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是如何長成一個心理健康的少年的?

從哈利幼年的成長環境及其自身魔法師的特殊才能來看,他所受到的心理衝擊應該是極其巨大而且影響深遠的,然而從小說描寫,在入學Hogwarts之後哈利展現出了非凡的正面個人魅力與較為積極的心理狀態。
多數青少年罪犯案例經常會提到其幼時經歷對其心理乃至行為的深刻影響,所以排除主角光環,這種成長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同劇中伏地魔的成長似乎就是因為兒時陰影而走上邪路,同時可以參考X戰警中X教授和魔形女瑞雯的成長經歷,類似的經歷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人生軌跡?

居然上日報了,那麼就多說幾句。我將德思禮家虐待這句話去掉使之回到我問題最初的模式,是因為題目描述中不止有他被收養的姨父母家庭的影響,也有其自身特殊條件的影響。這個問題本來就是腦洞大開之作,多謝各位哈迷的回答。


私以為,歸結於基因遺傳或者在德思禮一家身上找溫情都不太合適。

這裡給出一個比較任性的視角。

書里的哈利是個沒有偏離正常人腦迴路太遠的人,被冷暴力了會沮喪,被欺負了會憤怒,偶爾得到別人的善意還感動,欣喜自己的好運氣(吃到一個最便宜的冰棒就很開心滿足)

多麼像社交平台上的每一個普通平凡我們啊。

說哈利太遲鈍沒有湯姆里德爾洞察人心的能力我是非常反對的。可能大家成人立場太嚴重了。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能有哈利那樣懂得察言觀色,能最大限度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去頂撞姨媽姨夫,把德思禮一家利己主義的本質看得如此透徹,諷刺卻不刻薄,近乎稱得上了不起了。

我發現,很多童年受過傷害的孩子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微博看過一個受到校園霸凌的帖子,發現受害者都會說自己」丑、胖、性格孤僻、成績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balabala「看得我真的非常心疼。其實原因只有一個好嗎?!因為你遇到的是人渣是惡霸啊是壞透了的敗類啊孩子,一個有高度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一群受到良好教育和具有優秀品德的人,是不會因為一個個體所具有的任何弱勢或缺陷就對他施以暴力的!!答應我不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好不好。

這種討好型人格可能會伴隨終生。

另外一種,嗯抱歉以下言論可能會冒犯到一些喜愛斯內普教授的人。那就是會像斯內普一樣,一生走不出去軟壁牢房一樣的蜘蛛尾巷。始終帶有受害者情緒,偏激、狹隘、崇拜權利、渴望成功,然後由受害者變身為施暴者,深埋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同情與愛,轉而向另外一群無辜者施暴。

某種意義上,讓很多妹子感動不已的大腦封閉術,原因是麻木而不是悲傷。

而哈利既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他明白德思禮一家這麼對待自己是不合情理的,是沒有理由的,某種意義上,哈利和他的教父小天狼星一樣都具有反叛的人格。(這裡受到@溫衍墨 大佬答案的啟發,感謝~希望不會打擾到您)對於不平等不正常不合理的事物知道憤怒,懂得去反抗。不麻木,不妥協,不屈從。

另一方面,哈利也不會失去憐憫與愛的能力。這一點,我聽過一個很有趣的說法,那就是在嬰兒時期得到父母的關愛長大以後也具有愛別人的能力。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是,哈利始終具有格蘭芬多的勇氣,在我看來,對勇氣最好的詮釋除了冒險精神捨生取義外,更多指的是自我救贖的能力。

語文課本上魯迅先生那句經典名言我到現在還會背誦:」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每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千差萬別,但我想,所謂真正的勇士,是面對殘酷的真相,不會把自己曾經遭遇過的痛苦,施加給無辜的人。


當然,儘管羅琳把哈利塑造的非常接地氣,哈利依然是具有我們普通人沒有的優點,比如良好的抗壓能力、堅定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以及強大的人格。生活中的我們可能沒有機會遇到像哈利這樣需要和一個世界頭號恐怖組織頭頭赤身肉搏的魔幻現實主義經歷。但羅琳依然給了我們一個面對不幸童年、不幸原生家庭的解決方案。

那便是鄧布利多的經典名句:(感謝@ 李樂子 指正)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ely are,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這話聽起來近乎毒雞湯對不對啊!!想當年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也覺得鄧布利多在瞎扯犢子!你沒能力你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啊!!

可現在我覺得,這話說的,真的真的太好了。

決定一個人成長路線的,就是你視而不見的小細節啊。當你第一次逃避推卸自己的責任時,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懦弱,因為這可能會為日後你的婚姻不幸家庭不幸甚至一生不幸埋下伏筆,同樣當你第一次冒出為謀取私利放鬆了底線的時候,你就必須要警惕,因為這可能會成為你日後一生努力毀於一旦的導火線。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甚至於善與惡的差別沒有那麼涇渭分明,湯姆里德爾也不是從娘胎里出來就想著搞一個大新聞毀滅世界,決定一個人的就是積沙成塔的每一個選擇而已。

還有我理解所謂的what we truely are,就是愛一個人的能力,同情心,憐憫等等人類的品質。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學就在背,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可能要許多年以後。

儘管知乎總是宣傳原生家庭決定論,告訴大家其實你做得一切都改變不了什麼,坦然接受命運比較好。可還是有不信邪的逆反者願意以肉身攀登人類之巔。我真想告訴許多困於自己童年經歷的人說一句,哪怕你現在覺得你被烙下面目可憎的印記,哪怕你覺得你這輩子完蛋了,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努力與善意,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這選擇通常是」要不要善待一個男孩子「而不是」要不要和恐怖組織大佬赤身肉搏「請千萬、千萬不要放棄啊。畢竟一年級的哈利也覺得自己優柔寡斷一無是處來著2333而就連世界上最黑的哈利黑也必須承認哈利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對吧?

(寫到這我隨手滑了下滑鼠看到上面幾個答案,簡直要被氣死了,一派胡言!!瞬間忘了我接下來要寫啥了,於是沒有結尾。)

有錯誤歡迎指出。答主不懂心理學,歡迎心理學大佬的提出專業意見。


謝學姐 @阮中二 邀請(&>_&<)

羅琳曾表示哈利是她最喜歡的人物:他的命最苦,心態卻最好,沒有人給過他愛,但他天生懂得愛,是一個理想化的角色。

題主大可不必糾結哈利是如何長成這樣的,如果說一定要有一個哈利天生懂得愛的原因。那就是莉莉臨死前,在哈利的額上留下了愛的印記,羅琳以魔法世界的方式,給了哈利天生懂得愛的原因。

"Harry , you are so loved.
So loved.
Mama loves you.
Dada loves you.
Harry, be safe.
Be strong."

— Lily Potter

這可能也決定了對於哈利來說,愛是他畢生的追求而不是其他。

一樣是在霍格沃茨找到新家的離開家庭的男孩,另外兩位:

  • 伏地魔靈魂卑微(同理,源頭可看做是因為她母親對於愛情卑微的乞討——「迷情劑」),梅洛普當年在孤兒院生下湯姆,給孩子取名為湯姆·馬沃羅·里德爾,把互相鄙視的麻瓜丈夫和純血父親在孩子的名字中強行地結合到一起。希望孩子能夠長得像他父親一樣英俊,但除了名字和這一份相貌上的期望以外,她再也沒為幼小的嬰兒留下什麼,甚至直到臨死前都不肯用魔法為拯救自己的生命做半點努力。在沒有母愛的祝福和沒有溫情的麻瓜孤兒院里湯姆開始了自己的一生,as we known, 最終被人性陰暗面攫獲。
  • 西弗勒斯·斯內普自卑冷漠(童年父親家暴,受到麻瓜父親的虐待和周圍人的歧視),如果不是由於莉莉的存在,斯內普的成長與 湯姆本應毫無區別。但由於他的童年出現了莉莉,斯內普的性格里便成長了勇敢堅毅忠貞的一面(以至於鄧布利多都不得不承認「分院分得太草率了」)因此斯內普的情況比伏地魔也就好了一些。

「你必須明白這一點!」鄧布利多站了起來,在屋子裡大步地走來走去,閃亮的袍子在身後呼呼飄動。哈利還從沒見他這麼激動過,「在企圖殺你的時候,伏地魔就親自選出了坐在我面前的這個卓越的人,並為他提供了工具!你能看到伏地魔的思想、野心,甚至能聽懂他發令時那蛇說話般的語言,這都只能怪他自己。可是,哈利,儘管你能洞察伏地魔的世界——要知道,這是任何食死徒不惜用殺人來換取的能力,但你卻從未接受黑魔法的誘惑,從未顯露過絲毫想要追隨伏地魔的慾望,一秒鐘都沒有!」

「當然不會!」哈利憤怒地說,「他殺了我的父母!」

「簡而言之,是你的愛保護了你!」鄧布利多大聲說,「惟有這一種保護,才有可能抵禦伏地魔那樣的權力的誘惑!雖然經歷那麼多誘惑,那麼多痛苦,你依然心地純潔,還像你十一歲時那樣。當時你向那面能照出你內心愿望的鏡子中望去,看到的只有怎樣挫敗伏地魔,而沒有永生和財富。哈利,你知不知道,世上沒有幾個巫師能看到你在鏡中看到的東西?伏地魔那時就該知道他要對付的是什麼,可惜他沒有!」

" You』re the one who is weak.
You will never know love or friendship.
And I feel sorry for you."

— Harry Potter


作為哈利波特資深書迷,我覺得這源於哈利的早熟。童年經常被虐導致哈利能儘快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看問題(沒有人會寵著他讓著他!)。而天生的美德和後期的苦難更讓能以一個正確的成熟態度面對生活。他對周圍人的本質看得很透徹。德利在怎麼受寵,得意,哈利都明白他本質是個道德智商都很低下的草包,姨夫姨母再怎麼指高氣昂,哈利都看穿他們不過是一對俗之又俗的小市民。而哈利知道自己與這些人不同,所以哈利內心根本是不屑於去記恨這些人,為他們心情不好。這些人和事不過是多餘的噪音,哈利的內心是堅強到能不受干擾獨自成長的。


------------------事情弄大了之後的聲明 (TwT)--------------------------
首先,完全沒想過會有那麼多贊,更沒想過這種腦洞向的不靠譜回答居然會上知乎日報。
事情有點超出我的預想,並且收到不少吐槽和質疑,思來想去還是說明一下好了。

  1. 這篇文章是我某天下午腦洞大開寫來自我娛樂用的,寫作初衷和日常正經回答專業問題很不一樣,充其量同人的次文化寫作,自然上不了主流研究的檯面。
  2. 雖然是同人文化產物,但寫作的時候也還是老老實實的查了諸多資料,務求沒有情節理解上的硬傷,同時歡迎各位在評論卻參與指正和探討。
  3. 文中出現的童話分析和鍊金術的符號學研究,聽上去雖然扯但的確是榮格派的正經研究。有關童話和鍊金術在象徵層面上的心理學含義是可以用到臨床諮詢當中的。參考書目:1 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 (豆瓣);2 童話的心理分析 (豆瓣) 3 榮格與鍊金術 (豆瓣)
  4. 既然都上知乎日報了,我收回之前「對腦洞不負責」的話,有興趣深入討論或者有質疑的請移步到討論區。

---------------------------腦洞正文------------------------------------------

  • 哈利伯特之所以沒有長殘長歪是因為伏地魔。

我決定從童話分析-鍊金術的角度解釋我的腦洞。

  • 童話分析的角度:

榮格派的分析師在他們傳統研究項目童話分析上一直秉持著大前提:與神話的象徵意義不同,童話的象徵意義從來都是指向不同主題的自性化進程,也就是自我人生完滿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童話故事的分類可以有很多種,總體而言可以參考國際民俗故事的研究分類法。哈利波特的主線故事基本符合「勇者斗惡龍」的故事。類似的童話故事有《魔鬼的三根金髮》(參考書目:相信自己的命運 (豆瓣))

自行化的進程,或者說個人成長需要經過的幾個重大主題有:人格面具的處理,陰影的處理,對位阿尼瑪/阿尼姆斯原型的處理,智慧老人/大母神原型的處理。簡單來說,分別是:構建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會適應諸多社會角色;面對自己人格中沒有活出來的一面並且學習與之相處;面對自己內心中的異性形象,學習和異性建立關係的方法;解決自己在個人生涯發展上的問題

由於《哈利波特》是一部講述少年成長的文學作品,故可以看到上述的四個層面其實都在故事中有所涉及。

這裡重點談哈利和伏地魔之間的事。

伏地魔和哈利之間其實是家族或者環境上的問題。就像《魔鬼的三根金髮》一樣,哈利被預言將來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伏地魔在這裡象徵著失序的環境,而哈利則象徵扭轉局面的新生力量。(故個人問題除了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個人和社會的存續狀態其實是休戚與共的。)

但本質上而言,哈利其實和伏地魔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作者用了很多伏筆和設定去強調這些。就像是一個單一的個體,將自己分裂成兩個極端,其中的一方代表個體中好的一面,另一方代表個體中不好的一面。(故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有極為相似的家庭背景。)

如果我們仔細回顧,我們就可以發現,哈利其實是伏地魔一手塑造出來的。正如伏地魔是眾人心中的陰影,哈利也是伏地魔心中的陰影。每一個他內心恐懼的內容,都投射到了哈利的身上,把哈利推向自己的對立面——他對哈利的重視恰好使得眾人對改變世界的期望和關愛投注到了原本孤單的小孩身上。(諷刺的是這些恰巧是伏地魔終其一生尋覓又不可得的)

同時,對於哈利而言,有這麼一個重要的陰影,所有身邊的邪惡特質都會被吸收到這個形象當中而特別矚目,哈利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學習避免成為伏地魔的過程。

這種分裂的現象在文學作品裡面非常常見,比方說童話故事中的生母與繼母,在早期的版本裡面其實是同一個人,但後來分裂成了母性中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如《白雪公主》)。解決與分裂客體的關係,其實就是解決人內部的陰影問題

  • 鍊金術的角度:

這個腦洞就更大了。但凡西方的玄幻作品,基本上離不開鍊金術意象的。

  1. 哈利的頭上有閃電樣疤痕,伏地魔的化身時常是吞噬性的蛇。對應的是宙斯與父神克洛諾斯的父子關係。銜尾蛇也代表無限的時空,對應克洛諾斯掌管時間的創造和破壞能力。而伏地魔在故事中也一度擁有了超越生死和時間的能力。實際上故事的主線是處理父-子的俄狄浦斯仇恨關係,而母-子的俄狄浦斯亂倫問題並沒有涉及。
  2. 哈利是面子,伏地魔是里子。哈利代表初升起的朝陽,伏地魔則是黎明前的黑暗。正好對應現實世界二戰後復甦的時期,表面上的創傷成為歷史,文化上的創傷才剛剛開始。一同現實世界是面子,文學作品是里子。正好是鍊金術中需要融合的兩種事物的象徵。
  3. 鍊金術師需要尋找自己的底物作為煉金的原材料,於是在故事裡面我們得到一個共同的主題:關於愛與拋棄。這就是故事要處理的事物:關愛的對立面是拋棄;相互愛的對立面是得不到愛帶來的仇恨、嫉妒和毀滅性的恐慌。故事的底物就是關於一個被原生父母(由於各種原因)拋棄的小孩。
  4. 底物首先要經歷黑化腐爛的過程,回到底物的狀態。這裡對應的是故事中伏地魔恐怖統治的10年,他成為了眾人恐懼的象徵:既不能逃避又不能言說。恰好對應了小孩童年對於被拋棄和孤獨的恐懼。
  5. 底物隨著煉金的過程,會逐漸出現分離,一部分物質上升華成氣體狀,另一部分下沉。這對應故事中哈利的出現,兩個分裂的形象形成了對立而不相容的狀態。但實際上他們是一體的,是個體面對創傷性事件的不同反應。故二者的形象時常刻板而鮮明。而隨著故事的進行,雙方會開始經歷融合帶來的痛苦,需要處理各自的諸多難題。
  6. 兩種物體會在煉金容器中劇烈反應且最終合為一體,形成賢者之石。在這個過程裡面,雙方需要經歷如同死亡的過程,並且出現融合,或者由其中的一方接管另一方的力量和財富(接管的行為本身也就是融合的體現,而接管的痛苦和困難也就預示著個人面對陰影時的痛苦和困難)。這個在故事裡面有很明確的情節,哈利一度死去,哈利接管了伏地魔的力量並打倒了伏地魔,這是明線。暗線是哈利面對且克服了創傷帶來的恐慌、嫉妒和仇恨,並且在眾人的關愛和照顧下獲得了愛的能力。(完成了伏地魔窮盡一生做不到的事)

最後,願我內心的腦洞隨同這篇回答暫時得以平靜,阿門。

(初稿於2014-10-20,再編輯於10-23)


據說伏地魔的設定非常像「高功能反社會人格」,不論真假。


廢話時間結束,開始答題。

先說為什麼伏地魔和哈利的人生軌跡延伸得完全不一樣。

伏地魔不懂愛。

HP全書都是以「愛」為基調的,愛是最偉大的力量。從這個奠定全書主題的重點上就可以看出,哈利和伏地魔是完全不同的。

哈利是莉莉以性命為代價使之存活的,從那個阿瓦達之夜後,他的骨血就帶著母親的愛。(←而這種愛又怎麼可能因為魔葯作用而使仇敵共享呢?所以伏地魔仍然無法通過復活時用他的血而打敗他。)

而伏地魔,他的母親梅洛普·岡特迷戀年輕麻瓜湯姆·里德爾。注意,是迷戀,而不是愛。她不了解湯姆的性格品質甚至生活習慣,因為他的英俊而迷戀他。湯姆厭惡她,她的做法是,使用迷情劑,帶他私奔。可以從原著里看到,當梅洛普出於某種原因放棄繼續使用迷情劑的時候,擺脫了藥效的湯姆逃回了小漢格頓。

「當然啦,迷情劑並不能真的創造愛情。愛情是不可能製造或仿造的。不,這種藥劑只會導致強烈的痴迷或迷戀。這大概是這間教室里最危險、最厲害的一種藥劑了——對,沒錯,」他朝馬爾福和諾特嚴肅地點了點頭,他們倆正在那裡懷疑地譏笑,「等你們的人生閱歷像我這麼豐富之後,就不會低估中了魔的痴情有多麼大的威力了……

——斯拉格霍恩的第一堂魔葯課,《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我記得羅琳女士好像在補充設定中提到,湯姆·馬沃羅·里德爾是在迷情劑的效力下被孕育的,因此這個新生兒」沒有愛的能力「。

他不會愛,不明白愛,也不想不願意去了解這一偉大的力量。

然後是,哈利為何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青少年。


1.家庭環境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注意到,佩妮是愛她的妹妹的,她的敵視只是源於嫉妒。

哈利在德思禮家儘管像家養小精靈一樣,但沒有受過虐待,沒有挨過打。(這裡有多少人小時候在親爹親媽手下沒挨過打?)

」不許問問題「,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是因為德思禮夫婦不知道怎樣面對哈利可能會提到父母和自己奇怪能力的問題,他們不想讓哈利繼續接觸巫師世界,了解魔法(從而落得和波特夫婦一樣的結局——死掉)。他們」想把魔法從他的身體里榨出來「(←不記得是哪裡看到的了,另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哈利在德思禮家總是做活兒)。


2.朋友

哈利因為受達力等人的欺負,自己對善惡是非有一套判斷體系。他在魔法界的引路人、忠實的朋友和堅定的支持者海格心地純善,對他毫無保留地關懷,他在長袍店和火車上拒絕了馬爾福的友誼,而和韋斯萊一家(傳統的純血格蘭芬多家族,正直善良),赫敏(出色的麻瓜種巫師,關心弱勢群體的權益),納威(友好,有勇氣,絕不懦弱的鬥士),盧娜(具有拉文克勞式智慧的姑娘)等人交上了朋友。這些朋友在七年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間接引導了他成長的方向。


3.師長

包括:

鄧布利多教授。

作為白巫師的領袖,他不僅是個(英國最大且影響力巨大的)巫師學校的校長,也是個政治家和精神領袖。不可否認他一直在培養哈利成為他的接班人,從能力、聲望和心智等各方面;他也一直在利用哈利(達到光明的目的);但他也是真心地憐愛這個倖存的男孩,在他迷惘困惑的時候給他幫助和懷抱。


麥格教授。

為了保持公平公正,一直嚴厲地對待學生們。但當她在女貞路的夜裡悲傷的時候,她讓哈利破格加入魁地奇隊的時候,她偶爾情緒失控喊出」哈利「而不是」波特「的時候,她在決戰前的霍格沃茨里毅然決然護住哈利的時候……我們完全不需要懷疑麥格教授對哈利的心。


斯內普教授。

像教授粉們說的那樣,去掉定狀補,只留主謂賓,透過句子看本質,教授實際上還是一直關心著哈利的。

他是莉莉的孩子,就算他的父親是波特。

(當然,這種典型反派的作風也讓哈利堅定了不跟他站在同一條戰線(食死徒)的信念……?)

事實上,斯內普在哈利成長里的積極作用在於,當哈利在冥想盆里了解了真相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最後的(也許不是最後的)價值的時候,他知道一直有這麼一個人,不能算長輩,不能算朋友,甚至這個人只是鄧布利多一個人的戰友,但他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一直在自己身後。

他幾乎為他鋪平了前進的路,卻不需要榮光和陪伴,甘願孤獨。

(插一句,教授是真心愛著莉莉和她的孩子的,但是他也是真心討厭哈利和他的父親的,這不矛盾。同樣的,他本來就是那個討人厭的脾氣,絕不是傲嬌。)

小天狼星。

教父。看到他吃老鼠過活的時候,誰也不能懷疑他的愛。

小天狼星是個遲到的教父,他在前十三年多里未曾送達的愛濃縮在兩年里給了他的教子,然後倉促謝幕。


盧平。

HP第一暖男,他教會哈利守護神咒,陪著他成長,同時是他的老師和長輩。盧平的感情一直是隱忍克制而理智的,而因為他是親近重要的人,才會在第七部里因為拋下唐克斯而被哈利指責。


韋斯萊一家

家庭主婦一樣的韋斯萊夫人,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母親,卻正好彌補上哈利身世的缺口。有才卻酷炫的大哥,工作很特別的二哥,書獃子好學生總是訓人的三哥,一對天天讓人開心的活寶,最好的戰友,和漂亮的初初長成的妹妹(後來變成了妻子)。大概很多人都對這種描述里的至少一個家庭成員有過期待:如果我有個怎樣怎樣的哥哥,如果我有個小妹妹……

而哈利是韋斯萊家的第八個孩子。韋斯萊一家對哈利的意義不用多說。


多比,金斯萊,唐克斯,穆迪,斯克林傑,阿不福思等所有或許未曾並肩但擁有同樣信念的戰友們。


4.敵人

他的敵人們都是典型的反派形象,德拉科·就愛找茬·馬爾福,貝拉特里克斯·病態狂熱·萊斯特蘭奇,芬里爾·泯滅人性·格雷伯克,盧修斯·傲慢自大·馬爾福等。儘管部分演員的出色讓這些形象也有了不少擁護者,但是誰能否認原著里他們不是一堆討厭的食死徒?


5.作者意願

你說哈利有什麼理由不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青少年?

10.21補充


因為 @喬摩爾@黎青雲 兩位在評論里指出問題核心應該是「進入霍格沃茨之前,在德思禮家的虐待下哈利為何沒有成為一個扭曲的少年」。於是過來完善一下答案(順便對因為我的跑題而沒得到有用答案的題主致歉)。


1.我認為在德思禮家尚且是哈利生活的主要環境時,他還只是個孩子。少年什麼的,起碼要到三年級末才算。

以下為理由,可無視:

【一年級《魔法石》和二年級《密室》的時候,哈利和他的小夥伴們還是生活在總體友好且和平的魔法界。三年級《阿茲卡班的囚徒》是氛圍開始轉變的一部。雖然有呼神護衛,有盧平教授,但攝魂怪、小矮星十多年前的背叛、福吉政府顯而易見的缺點(←書末關於對小天狼星的處理意見那部分)也展現在讀者眼前。經歷了這一年的哈利,不再是前兩部里那個生活中偶爾有斯萊特林作對但總體陽光明媚的哈利,而是初次比較詳細地了解了父母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背負了一些東西,才能成為少年。】


2.至於為什麼「在德思禮的虐待下沒有扭曲」,上面說過了,個人認為那不能算真·虐待。


3.還是上面說過的,作者把他寫成了個好少年。


4. 一定要給個理由的話,樓下的朋友@呂音儒 回答得挺好。

看書的時候也覺得很神奇。要是真的把這當個真事想,一定是天性的原因。就是性情好,不惡。

可能就是骨子裡的善良。

5.模糊的印象里,我看過的英國文學作品似乎有很多都是「父母/家族為善,兒女不會是壞人」這樣的人物設定(同一部作品裡的小克勞奇請無視)。這一點提出來當句題外話吧。


最後多謝各位的讚揚和指正。


一個嚴肅認真偶爾犯點小迷糊的學霸+一個陽光健氣有龐大家庭的二貨少年


其實我也有懷疑過這個問題,後來想想應該有兩方面原因:
1. 基因或性格決定。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哈利的父親在小時候就是一個調皮搗蛋、尋找刺激、樂觀向上的小男孩,這樣的人是很少會讓壞情緒影響他很長時間的,他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苦難。
而哈利無疑繼承了父親的這個性格,不同的是他沒有父親那種自以為是的傲氣,這個可以從他看到斯內普小時候的回憶,對自己父親的無理行為感到吃驚,並對斯內普報以同情的態度看出。
2. 後面的情節也告訴我們,姑媽一家其實對他也是有感情的。他的姑媽是因為對她母親會魔法的嫉妒,才導致與妹妹不合,並由此心理不平衡,努力否認妹妹會魔法這個事實,極力排斥魔法世界。所以她對哈利的不喜歡也有情可原。
雖然她在身體上虐待哈利,不給他行動自由、不給他吃的和穿的,但是這些是物質上的,在精神上,他們努力使哈利避免與魔法接觸,向著一個他們認為正確的、正常的世界靠攏。雖然讀者看這部小說都會深深被魔法世界吸引,並認為姑媽一家的麻瓜干涉哈利步入魔法世界是在是太可惡了。但是如果我們以正常人的觀點去看,魔法世界畢竟與正常世界太多不同,如果你周圍一個人經常做出各種出格駭人的事情,你是不是也會排斥他呢?(參考夏目友人帳里夏目小時候沒有人跟他一起玩的情節)
小說第一部,當海格要帶走哈利是,姑媽一家帶哈利躲進了海邊的小島。半夜身材高大的混血巨人海格破門而出時,姑父雖然極度害怕(正常人看到都會害怕的吧),但還是死死不同意他帶走哈利。當時看到這裡我就很納悶,既然他們這麼不喜歡哈利,為什麼不幹脆儘快妥協,把哈利這個燙手山芋趕緊扔走,魔法世界的人愛對哈利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他們一家人平安就行。但是,他的姑父沒有,他是拚命反抗,不讓哈利離開,最終因為兒子被變出一條豬尾巴才不了了之。無疑,兒子是德思禮一家的軟肋,他們對兒子的溺愛跟對哈利的虐待形成鮮明對比。
德思禮一家雖然虐待哈利,但從來沒有在他面前辱罵過他的父親母親,更沒有動手打過他(頂多讓他做點家務活),罵他沒父沒母之類的。頂多他們愛面子,不想讓別人知道家裡有個奇怪的孩子而對他們指指點點。而德思禮姑父的妹妹在來家裡做客時,她大罵哈利沒父沒母和哈利的父親,這時姑父姑母沒有幫腔,甚至還有點尷尬(電影中)。
我覺得哈利在他們家中的地位更像是一個僕人,他們自然不願意在他身上多花錢,所以不讓他穿好衣服,不讓他去好學校,至於食物上,也不能說是餓著他,只是沒有像兒子那樣有求必應。而年少的哈利也並不很懼怕姑父姑母,有時候偷吃點食物,搞點小惡作劇什麼的倒像是一個正常小孩做出來的事情,沒帶有恨意。他只是想離開,特別是周圍有了關愛的人後,體會到愛,與在德思禮家的待遇形成對比就想著離開了。
在哈利最後一次離開,他與達力已經冰釋前嫌,而姑媽欲言又止也是對他心有愧疚,哈利自己也安心地離開了,這說明了男主內心的強大,態度樂觀,也側面反應了這些年他的精神並沒有受到虐待。(個人觀點)


住校。


從小學開始喜歡上,到現在仍是忍不住回顧,一直沒有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一句話歸結:主角唄。看到這個問題決定好好想想,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吧(希望大家不要嫌棄 (?_?)

我想從兩個時期來說一是11歲前和徳思禮一家的生活,二是進入霍格沃茨

一,1.鄧布利多說希望哈利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家,他是睿智的。平凡不會讓小哈利變成小皇帝,那家呢?哈利不覺得那是個家,因為沒能給他家的溫暖。但是姨媽,姨夫和達里,這確實是一個最典型的家的模式,在外工作的姨夫下班吃著姨媽做的一桌子菜說說外面的事,姨媽東家長西家短,達里耍耍小脾氣。看看伏地魔,被拋棄後生活在孤兒院,那兒的院長和管理人員就算在有愛心也多少會被磨掉。從這一點來說哈利就不會像伏地魔。
2.達里,這個男孩的雖然不斷捉弄哈利,但他使用的都是那個年齡段男孩的惡作劇,它不是少年時代的伏地魔(想想他在孤兒院乾的吧。。。),令人討厭但稱不上惡。哈利不喜歡他,也使得自己不會成為他。還有,最重要的,我一向覺得冷暴力比暴力更可怕。
3.哈利自己,哈利自己是個巫師,他被姨媽強制剪了頭髮,第二天會恢復原樣。被達里追會莫名奇妙出現在屋頂。。。他當然不會想到自己是個巫師,但卻會覺得奇怪,我一廂情願地認為這多少分散了他對糟糕事的糾結。哈利沒有意識到魔法,更沒有像伏地魔一樣去運用,所以最開始,魔法給他的,就算稱不上樂趣,也是甜蜜的煩惱,這些是快樂的。

下面是二,霍格沃茲的生活給了哈利什麼,一個家,哈利自己說過霍格沃茲給了他這樣的人(盧平,斯內普,小天狼星)一個家。這裡沒有家的成員結構,卻比徳思禮家有更多的愛(你看互補π_π),在這裡有朋友,有良師,有對手。哈利的生活中出現了各類型的人物設定,這幫助他能健康成長。
治癒系日劇《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里有這樣一句話:因為被別人喜歡著,所以也能好好地去喜歡別人,這句說也適用於哈利。
哈利和伏地魔有那麼多相似點,為什麼不會變成第二個伏地魔,哈利自己說因為他殺了自己的親人,鄧布利多說是愛。哈利怎麼會願意自己變成那些傷害過自己親人的人的樣子呢?

ps:哈利在學校的生活充實,豐富多彩(也得到良好的指引),只有閑得蛋疼才會想太多啊


培養一個孩子的人格的方法,最可怕的兩種,是溺愛和忽視。前者使孩子柔弱,對內蠻橫,但只要遇到一點外來的挫折,就會哆嗦成一團;後者使孩子冷漠,變得膽大妄為,不計後果,到處惹禍。前者的產物是達力,後者是伏地魔。

像哈利波特受到的這種,只能算是比較嚴苛,倒不見得對人格有多大損害。


德思禮沒虐待他啊,頂多欺負他而已(達力),哈利在麻瓜世界受到最多的還是被歧視,德思禮夫婦撒布他父母謠言,聲稱他在少年犯學校呆過,抹黑哈利的人品這些。

首先哈利天性就比較善良,平時佩妮姨媽ot弗農姨夫指揮他幹活的時候基本沒有怨言,叫他撿東西哈利乖乖地照做,被達力欺負也選擇忍耐,當然忍耐不代表他認同達力這種恃強凌弱的行為方式,

正好,從某種意義上,達力通過站在哈利的對面,使得哈利不認同他的惡(欺負弱小,歧視別人刷優越感等等)沒有因為被欺負而變得自卑黑暗,這是他和伏地魔性格發展的分歧點,伏地魔還是很怨恨當年的待遇的。同理,德思禮夫婦在他身上乾的那些事哈利也因為絕對不認同所以不會學他們那套。所以在剛到霍格沃茨的時候哈利厭惡並拒絕了馬爾福的小圈子邀請。並且在得知伏地魔就是殺害父母的兇手後從一年級就堅定不移地不惜冒生命危險也要挫敗他的邪惡計劃。

哈利和伏地魔還是區別很大的,一方面是環境造就一方面也是自己的選擇。伏地魔成長和哈利情況相似,但是心性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伏地魔的傲慢殘忍背後是他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心,伏地魔不信任任何人,只把他們當利用的對象,哪怕是那些真心喜愛他對他好的人也是(比如斯拉格霍恩,貝拉特里克斯,還有被他騙取魂器的那個老太太等等)這種性格一是他幼年在孤兒院被孤立的性格反彈,以及先天殘缺的性格(和他的出生,家族有關),他不是沒人愛,而是他選擇不接受任何的愛。伏地魔基本是個棄兒,童年時顯露出優秀的巫師天賦又使得他既看不起又難以接受自己在孤兒院被孤立的情況,所以在得知自己是斯萊特林傳人後他的傲慢更加迅速地膨脹起來。

伏地魔想等級分明的純血社會,把麻瓜和混血都踩在腳底,成為魔法界的統治者啥啥的無非就是靠這些刷優越感來填補自己殘缺的自卑心,所以說他比格林德沃差遠了,人家好歹是真想著為魔法界未來奮鬥來著呢)說白了他就是放不下,還是怨念太深。

哈利嘛,說了他就是天生善良心,對彼得這種人都能以德報怨,看到小天狼星的魂第一反應就是問「疼嗎?」看到被歧視的笨同學納威被馬爾福欺負就挺身而出,看到海格第一次上課沒同學搭理他的鷹頭馬身有翼獸說「我來」,比伏地魔要勇敢多了。哈利也不是沒自卑感,不然分院帽就不會看到他急於想證明自己了。他選擇接受這一切,並且在看到與自己遭遇相似情況後努力制止,還保護弱者,什麼都自己去抗,相比之下伏地魔的確是個膽小鬼。

啊,姑且最後還有性格遺傳,哈利的父母都有一種殉道者精神,為了保護自己所愛不惜付出生命,小天狼星幾個也是堅持自我,不畏強權勇敢對抗黑暗,這些或多或少也影響了哈利堅持下去吧。至於伏地魔,看他父母輩那些個性格還真是天生就挺傲慢的。


他生活中的正向引導多於負向的。這種引導來自導師們,學校里的導師幾乎都是正直,是非觀清晰,不同邪惡沾邊的人(除了少數的例外)。

再有就是他的熟人圈子裡也是正派之人,給予他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看看韋斯萊一家和哈利的關係吧,哈利在這家人的周圍感到了一定程度上家庭的溫暖和支持。這樣的補充是良性的。

其三,內向的推動力,父母之血海深仇來源於對立的惡的那一方,造成了他從小沒有家庭快樂這樣的缺憾,使得他堅決不會走到善的對立面去,因為那樣就意味著背叛了善,背叛了他父母用生命換來的對善的信仰了。

第四,偶像作用。這種力量在青少年時期對一個人的成長起這極其關鍵的引領作用,他們會朝著偶像的方向發展,向他們看齊。鄧布利多和詹姆在哈利心中就是這麼樣的存在。他們同邪惡不兩立的態度決定了哈利也是站在善良這邊的;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性格都幫助哈利掃除掉不少陰霾,如同待在樂觀向上的人身邊我們也會更多的受到積極的影響一樣。哈利受到他們的影響也是重要的。

還有,就是穩定的友誼關係帶來的作用也是同樣不可忽視的。鐵三角的三人組在一起時,哈利的問題總能得到解決,心理上也很難有無法疏解的疙瘩。想想哈利落單時和三人缺一時的情況吧,哈利的狀態就不夠好,特別是缺少羅恩的友誼的時候這種表現就更加明顯了。

綜上,這樣的種種因由的結合作用之下少年波特並沒有長成一棵歪脖子樹。


我的其他關於哈利·波特的答案:

於連的巧克力:收到霍格沃茲錄取通知書,請問新生入學要注意什麼?

於連的巧克力:《哈利·波特》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於連的巧克力:有哪些侮辱消費者智商的山寨產品?

於連的巧克力:哈利·波特里有哪些細思極甜的設定/情節?

喜歡我寫的答案不要忘記點贊,收藏,關注三連擊哦。期待在更多的答案中邂逅更多的哈迷,三克油!


為毛有人會忽略哈利一歲之前的時間?作為一個不記事的嬰兒,從出生到一歲獲得了妥善的照顧和關愛,還是會留下印記的。當然,達利家的和諧關係也是一種影響。。。


你不覺得他從小就痛恨伏地魔,很像某國的戰爭教育嘛?


我覺得不是哈利波特了解什麼是「愛」。 他其實也一知半解的,雖然一直被愛福澤著。

我覺得主要是哈利波特比較蠢。並不貶低地,他就是思想不像伏地魔那樣敏銳,具有洞察力。他想不明白,也不去想,見到了現象也不去思考。

傻傻的過日子,混一堂課是一堂課,跟朋友插科打諢,期盼玩完球能吃上美味的點心,聽樓道里的流言蜚語和朋友們GIGGLE很久。

假如他像年輕時的伏地魔那麼聰明,深刻,恐怕會很容易受到眼光的傷害。 但是他單純。於是就治癒了。


難道不是因為他是男主角嗎?


主角光環。在哈利波特所在的情況下,如果劇情需要,他就可以變成變態;反之一樣。
其實更加奇怪的是,為什麼《倚天屠龍記》裡面的張無忌沒有變成變態。


問題剛出來的時候就關注了,現在都沒有人答,憑印象說幾句,權當拋磚了。一開始在手機上答的,覺得太簡略了,好多話沒有說,現在重新編輯認真寫一下。

在進入霍格沃茨之前,哈利一直被達力欺負,受到德思禮一家的虐待,穿舊衣服,睡碗櫥。受虐待,孤兒或單親,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都會有心裡陰影。有的小孩子會變壞,推崇強大的武力、暴力,用同樣的方法欺負更弱小的孩子,但哈利沒有。我覺得這是哈利的性格決定的,也有可能是小說的基本設定。哈利是莉莉用愛和生命保護下來的,不可能成長為一個偏執狂。

說幾個細節,剪掉的頭髮晚上又會長出來,會蛇語,這些帶有魔法的小細節肯定會點亮哈利的生活,帶給他希望和自豪。
從哈利收到霍格沃茨的通知書起,哈利身邊都是一群愛他、維護他的人。海格,鄧布利多,麥格,韋斯萊一家,當然分院帽可以把他分到斯萊特林,但是哈利選擇了格蘭芬多。分院帽這一章很關鍵,分院帽能反映一個人最真實的品質,這點也看出哈利確實很特別。
在格蘭芬多,哈利得到了正確的成長,收穫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人們都喜歡哈利,甚至是敬佩,因為他是大難不死的孩子嘛
。哈利還學會了寬容和理解,後來還救了達力一命。

對比一下,伏地魔為什麼會變成伏地魔?問題「《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反社會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他不死,應當如何治療?」中,答案已經寫的很明白了。

伏地魔

1.父母婚姻的破裂;

2.成長環境的惡劣和不適應;

3.身份認同錯誤+青春期的破壞力。

這些哈利都沒有,孤兒,但是在姨媽家正常生活了10年,雖然姨媽一家都很刻薄。成長環境惡劣,但還適應,和斯內普的童年相比這都不算什麼。有豬腳光環,閃電形的傷疤,背負打敗伏地魔的語言,在黑魔法防禦術和飛行方面有天賦。
總結一下,就是善良的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收穫了愛,敬佩,學會了勇敢、寬容和理解。環境的影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本來就是個善良的人。

我覺得想要深入探討青少年成長這個話題的話,可以好好品味一下《哈利·波特》中,哈利、羅恩、赫敏、斯內普、伏地魔、詹姆、盧平、彼得這幾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後來性格的關係,不展開講了。這裡不禁要讚歎作者寫了一部好書,教人成長的好書。

題主提到的,「多數青少年罪犯案例經常會提到其幼時經歷對其心理乃至行為的深刻影響」,並不能簡單的說明,有心理陰影就一定會走上歧途。這種可能性很小,走上歧途一定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


劇情需要


說句很多人可能不愛聽的,性格主要是基因決定的,後天影響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大


推薦閱讀:

人是否記得自己出生時的感受?
如何克服緊張怯場的缺點?
突然發覺世界好恐怖 感覺活的不真實 每天活在恐懼分分鐘要炸?
過量使用LSD是否會導致精神分裂?

TAG:健康 | 心理學 | 心理 | 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