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嘗試欣賞古典音樂?

我可能有些焦躁,並沒有一顆平靜的心。請問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又需要什麼積澱才能欣賞古典音樂呢


謝邀。

科普蘭先生有個說法。音樂欣賞分為三階段。
美感階段。表達階段。純音樂階段。

我擅自通俗化一下。聽音樂就是:「真好聽啊!」「表達得好美啊!」「這音樂寫得很牛啊!」
類比於吃菜,「真好吃啊!」「這色香味擺盤都很有內涵啊!」「這菜做的技巧好棒啊!」
類比於讀書,「這書好看!」「這書表達的意思好有內涵!」「這書寫作技巧絕了!」

大家覺得古典樂高深莫測,是被後兩個階段嚇唬了。其實古典樂完全可以停留在「真好聽啊」的階段,無所謂的。
我私人的看法:欣賞古典樂,其實沒那麼複雜。你能分析純音樂自然是好,但如果只是貪圖音樂好聽,也夠了——除非你是專業做這行的。

慢慢來。
首先,破除一個迷信,不要覺得「偉大音樂我們必須喜歡,否則就沒品」。門德爾松不喜歡柏遼茲,瓦格納討厭羅西尼,勃拉姆斯聽李斯特聽睡著了。門德爾松的爸爸覺得貝九是噪音。大師們是有彼此喜歡和不喜歡的。放輕鬆。

首先,找一些短篇幅的室內樂、小夜曲、三五分鐘的名曲選段來聽聽看。現在各類世界名曲選集,一定會有些通俗得不得了的曲目,諸如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德彪西《月光》、舒伯特《鱒魚》、格里格《培爾-金特》中間魔王宮殿和晨曲的兩端、比才《卡門》、拉威爾《波萊羅舞曲》、舒曼《夢幻曲》這些。
沒事呢,都找來聽聽。別急著正襟危坐聽,就做家務、做飯時當背景樂聽。找到喜歡的,就繼續聽那位作曲家的其他曲子,多半有驚喜。也可以找同時代其他人的。
我個人推薦的「聽著玩,聽著好聽」的,除了上面幾首,還有莫扎特的20鋼琴協奏曲K466和23號K488;巴赫D大調雙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貝多芬《田園》第一段,聖桑《天鵝》,巴赫《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當然了,其他選段的多了,我也就舉個例子。

有興趣了,願意繼續聽了,就可以繼續琢磨。有人喜歡聽旋律,有人喜歡聽配器,這個得入了門後自己找。我還是建議,先找到自己喜歡的幾首曲子,然後按著自己喜歡的作曲家找到他其他的曲子聽。聽多了,感覺也就有了。比如,聽鋼琴和小提琴和大鍵琴版本的《卡農》,是有區別的;你也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主奏樂器。有人就是喜歡鋼琴,有人就是喜歡木管樂,找到了,就找同類去。

哪位問了,許多曲子其實大家都聽熟了,沒有新鮮感,為什麼還聽呢?嗯,因為同一首曲子,不同的配器和演繹,是有不同風格的。聽熟曲子,每次聽到緊要關節,「這裡應該有很重的一下」,點到了,會有撓到癢處、點到G點的快感。如果到這個地步聽得出了,那就能對演奏者和指揮有點概念了。
如果你有興趣呢,可以慢慢摸索下變奏曲、奏鳴曲、交響樂的結構之類。掌握結構的好處是,聽古典樂會有種摸得著門路的感覺,「哎第一個主題過去了,這裡是橋,哎第二個主題出來了,哎這裡有變奏」,就跟坐車在路上,手裡有幅地圖,按著看窗外風景似的。
一般到這個份上,自己也會願意去琢磨點和聲、音色、版本之類的了,但那是純音樂的事。這時候,就會想聽大部頭,想聽交響樂,因為大部頭像大樓,逛起來目不暇接;小樂曲就像小幅畫,好看,但已經滿足不了你了——但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的,沒必要非推到這一步。各人有各人的愛好。


回到問題。
聽音樂的開始階段,還是破除戒懼之心,別把古典樂想得太可怕,找一些最流行的古典樂曲目先聽著,找到自己喜歡聽的東西,從「好聽,願意聽」階段入手,然後再學習一些基本聲樂知識,我打賭,你光看和聲學看古典樂史一定覺得枯燥乏味,但讓你聽著曲子來領會,節奏、配器、旋律、織體,一套曲子下來就有概念了,事半功倍。
別覺得「別人都在聽平均律聽指環聽彼得盧什卡我卻在聽《歡樂頌》感覺好土」,能流傳下來的都是偉大麴子,沒有高低的。找喜歡的就是。之後的表達階段和純音樂階段,是水到渠成的——就像吃多了自然會想去學下廚、看多了書自然也會手癢想寫幾筆或者評幾句,一個道理。
總之就是放鬆點,古典樂沒那麼嚇人的,先找好聽的。


謝邀...
既然焦躁的你, 聽不了平靜的...那咱就來點帶感的把。
比如Bartok Piano Sonata
再比如, 肖爺的piano concerto no.2
再比如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3
再比如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3
或者Ligetti 的piano etude.
又或者Rachmaninoff etude tableau....
完了。。。我鬧曲荒了...

聽完了 估計 都high 起來了。。。


解妖~

欣賞古典音樂和心態無關,和音樂素養有關。

大多數中國人無法欣賞古典音樂,並不是因為他們心態浮躁,而是他們的音樂知識不足以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美。

之所以古典音樂往往被認為是高雅的藝術,區別於路邊理髮店放的最炫民族風,是因為欣賞最炫民族風不需要什麼音樂知識的儲備,不需要什麼門檻,是個人都能嗨起來。

這種高雅與好聽沒有任何的聯繫。並不是說,高雅的才是好聽的。就像大家都會覺得美顏相機的自拍很漂亮,但是這種照片,經不起藝術的推敲,它只是漂亮而已。而真正具有藝術價值的大師作品,可能看起來很醜。

我之前問過一個問題 從專業人士的角度,現代的嚴肅音樂好聽嗎? - 古典音樂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作為高雅藝術,它不需要好聽,不需要好看,不需要接地氣,不需要讓大眾都有能力欣賞。那個時候我還帶著四驅拉風司機的思維來評判斯特拉文斯基。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上來,如何嘗試欣賞古典音樂?

你需要去學音樂。
你要知道管弦樂團里都有哪些樂器,都負責什麼,你才能真正理解交響樂的恢弘。
你要了解基本的和聲學,你才能聽明白19世紀初和19世紀末的交響曲有什麼區別。
你要彈過鋼琴,你才能感受到肖邦的浪漫和李斯特的瘋狂。
…………………………

再說一遍,這和心態無關。並不是所有能欣賞古典音樂的人都是心如止水的。古典音樂本身還分很多種。你聽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心中一片安詳寧靜;你再聽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心中湧起萬張波瀾。

當然,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些,但是他們會睡著,因為古典音樂不是一個動次打次不停地重複洗腦,如果你不知道寫的是什麼,聽起來就會覺得全都一樣。

所以題主,想嘗試欣賞古典音樂,去學音樂吧。建議按照年代從前往後聽,感受一下這麼幾百年來音樂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樣的。


不謝邀。


別把古典音樂想得太複雜。

我最不能理解有些人還沒聽過什麼古典音樂,卻在談到古典音樂時的第一反應是「你這古典音樂都太高雅了,我們普通人聽不懂。」就像有些人還未走進美術館,就覺得「這些藝術都太深奧了,我一個俗人,看不懂。」

過於高估藝術(尤其是與當代有時間和文化距離的古典藝術)的門檻高度,同時過於低估一個未受任何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一旦進入這扇大門所能得到的享受程度。

這是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內心對未知領域的恐懼,恐懼容易導致抵觸,抵觸有時就成了詆毀。過了這道坎兒,只要你是個心態正常、熱愛生活的人,無論什麼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的音樂,你都能從中得到樂趣。「欣賞」之目的,就在於得到這一點點「樂趣」。

開始「欣賞」的方法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去「聽」,就夠了。稍微注意下「聽」的方式和場合,不要影響別人。我上學時,有位仁兄想提高自己的「文藝素質」,百度搜了幾首克萊德曼,在宿舍里把音量推到最高,這就不太好了。藝術之美,既不被世間俗事侵蝕,也不凌駕於世人。

個人認為,也不必去追求了解什麼時代背景、作曲家經歷,那些都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有意思么。這去「聽」的第一步,是自動的,不需要你準備什麼。有沒有好音箱好耳機,買不買得起演奏會的門票,這都不重要。大家都聽誰誰誰,那你就從誰誰誰開始聽;另有洞天的冷門音樂家,以後慢慢會發現的。聽得多了,音樂史上的八卦軼聞,就是後上的佐餐小菜,這種順序個人覺得比較合適。

「從上到下」地聽。能聽原版,就先聽原版,那些後人改編、現代改編的,可以留著以後慢慢來。能聽公認的經典錄音,就先從經典錄音入手,那些「飈琴鍵、砸鋼琴」「爵士改編」的錄音,可以留著以後慢慢來。

這是第二個問題:該聽什麼。浩如煙海的西方古典音樂,我認為從沒有什麼「必聽的100首古典曲目」之類的曲單、合輯能給你指路。常有人說誰誰誰的幾號某調某曲是入門必聽,這種說法我從來都不理會的。這又不是學生考試做題,某個定理不會了,就什麼也答不上來。

我承認我不聽一些音樂家,因為不喜歡,不合拍;也不乏一些著名曲目,只聽過一回,就再也沒碰。

音樂比起繪畫、雕塑、建築、攝影,有個最好的地方,音樂可以直接影響情緒。我聽一些喜歡的曲目,聽得舒服了,呼吸都能順暢,躁亂的情緒都能平靜。那些不勾起我心率變化的,就是與我無緣了。

第三個問題:聽的究竟是什麼。我印象很深的一次經歷,是一個熟人很認真地問我:

「你去聽那些音樂會的時候,能醒多長時間才睡著呢?」

他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樣,聽流行歌,能聽見歌詞,哪怕聽不懂唱什麼也能聽到些曲調,多聽幾次還能學會跟著唱兩句;聽久石讓的配樂,或是加勒比海盜的原聲,一聽就能聯想到電影畫面,還是有內容可找的;但是聽古典音樂,只聽到一堆樂器在演奏,不知道該聽什麼,沒一會兒就犯困了。

我跟他說,他是一個點,古典音樂是另一個點,這兩點之間什麼東西也沒有,所以他睡著了。

捕捉受音樂影響而變化的「情緒」,是很私人的體驗,這種體驗能讓聽者和欣賞的藝術對象產生聯繫,進入對方的世界裡。一開始,這種「情緒」的變化是很微弱的,有時依靠聯想,有時依靠回憶,有時依靠白日夢。根據每個人內心感受的細膩敏感程度不同,這種「情緒」可能被忽略,也可能直達心弦。

聽流行音樂能被感染,大多是因為聽者對詞曲感同身受。古典音樂是以更純粹的形式來傳遞情緒,雖然其內在涉及了許多樂理講究,但表面的聽感刺激程度,絕對是超越了大多數現代流行音樂的,一旦有了感受,往往有很高的強度。

就像是看慣了好萊塢超級英雄大電影的人,突然去看安東尼奧尼或是伯格曼,肯定是會犯困的。伯格曼時代的電影關注的是戲劇和人物衝突,而超級英雄電影的賣點往往是強烈的視聽刺激。兩者雖然都是電影,但欣賞的重點完全不同。流行歌曲、電影配樂和古典音樂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

和許多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古典音樂高度關注內心的細膩感受,在這個感受的基礎上,什麼和聲、配器、對位、曲式的講究,紛紛出來,形成古典音樂嚴謹可靠的存在方式。但是欣賞古典音樂的本質,還是很單純的,完全可以獨立於上述那些樂理而存在。

我聽古爾德演奏的巴赫,能聽得頭皮發麻,手舞足蹈。但是想想小時候第一次聽巴赫的平均律,那印象卻是味同嚼蠟。因為四五歲的小孩子,沒有什麼與人生相關的細膩感受,而且,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該聽什麼。隨著人生感受的豐富,再加上越來越明確「要聽什麼」,這種隱藏的愉悅感就逐漸浮現出來了。

室內樂小品和大部頭交響,樂器的聲音帶給你什麼感受?七八十歲的老鋼琴家和年輕新生代藝人,演繹同一個曲目時有什麼不同的情緒?有段時間我聽音樂,腦子裡只想著這些問題。後來索性全部忘掉,就聽音樂本身,從此不亦樂乎。

欣賞所有藝術都是這個相同的道理,連接「我」與「藝術」之間的線,就在內心的感受。這種微弱的情緒變化,像是雷達屏幕上的一個小亮光,敏銳的人早早發現,若是一不注意可能就錯過了。一旦找到了情緒與音樂的共振頻率,向著這個黑暗中的亮光走去,不遠處也許就是一片新大陸。

自以為近幾年,我開啟了真正「聽」古典音樂的神奇體驗。


歡迎移步我的古典音樂科普「大禮包」:

La Valse:怎麼提高自己的古典音樂修養呢?


這是國家大劇院推薦的一份入門曲目單,張公子說找好聽的聽,我就給個曲目。古典沒那麼嚴肅,找耳緣就好,多聽聽就知道自己喜歡哪一類了。


沒事當背景音樂放放同一張CD試試。過陣子也許就有感覺了。
莫扎特確實很容易入門。在沉悶的天氣放張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試試。
喔,也可以試試豆瓣電台的古典音樂頻道。

覺得巴赫鋼琴獨奏無聊的要聽古爾德...哈哈哈哈。夜深人靜神馬的


推薦書籍《聆聽音樂》。告訴你如何欣賞音樂,並且有相關的公開課視頻。耶魯大學的,開課很多次了。 相當不錯,


大部分「古典」音樂都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啊,帶著穿越的八卦心,愛聽就聽不愛聽就換一張啊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聽古典音樂、看美術展成了中產階級們裝逼的工具,但其實古典音樂、古典美術這些東西早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你看的每部電影、網劇,打的每部遊戲,它們的作曲、配樂可能是高超的古典音樂演奏者甚至古典音樂樂團它們可能早已超越貝多芬莫扎特,它們的美術師可能從小擅長古典繪畫超越拉斐爾、畢加索。

換句話說,你看完《權力的遊戲》、《指環王》其實相當於聽了幾十場音樂會、歌劇,裡面的音樂都是隨劇情來的,因此你可能在理解劇情的時候完全聽懂理解了這些音樂。

你刷完《巫師3》、《最後生還者》其實相當於看了幾十場古典繪畫美術展,這裡面的美術隨著不同遊戲場景而變化,而你在玩的過程中早就內化到了你大腦里早已懂得如何欣賞。

所以,如果你真正想欣賞古典美術和音樂的話,你應該去多看評分高的劇和電影,多打評分高的遊戲。

—————友好分割線—————

而如果你想裝逼的話,你可以學幾百年前的歐洲貴族,騎個馬、養幾隻猛獸、買點金子做的杯具碗具……假裝你是貴族,比資產階級新貴還貴的貴族,這可比你聽古典音樂看畫展有逼格太多。


貼一篇文章,作者是畢明輝老師在北大的學生,而畢老師在北大很多時候都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侵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2NTk0NA==mid=200707384idx=1sn=440251626645c88523a1225507f1320c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花時間建立一定的相關知識儲備,再花時間由比較容易聽的作品聽起,建立聽覺習慣,繼續花時間擴大涉獵範圍,花時間升級知識儲備,幾千個小時過去了,就成了。
關鍵點在於:花時間。


推薦給大家一個視頻:
TED演講:古典音樂的魅力 中文字幕
很有趣


你的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一直也沒有特別好的答案。我的同學當大學音樂老師,初中音樂老師,我之前的男朋友也喜歡古典音樂,我們常常討論如何欣賞古典音樂,我總的感覺是挺難,真的挺難。我不太清楚沒有基本的音樂素養的愛好者是如何達到完全聽懂的能力,這個問題以後我倒是特別願意想了解一下。但我覺得所有的人都能把握音樂的情緒,由這個入手就可能簡單些。我曾經給我教過的小朋友放貝多芬的命運,他拚命的不聽,說害怕,但是給放莫扎特時他就能快樂的玩耍,這孩子才五歲。所以,對於音樂情緒的感知人是有天性的。
基於上述思考和我的一些實踐,我的建議是
第一,了解交響樂中的樂器和他們的音色。這個可以通過聽一些獨奏啊,或者在樂器庫里對比一下樂器的音色。有助於你在龐大的多聲音樂中能關注到某個樂器,進而想像它的意義。想像很重要,最初可以先借鑒別人的想像,比如像某些教材說貝多芬的命運剛開始像敲門聲,但慢慢要構建自己的想像,天馬行空,無所謂對與錯。在聽單獨樂器的音色時,也可以想像,比如橫笛可以有像鳥兒一樣的聲音。我覺得這些最初的積累是最重要的。
第二,在上述階段達到後,試著去了解西方的藝術史。藝術史可以幫你了解西方的哲學和藝術發展的基本脈絡。其實無外乎就是兩點,一個是宗教,一個是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突破。看基本的藝術史要比看音樂史歡快很多,因為藝術史有大量的圖片給你講解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音樂很抽象,很難具化表現,說作曲手法又聽不懂,所以最後看音樂史也無所謂。這個階段是音樂和音樂家的積累,對照音樂家聽音樂,多聽,多聽,再多聽就好了。我認識了很多國外人,他們聽古典音樂都很少,更多喜歡爵士,何況我們有文化差異。只有通過大量的聽,才能慢慢的培養一種新審美。想想看,我們連自己的京劇都聽不懂,因為傳統文化的審美已經喪失。你要看懂京劇都得下大功夫,讀劇本,了解臉譜,唱念作打,樂器的文武場,更不用說和我們審美積累完全不同的交響樂,歌劇了。
第三,最難了的一步,可以跳過不考慮,有心的話可以試試。了解音樂的基本知識,買本簡明樂理,自己差不多就能看懂,學習一下試唱,找個普通的大一二的小孩就能給你解決,也費不了多大事,一周一節,半學期足以。當然你得找點靠譜的人。很多人避而不談這步來談聽懂音樂完全是扯淡。我們聽流行音樂都是要哼著的,從小在流行音樂里長大,不用學,感應流行音樂的細胞就已經有了。古典音樂的積累,尤其多聲部音樂欣賞,從小就很少。西方在音樂教育上比我們強太多,我一同學,在學校當音樂老師,去英國考察初中音樂教學,一個特別普通小鎮的普通中學,音樂課都配備蘋果,初中就開始嘗試自己作曲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理解古典音樂就很容易。所以,有心專入古典的,這步還是要考慮的。
第四,從理解音樂中抽離,把音樂和自己的氣質結合起來。古典音樂千千萬,所有人都不可能都喜歡,有的人喜歡馬勒,有的人喜歡巴赫,莫扎特。你要找到你自己喜歡的,然後用自己的生活理解他,讓音樂給你安慰,和你共鳴,和你一起度過苦難。我們又不是音樂研究者,沒必要那麼客觀非得說,這段表現了作曲家怎樣怎樣的意思,我倒覺得當你說我一聽這首音樂,就感覺老朋友來了更加妙。
最後,祝你聽音樂愉快,古典音樂入門難,過程難,但結尾很好。


作為古典音樂老司機,偷偷告訴你可以這麼欣賞:

巴赫抗躁動

海頓抗抑鬱

莫扎特抗失眠

貝多芬抗萎靡

柴科夫斯基抗飢餓

馬勒抗瞌睡

拉赫瑪尼諾夫抗寂寞

最後還必須得指出一個最管用的:布魯克納

抗吃醋後的不良情緒反應

以上純屬搞笑,來自網易雲音樂評論

古典音樂微信公眾號:狗藝術,ID:hellodogartyes


「曲高和寡」這個成語是沒有錯的,靈魂到達不了的東西,所謂的欣賞都是徒勞。
將音樂與繪畫比較,流行樂就像工筆畫,古典樂就如現代派油畫。梵高的瘋狂不是拿來欣賞的,而是能讓你體驗那種天才的幻想在曲線和顏色的組合上能夠達到哪種接近人類極限的程度。《夜曲》之類的小品之所以很好聽,那是因為它只是關於愛情的作品,若是像那些多重奏的大部頭作品,作曲家們都把他們對於命運的思考或經驗集於一杯咖啡的時間裡,那是多麼狂烈的一件事情!同樣的創作,拿給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帕斯捷爾納克。他們需要裝進一部數十萬字的小說中,沒有強大的內心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很難承受與真正體驗到的,並且,體驗到的都是瘋子人生,那些大師級的古典音樂家都是瘋子,同時,瘋子也愛交響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電影都是這麼演的。
其實所有高深的藝術都是這樣的,比如說欣賞魯迅,也許只有當我們明白他為何寫自己「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時,我們方能心安理得。


給題主推薦一個網站好了:100首必聽的古典音樂曲目
比較適合聽吧,不懂音樂的也能欣賞的來。
另外題主說的浮躁是不會因為你最近聽了古典音樂而改變太多的,音樂帶來的平靜只是聽音樂的時候而已(此處指對古典音樂不了解,入門的情況)最好還是增長閱歷,多讀書·······還可以嘗試欣賞不同種的音樂看看

如果題主想輕鬆一點聽音樂的話,推薦這個:古典-落網
或者是這個: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裡面曲目質量比較參差不齊,但是落網的曲目配上適合的圖片還是很美的,網易的歌單有各種分類也非常不錯(網易古典音樂歌單里有許多古風········無視好了)。


既然急躁的你想試試用音樂來安撫一下躁動的心,那我不妨給你建議。
據說古典音樂里:巴赫抗躁動、海頓抗抑鬱、莫扎特抗失眠、貝多芬抗萎靡、柴科夫斯基抗飢餓、馬勒抗瞌睡、拉赫瑪尼諾夫抗寂寞...最後還必須得指出一個最管用的:布魯克納,抗吃醋後的不良情緒反應~


小的時候一聽到交響樂就頭痛,後來去學琴,一開始覺得曲子都很平淡啊,但後面彈著彈著就覺得有些微妙的趣味了,因為彈琴就是一個磨平性子讓你心情平靜下來的過程,這個時候就體會到了不同的美。當然,我愛上古典音樂是因為老師給我們推薦去聽圓舞曲。圓舞曲不愧被稱為愛的音樂,每次聽到都感到巨大的幸福感。再後來又迷上巴洛克音樂的恢宏大氣。後來的後來又愛上巴赫肖邦。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場奇妙之旅。所以,題主放輕鬆,找到你喜歡的風格就好了。


我覺得可以按著動畫片《貓和老鼠》裡面的歌單聽聽,曲子非常經典,而且一點都不枯燥,我就是這麼喜歡上古典音樂的。


推薦閱讀:

賦格和卡農有什麼區別?
有哪些史詩性的電影/遊戲配樂值得推薦?
聽不懂外語,卻十分喜歡聽外國歌。這種情況下對外語歌的理解是否會隔了一層?
選秀節目中為什麼很少人翻唱周杰倫的歌?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