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格特質已經較為固定的成年人(有相對穩定的行為、認知、情緒模式),是否可能較大程度改變自己的人格?

對於一個二十四五歲的成年人,人格基本確定,但仍有可塑空間。比如拿MBTI的16型人格來說,一個典型的INTJ是否可能把自己改變成相反的ESFP(例子隨手寫的,只是說明有較大程度改變)?
在理性的狀態下通過長久的努力把自己改變成另一種人格?
是否有人拿自己做過實驗?


不能,但能在天賦容許範圍內變動適應

人格的定型在青少年期,後天改變性格途徑有三:一是重大悲劇事件,二是長期惡劣環境,三是成功溝通天人。一與二是建立新人格面具來自我保護,三才有可能真正建立或人格覺醒,所謂溝通天地就是建立了個人獨特形上或本體架構,宗教界稱得道,孔子曰知天命。


謝邀。邏輯上是有可能的,但大多數這樣做成功的都是不自覺的給自己加上一層人格面具,然後在以後的歲月里讓這層「面具」長成「皮膚」。事實上我認為儒家所倡導的恭寬信敏惠、仁義禮智信等人格理想,本質上就是要求人與自己的某些天性做永恆的鬥爭,最終如果你「從心所欲不逾矩」了,當然就是自我改造成功了。當然從定義的角度來說,這種套上一層人格面具的改造是否可以算是「改變」肯定有爭議,鄧曉芒教授也有文章批判過儒家這種所謂的「結構性偽善」,但不可否認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有本事一生帶上一張面具生活,那和你原來就長的是面具那個樣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有可能。
不過做好脫層皮的準備吧。


實踐上是可能的
一點個人經驗
長期心理諮詢
一周一次的頻率 中途有半年左右一周兩次 一次50分鐘 至今將近兩年半
其中有幾次極度絕望的情形出現 走出來 會發現在某些方面產生了極大的改變

個人認為 人的性格有先天因素 和後天因素
其中後天因素來自自小成長的環境與遭遇在內心形成的一種固化認知
這些固化認知如果能軟化並解開就會有新的改變
僅此 希望我的體驗能幫到你


與其尋求改變不如好好發展Fi Se,還是做自己,但是卻能熟練使用esfp的大部分功能。


只能說很難 ,我在18歲那年有改變 可以說是在潛意識上都有改變,以前的快樂與悲傷來源於別人,多愁善感,容易感傷,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每天花幾個小時自我催眠,自己暗示自己,並且不斷總結,寫了十萬字以上的筆記,有很多心得體會都會寫上去,這段時間裡當然會有很多痛苦,失眠,感覺全世界對自己的敵意,自己對自己的反感,各種矛盾,對自己身體的各種猜測,不斷的去醫院做檢查但並沒有查出什麼,神經極度敏感,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優點我是知道的,我喜歡把決定好的事都做到極致,我決定要改變自己的人格了那就不會反悔,一年裡自己的心路歷程不算風順,走了些彎路,但是我沒有忘記做筆記,說實話筆記這個東西挺重要,不斷糾正自己不讓自己往錯路上走太深,慢慢的就好了。
寫到這我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話說所有你經歷的痛苦最後都會笑著說出來。現在寫下這段話的感覺相似,不過沒有笑,就是感覺很淡然,很普通,很平凡的感覺。


推薦閱讀:

INTP型女性是不是很少?比例是多少?
intp的童年是怎樣的?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有任何正面意義嗎?

TAG:哲學 | 人格 |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 性格 | 性格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