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發達國家,古典音樂會(器樂獨奏、交響曲、歌劇)的票價與知名流行歌手、樂隊演唱會票價分別是多少?
在國內,國際知名古典音樂演奏家或樂團的音樂會門票通常是180-480元,如鄧泰山。不太知名的演奏家或樂團更是低於100元。而知名流行音樂歌手或樂隊演唱會門票通常是380-2280元,如周杰倫、五月天、鄧紫棋。在國外,比如北美、歐洲、日本,是否也是古典音樂會門票很低而流行音樂演唱會門票很高?我想知道古典音樂會和流行音樂會票價在國外大概多少錢?
謝邀,古典,或者說嚴肅音樂沒落在西方是個嚴重的問題,這幾年在德國聽古典音樂會,目測80%是50歲以上,10%是50歲以下的中年人,5%是二十來歲年輕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學音樂的,5%是十來歲的小孩。
很多人對古典音樂一無所知,我真的見過不止一個德國人不知道貝多芬和巴赫,很多年輕人也不知道大學有音樂這個專業,彈鋼琴是可以Studieren的。很多人知道郎朗,但是卻說不出任何一個其他鋼琴家的名字。
在YouTube搜Justin Bieber,1條視頻是23億觀看次數,3條視頻是超過10億觀看次數的,Adele有2條超過10億。而搜莫扎特,觀看次數最多的只有一億零五百萬;搜貝多芬第一條竟然是Bieber VS Beethoven,九千兩百萬,第二條七千七百萬;搜巴赫最多的一條只有四千九百萬,並且是合輯,這條視頻里還有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等,第二多的是三千一百萬,並且還是Piano Guys(現代版克萊德曼)改編的,第三條兩千八百萬。從這些數字應該很容易看出來差距了吧……
下圖是柏林愛樂官網票價表,根據不同等級的音樂會,最貴的區66-290,最便宜的區12-55,站票9-35:
拜羅伊特瓦格納節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音樂盛會之一,最貴的票價400,大多數票價在200以上,小部分100-200,最便宜的13。
維也納這個名流聚集的地方,金色大廳莫扎特交響樂隊的音樂會,超級VIP的票三百多(只有幾張),普通最貴的票一百出頭,還有161包晚餐(三道菜包酒水,估計晚餐價值小一百),最便宜的45。金色大廳里維也納愛樂的音樂會最貴的178,最便宜83。
以上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音樂廳+樂團的價錢,德國一般古典音樂會,器樂獨奏和室內樂,最貴的一般六七十,最便宜的十歐二十歐,動用整個交響樂隊的音樂會最貴的也就一百多樣子,最便宜的二三十。經濟不好的地區開演半個小時之前買學生票就幾塊錢。
Adele六月份在倫敦的音樂會,最便宜的120鎊,最貴的1200鎊。
Biber在英國Cardiff的音樂會最便宜的80鎊,最貴的750。
不要忘了,古典音樂基本都是不用電擴音,並且為了最好的聆聽效果,房間不可以太大,最大的音樂廳一般就兩千人出頭,金色大廳加上站票2854。而流行歌手在體育館開演唱會,坐個幾萬人是常有的事,最大的那些體育館可以坐十萬人,參加音樂會的人數也是古典音樂的數十倍。
另外,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官網就有賣好幾千歐的票,這個不算,因為那是一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去一趟說不定能見到一些國家的決策者,財團首腦,跨國公司董事,分分鐘談成個數億歐元的生意,並不是單純的音樂會……
先反對一下某答案中提到的The Book of Mormon是因為場場售罄才開始賣站票的說法。這部戲從一開始就有站票。第一周也沒有場場售罄,而站票是只有售罄的時候才賣,有排隊站票的觀眾因此被票房拒絕,沒有買到站票。
附上該劇的gross,可見第一周是沒有售罄的。
因為題主問的是古典音樂會,我談一下美國的情況。
一般來說,常去古典音樂會的觀眾,同一個座位的票價,在不同時段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說Subscription。
卡內基音樂廳、紐約愛樂、大都會歌劇院、芭蕾舞團等都會首先開放下一季的Subscription,按照membership(捐款數量多少)的層級,高等級member有優先購票權和優先選座權。通常來說,subscription的票價,是低於public sale的,而且public sale的票,越到臨近演出越會漲價,直到演出當日或當周會售賣rush ticket和student ticket。
先說交響。下圖是卡內基音樂廳17-18季度的subscription,圖中所示是四場音樂會的價格。四場音樂會包括馬林斯基、維也納愛樂、巴廣和荷蘭皇家,都是頂級的院團。如果是最便宜一檔,四場每場平均不過30元。
只需30!只需30!就可以聽到數十位修鍊了幾十年燒錢無數的音樂家的演奏!
獨奏也有subscription。舉個例子:
Joshua Bell/Jeremy Denk, Wed, Feb 7, 2018 at 8 PM
Anne-Sophie Mutter, Sun, Mar 4, 2018 at 2 PM
Sir Andras Schiff, Tue, Apr 3, 2018 at 8 PM
E Kissin/Emerson String, Fri, Apr 27, 2018 at 8 PM
Yuja Wang, Thu, May 17, 2018 at 8 PM
這樣一個陣容的最低售價是119美金。
在公開售票之後,這些演出的最高票價將在300美金左右。如果是卡內基自己組織的演出(即卡內基出面邀請,而非演出者租用卡內基場地的演出),早上會有10刀的rush——這個我也是聽說過沒見過,熱門演出排隊兇殘。上次柏林愛樂來演全套貝多芬交響曲,據說有人五點多就在紐約的寒風中排隊orz
再說歌劇。大都會歌劇院是歌劇院和美國芭蕾舞劇團共用,夏天是芭蕾舞,春秋冬是歌劇,因此subscription的情況也不同。場數不同價格不同,一般來說最低票價場均不到30。最高票價300餘。
下圖是一個八場的package。
芭蕾要便宜一些。這是四場的票價。
說完subscription,再說買某一演出的情況。
這裡面分為「我很想看某一場演出,有好座位不惜代價!」和「我只想看某一場演出,有票就行」。
不惜代價型:為了能提前買到好座位,我一般是會搭一個subscription買的。因為票房最早開票只面向subscriber,只有買了一個series才能買某一場的演出,且subscriber有優先選擇權。因此,如果我只想買某一場好座位,可以定一個便宜一點的subscription,再搭一張好票(窮人選項)。或者可以乾脆定一個帶有該場演出的頂級subscription(壕選項)。
有票就行型:定一套含有該演出的subscription,回頭將此場演出加錢升級。
單一演出一般要等到public sale之後。現在古典音樂會賣光的情況不多,公開售票開始就買,是肯定買得到的。會早早賣光的也就BPO VPO等幾個大團,郎總的賣得也很貴很快。公開票價最後一般在40-300+。met貧富差距更大一點,最貴的會四百多。
跟波士頓、華盛頓、費城和芝加哥等地比起來,紐約的票價還是會貴不少。在上述各地還可以撿到10+和20左右的票,在紐約這種情況就比較少了。費城的一樓還有幾十塊的subscription,這在卡內基沒可能。
卡內基畢竟是頂級演出場所。次一級的演出場地,票價就便宜一些了。一些地級普通樂團駐地演出,十幾塊錢買到一張票很正常。這些團也不靠賣票掙錢,都是靠贊助和捐款。另外如布魯克林的BAM,常常有不錯的音樂會,但因為不在曼哈頓,場租低,票價和subscription也低於卡內基。
熱門演出和冷門的票價差距很大。柏帝宏選的那場卡內基,是冷門演出,最低有12.5。這種演出一個勁發郵件都沒什麼人去看,票價自然低。再比如NYCB紐約市芭蕾舞團,一年到頭都能買到29的票,但年底胡桃夾子就最低也要七八十一張,如圖。
對比流行音樂,也要看明星級別。基本上來說,大牌明星無論是場地容納人次,還是單位票價,都是可以碾壓古典音樂的。我查過的老人家比如Elton John,Paul McCartney,都數倍於古典音樂,更不要提那些當紅的了。
百老匯的票價更加複雜,而且已經有很多帖子說了。如果具體想看哪一場演出,請查該場演出的信息,無法一概而論。
如有錯誤歡迎評論指出,有問題歡迎留言。
我覺得吧,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得提前說清的就是,古典音樂一般都是非盈利演出,不靠賣票賺錢,要麼有國家撥款,要麼有大票友贊助。而百老匯音樂劇和明星巡迴演唱會,那都是商業演出,要確保不能虧本噠~
其他我不太清楚,說說了解稍微多點點的歌劇吧。拿大都會歌劇院舉例,首先人家是登記的非盈利機構,不交稅的。他們很有名的歌劇高清直播~就是觀眾買票去電影院看現場直播裡面也基本次次都在說,賣票只能收回很小一部分成本,鼓勵大家為藝術給他們捐錢(謠傳他們一場演出的製作成本高達一百萬美金)。
前兩年去Met刷了幾次現場,票價三五十刀起,四五百刀封頂。買了那年的紀念刊一看,半本都是感謝票友捐錢的。當然裡面票友捐錢的水平外人比較難以想像——一個專題文章寫某票友家裡原來是做啥生意起家的,後來賣了生意成立基金會全家就有錢又有閑,可以想咋聽歌劇就咋聽歌劇,給Met捐了五百萬美金專門數字化/完善演出檔案。不過那位還不是捐最多的,那年最多的是某家的基金會——五千萬美金(當然我一個做會計的朋友說也可能有洗錢成分~wink~wink),最差也得捐幾千上萬名字才能上他們的冊子,不像我們村的歌劇院,捐個兩三百就能署名了~~~
另外基本每個戲下面都有寫這個戲之所能上是感謝誰誰誰和誰誰誰(有的時候也有匿名)的慷慨解囊,或者某演員名字(一般名角)後面寫著由誰誰誰贊助出場。我們村的歌劇院同理,有的時候還會開場前專門出來感謝。
即便如此,很有名和不那麼有名(但水平也很高)的演員出場票價還是有差別的。我那年去Met主要是去看我女神!!!那次她還沒和她的黃金老搭檔上場,票價已經比另外一場也是很棒還是Met音樂總監Levine大大親自指揮但主演沒那麼有名的票同樣位置貴100刀有餘¥#%……*當然我懷疑她要和某人一起上的話我連想都不用想買到票了……
至於我們村的古典音樂會,有國際聲望水平很高的演員來(包括我女神),票也就三十幾到一百來刀,六七十刀就能買到非常像樣的位置了。不過拿著programme一看,主要都是本地某某家族贊助的。比如上次我超愛一阿姨來,programme上寫著為了紀念剛剛過世、熱愛古典音樂的母親,特請此人來本地演出啥的。
傳統文化當然干不過流行文化,1910年美國最火的流行樂手是誰?50年後新的鮮肉出來誰還記得丁日?
這裡大多數回答古典樂團,歌舞劇音樂劇,一線大牌明星的演出的。身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沒那麼多機會看高大上的東西。
但是美國牛逼就牛逼在哪怕是人口只有三四萬的小鎮也有不錯的livehouse音樂現場,甚至不止一個。
入場價位大概是5~20美元不等。演出的基本上是一些獨立樂隊,風格涵蓋大部分樂隊音樂類型,甚至一些實驗性比較強的也可以聽到。或者電音dj。入場之後一般會買一杯酒喝喝,大概三四美元。
剛買的今天的票,卡內基一樓Parquet中間後排,十刀。
最近剛學著開始聽古典,在NY愛樂聽了五場了,除了前兩天馬友友那場花了170刀,剩下都是10-30刀的學生票,都在一樓中前部。前兩天又以35一張的價格Subscribe了四張四月份NY愛樂的位置很不錯的票……
一直在考慮畢業後去留問題,最近迷上古典以後發現真有點捨不得走啊,紐約這些資源是真得好,對學生和年輕人也有很明顯的優待。
本村有2家較大的音樂廳+1家中等的音樂廳+1家歌劇院。大的那兩家音樂廳以古典樂為主,每年都必排馬勒,訂了最大那家的套票,年票最便宜的一千多,貴的幾千,知名演奏家的器樂獨奏單場稍貴一點兒,兩百多起。較小的那家是民族樂+爵士樂,一年套票八百多。歌劇稍貴一些,一般最便宜的票兩百多人民幣。學生折扣很大。有的音樂會演出之前會解說,可見也是針對業餘聽眾。
如果單純聽音樂,要求不高,費用為0,教堂+音樂學院+公園,各種類型的音樂都有,有時也能聽到讓人驚艷的演奏。
流行樂中star的票很貴且搶手,沒買過不知道到底多少錢。搖滾團隊還蠻便宜的,一兩百元吧。
歐洲學過點音樂的人很多,娃幼兒園老師基本都會演奏一種樂器,本地人開party也是有拉有彈有跳。日本的話
最強的NHK交響最好的票日常演出最貴大概7500-1w日元左右,最便宜1500的自由席和3600的D席
其他諸如都響,讀賣這些一流,最貴一般大概7000-8500日元,最便宜4000左右
東京愛樂總體在5000-1w5之間,略貴
不過日本國內樂團的定期公演如果看的很頻繁,購買定期會員券可以節約很多,大概八九折。學生定期會員券更是只要二三折,不過不能選座。
外國樂團到日本演出的話,最貴票舉例
1w2(義大利國立管弦),1w8(philharmonia),1w(I Musici),1w4(莫斯科愛樂)
針對最高票的回答提幾點看法。
古典音樂會的票價不會非常高是這些theater和樂團的性質決定的,他們預算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政府財政支持,所以他們有義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推出價格可議接受的演出,而且教育和推廣也是他們的宗旨之一,所以會設置學生票。
另外針對西方「嚴肅音樂沒落」的提法我也有不同的看法。消費者選擇很多,更多人選擇流行音樂,古典樂的消費群體年齡偏大,並不等於古典音樂的「沒落」。
首先流行音樂就是顧名思義就是時興流行,他們是不會在一兩百年後的經典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18世紀的歌曲和去年推出的新單在youtube上的瀏覽量比較其實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莫扎特的作品已經「流行」了兩百多年了。
其次就是消費人群的高齡化,要知道,在西方,中老年人,或是退休的人,消費能力是絕不比年輕人低的,甚至還要高出很多。但是能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成為古典樂的聽眾確實是個難題,但不能等同於古典樂的沒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古典樂的文化供應其實仍舊非常豐富。比如德國,除了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每年都會在德國重要的音樂廳演出之外,許多小城市都有自己的劇院,每周都有各種古典樂團的演出。個大音樂院校,每年培養出許多古典樂人才,而且從世界範圍來說,亞洲各國、南美國家這些非古典樂發源地的地方也不斷培養新人,更是出了不少神童、奇才。德國有一個聯邦青少年交響樂團,只在19歲一下的普通中學生中選拔,他們的音樂會我去看過,除了座無虛席之外,演奏水平真的非常高了,而這些中學生只是德國優秀的業餘選手,不一定以後就會去讀音樂專業。總的來說,古典樂不缺人。
比如說我所生活的德國城市,7萬多居民,業餘註冊交響樂團就有3個,還不包括管樂樂團、爵士樂團(也算古典吧。。。。)、弦樂團、各種合唱團。。。。。。而成員大多不是中老年人。這些業餘的樂團除了自己玩,當然也會辦演出給親朋好友、當地居民看,學生5歐普通10歐一張票基本售罄。但是要是有個人翻唱Bieber一張專輯開個演唱會,肯定沒人花錢看啊!花錢看Bieber是去看偶像本人的,隔著十萬八千里也要看,是另外一種社會現象。。。。。。扯回來,其實古典樂的受眾還是很多的。
像高票答案列舉的維也納愛樂這種世界級的團,他們出來巡演,一般都會賣得只剩下位置又貴又挫的幾張票,要是他們來中國,妥妥的售罄啊!(參照柏林愛樂在台灣香港和上海)類似瓦格納節這種規模古典音樂節,歐洲一年好幾個,還有很多小型的、輻射當地的古典音樂節。當然,與此同時流行音樂節的數量會多很多倍。我覺得這基本體現了市場的供求關係,古典音樂畢竟知識音樂的一種類型,只不過發展的時間長很多而已。
至於2樓說的musical,那才叫一票難求,Hamilton的票去年底就已經賣到今年夏天了,買一張大半年以後的票,這種情況一般也就Cold Play、Adele這類的演唱會有吧,但是Musical每周都上演,大牌巡撐死了一年一次。
哎呀,好像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
現在補充一下。。。。
就像上面也提到的,古典音樂會比明星演唱會肯定是要便宜的。比如說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在德國的票價就是61,90 / 73,40 / 84,90 / 107,90 / 125,90 / 153,90歐元。維也納愛樂 36,- / 57,- / 89,- / 115,- / 129,- / 145 歐。(36歐看維也納愛樂,便宜的睡覺都能笑醒了)
Cold Play定價75到158歐,但是!早就賣完啦!現在網上炒票少的100歐,多的兩三百一張啦,還有5000歐的,這麼貴可能包Chris陪睡覺吧。
再比如柏林愛樂的雙簧管Albrecht Mayer的獨奏音樂會定價29,- / 36,- / 43,- / 50,- / 57,- / 64
非主流Tokio Hotel要六十歐一張
德國流行老清新Annette Luisen 帶弦樂團的演唱會30到50歐
魔戒電音原聲 49,50 / 60,- / 69,- / 79,50 / 89,- / 99 歐(電影音樂是交響樂團演奏的,也算一點點古典樂吧,比較貴的原因是作曲家還活著,演出用譜子要花錢,演出了也有版稅,所以一般古典樂普遍票價便宜啊,沒有版稅成本了嘛)
古典樂演出便宜起來真的很便宜,(比如說業餘團5歐學生票。。。)有些劇院(比如法蘭克福老劇院)每周有一晚上正常排期之外(比如說晚上九十點以後)會有一場免費音樂會,有點像一些美術館周三免門票開到晚上10點。
票價便宜一方面是演出團體承辦單位的性質決定的,另一方面古典樂太多演繹者了,普通聽眾不一定非要去看世界名團,看不到維也納愛樂可以看科隆愛樂,科隆有點貴那就看黑森廣播交響樂團,選擇很多,聽起來也不會差很多。
我就用我買過的票的截圖來答題吧
票價真的不好總結
基本上倫敦各大交響樂團一層十來排正中間以及二層前排正中間的四十多到五十鎊,歌劇和芭蕾也差不多這個價,便宜的位置二十鎊左右起。不知道學生票什麼價,從來沒有成功買到過,除了在我校大本營Mayflower。
但是,但是,Royal Opera House就是個例外,山頂位都賣到了五十多。
請原諒打碼,答題的時候有的打了碼的還沒看呢
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的票價有高有低。比如說2017年3月29號的La Traviata,也就是有祝酒歌的那部歌劇,官網上的票價在25刀到300刀之間,當然是取決於你的位置。
百老匯大部分音樂劇價格感覺和大都會歌劇院差不多。比如新排演的西貢小姐,http://broadway.com上的價格如下:
流行演唱會的價格感覺和歌手火熱程度有關。要是買黃牛票會更貴,因為有的演唱會票感覺根本搶不到。比如說Adele的。我在StubHub上買的一張黃牛票就要362.85刀,還挺遠的。
拍Adele的時候使勁放大才能拍到這樣的:
芝加哥交響
價格在五十到上千刀(Yoyo Ma的)之間
學生票只要十五
Bieber至少也要150刀,最貴也有幾千的
久石讓在北展劇場那次比郭德綱賣得貴多了
某人有天心血來潮想看Lady GaGa的演唱會,買了張100多美元的票就屁顛屁顛跑去現場看了,結果發現位置超靠後,遠遠望去只能看到台上一群人的身影在那又蹦又跳的。回來後抱怨體驗糟糕,而且GaGa現場的唱功不怎麼樣。
我不看演唱會,百老匯倒是偶爾去。印象中100美元左右的位置雖然要麼後要麼偏,但我猜肯定比上述演唱會的體驗好,至少演員的臉還是能看個大概的。那些稍微好一點位置的票價大概都在200~500美元之間,碰上逆天熱門的那種劇好位置的票價則分分鐘上千(Hamilton)。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火起來的《The Book of Mormon》,因為場場售罄的緣故,(無良的這句劃掉)戲院竟然開始賣一張27美元的站票了。如果把站著消耗兩個半小時卡路里的功效也算上的話,27美元的票價實在稱得上是物美價廉。您還別嫌棄這種低碳的觀影方式,就這您都得親自去戲院門口排隊買,先到先得,售完即止。想上網買?門兒都沒有哇。
百老匯偶爾也會有好萊塢明星出演的話劇。2014年《絕命毒師》的主角老白就來紐約演了仨月的戲。只是當年本人窮得連女朋友都快供養不起了,吃頓火鍋都得咬牙,自然沒有富餘去現場領略海森博格的演技了(嘆)。
好在流水的明星鐵打的百老匯,今年(2017)的一月份到三月底,凱特·布蘭切特到百老匯演話劇《The Present》。周六晚7點半那場最好位置(CENTER ORCHESTRA前排)的票價竟然不到250美元一張就能拿下。
諸位,這可是凱特·布蘭切特啊,現場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雙料影后兩個多小時的表演竟然只要250美元,這票價跟白送有什麼區別?!反正被《藍色茉莉》和《卡羅爾》圈粉的本人已經充值信仰了,這個周末就要去瞻仰女王風采啦(Yeah~)。
偶爾也會有一些獨立劇團在紐約其他非百老匯劇院表演。去年我在林肯中心看了一場西方電子樂和中國崑曲結合的歌劇,選的位置在中間大概第十排的位置,票價約為120美元。理論上這個位置的視聽效果具佳,但因為女主演用北京話唱崑曲,這實在讓人很難入戲。
更早以前,德雲社來過紐約開相聲專場。當時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只能買得起90多美元一張大概在倒數第三排的位置,努力把眼睛撐大把脖子拉長倒是勉強能看到郭德綱和謙兒哥五官的輪廓。儘管一場相聲是聽下來的,好在有好友隨行,至今想起當時的時光仍然回味無窮。
總體而言,我個人的感悟是就在紐約而言,戲曲、話劇、等各種演出的項目豐富多樣,100~200美元之間的票價對精神文明的娛樂和建設也不算是太重的負擔,職場中人偶爾能在繁瑣的工作之餘利用周末看一場演出放鬆心情,還是很值得的。
完
Reference:
Hamilton – Official Site
The Book of Mormon Musical
The Present – Official Broadway Site
因為只有過在紐約長期聽音樂會和看劇的經歷,所以就比較一下百老匯與卡耐基大廳和大都會歌劇院票價的不同。百老匯的音樂劇雖然相對古典音樂來說很"俗"了......但是我也不知道跟演唱會票價的差距......
這是卡耐基大廳邀請來的演奏的一般售價(不算那些自己租來演奏的),隨便選的一場,但是我憑印象記得票價要高一些......
這是大都會歌劇院的,不過這個我是用一個叫Headout的app查的,官網可能要貴一些。
然後就是百老匯音樂劇的......這個得看劇,所以也算流行元素吧...... Hamilton在紐約的票價上千刀,其他的像歌劇魅影啊這些一直都有的音樂劇票價相差不大。也是用Headout查的,他們號稱比官網便宜一半......
所以總結是票價其實差不多,一個星期看(聽)一場的話在一百刀左右,不買周邊的話。不過觀眾不一樣。我覺得觀眾最大的不同可能是,音樂劇的觀眾是看熱鬧的(來消遣的),歌劇和音樂會的觀眾是來欣賞音樂的。
推薦閱讀:
※歌劇是否真的比搖滾、流行高雅?抑或只是門檻高?
※2015 年全球古典音樂界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寶冢歌劇團既然演的是音樂劇為何還要叫歌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