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短視頻應用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
新浪微博 iPhone 與 Android 均發布了 4.0 版,微博內置了一款視頻分享類應用「秒拍」的固定入口。可以拍攝一段時長為10秒的視頻,而且還能夠選擇視頻邊框、設定背景音樂…放眼國際, Twitter 旗下和 Vine 和 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均已支持短視頻上傳,廣受用戶歡迎,獲得了成功。新浪微博推出短視頻上傳,顯然也是受到國外同行的啟發。國內一般認為,由於網路環境影響,視頻分享類應用還難以發展… via 新浪微博試水短視頻分享 秒拍視頻客戶端上線
我國市場上已有微可拍、秒拍、微拍、微錄客、啪啪奇等短視頻應用,卻一直不溫不火,是產品設計不夠好、技術支持不足,還是用戶定位不準確、渠道不夠?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失效了,最火的短視頻應用是快手,而且日活絕對在百萬之上,第二火的應該是美拍,最諷刺的是它們不在這個list裡面,再一次證明炒的最火的投入最大的進入的最早的並不是必勝的,特別是巨頭抄襲論的簇擁者可以洗洗睡了,這裡面新浪和騰訊都參與了進去,最後都沒占的一席之地,戰場上最後的勝者還是最懂得用戶的人。
什麼?老子只是看一個幾秒鐘的視頻,居然要等45秒廣告?
- 設備:米國的愛瘋份額已經逼近50%了把,在國內能拍視頻或者說拍出來能看的至少也得是個小米三星之類的機器。
- 網速流量:這個大家都懂的,我還用移動2G,掉流量像掉血。
- 拍攝習慣:短視頻或者GIF大部分都是在擁有創意的前提下。國內用戶更喜歡拍風景、食物、人物(還是美顏自拍呃呃呃),怎麼看都很難具備創意的可能性。
- 產品本身:國內產品不好用,國外產品沒進來。
短視頻應用一般被稱為「視頻版instagram」(聽起來好牛氣的樣子),於是最近我試用了下相關產品,做了一些研究,但最終感覺這個細分行業的前景是相當的暗淡。
詳細:
短視頻應用沒什麼前景 - 易無是處 - 知乎專欄
估計又有很多玄乎的分析出來了,其實沒那麼多原因,答案就三點:
- 網速
- 流量
- 用戶習慣
其實國內早就有人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和嘗試了, 目前有的類似產品大家也都提到了不少,雖然很多人不看好這個,或者覺得國內各種原因,認為這種類似的產品沒有錢途。
但我還是依然堅持短視頻未來有戲,而且還大大的有戲,原因如下:
1、硬體設備的升級尤其是13年來各種移動設備的大爆發,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慢慢培養起來(分享個有趣的短視頻不難)
2、4G的到來,這個不用解釋了,明年一定爆發很多相關東西
3、國人其實不保守,或者說保守了很久,已經開始爆發了(陌陌等神器的出現你懂的)
4、量變引發質量,目前的量還未積累到爆發臨界點,估計快了。
比如http://musical.ly,出自中國團隊,在國內知之甚少,在國外火到不行。
所以不是因為產品技術不夠,也不是因為產品定位不對,而是國內「有識之士」太少,難成火候。
1.國人注重有利可圖,而不是單純興趣
縱觀短視頻產品,充斥在前幾屏的內容,是大量的廣告視頻。吃播(推自家的產品)、舞蹈(宣傳自家的舞蹈室)、表演(宣傳自己的工作室)……強目的性和盈利性,讓作品本身具有局限性。能傳播開來的,通常是為了達到某商業目的而做的。不是出於用戶本人意願的創作。
這些短視頻對用戶來說,工具屬性更強。難以形成有意思的社區文化,市場自然不能做大。
2.國人喜中庸,而不強調個性張揚
視頻創意有很多輔助手段,傻瓜式操作,隨便的一位女士都能拍出不錯的視頻樣子。但來來去去都是卡哇伊的賣萌或搞笑扮丑。幾乎沒有有質量的表演。這跟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別出風頭,槍打出頭鳥」
渴望表現又想韜光隱晦,表演起來就難免畏手畏腳了。
另外,千篇一律的內容形式,容易造成視覺疲勞,也難以取悅觀眾。
3.國人聰明,不靠作品說話,直接買粉買量
用戶正經拍一個視頻,是很難獲得贊或評論的。想紅的話也不難,直接加入qq群買粉買量即可。不用100塊,就能刷1000多的粉絲。又一次複製淘寶店初期運營模式,做短視頻社交的產品還出動了機器人。
虛假的繁榮只能讓劣幣驅逐良幣,不願出錢但作品不錯的用戶易受打擊。
4.低頻的視頻使用場景,而且流量還不便宜
發現身邊的趣事,不一定會拍視頻,而會用文字、語音或圖片等低成本的替代方式。
首先,是用戶習慣問題,活在牆裡,有時我們的反應會慢半拍,特別如果應用替代性感覺比較強時 =. = ;
其次,instagram在國內的普及程度與以此為基礎的社交圈是否大量形成,好玩沒人玩或者分享(到國內社交站)成本高;
最後,國人在非wifi模式下很注重流量的,錄製時,大部分都在戶外吧(在家裡玩的形成的視頻數比較少),天朝國情現在哪有wifi遍地,用3g吧,又坑又貴,要省著用,其他流量套餐就更傷不起了。至於網速,平時wifi傳文件到國外站點就沒那麼穩定,何況傳視頻,何況沒wifi呢......
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意折騰的。1. 流量有很大的關係。國內運營商太黑。流量太貴,網速太慢。記得上次蘋果發布i5,支持lte的時候,那個網速,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中國也可以提供這種服務,就是不給你,就是為了賺錢。
2. 大家並沒有感受到instagram和vine的魔力。只有用過的人才會發現,裡邊的內容是多麼的精彩和有創意。國外用戶早就意識到只一點,所以特別喜歡。國內運營,並沒有注意將這一點傳達給用戶,視頻應用還停留在youku這種傳統模式上。國外,對訂閱和關注類的視頻已經發展很多年了。 youtube,到後來的twitter,vine,instagram,無一不是訂閱模式的典型體現。希望國內開發者不僅可以抄襲,而且需要根據中國國情去做一些改變,想辦法讓大家意識到它的魔力,這樣,才可以popular。
這麼後面了不知道看的見么。就國內比較火的短視頻的應用來看:
開眼、V電影:
這是一個做精品短視頻的應用,每天6條左右的視頻,全是高清,畫質和質量還是不錯的,目前有6個類目左右,一天15分鐘看完。
映兔視頻:
這個有點像youtube和即刻的合體了,訂閱模式,更新及時推送。內容涵蓋了中外的視頻,以話題維度來選擇喜歡的內容,有些話題挺有意思的,就是話題更新頻率大概1周左右...等的有點長,所幸我訂閱的話題多!
秒拍、美拍:
這個就不用說了,各種視頻聚合在一起,個人感覺內容有點low,雖然很多自媒體也入駐,感覺演算法不好,推不到我喜歡的,但話題活動做得很好!
梨視頻:
原先做諮詢的短視頻,後來國家有政策,現在也打興趣短視頻了,有許多自媒體賬號入駐,但視頻都沒有上傳,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其他的頁面還是以新聞生活類為主。
快手:
這個...雖然說人最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內容最low,我不多描述了,壯著膽子你自己看吧!
這些平台統一的問題都是:內容非平台原創且價值普遍不高!都以興趣來驅使用戶訂閱,但看短視頻的時間過短,都是碎片時間很難有動力去持續關注某一個系列的視頻,所謂看完即走就是這樣了,相對來說開眼、V電影、映兔視頻要好的多,前兩個是限制數量不分內容,後面是聚合同一內容,垂直興趣。至於用戶喜歡哪種,那隻能交給市場去認證了~
挖個墳。
幾年前的流量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在美拍、秒拍廣告問題基本也沒有了。短視頻的風口差不多已經火了快一年了吧,接下來就看內容方能跑出一些什麼了。
真理就是5塊錢包30M。
目前就業於一家自稱是「國家隊」的短視頻創業平台,簡單來說說我的理解。
1.網路條件,目前是4G當道,但是資費還是比較貴的,因此使用場景就受限比較嚴重,夜間這樣的高峰時段有了WiFi,大家可選的消遣方式太多,短視頻只是其中之一,若5G真的能實現下行下載速度增快同時大幅度降資費,使用場景得到完美的擴充, 市場應該還是不錯的。
2.內容,內容短板是媒體、視頻等領域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美拍以純正UGC為主,而且產品立根於美顏相機等功能,用戶創造UGC的意願和產品形態都是看著最舒服的,也是我最看好的產品。相比於快手,秒拍等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內容短板了,因為比較關注國外,所以會發現國內內容產業差到極點,相比於國外真是沒法比,YouTube的內容基本就是免費的內容源,從內容角度而言,同質化這麼嚴重,還怎麼發展和留住用戶?
3.短視頻本身就是一個過渡產品,註定了它的生存周期是又臭又長,所以,需要一定的時間補齊各方面的短板。
大膽的預測下,AB站、音視聽許可證等事件出現,說明媒體和偏內容行業都不太好做,這時候必然會有所謂的「國家隊」這樣的產品出現。
對原創者 這個舞台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為短視頻生態鏈條中的最重要的一環,原創者在產業中的地位一直非常模糊。一方面,2016年基於短視頻的投融資正如火如荼,先是現象級的Papi醬進入邏輯思維和2200萬的天價廣告拍賣引發了整個短視頻行業的騷動。而根據秒拍近期發布的《2016年短視頻內容生態白皮書》中顯示:2016年至今,短視頻內容創業方面發生了30筆融資,其中秒拍TOP50榜單內有12家機構在本年完成了融資。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的草根原創者,仍然在生存線上掙扎著,只有少數成功的短視頻作者享受到了行業爆發的紅利。短視頻行業對於原創者而言,可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那麼,對於大多數短視頻的原創者來說,他們缺少什麼?
首先,真正像Papi醬一樣一夜走紅的草根是不多的。多數短視頻製作,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需要專業的團隊以及內容策劃。同時,推廣成本和渠道也至關重要,而普通的原創者往往沒有辦法在所有的維度做到盡善盡美。
其次,在數據化的時代,管理和決策和創作同等重要。很多的原創者,對發布後的短視頻的流量來源等相關的數據信息是茫然未知的,這對受眾的喜好和需求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無法對下一次的創作起到積極的改進作用。
第三,視頻創作和商業目標應該有一定的一致性。多數原創者,都是聽天由命的狀態來做創作,其實很多成功的短視頻,從一開始就和商業推廣的目標保持了一致性。而這是大多數原創者所缺失的。
硬體:流量費相比較國外而言,確實太貴了。wifi目前還沒有普及,即使有所普及,速度也太慢了,視頻確實是講究時效的,特別是新聞類的,如果傳輸的速度太慢了,還不如寫段文字,配張圖片,視頻只能作為後期的證據,所以不會只拍攝6-10秒。
國內產品:國內的大佬們雖然都知道,這款產品有可能會有無限潛力,但是誰都不敢保證這可以在當前環境下取得重大的突破,這就糾結到第一個問題,硬體都不好的情況下,軟體上的投入如果太多有可能會落空,會做虧本的買賣。所以,大家也就想佔個坑,以免到時候引爆了用戶習慣自己落後了,在這種心態下做出來的產品,在用戶體驗上當然不會太好,所以,並不是說國內沒有做好產產品的能力,包括剪輯功能等,而是因為他們壓根就沒認真做。
用戶習慣:有了第二個自然就可以推導出第三個了,因為硬體不好,所以占坑的企業不認真做,不認真做,自然就沒有很好的用戶體驗,沒有好的用戶體驗,自然就無法形成很好的用戶習慣,沒有用戶習慣,想要推廣想要火,那就是異想天開的事情。
再補充一點,關於國內的創意,個人覺得還真不比國外差多少,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光是基數就可以嚇死他們。雖然體制內約束了很多人的創造力,但這並不代表約束了他們在生活中的創造力,現實工作的壓抑反而可以激發他們在工作意外的創造力也不一定。而且,國內互聯網其實在世界上來說,發展的特別快(基礎技術的研究除外,你會懂的),這也主要是得益於中國人的創造力。
吳曉波曾說過,中國民間向來都非常賤,只要政府不管束,十年可繁榮,三十年可強盛,五十年可稱霸。(大概意思是這樣)互聯網就是如此,一個完全競爭的領域,是有無限創造力的,特別是在中國。
我覺得也有國內wifi不夠普及,流量又太貴了的緣故吧……大家(好吧其實是我等處於社會底層的在校大學生)已經形成一個習慣或者說是意識,流量可以刷網頁看照片,但是視頻要下載或者在wifi環境下看。短視頻感覺有點兩邊搭不上的感覺,用流量吧有點捉急,等有了wifi吧也許已經沒有那種惦記著看的心情了。
國內絕大部分網路都是上行下行帶寬不對等的 之前全球網速調查中國平均網速1.7Mbps還只是下行
上行帶寬估計平均不超過512Kbps 手機的上行帶寬就更小了
5M視頻上傳怎麼也得3,4分鐘甚至更久 沒有多少用戶可以忍受的
我來瞎說下。我想首先應該是網路問題吧,想想咱們傳照片吧,以微博發照片為例,發個四五張照片也不過幾百k流量吧,畢竟有壓縮。像instagram傳一張照片也用不了1兆或多一點這樣吧。我試過instagram的短視頻功能,一個視頻我拍了十幾秒,文件有6兆多,我當時用wifi傳也傳了一會,傳的我捉急(在這請允許我吐槽小我家網速,天朝就不能免費給我提提速么),6兆多的流量啊,咱們大部分手機用戶像我在天津,移動2g,200兆流量,一個月光刷刷微博,看看人人,微信聊天都不夠用,還有像是普通用戶,有多少人拍視頻我不知道,我也算手機重度用戶了,拍視頻很少很少,大多還是照片。女生更是曬自拍,去了什麼館子居多。要知道有些視頻,照片是講究及時性的,也許過了那段時間就算有wifi了也沒興趣傳了。還有就是視頻素材,我真不知道一個每天上班,路過街道,有什麼好拍視頻的,吃什麼東西的更沒有可拍視頻的(也許也有什麼好拍的?反正我覺得拍視頻怪怪的,也許攝影更有魅力,再括弧:應該叫拍照吧)。先寫到這了,得吃飯了,想到什麼再補充吧,手機第一次碼這麼多字且認真回答的問題,算處男貼嗎???話說我200兆流量就剩2兆了,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有wifi才回答的。。。。最近辭職在找工作所以比較有時間,回見!網友輕噴。
任何以創意性的內容作為飼料的產品在中國都很難活下來,譬如中國就不可能有vimeo只會有土豆或優酷。
再簡短點:我們基本都不大會玩
環境的差異。從優酷到b站再到xx號。環境還是太複雜了。優酷的主要收益是廣告分紅,b站主要是打廣告,xx號靠點擊。
各路亂七八糟的整合起來,市場其實不小。但問題在於分散得太嚴重。沒有一家能整合資源。導致不溫不火
推薦閱讀:
※短視頻應用,除了現有微視、美拍、vine和instagram的玩法,還有什麼新的玩法嗎?
※怎樣在一個直播APP里,加入短視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