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挪威的森林不好看哪?

裡面對年輕人迷茫,憂鬱,敏感的心理描摩的太真實,度邊的愛是那麼純和美,,,,,,,,是不是討厭的都是女性讀者啊,是討厭裡面的亂性嗎


作為一個《挪》迷在課間速答幾句,我個人認為你有一個誤區:就是把挪當作成一本正統的愛情小說來看待了。這其實應該是不少人第一次通過挪接觸村上春樹的一個誤區。
其實多了解村上春樹就能很容易掌握他的風格:戰後作家,受一定西方文化熏陶,作品中大量音樂,多數主人公沒有正統的家庭親人關係。
挪作為村上的作品是極其與眾不同的,因為挪太寫實了,以至於不同於村上其他作品的幻想意味,這可能也是挪相比其他作品更容易成為村上暢銷書的一個原因。
但是不可否認,挪由村上而寫,那你就一定要將其當作一部異想世界作品,它是一部故事,是一篇寓言作品,它充斥著隱喻和思考,它不同於其他愛情故事你就可以認為真實存在也沒關係,挪威的森林是絕對的完全虛幻。
我真的不認為你能從這部故事裡看到純愛,它充斥著糾結和痛苦,表達的是日本在二戰之後年輕人發展的糾結和思考。選木月還是選渡邊,選直子還是選綠,選男友還是選渡邊,選約炮還是選初美,選女孩還是選丈夫。這根本就是發生在東京對於紅玫瑰還是白玫瑰的選擇。
性愛描寫只是村上作品的一個正常討論點,是一個儀式,你要看到的是通篇作品的壓抑感和對於死與生的討論,所以怎麼能看出這是一部讓人喜歡的愛情小說呢。
不要通過小說建立自己的愛情觀念,自己去經歷(雖然你是高中生),然後在寓言故事裡尋找共鳴,提升自己。喜歡讀挪威的森林就要糾結其意味,再加上對於村上作品,每個場景出現的不同歌曲順帶著找來聽聽感覺那個氛圍。
Norwegian Wood為什麼翻譯成了挪威的森林,wood是木頭,woods才是森林。這部作品和約翰列儂有什麼關係,披頭士的那首歌又有什麼故事,多去尋找看看。
另外補充一點,我覺得《挪》成也林少華,敗也林少華。感謝其極其濃郁的譯作風格,翻譯腔,文藝范讓村上春樹在國內多了不少銷量,然而這隻新鮮的海蟹被如此紅燒又少了多少鮮甜滋味呢?我也不絕對批評林少華先生的版本,因為我很喜歡這個版本的故事內容,但是你要是有思考就應該再去找找看賴明珠女士的譯本,甚至該去閱讀原著。不單是村上春樹,其實對待所有作品本身就該是這種態度,只不過我們太忙了,實在沒辦法。
大概是我過於喜歡《挪威的森林》了,以至於我沒法把它當作一本故事簡單的愛情暢銷小說看待,反覆閱讀,尋找趣味。對於不怎麼喜歡村上春樹,尤其是只把《挪威的森林》當作一部暢銷小說(當然這也是一件好事)的讀者,不喜歡《挪》,我是認為非常容易理解的


既然這世界上有那麼多喜歡的人喜歡的理由,那麼想必也同樣存在許多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理由,如同千奇百怪無所不有的安全套販售機,樣樣都要的人可比樣樣不愛的人稀罕的多。
挪威的森林倘若按照八十年代的標準自然算的上暢銷書,畢竟同時期的書店連哲學美學的大部頭都擋不住對知識的熱情,而不提載入史冊的傳世名作,就與村上本人的其他作品相比挪也算不上文學性突出的作品。可就現在的暢銷書榜單質量而言,挪威的森林與之相比又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這種兩邊不靠的位置是我見過的對挪威的森林一書批評意見的主要來源。
回到挪威的森林本身。即使它本身文學性並不突出,但在它的主題中也貫徹了村上一貫的思想主張,即「對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意志何去何從的探索」,將之當描寫愛情的小說誠然有簡單的好處,但就我自己的理解,直子也好,「我」也好,或者十七歲便自殺離世的摯友與莫名其妙的離去的敢死隊等一眾過客,都是對戰後七八十年代日本都市中某些特質的映射。
村上春樹算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比照中國人,我覺得和八零後比較相似,一者是生於國家剛剛從動亂中脫離百廢待興朝氣蓬勃的年代,二是生於歐美文化壓倒性地輸入的時代,三是成長過程都伴隨著某些動亂無序,在中國是八零後們十幾歲時的改制、破產與下崗,在日本是左翼運動浪潮,這些在村上作品裡多有展現。而爵士樂、菲次傑拉德、錢德勒和卡夫卡的影響也貫穿了它的始終。對很多人而言,無論是爵士與搖滾,還是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社會都是難以憑藉經驗而感性認知的世界——我想這也是村上一度極受歡迎的原因,八九十年代有餘力讀書的中國青年對自由主義、搖滾與變革的體驗與村上的年代真是如出一轍。
另一種視角或許單純關注書里的愛情與青春,然而就現實生活與一切「青春小說」相印證的結果看來,絕大部分書中的愛情都是被文學地誇張矯飾了的加工食品。這些書中的愛情滿足了一部分人的憧憬——甚至是一大部分人,蓋因為若非如此它們便沒有受眾可言——但它仍然無疑是虛構的。我不會因為書里的愛沒有現實意義而不喜歡它,但這的確是很多人不喜歡此類小說[我們姑且將本書歸為描寫愛情的小說]的原因。
而題主的最後一點反正我作為女讀者不怎麼在乎,畢竟審美觀誠然人各有異,可如果連主人公的傾向和作者實際上的傾向絕不能輕易等同這一點都認識不到的讀者,我想也沒什麼理會的價值。


我是男的,我大學時候看的挪威的森林。看完後沒有一點共鳴,對我來說愛情就是直接又真實的東西。而不是連自己都搞不懂是不是愛,就在那說自己不會愛。覺得很幼稚。而且失戀和交際困難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事,但是這書里故意把它放大很多倍,還要死要活的,覺得很矯情。當然這書這麼出名,肯定大部分人是支持它。我只是說下我的個人看法而已,並不能代表其它不喜歡這本書的人


那ta一定沒有青春。


為什麼你覺得好看別人就必須喜歡看?
為什麼你覺得對別人就必須覺得對?
為什麼你可以取代別人的意志?

你是宇宙的中心?少了你地球就不轉了?
你咋那麼牛逼呢?
真是活久見!

每個人都有選擇喜歡和不喜歡的權力!


因為林少華,他的翻譯腔看得很難受,可能不喜歡好好說話的人會喜歡他的文筆。當初我剛看完民國翻譯家傅東華翻譯的《飄》之後找了林少華翻譯的《海邊的卡夫卡》,那翻譯腔簡直扎眼睛,看了幾頁便難受得看不下去。


你這問題問的就很有問題。哪有一樣東西能讓所有人都喜歡的?
不喜歡就不喜歡嘛。


我對於《挪》和村上只敢說有一點點自以為是的理解 姑且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 我覺得林少華要背一定程度的鍋 對於像我這樣不懂日文的讀者 林少華和村上可以說是一體的 他翻譯時強烈的個人風格 可以對比後來的施小煒的版本 我們看到的村上多多少少慘了林少華的成分 在此不比較兩位譯者的優劣 只是客觀地談談林少華的文風 林版的語句總是給人文縐縐的感覺 貌似有所蘊含而又略顯空洞 對於村上風格有一定了解的我來說 這恰展現著村上語句中的思索與平淡 但對於初次接觸這種文風的讀者來說 難免感覺不明所以 這種障礙感我覺得足以刷掉一大批人 鑒於上海譯文出版社包攬了村上大部分作品
其次 《挪》是村上非常特殊的作品 但總被視為村上的代表作 國內的標籤大多是清新愛情小說 而許多讀者更是因為《挪》而知道了村上 這使得讀者在閱讀時沒有設立好前提 你要知道作者本職是寫非現實的故事 所以《挪》裡面總有些放在現實中莫名起來的情節 你要知道在村上的故事中性並非單純為了快感 性有著更深層次的象徵與意義 但是很多讀者只看到渡邊不檢點的生活 你要知道作者的風格非常獨特 筆下的人物都有著異於常人的價值觀與處世邏輯 讀者們卻常常糾結於故事胡鬧的發展

時至今日我仍然無法覺得自己已經完全通透村上和他的作品 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的看法


我是女的,很喜歡看這本。也是高中時接觸到的,一直到現在,經常拿出來看。
村上擅長玩味孤獨,喜歡他作品的人大概都無法逃脫孤獨感,他的小說給人以一種直視孤獨、玩味孤獨的視角甚至方法論;不喜歡的人大概覺得這蝦幾把寫的啥和啥和啥通篇湊字數…
個人觀點。


作為村上迷。說一些自己淺薄的見識。

想要回答有人為什麼有人覺得《挪威的森林》不好看,那麼首先,你就要明白一件事情。

為什麼有人覺得《挪威的森林》很好看?

第一點,共鳴。你從這本書里找到了你想找到的東西。或者說這本書給了你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男主渡邊,獨立,冷靜,善於思考而且做事嚴謹認真。但同時有有著自我,冷漠等一系列缺點。如果你對一個人有好感,那麼說明整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會有你所中意的地方。

你喜歡這樣強大而孤獨的男孩子。亦或者說,你覺得,渡邊是你的同類。

但如果一個人樂於交際,開朗,每天都活的十分的充實和陽光,自然會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枯燥孤僻而且不近人情。

所以喜不喜歡,本沒有為什麼。只是看個人而已。


知乎提問越來越低齡了


我願意看這本書,是因為很多人說他寫的很黃。我才願意去看的。可是直到看完了我也沒看到黃在那裡?我一度懷疑我看到的是假的《挪威的森林》。後來看渡邊淳一的小說。才知道什麼叫黃。

我是用了一夜的時間看完的。看一夜興奮了一夜,看的時候有種回到高中時代看青春文學的感覺。內心一片溫暖,沒有覺得殘酷,就是內心一片祥和。而且還不住的感嘆這本書寫的真有意思。

不喜歡有兩種可能。你閱讀的段位太高,覺得這本書不過爾爾,還有一種是你可能沒談過戀愛。或學歷太少。裡面很多東西讓你沒有認同感,別的我也想不到了。


很多年前看的,可能和當時我還小有關,當時讀高中,是硬著頭皮看完的,覺得矯情,不知所云,所以和題主一樣,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這本書評價這麼高。說實話,我看過的書不能算多,但也不少,不知道挪森在喜歡他的人心中是什麼地位,不知道我這麼比較是否恰當,但我真心覺得挪森和很多世界名著相比段位差太多,不夠看,所以之前很多人都討論為什麼村上春樹拿不了諾獎,當然我沒看過他其他作品,只是單看挪森這本書來說,我覺得他完全夠不上諾獎級文學水平,格局不夠。


如果真的正值青春,就算對其中的觀點無一認可,也會為其所吸引


既然題主說的是不喜歡的原因,那麼就說說我的看法(不黑村上和這部作品,單純說說我看這本書的感受。題主也不要妄自揣測不喜歡的人,我是男性,我不喜歡,也有的女性喜歡,所以……)
1.先入為主的感覺。最開始關注村上春樹是他和莫言的諾貝爾獎之爭。然後又看到他的一些語錄,比如下面 (圖侵刪)

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溫柔細膩,春風化雨。然後希望看到他這樣的作品,能在他的作品中,如沐春風。不幸的是,因為《挪威的森林》比較出名,所以我直接就看的它。本身就對這種風格的作品不感冒,再加上之前的印象,有點不喜歡這部作品了。
2.過於直白的性描述。或許是為了表達那種感情的美好與之後的迷茫失落形成對比;或許是為了吸引眼球,就像之前有位答主說的那樣,與其看那些大幅的性描寫的片段,不如直接看
*片。
3.閱讀能力有限,這不是我的菜。我想這是我不喜歡這部作品的最主要原因。其實讀到三分之一已經看不下去了,但是我不會看書看到一半兒沒有了解全部就擱置。再從網上搜了一些關於它的「好評」,比如為什麼起這麼個題目,「挪威的森林 曾是一首BEATLES的老歌 這裡村上春樹用此作為題目應該是指一種愛情,含蓄,委婉,深邃,美麗,卻不可言喻。」(講真之前我完全不理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硬著頭皮也算看完了。總之看完的第一印象,少兒不宜……


這本不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小說

它訴說死亡,是生的一部分,而非對立面

是日系的傳統審美觀

以及青春、傷痕、救贖

像澀口的杜松子酒

本來就不是甜美的strawberry wine啊

又比如小王子是寫給成人的童話

我居然看見初一的親戚家小孩語文作業閱讀理解做《小王子》,她能懂嗎?

你誤解它的真實性質

從另外個角度去強解

當然索然無味

在我看來,

渡邊在通過自己和身邊的人經歷的一系列事故故事

完成成長的痛苦蛻變過程

那些完成不了的,永墮黑暗,比如直子和渡邊的那個自殺的精英師兄

而有些,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勇敢面對,比如,綠

最後,渡邊是個懦夫

而綠

是可以引領他走出黑洞的綠光

看了挪威的森林

我迷上了薄荷綠

清新的有生命力的勇敢的顏色


關鍵是你喜歡嗎?


趁著最近在寫這本書相關的東西我也來湊個熱鬧。
筆者為什麼會認為有人不喜歡這本書呢?而且不喜歡的人群中為什麼非要加上女性的標籤?
我認為,這本書別人喜歡不喜歡那是別人的事,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筆者為什麼不喜歡這本書,我覺得有幾種可能性,第一個是你可能沒談過戀愛,或者說你並沒有真心的去愛過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不添加任何雜質,再者說,你被愛過,但是你不愛那個人。第二個可能性就是你意氣風發覺得小心情的做作被放大是矯情,其實可能是你閱歷不夠,現實中是有這種抑鬱症,封閉症,精神分裂症的人存在的,我周圍就有一個,平時相處你不會感覺到太大的不同,但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在下降,她說,她總是受到干擾。
這本書的閱讀群體很廣泛,請不要一言以蔽之,個人見解。


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有人喜歡,自然有人不喜歡。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蘋果不好吃?


還有人覺得小四不帥,我說什麼了嗎?!


可能還小吧


推薦閱讀:

村上春樹有沒有被高估?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TAG:村上春樹 | 挪威的森林書籍 | 林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