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幾十年再也沒有出現過像樣板戲一樣,繼承了傳統又融入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樣板戲當年「深受歡迎」的前提,是全國只能演這些戲,不管什麼劇種,別的題材基本不讓演!
所以1980年代國門一開,外面的好東西(也有不好的東西)一進來,樣板戲就再也沒多大關注度了。
這和當年沒有可口可樂,我們喝拿色素和蘇打水混的本地汽水就覺得是至上美味,是一個道理。我不認為樣板戲是什麼經典,我也不認為京劇能與時俱進。
我是文革以後出生的,對京劇也就是個入門級愛好者吧。我對樣板戲基本無感。愛聽的都是老戲。當然京劇方面我品味很初級了我承認,愛聽的都是什麼四郎探母,武家坡,貴妃醉酒,玉堂春,失空斬……總之都是些大名段。但我就是覺得非常美,一舉一動都動人。
但這種古代的審美確實不太容易移植到已經工業化的現代社會。所以我也不看好京劇現代化。
樣板戲如果不是政治因素,全國強行推廣,沒別的可看的前提下,我覺得不會有這麼多人喜歡。
京劇里那種含蓄優雅之美,那種千年餘韻的纏繞感,那種高度抽象出來的戲劇性表達,比如老生那種一抖一抖的步伐啊(不知道術語怎麼說),太有范兒了有木有!
這一切在樣板戲裡蕩然無存。就剩下高門大嗓了。有的旋律創作還說得過去。但也就僅此而已。京劇確實是中國的國粹,但是到了新中國,京劇受眾小,生命力缺乏的問題就凸顯,需要有現代劇的變革。藍平不愧是上海戲劇出身的偉大電影演員,在樣板戲做出了驚人的成就。
在如何改編京劇問題上,現在有些人,把樣板戲和西方低俗脫衣舞相結合,搞出了比基尼京劇。
當年的人把樣板戲和西方芭蕾舞藝術結合,成為了樣板戲
跟中國歷史比,樣板戲可以說是元雜劇,跟世界歷史比,樣板戲可以說是莎士比亞
幾百年之後,張藝謀程凱歌的電影即使在國外得獎,可能也無法真正的被人們銘記,但是樣板戲,一定會被人們牢牢記住,就像今天我們看元雜劇。
文藝和政治是分不開的,這是必然的。真正根治於老百姓心中的文藝,就有強大的生命力,你看我們古代的西廂記,白蛇傳,鍾馗,不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么。
樣板戲違背了藝術創作的初衷,不覺得是什麼好作品。《紅燈記》里僵化刻板的動作,不夠飽滿的人物塑造以及它所宣揚的內容也不夠普世,更像是高台教化。另外實名反對上面「京劇有幾千年...」的答案,京劇起源於1790年,你所說的千年,你所說的含蓄,我想指的是崑曲吧。
沒有傾舉國之力打造的機會了。樣板戲當時,大部分主演主創是當作事業而不是生存手段來從事這項工作的,當下很難有這麼一個能把人號召、凝聚起來的非經濟利益的共同訴求了!文化積澱上也缺乏條件,都忙著向錢看向厚賺,多年來,戲劇藝術,尤其是創作方面,不論是劇本還是唱腔、身段、扮相,基本都是打著恢復傳統的名義吃老本,經濟上的發展沒有產生文化上的共鳴!說實話,隨著電影電視等通俗娛樂方式的勃興,需要花數以年計的時間來打磨的戲劇,無法滿足大眾娛樂的需要,也就缺乏造血的能力,在缺少補貼的情況下,發展自然進入惡行循環。意見供參考
推薦閱讀:
※京劇圈真的很亂嗎?
※怎樣看待郭德綱開的麒麟劇社,這對京劇的普及會不會有很大的幫助?
※京劇中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算不算是陳世美我真不覺得他是英雄,被俘然後娶妻生子....想不通氣節在哪裡?
※如何評價京劇紅鬃烈馬?
※票友們第一次登台唱戲出過什麼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