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外敵入侵中國,在北方的抵抗總是不盡人意,最後都是在南方作殊死一搏?

呱呱,我說的是外敵入侵,指的當然是南北宋(崖山之戰、釣魚城之戰),明朝(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中華民國(這個就不必說了吧,衡陽保衛戰,長沙保衛戰,基本是靠南方維繫著最後一絲希望)。

題主連「殊死」都不認識能寫成「輸死」,難怪只知道放放地圖炮了。


山西人一答:

本人山西雁北人,家譜從明開始,再前已不可考。

山西鮮少與外界交流,所以本土人與古中國文化習俗建築均大量保留。

先說南北宋,我家是沙陀族人的大本營,沙陀人的家鄉。後來變成遼朝轄下,直到被金所滅,我祖先成了金朝居民。最後降蒙古後甚至參與了蒙古滅南宋的戰役,以蒙古軍身份。你們可能不理解,但是回看歷史,石敬瑭賣了幽雲之後(也不叫賣,石敬瑭就是沙陀人),我們從未當過宋人。甚至我們祖先就是游牧民族之一。不論遼金蒙古,都是地方政權,或者地域國家,並不是民族政權。而唐末時候晉陽居民已經半胡(半數胡人),雁北胡人更是十之八九。回鶻沙陀突厥各胡混雜,我們抵抗誰?

再說明朝, 多爾袞 占令北京之後,大同總兵 姜瓖 叛亂反清,山西全省呼應。 多爾袞 從京師抽調全部主力的滿、蒙、漢軍投入山西戰場。除了英親王阿濟格、敬謹親王尼堪領軍圍困大同外,被調往山西作戰的還有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多羅郡王瓦克達。 歷時一年攻破山西,造成 大同之屠,朔州之屠,渾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澤州之屠,朔州二屠 。而網上鼓吹的嘉定揚州,也只是清軍兩個親王破城之後的行徑。比起山西大戰基本沒有什麼抵抗,也沒有出動如此多的部隊和主力。怎麼就成了沒有抵抗?沒有血性?

中華民國抗日,東北軍保存兵力西逃,華北平原無險可守,但是日軍到了山西,就不一樣了。平型關在哪你不知道嗎?抗戰八年,山西就打了八年,多少太行兒女,呂梁英雄讓日軍往西過不了黃河。沒有山西,毛太祖能安全屈居陝北?淞滬長沙戰爭激烈,難道山西戰場不激烈嗎?

平型關遭到眾多人質疑,那我再舉幾個: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和平型關一樣都是依託有利地形的戰役。是古代太行八陘里的古關隘,平型關是飛狐陘,娘子關是井陘,忻口戰役是雁門關、五台山一帶。都是地跨千里的艱苦戰役,是日軍在早期侵略華北遭遇的最強抵抗。由於黃土高原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經濟落後,組織不起大型會戰,但已經充分展現了血性了。

主要因為現代南方人多,經濟較為發達,所以話語權掌握在你們手裡,你們鼓吹自己的同時,又踩了我們一腳,說北方不抵抗。呵呵~雖然我山西沒有什麼人,人口只有河北三分之一,山東四分之一,河南五分之一。但是史實不是編的,是沒法編的。


要是你每次月考,周測之類的小型考試都考得盡如人意,也用不著在期末考試殊死一搏了吧?


因為北方抵抗成功的都被題主忘了。

歷史上,北方是對抗游牧民族的軍事前線,只要北方局勢崩壞,南方基本是毫無反抗之力的釜底游魚。

唯二能偏安百年的王朝,一個東晉,一個南宋。可惜,打贏淝水之戰的是北府軍,中興四將三個陝西人一個河南人岳飛,都沒有南方人什麼事兒——倒是秦檜是南方人。


明朝是南北之爭最有意思的朝代。

明朝是唯一一個從南方發起統一的王朝。可惜,洪武皇帝麾下,基本是蘇北人,白完人。

開國就鬧出了南北榜案——皇帝要用科舉收攏天下人心,臣子錄取了一堆自己的老鄉。皇帝的淮西舊將都不敢做的事,腐儒們做的心安理得堂而皇之。

兩百年科舉,終於有了崇禎的眾正盈朝——南北榜案大仇得報。在北方收稅收得賣兒鬻女盜賊蜂起,南方倒還能溫風軟雨。

中國自唐以後的格局就是南方繳稅北方當兵,這個格局一失衡,連個偏安的局面都別想維持。


順便,兩蹶名王的李定國,也是陝西人:)


團戰adc最後死,因此上單中單打野輔助的戰鬥力都不盡如人意?


看了大多數的朋友的回答,我放心了,中國有希望,不單單只有高曉松之流

金滅北宋,北方父老起而反抗的何止萬人,面對家園被毀,妻子兒女被擄掠,北方的千萬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保衛家園,只是因為統治者丟下百姓跑到南方,這些北方百姓的反抗即使被記錄在歷史中,也被後世文人可以忘掉,然後假裝客觀中立從民族性上分析這分析那,強暴著北方百姓的英靈

這個回答之下,凡是不顧事實陰冷地分析問題的,你們死後有什麼面目見千百年前的北方百姓於地下么?

有些中國人,無恥!!!


我覺得其實題目其實已經說明一切了。

當外敵來侵時,在北方的才叫抵抗;

等已經打到南方腹地了,就只剩下殊死一搏了……


謝邀!這個問題我關注了很久,因為最近三台電腦全部壞掉,手不能很好的回答,所以一直擱置到現在

先說下結論:南方抵抗比北方要「頑強、持久」,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但北方防線一旦崩潰,其淪陷速度,是比南方要快的,所以就給了題主北方抵抗「不頑強」這種誤解。


問題出在地理上、政治上。

前面有匿名朋友已經從地理角度進行了分析,這裡拾人牙慧,繼續闡述


下圖是一張中國本部的地形圖。

========

把歷史上的國家戰略加到上面,於是變成了下圖

中國歷史上的勁敵主要來自於北方,所以最上方的長城防線,是最重要的,也是經濟成本最低的防禦方式。

上古時期關中平原作為長城補給點,明朝時期依託京杭運河,為長城防線輸血。

配圖為八達嶺長城。

========

當長城被蠻族突破,中央王朝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比較典型的有北宋、明朝,當然這兩個朝代一直被人們表示不齒。

那麼為什麼長城被突破後,北方總是一觸即潰呢?

先來看北宋的局勢

北宋有個致命問題,就是長城防線並不完整。國家核心汴梁只有一道黃河防線擋在金兵前方。在歷史上,女真騎兵趁著黃河冰封,一舉拿下開封,導致了北宋政權的崩潰。

而同期宋軍在太原堅守近一年,山西省作為長城防線的支點,重要性可見一斑。

================

從政治上來說,隨著中國歷代中央集權的加強,國家核心從關中遷移到華北平原,對全國的控制更強,但是外敵入侵的風險更大。因為關中平原本身就是一個群山環繞的要塞。華北平原則沒有這種性質。

上古到中古時期(漢唐),中國經濟、政治中心一直在關中。

關中地勢優越,易守難攻,實乃悶聲發大財之首選。

歷史上,關中陷入外敵的時候,其他幾個核心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因為地處關中的中央政權,並不能有效的控制其他幾個核心。一般的情況是:關中淪陷,其他幾個核心變成軍閥割據,關中最終也降級為軍閥之一。

唐末長安多次被異族攻陷,但並沒有發生像宋朝、明朝那種半壁江山迅速淪陷的慘狀,就是因為關中政權本質更像一個地方政權(洛陽也同關中情況相似,唐朝的歷史可以說是關中核心與中原、幽燕核心的鬥爭史)。

關中與其他核心的聯絡不夠發達。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朱溫搬家到汴梁。

朱溫發現長安被操了這麼多遍,早就不適合住人了,乾脆把政府搬到了中原。

也許這位軍閥當時並未想過太多,卻悄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汴梁太適合做生意了,比在關中種田要賺錢的多!

因為中原與其他幾個核心的聯絡太方便了!

依託運河、長江的水運,加強了與四川、江南、荊楚的聯繫。

廣袤的華北平原,讓幽燕核心也成為中原核心的一部分。

經濟上的繁榮、地理區位的優勢,讓處於中原的宋朝政府變得更強勢,變得更有錢,相比前朝變得更集權。

全國的財富源源不斷的匯聚到汴梁,全國的精銳部隊優先抽調到汴梁,全國的人才全部到汴梁發展。

這在漢唐時期是難以想像的。從宋朝開始,中央政府空前的膨脹。

但前面說到了,華北平原並不適合防禦,尤其是長城防線不存在的時候。

所以就發生了文章開始的那一幕,北宋被金兵一鍋端。

==============

以往中央政府(漢唐)淪陷的時候,各地豪強、軍閥會就地組織力量進行自保。而隨著士族的消失、國家對地方管控的加強。地方已經失去了這種組織能力。五代地方軍閥還能展現出對契丹的一戰之力,到了宋朝就開始暴露中央集權的弊病,之後的明朝也是如此。

當然這裡並不是在否定中央集權,畢竟你想要中央集權,中央集權的缺點也會一併繼承。


接著說南宋的問題

這是宋金對峙後期的大概形式,宋軍依託江淮、秦嶺對抗金兵,即便金兵控制整個北方,數次南下依然沒什麼戰果。值得一提的是,這時的西川、荊湖戰區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南宋並未像北宋那樣絕對的中央集權。在後來的宋蒙戰爭中可以說發揮了九成的水準,力戰而亡,不像北宋那樣發揮一成功力就長跪不起,真是羞恥。

時間到了明朝末期。

清軍控制了全國的所有重要地區,南明勢力已處於絕對劣勢。之所以南明在西南艱難抗爭數十年,更大的原因是清朝並未有效控制所有核心,換句話說並未建立完善的中央政府。中國巨大的資源並不能轉換為戰爭輸出。這與清軍短時間內佔領全國不無關係,以北京-東北核心來說,實力不足以短時間內消化全國。在進軍四川時滿洲太君戰力便已堪憂,後期滅亡南明完全靠整合全國資源把南明活活餓死。

最後說下抗日戰爭

以上面的標準,日軍入侵的速度比清軍不知差到哪裡去了。

除東北地區被日軍實際控制外,華北、中原、江南、華中、華南地區則處於中日拉鋸中,日本並未對這些地區實現有效控制。更不要說把中國中央政府擊敗了。抗日戰爭看似兇險,但局勢遠不如南明、南宋殘酷。(重要的是中央政府成功轉進重慶,民族主義的燃燒讓侵略者佔領幾個核心等於佔領中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更不要說什麼南方比北方抵抗激烈了。


因為敵人從北方來啊,而南方的鄰國都是弱雞。


這其實是一個地理問題。上圖。

北方第一道防線,即燕山,一旦被突破,整個華北平原將無險可守,根本沒辦法抵抗游牧民族騎兵的衝擊。要一直到南方,大別山-長江一帶,以及更往南的丘陵地帶,步兵對騎兵才能有一點戰鬥力。
題主說的幾個時代,都是燕雲十六州(即燕山防線)被拱手讓出之後發生的。讓出之後,北方無險可守,而且中原民族還失去了可以養馬的地方,騎兵完全無法發展。所以,你只能看到一路的退卻了。
抗日戰爭時同理。平原地區有利於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展開作戰,在裝備水平、士兵水平、指揮水平、情報水平、後勤水平都差對方一個檔次的時候,中國軍隊在平原地區是完全無法抵擋日軍的。


題主的世界觀是北方游牧民族耐心積攢兵力二百年,一朝南下,殺的北方人潰不成軍。然後在南方受到輸死抵抗,尚有一絲希望。mdzz

難聽點就是北方被殺沒人了才會需要南方人去打仗。游牧民族的日常不是積攢兵力,是劫掠邊地,北方人贏了,萬事大吉。自然不提,世界依然太平,死的人你也看不到。北方被經年的劫掠拖垮,游牧南下,你才忽然發現,最後說一句,北方侉子果然不行,不愛國。嘖嘖。哪一次,游牧南下不是先經過北方的大災大難,游牧銳氣盡失,僅憑強弩之末都能打垮南方人,哎,你說這些南方蠻子,弱雞啊!
你看,我也會。


因為北方游牧民族的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戰術不行,哪有題主你聰明。


您好。
我無意挑起地域爭端,也不想對題主提問的動機進行揣測,只是陳述事實。
在漫長的封建時期中,古代中國幾乎一直面臨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在90%的時間裡,駐守北方的軍隊與侵略者艱苦作戰並取得勝利;在10%的時候,他們失敗然後江山易主。
至於題主說的「死扛」,您值得是南宋?南明?還是五代十國?


因為在北方就成功抵抗了的不會需要南方來苟延殘喘呀。
這個題目可以換個問法:為什麼南方對外敵的抵抗以失敗居多,而北方有成功也有失敗?

順便分享一個我看到的評論,我覺得這個是最佳答案(不熟悉流程,如果有問題請提出,會及時改)


我大萌在北方宣大遼東線扛了兩百多年,你就記住個揚州?


這個問題。。。。北方人中一些好事份子喜歡說南方人是「南蠻子」,其實在我江浙一帶才是正統漢人,北方都融合了多少少數民族的血液了。。。。


呵呵
既然你提到民國
那就好好扒一扒南京國民政府這個孱弱的南方政權是怎麼出賣中國利益,一心內戰的。
扒黃河燒長沙的老黃曆我都不提了
我就提提當地處北方的共產黨已經竭盡全力在蠶食敵後廣袤土地,全面對抗日本侵略者喪心病狂的三光政策,國民黨在幹什麼。
國民黨居然對積極抗日的新四軍下手了!
居然在一邊和日本人媾和,一邊對自己的新四軍下手了!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複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這就是國民黨偽政權做的好事,這就是所謂合法政府做的好事,這就是積極抗日的蔣匪幹的好事!
時隔千年,我想未來人可能也會發問,就像我們問為啥高宗一定要殺了岳飛呢?結論是高宗就是一個純傻逼。
那麼,蔣匪為什麼一定要勾結日寇,害我同胞,坑殺志士呢?他為什麼不幫八路幫新四軍呢?

也許,他太聰明了吧,聰明到忘記了邪不壓正這四個字了。


首先,在戰爭當中,地理因素是尤為重要的。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若縱觀古今,天時可以變,人和可以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地利了。

先來看一張中國的地形圖:

很明顯可以看出來,以太行山脈、燕山為界,一直到大別山與長江,整個華北平原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要抵抗外敵,例如明朝抵抗清軍,就必須要阻止清軍入關(山海關)。否則一旦入關,整個華北就守不住了。這就是為什麼在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佔領了整個華北,直逼武漢。

但是相比之下,長江以南的地勢就較為複雜。不僅山地眾多,還有錯綜複雜的水系。這就給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以及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推進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同時,複雜的地形也為游擊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例如以井岡山為根據地的紅軍等。

直觀一點來說,在南方非沿海地區你要登上了一座山,擺在你面前的有兩種情況:

1:你面前還有一座更高的山;

2:你面前還有無數座山。

而在華北平原,那可是「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大家可以對比看看。


@長期不友善 的回答里提到了山西的作用,這也與我的回答不謀而合。我在前面的回答中,很注意地沒有使用「中國北方」,而一再強調「華北平原」,就是因為在這裡不包括山西。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太行山脈完整地將黃河以北的區域一分為二。而且要知道山西不僅僅有太行山脈作為屏障,其山區面積更是佔到了全省面積的80%以上。所以即使被佔領,山西也是重要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第一場大捷也是在山西的平型關依託地形打的伏擊戰。

所以總而言之,要是在北方輸死抵抗,基本就是皇城被圍像崇禎一樣自掛東南枝去了;而要是在南方抵抗,你總能找到個山頭,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說不定還能翻盤。


這麼關鍵的一個字你居然錯了,你哪裡是南方的自我感覺良好者,明明是個學藝不精的打入我國內部的日本人啊!


打仗主要靠經濟和組織,大運河修成以後,中國都是南方出錢北方出人打仗的。北方人頂不住,南方就沒了屏障保護,就好比用柔軟的腹部和人家的拳頭較勁。那不叫抵抗的激烈,只能說因為不會打仗,指揮混亂,內訌不斷,拖成那種遍地烽火的爛仗,所以打得比較慘烈。就比如你說的長沙衡陽之類的戰役。整個抗日戰爭,日本人從沒跨過潼關一步,你聽說過北方人自焚保西安,扒開黃河灌山西了?

實際上古代中國最強的兩支軍隊,一隻駐紮在北京到山海關一代,防禦東北方向的入侵。這支軍隊的統帥,從安祿山到吳三桂,都有轉動天下的實力。另一隻就是駐紮在山西,對抗蒙古人,統帥從李克用到姜襄,也都不是善茬。這些人是戰是投降,都是專業人士的決斷。傅作義被圍在北京也沒打啊?不懂軍事就會嚷嚷氣節,撒錢玩手段填人命裹挾老百姓的典型,前有明朝士大夫,後有蔣中正。


純感覺:
從中原王朝角度講:
北方敗了能往南方跑.南方敗了就真玩完了.

從蠻族角度講:
攻打北方是就專註突破中原王朝邊防就好了.
佔了北方後.各地都要分兵駐守.被佔領的北方肯定不會立馬就配合.還要鎮壓各地造反.
從草原到中原還好.再從中原到南方,會水土不服吧.
之前從來沒打過水仗.


推薦閱讀:

現在部分長三角人對安徽人的成見,與當年朱元璋打壓江南的政策是否有歷史淵源?
香港人敌视内地人吗?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黑上海人?
印度人真的很逗比嗎?

TAG:地域歧視 | 林則徐 | 地域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