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對遊戲主機價格很敏感?
100$的差價相對於購買主機後在遊戲上的消費投入完全不足相比,所以對於我來說,遊戲主機的價格不會是我在意的因素。但我發現很多人把價格作為選擇的主要因素,以至於主機廠商不惜虧本買賣來搶佔主機市場的份額。難道他們真的差那個錢嗎?
美國的基尼係數一直在0.4開外
而且很多其他國家的服務和福利在美國是商品化的
包括美國的大學助學貸款和醫療保險在內
由於非法移民和海外廉價勞動力的競爭,粉領族和藍領階層的生活也沒富裕到那裡去
遊戲機作為非必需品,你說面對這些顧客的時候能貴到哪裡去?
搞不清這個問題性質的人,大概還弄不明白川普為啥當選。
Xbox One S還是要拼價格戰的。看來你是看不懂微軟前兩年是怎麼輸的,研發階段高層錯把kinect當作引領Xboxone進入次世代的關鍵,就強行把kinect2.0加入到新機器的研發成本中,導致了Xboxone初版機能就比競爭對手低接近30%,微軟的營銷策略也是走的強行捆綁體感銷售模式,導致定價499美元,比PS4初版貴100美元,雖然這100美元就能買到體感這一客廳娛樂神器,可當時美國人早就對體感熄火了。
你機器外形腫大臃腫機能又差,還遠比競爭對手貴100美元,誰TM會買你遊戲機啊。更蠢得是微軟還採用這一銷售模式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後面發現事情不對勁才趕緊把體感取消同捆銷售,可這時候時代已經完全變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請大家數數,自己每台遊戲機有多少個遊戲?
我的PS4迄今為止大約買了50個遊戲,估計老玩家也都差不多,新玩家少點,可能30個以下。
那麼地球上絕大多數PS4玩家——也就是發達國家的玩家——買多少個遊戲呢?
答案是8個。
太少了是不是?然而這在遊戲業已經屬於比較高的軟硬比了,歷史上軟硬比不到5的主機比比皆是。有人可能覺得8這個數字不代表最終的情況,因為玩家以後會繼續買遊戲,但是你們還要考慮到PS4剛剛進入普及期,玩家素質比較高,等到PS4有一億銷量的時候,小白玩家比例會非常大,軟硬比數字應該會在7左右,過去大部分主機也都是在這個範圍。
發達國家有成熟的二手遊戲市場,歐美還有很大規模的遊戲出租業務,因此每個人玩到的遊戲數量要高一些,但是具體到購買遊戲,一般都在7個左右。你不用問為什麼,因為整個遊戲業沒有一個人知道原因。這個數字可能與每代遊戲機壽命5年有關,第七代遊戲機因為持續時間太長,軟硬比達到了驚人的10。
假設每個遊戲都是60美元全價(實際不可能),那麼8個遊戲就是480美元。遊戲機價格是299也好,是399也好,總消費都在900美元以下。算上租遊戲的錢,湊夠1000美元,這就是目前絕大部分遊戲機玩家在一台主機上的消費上限。
現在我問你,100美元的差價是不是致命的?
遊戲史上經常有些看上去已經徹底完蛋的主機因為降價100立刻原地滿血復活,也有一些基礎不錯的主機因為價格高了100就淪落到無人問津的慘境。在這個大部分遊戲都跨平台的時代,價格越來越成為一個關鍵因素。
知乎遊戲圈的最大缺陷就是老遊戲機玩家太少,大部分玩家都是PC出身,缺乏最基本的遊戲機行業常識,所以每次討論問題都是笑話連篇,居然還有人以為美國玩家都玩PC遊戲。關於發達國家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區別,遊戲機玩家與PC玩家的區別,我在知乎翻來覆去的講,苦口婆心地解釋,說了沒有一千也有一百次了,我自己都覺得煩了,換來的都是嘲笑。
其實我無所謂,真理不會因為傻瓜理解不了就不是真理。
以前玩PS4的時候,國行PS4首發在京東買了一台,價格是2700元。平時除了首發的盒裝遊戲會買全新之外,基本都是在閑魚買二手遊戲,通關或者棄坑後,如果遊戲沒有收藏價值就繼續放到閑魚上賣掉回血。又因為遊戲主機的生命周期夠長,不需要考慮硬體升級,所以總的花銷並不多。
最近我把那台舊款PS4送給我表弟玩了,回歸PC遊戲玩家的陣營,然而升級電腦就花掉三四千元了(舊硬體閑魚賣了1500元),加了兩條英睿達8GB DDR4內存,換了三星960EVO的固態盤,顯卡換了GTX1060,還有滑鼠鍵盤就不說了。而Steam上的遊戲雖然比主機平台的便宜,優惠幅度也大,但這些數字版遊戲幾乎無法交易,通關的遊戲只能爛在賬號里,回不了血。至於電腦硬體每年都推陳出新,遊戲對性能的需求也會提高。我覺得我這套配置可能用不了兩年又要升級了。
總的來說,主機遊戲是廠商去適應你們統一的硬體平台,有程序員為你們做優化,在生命周期內,玩家不需要用自己的錢包去追趕廠商的遊戲配置需求,而且盒裝遊戲也比較保值,可以回血。大部分玩家對主機價格敏感這是一定的,但是這個敏感要分情況討論。這並不是樓上各位簡單的拿ps4和x1銷售初期價格的對比,以及ps4pro和xox的價格對比就能說明微軟又要坑了的。
1. $100的差距到底誰最敏感,非核心玩家,這也是某孟姓大v提到的軟硬比問題,別說8了,非核心玩家能有2-3個遊戲/人應該是正常情況,而這種正常情況歐美一大堆。那麼他們玩什麼呢?Fifa…這種玩家,不會在首發期買遊戲機,更多的時候是在holiday的商戰時候。(一個重要的佐證便是即使ps4銷量遠超x1但是ps部門和xbox部門去年營收以及利潤並沒有差距很大。非核心玩家錙銖必較即使買了ps4也別想在他們身上賺太多錢)其實如果x1發布初期微軟能迷途知返及時打折能夠吸引非核心玩家,下場也不會這麼慘。年底商戰時候$100的力度完全可以被抹平甚至還有的找,你看看x1s現在歐美價格,真是微軟打起折來連自己都害怕…
說了這麼多好像微軟看到了希望一樣,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打折來的太晚了。現在一個非核心玩家和朋友去買主機玩fifa,問你什麼平台啊,朋友答ps啊,那我買了x1都不能和你聯機我買個毛啊。這也是現在微軟即使價格下來了仍然干不過索尼重要原因之一。
2. 再來講回某孟姓大v欲言又止的核心玩家,你真覺得核心玩家也只有10個左右遊戲(連他自己都說了自己多少遊戲卻又沒有展開講)?我這種每周不怎麼玩的新玩家庫里ps4大概60+,x1大概150+(3T硬碟快滿了),Nintendo大概60+,這些不算4399。即使算上打折時期買的遊戲在主機領域花費怎麼也要有4000美金左右,$100是事兒嗎?雖然我也在乎但是還真完全不是個問題,我更在乎的是我買了x1能不能玩到halo,能不能玩到Forza,能不能玩到gow。
那麼x1當初為什麼在核心玩家中也失去了地位呢,兩個因素一是微軟作死的在線驗證政策,二是第三方的崛起。前一點不用說了。關於後一點,當大部分非粉玩家發現,cod基本能替代halo,那麼多賽車遊戲好像讓Forza也沒有那麼吸引人,gow在發布之初更是沒有影子,還有那麼多bf啊,fifa啊,ac啊,farcry啊,GTAV啊之類貌似都玩不過來哦,那好吧ps4好像都能滿足我的需求,我何必要去買微軟呢。第三方的崛起在核心玩家中讓主機之戰變成了,我買什麼平台完全是看你能夠提供給我什麼服務,而不是看獨佔,而不是看獨佔,而不是看獨佔請重複三遍。
3. 這就引申到XoX的問題,難道現在還有人以為XoX是面向普羅大眾的嗎?Are you kidding me?你以為XoX會和ps4一樣大賣嗎?用屁股都知道不可能,499的價格是X1S的兩倍,這已經不是$100的差距了,在非核心玩家中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可能連4k電視在下一代主機出現之前都不會換!XoX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少量但是優質的核心玩家,提出了Xbox 4K exclusive的概念,玩第三方?沒問題我給你4K喲,來嘛來嘛還有更多4k60幀的第一方在xgp裡面免費送喲,就問你,ps4pro你個假4k怕不怕!再來說一遍,核心玩家看重的是什麼?服務!4K+xbox live gold+mixer+xbox game pass簡直不要爽到爆。在ps4pro+psvr的一波坑人之後(我一直覺得一些大v以買新不買舊原則給小白非核心玩家推薦ps4pro居心叵測,當然也可能是真傻真gk),我期待XoX完爆ps4pro銷量的到來。要死?還早得很吶!
kinect主要是平時和大部分遊戲確實沒什麼用,還強行加進去不能去掉,本體性能又差於PS4,這樣貴了100刀就是很坑爹了,要是和PS4賣一樣價格送個kinect我覺得倒是有不少人會去試。
現在倒好,貴100刀,是你你也不會買賬。
等去掉坑奶的時候首發已經失敗了。沒有任天堂的命就不要得任天堂的病,把特殊的操作方式強加給玩家還要玩家自己承擔成本這事情,任天堂都有失敗過。
知乎遊戲區有一個很奇怪的氛圍,就是拿遊戲機和pc比,甚至拿顯卡比。最近在天蠍座的評價回答下看了一圈,有一半都在說這台機器跟高端顯卡比超值。
沒錯,遊戲主機和高端顯卡比,超值!可誰讓你跟顯卡比了?!麥當勞和法國大餐比,可能又超值又好吃,性價比超高。那你麥當勞夾高級牛肉,一個漢堡賣100塊,有沒有人買?
說實話,有,我可能就會去試一試,就像我可能會去購買天蠍來試一試。但100塊一個的漢堡在麥當勞裡面絕對賣不好,絕對會在快餐界暴死。
對,我們說的遊戲主機暴死,不是說它不好。遊戲主機就是娛樂界的快餐,是電子產品中的廉價品,受眾對於它的心理預期就是那麼幾百美元。你跟走進麥當勞店裡的人玩高端?就算我買得起我也會覺得你有病好嗎!
再說了,一麥當勞店,不遺餘力地倒騰研究100塊的漢堡,最後發售的時候還說不出它哪裡好,請大家自己品嘗,懂的人自然懂,那些天天吃法國大餐的人一吃就知道值。不是。。。你這宣傳搞成這樣,不說這漢堡賣不出去,小心這店牌子都搞臭了。。。
嘿,這可能是麥當勞在知乎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主要是,競爭對手那個價,你不能差太多啊。
對老主機玩家不會太敏感
尤其新入坑的,之前玩PC的
遊戲機三個字容易造成:只能玩遊戲的假象
PC理論基礎:什麼都能幹,遊戲不花錢,多年之後可升級
對於一些玩家主機為非必需品,所以價格是非常敏感,因為是:可買,可不買的東西。
舉個例子:我自己有台2006年八月出廠的xbox 360,雙90nm,為了避免三紅果斷換了水冷,至今大作依然絲滑,雖然分辨上沒有PC高,但是說實在的,不是刻意擺在一起對比,效果還是過得去的。這台機器服役了將近11年,我想還會更久。期間在15年的時候,60塊換過一個拆機電源,還真沒有其他困擾。
其實我想說:
十年前的高端PC是否還能流暢運行GTA5,答案應該是不能。能否正常開機都是一個疑問。
如果要算總體賬還是主機合適,確實不用頭疼安裝必備環境之類的,就是開機玩就是了。
後期投入就像手游抽卡,一開始你是不會將其視為成本的。更何況一個本來就賣300刀不到的東西加100刀,任誰都會肉痛。
100美元看著不多,但是國外平均軟硬比8:1的現實和遊戲二手店的盛況是國內玩家萬萬沒想到的吧?這點花費沒有多少錢,100美元相當於幾乎兩張全新遊戲,也就是一台主機1/4的軟體錢,實在夠多了!
為什麼FIFA到現在還在出上世代的版本?ps2前幾年還有FIFA?
哪怕上個世代長度達到十年,換主機成了當務之急,依舊有一大批人並不想換,他們依舊要等到本世代主機降到不能再降,才會考慮更換。
就事論事,說說對x1x定價的看法。
叛逆者說得很對,在你沒有霸佔市場的情況下強行比大家的價格都要高,而且高出很多(兩個全價遊戲的價格你不覺得多?),明顯是在作死吧。
假設下一世代掌機只有ns,只要你想玩的是掌機不管多貴你都得掏吧。但是微軟的家用機可是有索尼的ps這一個死對頭在的。x1和ps4在當初首發期沒有太多遊戲支持基本單純靠商業戰略支撐的時候,x1輸了。不管x1當初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現在xbox是大劣勢,你還要強行賣的比對手貴?而且不是貴20、30是貴100?擺明著「我不是一般人玩的玩具,你們考慮清楚再來買我」這樣的態度,且不說一般玩家對這個敏不敏感,你就算是個老玩家也得盤算一下這多出來的100$能買到多少體驗、自己需不需要吧。
3ds的強化版new3ds出來的時候,有人是抱著3ds不放的噴new3ds的,買機子的時候有人選擇買3dsll而非new3ds系列。對於這些玩家而言,3dsll的體驗足夠了,沒必要為多出來的部分體驗買單。這種考慮難道不是一種合理的考慮方式嗎?何況3ds和new3ds差價才幾千日元,根本沒有100$那麼誇張。
再者,作為一個遊戲機,機子的售價相當於入場費,不管你玩多少遊戲、玩多久遊戲,入場費不能不交吧。你光入場費就比人貴個百八十,這還只是入個場,裡面的服務都還體驗不了呢。站在正常人的角度來說,你肯定會考慮這入場費值不值吧?
說白了,微軟這麼給x1x定價壓根就沒有想去把x1x甚至x1系列扶上神壇,壓根就沒希望能賣出去多少。
因為這個地球上終究是窮人多啊,賣的好的產品永遠是性價比高的那款
什麼叫很多人? 我看就是這些喜歡引戰論戰的好戰分子把,這些人其實是少數。
不排除有些人真的很在意價格,但是作為一個真正的遊戲玩家,看到有好遊戲,不太可能忍住不買某家的機器。 能忍住的都不是真玩家。
其實很多人對待遊戲機就像對待電器一樣,他們不是核心玩家,沒有對於遊戲的情懷,對於獨佔什麼的更是沒有任何概念。就像一般人買電視,看了半天其實就看懂了一個尺寸,色彩效果什麼的就靠銷售員吹。這個時候決定性因素就是價格了。
個人認為,當一個新人選擇買主機時,往往就是因為他想要玩自己中意的那一兩個遊戲。所以考慮是否購買時,他是不會考慮以後將要買的大量遊戲價格,甚至他都不認為自己會買很多遊戲。從為了玩一兩個遊戲而買一台主機的角度考慮的話,價格因素就十分敏感了,這100美金能決定太多人的想法了。
不好意思,我對任何東西的價格都挺敏感的
主機的一大優勢在於性價比,玩家的期待在於購買後在該機的生命周期內可以玩到發行在上面的所有作品,也就是說一次投入可以滿足未來幾年大作的硬體需求,這是主機很重要的一個優勢點。同時,與pc平台不同,主機平台是一個遊戲適應硬體而不是硬體去滿足遊戲的平台,相比於硬體的性價比,玩家追求的是遊玩體驗的性價比,而過高的主機價格削弱了這一優勢,所以玩家群體對於主機價格還是很敏感的。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在乎價格的人想玩盜版。所以遊戲機價格=玩遊戲成本。而不是像題主說的只是一張入場券
推薦閱讀:
※遊戲軟體開發,硬體的架構影響有多大?
※如何看待VGtime盜取抄襲PSNINE獎盃翻譯、圖片、TIPS?
※有哪些遊戲中時間會隨著遊玩不斷流逝,如果你不幹正事就會導致壞結局的遊戲?
TAG:Xbox | PlayStation | 市場 | 家用遊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