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的興起?
12-09
在講座上被正了三觀。
老師說,文人畫興起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宋後的文人對自己的「非專業」繪畫過分誇大……等等。
不過也承認文人畫到後來也有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這問題也可以算是行業潛規則吧。
在這裡,我對文人畫的興起,脈絡,審美標準都想更多地了解。
希望各位不要吝嗇。
宋朝由漢人皇帝世襲,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長達319年;元朝自1279年到1368年覆滅只存在了89年,並且對於元朝統治的時期來說,外族的統治,經濟凋敝,宮廷腐敗,以至於社會間充滿苦悶與壓抑,但同時就是這種苦痛卻給元朝時期文化帶去了蓬勃的力量。同時元朝的讀書人認為前朝的覆滅與當時的安逸氣氛相關,所以宋朝那種院畫風格也不為當時文化所接納。而文人畫成為今後綿延的中國畫主導地位就是在元朝開始奠定的。
十一世紀晚期,有一群業餘的文人畫家就開創了新的繪畫趨勢,原稱士大夫畫,後稱文人畫。但在當時並未對於當時宋代的職業畫家構成威脅。一直到元朝初期,業餘畫家依然處於畫壇的邊緣。之後由於職業畫派的沒落,以及業務畫家產生的巨大影響力,文人畫開始成為畫壇的核心。
在宋代,由於畫風與畫論兩方面有新的發展,繪畫得以融合詩藝與書法成為文人閑暇時的消遣,這也給之後文人畫的崛起奠定了極大的基礎。元朝統治時期,曾經以宮廷為主導的宋代職業畫家們也開始失業,戰亂使得他們的贊助變得極其希少,此時在幕前的大多都是業餘畫家。中國的文人畫家及其圈子通常都兼具鑒賞家、收藏家的身份由他們的角度發展出來的繪畫,在手法上看起來常常像初學乍練,帶點笨拙。而文人畫追求的是畫中的內在世界,即畫家內心的精神世界。對於技法的追求只是畫匠們做的事情(當然這點有失偏頗的,之後出現的許多偉大的文人畫家在技法上也有長足的發展和建樹,但正是這種強大而堅定的對立思想給文人畫的發展以生機)。當實際的紙上繪畫真的不求形似了,同時的繪畫理論就從旁推波助瀾起來。
關於風格上我想引用高居瀚曾寫道的一段話」我們可以說這個方向(主指中國山水畫)有兩項特點:反裝飾和反寫實。在宋朝之前的數百年間,繪畫有許多母題皆出自圖繪時期(pre-pictorial)及紋飾傳統,而且毫不避諱裝飾的效果。到了宋朝,裝飾價值雖然存在,但是已經退居寫實之後了;繪畫成為洞察自然界的具體展現。到了元代,這樣的繪畫再也不可能了;次要大師孟玉澗與孫君澤企圖重新延續保守的南宋畫風,可惜仍無法增添新意,而且往往只停留在裝飾手法最基層的演練上。此時,一些比較積極的畫家則奮力朝羅樾(高居瀚的導師)所謂的「超再現藝術」(supra-representational art)邁進。他們撇開早期所關心的課題,致力創新各種個人的、表現性的及思辨性的風格』這種風格隱含古意,卻不至於牽強。就元代知識分子而言,繪畫成了一種修身養性和彼此溝通的工具;若以羅樾的名言來說則是一種人文鍛煉。
中國文人畫從元代開始,除了明初院畫短時的復興外,一直處於主導地位,所以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文人畫,真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楚的。
推薦盧輔聖先生的《中國文人畫史》,關於這個問題你可以得到答案。
我好像有點認同你老師的說法……
南畫十六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