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裡,「尊」字的「酋」和「寸」間為什麼有一長橫?

懇請傳統小學的大神們能順手解釋一下「尊」字的來龍去脈,如演變過程等,謝謝。
如圖示:


書法對間架結構以及字的形態美有很高的要求。

一個字在用書法展現的時候,因為某一筆影響了一個字的整體形態美,所以在習字之時就省略或者加上一筆。

如「尊」和「流」字:

草書書法家一般都加點,多為「瀉意未盡,以點補之」,這也是常見的頓筆之法。如「神」和「升」字:

如若學習書法,涉及到多一筆少一筆的問題,最好以古代大家為準。 不然按正常來寫,不可妄加辨別,畢竟書法是很深的一門學問。

以上可回答書法筆畫的基本問題,更深入見下面,引用自《郭中堂書法理論 》:

對書家筆下無錯字之理性解說, 常言道;「書家筆下無錯字」 這話是社會在常久中對書法家形成的理性理解,同時也是對書家的褒揚。
「書家筆下無錯字」 ,是從另一個面說明書家在符合自然道法而寫成的字,多一筆少一筆都認為是正確的。
書法是一種藝術創造,藝術創造在藝術層面是要講究藝術美的。書法不單是寫字,而是一種藝術創造,藝術理性境界美高於筆劃的布列。本著這種原則,在漢字的處理中,就可能多一筆少一筆。基於筆劃繁多,雷同堵氣時會出現合理的減筆。如甘肅隴西的威遠樓有「鞏昌雄鎮」四個大字,這字寫的雄硬厚重,但其中三個字就各少一筆,繁體鞏字少一點,雄字少一左點,鎮字少一橫,這種處理是為了讓字不產生堵氣,而有空靈感而合理安排的,這種處理是書家從美學認識的一種高境。是為符合書法的用筆規律,如厚字起筆加一點,古人叫助筆,古人在書寫中為了便於起筆和結構上的把握,也有將結構調換位置的,如「秋」、「妙」等;有些是為筋絡的連接和補白增加了筆劃,如歐陽詢的「土」就在右下中加了一點,如行草書的「神」字,右下再補一點,還有將橫劃變豎劃、豎變橫、點變橫、橫變點、撇變豎、豎變撇之類。

總之書法的筆劃一般有四種情況,原則是可以變通的

其一:減筆補氣,筆劃排完則氣位全無者;
其二:增筆排氣,可加補筆;
其三:便於和符合漢字筆路和用筆的筆理規則,
其四 :合乎情理的增劃減劃,增一筆不嫌多,減一筆不為少。 凡書界前賢己用過的字被視為可用範字 。

有四個原則是不可以變通的。
其一 不能辨認, 出現錯字的,劃蛇添足者,不合乎情理的增劃減劃。 在變通中有一個原則是不能超越的,那就是一個字在增減一筆就變成了另一個字而會出現明顯錯別字的,如「大」字增筆的「太」,「人」字增筆的「大」等。
其二 還有不符合漢字主結構和筋絡主原則的。如在減筆後,破壞了主架的成立和使主筆的缺失,使筋絡主通道堵塞或切斷的。
其三 不符合筆理力學氣理規則的,不合乎情理的增劃減劃。
其四 沒有對美學、漢字圖騰達到認知境界高度的無境增減筆。


尊的甲骨文字形如圖,像雙手抱著酉,本義是酒器。

隸書是這樣,

草書草化了是這樣,

楷書是這樣,

行書是這樣,

個人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字體發展為了方便,所以用一長橫代替了一隻手。
在現代漢語中規範成尊。


推薦閱讀:

怎麼寫好走之旁?
毛筆可以寫英文字體嗎?
這副字是誰寫的什麼?一次從知乎上保存下來的,後來越看這副字越舒服,但看不懂,想請教一下是誰寫的?
該如何練習趙孟頫的字?
練字寫篇章字總大小不一。還想知道自己的字有什麼毛病。?

TAG:書法 | 文字 | 練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