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比較芭蕉和杜甫?

川端說芭蕉受杜甫影響很大 而且芭蕉在日本的地位和杜甫在中國的地位一樣


古池や蛙
飛びこむ
水の音

每一個學習過日語的人應該都學過這首俳句。這首日本的徘聖松尾芭蕉的作品。恕我用渣渣的翻譯來直譯一下。

古池的青蛙
跳入水中
水的聲音

學日語的時候老師用一個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表情為我們分析了這首著名的詩歌: 第一句寫靜,第二句寫動,第三句留下意猶未盡之感,用五七五的格式寫出了一個非常具有禪意的情景。誠然,這首的感覺是這樣的,但是你能感受到芭蕉受到了杜甫的影響嗎。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影響,拋去格律規則,俳句與唐詩的區別,日語與漢語的不同,這句確實一些杜甫的小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有一點點相近之處。

然而,這些並不是成就杜甫詩聖之名的作品, 這樣的句子任何一個唐代的詩人只要稍稍用心尋章摘句都可以寫出來。 成就杜工部詩名的是這個世界的掙扎與磨難,以及工部心中的不屈與不忍。

芭蕉出生的時候,德川的天下已經安安穩穩的度過了幾年。世界上也終於有了禪這樣的獨特處世哲學。芭蕉也曾志願與入世,但最終把詩歌當作自己的事業,傳道授業。

而工部經歷了盛唐的繁華,見識過亂世的流離。那一年,禪宗的六祖還在嶺南的深山裡砍柴,尚沒有半分禪意清洗這個血腥的世界。工部卻從沒有將詩歌當作自己的立身之本,和所有初唐盛唐的詩人一樣,所歌者或為遊俠的寄世之情,或為儒者的立世之志。

看到月色,芭蕉說
"名月や
池をめぐりて
夜もすがら"

或許工部寫過類似的句子
「閃爍星辰,垂與天際,原野的廣遠。」
「冷冷月光,隨波涌動,江水流」
然而工部所感嘆者怎麼會是這簡簡單單的景色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一句苦笑。

芭蕉也曾遊覽全國,他聽到最上川的雨說
「五月雨を
あつめて早し
最上川」

工部也曾感受過過錦官城的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卻依舊不能不操心的再賦一句,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芭蕉看到山說
「雲の峰
いくつ崩れて
月の山」

工部說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在旅途中 芭蕉病了
「旅に病んで
夢は枯野を
かけ廻る」

工部也病了,卻偏要等到遠眺,看那無邊落木,不盡長江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芭蕉一生開宗立派,所見之風物,儘是禪意,雖有物哀之美,不盡之思,但終究只是溫柔詩歌而已。

工部之所見景緻,除卻大江大海雄混壯闊,江花細流小巧精緻,更有那三吏三別的無奈與眼淚,兵車行過的塵埃,所書者是吶喊,是替蒼生世子的吶喊,是對浩浩青史的訴說。

芭蕉在世之時,已經開宗立派,名滿天下。

而工部的一生則病困潦倒,他在世之時,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唐代夜空中璀璨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顆,在李白面前他是粉絲,在岑參面前,他亦是粉絲。然而這份普通成就了他萬世的詩名,我們不曾看到風月之下的點點歡愉或寂寂惆悵。

芭蕉的俳句後面或給人無盡幽雅的遐想

而工部的詩歌后面是無數卑賤的靈魂的嚎哭與掙扎,我們稱其為歷史。

芭蕉曾腦補工部登上白帝城,寫過一首懷念杜甫的詩
"髭風ヲ吹て
暮秋嘆ズルハ
誰ガ子ゾ"


鬍鬚被風吹起,
感嘆深秋的人
是誰呢?

而工部從來沒有感嘆過深秋,他所嘆者,是這個世界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所以芭蕉可以惡搞成這個樣子

杜甫即使有了天然卷,也舒展不了他皺著的眉頭


先把所有比較論文按時間順序看了。

比如上圖。(才25篇居然!
包括論文中的參考資料當然。
還有上圖沒收錄的論文集(書)什麼的。還有比較重要的芭蕉研究集。具體可以諮詢指導老師。
------
如果是修論博論,還需要把芭蕉的出典論全看了- -


推薦閱讀:

泰羅在奧特曼系列中的地位?
真實的上杉謙信是怎樣一個人?
《浪客劍心星霜篇》中日甲午戰爭劍心應陸軍卿山縣有朋之請前往中國,幹啥?來打仗嗎?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文化 | 唐詩 | 松尾芭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