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雅地將唐僧騙出金箍棒劃的圈?
RT。書中出現的就不用了吧。。
騙唐僧出圈的辦法很多,但重點是要優雅地騙。我的建議是,弄一本經書,站在圈外念給唐長老聽,不出一遍,保管他跳著腳捋起袖子罵罵咧咧地跳出來跟你對練。
這本經書的名字,叫做《老子化胡經》。
在道釋交往史上,這可是極其特別的一本書。
《史記》里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莫知其所終」,留給後人無窮的遐想。到了釋教傳入中土後,一直積極融入中國文化,其中不免有攀附中土典故與釋典之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則奇怪的流言:老子出函谷關後,化身為胡佛,去了聯邦調查局……哦,不,是去了印度,又開一教。
比如漢桓帝時,襄楷上書提到:「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 到了三國時期,《魏略》又稱:「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
這則流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始作俑者是和尚還是道士?這些已不可考。但至少可證明在當時,已成俗論。
到了晉惠帝時,出了一位天師道祭酒王浮,他與和尚帛遠辯論,卻總是贏不了。王浮面子掛不住,遂腦洞大開,根據這些傳言編了一本經文,叫做《老子化胡經》。這本經文簡單來說,講的是老子騎青牛過函關,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和道統,然後出關西去,到印度化身釋迦牟尼,繼續弘揚佛教。
這部經文是這麼寫的:
是時太上老君。以殷王湯甲庚申之歲建之月。從常道境。駕三氣雲。乘於曰精垂九耀。入於玉女玄妙口中。寄胎為人。庚辰二月十五日誕生於毫。九龍吐水灌洗其形。化為九井。爾時老君鬚髮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於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
其歲癸丑。便即西邁。過函谷關。授喜道德五千章句。並說妙真西升等經。乃至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法。使其教授。至精仁者羽化神仙。令無斷絕。便即西度。經歷流沙。至於闐國毗摩城所。爾時老君舉如來節。招諸從人……又以神力為化佛形。騰空而來。高丈六身。體作金色。面恆東向。示不忘本。以我東來故顯斯狀。令其見者。發慈善心。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凈夫人口中托蔭而生。號為悉達。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為佛陀。始建悉曇十二文字。展轉離合三萬餘言。廣說經誡。求無上法。又破九十六種邪道。歷年七十。示人涅槃。襄王之時。其歲乙酉。我還中國。教化天人。
看看,佛祖連老子都算不上,而是被老子點化的尹喜所化,這本同人OOC的實在太狠了。自家教主,反成了他教低級化身,和尚們嬸可忍,叔也不可忍啊!
大約也在同時,道家宣布《老子西升經》開始預售。這部同人作品,可以視為《老子化胡經》的一個remix版。它的成書時間不詳,但肯定在漢晉之間。這部經文以尹喜的口氣記述老子教誨,開宗明義:
老君西升,開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老君曰:吾重告爾,古先生者,吾之身也。今將返神,還手無名,絕身滅有,綿綿常存。吾今逝矣……忽然不見……喜出庭中……即仰睹懸身坐空中,其狀如金人。」
所以從晉代之後,歷代和尚一聽這事兒就肝火上升,一波接一波地犯嗔戒。不過和尚們的反擊也很萌,他們說,你們寫同人?好啊!我們也寫!看誰的銷量好!
先是東晉(或著劉宋時期偽稱)《大灌頂經》卷六《冢墓因緣四方神咒經》,裡面開了一個腦洞:
佛語阿難葬法無數。吾今當為略說少事。示現未來諸眾生也。我此國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有三。閻浮界內有震旦國。我遣三聖在中化導。人民慈哀禮義具足。上下相率無逆忤者。
……
佛告阿難震旦國中又有小國。不識真正無有禮法。但知殺害無有慈心。三聖教化遣言不著。至吾法沒千歲之後。三聖又過法言衰薄。
就是說,佛祖早早就派了三聖來震旦(即中國)護法傳教。那麼道、釋兩家孰優孰劣,自然一目了然。
劉宋末年,一個顧歡的道士發表了《夷夏論》,劈頭就是一句:
夫辯是與非,宜據聖典。尋二教之源,故兩標經句。道經云:「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凈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凈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興焉。」此出《玄妙內篇》。
顧歡的主要觀點是:佛教是夷教,是國外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不適宜在有中國特色的封建主義國家傳播。他拿出老子化胡的觀點,證明佛、道同源,而道是正根。中國人學正根就得了。
這篇同人一出,宗教界立刻炸了毛。袁粲、謝鎮之等當代名流紛紛撰文予以反駁,且看那些駁文的標題,就知道吵得有多熱鬧:
《與顧道士書》
《重與顧道士書》
《難顧道士(夷夏論)》
《正二教論》
《疑(夷夏論)咨顧道士書》
《駁顧道士(夷夏論)》
《析顧道士(夷夏論)》
這麼熱鬧的爭論中,和尚們自然也不敢示弱。除了幾位高僧從夷夏之防的角度予以反駁之外,更有一代同人大手站出來,把《大灌頂經》「三聖東來」的設定又發揮了一下,寫成了《清凈行法經》。
這《清凈行法經》腦洞更大:
佛遺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光凈菩薩彼雲顏回,摩訶迦葉彼稱老子。須那經雲。吾入滅千載之後。教流於東土。王及人民。奉戒修善者眾。
迦葉應生震旦示號老子。設無外之教以治國。假神仙之術以治身。
這次反擊比《《大灌頂經》要狠,直接明白地貼出設定:什麼老子、孔子、顏回,都是咱家菩薩轉世。尤其是老子,前世乃是迦葉,是如來的弟子,分天然矮一輩!
這個影響挺大的,據說江蘇溧水縣之南七十五里處,相傳有儒童寺,本為孔子祠,後來就因為這個傳說,給改了。
儒家真是躺著也中槍……
從這個設定開始,佛家的同人開始使勁發揮,朝著玄幻小說的路子一去不回。
比如《涅槃經》說:「三皇、五帝、孔、李、周、庄,皆是菩薩化身。」
這是橫掃了人界的大賢,全是西天菩薩化身。
再比如《須彌圖經》稱:「寶應聲菩薩化為伏羲,吉祥菩薩化作女媧,儒童化作孔丘,迦葉化為李老。」
這個設定就更牛了,連女媧伏羲這種神祇,都成了佛家坐下菩薩轉世。
除了這些OOC同人,也有從側面予以烘托的作品:
比如梁代的慧皎,寫了一部 《高僧傳》,開頭講到王浮和帛遠這段公案,沒忍住,遂寫了一個小同人:講有一個叫李通的人,死而復活,說在陰間走了一圈,看到帛遠在給閻羅王講楞嚴經,而王浮卻被鎖械起來,向帛遠懺悔自己「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的惡行。
還有一本《周書異記》,是這麼說的:
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漲,井水皆溢出。宮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動。其夜五色光氣,入貫太微星,遍於西方,盡作青紅色。周昭王問太史蘇由:『是何祥也?』由對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瑞。』昭王曰:『於天下何如?』由曰:『即時無他,一千年外,聲教被及此土。』昭王即遣鐫石記之,埋在南郊天祠前。當此之時,
這部《周書異記》還催生了另外一部同人的同人《漢法本內傳》。
這本《漢法本內傳》可以說是集同人之大成,開頭就講了一個超棒的故事,講的是漢明帝忽然心有所感,派人去迎回來佛家的四十二章經,安置在白馬寺,又請來一個叫摩騰的高僧說法。結果這個舉措,惹出了五嶽十八山觀太上三洞的諸多道家弟子,聲稱要跟和尚在白馬寺鬥法。
接下來的劇情,和車遲國差不多。六百九十人的道士,拿了靈寶真文太上玉訣三元符錄等五百九十卷,置於西壇。茅成子許成子黃子老子等二十七家子書有百三十五卷,放在中壇。摩騰大師只把佛舍利和經像放在東壇。道士們說,如果道經火焚不壞,則道家是真。結果一把火燒過來,道教經典灰飛煙滅。圍觀群眾大驚失色,紛紛稱讚佛法無邊,於是……
時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眾映蔽日光。摩騰法師踴身高飛。坐卧空中廣現神變。於時天雨寶花在佛僧上。又聞天樂感動人情。大眾感悅嘆未曾有。皆繞法蘭請說法要。
這故事滿身破綻,不必去一一辯駁,畫面感還是挺強的。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路過白馬寺,還看見裡面有個焚經台,遂吟詩一首:「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漫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台。春風也解嫌狼藉,吹盡當年道教灰。」
還有一篇《正誣論》,專門是挑《西升經》來打:
夫尹文子即老子弟子也,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西升)經云:聞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終,永存綿綿。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語,晉言無為也。若佛不先老子,何得稱先生?老子不先尹文,何故講道德之經邪?以此推之,佛故文子之祖宗,眾聖之元始也。
這是一段很有趣的公案。《正誣論》認為《西升經》里提及的「古先生」,即古佛,也就是說佛比老子先生。但《西升經》版本很多,據說裡面有大量佛教徒修改的痕迹,到了唐代,道宣和尚乾脆偷偷把《西升經》給改成了」老君曰:吾師化游天竺」。
這個做法,真有點萌。
有一次,北魏孝明帝召集了一個叫姜斌的道士和法師曇謨,討論老子化胡。姜斌手裡有另外一部道經叫做《老君開天經》,兩邊就開始辯論起來了。
帝曰。佛與老子同時以不。
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佛時以充侍者。明是同時。
法師曰。何以知之
斌曰。案老子開天經。是以得知
法師曰。老子當周何王幾年而生。周何王幾年西入
斌曰。當周定王即位三年乙卯之歲。於楚國陳郡苦縣厲鄉曲仁里。九月十四日夜子時生。至周簡王四年丁丑歲。事周為守藏吏。簡王十三年遷為太史。至敬王元年庚辰歲。年八十五。見周德凌遲遂與函關令尹喜西入化胡。斯足明。
法師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滅度。計入涅槃後經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已年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經四百二十五年。始與尹喜西遁。據此年載懸殊。無乃謬乎
這算是一次比較理性的辯論,不過兩邊引用的都是偽書偽經。姜斌引《老君開天經》、曇謨引《周天異記》、《漢法本內傳》。兩邊都是同人,就無所謂誰是官方了……
最後連蕭衍都來起鬨,以天子身份發了個糖。
舊事老子宗尚符圖。窮討根源有同妄作 (梁武)帝乃躬運神筆下詔舍道文曰:「……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化跡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其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偽就真,舍邪歸正。」
當然,道教也沒閑著,也開印了大量同人作品,故事層出不窮。
有一部叫《老子消冰經》的書,裡面講了一個十分重口的故事:
老子語尹喜曰。若求學道。先去五情。一父母。二妻子。三情色。四財寶。五官爵。若除者與吾西行。喜精銳。因斷七人首持來。老笑曰。吾試子心。不可為事。所殺非親乃禽獸耳。伏視七頭為七寶。七屍為七禽。喜疑反家。七親皆存。又造立天地記雲。老子化胡。胡王不伏。老子打殺。胡王七子國人一分
這本同人吧……我實在看不出這是在謗佛還是在謗道,到底黑的是哪邊,搞不清楚。後來我發現,據學者考證,這《老子消冰經》是摩尼教體系篡入道藏……原來是個看熱鬧不怕事的反串黑!
道家除了在典籍上大肆宣揚,在旅遊業上也大張旗鼓,其事迹甚至被收入正史。《魏書》就曾記載:于闐西五百里有比摩寺,雲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
成古迹了!
篇幅所限,索性列個書單吧……
《猶龍傳》、《太上實錄》、《聖紀經》、《西升經》、《出塞記》、《帝王師錄》、《三破論》、《十異九迷論》、《明真辯偽論》、《十小論》、《欽道明證論》、《輔正除邪論》、《辟邪歸正論》、《齕邪論》、《辯仙論》、《三光列紀》、《謗道釋經》、《五公問虛無經》、《三教根源圖》、《道先生三清經》、《九天經》、《赤書經》、《上清經》、《赤書度命經》、《十三虛無經》、《藏天隱月經》、《南斗經》、《玉緯經》、《靈寶二十四生經》、《歷代帝王崇道記》、《青陽宮記》、《紀勝賦》、《玄元內傳》、《樓觀先生內傳》、《高上老子內傳》、《道佛先後論》、《混元皇帝實錄》。
這份書單是元代的,或多或少都提及了老子化胡的說法。至於爭論的本源《老子化胡經》,王浮只寫了一卷,到了元代時已經增至十卷,中間不斷有作者添加作料,構想越發宏大,堪稱玄幻小說。
比如第十卷,十分詳細地闡述了老君的一十六變:
一變之時。生在南方亦如火。出胎墮地能獨坐。合口誦經聲瑣瑣。眼中淚出珠子[石*果]。父母世間驚怪我。復畏寒凍來結果。身著天衣誰知我
二變之時。生在西嶽在漢川。寄生王家練精神。出胎墮地能語言。晃晃昱昱似金銀。三十六色綺羅文。國王歡喜會群臣。英儒雅士平論。忽然變化作大人。發眉晧白頭柱天
三變之時。變形易體在北方。出胎墮地能居床。合誦經聲琅琅。額上三午十二行。兩手不開把文章。配名天地厚陰陽。從石入金快翱翔
四變之時。生在東方身青。出胎墮地能瞳舂。合口誦經聲雍雍。白日母抱夜乘龍。昆崙山上或西東。上天入地登虛空。仙人侍從數萬重。當此之時神氣通
…………
十三變之時。變形易體在罽賓。從天而下無根無。號作彌勒金剛身。胡人不識舉邪神。興兵動眾圍聖人。積薪國北燒老君。太上慈愍憐眾生。漸漸誘進說法輪。剔其鬚髮作道人。
十五變之時。西向教化到罽賓。胡國相厘還迦夷。侵境暴秏買育人。男子守塞憂婆夷。吾入國中作善詞。說化男子受三歸。漸漸誘進說法輪。剔其鬚髮作道人。陽為和上陰阿尼。假作父母度僧尼。師徒相度理無私。遷神涅槃歸紫微。四鎮安穆和我神。胡人思念長吁啼。鑄作金像法我形。三時入禮求長生。寂寂寞寞不應入。低頭視地仰看天大聖正真何時還
十六變之時。生在蒲林號有遮。大富長者樹提闍。有一手巾像龍蛇。遣風吹去到王家。國王得之大嘆吒。興兵動眾來向家。離舍百里見蓮花。國有審看一月夜。王心惡之欲破家。忽然變化白凈舍。出家求道號釋迦
可以看出來,老子從老聃變成釋迦牟尼的過程,非常複雜而華麗。道士們的心情很明白:你們編故事,我們也編,看誰編得精彩!
道、釋兩家為這事撕逼了很久,互相寫了許多同人文,然後他們發現一件事:其實分輸贏很簡單,只要搞定皇上就成了。
梁武帝當政,老子就是如來的弟子;到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手裡,釋迦就是老子弟子。宗教意識形態,最終還是要歸結到政治上來。
於是到了唐顯慶五年,和尚靜泰、道士李榮拉拉扯扯,一起進了皇宮,當場辯論《老子化胡經》的真假。
這個李榮,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是唐初道士,而且是道士里少有的擅長辯論的高手,文思敏捷,嘴特別欠,「屢遭勁敵,仍參勝席」,尤其特別喜歡損和尚。有一次他跟一個叫法軌的矮和尚辯論。和尚做了一首詩嘲笑他:「姓李應須李,言榮又不榮。」李榮立刻接了下兩句:「身長三尺半,頭毛猶未生。」
這次是和尚主動攻擊,所以大家都不說他什麼。後來興善寺起火,佛像都被燒光,尊像盪盡。李榮卻寫了首詩:「道善何曾善,雲興遂不興。如來燒亦盡,唯有一群僧』。這就有失厚道了,掉粉無數……和尚們也氣得要死,發願一定要重建此寺,不能讓他看笑話。甚至因此還傳出一個神異故事,說興善寺和尚急著重建,沒錢了,忽然有一個窮和尚扛著布袋子走到工地,扔下就走,打開一看,裡面千兩黃金。
可惜,李榮的口才,在這場老子化胡的辯論中沒得到發揮,惜敗給了靜泰。這次失敗影響巨大,「由是失厝,令還梓州。形色摧恧,聲譽頓折。道士之望,唯指於榮,既其對論失言,舉宗落采。」 佛教算是扳回一城。
後來到了天冊萬歲二年,福光寺的高僧慧澄正式上書,要求把《老子化胡經》禁毀。朝廷商量了一下,覺得證據不足,沒有準許。大概也有道教高人居中策劃。
和尚們可沒死心,不弄死這本經書,他們不肯干休。到了神龍元年,僧道兩界終於再一次聚在皇宮,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這次道教大敗虧輸,朝廷下詔禁毀,從官方給定了性——不過這個沒有得到認真執行。民間依舊該撕就撕,該打就打。
所以說,回到題主的問題。歷代高僧,別的能忍,《老子化胡》這種OOC同人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玄奘熟讀經典,篤信佛法,你若是真扔一本《《老子化胡經》在旁邊念,唐長老絕對會憤然出圈,捋起袖子跟你做過一場。
————————————續集——————————————
《老子化胡經》的故事還沒完呢。
《射鵰》、《神鵰》里有一個重要的武林門派,叫全真教。
小說里的全真教是抗元義士,史實上卻和元代統治者聯繫緊密。自從丘處機跟成吉思汗接觸過之後,全真教發展十分迅猛。尤其是在尹志平的悉心發展下,到了元代初期,完全力壓其他宗教,一門獨大。
此時尹志平已去世,接替掌教之位的是他的師弟李志常。
李志常被大好形勢沖昏了頭腦,做了一個十分有挑釁的決定,刊行《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打算進一步打壓佛教。
這個決定一出,佛教界直接就炸毛了。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少林掌門福裕。他宣稱要跟李志常一決勝負——不過和武俠小說里的華山論劍不同,這兩位的決鬥方式是辯論!而且是在蒙哥大汗御前辯論。
少林、全真兩派掌門大戰一場。福裕當面質疑,老子化胡典出何處?為什麼中原未靖,他卻要跑到天竺去傳教?李志常卻沒有正面回答。蒙哥當時對全真一教獨大有些不滿,遂判定福裕勝出。《老子化胡經》要銷毀,全真教侵佔的佛家寺產也要歸還。
不過李志常並沒照章執行,該幹嘛還幹嘛。
於是福裕又邀請了曹洞宗的宗師至溫,要求在蒙哥御前進行第二次辯論。可惜李志常已於當年去世,缺席了這次辯論,釋家不戰而勝。不過這勝利不夠理直氣壯,全真教雖有損失,但根基未動。
李志常死去,接任者是張志敬。張志敬擔任掌教後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就是第三次來自釋門的挑戰。
決鬥在哈喇和林的萬安宮舉行,主持人忽必烈,裁判是姚樞。
這一次,釋門可謂是精銳齊出,而且是禪、密兩大宗派聯手。除了少林掌門福裕之外,還集結了當時江湖上的諸多宗師,有那摩國師為首、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河西國師、外五路僧、大理國師師、少林寺長老、五台山長老、圓福寺長老等300餘人。
為了幹掉《老子化胡經》,釋門真是下足了力氣。
而張志敬也帶了教內高手十七人,前來應戰。雙方約定,誰輸了,就要皈依對方法門。
開戰之前,全真教氣勢如虹:
時先生每亮躍鶴列,藍袍錦袖,攘臂爭前。
全真這邊十七位高手原地站定,蓄勢待發。不料釋門這裡,居然只派出了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喇嘛。
這小喇嘛面對全真教的諸位高手,夷然不懼。辯論一開,他便朗聲發問道:「老子留下的根本經文,是什麼?」 全真教回答:「道德經。」 他又問:「還有沒有別的根本經典?」 全真教回答:「就這一本。」
小喇嘛說:「那麼《道德經》里提過老子化胡的事情嗎?」 答:「沒有。」 小喇嘛追問:「那你們的憑據在哪裡?」 答:「我們漢地的典籍里有。」 小喇嘛連續追問哪裡有提,全真教卻答不上來。小喇嘛連連發問,引經據典,用《莊子》里的論據,來證明老子其實死於漢地,所謂「化胡」之說,除了《化胡經》之外沒有任何證據能佐證。
小喇嘛一人峙立,奇招迭出,全真教步步退縮,完全處於下風。其中一位道人逼急了,聲言你們是在誹謗老子。你引用莊子來證明老子實死,卻不知道莊子寫的都是寓言,根本不能當證據。
這個破綻,露得太大,引得少林掌門也悍然出手:「哎?你們道家不是尊崇老莊嗎?如果莊子的都不能當真,那你們道藏還能要嗎?」
結果這一場辯論下來,全真教被那小喇嘛一人一嘴,打得大敗虧輸。十七位參與者被迫削髮為僧,皈依佛門,顏面掃地。
帝問張真人曰:你心要持論否?張真人日。不敢持論。上曰:你每常說,道士之中多有通達禁咒方法,或入火不燒,或白日上升,或攝人返魂,或驅妖斷鬼,或服氣不老,或固精久視。如此方法,今日盡顯出來。張真人並無酬答。時逼日沒,閣中昏暗。帝曰:道士出言掠虛,即依前約,脫袍去冠,一時落髮。
從此之後,全真教雖然仍舊存在,但風光不再,由盛轉衰。
他們輸得不冤。因為那一位小喇嘛,可不是尋常人。
他的本名叫洛追堅贊,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為後世廣為人知的名字——八思巴。他乃是薩迦五祖、一代帝師、蒙古新文的創製者。《神鵰俠侶》里的金輪法王,即以他為原型。
當年光靠金輪法王的弟子霍都,就能壓制整個全真教。張志敬一個三代弟子企圖單挑金輪法王,結局可想而知。
這場失敗,一是因為道士們清靜自然,不像佛教徒那麼講究論辯之術,李榮那種不世出的辯論高手
都落敗,何況這些全真道士對上的,還是密宗頂尖人傑八思巴;二是因為元廷本來就有打壓全真教之心。失去了政府支持,又碰到八思巴,道教敗得也不冤枉。
(整個過程記錄在《至元辨偽錄》,雖然這是和尚寫的,傾向性比較明顯,不過還是記錄下了詳細的論辯過程,很有意思。這部書的前頭,集中火力猛烈批駁道教的《老子化胡經》和《八十一化圖》,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下。玄奘老師的反應,差不多就是這樣吧。)
李揚帆寫過一篇《話語霸權的爭奪:元、明、清的三次辯論》,裡面附了一篇八思巴寫的《調伏道教大師記》,就為紀念這次勝利:
祈願吉祥!向上師及文殊菩薩頂禮!
向以獅子吼聲摧破執有無等一切惡見之正覺佛陀頂禮!
當具足福德利樂及大智慧之人主頒布詔命,
使講論清凈佛法之箭裝上正理金剛之尖利箭簇,
由善辯勇士從天界射出之時,那些致力於仙人之道、具有預知未來的慧眼和神幻之力,
但受世俗氣熏染而貪戀塵世、難入解脫正道的追隨太上老君、雖然精習自己的教法,但自吹自擂近於瘋癲的道士們。
鐵石般頑固的心腸也被染上清凈佛法的金 粉,勤守佛陀的禁戒和佛法的律儀,使大德們時常歡喜。祈願由此善業,使世間眾生不再追求虛空神仙而入於佛教正法!
……
八思巴於陽土馬年仲夏五月二十三日以清凈正見駁倒長期修鍊神仙之 法、精通其術之道士一十七名,使其出家為僧時,特記於此。(《薩迦五祖全集》)
你看把八思巴給高興的……
有人笑,就有人哭。最後,貼一首全真道士在這段失意時期寫的《新水令:我在這門中》。作者不詳,但這令寫的超級超級超級萌,
原文很長,姑且摘幾段:
【呆骨朵】休言道堯舜和桀紂,則不如郝王孫譚馬丘劉。他每是文中子門徒,
亢倉子志友。休言為吏道張平叔,煙月的劉行首。則不如闡全真王祖師,道不如
打回頭馬半州。
【醉太平】漢鍾離本是個帥首,藍采和是個俳優。懸壺子本不曾去沽酒,鐵
拐李火焚了屍首。賀蘭仙引定個曹國舅,韓湘子會造逡巡酒。呂洞賓三醉岳陽樓,
度了一株綠柳。
【正宮·端正好】撇了是和非,掉了爭和斗,把俺這心猿意馬牢收。我則待舞西風兩葉寬袍袖,看日月搬昏晝。
【滾繡球】千家飯足可求,百袖衣不害羞,問什麼破漫漫遮著皮肉,傲人間伯子公侯。我則待閑遙遙唱個道情,醉酸酸的打個稽首,抄化聖湯 仙酒。攀杖瓢缽便是俺的行頭。我則待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求,到大來散祖無憂。
?-
就沒人發現唐僧對政府機關或者公務人員特別信服敬畏嗎?尤其國王、國師之類的,最後還被羅漢索賄。
所以來個穿工作服的監市(古代城管)跑過來一聲呵斥:誰特么讓你丫圈地了!!拆!!
可愛的唐長老焉有不出圈之理?何況不是妖怪,悟空來了也沒轍。
-?
你追我,如果你追到我,我就讓你嘿嘿嘿
這個問題,馬親王 @馬伯庸 ,答的真是精彩,不過要是按原著的設定嘛,唐僧也不一定非出來辯, 原因是「老子函關化胡論」是西遊官方說法,在大鬧天宮那一回,老君當面說給觀音聽的:
話表大力鬼王既調了真君與六兄弟提兵擒魔去後,卻上界回奏。玉帝與觀音菩薩、王母並眾仙卿,正在靈霄殿講話,道:「既是二郎已去赴戰,這一日還不見回報。」觀音合掌道:「貧僧請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門外,親去看看虛實如何?」玉帝道:「言之有理。」即擺駕,同道祖、觀音、王母與眾仙卿至南天門。早有些天丁、力士接著,開門遙觀,只見眾天丁布羅網,圍住四面;李天王與哪吒,擎照妖鏡,立在空中;真君把大聖圍繞中間,紛紛賭鬥呢。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聖圍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決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薩將甚兵器?怎能助他?」菩薩道:「我將那凈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磁器,准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薩道:「你有甚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原著中老君居然是對觀音說的,而且沒有被駁。。。。。
那要怎麼騙呢,且聽我道來:
只見那行者與兕大王鬥了半日,不分勝負,當下便道:你這妖精倒有些手段,不過要靠寶貝贏我,不算本事。 那怪道 :我只道你是個英雄好漢,卻只會弄些口舌輸贏,你卻說,如何分個高下? 行者道:你只知你有個圈子,卻不知我也有個圈子,我師父在圈子中,你不要變化,若能誆得我師父出了圈子,我便認輸,認你有勇有謀。妖精大笑:這有何難,快去準備「 那猴王得言,將身一縱,須臾便到了唐僧處,當下提鐵棒划了個大圈,請長老坐在當中,如此這般,耳語一番,長老應諾,依計而行。
只過得半日,那兕大王不知哪方路上捉了一個人來,摜在地上,折了腿,伏在地上哭 哭 啼啼,只叫 長老救我。那長老見狀,甚是可憐他,卻記著行者所言,依舊坐著不動。
卻不知那路人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我們必須加快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這個戰略實施好了,對增強取經團隊的動力和後勁,促進西行事業長遠發展,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1."走出去"是西行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大唐參與真經全球化的重要條件;
3."走出去"是取經團隊發展壯大後國際擴張的必然選擇。
請一位穿比基尼的女施主走進圈內,唐僧就臉紅著出來了。
孫悟空的圈只防妖怪,不擋美女。唐僧專註送人頭三十年,無需用騙,無需多言,他自己就會淘氣而又可愛的出來的。
「圈外才有 Wifi」
「你來了?」
「是我,我又來了。」白骨精捂著臉說。
「你為何捂著臉?」唐三藏關切地問道。
「還不是你那好徒弟,我一靠近就好像被電到一樣,剛剛被電到臉了。」白骨精握拳道。
「對不起,貧僧沒被電過,感受不到被電的滋味。」唐三藏雙手合十說。
「呃……怎麼說,觸電的感覺是麻,會造成妖的神經中樞麻痹,主要表現為:肌體失控,肌肉震顫,全身麻木,最嚴重的是……」白骨精欲言又止。
「最重要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又麻但又好像有點爽……」白骨精捏著衣角說道。
「哦……」唐三藏若有所思。
「咳咳,這次我不是跟你討論據點的問題,這次我一定要讓你走出圈子外。」
「阿彌陀佛,悟空讓貧僧不要出圈外,貧僧是打死都不出去的。」
「卧槽,被徒弟圈養還這麼屌?」
「激將法是沒用的,你剛剛試過了……」唐三藏一臉鄙視。
「好吧,既然你這麼屌,那我問你,如果我讓你出了這圈子之外,你會怎樣?」
「不怎樣。」
「哎別這樣嘛,怎麼說我也是妖怪,給個面子了啦。」白骨精嬌滴滴地撒嬌道。
「……那你想怎樣?」
「如果我讓你出了圈子之外,你就讓我咬一口吧!」
「做夢!那肯定很疼!」唐僧搖搖頭。
「你沒被電過,感受不到被電的滋味,那你也沒被咬過,你怎麼知道被咬的滋味?」
「呃……反正就是不行!」
「既然大師態度如此堅決,如果你輸了,那你跟我握個手總可以吧?」白骨精提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要求。
「好吧,貧僧答應你!」唐三藏果然上當。
「不反悔?」
「出家人不打誑語。」
「那就好,這樣說吧,其實你已經在圈外了。」白骨精淡定地坐在地上說。
「胡說,貧僧明明在圈子內。」
「你腳下這圈是何猴所畫?」
「自然是貧僧的大徒弟,孫悟空。」
「既然這個圈子是屬於他的,那這個自然是妖怪的圈子。」
「然後呢?」
「然後,你知道地球是圓的么?」
「略有所聞。」
「既然地球是圓的,那麼圈子之外既可以是我這邊,也可以是你這邊,人妖不兩立,圈子的主人已經在我這邊了,你那邊只有你一人,所以你這邊必然是妖怪圈子之外。」
「胡說,貧僧還有2個徒弟在這裡呢!」唐三藏一回頭,發現豬八戒和沙和尚都不見了。
「別看了,就在我剛剛跟你說話的時候我已經讓手下把那2個獃子騙走了,他們現在都在我這圈子內。」白骨精拍拍手,手下拖著五花大綁的豬八戒和沙和尚出現了。
「這這這……」唐三藏一時間想不出言語來反駁。
「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認,你已經出了圈子之外,那就遵守諾言,握個手吧。」白骨精優雅地退後了了十步,伸出右手說道。======================
咳咳,想到個梗一路寫到結尾才覺得有點無聊,將就著看吧
長老,我把你騙出來做不到,不過你信不信我能把你從外面騙進去?
施法讓唐僧坐的地方長出一根竹筍啥的,他自然挪地方。
「唉呀,這地上怎麼有一本大乘佛法。」
「在哪在哪,我看看!」
「長老…奴家的腿崴到了。」
唐長老,票子要伐?
實名反對馬伯庸。
大鬧天宮那一回,太上老君對觀音說過一句話「當年我過函關,化胡為佛」。
在西遊的世界裡,佛就是由老子化的。
沒病你走兩步
接受大家的建議,改的優雅一點
用蘭花指抓只螞蟻
唐長老,你出不出來,不出來我就捏死了啊
「麻煩過來取一下快遞」
這馬是你的?
知道這不讓停馬嗎?
還畫個圈兒?知道不讓亂寫亂畫嗎?
別廢話行駛證駕駛證。
內什麼,馬牽走!趕緊的!唐長老,這裡有wifi。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