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與發獃有什麼區別?


在我身邊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一直本著「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行動」的原則行事。年關將至,把日子掐指一算,是不是忽然發現各方壓力撲面襲來?壓力一大,很多人就開始焦慮,一旦開始焦慮,就更沒法安心做事,惡性循環。緩解壓力的方法多種多樣,今天就來介紹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冥想。


經常有人問,冥想和發獃到底有什麼區別?簡單的說,發獃時注意力渙散、無目的,而冥想時則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目的。

那麼,冥想到底是什麼?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寧靜狀態而增強對內心的察覺,對身體、情緒和想法的察覺,目標是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初學冥想的幾個步驟:

首先,觀察你的呼吸。初學者一般很難把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觀察呼吸就是很好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先找到讓你最放鬆的坐姿,慢慢閉上眼睛,隨著你的一呼一吸在心裡默念:「呼氣」——「吸氣」——「呼氣」……覺察自己的呼吸,不要讓它們因為你的關注變得不自然。感受它們在你身體中流淌。

當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慢慢開始觀察身體的感受。比如坐久了可能腿會麻木,這時候不要急於換個姿勢,繼續去感受它,感受它帶給你的感覺,允許這種感覺存在,專註於這份感覺,為它們命名,與它們聯結。記得在這個階段里,無論你體驗到什麼,依然要保持感受呼吸。


好了,完成上面兩個階段,你就可以進而觀察自己的情緒了。可能一瞬間,會有很多情緒向你湧來,煩躁、悲傷、寂寞、恐懼……不要因為感受到這些就誤以為自己打斷了冥想,你依然在冥想中,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沿途的一部分。去承認這種情緒,找到它們的起源,你不需要對抗它們,它們源自你的內心,與它們共處是很重要的釋放和修行。


情緒升起又消散,接下來便需要你觀察自己的想法。想法往往會在情緒後出現,比如上一階段你感受到突如其來的煩躁,煩躁過後你一定會想:「我手頭好多工作都沒有完成,所以我才特別煩躁吧!」觀察自己的想法久了,你就會慢慢知道自己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自己的思維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你是更擅長聽從內心的聲音,還是會被思維所桎梏。


冥想是一根魔杖,引導你進入內心的寶地。合理運用它,你不僅僅會獲得壓力的釋放,還會感受到活在當下的美妙,甚至能獲得對自己的思維、身體、情緒等方方面面細緻入微的覺察力。在你最忙碌、最焦慮、最疲憊的時候,不妨試試這根魔杖,在你敞開內心之後,它會給予你意想不到的饋贈。


冥想=有覺察
發獃=自導航


禪是http://en.wikipedia.org/wiki/Jnana的音譯,簡單說,就是安靜,身心安穩。

想要身體好,就去做運動。

想要身心清明、專注,就禪修啊。

不管是在佛陀的時代,還是今天,禪修在各種人群、各種環境下都廣泛存在,只是國內。。。認為禪修

1、只是一种放松技巧
2、要進入恍惚、如夢幻之境的狀態(Trance)
3、是深奧難懂的神秘修鍊
4、目的是要變成具神通的超人
5、是危險的
6、是聖賢的事,常人是做不到的
7、是逃避現實
8、是一種令人像酒醉般興奮、情緒高漲、飄飄欲仙的蠻好方法
9、是自私的行徑
10、你要一邊坐著,一邊思維崇高的想法
11、只須幾個星期,我的一切問題就會消失

以上全部為錯誤觀點!!!

冥想、禪修、內觀、靜修、meditation, mindful, sati,不管叫什麽,都只是旨在提高專注以便更清楚的認識自己。這裡有一段我自己的錄音,希望可以幫助題主用半小時體驗冥想。喜馬拉雅,重新發明電台

如果得益,不妨學習一下指出以上錯誤觀念的德寶法師,佛教禪修直解 (繁) (Translated from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教理修持 : 佛門淘寶 : 佛門網


冥想是一種輕鬆自由的思維活動。當你在房間里冥想時,就好像有密密麻麻的觸角在整個房間里蔓延,爬升。閉著眼睛也能看見世界一會是綠的,一會是藍的。好像能看見自己可以自由地在整個世界自由地移動。非常舒服完美的體驗。
發獃就是思維在睡覺。
純屬個人感受。


關於冥想的定義還是略有爭議的。

現在主要流行的冥想方法來源印度,需要一定的了解和學習,並且都和呼吸方法緊密關聯。

但是克里希那穆提提出的冥想卻又和傳統的冥想概念有些不同,可以百度搜索「克里希那穆提 何為真正的冥想」。

有時候發獃也會進入冥想狀態。

有一個朋友多年練習某一種冥想方法,經他講述,真正的冥想成功了,也就是說進入冥想狀態了,會發現自己的思想和意識脫離了肉體的束縛,進入了一個無限廣闊的、未知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有無盡的靈感和創意,令人沉醉的各種……

許多藝術家都喜歡嗑藥,從中汲取靈感,有些書上提到過,嗑藥之後出現的狀態和感覺就和冥想進入的那種狀態一樣,非常讓人迷戀,也有說精神進入了另一個次元之類的,但是沒有科學考據就權當聽個新鮮吧。

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找個簡單的冥想方法體驗一下,然後再比較一下發獃咯 ~ ^_^


冥想(meditation)是人主動地對意識的改變。


發獃是行為上的表現,面無表情,目光獃滯。心理學層面上叫是白日夢(daydream)和幻想(fantasy),是意識的自髮漂移,通常表現為漫無目的的遐想。白日夢程度嚴重了,就成了幻想。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意識和良好的狀態。冥想期間,人們可以調節呼吸,採取某些身體姿勢(比如瑜伽),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也不想,使意識遠離對外界的關注,尋求獲得心理和精神的自我內在關注。

冥想並不是簡單的放鬆。放鬆只是單純地使身體和心情放鬆休息下來;冥想卻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或想法上,在長時間反覆練習下,使大腦進入更好的意識狀態。

白日夢是人的本能的休息和放鬆機制,是健康的,安全的。白日夢常見與處在青春期的人,對大多數人來說,白日夢和幻想的內容包括:成功和失敗,攻擊與敵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內疚等。

白日夢不但具有適應意義,而且還具有應用意義。適當地白日夢和幻想能增強作家、藝術家、科學家的創造力,研究顯示(來自哪我給忘了),提前想像過自己動作的運動員比那些沒有在大腦中想像過的運動員完成的動作(或者取得的成績)要好。

只有在白日夢嚴重干擾日常生活時,才需要尋求治療。

這兩天在看游旭群老師的《普通心理學》,以上大部分來自於此書。


冥想:呼-吸-呼-吸-呼……今天班上那個同學…別想!……呼-吸-呼-吸……腦海中飄揚起歌曲……不不不!……呼-吸-呼-…
結束:通體舒暢。睡覺咯。
發獃:不知不覺意了所有淫。
結束:我他媽剛才在發獃????


根本的區別在於冥想的注意力是集中的,停留在對自己身體的感知上。發獃的注意力是渙散的。


不知道我那算不算冥想,但身為分分鐘發獃給你看的大師,說下自己的感受:

發獃是不自覺的亂想;冥想是收住思想然後任思想徜徉。

(說起來像是一樣的,但前者拉回來的時候頭腦暈暈的,後者收回來的時候則平靜許多。怎麼說呢,發獃像是第一人稱參與其中,冥想像是一個旁觀者觀戰自己的思想。)


通常人們在修行對待發獃走神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是在冥想修行中極力要避免的事情,冥想就應該是高度專註,而發獃是注意力渙散的行為。

其實這麼想一方面是對的,發獃走神對於修行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完全否定發獃則是對修行問題上一個隱蔽而又容易犯的錯誤,需要正確認識冥想和發獃之間的關係。

因為發獃走神是人的思維現象中常見的現象,如果不仔細研究而全盤否定,那麼就失去了可以利用來修行的機會,畢竟人發獃的時間要比刻意冥想的時間要長得多(詳情可以見李朋剛老師的 《思維現象基礎研究》

如何運用潛意識來主導禪修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29961?group_id=854389105855967232

在這篇文章里主要淺述了實際修行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修行其實是在潛意識方向用功。

發獃和冥想的共同點在於其實就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你在發獃的時候,人是不自知的,是很專註的去發獃的,當從發獃中出來時,會發現時間過得非常快而不自知,其實這也是一種專註。

然而發獃和冥想修行最大的區別在於專註的內容不同。

比如說冥想,冥想的前提是要放鬆入靜,方法有很多種,聽舒緩的音樂、觀想美好的場景、享受放鬆身體的過程,這些目的都是為了進入一個穩定的潛意識中。

在潛意識平台搭建完之後的冥想,才能達到真正的潛意識的專註,才能真正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而不是一上坐就去有意識的去想,如果在坐上有意識的去專註,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觀察呼吸的時候,有意識的去觀,會導致胸口煩悶,氣機集聚等問題,或者出汗燥熱種種身體反應。

(禪修打坐坐姿的問題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686)

而發獃同樣也是人潛意識自發的一種行為,不信問問自己,人有主動去發獃走神的嗎?都是無意識的行為。

但是發獃走神的不好在於,在這個狀態中,所思維的對象和內容是帶有邏輯性的熟悉的場景,發獃的內容,很多無非都是把經歷過的事情,電影電視劇看到的,所見所想的,翻來覆去的去思維。

所以對於發獃走神,就是要防範運作這些思維的內容,而利用無意識的運作這個潛意識的行為來為自己的冥想修行服務。

比如說在生活中,我發的第一個鏈接裡面,利用重複的行為改造潛意識的特性,運作那些無邏輯性的內容,比如每天經常看美好的風景,景象,光明的境界圖片,暗示自己觀察事物的樣子、有光感美麗的那一面,這些都是不帶有邏輯性的推理、分析、判斷。

在生活中,比如同學聚會的場景,側重於觀察人的慢動作、景象、事物的樣子,而防止自己運作邏輯思維內容,比如想同學怎麼樣啦?各種判斷比較思考。

接下去有時間會慢慢補充。


冥想是有意識的發獃,發獃是無意識的冥想


年輕的時候,帶過幾個弟子。

費了好半天勁,給這幾個腦瓜子沒熟透的人講通了冥想的理論知識,我決定檢驗一下成果,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一人整身素衣,看起來像是奔喪,但為了冥想的環境儀式感,我們煞有其事。點起一炷香,我盤腿坐在一旁,感受他們冥想的狀態。入定前,我叮囑他們冥想的三狀態(即愚昧無知、激情和善良三狀態),誰做得好,少交點學費。

請允許我先給他們起個便於行文的稱呼:一號瓜、二號瓜和三號瓜。香才冉起,三號瓜的表情開始微妙變化,猥瑣地令人不忍直視。本就有些歪咧的臉,此時因為冥想到了某種境界而開始緊縮,且看三號瓜的嘴角開始緊閉而又抽搐,飽滿的蘋果肌有節奏地抖動,長睫毛想要從小眯縫眼裡掙脫似的忽閃忽閃——無意冒犯,但此刻的三號瓜極像飽受甘露和霜降的萎縮了的茄子、西瓜之類。

看到此景,對於行走多年的冥想師——我來說,當然知道這廝的冥想境界已經「升華」到做白日夢上了。因而,我果斷又迅速地一巴掌削他腦袋上,「醒醒!」

「老師,咋了、咋了?」一個激靈,三號瓜像是好夢驚醒般,習慣性擦擦嘴角。

我拎著他耳朵說:「冥想到幾個姑娘啦?」

「沒有沒有!」三號瓜急著解釋,「你不是說放任自我嗎?我正把自己放入一個虛無混沌之地……」

「瞎說!罰200元!」我鬆開他。

教訓三號瓜的同時,一號瓜和二號瓜同樣不爭氣。一號瓜在三分之一柱香時做起了白日夢,二號瓜在二分之一柱香時發起了呆,表情同樣猥瑣。別問我怎麼知道,作為一個修行多年的冥想師,什麼樣的人物沒見過,又什麼樣的瓜蛋子們沒見過(此處「瓜蛋子」指未參透冥想者)?

「掏錢!掏錢!」我一人給了一巴掌,從每人那裡拿了200快,又語重心長地跟他們說:「老師啊,都是為你們好,你說你們一個個凄凄慘慘戚戚地來找我,我也希望你們早日成才,忘卻傷痛,成就一番偉業啊!」果然又一次說到他們的痛處,三個瓜哭了一番又把我稱讚一遍。

為了不白拿他們的錢,我決定將我的畢生所學傳授給他們。

「一號瓜、二號瓜、三號瓜!」得到他們的回應後,我開始說天道地,「再複習一遍冥想的要素和狀態,誰來說說?」

「愚昧無知是最糟糕的狀態,這種狀態的結果是瘋狂、幻覺妄想、怠惰。」一號瓜搶著說。

「激情狀態優於愚昧無知狀態,但它意味著重大執著、不可控制的慾念、追求和緊張的努力等特徵。」二號瓜也搶著說。

「善良狀態比其他狀態更純潔,光輝四射,更有智慧!」三號瓜不甘落後。

「書本背得不錯,但你們都是愚昧無知的!」我表現出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我們說冥想,就是要心、意、靈完全專註在原始之初之中,也就是原我和初識環境的狀態下,才能得到身心的凈化。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種狀態呢?」

幾個瓜子們饑渴地看著我,我接著說:「讓你們牢記的冥想三狀態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愚昧無知和激情都意味著心亂,為何心亂?有欲則心亂,有欲則求,有欲求則心動。冥想的最佳狀態是善,要我說吶,不如說無欲,無欲則無求,無求則心止。因此,未參透冥想的狀態則是欲求,冥想入定者則無欲無求。簡單來說,有欲求的都是胡思亂想地做白日夢,無欲無求才能修身養性。」

「哦……」一號瓜頓悟似的,又問我:「那老師,怎樣才能無欲?」

看他還算聰明,我伸出手又收了100塊,接著說:「放在人一生的成長中來說,年長則無欲,年輕總是欲者。」我手掌向下,示意他們繼續聽我說:「你們正是年旺,一定想與眾不同地成功嘛,對不對?」看到他們臉露喜色,我又一人收100塊,接著說:「年輕者一定有欲求,即使能夠參透一切,也會向老向死,在這一過程中,還是會有欲求的。然而,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有求的階段中尋找無欲的狀態,在有求和無欲之間達到平衡和守恆。比如說,你們仨去參加跑步比賽,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誰都想贏的。可是你總不能在跑步途中想著"天啦擼,獎品是我的了,我要成為冠軍了,我要接受萬人矚目了……"這樣的想法無異於做白日夢了,你可能會流著口水倒在路邊的;那這時候,你要平衡自己的功利心和自我的平和狀態,用無欲的狀態達到有求的目的,這一過程才是冥想。不過,這仍舊不算是真正的冥想,真正的冥想是屬於經歷歲月者,這只是年少者尋找暫時心靈平靜的一種冥想。不過,做到此種冥想境界,足矣。」

「啪啪啪!」看這三個瓜子楞地像睡著了般,我一人給了一巴掌。

「終於遇到一個好老師了,老師你講的太好了!」二號瓜說,「可我還是不太懂,不然老師給示範一下吧?」另外兩隻瓜也狂點頭。

我略表無奈地說:「就知道你們不懂,示範也倒是可以……咳咳」我輕咳兩聲,伸出手掌。

「哦哦,老師我們再交學費。」心滿意足地收了好多錢之後,我和他們穿上一樣的素衣。

他仨一處,我一處,打坐。一炷香重新冉起,四人合目。

良久,我算著已有兩柱香的功夫了,那三隻瓜倒能磨性子。

兩柱半香的功夫之後,他們才在我耳邊大呼小叫:「老師、老師、老師!」

沒有這點定性,我能當老師?我繼續屏氣坐著,一動不動,約莫三炷香後,一號瓜喊著:「完了,老師走火入魔了!」

二號瓜打他一巴掌:「瞎說,老師圓寂了!」

三號瓜反對:「錯,老師冥想成……仙了吧。」

我繼續忍著,直到一號瓜、二號瓜和三號瓜像是遇見鬼了一樣狂呼一番,扔下錢財,邊扔邊說:「老子再也不冥想了!老子還是去做白日夢吧……」哭著喊著,不一會功夫,他們仨就跑出我的大門。

很快,我也收拾起錢財,去尋找需要我的新弟子們。

我可還沒老。


一個越來越困,一個越來越清醒~


冥想就是刻意的、有目的的發獃。。。


圖片怒答!
發獃:

冥想:

結論:發獃時候腦子是空的(眼神黯淡)。冥想時是有思維的,有目的的。(眼神有光!)


冥想如湖中燈塔,陰晴雨雪,雲捲雲舒皆被照見。

發獃如水中扁舟,隨波逐流,停起轉回皆因水流。


就我個人感受來說,發獃時,思維是漂浮的,無根的,發獃後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發獃時的思維並不受自己的控制。而冥想則不同,冥想是的思維並不是漂浮的,而是有根的,因為冥想本身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排除掉雜亂的思維。

可以說發獃相當於放任自己的思維,隨波逐流,而冥想需要操控自己的思維,在亂流中保持方向。


想和呆在這兩個詞里分別表目的


冥想,看著睡著了似的,其實清醒著呢。剛才的自己是別人,自己看別人的事議論別人的處境很深入。
發獃,看著清醒著的人,其實做夢一樣。剛才的別人是自己,回過神碎片一樣的記憶不知道都有什麼。


兩者剛好相反~

冥想,觀察者自我一直在場,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冥想完感覺意識清醒,全身舒爽;

發獃,觀察者自我走丟了,發完呆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剛才在想法啥(lll¬ω¬);


推薦閱讀:

面對痛苦時如何保持正確的禪修態度

TAG:心理學 | 冥想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