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去做結構工程師?
從我的理解來說,結構應該是由建築師同時完成的,一個人想要「蓋房子」,他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結構問題,結構工程師是由當初的建築師分化出來的一個「子職業」,是一種建築行業的高度分工(廣義的包括橋樑、大壩、平台這些),由此本人有一個疑惑——當初結構工程師選擇做結構工程師,他的動機是什麼?天生只關注建築的結構這一塊(狹窄範圍),只對結構有興趣嗎?只願意從事結構這塊的工作嗎?為什麼不選擇做建築師?考慮一個建築的全局?
我知道有很多雙一注的,似乎多是結構轉建築了,當初為什麼不早點轉?又從28歲從頭學建築,是不是太晚了? 里這位知友的答案來看,如今還有不少國家建築這塊職業培養是將「建築師」和「結構師」結合起來的,我始終對一個結構師當初為什麼選擇只做結構這一小塊的工作感到奇怪。同理,大概還對動畫領域的作畫當初為什麼選擇只做作畫、電影領域的攝影師為什麼只選擇做攝影師,都感到有些奇怪,按道理,如果他們投入到讓他們感興趣的行業中去,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做監督、導演,但最後他們往往真的只做一輩子結構、作畫、攝影,有些奇怪(沒有對工作分工不敬,我知道結構、作畫、攝影都是這些行業中的中堅分工,但是當初他們投身這些行業中時,不去選擇一個最能把握全局圖景的上層職位就去做中堅的、默默無聞的技術工作,讓我覺得挺奇怪,因為,這是連嘗試的行動都沒有做過)。
我不知道我「當初」為什麼,但我知道我「現在」為什麼。
攝影師 Taslima Akhter 的這幅照片,被 TIME 評為2013年度10大照片之一。
這幅照片拍攝自孟加拉國薩瓦區大樓倒塌現場,這場慘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結構工程災難,共造成1127人喪生,2500多人受傷。照片中可能是一對年輕戀人,在慘劇到來的瞬間相互擁抱,想要保護對方。
攝影師 Taslima Akhter 說,每當他看到自己的這幅作品,他心裡就在想:「We are not a number, not only cheap labor and cheap lives. We are human beings like you.」
我覺得,這就是結構工程師的意義,這就是我的工作的意義。
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應該被這樣的無妄之災、或者地震、颶風、颱風等等奪走寶貴的生命,不應該因為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後而失去教育、醫療、經濟發展的機會。
有那麼多的小朋友,每天上學要走幾公里的山路,甚至還要坐索車;有那麼多的小村莊,沒有穩定的水源補給,經受著乾旱的煎熬;有那麼多的鄉村學校,還在用著搖搖欲墜的土坯房或者茅草房。
我知道,跟饑荒一樣,這些更多的是政治、經濟、社會因素造成的,就像差不多的地震,在日本、智利、中國、海地造成的損失是天差地別的。但是,政治家做他們該做的,工程師也應該做他們該做的。不能因為饑荒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就貶低袁隆平工作的意義。
跟醫療技術、農業技術一樣,人類的發展同樣也需要工程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很多時候,經濟的援助固然重要,但是可能技術的援助同樣重要。這也是「無國界醫生」「無國界工程師」這些組織存在的意義。
我希望我自己的工作,希望我們行業的工作,能夠保護大家、幫助大家,能夠在地震、颶風面前保護更多的家庭不受傷害,能夠讓更多的家庭花更少的錢住上安全放心的房子,能夠讓更多的小村莊喝上乾淨水、擁有通往大千世界的道路,能夠讓更多的小朋友安安全全的去上學,不用擔心上學的路上掉進山崖、上課的時候教室突然塌下來。
我知道,也許,我是一個傻逼,無可救藥,理想主義的可笑。我知道,也許你們關心的是「薪酬」「地位」「優越感」,你們關心的是誰誰年薪多少、誰誰誰去甲方當頭目了。
但是,如果沒有傻逼,世界可能不是今天這樣的。
我會努力做一個讓世界更美好一點的傻逼。看得出來題主腦子裡職業貴賤之分還挺明顯的。。。這種思想要不得。
比如問:司機把握方向盤多牛逼,為啥還有人做什麼售票員呢?
或者:球隊前鋒多牛逼,誰會願意做倒霉的後衛呢?
乾脆這樣:當官才把握社會的全局,為什麼要做其他任何技術行業呢?
好吧,我承認中國幾千年官本位恰恰就是這種思想,也確實有些職業是比較卑微艱苦和貧窮的。
但結構和建築,絕不是這種關係。
其實,所有職業的最上層都是政府部門吧……一方面越上層越難深入到細節,一方面每個人確實興趣有別,尤其是建築和結構這兩個專業知識差別巨大的專業,不能要求做一方的喜歡另一方的專業。所謂上下游,也其實是平行地合作,互相影響地設計。題主的想法太簡單化且太功利了。
第一,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去嘗試就知道你自己想不想去做。同時,建築並不是在所有人眼裡都是有吸引力的職業。即使建築確實暫時還是龍頭,但不少人眼裡還是一個只會畫圖,沒有技術含量的騙人職業(參見艾未未「我們被建築師耍了」)。題主在提問里隱含著「建築比結構高級」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第二,確實有很多人對於計算,高效地解決問題,對事物背後客觀的機制,對力學,對……等等的興趣比對建築造型高很多。我本科在老四校時就有同班同學,當年變態的物理高考滿分入學,全校最高分怕虧了,所以選擇建築。最後學構成學色彩學設計毫無興趣生不如死,嘗試轉結構……可惜力學數學教得太基礎加之時間少人懶,未果。所以對於題主的,「是否天生有人只對結構感興趣」,回答是肯定的。
第三,為什麼不去做上層規劃的專業。建築還有上層的城市規劃,還有甲方呢,為什麼不去做?導演上面還有廣電總局呢,為什麼不去考公務員一步步往上爬?說到底還是第二點的「興趣」使然,也亦有「術業有專攻」這種志向。我把這個叫做「匠人精神」,一種把技藝磨練至臻的純粹衝動。建築師就想用空間感動人,結構師就想成為一個堅實後盾(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是這樣),攝影師就想每個鏡頭都構圖完美。這種匠人精神在產業變得越來越大無法單人掌握時,可以允許上層看到更遠,同時允許下層技巧達到巔峰。這裡的上下層只是個決策順序的問題,不存在高低貴賤。Ove Arup這樣牛逼的工程師任一個建築師都想和他配合呢。題主這種極度簡化又功利至極的思考方式實在不可取。
第四,就我所知,建築師和結構師同時培養的國家和項目里,建築的結構部分也是很基礎的,真正的結構創新還是需要真正的土木工程師來設計演算的吧。比如想要把橋樑結構引入建築,很難想像普通4-5年學結構又學建築設計的學生能夠搞定。以日本為例,建築和建築結構在本科教育完成後,還是會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方向,繼續分建築和結構進行繼續的學習。原先的結合,其實也不過算是通識教育罷了。謝邀。
第一,建築和結構的要求知識架構不一樣。建築會去學歷史學藝術理論等課程,總體追求一種美感追求給人五感的感受,無論是酷炫的表皮造型,空間的變化,還是流線的安排等等。而結構工程師更側重於,支撐起房子的骨架研究。結構並不狹隘,如果你深入會發現大家其實研究的側重點很多。對於您問題中一下子藐視全部的態度,我表示無語。我身邊的結構生有些轉去力學,轉去航天都如魚得水。和我在別的問題中回答的一樣,術業有專攻,研究有方向,同樣的研究對象可以橫跨從微觀到宏觀的多個行業。你所謂的結構狹隘是因為你完全不清楚為了讓建築師們的漂亮寶貝們立起來讓業主用著安全舒心,以及避免結構設計問題而蹲監獄,咱這些小結構屌絲們要拼了肺活量去吹多少氣啊,而且除了住宅和公共建築,還有地下工程特種結構啥的,我們有些時候還要做些軍工項目防彈防爆破,領域很廣闊好不好,你這種沒良心的才會說咱狹隘。。
結構生以理工科目為主要學習內容,十多種力學,數學的專業基礎讓我們對於以這些科目為基礎的全部行業完全不懼。只是大部分人留在這個行業而已,沒說我們不可以干別的。你說的雙一注啥的,根本不是事,只不過是部分結構生在工作崗位對建築的註冊證產生了興趣,練一練快題啥的就考了,多個證一方面證明自己牛逼一方面確實掛靠有錢拿。而你只看到結構轉建築的多是因為,建築生入校以後基本上不怎麼用學數學力學。。。於是他們考結構註冊時要用到的那些基本知識學起來比較多比較麻煩,而且總體而言他們對於自己這種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工作感到滿意,所以也覺得沒有必要考。
至於你如果覺得有優劣之分。。額,省省吧。
第二,為什麼學土木。因為就我而言,選擇這個行業的大部分人是家裡有人從事這個行業,或者是高考分數影響。我想問,有多少國內的高中生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就算是想好自己要做精算師什麼的,高考分一下來,現實就讓你得有一定的妥協。甚至很多人除了考高分,在填志願前估計對自己到底要去什麼學校學什麼都沒有清晰的概念。而土木是個餓不死,也有可能發小財啥的專業。對於很多家裡不是很有錢的孩子來說,這個行業雖然聽起來屌絲但是也是一個靠譜的能解決生計的行業了。至少工作了錢不算太少。而建築學制長,「高大上」學生們動不動手握wd2啥的旅遊,而且根據我觀察,建築生普遍比土木生的家境要好一點,有良好的家庭環境讓他們能不那麼緊迫地要去賺錢養家,而且確實大部分有土木又有建築的院校,建築錄取分要高一些。說到這個,我覺得題主有種何不肉糜的味道,那個如果題主是土豪,老朽願意和你交個朋友。。。
至於你說為什麼不早點轉。。。你以為學好土木的同時輕輕鬆鬆能立刻轉去,那個建築他們拼死拼活學了五年的東西是一晚上咱就能搞定的么。能考到證就已經不簡單了。。。PS:吐槽一下,前些時候看的新聞,剛抓住的某個在逃殺人犯十幾年前原職業是屠夫,被抓時已經是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額。那個我的意思不是建築師是屠夫級別的。。咱的意思是。。那個。。也許我國的一級註冊建築師沒那麼那麼難。。。否則他可以順便考個一注結構。。我們很歡迎啊。。。-_,-(嗒噠~~)
還有,題主,任何行業做精做細都是值得敬佩的,個人意向不同,等你大了你就明白其實安穩地生活養活一個家也不是你想像中那麼簡單。
正能量不吐槽的回答推薦去看豬小寶同志的回復。咱專門負責吐槽以及不靠譜建議。
當初選擇很簡單啊,就報個志願,喜歡建築,男生,理科,物理學得好,就報土木唄!你知道現在的高中生,填志願時能不盲目挑大學,對專業稍微有個目標就已經很不錯了。
槽就不多吐了,這個過程的看法,是這樣的:
以前,是想讀城市規劃(其實是因為高中常常玩一個叫模擬城市的遊戲呃),希望靠著規劃,城市就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大家都享受這個城市。後來覺得,城市那麼大,一來輪不到自己一個人說了算,二來實際的城市建設也不能像規劃那麼理想化,實施也會有各種阻力balabala。而且又不是官二代,估計要進個規劃局什麼的也有難度。
於是,就退一步,想讀建築學,想設計外觀和功能布局都很厲害的建築,建築能發揮自己的功能,大家呆在裡面會很舒服。
為什麼歐洲或日本的小城市、老城區看起來比國內的整潔有序,街道的氛圍風格與國內不同?
為什麼網路上分享的關於印度的照片多以人文為主?
我是被結構的「酷炫」吸引來的。
是的,我讀書的時候,一直覺得結構是很酷炫的專業。
比如,通過數值模擬,可以做出來很炫酷的動畫。
這個gif是一個清華大學叫鄧飛的學長使用matlab做的。
反映的是普通結構和隔震結構在地震響應下的差異。
我看到時候,就覺得太直觀了。
學長其他的作品如下所示。
後來,讀研的時候,使用有限元軟體,可以很好模擬試驗結果(主要是鋼結構),就感覺結構工程是一個很神奇的專業哈。
讀書的時候還發表了3篇英文SCI和若干中文論文。也是因為強大的興趣吧,所以才一直堅持到現在。
我和 @豬小寶 學長一樣,也是做記憶合金自回復方向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領英哈,我的資料都在上面。
http://www.linkedin.com/in/shaobest/
喜歡結構,但不喜歡建築師JJWW,所以我選擇了橋樑工程,這個領域結構師具有絕對的主導權。
題主其實只是想問,為什麼都入了建築設計這行了,為什麼不去做當龍頭的建築,要來做龍套的結構?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我反正希望成為一個工程師的願望強過成為一個藝術家。
我自己是缺乏規劃的人,當初是為了和初戀在一起,考了同濟大學,成績一般沒有更多選擇,就選了個土木工程,這是我想到的最大原因了~~
不過工作11年後的今天,我知道了更多的原因,做結構,我內心是驕傲的!
下面引用自己文字的一段文字吧:
"作者:sonicwlq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二、賦予這個工作意義--結構設計的使命
當筆者去地產公司後,回過頭來看,其實非常羨慕做設計的人;但只是羨慕把設計做到更高層次的人。
前段時間,公司一個複雜超高層項目(130米高位連體超高層)上專家超限審查會。當時筆者心裡是很緊張的:超限審查越來越嚴格,如果不能一次性通過,時間上至少耽擱20天,這給公司帶來的損失(資金利息)非常大。超限審查的結果逐漸明朗,我的心也慢慢放下,這個過程中讓我驚喜而羨慕的是:設計院的結構老總,那麼年輕,卻那麼老道而瀟洒地說服了在場專家,順利通過了審查,為我們甲方排憂解難。事後,筆者是由衷的感謝對方。
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找到這份工作的意義:第一,設計水平的高低,不僅決定了項目結構成本的多少,更關鍵的是,牽制了整個項目的時間進度,所以其決定的價值是非常高的;第二,當把設計做得技術含量很高的時候,結構設計師是很有社會地位,是很受人尊重的。這也是筆者特別羨慕這位結構工程師的原因:如果自己有機會做那樣的結構工程師,想想都是很美的事情,當然現在是不可能了。
下面,再以更大的格局來看待我們自己的工作的意義。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溫州一自建房,大約因為自己擴建或隨意加層,轟然倒塌,血淋淋的悲劇,讓人心痛。
這個時候在筆者的腦海中突然想到,作為結構工程師,我們是有能力在這樣的事情上,提供自己專業的技術建議,有能力為大眾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這挽救的可是生命!這難道不是很酷的事情么?
筆者繼續在思考,以互聯網為載體,組織一個志同道合的優秀個體組成的設計團隊(各專業的設計及設計管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免費為廣大的普通社會大眾提供技術諮詢服務。
因為能向別人貢獻價值和意義,是特別幸福的事情。
這樣美好的事情(儘管還在腦海中構思),作為結構設計師,我們有能力做到,這是特別酷的事情。"
一般來說問這些問題的無論是在abbs還是混凝土論壇年齡一般在30歲以內,很簡單,爭論這類問題的人都沒考過一注結構和一注建築。結構工程師這麼高大上的位子全中國不過3w餘人有執業資質,走到這一步,在全國的土木工作者中已屬頂尖,合著後面的一級建造造價監理統統沒人權?
現針對問題來回答吧:1、喜歡力學 這一類不多說,我是沒辦法理解,別人就是覺得力學有趣,就是喜歡設計結構體系。對這一類人,我只能說學霸,考試的時候記得傳答案。
2、沒弄清土木和建築的區別 不止一個人和我吐槽,看了漂亮的建築激動不已,但是選專業的時候分不清土木和建築,錯過建築行業淪落到土木。
3、調劑 本來報了經管新聞生物材料計算機等等,掉檔了。
4、家族行業 類似我這種,祖上是燒磚的,爺爺輩修過邊防設施,父輩做造價監理,我就很自然只能選土木。
大體上來讀土木的就這四類人。有的既來之則安之,有的混點度日,有的早作打算換行。
以上,問題答完了。開始說點正經的。
樓主你這麼想讀建築為啥不去讀啊?本科能轉趕緊轉,和學校商量一下從大一讀都可以啊。等到27、8歲的時候覺得要換行的時候你就哭吧,多少人的血淚史呦。
你想說出國讀研?有BA學位嗎?有part1認證嗎?沒有?少俠請從新來過。
畢業直接從事建築工作?SU簡單易學先丟一邊去,手繪你得給我先練半年吧,甲方過來討論方案,你連直線都拉不直,要你作甚?
Rhino你懂嗎?你懂個ansys?滾。不說Illustrate, InDesign,ps了。
真的不想說樓主你所說的很多雙一注。兩個資格考試已經很公開了,要準備啥自己慢慢看去,咱先考過一個,再聊聊怎麼考下一個我覺得更有意義。
題主有沒有聽過「不想當xxx的xx不是好xx」。這句話的存在告訴我們很多行業下的子行業從業人員都有一顆從樹杈流動到主幹的願望。你怎麼知道電影攝像不想做導演,你怎麼知道動畫畫師不想做導演。。。你真的了解行業的現狀和發展或者說社會現實么?
能在任何崗位踏實高質甚至有所創新地完成本職工作都是值得敬佩而且應當享有享有不錯社會地位和回報的。至於現在為什麼有些行業不是,那就是傳統偏見和社會公平缺失造成的。
所謂把控全局就是要有全面的知識和起碼是組織能力,單就一個組織能力多少人擔當得起…
問題描述顯得題主太過單純,單純得有點無知。蓋房子的時候建築師首先考慮的不是結構…這是誰規定的。職業專業選擇有時候真的是多種心態和境遇共同作用的產物,誰知道別人做一個行業是家族傳統、興趣所致、父母要求、親朋建議、追妹子…?很多情況下是學建築的分流去做地產、施工圖、財務、效果圖、動畫、電影道具、特效…時過境遷堅持做設計的寥寥無幾。注意到我沒提結構么,因為建築專業轉結構真是難爆了,考證易,職業難。學建築落下的數學物理基礎很難補回來。
所以結構是不可替代的。
結構才是建築的骨架啊,建築學只是在做外衣。
就個人理解來說,從結構轉向建築,並不是放棄結構,更不是覺得建築更好(本來也沒有好壞之分),而是試圖對建築由內到外進行完善,同時也是工程師自身造詣的完善。
將最基礎的部分——安全做好了之後,開始考慮美學,考慮藝術性。是從安全擴展到美觀(當然建築學還有其他內容,這裡只是提一下最通俗的),再去追求安全與美觀的結合。這個過程要比反過來,研究清楚了建築學,再去研究結構工程更容易,也更合理。
一方面藝術本身就是極其見仁見智的,藝術的追求是沒有終點的。建築學就是這樣沒有終點的領域。
另一方面,結構工程秉承幾千年的實踐經驗,是十分成熟的領域,有著極其嚴格的規範,大多數人是不會發展到突破既有經驗的程度的。
很少有人從建築學轉向做結構工程師,除了題中其他人提到的幾點(名利等等)外,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還是結構工程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更嚴格。讓習慣了天馬行空的藝術家(建築師)突然去學力學,去學很有深度的科學技術知識,不是和把放養的汪星人突然圈養起來一樣嗎?太難為他們了。
而反過來,結構工作者去學習建築學,就跟囚徒得到大解放一樣啊,設計的空間是可以輕輕鬆鬆地隨著時間發展到達到無邊無際的狀態。
嗯,我也想自己親手做一套華美的外衣啊,在那之前,感覺打造好骨架更加高大上呢。
你不覺得被人誇骨架好比被人誇衣服好看更快樂嗎?
喵了個咪,剛剛對面有人說我混搭的新衣沒范兒,還說不如裸奔來得霸氣爽快。流氓啊!容我先去收拾收拾。
「當初」有很大比例的人是因為高考分不夠或者保送排名不夠。而且沒有做過功課的話容易「感覺建築和土木差不多」
「現在」大概是因為慣性。而實際上有很多人現在還是愛建築多於結構。
表示T大土木系有很多是建築踢出來的,而水利系又有很多是土木系踢出來的。(在調劑志願的時候)。而在轉專業的時候土木系轉出去的人中很多會選擇建築。
「是一種建築行業的高度分工(廣義的包括橋樑、大壩、平台這些)」
明確地告訴題主,事實是橋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這些你所謂的建築行業的分工,沒有哪個是從建築分出來的,都是自成體系,而且建築師插手的門都沒有。
確實存在那些人,他們對能解決功能、空間、美感的和諧的問題而幸福;也確實有那麼另外一些牛人,他們對能使一個結構豎起來而著迷...
都幸福,都愛,不一樣的幸福和愛。
我的理由比較簡單。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和老爸商量,報考學校當時可選專業並不多,其中兩個是建築、土木,老爸一看建築學五年,土木學四年,他覺得建築時間太長了學的太累(我當時已經復讀了一年),就跟我商量報考土木。於是我就進入了土木,學著覺得還不錯,學習的知識有新鮮感,做完試驗、參加競賽後有成就感,所以大一後也沒有像周圍一些同學選擇轉向建築,一直在結構圈裡。
「甘於無聞,強於有力」
這句話是上海青年建築師"新秀獎"中對於結構金獎得主—華東院副總工周建龍的評價,相信這句話也可以作為,在中國建築結構設計這個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中,仍然能保持對於公眾安全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保持謙遜好學與積極創新的態度的很多結構工程師的評價與勉勵。
從事結構設計的一些人抱怨:經常加班,賺的少,不如搞建築的地位高。但是,有另外一些人,在看清楚這些現實後,依然義無反顧地熱愛著結構設計,依然為建築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的平衡費勁心思,依然敢於接受各種新奇建築的挑戰,因為這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責任所在。
建築與結構是兩個緊密聯繫的專業,無論是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貝律銘還是世界級的結構大師林同炎,他們都深諳此道理,並且融會貫通。
試圖「貶低結構,抬高建築」以及「貶低建築,抬高結構」的人,都是沒有認真看過幾本好書、沒有認真思考過的。
高考的時候想法很簡單,要麼去讀個小語種,要麼去讀個跟父親是同行的職業(從小就對父親帶回家的圖紙感興趣)。後來呢,提前批報了小語種,沒錄;就走了第一志願,土木工程。
上大學的時候,班上女生6/36,覺得自己像寶貝了一樣,展望未來,女工程師一枚,好酷有沒有!當時的想法就是那麼天真,畢業後熟悉了行業環境發現並不像自己曾經想像的那麼美好。但是現在我的樂趣在於,我可以教父親用CAD,和他一起接觸最新的工程軟體,聽他講實際工程中的問題,我們之間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我終於對他的行業、對他每天做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覺得這樣很好。
所以說我選擇結構工程應該是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曾經有雄心壯志要成為最偉大的結構工程師,也曾打過退堂鼓想轉行,但是還是堅持到了現在。
結構工程師是由當初的建築師分化出來的一個「子職業」
英國土木工程師在1828年獲得皇家特許狀,1837年建築師獲得皇家特許狀。
由於大天朝獨特的教育制度,在大家高考知道分數之後就得報填志願,而說句實在話,作為高中生能把建築和結構區分開來都已經不錯了,大部分人在那個年紀對這些專業出來到底做什麼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按照父母的指示和意願,結合當前以及未來就業形勢填報志願,而且也肯定大部分人最後讀的專業並不是他自己心裡真正感興趣的專業。
當然,去到大學裡面,也可以轉專業。同樣的道理,很多人在大一大二同樣對自己專業不是很熟悉,也不敢轉專業。到了大三學習專業課很多人才醒悟過來自己專業到底是幹嘛的,到時就算想轉但是也應該沒人要轉了。這種情況在一本裡面會好一些,因為一般到了大三才會選擇專業方向,而在部分院校,在填報志願之時就已經確定了最終的專業方向。所以對於去了這種學校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已經走上了結構工程(或岩土工程、道路工程等)的方向。
所以綜合天朝教育制度、我國兒女很順從父母安排這一事實及傳統,大部分人都是依據父母意願選擇的專業,結構工程師是如此,岩土工程師是如此,動畫是如此,攝影是如此。
推薦閱讀:
※那些明顯很奇葩的戶型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BIM 今後的趨勢歸進是施工總承包還是設計總承包?
※清華的二校門還能保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