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 20 周年,你有哪些與哈利波特的難忘回憶?

Harry 20th anniversary


您好,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簡體中文版版權引進者,看到這個提問,我們有很多話想說,首先感謝大家對哈利·波特的關注和厚愛。《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文版出版20周年,中文版引進17年,我們有很多難忘的回憶與大家分享。

十七年前,我們社資深編審王瑞琴老師把「哈利·波特」帶到中國,用她的話來說,「哈利·波特」像她親手養大的孩子。我們請她來回答這個問題,聊一聊她關於「哈利·波特」系列的難忘記憶。(分割線下面為正文)

——————————————————————————————————————

1999年,「哈利·波特」在國外已經非常火爆。在了解了「哈利·波特」的主要內容後,我們決定購買「哈利·波特」中文版權,我是該引進項目的負責人。2000年2月,與作者J.K.羅琳的版權代理商取得聯繫後,我們向英方發去了長達幾十頁的傳真,詳細介紹了我們出版社,概述了人文社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外文學圖書出版方面的輝煌業績。

當時有7家出版社參與了版權之爭,如果像拍賣場上一樣競相報價,人文社可能不佔優勢,但論及出版文學經典的成就,人文社在國內鮮有對手。

同年8月,我們獲得了哈利波特中文簡體字版權。

是什麼讓我們決心引進「哈利·波特」系列?首先,「哈利·波特」有很強的可讀性,書中神秘莫測的魔幻世界,驚險離奇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意想不到的轉折,福爾摩斯偵探似的推理,令人捧腹的幽默……都對讀者構成了多重閱讀吸引。魔法學校的與眾不同,充滿刺激的課程與實驗,各具性格的老師和同學以及與各種離奇事件糾纏在一起的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整個故事精彩紛呈。

另外,哈利·波特是一個聰明、勇敢、善良、見義勇為、富有責任心的孩子,他身上所具有的優點是全人類共同提倡的,而國人歷來注重的教育性也貫穿始終。

當初購買版權的預付金是每冊一萬美元,沒有限制起印數,有人說當時英方要求每種起印一萬冊,這只是傳說。

讀「哈利·波特」,在著急知道故事發展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讚歎J.K.羅琳的創作才華。

世界上無論哪個民族,孩子們的心理都是相似的:崇尚英雄、喜歡冒險、喜歡探秘,想往堅固鐵磁的友誼、充滿刺激的課程,「哈利·波特」無一不滿足了孩子們這些願望。羅琳把故事發生的地點設置在我們每個人都曾待過的校園裡,校園裡的情感是最真摯的,也是最令人難忘的。我們都經歷過11歲至17歲的青春年華,哈利、羅恩、赫敏的「鐵三角」就發生在這個年齡段。為了友誼,他們不顧一切;為了幫助哈利戰勝伏地魔,羅恩與赫敏寧可放棄學業,寧可露宿野外,寧可忍飢挨餓,寧可隨時遭遇追殺,也要隨哈利逃亡在外。這種友誼讓我們為之動容。

「哈利`波特」無處不在宣揚的令一個主題——「愛」,也讓讀者津津樂道,母愛、父愛、師長對學生的愛、同學之間的友愛,還有少年少女之間純潔的愛情,在羅琳筆下表現得既真實又令人難以忘懷。

在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古城堡般的魔法學校以她特有的魅力歡迎了哈利和他的同學們:大禮堂的天花板上閃爍著耀眼的星光;白色的幽靈在他們頭頂上飄蕩;寬大的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會說話的肖像詢問他們入門的口令……這種生活多麼美妙迷人,令人神往!

「哈利·波特」中沒有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男孩子哈利和羅恩也做過逃課、抄作業這些「壞事」,而「學霸」赫敏往往是他們的幫凶。正因為他們不那麼完美,才更顯得生動可愛,就好像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我們一開始認為鄧布利多校長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是哈利·波特(還有我們)心目中的「聖人」,可是從第六冊開始我們對他越來越了解,發現他有自私的心態,他下那麼大心思培養哈利,實際上是希望哈利最後心甘情願地去赴死。而斯內普教授,從小說一開始許多讀者就以為他是壞人,因為他不喜歡哈利,總是為難哈利,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感情十分真摯的男人,最後他為保護哈利而死。斯內普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刻畫得最為豐滿的人物。

參與了「哈利·波特」中文版十七年,所經歷的故事、所擁有的美好回憶數不勝數。從事編輯工作不易。市場意識、才能設計、策劃選題、選擇作者,如果是國外的圖書,還要想辦法購買版權、尋找合適的譯者。書稿交來以後,我們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這時就知道,學校里學的知識遠遠不夠用,不同的書稿會涉及不同的知識。

一個稱職的編輯,在書稿編輯加工的同時,腦子裡就要勾勒出這本書的讀者定位、書的開本、書眉、用紙、厚度、價格、封面、勒口文字、宣傳語等等,然後還要與排版人員、美術編輯、印製人員進行溝通。書出版以後,不能以為萬事大吉,還要時刻盯著它的入庫、上市、銷售情況。

「哈利·波特」系列引進中國17年,共銷售了2000多萬冊,平均每分鐘銷售38冊,這是億萬哈迷對「哈利·波特」的喜愛,也是對參與本書出版的人文社各部門同事工作的肯定,在此,我們要共同向熱愛「哈利·波特」的廣大讀者道一聲感謝。

「哈利·波特」系列的譯者之一、我的同事馬愛農曾經說,「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有這麼一個隱秘的精神世界可以安放我們對神奇、對奇蹟和魔法的想像與渴望,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她講得很好,20年來,有了魔法世界的陪伴,我們更加快樂、勇敢、堅強,我們衷心希望全世界的哈迷都能夠在今後的生活中「呼神護衛」,所向披靡,享受燦爛輝煌的人生。謝謝大家。

左為「哈利·波特」系列譯者馬愛農,右為「哈利·波特」系列編輯王瑞琴

附:「哈利·波特」和羅琳作品在中國·大事記

2000年8月3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購買「哈利· 波特」系列前3冊版權。

2000年10月6日,哈利·波特系列前三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行全國首發式,兩個小時銷售1500餘冊,王府井新華書店創下銷售記錄。

2000年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召開兩次「哈利· 波特」作品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的文學評論家,老、中、青三代作家,少兒文學專家,外國文學專家,教育家,中學特級教師,網路專家,出版專家,對「哈利· 波特」系列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研討。

2001年6月1日,哈利·波特系列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首發,一個小時銷售2500冊。

2001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哈利·波特」相關圖書,先後出版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神奇的魁地奇球》《神奇動物在哪裡》《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貼畫書、填色書、明信片、海報書等。

2003年9月18日,哈利·波特系列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首發式,著名主持人何炅現場主持,一天銷售5000冊。當天,在杭州、濟南、鄭州、南京、武漢、哈爾濱、廣州、福州等全國幾十個城市的新華書店同步上市。

2005年10月,哈利·波特系列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在全國首發。

2007年10月27日,哈利·波特系列終結版《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辦首發式,著名演員姚晨擔任活動主持人。

2012年10月20日,羅琳新作《偶發空缺》首發式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著名編劇、書評人史航,著名演員張譯,「哈利·波特」系列譯者、《偶發空缺》責任編輯馬愛農,《偶發空缺》譯者任戰參加活動。

2014年4月,J.K.羅琳化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思的推理小說《布谷鳥的呼喚》出版。

2015年4月,J.K.羅琳化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思的推理小說第二部《蠶》出版。

2015年7月3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哈迷集結號——哈利?波特引進中國15周年」紀念活動。

2015年9月26日上午,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太原書博會召開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彩繪本)出版信息發布會」,宣布《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彩繪本於2015年10月6日與全球各地同步出版。

2016年3月12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首屆中國「哈利·波特圖書之夜」。

2016年10月29日上午9時,《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中文簡體字版全國首發。

2017年5月6日下午,《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文版首發式暨「神奇的你在哪裡」爭霸賽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行。

魔法鐘聲敲響20年,精彩繼續!


我最難忘的回憶是把《哈利·波特》寫進了我的畢業論文里。

大學的時候修了漢語言文學雙學位,有一門課叫文學概論,記得某節課上,周老師用《哈利·波特》中的情節舉例子給我們講解了某個知識點。作為一個十多年的哈迷自然很開心,沒想到老師也看哈利波特。

大四畢業論文是自主選題,自己聯繫導師。聯想起當時上課的那一幕,我找到周老師,說想要研究哈利波特。周老師同意了,讓我回去想論文主題。經過幾番討論,最終決定將論文題目定為《&<哈利·波特&>的民間性研究》。這七部小說中,羅琳運用了大量歐洲和世界各地的民間元素,將它們巧妙地融入故事情節,我將在論文中探尋這些民間元素的作用和影響。

然後就是整個寒假的準備,構思,開題,撰文。《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每一部我都讀了很多遍,每個經典情節我都已經瞭然於胸滾瓜爛熟,所以從搭建論文結構,到收集資料,再到整個行文過程,都非常順利,當然其中周老師也給了很多專業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4月底,我將初稿給了周老師審閱,沒想到收到了周老師這樣的簡訊。

這對我真是一個大大的肯定,可以說是我大學四年里排名前幾的難忘瞬間了。

本著盡善盡美的原則,後來還是對論文進行了一系列修改和優化,最終的成稿就是這樣啦。

最後的答辯也很順利,論文也得到了一個不錯的分數。後來聽中文系的學妹說,周老師還在他們班上表揚我了,哈哈。

雖然已經畢業三年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一段非常美妙的回憶。感謝《哈利·波特》這麼多年給我帶來的快樂和感動,我也很慶幸能用這樣的方式為我的大學生涯划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翻出了當年的寫的論文的摘要和目錄,時隔三年依然覺得熟悉親切。

今天正好是7月31日,寫下這麼一個答案也算應景吧,哈哈。祝親愛的哈利和羅琳阿姨生日快樂!


知乎小透明 第一次答題
最難忘的當然是
收集了好多好多hp演員的簽名啦=)
以前HP7電影還在拍的時候 向hp吧的大神們學習 寄信到劇組/演員公司要簽名
當時只有五年級的我 憑藉著有道把自家地址還有信的內容翻譯成英文(天知道有多少的語法錯誤hh)自己在fanmail那個網站里找哪些演員公布了地址洗演員的照片 一封airmail要八塊錢郵票 當時真的是用光了自己的零花錢 廣撒網式地寄了起碼五十封信
當時的我大概也就138cm吧…去郵局蓋航空章時工作人員真的是一臉震驚
懷念那段每天放學都有著開信箱的盼頭的日子 那時的我還沒辦法分辨印簽和親簽 拉著我爸在燈底下照啊照
也有很後悔的事…比如說初二時一個腦殘把emma的印簽送人了把emma的印簽送人了把emma的印簽送!人!了!!
哭 後悔莫及
最後 附圖啦嘻嘻

黑白的圖都是他們給的 彩色的都是自己洗的
JKR的信忘記拍了…不過也是印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桃金娘的演員真的回了親筆信!!是信!!
真的是一生中非常非常寶貴的珍藏了 超級感謝當時hp吧里出教程的大神們ヽ(′o`;

--回家啦 更新 補圖

JKR的回信~

附上小紙條的兩位演員~

親筆信!!親筆信!!親筆信來了!!
btw 有人來私信問我現在還能不能寄
按照我僅有的了解的話(畢竟我已經脫離貼吧幾年了)劇組那邊是肯定不能寄的了…想寄的可以試試去http://fanmail.biz搜搜演員們的名字 不過我剛剛看了下上一個收到emma回信的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不過還是祝想寄的小可愛們能收到回信啦啦啦=)


我小的時候把我的課程表都改成霍格沃茨版的,數學是算數占卜,生物是保護神奇生物,化學是魔葯,英語是古代魔文,歷史是魔法史,體育是飛行課,語文是變形課因為語文老師很像麥格教授。雖然我不是巫師,但我可以假裝自己在霍格沃茨!


我把這個發在微博上,結果拋磚引玉式的引來很多超有才的評論。(@馮斯特洛夫斯柯基)

@花花愛吃麻辣希澈:後天考 虛擬加隆視角下的魔法界國民經濟 要狗帶了[二哈]


@月亮的洛夫古德:別人課本上的重點標註是五角星,我的是死亡聖器[笑cry][笑cry][笑cry]


@辰悠沉:那時候看到長掃帚心裡就會有試試的衝動[允悲]


@破藍子:高中學英語的時候做筆記寫例句,永遠是自己寫的哈利波特裡面的人物和故事,所以幾乎所有哈利波特的人物名字和地點拼寫都爛熟於心


@唐川教授的伊麗莎白圈:我還在每本課本上寫本書屬於混血王子[費解]


@Chinatown-Yu:等你成年考駕照就是要建議幻影移形


@不是桂是紫拉子:後天要考算數占卜在古靈閣中的應用(投資學)


@鄭二少的三號寶寶:小學數學老師是一個老太太,雖然嚴厲要求高,但對我們是真的好(尤其是對我啊哈哈),於是私下就叫她麥格教授。有一個體育老師,特討厭,屁事多愛挑刺,我們叫他斯內普。六年級換了一個中年婦女班主任,愛臭美愛嚼毛,是烏姆里奇啊哈哈。和同桌每周坐在靠過道的那個人要想一個口令,說對才能放對方過去


@霽霙_努力做山中:我把電腦課改成麻瓜研究,有我機智嗎?[doge]

最後給我的公眾號打個廣告:

霍格沃茨快訊 DailyHogwarts
比麗塔·斯基特更有料


這會是一個特別幼稚的回答。

11歲時,曾騎著塑料掃帚,很糾結地考慮:我家沒有煙囪口,要是貓頭鷹送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我收不到怎麼辦?

萬一九又四分之三車站我鑽不過去怎麼辦?
萬一買不到適合我的魔杖怎麼辦?
萬一我特別喜歡黑魔法怎麼辦?
萬一我麻瓜的身份不被認可怎麼辦?

萬一分院帽沒把我分到格蘭芬多的話怎麼辦?


14歲時,嫉妒死了秋張,奪走了哈利的初吻;
逛動物園都會假裝和蛇絲絲哈哈說一會,看看它有沒有反應;
幻想自己具有魔法天才,是傲羅屆的奇才;
自己僥倖躲過一劫時,沾沾自喜地以為有人為我念咒保護我;
不知道對方是否在撒謊時,特別想給ta灌吐真劑;

16歲時,在選擇男友方面,有了困惑--哈利?羅恩?常讓我糾結,後來覺得格蘭芬多的魁地奇隊長伍德應該挺適合我…

赫敏在舞會上美極了,粉色裙袂飄飄,被驚艷到。想和她做朋友,一起冒險,一起練習咒語,一起寫論文,比誰搶答的問題多…

三強爭霸賽里的媚娃,活脫脫說的就是班花啊,所到之處,全體目送……暗挫挫地想拔一根她們的頭髮,製作復方湯劑,體驗一次她們的日常…

誰想到被伏地魔殺死的塞德里克(羅伯特帕丁森)日後會轉世變成一隻吸血鬼,輕啟朱唇,唇紅齒白,白似面板,板若木雞……


18歲時,想加入保衛鄧布利多軍,把幾年來學習到的魔法全部都使用出來,對付高考那些人為區分三六九等故意設下的試題陷阱…

20歲時,最後一步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完結,看完電影之後,心裡堵得說不出來,終究,兩個世界,會被現實和的虛擬結界分離開來。


26歲時,好朋友被求婚,接到電話,想幻影移行過去,嗖地出現,分享喜悅;

看到麥格教授在《唐頓莊園》里,依然精神矍鑠,開心;

從頭到尾看了一部叫《再見,霍格沃茲》的紀錄片,最後場記板打下去,演員停下台詞,換上了自己的表情,擁抱在一起痛哭。我在熒幕後面,也抱著膝蓋,淚眼婆娑…

一直一直,想知道我的守護神是什麼動物,哪種魔杖適合我,我的寵物會是什麼動物…

夢到攝魂怪,會從夢中驚醒…

想起小天狼星曾給予哈利短暫而溫暖的回憶,打心裡感謝他…


最近特別痴迷權利的遊戲。

看到權力的遊戲里Walder Frey,想起了霍格沃茨看門人費奇(同一演員),於是更加討厭這個角色。

權力的遊戲里Catelyn為保護Robb時展現出母狼般的勇敢,讓我想到,如果她(赫敏的媽媽扮演者)知道赫敏深陷險境,一定同樣奮不顧身吧;

權力的遊戲里的歐莎,雖然不像唐克斯(同一演員)頂個殺馬特髮型,但依然用生命,像保護哈利一樣,在北境保護瑞肯……

前一陣,斯內普教授在麻瓜世界裡徹底離開了。烏黑濃密,中分油膩的頭髮,終究,只能在電影里得見了。RIP,Alan Rickman. "after all this time?" "always".


沒有哪部書,幾乎和我的成長如此同步。青少年時期,幾個人,一些話,幾本書,會對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如同哈利波特之於我,雖然我等的那隻貓頭鷹始終沒來……

青春終究要散場,我們已長大。

謝謝你啊,哈利波特。

Expecto Patronum


謝邀。

我記得剛開始接觸HP還是在小學的時候,我和我媽去書城,她買了一套給我(當時只出到火焰杯)。然而我太高冷,覺得自己不稀罕看這種小孩子東西(明明那時候自己就是小孩子),就一直沒看。直到有一次偶然翻開了,竟然沉迷的無法自拔…… 我現在還記得封面那種凹凸不平的觸感,淡綠色的紙頁,文中一股北方味的翻譯腔,馬愛農馬愛新。後來聽說這個只會出七本,就好希望以後的三本都要厚厚的才行。鳳凰社出的時候我媽第一時間買來了書(哈哈哈謝謝她帶我入坑),混血王子出的時候她給我買了英文版(對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辭典),死聖出的時候我直接就自己去排隊買英文版了哈哈哈(那個時候結局還被提前泄密,我還一直拒絕相信……)。

記得有段時間(我初中的時候)還沉迷寫同人,在貼吧里和大家一起寫中二的人設(現在想想簡直瑪麗蘇到爆啊)。我喜歡親世代,所以就假想自己的角色認識小天他們。好吧我就算現在寫同人也喜歡用HP paro,前幾年寫了一個厭食症女主試圖用魔法以及麻瓜療法治療自己的故事(不過那個故事裡女主喜歡德拉科)。當然死聖剛出的時候我也自己翻譯了一章,就是王子的故事那章,雖然現在看看簡直機翻到爆,但我當時真的被斯內普和莉莉的故事感動到了(瞬間倒戈教授)。去年神奇動物在哪裡出來的時候還寫了紐特的戀愛故事(啊我喜歡赫奇帕奇和斯萊特林的配對),不過大多數是因為沉迷小雀斑美貌。

從火焰杯電影開始我就每一部電影出來必去電影院貢獻票房,不過我想大多數哈迷應該都是這樣吧hhh 然後每次看完總是覺得拍的什麼玩意兒,不是我心中的HP(我當時真是太挑剔了,其實有幾部還算不錯吧……)。就是這種邊罵邊看,還是忍不住把錢包塞給官方,來來來,錢都是你的。我記得初中的時候在貼吧看到有人在美國買了HP的魔杖(還能發光呢!)我非常羨慕,好想什麼時候也有一根自己的魔杖,然後大二的時候去了奧蘭多真的買了一根自己的魔杖(是Luna那根,我覺得非常簡潔),但它不能發光TAT 要不然我就可以喊一聲Lumos,看它發光了!再喊一聲Nox,看它黯淡。

初中的時候迷的簡直走火入魔,我寫了封信給羅琳問她是不是真有魔法世界……當然後來我覺得太中二了沒敢寄,直到我了解了原來會魔法的人一出生就會直接被登記在霍格沃茨的學生名單上,不是你去考個OWLS就可以中途入學的。可是我現在還是傾向於相信有魔法世界,只是我們麻瓜看不到(你夠了),因為我在紐約,看神奇動物的時候就感覺特別有代入感,覺得可能真的有一個美國魔法世界(不行此人已病入膏肓)。我的中二還在繼續,前陣子去傑弗遜故居的時候特地買了蜂鳥的耳環(因為我分院被分到thunderbird,雖然這兩個不是同一個東西hhh)。

可惜現在pottermore改版了,不然還能玩做魔葯的遊戲,我給斯萊特林掙了好多分呢!明年倒霉孩子要來寬街了,雖然讀過劇本想罵這是什麼東西,但我還是會去給他們送錢的……Jamie Parker是什麼我不知道()

最後,感謝HP陪伴我走過十幾年。我會一直相信魔法世界存在著,國王十字車站有一堵可以走過去的牆,紅色的蒸汽火車上有老婆婆推著推車叫賣比比多味豆,蜂蜜公爵的冰老鼠我好想嘗試一下,速記羽毛筆請來一根,魁地奇這種活動太危險了我不參加,羽加迪姆勒維奧薩來一句,如果情況允許我想嘗試神鋒無影(不),戈德里克山谷請讓我幻影移形過去,韋斯萊是我們的王23333

P.S. 前幾天在路上看到一輛車的車牌是HJP,我相信那代表著Harry James Potter。


先表明身份:

曾經根正苗紅

後來誤入歧途

然後言歸正傳:

小時候痴迷哈利波特的每一天都覺得自己很幸福;而且有一種「我喜歡哈利波特,我自豪的」蜜汁優越感。人一旦心中有豪情就會做一些逗比的事情且樂在其中。

- 某個教師節給初中的英文老師製作了一封霍格沃茨的入學通知書,從信封到內容,絕對可以以假亂真(但不保證如假包換)。那是我買了VCD,不停按定格,貼著電視屏幕,一個字一個字抄下來的哦。

- 初中去隔壁班表演英文小品。我從壓歲錢里抽出一張毛爺爺,找一根超長的縫紉線黏在毛爺爺臉上,碗櫃里偷一根筷子,再找一個魔法小夥伴。課間休息把縫紉線掛到隔壁班講台上的日光燈上。猜我表演的是Accio還是Wingardium Leviosa?

- 高中語文課做課前演講。讓大家閉起眼睛。我長大了,這次不是展示魔法。打開從家裡帶來的音響,伴隨著Harry"s wondrous world,在我精心準備的「夢回霍格沃茨」的引導詞中,帶領大家閉著眼睛領略了魔法世界。

除此之外,每逢電影必拉著三五好友一起看,群看完之後,還會自己solo很多場,用來細細品味以及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每逢出書,必去上海書城排隊爭頭牌。其實,現在已經記不全當時做了什麼事,做了多少事,才讓初中高中同學的印象里,我是他們心中HP的鐵粉。他們應該也不知道當時的我睡覺前都要yy自己和赫敏哈利羅恩在霍格沃茨晃蕩吧[捂臉]。

羅嬸在小說中講了勇氣、友情和愛,這些對我有很深的影響。但是,她對我最深的影響,還在於她對於生死觀的分享。我高三前的那個暑假突然沉浸在「人總有ending"的悲傷中不可自拔,直到那年死亡聖器出版,讀到第34章《又見禁林》。

哈利讀完斯內普的記憶之後只身前往禁林慷慨赴死,禁林中,哈利打開了校長留給他的復活石,莉莉、詹姆、小天狼星和盧平的身形浮出來。「你們會陪著我?」——「直到最後。」詹姆說。

我讀到的是羅琳對於生命的感悟。即使生命中重要的人已經逝去,他們依然陪伴著我們,不僅僅存在於記憶,我們的舉手投足間有他們的影子,受到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對我們重要的人永遠都不會離開,他們是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最後哈利把復活石留在了禁林里,因為沒有復活石也無所謂。

最後我想說,每次回憶完自己和哈利波特的故事,心裡都有些悵然,會有一句話湧上心頭:我也是曾經愛過的人。

很懷念當時的自己,那個滿腔熱血,心中有摯愛的自己。

Last but not least,如果碰到羅嬸,我一定會緊緊地抱住她,對她說一聲謝謝。


最後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差點哭瞎在電影院。

後來去奧蘭多的環球影城,格蘭芬多的袍子死活就是不肯脫,小天狼星的魔杖拿在手裡就是不肯放手。拉著小夥伴從韋斯萊魔法把戲坊一路嘮叨到古靈閣,又從國王十字車站嘮叨到霍格莫德村,在城堡里更是如數家珍話嘮模式。

最後看對角巷那一眼又差點哭出來。

神奇生物在哪裡上映,第一句阿拉霍洞開我就差點哭了。

你以為我是哭泣的桃金娘么怎麼都是哭的回憶?
知道神獸系列要拍五部我高興地仰天長笑恨不得尬舞三天三夜!!!!!!


願每一個曾經像我一樣

拿筷子當魔杖差點戳到自己眼瞎

騎著掃帚滿屋子跑,結果搞得烏煙瘴氣被老媽追著揍

為了看自己的通知書,買了只假貓頭鷹放家裡結果吵到晚上睡不著覺

為了和蛇對話,結果被嚇到自己不小心崴了腳

的麻瓜都不會被當做傻瓜一樣對待。


9歲的某一天,在學校班級訂閱的少年報上看到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選段,描述哈利披著隱形衣在禁書區尋找尼可梅勒蛛絲馬跡的場景,一下子就入了坑,回家就纏著我媽去書店買哈利波特。

結果那時盜版書盛行,莫名其妙的買了本《哈里波特》回來,看了個莫名其妙的故事之後才發現上了當。一個月後總算從同學那裡借來了真正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前四本書,被我珍藏在了床邊,每天都要翻很久,所有的情節都爛熟於心,11歲之前眼巴巴的等著貓頭鷹來給我送信。11歲生日過了後,斷了進霍格奧茨的念想,卻依然想著能不能把闖進家裡的蝙蝠圈養起來,給我僅幾棟樓之隔的發小送送信。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沒有淘寶,沒有什麼周邊,就只能自己砍掉路邊的樹枝,回來打磨光滑,浸泡在蜜汁藥水里,再塗上熒光粉,製成魔杖,珍藏在抽屜里。再有就是當年很流行的香味信紙,出了哈利波特的版本,省出早餐錢去買了好幾本。沒有海報,就自己畫了2平米的巨幅霍格奧茨城堡貼在了床頭的牆上。一貼就是四年。魔法石上映的時候,第一次和小夥伴一起去了電影院觀看,拿回來的電影票存根也保存了好久好久。纏著老媽買了DVD,周末沒事就看一遍,美名其曰學英語,其實當年能聽懂的就Dog啊fine thank you啊這樣的辭彙。

後來哈利波特從小正太長成了青壯年(誤),我的也從中二的小屁孩長成了中二的老阿姨(誤)兒時的魔杖早在某次發脾氣的時候被自己折斷了,信紙也被用的沒剩幾張了,手繪海報也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但總歸,kindle里還是會存著哈利波特全集。

大學畢業的時候,班級散夥飯沒有哭,把室友們一個個送走沒有哭,但最後閑來無聊,自己蹲在寢室一口氣從魔法石看到了死亡聖器的終結時,哭得像個傻逼。

後來去了倫敦讀研,循著電影里的蛛絲馬跡,走過了哈利躲避食死徒移形換影的皮卡迪利廣場,霍格奧茨原型的牛津,和鄧布利多去找魂器的莫赫懸崖…

只是覺得,對我而言,哈利波特已經不只是一本書,一部電影,而是我的過去成長的一部分,我的童年青春都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學習成長7年,羅琳阿姨也寫了7本。從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我就被這個瘦瘦小小的巫師男孩迷住了。

書一本本出,也陪伴著我一年年長大。雖然許久沒翻開過哈利波特的書頁,但是當我去年聽說在7月31號,哈利波特系列故事會出第八本時,還是眼巴巴地在倫敦書店裡等著。

7月31日凌晨12點的倒計時結束,第八本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出現了。而新書面世的激動喧囂之餘,書店又一次被 「哈利生日快樂」的祝福充滿了——這一天,既是哈利·波特也是系列作者J·K·羅琳的生日。

△ 一位姑娘特意穿著韋斯萊家族的禮服長袍來買書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劇本並非完美之作,尤其還有著明年發行修訂版劇本的計劃。但對於我來說,其實這些並不重要。

只要能夠在舞台上,在書本中再一次見到那個戴圓框眼鏡的哈利,見到那個滿臉雀斑的羅恩,見到依舊美麗聰明的赫敏,就已經太感動太快樂了。

△ 首演舞台劇的皇宮劇場換上了哈利波特新書的主題布景

哈利·波特系列的新書出版對於那些以讀者活動,社群營造為主要盈利點的獨立書店尤其重要。倫敦十餘家書店有午夜魔法派對,與成千上萬的哈迷們共同迎接激動人心的一刻。全球有上千家書店舉辦了形式各異的活動慶祝新書發行。

在新書首發的午夜派對上,有拖家帶口來重溫回憶的資深哈迷;也有號稱第一次花自己掙的錢買哈利·波特系列看的年輕人。年齡的差距,學院的差別(斯萊特林和格蘭芬多的學生一起玩紙牌遊戲),甚至是陣營的區隔(食死徒也來吃爆米花了)都沒有任何問題,所有的人齊聚著,只是為了再次進入那個魔法世界。

△ 特地穿著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魁地奇運動的T恤來買書的哈迷粉絲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發行的盛況,創造了出版業近十年的又一高潮(而上一次是《死亡聖器》)。英國著名的水石書店的預購數量達到了6位數,這對於賣出5萬本就要歡呼的紙質出版業簡直是奇蹟。


給大家看幾張當時書店的布置和書迷們的熱情:

△ 水石書店的整個玻璃面都布置成了《哈利·波特》主題

△ 一大早,位於特拉法加廣場的水石書店的門口就有人排隊來買書了

△ 來買新書的哈迷

△ 首發日,新書很快銷售一空


哈利曾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困惑的小男孩,但他從來不是孤獨的。他的身邊總有他羅恩與赫敏的陪伴,也有鄧布利多循循善誘的教導與保護。我記得《哈利波特與密室》中那句 「表現我們真正的自我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比我們所具有能力更重要。」(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是如何勉勵過年少的慌亂。

哈利·波特並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成長的回憶,是近20年來,陪伴我們度過童年與青春的魔法回憶。

憶 夏
發自 英 國 倫 敦


太多啦。

2002年-2017年,我讀哈利波特也十五年了。

它告訴我死亡並不可怕,人們懼怕的是未知。

它告訴我人人生而平等,血統優勢都是扯淡。

它告訴我該來的總會來,來了我們就接受它。

它告訴我相比智慧而言,或許勇氣更加重要。

它告訴我無數偉大魔法,不敵血液中流淌的愛。


一鍋雞湯潑完,捋一捋時間線。


2002年,一個已經記不清名字的姐姐給我講睡前故事。

「湯姆里德爾的名字,拼寫重新組合,就變成了我是伏地魔。」

這個神奇的英語梗在我小小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順利入坑,讀完前四本。


2003年,鳳凰社出版,我在走親戚時捧著一本碩大的書,看到小天狼星的結局在人家家裡哭了。

親戚覺得這孩子不太正常。


2005年,《混血王子》出版,我在書店提前預定到貨來取,是我們班第一個看完這本的。

我家餐桌是透明的,吃飯時我把書放在夾層里,邊吃邊翻,被我媽罵了一通。

第二天上學,同學掏出一本氯氣顏色封皮的大厚書沖我晃,我抬了抬眼皮說,我看完了,好難過啊,鄧布利多死了。

他臉上的表情我記憶猶新。


2007年,《死亡聖器》出版,我狠心在書店訂了一本英文版的死亡聖器,200多塊,對那個時候的我是筆巨款,夠我買十本中文書了。

這一年原著系列完結,無比落寞的我開始補電影系列。


2011年暑假,我高二升高三,和父母說好暑期看完《死亡聖器(下)》的電影就收心複習。

國產保護月,《死聖》上映推遲到8月,我開學了,早晚自習滿滿當當根本沒時間去看。

某個周日的晚上,高中三年唯一一次校園停電。

我和閨蜜穿著校服,奔向電影院。

那一刻我覺得這場停電彷彿為我而來。內心充滿了儀式感。


2012-2016年,我在北京讀書,參加魁地奇俱樂部,哈利波特瞭望站等等組織,結識了非常多的朋友,當年一起混哈吧狼吧的人也一一面基,每個出國的朋友回來都給我帶一些周邊。

2017年1月29日,倫敦Harry Potter Studio聖誕場最後一天,我一個人在開幕視頻前濕了眼眶。

這一年我到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到了大象咖啡館,到了城堡,到了蘇格蘭高地的霍格沃茲特快取景地,魁地奇課堂取景地……


中學時代,每次考試失誤,哈利波特都要背鍋。

我媽跟我吵架,說我「每天摟著哈利波特睡覺」。

說完之後覺得這話有些不妥,書名和人名混了,有點歧義,頓了兩秒,看看我還小,估計想不歪,又接著訓斥我起來。

其實我不是想不歪,是在憋笑。


昨天寫了篇推送講自己與哈利波特的成長故事。

我媽留了個評論:「哈迷,健康成長!」


初中的時候,學校流行一本雜誌叫《男生,女生》,很羞恥的回憶——初中愛看這本比《漂流瓶》、《火花》更郭敬明的雜誌。第一次知道Harry Potter就是這本雜誌上的介紹、配圖、以及有人分享讀Harry Potter的閱讀感受,跟肯德基一樣讓人期待呀,但十八線鄉鎮中學是很難有機會讀這樣的書,但聽名字都覺得很洋氣。

高中進步了,進了縣城,那會兒已經有電子書了,可是不看《男生,女士》了,讀Harry Potter的想法就沒了。

迷武俠,金庸梁羽生可火了,奶茶店後面的租書鋪子,租費1毛錢一天。高二好像就自己有電子書可以看,下載TXT格式的電子書用Mp4讀,小小的一塊Mp4屏幕「+、-」兩個按鈕支持我看完了《誅仙》、《鬼吹燈》、《狂神》才按鍵失靈,現在的小朋友哪裡懂我們對網文的感受喲,青春啊,半夜躲在被子里看小說,被查勤的老師抓住,「5 points from 二1班」優秀班集體的流動紅旗就沒有了,要被班主任各種懲罰,detention一點不比Snape溫柔。

大學看完了Harry Potter系列電影,特別幸運的趕上大結局在影院上映,還記得是跟一個特別美好的人一起看的大結局。

整個學生階段都被英語折磨,可一直又不想放棄,數次發憤圖強要補英語,每次又都很快偃旗息鼓特別打擊自信心。差到極致,也只有絕望了,慢慢也就找到各種借口說服自己了,不再為難自己了。畢業後關於工作的運氣一直不錯,但因為英語失去了一個比較吸引我的工作機會。工作機會本身並不值得多遺憾,但這段經歷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對英語的需求。

在社會歷練兩年後,跟學生時代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一方面更自律,再者更容易想明白自己的目標,執行力跟學習能力都進步了。一切都是緣分吧,學習目標設置的是能把Harry Potter完整的讀一遍。心裡隱隱約約記得以前很期待讀這部書的,既然想讀,就乾脆讀英文版的吧,也就有了學習目標。

花了有近三年多的時間吧,基礎太爛,從零開始,又不願意太辛苦,每天的學習時間幾乎沒超過一小時,尤其是背單詞,從未專門花時間去背單詞,都是利用零碎的時間用手機App背背單詞,養成了背單詞的習慣,有時候工作壓力特別大的時候,背一會兒單詞就安靜下來了,這算是額外的收穫吧。雖然第一年忽視語法浪費了太多時間,可後面自己邊學邊總結,整理出了一套學習方法呢,身邊的朋友最受益,代理商幾個朋友都管我叫老師了。

這個夏天,很熱,也很無聊,往年諸多打發時間的樂趣今年索然無味,尤其離不開空調,乾脆窩在家裡讀書,看Harry Potter。坦白講,還是要毅力的,1-3冊故事太低齡了,總感覺還是打王者榮耀更開心。從第4冊開始,徹底被吸引住了,一段特別好的閱讀體驗。

年齡越大,就越無趣。小時候看《神鵰俠侶》,金輪法王打死了郭襄的雕兒,哭了好幾天,金輪法王這個禽獸,怎麼能如此狠心,這兩隻雕可是我做夢都想騎著飛的寶貝啊。現在遇到類似的劇情,第一反應是導演sb,編劇缺德,故意折磨觀眾,撒狗血,強逼觀眾哭。已經不願意把最真實的情緒連接到劇情上了,一部電影而已,都是人拍的,無聊。但看Harry Potter讓我重拾兒時的那種與劇情完全連接在一起的體驗,一會兒想哭,一會兒想笑,一會兒同情Harry的境遇,一會兒又被他神經質的性格氣到不行,一會兒感嘆Ron嘴惡毒精闢小鋼炮,一會兒又喜歡他溫暖多情好大哥,Dobby死的時候很不爭氣的哭了,覺得有點丟臉,可Snape的記憶,直接抱著書哭到不行,幸好沒人在身邊。

戳到我淚點的不是大家總提的「Always」,而是他們去Hogwarts前,他跟Lily一起,告訴Lily各種魔法世界的事,跟後來Harry Potter的經歷一樣,只不過上一輩人時Lily是Harry,Snape是Ron。

「But you"re Muggle-born,so someone from the school will have to come and explain to your parents.」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being Muggle-born?」
Snape hesitated.His black eyes,eager in the greenish gloom,moved over the pale face,the dark red hair.
「No,」he said.「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一句「No」實在包涵太多感情了,它複雜又沉重,可同時單純又美好。

讀到這裡就淚崩了,這部書的每一段情節,每一個人物,都是串聯的,每一段衝突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說服讀者,但Snape,置於衝突,卻又總感覺無法被說服,這個角色實在太讓人心疼了。他從來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也選擇了一條不善良的路,但因為愛慕,因為想守護,他急剎車放棄了個人意志,違背個人原則,他放下了屬於他的一切,可最後,發現即便是這種守護,也只是蒼白無力的虛假。Dumbledore自然是為了大局,對Harry跟Snape分別隱瞞部分情報,執行秘密任務。但對Snape,真的很殘忍,他終其一生,用守護去愛一個人,並且能把這份愛轉移且更堅韌,但這份守護本身的重量,似乎是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讀前五卷,我煩死Snape了,枉為成年人,感覺Sirius的死也有他一份「勛功章」,其實回頭想想,Snape就是簡簡單單我高中那個討厭的班主任,無法忍受他各種作威作福折磨我們,可實際上他是為了我們好。整套書讀完,確實是一段頗有紀念意義的旅程。

這篇本來是用英語寫的,可寫了一半讀了讀,完全就是我高中qq空間的枯燥無味的日誌嘛,索性不為難自己了。高中寫qq空間,特別糟糕的「作文」,得益於大學跟近幾年的大量閱讀,表達能力精進了些。剛好Harry Potter出版20周年,終於讀完了它,出版30周年的時候,用英語寫文章也一定要能揮灑自如,而不是讀著讀著感覺像是高中生寫的作文,雖然為了更文言一點,刻意用名詞代替動詞呢,但到底道行太淺,還缺一個十年。

一段紀念,感謝Harry Potter帶給我的美好感受,也紀念過去三年的時間,完成目標,也有了新的目標,這一切都讓人聯想到——Magic。

All was well.

公眾號:

sparetime2017


謝邀

初中四年,是讀哈利波特最頻繁的時候。那時候真的是很喜歡這套書,但是當時我媽不給買。

最難忘的是,曾經有個人給我送過哈利波特的後三本書當生日禮物,還有他說「騎車轉了大半個城,都沒找到你說的八部電影的藍光碟,還是買了書」的樣子。

我後來有夢到坐回初中的課桌,是我喜歡的靠窗的位置,背後一群人在打鬧和笑,一抬頭看到笑到彎起來的細長眼睛面對著我,明媚得發光。

醒來悵然,哈利波特貫穿了我最無條件快樂的那段日子,可我再也沒坐在課桌前翻開過哈利波特,也沒再見過他那樣對我笑過。但幸好那時候的朋友們,都還是朋友。


用之前寫過的一篇老文,來祭奠…不對,紀念我的青春吧……

《哈利波特》這本現象級的作品好像已經成為過去式有一段時間了,但估計沒有人會徹底地將它遺忘,就好像隨時都能回憶起來的童年往事。

每個人的童年都不盡相同,有歡笑也有淚水,也許不必說誰好誰壞,所謂的經典可能只是因為佔據,佔據了你的時光,你的回憶。

就好像當年看《哈利波特》的日子,能夠隨時沉浸其中,忘記一切現實中的煩惱憂愁(那時候其實也不懂啥是憂愁……),慢慢地,好像自己在跟隨著鐵三角一起冒險。

慢慢地,就好像自己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慢慢地,就好像這個魔法世界就存在於現實之中。

那時候每個月一度的回家返校,都讓自己覺得是9又3/4車站一樣,伴隨著現實和魔法的混合,似真似幻,讓人分不清楚。

現在想想,《哈利波特》讓人難以忘懷,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當然是滿足了所有人的幻想。

霍格沃茨,魔杖,掃帚,貓頭鷹,會飛的汽車;妖精,家養小精靈,媚娃,火龍,食屍鬼;門鑰匙,飛路粉,隱身衣,時間轉換器;豬頭酒吧,對角巷,翻倒巷,霍格莫德,陋居,魔法部……

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魔法道具,最想掌握的魔法技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斗魔王,打怪獸,騎著掃把,舉起魔杖,天地任我遨遊……何等幸事!

第二個是無與倫比的真實的世界觀。

真實與幻想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劉慈欣說最偉大的科幻小說,是把科學幻想寫的如同新聞報道一樣真實,魔幻小說自然也差相彷彿。

而羅琳阿姨近乎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裡面的虛實結合無懈可擊,倫敦火車站,對角巷,妖精開的銀行,貨幣體系,各種商店,酒吧,甚至公交車,政府部門,體育運動應有盡有!

你很難感覺出自己是處在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之中,彷彿舉起魔杖就能召喚一輛魔法公車,只要知道竅門,就能找到對角巷,買到你需要的所有東西……當然,你得有金加隆才行!

第三個是隨同主人公一起成長。

第一部的哈利波特是如此簡單,以至於你會以為自己在看童話故事,雖然最後的反轉讓人吃驚,但除此之外一切都好似是安排好了的。

大難不死的男孩從小被虐待,突然被告知自己是巫師,在學校結交朋友,樹立敵人,一步步追查暗中搗鬼的壞蛋,最終直面對敵,戰而勝之……

如此清晰流利,雖然一樣好看,卻沒有擺脫童話故事的一般套路。

然而隨著三個主人公漸漸長大,故事也越發的沉重和黑暗起來,你得不斷地經歷和適應人生的挫折,苦難,甚至犧牲。

生活不是只有魔法焰火和鮮花,還有食死徒和伏地魔。

成長吧,拿起魔杖,迎接挑戰。

正因為如此,當最後一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之時,所有人都會說,這是一場關於童年的告別儀式。

當然哈利波特的好看,絕不僅僅在於這三點,羅琳巧妙的布局,精心的策劃,扣人心弦的懸念,驚心動魄的冒險描寫的無不出眾。

而且在故事的中後期,還加入了關於種族歧視的深刻話題,讓整個故事更提升了內涵和厚重感。

我們當然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能理解這些沉重,但終有一天,孩子會長大,他們會明白自己看的小說,不僅僅只是童話故事。它關乎成長,關乎自由,關乎平等。

你可能進不了霍格沃茨,但你同樣能收穫到知識,成長和友情;

你可能擁有不了強大法力,但你同樣可以學習到堅強,勇敢和面對;

你可能買不到那些絢爛的魔法道具,但生活中的驚喜從來都不會比小說中少,只看你能否發現……

哈利終將長大,而伏地魔終將被打敗。

希望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還記得看完最後一部電影的時候發在狀態里的那句話"七本書,八部電影,十年。終於明白,愛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魔法"。
然後想問,屬於我的錄取通知單到底到哪了?你們的收到了沒?


小學很早的時候爺爺給買了魔法石的中文版,年齡太小,第一章看不下去於是擱置了很久,一直到六年級才重新翻開那本淡綠色內頁的書,然後……
我就像神奇動物在哪裡裡面那個胖墩墩男人那樣,誤打誤撞進了這個世界,這個我去不了卻給過我開懷大笑給過我淚流滿面給過我不解與釋然的世界
我記得我曾經某個寒假一整天跪在地上讀完了一部鳳凰社;求著我爸從網上下載了所有的電影;橡皮章的處女作是蛇院徽章【雖然我想我大概是純種鷹院沒跑】;年少輕狂的時候在貼吧上和人撕cp,追同人【千姐的《閣樓上的空房間》現在好像還沒完結……】;拿著根筆對著別人喊「除你武器」;啊當時Harry似乎還是我的本命雖然現在依然是;給基友的禮物是一條蛇院的圍巾,自己有一條鷹院的
我曾經想像過等到我十一歲生日會不會有貓頭鷹把信扔進我家窗戶【時至今日似乎還抱有一絲絲希望……】;想過我的魔杖【如果有】會是什麼杖芯是什麼材質,阿尼瑪格斯和守護神是什麼形態;丟了的東西用一個accio就能找回來
我還記得雙子「飛翔輝煌奪目的夕陽之中」的場景【提到Fred似乎容易淚目】
不過看來我終歸還是個麻瓜了……

但是那個胖墩墩的男人又何嘗不是每一個哈迷的內心寫照,一個傳奇而美好的,便利與困難都不同於此時此地的另外一個世界,被我們闖入,走馬觀花一樣遊歷一番,在無奈或者成長的過程里悵然看著蒸汽列車載著「他們」駛離,而我們卻沒有被施了遺忘魔咒
鐵三角的世界是我們內心裡長不大的那一方土地上蓋的陋居,成了心靈里不為人說的另一個歸屬地

《神奇動物在哪裡》達成了我【一個人看電影】的成就,逃了一節選修課,在學校斜對角的電影院,設施簡陋,無人陪伴
但是那也挺好的
每一個人關於Harry Potter的回憶都是獨一無二的,承載的不只是一本書和他背後的世界,還有內心裡隱秘的天真柔軟
電影最後那場酣暢淋漓的大雨到後來他們的再次相見,我坐在那裡無聲地哭,一直流淚,一直哭到散場
可能別人看著一個穿校服的女孩哭的像個傻子,但那種看著蒸汽車的煙與你漸行漸遠的剝離感和無奈感大概是所有人的共情

十九年了,還願魔法世界一如既往地美好

——————————我是氣氛的分割線——————

我忘了作者是誰了嗷嗷嗷,這個圖如果有人知道出在哪一定要告訴我我標上

這一段在我學了化學之後想到:
「卧槽我的產物撒了」
沒關係再裝一點
另一個人:「卧槽我以為你弄好了我把你產物倒掉了!」
……
「我neng死你!」
不過說實話羅姨把化學遷怒於斯內普這點我必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地嘲諷羅姨一番2333333


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時候我在讀小學,什麼都不太懂字都認不全,之所以被它吸引不是因為特效、不是裡面的演員、也不是故事劇情。

是——

鄧布利多在開學演講完畢之後,念了句咒語還是說開飯了?(記不太清了)

原本什麼也沒有的!!巨長長長長的長桌上!!一瞬間擺滿了美食食食食!!!

我當時連上面這些食物到底叫什麼名都不知道,卻完全被這一幕震撼到了。卧槽這就是魔法嗎?!我也想去學啊我也想要一揮手就有那麼多那麼多的好吃的啊!!他們看上去吃的好開心啊!

(?_?)這一幕至今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


這麼多年了 現在能記住的都算難忘吧
1.一位阿姨來我家做客 帶給我一套哈利波特(當時是哈一到哈六) 我心裡有點不太情願但是還是禮貌的收下了 然後束之高閣
家裡一起去旅遊 我怕路上無聊「等會我拿本書!」翻到了魔法石 看標題心裡還是咂嘴 一點也不吸引我 看上去還像男孩子才愛看的冒險題材 但是打開翻翻簡介 看著還不錯 捎上了

2.同行的父母同事的孩子們 全都看過哈利波特 我一邊讀著一邊纏著他們劇透 到了最後哈一看完了旅行還沒結束 愁壞了我 恨不得插翅飛回家去看哈二

3.聽見有同學說要攢錢看哈七 心都燃起來了 拉住人就問「你也喜歡哈利波特???」
天天上學都揣著 班裡有同學管我借書 統統借的都是帶的HP 久而久之 班裡開始聚眾討論

4.哈七書出來了 我還沒有買 當時旅行同行的一個姐姐買了 我求著她借我 她回了家 把哈七包在塑料袋裡 從七層扔下來給樓下等著的我
當時抬著頭期待地看書墜落 現在想來也是一種風景

5.哈六電影出來了 湊著班裡差不多十個人一起去看
哈七出來了 還是我們這群人 已經隔了一兩年了上了初中 大家各奔東西 本擔心有些人已經脫粉了 可是多比死的時候我在自己淚水中看到了旁邊的朋友的眼淚
HP一直在每個人心裡 不論你多大 身在何方

6.我買過金色飛賊的模型 記得大概六七十塊錢 後來被我媽當垃圾扔了 至今想想還是覺得揪心

7.遊走於貼吧 各種測試 測學院測魔杖測血統測是哪個人物測守護神 同人文啟蒙 各種cp的都看過 迷過一段時間德赫 現在覺得官配賽高
至於哈金 從未動搖

8.蛋妞是我歐美啟蒙 是我第一個愛豆 是我初戀 八九歲的年紀真的以為可以遇見他 可以擁有他
但是當時真的太小了 所以輕易因為《戀馬狂》脫了粉 感覺自己受到了驚嚇

9.真的以為會有貓頭鷹到來 想著要不要離開朋友們去霍格沃茨

10.裝逼買原版書 但是一開始只想買哈六 因為真的非常愛書里的哈金 嘗試著把塔樓那一段自己翻譯

11.一直想買官方出的遊戲 最後只玩了樂高

12.到如今幾乎每個角色都非常喜歡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總是很容易被配角吸引 畢竟喜歡主角確實聽著蠻無趣的
但是哈利波特系列裡 我最喜歡的永遠是哈利 最想去的永遠是格蘭芬多

13.神奇動物上映 我已身在大學 身邊有也喜歡哈利波特的好朋友 但是我就是堅持一個人去看
一種執念吧 這個系列只想和最初那小十個人一起去看 如果做不到 那就我一個人去
那段回憶 不想讓別人進來


謝邀!:D
初中、高中、大學暑假,感謝哈利波特陪伴我度過多年的蹲坑,讓我每次蹲坑都其趣無比。

我弟跟我一摸一樣。然而大三搬家,這ZZ聽錯我說的話,把我的書全部送給別人了!直到我過年回家才知道!
那可是陪伴我十年蹲坑生涯的寶物啊!!

無Fuck說


推薦閱讀:

如果王家衛來拍哈利波特系列,會是什麼樣的故事?
《哈利波特》中為什麼秋張是拉文克勞人?
盧修斯和納西莎關係好嗎?

TAG:電影 | 小說 | 童年 | 哈利·波特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