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城的易守難攻具體體現在哪裡?
熊本城由豐臣秀吉旗下大將,善於築城的加藤清正,與1607年建造。最大的特點就是易守難攻,歷史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西南戰爭」中幫助西鄉保住了半壁江山。
熊本城有以下特點,但不僅限於此:
1. 考慮萬一被圍城,城內需要糧食,所以種植銀杏;且鋪床也用可食用的植物。
(火攻是不是一個合適的應對方法?)
2. 有「武者返し」之稱的石牆,底部城牆傾斜,越往上越垂直,甚至出現負角度。
(梯子是不是可以應對這個情況?)據這些了解,感覺並稱不上易守難攻。所以想知道,熊本城的易守難攻具體體現在哪裡?
補充問題:日本天守閣的底牆為什麼一般都是傾斜的?是不是和地震有關係?
首先謝謝邀請,然後多圖預警
坐落於日本南九州熊本縣府的熊本城是和的關西的大坂城,愛知縣的名古屋城並稱的天下三名城,旅遊勝地。為何稱為三名城,據說是江戶中期的著名學者荻生徂徠「鈐録外書」中把加藤清正,藤堂高虎兩位築城名家所作日本名城優選三座,由此生名。
不過進入近代以後,熊本人又取謂「不敗不落之要塞」驕矜瀛洲,由因 1877年明治西南戰爭中,維新元勛,舊薩摩藩士族領袖西鄉隆盛所率領的13000叛軍圍攻熊本鎮台所在地的熊本城,當時守城方約4000餘人,主將是土佐藩出身的官軍司令谷干城少將,但副將陣容豪華無比:樺山資紀中佐(後海軍大臣 軍令部長),児玉源太郎少佐(後陸軍大臣 參謀総長)、川上操六少佐(後參謀総長)。在圍城之前的外圍掃討戰中薩軍一度殺得官軍丟盔棄甲,步兵第十四連隊長,日後赫赫有名的乃木希典少佐甚至把連隊軍旗都給丟了。不過從2月21日夜中薩軍強襲本城開始,至4月23日解圍,整整53天沒有被攻入城門一次,至此聲名大噪。但這還沒完……
因為圍困熊本消耗了薩軍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被馳援而來的官軍切斷了退路,導致薩軍不得不全線潰敗,9月24日西鄉隆盛退守鹿兒島府邊鄙——城山從最盛時2萬4千兵馬只剩下270名士卒,世傳在決死介錯前留下了一句很有名的話:
「おいどんは官軍に負けたとじゃなか。清正公に負けたとでごわす」
「我(西鄉)不是敗給了官軍而是敗給了清正公。」
借南洲翁這句臨終遺言,熊本城終於名揚日本。
1877年、法國報刊「Le Monde illustré」想像素描畫——【西郷隆盛とその幹部たち】(西鄉隆盛和他的幹部們),實際上明治10年薩軍的服裝除了和官軍的帽檐不一樣,秉承戊辰戰爭時裝束,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並沒復古到戰國時期甲胄。
(上圖為戰爭時薩軍服裝,下圖為明治政府的官軍服)
法國人原意只是想表現兩方實力懸殊,但誤導了西方世界。不過這幅畫很有名,阿湯哥名作《最後的武士》就是借鑒這副畫。
除了這幅畫謬錯,其實還有別的。比如就如剛才所說的「我(西鄉)不是敗給了官軍而是敗給了清正公。」這句臨終悔恨,實際上可不是西鄉隆盛說的,他是95年後的1972年在「毎日新聞」朝刊上連載的長篇歷史小說『翔ぶが如く』《宛如飛翔》出現,作者司馬遼太郎。
至於熊本城53天沒能攻下,這倒並不全然是加藤清正的功勞,薩軍內部不協調才是最大原因。
圍城前兩日,即2月19日中午11點40分左右熊本城內其實發生一場火災,西風正烈,除了城內宇土櫓,其他諸如天守閣,本丸御殿,樓櫓盡皆燒毀,臨城坪井,反畑諸町民宿三千軒也盡付炬火中。因為時機的蹊蹺,不但官方一直沒有給出正式理由,連日後這些官軍大物也都緘口如瓶,在日本史場合這一直是場謎之大火。當時新聞側給出的理由有二,一為薩軍或姦細放火,二為官軍自燒。薩軍放火這是當時典型栽贓嫁禍,因為火是由內向外延燒的。戰後熊本人佐々友房『戦包日記』的回憶錄中所載,大火之時,城內官軍泰然自若,宛如平常。如果姦細所為,早就亂套了。二為官軍自燒,戰時8月出版的回目體敘事紀實『西南戦爭記事』中第九回「谷少將遠慮を計りて熊本城を固守す」(谷少將遠慮之計熊本城固若金湯)中司令谷干城接到軍部電訊指令:
「堅く其進撃を制し,只賊兵をして東肥後を出しめざるを注意せよ」
(堅守並其出擊,止賊兵由你處向東肥進出)
但谷干城僅余寡兵三千,面對數萬叛軍,作戰目的多樣,這樣肯定是不現實的,於是和參謀児玉源太郎合議來個堅壁清野,放棄在外圍城町的市街戰,全軍後撤至城內,放火燒町,固守待援。這是現在寫入熊本城官方網站的內容介紹。
( 『西南戦爭記事』插畫 ——熊本城炎上)
當然還有在大正昭和年間傳的沸沸揚揚的第三種說法,就是官軍預撤,臨走暴行。這是薩軍參戰者龍口隊小隊長中津大四郎生前日記被後代披露,意思就是熊本城內官軍,本意是想撤守逃竄,於是白天放火,晚上趁機開溜。但是發現薩軍圍了個水泄不通,沒有成功,只能繼續固守。這個說法伊出,便流布甚廣,因為言官必反的大眾思潮下,這些大物又不作聲,必有隱情。撤守是違了軍規,放火是擅自行為,為了仕途前程考慮,這些當事人肯定是要嘴巴閉緊的。
但是不管真相假象與否,反正一場大火,當時的熊本城防禦其實已經削弱不少,但薩軍為何還是打不進去呢?
「不是薩軍太無能,而是官軍太狡猾!」
首先薩軍的彈藥武器裝備補給都是非常匱乏的,炮少彈絕,雖然鹿兒島兵工廠有當時世界陸軍主力裝備——後裝定膛槍施耐德步槍彈丸生產設備,明治5年大阪兵工廠竣工前為其日本獨佔。但開戰前一刻被政府軍秘密運往大阪,所以薩軍是有槍無彈,只能用戊辰戦爭中老式的前裝施條銃,除了槍支,火炮方面也被搬得差不多了,不能搬走的都被扔進海里。2月16日薩軍大雪中從鹿兒島誓師北上,萬人部旅,輜重100車都不到,負責裝備的薩藩藩士桂久武憂心忡忡朝西鄉訴苦,西鄉只是安慰他,只要拿下長崎,這日本最大的外浦,洋人手上有的是槍炮。
當然彈藥匱乏不止是在薩軍這側,官軍這側也是捉襟見肘,特別是新式後裝槍。為此西鄉從道問滿清政府借了十萬發施耐德步槍子彈,這是真有其事,中側的《李鴻章文集》與日本『陸軍省大日記』可互為印證。下面是兩軍開戰實力對比圖,以下你就可以看出憑藉這等火力,薩軍強襲攻城並不實際。
薩軍也不是傻子,21日夜強襲失敗後,內部意見分為兩種,一,繞過熊本,主力北上,偷奪小倉。二,在此長圍,伺機攻取。第一種因官軍有所發覺,當夜便夭折。第二種,也不能說他就錯,因為熊本是南九州聯結北九州的第一要衝,不拿下,後路與補給都要受到掣肘。而且當初西鄉隆盛薩黨軍團大義名分是[西郷政府尋問使節護衛],並非武力奪國,只想拿下九州各重鎮,震動朝野,影響各地士族反亂。熊本是先鋒戰也是必須拿下的。
但2月24日第三次強襲失敗後,便開始長圍之策,自此兩軍進入對峙時期,薩軍也沒有主動進攻熊本城,二者在熊本城周邊接地交火,形勢越拖越對官軍有利,
3月15日,官軍警視廳編組的拔刀隊突破薩軍橫平山一線,熊本圍城與野戰的薩軍聯繫被切斷,實際上被反包圍的反倒是自己。順帶一提的是橫平山之戰實際是當時和後世西南戰爭描繪最為精彩的一役,不但因為兩軍從前到後基本上是白刃相向,最重要的是戊辰仇恨的續篇——會津VS薩摩,日本武士最後的古風絕響,驅狼吞虎,兩敗俱傷的結果,是山縣有朋笑到了最後。
所以言歸正傳,嚴格意義來說熊本攻城時間不過3天3夜,重炮都沒幾響,近現代場合這麼點數據很難驗證熊本城是否真的是傳說中的「不敗不落」。
但是,筆者只說的是近現代,加藤清正築城是1591年,1600年完成,冷兵器為主流的時代。西南戰爭是1877年,二者隔了277年,他不可能按照近現代要求修築防禦體系,所以還是要按照古代標準評比,下來就是重點了,解剖這座號稱「不敗不落」熊本城:
先上一幅熊本城官方網站上江戶時期的模型復原圖,給一個直觀印象:
然後是CG復原圖:
先簡單介紹一下熊本城。熊本城是由舊有的戰國時代隈本城與千葉城改修而來,其主體建於標高50米丘陵的茶臼山丘陵。1600年完成之後,佔地98公頃,四郭總長5.3公里,大小天守5座,城門29座,櫓62座。加藤清正由舊有「隈本」改「熊本」,幕末細川家臣八木田政名的『新撰事蹟通考』里是如此解釋的:
【一筆申觸候熊本之文字之事今度御城出來ニ付御改候
而熊本ト御書被成候間此以後其旨可被心得候此段御
領之中不洩様可被申觸侯恐々謹言
慶長十二年〇月七日 加藤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
按ニ俗諺ニ隈ノ字阝ハ阜ナリ阜ハ盛也大也畏ハ怯
也怖也驚也トモ(ノモ)註シ大ニ怯ルヽト雲ヲ忌テ猛獣ノ熊ノ字ニ改ト雲】
古文翻譯過來便是,「隈」字本是「阝」和「畏」二字組成。「阝」又 與「阜」(fù)字通假通音,「阜」古意為山,變意為大,盛,廣。與畏和在一起有大畏大怖大驚之意。加藤清正武門出身,不喜此詞,又為避諱此意,須猛獸鎮之,故選擇熊字,於是從隈本改為現在的熊本,這也是現在日本熊本縣的來歷。至於「隈本」和九州古來武門棟樑菊池家有關,但這不在本問題中。
熊本城是典型的戰國後期流行的平山城。所謂平山城,顧名思義就是修築於丘陵,坂坡上的日式城堡。姫路城、仙台城、熊本城都屬於此類型。這一類型城堡有兩個最基本要素,一城堡主體帶建於丘陵,城牆即曲輪活用山體本身,二來附近地帶必須要有兩條或兩條以上河川或海川。這兩點都是軍事為主要目的,來張簡易構造圖:
借山造城是日本城堡最大的特點,他省卻了大量的工時與人力,卻巧妙的把一座山丘自然之力通過人工手段整體發揮出來。比如到日本旅遊,去過大阪與神戶的人一般都會參觀大阪城與姬路城,也都會驚嘆巨大的日本城垣的?但這些城垣是如何修造的,很多戰國史迷都不一定會知道。
(此為姬路城本丸西側角櫓石垣,不算樓櫓垂直地面標高22.4米,右側那個24.5米。作為比較,中國紫荊城午門,不算門樓9米多一點。算上是35.5米。自己比較一下。)
這面石垣只是日本城堡的平均高度,最高的還是香川縣丸亀城,分三層,平均20米,總高60米,如圖所示你可以看到城垣的布置明顯是按照丘體分段進行營造的。
這些石垣是如何修造的呢?它不同與我國大陸城牆內外磚砌,而是一種三合圶土牆。什麼意思呢?look,看看它的裡面是什麼樣子你就知道了:
這是2010年大分縣黑田家中津城二之丸石垣修復時基方開挖的平斷面圖。靠最外側一面是很多人從外部看到的不規則方角石,學名大的為「積石」,填充積石縫隙的叫「間石」,再里一側這些碎石叫「飼石」,起到排水作用,最中間混在土裡叫「栗石」,覆蓋表面叫「盛土」。別看如此複雜,但修築時其實很方便,以丘坂為原物進行丈量和設計,開挖打圶,然後埋填碎石,最後稍微複雜的是外立面積石堆壘,借山丘之力很容易便把城牆最主要的高與厚完成了。當然細分技術的話還有很多,其歷史源脈就不一一介紹了。
好了下面正式說下熊本城的防禦構造,首先看看它的外側川堀城防:
河川走向與城郭舊址均復原了1630年改道之前,可以明顯看出,熊本城除了正北方留出一塊空地,其他三面皆被河川包圍,形成天然的第一道城防屏障。而它的北城郭其實原茶臼山丘陵背面,地面落差近38米,也就是說敵軍在這裡整備,發起攻擊其實是要仰攻的。這是設置的第一個陷阱。
郭牆上的「枡形」
看見如下圖標示出的紅色外郭沒有,這些叫「枡塀」,類似於大陸的人可行走的城牆,幹什麼用的呢?
在看下面一副看見「枡形」沒有,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虎口」,相當於大陸的瓮城,作用也差不多。
敵人進來後,是這幅畫面:
所不同的是熊本城的枡形一共有72處,而且以點連線,以下圖再例,敵人如果從外門進攻西出丸,要途徑五個枡形,這樣就形成了連鎖防禦:
如果要攻進本丸,敵軍攻擊路線是要這樣的,和塔防類遊戲一樣,人要崩潰的:
下來就是介紹著名的「清正流石垣」 ——武者返し,直譯為「武士回去吧!」,但個人覺得翻譯成「武士,你就別瞎費工夫了」
啥意思呢?再來幾張圖你就明白了。
攻擊城牆方法第一個自然是架梯:
但是架好梯子後是這樣的:
士兵爬上去作戰,是這樣效果:
也就是說清正的石垣要比一般石垣更傾斜15°,形成一個勾配,梯子上端的著力點高度被壓低,夠不到石垣上方。有人說那我梯子造長些沒用嗎?
這時候櫓上面的「狹間與石落」發揮作用了,特別是石落,其實落下的倒不一定是石頭,戰國時代大多數是火油,這種帶弧度的石垣就起到了順流而不坡濺的實戰效用。
而且這張圖片不仔細,換一張,
這些倒刺叫鉄串忍返,沿著城櫓枡塀連片安設,由這梯攀爬上去頭頂就會遇到這些棘手的東西;
最後是熊本城外郭由東平御櫓至西馬具櫓的長塀,242米長,連塀帶垣12.5米高,是日本現存最長的城塀了。
至於其他內部的,實在繁瑣,不一一介紹了。城內遍植銀杏樹相傳皆為加藤清正時代,實際是後來接班的細川忠興種植,當然也不可能是為了吃銀杏備戰,而是風景修飾。據說細川忠興希望這裡能夠一直和平下去,等到銀杏長到天守閣那麼高時方起戰亂,果然260餘年後,明治西南役爆發。
最後這座熊本城的建設思想是根據韓國南端的蔚山倭城而來的。在1597年末開始慶長之役里,加藤清正在此和明軍楊鎬 麻貴,兩度交手,雙方打得相當慘烈。明主攻日主守,明軍第一次碰到這種日本的城防體系,極度不適應,死傷頗重。
萬曆援朝戰爭中,李舜臣的黨友朝鮮領相柳承龍作為朝鮮四道都體察使的他在其著書《懲毖錄》里就把在蔚山之戰親見所記載下來:
「二十九日余自慶州往見經理提督,望賊壘甚靜瑕,寂無人聲。城上不設女牆,環四面為長廊,守兵悉在城內,外兵若至城下,則銃丸亂髮如雨,每日交鋒,天兵與我軍死城下成積。」
同樣《西厓集》里亦有對日本山城防禦總結:
「倭非徒善野戰。尤善於守城。其築城也重重疊疊。一重雖不守。而又有一重。城內多委巷曲逕。使人不知 所之。左右鑿穴。安大小砲。與中原及我國城制絶異。故攻之極難」
稍末提一下加藤清正,很多人定位印象把他歸於武將類別,實際上豐臣秀吉一直拿他當文官培養的,他能從「賤ヶ岳の七本槍」的3000石一路青雲至北肥後近20萬石高大名,可不是靠的打仗,而是精明的理財能力。小牧,四國,九州征伐他其實都是被安排後備輔助工作的。1585年他轉任和泉國藏入地代官,在外貿和治水方面幹得相當不錯,這是他日後秀吉為什麼派發他去當時對外交往活躍的肥後地區。在肥後,清正甚至敢啟用一票明人作為他的行政班底。不過他打仗確實也有一套,朝鮮兩役使他武功之名達至最盛,掩蓋了他優秀的文治面。
再次聲明,我不是明黑也不是日吹,只是喜歡考據罷了。
最上兩張圖:
熊本女優橋本愛,前兩年《海女》大熱時偶飯她,偶也是看她面上才仔細回復題主的,記得點贊哦。不過現在發福嚴重,成了記得點贊哦。不過現在發福嚴重,成了くまモン
··················································································································································································································································
追加:
這兩天熊本地震,在知乎搜索熊本為關鍵詞的一些朋友都跑我這,就加一些熊本城在這次地震中受損情況。
此次7.3級地震是日本九州地震觀測史以來最大級。總得來說此次地震,熊本城受損情況不大,天守閣,樓櫓都基本完好,受主要衝擊的是昭和37年1962年修復的東十八間櫓與北十八間櫓,飯田丸五間櫓。近代以前的不動如山。下面列出此次受震害損比較圖:
(1):本丸石垣
(2):戌亥櫓(2003年再建)
(3):飯田丸五階櫓(2005年再建)
(4):北十八間櫓、東十八間櫓、五間櫓(1965年修復完成)
(5):數寄屋丸二階御広間(1989年再建)
(6):西大手門(2003年再建)
(7):小天守下石門
(8):備前堀長塀
最後是此次震災基本不受結構性破壞的大天守與宇土櫓,大天守上三階是1963左右修復,但中下部保持了400年前原樣,天守閣只是瓦片晃落,外相難看些,內部並不受影響,比門樓和內殿癱倒的阿蘇神社好多了。最令專家感到驚訝的是宇土櫓是從始至終沒有受到破壞的,堪稱不動之櫓。
(城垣破壞裸露,也可以有幸看見其內部組成結構,一說裡面主那些砂石才是抗震的核心,我也不太懂,望建築專家指正)
對比阿蘇神社門樓塌倒,熊本城可謂屹立不倒。這兩天日本網友也在熱議,為何近世所築的建築反倒比昭和時代老建築可靠?其主要傾向於建造者加藤清正遠見的功勞,認為受慶長大地震京都伏見城倒塌影響,清正格外重視城池的防震機能。日本的穴太眾城垣技術研究者粟田純司則認為這主要得意於穴太眾城垣比普通城磚砌牆具有更良好的吸收並釋放地震帶來的破環,是先人智慧的結晶。
最後還是要祈福災區人民!!!!!!!!!!!!!
感謝@文嘉 如此全面的回答。其實加藤清正,以及熊本城的易守難攻和中國也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在明朝萬曆年間,入侵朝鮮的日本陸軍被中朝聯軍擊敗,退守蔚山。當時的日軍主將加藤清正建起了蔚山倭城進行堅守。不料明軍將城團團圍起打算餓死守城的日軍,再加上「築城達人」加藤清正忙中出錯,忘記在倭城中打一口水井。不到10天的時間城內所有草皮壁土都已經被吃光,加藤清正本人也已經斷水。終於在最後關頭援軍趕到,正準備切腹的加藤清正也撿回一條性命。
蔚山之戰後,加藤清正的心理陰影面積茫茫大。回到自己的封地熊本之後,他在城內打了120口水井,所有空地都種上了可以作為食物來源的銀杏樹,甚至連城內地板和草席的材質,都是可以吃的(由芋艿的莖晒乾做成)。加藤清正這位餓死鬼設計師,築造了這座真正意義上的攻不破,餓不死,渴不怕的銀杏城。
除了糧食儲備極為充足之外,熊本城的城牆全部使用巨大的石垣壘砌而成。石垣被修成了 凹形曲線,起初平緩,靠近上層時則幾乎垂直,這種「武者返」造型使得想使用登雲梯強行進攻的軍隊望城興嘆。三百年後的西南戰爭中,西鄉隆盛曾率領軍隊進攻熊本城。由於城防堅固糧草充足,即使是明治維新時代的軍神西鄉隆盛也拿熊本城毫無辦法,強攻50天之後只好撤軍。從此熊本城堅不可摧的形象又被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
更多熊本和熊本城的故事,請移步:
十年之約 | 再見熊本熊 - 日旅記 - 知乎專欄
你們這些毒奶啊,唉,清正公不會饒了你們的。
1、火攻的前提是你的火焰可以燒到對面的可燃物質,然而如果對方在所有暴露在外部的可燃物料上都塗上濕泥的話,就完全沒有卵用了,除非你能用大量大炮發射爆破彈燃燒彈進去,然而你要真有這麼多能發射高性能炮彈的大炮,什麼中世紀城堡都隨便你打了
2、你爬梯子,人家站在那裡看你爬?日本沒有好的單兵盾牌,長槍兵架梯子裸爬,活靶子好么,人家不光是從城牆上射你,拿長槍捅你,而且你看看照片里熊本城的結構,人家能從二三四層天守多層對你進行射擊……
另外你描述說的熊本城的那個石頭牆,不是普通的小城堡的那種繞四面的石頭牆,而是長達好幾百米的保護一面城區的外牆——這意味著它後面可以駐紮大量的防禦兵力,隨時衝上牆補充防衛——而你進攻方只能踩著梯子慢慢上,你能斗過人家,能打開突破口?不像小城堡防守,進攻方四面一起上,城堡守衛不足會顧此失彼。
其實日本攻城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日本缺乏好木料,日本弓是竹子制的這就是一個最好的旁證,因為在中國古代制弓書裡面講——弓有五材,而竹子在這五種材料裡面,質量是排在最末位的。也因為如此,日本缺乏歐洲的那些大型的複雜的攻城道具,不是沒有技術,而是缺乏合適的木料。當然日本領主物力也少,否則管你什麼武者返,拉來三國時代的霹靂車先轟你幾萬發把城牆外面填個山坡出來再說。謝邀~第一次被邀請我真的很像認真的碼字好好回答,但是年後真的沒什麼空查資料,第二個我對熊本城的了解停留在熊本熊……
至於天守閣的牆壁角度不只是防攻城梯還要防忍者……
熊本城就沒怎麼研究過了,肯定和其周邊的地貌有關,山川河流,如果有地形圖的話應該一目了然……
題主我只能幫你到這了
雖然已經有考據黨從建築結構和原理方面詳細闡述了熊本城的堅固,不過我個人是傾向於這裡說的難攻不落還是部分反映了中古時期日本沒什麼烈度較大的攻城行動這個事實...
舉個時代相近的攻城烈度大的例子(其實也不算近...差了一百多年)
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使用了各種重炮和大型投石機等完備的攻城器械,以20倍兵力差花了兩個月才打下來。像是這種城,才算得上名副其實的難攻不落吧。
相比之下,熊本和大阪應該是沒有經過同等強度戰爭的檢驗的。
nhk紀錄片《與司馬遼太郎共訪名城》有提到,熊本城城牆有名曰「武者返」的獨特弧度,城裡有名曰「武者走」的防禦廊道,為了防止斷糧斷水,城裡掘了很多井,種了滿城的銀杏,還屯積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豐臣秀賴如果在這裡抵抗,真的能反敗為勝的
難道不是因為……有熊本熊鎮守
因為,熊本有隻守城熊。
圖來自日本網友。
歪樓了,請摺疊我...(委屈臉)和平友善的熊本人民曾經是一隻師團的主力。這隻師團,別稱熊本師團。正式名稱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第六師團。
1935年12月至1937年12月期間師團長,谷壽夫。
1937年12月,該師團駐紮地:中國,南京。吹的
日本並不存在所謂的堅城,城池的發展並不能跟上武器的發展,看看大坂城,作戰當中城防並沒有體現什麼明顯作用,真田丸這種秀操作的故事笑笑就好,並不體現城堅
日本的堅城就兩種,存在守城方巨大勝利吹的,被當地視為寶貝吹的
第一種比較典型的有小田原城和月山富田城,兩個城屢次守城取勝是因為存在擅長防守的將兵,並且有背水一戰的鬥志
第二種則是熊本城為典型,熊本城的實際戰例也就那樣,西南戰爭谷干城的勝利是將領本人的優秀和薩軍缺乏訓練和攻城經驗導致的
岩屋城這種沒被吹是因為明確沒有天守沒得吹,然而在信長之野望14里還是一等一的堅城。。。光榮的東西笑笑就好,只能入門
因為有 熊 本 熊 本 熊 本 熊 本 熊 本 熊
有電梯算不算?
貌似這次地震把熊本城震塌了
推薦閱讀:
※山岡庄八的書究竟有多大比例是虛構的?
※德川幕府何時開始閉關鎖國?
※如果大阪冬之陣豐臣方不同意德川家康的要求,死扛到底,能否撐到家康死的那一天,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名?
※豐臣秀賴在江戶幕府初期的日本政治結構中究竟是什麼一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