

一說到莫扎特,大家往往聯想到的是陽春白雪,覺得這類高雅藝術的人物代表非常有距離感。但如果把莫扎特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來了解,其實發現他和每個人都一樣,經歷著人生的各種悲歡離合:

年幼時頂著天才兒童的光環遊歷歐洲,風光無限,但長大後人們逐漸忘記了他這頂光環,需要他按照普通人的世界規則來生活時,莫扎特發現自己做不到。於是離鄉到其他地方謀生,卻四處碰壁不得志,母親陪同他一路到巴黎最終病逝,他不得不重回故鄉。

回鄉隱忍著工作幾年後最終還是爆發,炒了大主教老闆,和父親吵架,跑到了維也納當音樂家。但當時他只算是政府機關里藝術部門的合同工,要按照要求給皇家寫曲子,不時還需要作為音樂教師來賺錢。然而他和妻子毫無理財概念,賺得多,花得也多,所以到最後生活仍然是很拮据。莫扎特的葬禮異常的簡單,按照當時的風俗和他人合葬在公募的一個墓穴里,插了一個名牌。後來名牌都不見了,導致之後有人想找莫扎特的墓都已經無法確認他到底埋在了哪裡...

另外把著名音樂家的故事改編為音樂劇也是一個「接地氣」的好辦法。很多人會誤以為音樂劇和歌劇是同樣的存在,但其實音樂劇是和話劇、現場音樂live更接近的一種形式,會更符合現代人的娛樂需求。就像最近央視很火的詩詞大會,也是把距離感很遠的詩詞拉近了生活中,讓大家感受到詩詞的魅力;或是很多有聲讀物、評書把古典故事講得活靈活現,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歷史和名著。

個人覺得《搖滾莫扎特》接地氣做得很到位,娛樂的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到了莫扎特的生平,熟悉了他的作品,拉近了古典樂和現代人的距離(至少我看過劇之後是去翻了不少莫扎特的資料來看...)。嗯,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不要也編排個四大名著之類的...

寫了這麼多,我自己是很過癮了,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這部劇@Chloe Xu答主回答很全面了,看後很多共鳴點(猛點頭中)。


並非相關專業,也只是愛好者而已

覺得這樣知名歷史人物經歷所改編的音樂劇,很難有創新。相比於隔壁德語《Mozart!》,法扎塑造了一個更鮮活的莫扎特。如果聽過莫扎特的音樂,除了宗教方面的主題,他的音樂都是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和愉悅,小米塑造的滿場亂飛青春活潑的形象,更符合莫扎特音樂帶給人們的感受。

引入了薩列里的故事線,也給腦洞格外大的妹子們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啊哈哈哈,官攝飯拍音樂會電視節目各種互動就是把你牢牢按在坑裡不讓出來,當然這裡也有你米老師的無限功勞。

音樂就更不用說了,dove大神有多麼厲害,聽聽他其他的音樂劇,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很有風格的。

舞美,服裝,妝容,道具……轉場自然不突兀,伴舞小姐姐小哥哥們也美翻了。

距離首演這麼多年之後了還在巡演,雖然你米老師也飛不動了,但是這樣經久不衰也一定是有道理的了。


Le bien qui fait mal點燃了不少人啊


喜歡喜歡超級喜歡,用比較浪漫的方式表演了莫扎特的一生,歌也很好聽。


但是還是想安利一下德劇—莫扎特!
更加的悲傷沉重,看完久久無法釋懷,主演的聲音超級好聽,不管是06版還是15版都很好看,當然個人更喜歡15版,烏豆太小天使了。

最後每一個小莫都有一個鬼畜傲嬌的迷弟


水平不夠不能正兒八經評價。
這是枚大寫的安利!!
光是整個OST就很好聽到爆了!!
循環了半個多月,好聽到炸
最喜歡La chanson de l"aubergiste
不懂法語,看了歌詞,這簡直是法語版《將進酒》
還有小星星改編版也超好聽

這部音樂劇很好地結合了莫扎特古典樂跟現代搖滾樂,無縫連接:)

光聽音樂真的就很氣勢磅礴振奮人心了何況看整部音樂劇??

舞台效果、服裝也都超級贊,很華麗,出品方大手筆認真在做

B站有完整版的畫質還特別感人大家快去吸!!


不夠專業,也就從法語音樂劇愛好者的角度說點吧。

小米的Wolfgang的人生態度非常觸動我,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希望,發自內心的感染了我。
...治癒了我最近的喪

唱段也很好聽,演員某些唱腔或有不足,但舞台感染力和表現力相當棒,瑕不掩瑜,足以掩蓋那一點小不足。

舞美也都很好很優秀。

但是!我真的!很想!吐槽!flo的!髮型!真想上去給他撩開!綠帽王傳奇的髮型多好看!那個油膩的劉海什麼鬼!坦白講看多了竟然還有一種奇怪的美感…也不能看不下去的吼。

優秀的法語音樂劇那麼多,它能巡演那麼多年也足以證明它的優秀。卧槽,牛逼!


正在刷第二次,多刷幾次再來回答。


看看你前座推薦的程度就可想而知


推薦閱讀:

2016年年底,法國有哪些音樂劇正在上演?
想要看懂音樂劇《摩門經》需要了解哪些背景知識?
如何評價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
本來沒有接觸過音樂劇的 大二在讀學生 想畢業後申請英國的學校讀音樂劇會不會很難?
百老匯演員是如何做到邊跳邊唱還這麼穩呢?

TAG: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 法語 | 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