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的語境里,藝術還有/還需要好的標準么?

這個問題我和朋友討論了很多次都得不出很好的結論,所以想要放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討下。由於非專業出身,可能我的問題或者思路顯得幼稚和片面,但我非常期待能聽到不同的觀點和指教。

在當今世界的語境里,什麼樣的藝術作品可以算是優秀的?
是那些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去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的作品么?
是那些提供了美學與形式的作品么?
是能讓人產生情感共鳴的作品么?
是其中蘊含著有趣或者獨特故事/敘事的作品么?
是在商業世界裡獲得肯定的有升值潛力的作品么?

當然,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但是否存在著某些標準,達到其中一個或者幾個就能被「藝術界」所認可呢?

而有這個問題所衍生出來的思考是:事實上,在今天,藝術從學術上來看是否還有好的標準?是否應該有好的標準?假如有,那藝術真的還有絕對的自由么?還是藝術的自由與標準無關?假如藝術的自由與標準無關,標準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給商業價值和歷史價值做基礎么?

假如沒有,那藝術界中的權威還有意義么?(這裡我默認了標準是由權威制定的)若權威失去意義,藝術價值無法被定義與明確,那藝術作品作為商業投資的價值是否也會隨之失效?那麼「全職藝術家」是否就是去了獨立生存可能?
那藝術學院,藝術專業是否還可能在未來存在下去?

啊………感覺問題越問越多。但我自己覺得藝術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總是會把問題不斷複雜化。拋出更多的問題,產生更多的矛盾或者可能性。

期待聽大家的想法~


經驗的累積以及行業的存在,使得規則和標準還有存在的必要。

絕對的自由或許只能適用於百年一遇的天才。

被認為非常商業化的藝術家村上隆就曾經寫過《藝術創業論》和《藝術戰鬥論》兩部剖析當代藝術規則的書。個人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大家可以去看看。

以下這篇僅僅摘錄了部分觀點。

0年前剛聽說村上隆大叔時,他已經入圍Time 2008年100人物,是唯一的視覺藝術家,還跟LV合作得風生水起。當時只是覺得是西方人對日本的二次元的欣賞而已,一是可愛?覺得未必能長久。他還發表了似乎不明覺厲「超扁平宣言」。不過大家都不能否認太陽花+和米老鼠(其實是DOB啦)當時的鋪天蓋地。

And Then x 6, 2013

Flowers in heaven,2010Takashi Murakami x Louis Vuitton ,2008

08-10年村上隆可算是牽起了全球暴風雨的男人呢。在Tate Modern我得以近距離看到他的作品,才開始明白他的魄力所在。即使是不懂藝術欣賞的人,現場也不能不被其作品的精美和壓迫力感染。

其後風波繼續擴大,他把個展開到了凡爾賽宮。遭到大量的爭議和抵制。雖然沒機會去現場看,這倒是讓我更喜歡和肯定他了。能造成這樣爭議和影響力的人,之前有誰?羅浮宮的倒金字塔和巴黎鐵塔呀。而看了展覽的照片後,覺得這種混搭真的給過於濃重豪華透不過氣的凡爾賽宮帶來了一陣新風。

2011年北半球夏至他上了google doodle,南北半球的還有兩版不同的方案。

後來看了他的《藝術戰鬥論》,序言就很誘惑:怎樣創作才能成為藝術品?當代藝術如何看懂?藝術市場有什麼潛規則?

他娓娓道來自己的經歷:1962年出生於東京,1993年他畢業於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並獲得了博士學位。接受正統藝術訓練的他,在書中卻多次指責日本的美術教學只能教出會畫畫的人,並不可能培養藝術家。

Me and Kaikai and Kiki,2009

於是他成立 Kaikai Kiki公司,公開以商業運營製作的方式創作藝術。一以團隊的方式製作他自己的藝術品。二他利用他的藝術方法論,希望培養出可以送到國際市場上大賣的日本藝術家。

他大膽地傳授打進西方藝術市場的秘訣,概括出五大西方現代藝術必火的藝術脈絡(可以理解為作品的歷史套路和意義):自畫像、色情、死亡、形式、政治。他自己也是親身示範如何應用。大家可以注意看,他的作品基本覆蓋了五大脈絡,而且通常一個作品使用2個脈絡以上。

Who"s Afraid of Red, Yellow, Blue and Death, 2010

然而這本書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其對一件藝術品製作過程的每一步全披露,包括了最著名的太陽花、骷髏和DOB君。一幅我們看上去只是很漂亮的密集恐懼症的骷髏作品,需要如何思考複雜的構圖和配色,反覆修改,需要一個團隊不分晝夜勞作數月。看完後,即使算是等價交換,他的作品能賣出高價是有原因的。

以下這幅是他價格最高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顯然受到了日本浮世繪及琳派畫的影響。

727-272, 2006

而這一幅,相信不用明說,大家也知道是怎樣的歷史政治事件的體現了。

Camouflage moss green, 2009

以下的小花,如題,是向克萊因藍致敬的。

An Homage To Ikb 1957 D, 2012

向吉原治良致敬之作圓相系列。

Ensō: Memento Mori Red on Blue,2016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會發現,他的作品主體基本上屈指可數:太陽花、骷髏、DOB,不停地重新製作,20年間以不同的形式、材質、顏色去體現這些主體,並冠以不同的主題和意味。卻又偏偏被他講得通,覺得饒有趣味。甚至不知道有沒有強迫症的收藏家,希望收齊一套?

他和Jeff Koons確實有點像,都很會包裝,都做卡通式的波普,都玩跨界。

Scenery With A Rainbow In The Midst, 2014

村上隆的藝術形式反映了宅文化,當時我也寫過論文為宅文化平反:宅並不是自閉離群的,而是對某種次文化的深入研究,甚至有自己的產出的一群有趣的人。這樣說來,村上隆的作品其實並不是現在中文網上主流的看法,對日本「膚淺文化」的諷刺,卻是比niconico的MADer還早去把二次元次文化再創造並引向主流的人。所以他的作品需要如此精細,並且需要建立自己的宣言,和更多的大眾溝通。

然而名氣越大,批評他的人越多,當時經常聽到吃瓜群眾或某些所謂行家在說,這個人其實被當作藝術界的小丑?村上隆自己也明白,藝術家只憑一種套路是很難長紅的,所以他兩條線一起抓,一是抓緊現有的名氣和資源,跨時尚界、演藝界地合作。另一就是嘗試挖掘更多的題材。

Takashi Murakami x Supreme Skate Decks,2007

Takashi Murakami x Next5,2016

最後看他新近的作品,在香港巴塞爾的現場看到現場的氣勢真的很贊,繼續是對日本文化的極致發掘和用村上隆的方式去表達。

Arhats,2016

所以,我還是會一直喜歡他的,因為我相信在未來,還能一直遇見他。一個不停思考、打破、不甘只留下身後名的有趣藝術家。


即使在觀念如此多元的今天,藝術的標準也是存在的。
但它幾乎沒有了唯一的標準,它可以是形式上的標準、美學上的標準、東方的標準、西方的標準、創新性的標準、破壞性的標準。各種角度、流派、觀念的產生導致藝術的標準被細化了,但這兩者又像蛋生雞和雞生蛋的關係。好的作品同時就是好的標準本身。立足當代來看幾乎沒有藝術價值被無法定義的了,連前衛和先鋒本身都已只是個稱呼而已了。這時只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作品夠不夠好,也可以說是不是把藝術這個概念推演的更加深入或者寬闊。


現在不都是以比賽為標準的嗎,想要拿獎就學習他們的評判原則。


這確實是一個複雜而難以一言概之的問題,且沒有共識或標準答案。

藝術品的評價標準一直在發生著變化。
在現代藝術之前,從特徵上看,無疑提供了美學與形式的藝術作品是優秀的作品,從功能上看,令人愉悅(或產生共鳴)的藝術作品是優秀的作品。
藝術人類學家通過對小型社會的研究發現,雖然小型社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fine arts,但是手工藝品中能發現不同程度的美的追求,比如對稱、平整光滑、節奏感等等,這種共識被歸結為美的衝動,在早期的藝術評價體系中,大概以此作為評判標準之一。

現代藝術以來,蘊含深刻思想的藝術作品也許算是優秀的藝術作品。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西方美學界發起了「反審美運動」,主要是通過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反思,認為令人愉悅的藝術並沒有阻止戰爭,那麼藝術應該從感官中剝離出來,更多的關注於概念與政治觀點,這個時期被稱為「美學的麻木化」,同時現代藝術也遠離了美與審美,藝術作品的評價也相應發生變化,藝術品是否令人愉悅並不作為必要條件出現,不一定需要審美,也能夠「審丑」。

當然也有「藝術已死」的聲音,認為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已經不存在了。
隨著現代藝術不斷發展,一些人否認藝術及藝術品的存在,比如法蘭克福學派,他們認為藝術只是一種精英文化,是階級壓迫的結果。而隨著藝術產業的興起,藝術商業化的勃興,達通就認為「當代藝術只是資本遊戲的工具」,那麼至少在他看來,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作品肯定不是藝術品,更無論好壞了。

我以前和朋友討論,覺得現代藝術的發展好像超越了理論生產的速度,總能超越現有的理論進行創造,而又湧現理論家進行討論,將新生產物列入藝術的行列中去。總之就是個啪啪打臉的過程。因此照這個理論生產速度,藝術品評判標準肯定難以達成共識,得到一個完美的統一的答案。

談到這裡,好像還是沒有解決藝術評判標準,藝術權威的意義,藝術還是否會存在的問題。也許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吧,AI統治地球以後,或許藝術家真的會失業。


當你真正體會到藝術的時候,你是不會有這些問題的,既然想做這一行,就抓住重要的去追求,其他的就別瞎操心了,藝術永遠都不會有標準,需要年輕一代不斷的持續的去打破常規,擴大生命意志,讓藝術保持鮮活,(藝術院校其實跟藝術本身關係不大)。


在藝術的發展進程里,藝術本身也被不斷的定義著,藝術史的發展本身是一條清晰的脈絡,這也是為什麼在二十世紀杜尚會把一件現成品放進美術館,是時代在推動著藝術的發展,因此假使沒有杜尚,也會有另一個人這樣做的,每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都是被時代選擇的結果。

回到這個問題里,藝術有沒有好壞之分,我認為是有的,而且是很清晰的,但是獲得能夠理解藝術好壞的能力是需要門檻的,最基本的是美術史的閱讀和藝術作品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產生一個屬於自己的標準。


說說我的觀點。
需要標準,因為我們習慣將各種新出現的事物進行分類,便於自己理解。每當一種新的藝術流派(語境)出現後,就有了種新的分類標準,有了這一個標準我們能更好的接受新的事物。

以下是分析:
題主說的語境,我這裡理解為受各種哲學思想以及意識形態影響而產生的各種藝術流派。

(上圖是這學期學近代各種藝術主義的筆記,我是設計專業)

按我身邊最近出鏡次數最多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來說,印象派繪畫作品主要是對充滿理性的古典主義等進行反對,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很隨性,看到什麼畫什麼(描摹景物在光照下的顏色)。

比如這個,印象派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

(寫到這裡發現了一個說的非常清楚的答案題主可以參考一下,我就不再贅述【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為何具有如此高地位被後人不斷討論?縱觀整個藝術史其在當中的起到什麼樣的影響?】artsy:…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91041/answer/19179177?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印象派繪畫在興起之初被主流認為是「未完成的草稿」,評價非常低。然而印象派繪畫因為他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追隨者。

再比如來,我們有了至上主義繪畫。
至上主義繪畫是對之前所有以存在於自然世界中的客觀事物為主題的繪畫進行反對。

這幅《黑底上的白色方塊》,(在上課的時候老師也告訴我們這幅畫也叫《基本至上主義》)這樣的畫在現在來看也非常具有衝擊力。按照至上主義產生的背景歷史來看,我們也有一套評價至上主義規劃的標準。

再說現在的語境吧,科技、經濟、思想發展迅速,同樣影響新的藝術流派的產生。我們依舊需要標準來對新的藝術進行審視。比如在不了解的人看來,中老年表情包就是非常洗腦的作品,但是我覺得就是蒸汽波本土化啊!哈哈哈哈哈哈

回答比較片面,希望不會帶偏題主。

題主還有另一個回答的老師的思維都有點後現代主義色彩~
一切都是無意義的
我也是,自己喜歡就好,權威就是拿來給大家反抗的


推薦閱讀:

为什么这些毫无实用价值的艺术品可以卖出天价?
達明·赫斯特的小點點和草間彌生的小點點有什麼區別?
國內外有哪些好的裝置藝術網站?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