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稱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
中學時學過的《出師表》,《曹劌論戰》等古文,當時沒覺得有什麼好的,反而挺反感語文老師逐字逐句的分析,現在看來,真的是好文,不愧為千古名篇啊。
《報任安書》
如果歷史上不曾有過太史公,也許作為草民的我等永遠沒有機會了解到——即使是盛世的中華,封建皇權核心陽儒陰法的運作下,實際上充斥著殘酷、冷血、極大的不公平乃至無恥荒淫!司馬遷用其如椽巨筆,讓這一切變得生動、辛辣而鮮活,使後世的統治者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自己的醜惡。
魯迅可謂太史公的千秋莫逆!用他的兩句話來概括吧——
1. 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而何謂血寫的事實呢——
2.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晚生不才,以下是前年冬天鬱悶時,兩瓶小二下肚的產物……
破自動鉛筆在草稿紙上瞎逼劃拉的,見笑。輕噴、、
一套古文觀止,足夠讓人嘆為觀止,現在的高中語文在授課過程中並沒有強調這些文章的優秀之處,雖然古文閱讀的基本功確實應該強調,但是也應該加入對於這些精選的古文的賞析,從措辭,語氣,春秋筆法之類的方面進行講解,我覺得這才是古文教學的重點。
有人說太史公的《報任安書》
那就貼一個他基友的《答蘇武書》
再加上語文書上的蘇武傳還有那一系列蘇李詩幾相參照,其名辱身冤悲憤哀怨切同於身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
分割線
@丁小的評論,略刪改
文章充滿了事實,充滿了強烈的對比,信手拈來的賈誼亞夫之徒,韓彭蕭樊之類,都是漢之功臣,又莫不慘淡收場。漢家天子的冷酷決絕,表現得血淋淋。
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我激動。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我憤怒。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我哀傷。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我不甘。子歸受榮,我留受辱。我屈辱又無奈!
古文觀止上收錄的文章
前後赤壁賦。
弔古戰場文
李華在唐朝只能算是三流詩人,但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就是當代最偉大的作家和詩壇至尊。過去五十年中國出版的文章比過去五千年的總和還多,可是沒有出現一篇《弔古戰場文》這樣的青史必傳之作。--《無詩不成唐》李曉潤
《孟子》萬章下第二節到第七節。中國數千年士人之節,盡在此篇:
友:「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與人做朋友,只看德行,年齡、輩分、社會地位統統得放下,公事是一碼事,朋友是一碼事,別把友誼以外的東西摻進友誼里,不過就算是天子,你要和一個平民做朋友,也得和他平起平坐。
做官: 「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
做官(可套用為現在的工作),不是因為你沒錢而去做的,假如你做一個工作只是為了混口飯吃,那你別占著重要的位置,做些簡單的下層的工作就行了,也別眼高手低,做著看門的活,對真正在裡面工作的人指指點點的。但是你要是佔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你就一定得發揮你的作用,否則這就是你的恥辱。
周濟:士人被諸侯包養,沒這樣的道理。假如諸侯看你窮,定期給你送東西來,那是諸侯在履行他周濟貧民的義務。但是諸侯周濟別人,不能讓別人次次都來謝你,只要第一次以你的名義周濟給他,他也在那次行禮來謝你,以後就不再用你的名義了,他也不用再次次都來謝你了。
不見諸侯之義:諸侯招你去見他,你是不應該隨隨便便就應他的召喚的。你要是因為要服役,那你去見他是以服役的身份;你要是因為在做他的臣子,那你去見他是以臣子的身份。除這兩個原因之外,諸侯要見你,你都不該去。假如諸侯讓你去見他是要向你請教的話,那應該是他親自來請你,沒有隨隨便便就來招你的道理。
你是士,諸侯就該以士的禮節來對你,你是大夫,諸侯就該以大夫的禮節來對你。諸侯要是不以禮待你,你就算死也不該應他。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以下原文:
萬章問曰「敢問友。」
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孟獻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為然也。雖小國之君亦有之。費惠公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顏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非惟小國之君為然也,雖大國之君亦有之。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雲則入,坐雲則坐,食雲則食。雖疏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然終於此而已矣。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孟子曰「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萬章曰「士之不託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諸侯失國,而後托於諸侯,禮也;士之託於諸侯,非禮也。」
萬章曰「君饋之粟,則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義也?」曰「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問其不敢何也?」曰「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無常職而賜於上者,以為不恭也。」
曰「君饋之,則受之,不識可常繼乎?」曰「繆公之於子思也,亟問,亟饋鼎肉。子思不悅。於卒也,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急。』蓋自是台無饋也。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悅賢乎?」
曰「敢問國君欲養君子,如何斯可謂養矣?」曰「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後廩人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子思以為鼎肉,使己僕僕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堯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倉廩備,以養舜於畎畝之中,後舉而加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
萬章曰「庶人,召之役,則往役;君欲見之,召之,則不往見之,何也?」曰「往役,義也;往見,不義也。且君之欲見之也,何為也哉?」
曰「為其多聞也,為其賢也。」曰「為其多聞也,則天子不召師,而況諸侯乎?為其賢也,則吾未聞欲見賢而召之也。繆公亟見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悅,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悅也,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而況可召與?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詩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萬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駕而行。然則孔子非與?」曰「孔子當仕有官職,而以其官召之也。」
正如樓上所言,能夠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古文,都可稱得上千古美文!
作為一個傳承中國文化的老師,我要求我的學生全文背誦,在我的課堂上帶領他們讀背全文。
我告訴他們,這些古文是我們學習所有文言文的基礎。學一篇《陳涉世家》可通《史記》,學一篇《送東陽馬生序》,可通《宋史》及高中大部分文言釋義,學《出師表》可通三國兩晉文風,學《鄒忌諷齊王納諫》可通《戰國策》,學《曹劌論戰》可通《左傳》,學《論語》《愚公移山》可通諸子散文……上面列舉,篇篇經典!不讀不背不理解,辜負了古人,枉為炎黃子孫!謝邀。
其實太多太多了。
趙與時『賓退錄』寫過——
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也,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也。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也。
以上です。居然這麼多推《古文觀止》,沒人推《文選》?
話說剛看了鄭振鐸對古文觀止的吐槽。。。
以及覺得王勃年紀小的,夏完淳寫《大哀賦》也不過十六七歲。雖然有子山《哀江南賦》的痕迹,但也很厲害了,而且其中的亡國之痛,比之子山,似更令人悲戚。
《寒窯賦》
《寒窯賦》~~呂蒙正~~千古奇文
《寒窯賦》原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衝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卧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王勃《滕王閣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
范仲淹《岳陽樓記》
賈誼《過秦論》
千古名篇還是很多的。很多答主都回復了很多。
我覺得題主的反感,和對千古名篇的認識這些情緒,最大的問題不是文章是否千古名篇,而是教學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問題。
教學方式上來說,老師逐字逐句翻譯,解讀,都是屬於碎片化的。但可能對於文章的背景啊,作者本身的介紹不多,教學方式不具有趣味性。沒有故事性,反而一味要求背誦,那自然就有反對意見,從對老師的無所謂,但文章的無所謂。
另外一個方面,是題主認識可能不足。前面提到老師應該給一些介紹,同時對於題主本身,是否對文言文本身就熟悉呢?詞語內涵意義,典故這些是否清楚?自己是否有體會過作者的那種經歷?正如李密的《陳情表》,父母健在,你自己又年輕,那種情感就已經少了一半了。讀不懂文章,又少了一半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無法體會作者情緒。自然而然就不覺得文章好。
我沒有開過車,我不知道奧迪和奧拓的區別。
我沒有沒聽過葡萄,更別說嘗過,也不用說酸甜了。
這些文章。其實都只能說是硬塞給學生去看。
也就少部分對歷史感興趣,愛好讀古文,能夠有足夠的基礎了,才能發現其中為何是千古名篇。
李斯的《諫逐客書》應該絕對算的上,魯迅說過,秦人文章唯李斯。
謝邀。
既然用個些字,我就說兩個吧。
史記的《太史公自序》。
蘇東坡的《凌虛台記》。
謝邀。
選入中學課本的都是千古名篇。
尤其喜歡的有《歸去來兮辭》《蘭亭集序》《出師表》和《岳陽樓記》。
至於沒有選入中學課本的文言文只讀過不多的一些名篇。覺得《洛神賦》堪稱神作,你們想撩妹的有曹植十分之一的本事就行了。駱賓王的《討武氏檄》非常不錯,在我心中跟《陳情表》比肩,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出師表》更勝一籌。曹操的《短歌行》不知道別的省市又沒有進入課本,我們的課本上沒有,但我特別!特別!特別喜歡。謝邀。
滕王閣序,王勃寫時24歲。
20160320增補
論積貯疏,賈誼寫時22歲。
阿房宮賦,杜牧寫時23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寫時17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寫時16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石灰吟,于謙寫時12歲。(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峨眉山月歌,李白寫時24歲。(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這首我最喜歡,一首七言,連用了五個地名 ,驚艷至極。
上李邕,李白寫時大約19歲。(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節選自王勃飲酒後隨性寫出的《滕王閣序》,一氣呵成,可算千古名篇!!?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中袁紹討伐曹操前陳琳援筆立就的罵曹十幾代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只能說,這貨確實能寫。
第一反應是曹植的《洛神賦》。
推薦閱讀:
※誡子書在如今還有存在價值嗎?
※蘇軾《謝魯元翰寄暖肚餅》中回贈的「暖肚餅」是什麼?
※朱弁的《曲洧舊聞》這曲洧是什麼意思呢?
※說一說諸位見過的最讓你受益匪淺的中醫醫案
※有哪些古詩、詞、文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