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六神磊磊讀唐詩?

六神磊磊讀唐詩,最近太火,我買了一本跟風,結果發現趣味是有了,可是實在太淺薄了,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想法?


讀唐詩讀的好,讓讀者以為自己「很有格調」。要是讀別的,比如段子,肯定就不行。還有,唐詩是超級IP,你要換了宋詩,元詩明詩清詩就不行,IP熱度不夠,就小眾。他開始讀金庸就看得出來,是蹭熱度的。

做公眾號,粉絲第一,內容要迎合→_→講深了,又累又會讓人覺得沒啥意思,還容易被人打臉,所以還是別深了,就像之前的百家講壇,不就是講講故事?大家看完之後,不就覺得自己很有收穫嗎?


今日中秋佳節,想必各位會收到不少祝福簡訊,這些簡訊中有些會讓你覺得有詩意,或讓你想起學生時代讀過的詩詞。但就在現在,神經網路生成的詩詞已經可以以假亂真,而詩人這個稱號,也更多的帶來的是爭議而不是尊敬。難道和詩歌有關的職業會是第一個被人工智慧淘汰的嗎?在這個十一,讀完了六神磊磊的讀唐詩,想在這篇小文說說我的看法,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說說六神磊磊的這本書和其他千萬本和唐詩有關的書有何創新之處,第二談談為什麼要說的可說的值得說的是唐詩,第三則是唐詩對我們當下生活有什麼影響。

六神磊磊總說自己的主頁是讀金庸,但他其實最擅長的,和《蘇菲的世界》的作者一樣,是將古人的故事搬到現代的舞台上。在讀唐詩這本書中,作者讓古人的生活中增加了諸多的現代元素,詩人們刷著朋友圈,經營著自己的公眾號,追求著互推,等待著點贊,打賞。正是這樣的描寫,讓讀者感覺讀起來輕鬆,也能幫助讀者傻瓜式的了解詩人的生平。這樣的敘述套路,是值得復用和學習的。在技術書籍的領域,有兩本書做的不錯,分別是《大話設計模式》和《大話數據結構》,這倆本書與六神磊磊讀唐詩類似之處是,將硬知識借著故事的外殼包裝起來,讓更多人的了解到具體領域知識的重要性和應用場景。

第二點我想說說為什麼要說的是唐詩,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是為什麼唐詩會興起,第二是為什麼唐詩會被宋詞取代。關於第一個問題,讀唐詩這本書有明確的解答,這裡總結起來就是雙輪驅動。一是唐代的科舉中有詩詞這一項,而且所佔的分值還不低,這樣的物質激勵的驅動,使得唐代的人,但凡認字,都願意作詩,有了一個廣泛的內容提供者,唐詩自下而上的演化只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則有賴於唐代開放的風氣,這裡不止說的是政府不刪帖,體現在白居易那些放在今天,反映現實的新樂府八成會被禁掉,還指得是民間沒有那麼多朝陽大媽,不然像長恨歌這種八卦的詩詞也會被刪改,更不用說在後代引起諸多爭議,在現在讀起來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的張籍的《節婦吟》,詩中寫道「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這樣的一個女子,在當下多半會被當成是綠茶,但一千年以來,這首詩任然沒有被修改名字,這是多麼的難得啊。

至於為什麼唐詩會被宋詞所取代,在讀唐詩這本書中沒有講明,但也可以從唐詩興起的兩個因素中推出。首先是唐代之後,詩詞不在成為科舉考試的必修課,詩由此由貧寒學子的進身之階變成了富貴閑人展現逼格的奢侈品,創作著的數量級的減少,使得一批底層有才華的內容提供者轉投到了詞這個平台上。而唐代詩人,幾乎探索了所有在詩的韻腳的限制性,可以達到的每一個角落,後世的詩人,僅僅從文字上,是難以有所突破了。但對於那些想展示自己才華的文人來說,既然無法在語言的鮮活和生動上取勝,那就在詩詞背後的哲理上下功夫,這使得宋詩多像微型的哲學論文,最典型的是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詩歌終究是用來表達情感的,詞語的新鮮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宋代之後,詩這種文體再也沒有做到不以辭害意。而這也符合我們最新的關於創新的研究,創新者不一定是了解到最多信息的人,對一個行業一無所知,無法創新,但若是知道的太多,只想著超越古人,卻忽略了體察自己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情感和寄託,也無法創新。總結來說,為什麼只有唐代,詩這種文體會興盛,是因為之後,潛在的詩人即沒了現實的物質激勵,也多了內心的自我審查,總想著超越前人而不是超越自己。

最後說說詩詞對我們當下的生活意味著什麼。詩詞這倆年借著電視節目,變得火了,但若說讓詩詞真正進入我們的生活,是我們什麼時候能在微信默認的表情包中加上一個詩詞的表情包。當下我們的生活節奏太快,人們無法表達細緻入微的情感,有了詩詞,我們也許能讓彼此的對話慢下來,從而少說出些之後會讓自己後悔的話。

讀了六神的這本書,我們不止是讀出了唐詩興盛的艱辛,也從中了解了一個個有個性有缺點的詩人,一個人的詩,一定要結合他的生平經歷才可以理解,所謂一切的文學歸根到底都是文學史。現在的詩人,比如泰戈爾,也為我們貢獻了生如夏花這樣的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辭彙,但由於我們如法將他的這句詩和他具體的生活聯繫,所以這句話無法帶給我們多麼深的感情衝擊。而同樣是現代詩歌,海子的面朝大海,和顧城的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由於有具體的故事,能夠讓我們有更深的感觸。機器現在就能夠寫詩,但機器不會給他寫的詩講一個故事。即使有了故事,這個故事也會缺少感情。了解了這些,那些以寫字為生的人就明白了什麼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講道理,而是帶著感情的去講自己和道理之間具體的獨特的故事。


很多評論《六神磊磊讀唐詩》的內容大多是「淺薄」「無實際內容」…甚至有一些極端的言辭。我認為,凡抨擊這本書的,要麼沒讀完,要麼沒讀懂,要麼思考能力有問題。
確實六神磊磊讀唐詩的內容淺顯易懂,那麼你直接給它的淺顯扣上垃圾的帽子,這種行為無疑很low。實際上它的「淺顯」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升華,讓這本書成為一本雅俗共賞的書。唐詩作為中華的文化,這本書讓它得到了各個群體的普及和基礎理解。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該否定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恕我直言,覺得六神磊磊讀唐詩不好的完全可以去讀全唐集,那個原汁原味的可能才能符合你的高雅身份。沒必要說六神磊磊讀唐詩是垃圾。

以上,不指名任何人,就是針對酸作者的勞動成果的人。


沒必要大家都讀葉嘉瑩。就像你給人推薦書,人家本來就是想看看書,娛樂娛樂。你要是推薦葉嘉瑩老師,估計很多人乾脆就不讀了。退而求其次,就不妨看看六神花露水了


推薦閱讀:

限題下,自己寫了七律詩一首,奈何水平有限,請諸君教我?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詩是誰寫的?
關於唐詩和宋詩的風格對比,有沒有比較好的論述或者文章?

TAG:金庸 | 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