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清歷史,覺得很多事情上,古人十分愚蠢,那麼,後來人看咱們,是否也一樣?

我自己看來,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縱觀全局,是站在事件結束之後以上帝視野看整件事情,所謂「事後諸葛亮」。如果設身處地,把自己放到當時的情況,可能並不會做得更好。


啊!股市大跌到4100點,這是頭部嗎?牛市股票要抓住。

果然不是頭部,一山還有一山高啊,直衝5000點!幸好沒拋。

這不是頭部,根據前幾天的經驗,還會再創新高!

哈哈,我簡直英明神武,又創新高5100了,諸葛亮也就這樣了。前幾天被震蕩出局的都是傻帽。

大回調,4500點了,有支撐,要補倉。

補倉果然是對的,這次還要再創新高!直指6000點啊!

咋辦?跌倒4000點了!不要緊,根據歷史經驗,三天大跌必有一漲,何況還有支撐。

哈哈哈哈,我果然英明神武。政府要救市,打死你們這群空頭。後市必有大漲。

這是前所未有的股災啊!政府出王炸也不行了,市場信心全無,3800點不是底,趕緊割肉出了吧。

這個反彈無力,後市必然繼續大跌,政府也敵不過市場規律啊。

果然不出我所料,哼哼,幸好前天出了票,現在可以笑看大盤了。3500點不是底,過幾天就是3000點。

這... 迴光返照,後市必然繼續大跌。

果然如此,這反彈分明是陷阱,上行阻力巨大,幸好我沒有踏進去。

靠,政府果然無所不能啊,重上4100點,已經比我割肉的時候點數還高了,牛市果然還在,果斷殺入。

尼瑪,大盤都要跌停了,7年沒跌過這麼慘的啊,老百姓早就沒信心了,堅決斬倉,不能重蹈上個月的覆轍。

納尼?

回頭看看心理路程,真是太SB了,這麼明顯的走勢看不出來。可是... 明天走勢如何,還是不知道啊!

--- 8/26更新 ---
咳咳,廣大套牢的朋友都很關心後續的心理路程,那就再貼貼。

這是誘多,要堅守紀律,不回調不能加倉,逢高減倉才是正確。

果然大跌,哈哈,4000點壓力很大,明天看看情況再擇機入場。

低開殺入,當天盈利果然不少,就算有漲停限制一天盈利也能超過10%啊!英明!

先出一部分抱住利潤,剩下的不用怕,還在昨天的陽線內運行,繼續持股,漲跌都可面對,穩健!

3500了!到達震蕩箱底底部了,好機會,大舉殺入!

這... 說好的箱底呢?!!這哪是箱體,這是漏斗啊!

哪位老大之前說的3000指日可待的?真服了U,這3000點來得真快。

「老鄉,不要跑~~~ 降息降准了,過幾天還能降印花稅呢~~~」
是跑呢,還是跑呢?似乎不管怎麼辦,過幾天看都是SB.... 10天前的看一個月前很傻,今天看10天前還是很傻!崇禎皇上、老佛爺、李中堂,我真的很理解你們,當家不容易啊!

--- 8月14更新 ---

之前有些想法並沒有完全寫出來,因為看了其他答案覺得已經說的挺完整,我也沒必要重複。不過後來看了評論,覺得還是把想法都寫完為好。

不論明清時代的人,還是更早的古人,或者是前些年的人,甚至是幾年前的自己,現在回頭看都會覺得他們做了很多蠢事。主要的原因可以說在幾處:一是見識不足水平有限,二是事前決策確實比較難,三則是事情好壞難定。

關於見識不足水平有限,比如林則徐這樣的稱得上是能臣了,但是也會認為「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覺得洋人沒法陸戰。甚至認為「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見信及錄(清)林則徐),可以說誇大了洋人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在這種認知情況下作出的決定,難免有錯誤的地方。而更多清朝官員上至皇帝,對西方了解的更少,做出的決定怎能不蠢?就以炒股而言,大部分散戶既沒有內幕消息,也缺乏相關技能,水平比不上那些專業人士,決定自然也會問題百出。

就算水平夠了,事前決策也很難保證就是最佳甚至是合格的。所謂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個。看完球的以後各路懂球帝都能排兵布陣、說的頭頭是道,問題是比賽前你怎麼知道梅西會吐、C羅會踹人、巴神會思考人生?事後我們當然會說梅西太累了狀態不佳,C羅心煩有前科,巴神一貫不靠譜,就如我們回頭看股市,說漲看跌都有道理,但是真本事不在事後,而在事前。誰要是帶著K線圖穿越回去炒股,徐翔也能被他嚇死,不用證監會,他一個人就能救市。我們回頭看看歷史上很多人做決策,的確是犯了蠢,看到丁汝昌帶著北洋水師覆沒可以批李鴻章識人不明,但是不要忘了李中堂之前幾十年的決策十有九中,簡直稱得上是神機妙算。事前決策很困難,有時犯蠢可以稱得上是必然。兩國相爭,有時候真不是比誰更高明,而是看誰犯錯更多。

最後,判斷一個事情的決策是否正確,不同時間答案可能會不同。今天買入股票明天漲了,算是買對了;可是後天跌破了買入價,這就算錯了;大後天又漲停了呢?我多年前準備高考,學校有報送上海交大的名額,我沒看上要自己考。結果考得不怎麼樣,讀了第二志願,只是一個平常985,結果還不如交大呢。可是因為學校教育改革,讓我有幸轉到了計算機系,系統的學習了相關知識(之前都是自己看書寫程序,覺得上不上計算機系根本無所謂),才發現之前的想法淺薄,這又算是因禍得福了。畢業以後工作太努力結果傷了身體,可是卻又因此被同事推薦去了矽谷,從而和老婆走到一起並因為她最終創業實現財務自由,這又算是好事?可也許幾年以後,又會因為當年傷了元氣而懊惱。福禍相依,人生起起伏伏就像股市漲漲跌跌很難說得准。我們觀前人某些事情做得蠢,或許讓他再幹上三五年沒準就變成了好事。

所以我對「覺得很多事情上,古人十分愚蠢,那麼,後來人看咱們,是否也一樣?」的看法是:很有可能,因為當事人見識水平有限難免犯蠢;某些事情難以處理總會犯蠢;某些決定階段性看可能也是很蠢。


其實主要是因為信息的差異,我們和古人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代的我們打開電視,就能知道奧巴馬在幹嘛、股市的情況怎麼樣、油價漲到多少了;打開網站,我們就可以看到每家飯店/旅館/網店的點評、買家秀,可以按分數篩選目標;我們如果想了解一個人什麼樣,完全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平台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這個人的蹤跡。在現代,我們習慣了信息的充分,我們根本沒法理解信息不充分的古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換句話說,我們依賴於信息的時候,就會覺得開上帝視角是一件很正常至少並不遙遠的事情。

但對於古人來說,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對他們來說拼了命也不一定能做到。
比如打仗,其實古代戰爭比的就是信息差。古代並沒有衛星,薩爾滸之戰的時候,明軍根本不知道其他幾路的形勢,一路路過去送死,終致覆滅。類似的案例很多,都說袁紹葬送了大好局勢,可是他確實不知道曹操的糧草已經快堅持不住了啊,許攸就靠得住么?換別人真的未必做更好。
比如用人,古代皇帝和人臣都只能處於猜疑鏈之中。比如現在都說崇禎信錯了東林黨,這沒錯,但是崇禎當時又怎麼看得出來?換做是你們,一邊是陰陽怪氣、橫行無忌、自稱九千歲的閹黨,一邊是飽讀聖賢書的儒生,你會天然對誰有好感,又會天然相信誰?再說殺袁崇煥這件事,清軍好好的突然出現在了京師,袁崇煥的部隊又非要進城,你是皇帝你能不猜疑么?
再說政策實施,即便是現在有這麼多經濟學家、經濟模型、數據分析,我們都不能確保一項經濟改革能夠獲得成功。在古代,一條鞭法、攤丁入畝之類的政策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執行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真的很難測清楚。現在我們反觀明清的許多做法,都可以簡單地說「太腦殘」或者「想法不錯但太單純」,但在當時,又有誰知道後果會是如何。我們總是擅長用結果反推政策的錯誤,但這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錯誤,歷史的經驗恰恰是前人的失敗累積的。
說個外國的例子吧,滑鐵盧戰爭的時候,英國打贏了好幾天國內都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拿到消息後故意拋售股票,讓英國人誤以為打輸了,跟著拋股票,結果羅斯柴爾德家族賺了一大筆戰爭財。這不是貨幣戰爭那本小說的故事而是真實的歷史,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信息差有多大影響。
近代的外國人如何評價李鴻章、袁世凱? - 夏惟桐的回答,我在這個答案中貼了資料,裡面李鴻章、袁世凱等精英對歐美社會制度利弊清清楚楚,但為什麼清朝仍然一瀉千里最終崩亡?我想或許只有設身處地去感受,才能理解中堂大人當時的那種無力感。如果不是看了日本的資料,我們又怎麼可能知道甲午戰爭日本的經濟就快撐不住了,我們現在反過來指責清軍沒有多堅持是很容易的,但當時局勢如此,沒有人知道日軍的情況,也更沒有人敢賭。

其實我們看到更多的,其實並不是古人的愚蠢,而是古人的無力。

PS:樓下有人回復說這是決策的問題,和信息關係不大,是決策問題沒錯,但信息程度不同,決策難度截然不同。不信你找一個和你差不多強的人一起打魔獸爭霸,嘗試一下開戰爭迷霧和不開戰爭迷霧對比賽的影響。所以,那些在黑暗時代依舊運籌帷幄的人,值得我們更加尊敬;而那些由於無從判斷而決策錯誤的古人,不見得是蠢,只是如你我一般的平常人而已。就像一個高票答案說的那樣,玩三國殺只有八個人你都不一定能分出誰是反賊,何況朝堂上的幾百個臣子。


在我看來不是因為古人蠢,也不是古人信息不足,恰恰錯了。是由於史書的信息不足,只能簡化記錄而已。
史書只能記錄一些事件,很多還是簡化了的,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很多事情我們還是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內部是怎麼操作的。在古代,很多事情更是這樣,一些事情無法考究,只能聽信史書,我們知道史書上面記錄劉邦斬白蛇的故事是假的,那麼我們知道別的事情是真是假嗎?
同樣,即便是真的,難道當事人真的很蠢嗎?可能只是一種簡化記錄。
現在為了直觀說明這種簡化記錄,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比如我和小明進行猜拳遊戲,剪刀石頭布。小明告訴我他要出剪刀,結果我出了石頭,沒想到他出的是布,我輸了。後人會記載,我是多麼愚蠢,輕信別人說的話,然後被騙了,輸了。但是其實我當時可能是這麼想的:我在想,小明告訴我出剪刀,以我對小明的理解,他肯定會出剪刀,因為他屬於那種故意會暴漏自己意圖然後讓對方懷疑的人,就跟諸葛亮的空城計一樣,所以我不能上當,我就賭他肯定會出剪刀。好了,結果我輸了。看見了吧,我確實是輸了,但是我當時肯定不會傻到認為敵人故意想讓我贏故意告訴我信息的地步,我是在心裡進行了一番計算之後出的。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史書上面往往記錄的一些事情,我們假設是真實的(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認為是真實的),但是我們只能看到一個事情的「結果」,我們不知道在出現這個結果的時候當時面臨了多麼複雜的情況,很多史學家肯定也不能還原當初的情況。所以只能簡化記錄,造成了一種錯覺,當初的人很傻。有人會反駁我:史學家是經過考證的。我只想告訴你,史實是可以信的,結果是可以信的,比如明朝存在了多少年是可以信的,明朝第幾個皇帝是xxx是可以信的。但是當初發生一些事情的時候一些前因後果其實是很難還原的。你就想想,生活中有沒有這種情況,你跟一個人不和睦,但是表面上裝作和睦,有一天你跟他鬧翻了,為啥?估計外人都不知道,說不定他都不知道哪裡得罪了你。政治上的事情更複雜,一些人當初的一些事情可能就可能造成一個不小的後果,至於當初是怎麼想的,沒人知道。但是古人肯定不是傻子!你想想,孫子兵法多少年前就寫成了,你想想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計謀,到了明代只可能更加深入人心。這就好比如你要是有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的水平,到古代肯定是一個牛人。古人一樣,春秋戰國時期古人都很厲害了,都很聰明了,怎麼可能傻呢?很多人可能當初做事情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但是肯定不是傻子。個中緣由誰能說清。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看法,就是所謂的史書,很多時候都是給別人一個標準。一個事實標準,可能不是事實,但是很多史書都如此記載就當做事實吧,在此標準之上進行研究總比沒有標準好。其實歷史就是歷史,過去了的事情真的很多都說不清。比如我們看古書中的很多大人物,好像很蠢的樣子,其實我們不妨想想,在現實生活中,隨便一個科長一個處長都是老油條級別的,都是人精級別的。如果真的深究每個人的話,那真就寫不完了,而且也沒法寫。很多時候簡化記錄也是一種必須,要麼歷史沒法寫了。史書中肯定存在很多過度分析,過度揣測,但是肯定也存在更多的分析和記錄不夠。
而且我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即便記錄的歷史是錯誤的,我們照樣可以學習到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事情可能在別的歷史事件中會發生,所以研究歷史么,我覺得主要就是以史為鑒,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對錯有時候並不是太重要。你看看甄嬛傳都是編的,但是你看甄嬛傳還是可以學到很多道理不是么?如果你經常看甄嬛傳這類的電視劇,最起碼勾心鬥角的本領肯定也會有長進。


你看古人如SB,後人看你亦如是~


不一樣。
你是大概率上不了史書的。


從信息的角度已經說的很全面了。

我覺得還有兩點。
一個是,旁觀者和真正做決策的那個人,整個心態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袁紹(演義世界),手下一幫謀士一個比一個牛逼,說的都一套一套的,到底聽誰的?
即使今天把你放在類似的崗位上,你也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而是像袁紹那樣各種舉棋不定。你覺得古人像傻逼,也覺得今天的政府官員都是傻逼,也覺得你老闆是傻逼,也覺得你家長是傻逼。
其實傻逼就你一個,因為你根本沒有獨當一面、統御群臣、做出任何重要決策的經歷。即使你穿越回去,知道整個歷史走向、天下大勢,其實也一樣做不好,被人一波虐死。
所以覺得別人是傻逼的,到了事兒上可能真的會傻逼。

第二個就是組織力的問題。在我黨靠紀律、肅反、各次大清洗、電報電話、鐵路、官僚系統等工具,把整個國家從基層徹底組織起來之前,整個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一盤散沙,或者說工業革命之前,全人類都是一盤散沙。真正有效率的國家機器往往只在小國有效,秦、羅馬帝國、哈里發帝國等,開局時都是上下一心的殺戮機器,等到疆土一擴大、人民一增多,紛紛迅速變成半身不遂的巨人,信息上下不通、欺上瞞下,中間階層腐化、稅收效率極低,執行能力變低、流於形式,今天我們稱之為大公司病。在多數情況下,一個朝廷不管做出任何決策、改革,結果都沒啥區別,因為什麼都執行不下去。所以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什麼都不做,是因為什麼都做不了,任何好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都會走形變樣,最後變成中間階層斂財的工具。王安石改革就是這麼失敗的。
山東六國真的反對變法嗎。南宋朝廷真的醉生夢死不思北伐嗎。韃清官員真的以為鴉片是烏鴉做的嗎。非不為也,實不能也,任何改革都會觸動大量中間階層的利益,而他們完全有力量把中央的決策者弄死,搞一個能代表他們利益的君主上台。
這些保守主義者,其實一點也不糊塗,說鴉片是烏鴉肉的那些官員,那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心裡明鏡似的,知道全國禁煙這種事兒,以清廷官僚系統的組織能力,根本推行不下去,虎門銷煙也銷了,全國有幾家煙館因此關門?整個朝廷、官僚系統、全國的商人、老百姓,都是鴉片利益鏈條的一部分,整個組織已經爛到骨子裡了,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爛到骨子裡了。誰當頭、誰做出決策、做出什麼決策,都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沒有執行。


莫說古人了,回首看我們自己做過的許多選擇,有時候多少也會有「」那個時候奶子哦不腦子被驢踢了吧,居然會以為事情是這樣的」的感覺吧?

但那個時候我們只知道那麼多所以只能那麼選啊!


王羲之有雲: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作者這樣寫道:
很多人問,為什麼看歷史;很多人回答,以史為鑒。
現在我來告訴你,以史為鑒,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發現,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變化,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為鑒,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點;不能改的,叫做弱點。
順便說下,能超越歷史的人,還是有的,我們管這種人,叫做聖人。

ps:是不是有點偏題 - -


一般來說,以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畢生所為,後人在歷史裡是看不到我們的。


真羨慕讀書沒有帶入感的人,痛苦會少很多。


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樓主問你兩個問題:
1、你覺得全世界傻逼,誰傻逼?
2、全世界都覺得你傻逼,誰傻逼?


不用後人看,你現在看看十年間政府做的事……

不是批評現在的政府,就是舉個例子說明,哪怕在現在這樣比夏惟桐所說的信息不發達時代發達了許多的時代,很多政策仍然可謂十分無腦的事

其實還是信息的事,現在比起古代,我們能獲得的信息量可以說是絕對量更多了,但由於全球化趨勢,我們所能獲得的信息相對於這個時代,卻反而更少了

一場古代戰爭,就是對戰雙方几條戰線的情況,對現在我們來看是小菜一碟,想搞清對方信息似乎輕而易舉

可是,現在就南海那點破事,背後卻要牽扯到全球n多國家和n多因素,任何一方發動現在所有能掌握的科技去偵查去測算,得到的結果也還是要面對一個黑箱子

做出任何傻事也不足為奇了吧

而且,有點像物理學上經典的理想實驗,全知的老人如果能掌握宇宙間所有的信息,那麼就能精確地預言宇宙在每個時刻的狀態么?這個命題已經被否定過了

是的,雖然這個不一定完全能套用到社會科學上,但有很多例子也會讓人明白,縱然誕生一個全知的人,掌握了所有信息,他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分析這些因素攪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樣的相互作用

以及幾十年後的結果

要不然,宏觀調控怎麼會越控越亂?


站在別人肩膀上怎麼能嘲笑別人矮呢,現在的一切都是在前人積累的基礎上得來的不是他本來就這樣


你看古人那麼做覺得很傻?古人在天上看著你說:這個SB,啥都不懂還在這討論我們。(只是假設的一個情景,沒有針對題主及任何人)


自從廿歲出頭以後,從來沒有覺得古人愚蠢,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說,我即不會覺得以前的人更傻、也不會覺得現在的小年青很傻,一代人只能是一代人的活法,時間、地點、技術、資源都不同,世界觀和道德觀都不同,不具可比性。


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我們覺得古人十分愚蠢,那隻能說我們讀的書還不夠多,或者說是因為我們更加愚蠢。

讓我產生這個想法的,是在我看完「王者不臣」在天涯煮酒板塊連載的《逆史讀袁》之後。現在用手機敲字,原文鏈接以後會附上。

文章很不錯,推薦對明清歷史有興趣的同學搜來看看。講的是崇禎時期各個大臣,不僅僅包括袁崇煥的故事。你只要讀完其中第一篇,王在晉與孫承宗的對答,相信你就會有所感悟。

遼東經略王在晉,此人在很多史書故事裡都是以一個簡單的草包,廢物形象出現,以烘托其他人的聰明偉大。但這種戲劇效果往往是因為中國大部分人看的所謂史書都是故事,演義,小說,小說家為了照顧大部分人的口味,會有把人物簡單化,臉譜化。

這樣才導致很多了解一些歷史故事,其實也就僅僅是故事的人會產生為啥歷史人物如此弱智的想法。

但實際上真正能在歷史書上出現並且留下名字的人,在哪個朝代都是萬中無一,絕非等閑之輩。他們的失敗,只是因為遇到了更厲害的對手。

就好比常昊不管多少次輸給李昌鎬,都不能否認常昊也是超一流高手這個事實。

諷刺地是,有好多現實中終其一生連個科長都當不上的人,看了幾本簡單的歷史小故事就敢任意臧否那些當年的一品二品大員,說他們怎麼那麼傻逼。

你如果覺得那些能在歷史下留下自己名字的人傻,往往不是因為開了上帝視角,更多是因為盲人摸象。


謝邀。

要說題主也是讀書破萬卷了,怎麼竟然能夠出現這樣的想法?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這裡求問一句:題主根據什麼得出上述結論來,能否賜教?

中國歷史如此悠久,出現諸如晉惠帝這樣的白痴級人物和諸如宋襄公「蠢豬式」的人物並不奇怪。

然,竊以為,讀史既要站在今人立場上開一開上帝視角,更要進入古人環境中感同身受(甚至對於宋襄公這樣抱殘守缺、泥古不化的「蠢豬式」人物,也需要我們感同身受一下),在充分了解了時人生存背景之後,方敢言所得。

因此,與題主的認識不同,鄙人讀史既有扼腕痛惜之恨,亦有拍案叫絕之快,但怎麼也讀不出「很多事情上,古人十分愚蠢」的感想來。

如同題主所言,很多網友對於古人的不屑,不過是「事後諸葛亮」的大智慧罷了。


補充最高票,就算是現在我們的信息如此發達,信息屏障仍然不小。首先是分析,比如有人說可以看新聞聯播買股票,一般人也不一定能行;很多經濟數據在網上都能下到,但是分析經濟形勢或者考慮如何投資永遠是個專業活兒。另外信息多但並不準確,且不說朋友圈謠言,即使我有查看信息源之類的意識,但有時候不看闢謠還是會被釣(可能我太蠢)。再次,很多事情可能沒有正確答案,比如經濟或者軍事,不同人說的不同辦法都很有道理,一般人只會越看越糊塗,事後諸葛亮才能一眼看出什麼是餿主意。這還是默認出主意的人屬於善意,實際上這個人可能有很多私心或者根本就是故意害你。最後還有些事情,真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高票已經說到了,之前有個問題問如果穿越成崇禎要怎麼辦,我同意的回答是沒辦法,至少要穿越成萬曆甚至嘉靖(前提是我開了歷史天眼並且自動服用鬥爭能力果實)。

題主特指明清……只有頭甲(前三名)進士及第和二甲幾十個人進士出身,三甲那一百多個人只能是同進士了,全部加起來也就三百左右,這還是三年才有一次,放到現在的大多數省份至少要考到前十(查閱明清進士籍貫,江浙普遍大包大攬)。然而在這種難度下,做了進士也不一定能做大官,頭二甲進翰林院尚在權力中心(查普通翰林履歷,默默無聞的大有人在),三甲同進士下放做個縣令也很正常。能夠留下名字的文官都不會笨,笨人就算能考試,也混不進權力中心。比如徐階,推官到同知到按察副使,再到禮部右侍郎尚書,也不容易混的(雖然從推官晉陞算是捷徑)。

還有,什麼時代的人做什麼時代的事情。比如父母死了要丁憂,換現代人如果不會被噴(或者被噴但不損害主要利益),肯定就奪情了;比如明朝文官以死諫為榮的,閉嘴可能就不用死。但是放到古代當事人也許會選擇他們的道德準則,這絕對不是蠢或者死腦筋。一個自己沒點原則想法只隨波逐流的人幾乎不可能留名的,做壞人也要有想法啊。


推薦閱讀:

陳宮和張邈為何背叛曹操?這是否又關係到曹操集團內部的分配利益不平衡呢?
怎樣看待網上有人用《三國志》來批判《三國演義》?

TAG:歷史 | 科技 | 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