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這句話真的靠譜嗎?

為什麼我覺得正好反過來?


我發現知乎很多人完完全全,徹徹底底,100%就沒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而且正好理解反了
這句話的主語是「買遊戲」,而不是「評價遊戲」。

完整版是:雜誌推薦的遊戲按照雜誌推薦買,雜誌不推薦的遊戲按照自己直覺買

這句話實際上只是結論,完整的理論是:
「高分的一般都是萬眾期待的大作,原本就在核心玩家必買的名單上。權威遊戲媒體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不會輕易給一個遊戲低分,而名作給低分就說明該遊戲在至少一個主要方面有嚴重的缺陷,大部分人是根本玩不下去的,沒必要買。但是對於核心玩家和FANS來說,他們見的好遊戲太多了無所謂,而爛遊戲的閃光點在好遊戲里找不到,所以明知遊戲很爛仍然會買。」


高分(8+)的意思是你買了不吃虧你買了不上當,所謂的萬人向。
下限也就是你玩著很沒勁,不會有在某些地方有腰斬式短板。
像我就認為TLOU很無聊,支乎這兩天又主張Overwatch它很無聊。
但是通常這種違抗主流的說法也就止於無聊,你也說不出什麼別的。
馬里奧差不多代代高分,國人不是照樣認為它是爛遊戲。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定期黑波蘭仙劍,問題是我也就能說我認為無聊和戰鬥拉稀上,
別的就是沒什麼太嚴重的問題,無可爭辯。

評測這個活其實也很辛苦,因為要把腦子放空假裝自己是白紙。
(不放空的結果就是會出現JOJOASB那種感情分滿分。)

6-8要麼是無聊得太過分了(超凡雙生),要麼是缺陷和優點基本等量(墳頭)。
你能忍那個缺點就可以當8分以上,不能忍就是6分以下。
發霉桶29(75左右)出神就是這道理,遊戲太挑人(惡魂),不主流(孽畜紅綠),
就會被無情的打到這個級別,未必是不好玩,有時代因素在裡面。

很多人所謂的低分信自己其實是信這個分段的,再往下就不太行了。

6以下(發霉桶24)就是不及格了,
就算是全世界最刺兒頭的批評空間,平均60分以下的基本都不是因為無聊了。
通常在你感覺到無聊之前就會被系統/劇本/BUG請出去。

大哥,所謂的第十名效應你也得是第十名啊。
倒數第四就別搶這個話茬了。


「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這個語境中所指的那些低分遊戲主要是「有閃光點的低分遊戲」。(這個低分是相對於GTA4等IGN滿分的遊戲來說的,是相對的低)
而題主認為的「低分信媒體的」低分遊戲則明顯更接近於我們常吐槽的各種山寨手游。(這個低分是絕對的低)


舉個例子,《龍背上的騎兵3》,IGN4.8/10,標準的低分遊戲
但如果正好是你的菜,你不會管評分不評分的


很不靠譜,我不信評分,只信工作室。

比如,好遊戲我只認頑皮狗。


事情是這樣的:

當你玩到一款不喜歡的遊戲,你會希望自己的判斷也被主流認同。
如果媒體給出低分——港得很有道理。
要是媒體給出好評,你會希望堅持己見的做法有依據可循。
「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港得很有道理。

當你玩到一款喜歡的遊戲,你會希望自己的判斷也被主流認同。
如果媒體給出高分——說得很有道理。
要是媒體給出差評,你會希望堅持己見的做法有依據可循。
「低分信媒體,高分信自己」——港得很有道理。

人見人愛的大作總比優劣清晰的普通作品要少。
你偏愛的類型也總比你無感的類型要少。
所以第一種情況比第二種情況更為普遍,第一句話也比第二句話更具聲勢。
於是在第二種情況下,很可能首先映入腦海的還是第一句話。
那麼就會想要發貼探討一下這句話會不會是錯的。
「這句話不靠譜。因為1……2……3……」——港得很有道理。

上面是戲言,「你」不是題主也不是讀者,我並非認為這種討論是預設了立場的。
我想說的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忘掉這些熱昏了的胡話吧。
無論高分低分,無論好評差評,無論客觀事實了解多寡,都只可能做到信自己。

在知乎,「如何評價xxx」=「以xxx為話題討論」,「如何客觀評價xxx」=「以xxx為話題認真討論」。
能夠拿出評價標準的已是寥寥,能夠講清「客觀」這個非常複雜的詞的,更是無幾。
那麼評價一款遊戲時,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標準呢?
也許有畫面、遊戲性、操作手感等等維度。
要是我們評價遊戲的畫面,又以什麼樣的標準呢?
你可以分別探討貼圖材質、建模精度、光影效果、美術風格討喜程度等等。
這些標準,其實就是遊戲媒體所給分數以及你的喜惡程度的來源。
遊戲媒體試圖理解最廣大玩家的需求,輔以專業的視角予以評價,而你有你自己的一套尺度。
其質一也:人。
人的需求。

那麼,從每個人的主觀評價,到一個社群所有人的主觀評價,一直到整個市場主觀評價的疊加,從哪一步開始這個評價堪稱客觀呢?
誒,原來「讓大多數人滿意」竟是傳說中的「客觀」標準啊。
有時這很有參考價值,有助於人了解到更多的客觀事實。
但無需一「信」。

那麼「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或者「低分信媒體,高分信自己」這樣的論調毫無意義嗎?
也不是。
這些話除了能夠讓自己感覺港得很有道理,也能讓別人感覺港得很有道理嘛。
古人云,順我者「國際慣例」,逆我者「因地制宜」;
有言道,窮則「浪子回頭金不換」,達則「兔子不吃窩邊草」;
俗話說,進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退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兩張牌按需打出,這套路我們都見得多啦。
而且這兩句還押韻不是?


我就說一個:IGN 9分的進化,被坑的請點個贊


這話難道不就是當年某4吧極端群體安慰自己用的嗎?題主還真當回事了…


又到了每日百度時間了:
今天我想要分享的是「多元無知效應」
【以下來源自百度百科】
多元無知效應:
一般說來,當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時,當形式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上風時,我們最有可能接受並參照別人的行為。

【以下是百科解析】
當你想要去購買一款遊戲,但內心又搖擺不定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去參考他人的評論(試玩畫面、友人安利等)來購買遊戲。而此時,相對權威的媒體評分給了我們更加可靠的選擇(這麼有公信力的平台都覺得它好,這遊戲絕對差不了)。
而於此相對的,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堅毅,認定了要買這款遊戲,那麼媒體的評分就是一堆看數據,絕對不可能動搖你購買的決心。


「高分信自己,低分信媒體」的內在含義是:
評分高的遊戲,說明這個遊戲質量沒有什麼問題(比如IGN9分以上),在其類型中算是佳作甚至神作,但考慮到個人口味問題,有些遊戲並不是你的菜,此刻你就要謹慎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評分低的遊戲,已經出現了質量問題(比如IGN6分以下),跟你說明了這是個爛作,沒有玩的價值。有種說法就是IGN高分的遊戲不一定好,但低分的一定都是垃圾,所以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至於「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邏輯上都解釋不通,考慮到上次出現這句話最頻繁的時候是《教團1886》,聯想到最近《食人的大鷲》,我突然想到了什麼。


本來只是一句調侃,適用範圍僅適用於自己喜歡的遊戲。對於不喜歡的遊戲或者競爭對手的獨佔,那低分必須是狠踩兩腳的。


買遊戲和評價遊戲其實很不一樣的。
買遊戲靠口碑,媒體高分直接入。
評價一個遊戲,關鍵則在於自己,低分信媒體,高分信自己。主流說爛一定好不到哪去。


這是專業性和個人愛好起衝突的時候安慰自己用的。
當一部電影或者一款遊戲媒體平均的評分很好。那他一定是一部好作品。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都不影響這作品的好壞。畢竟你感覺再好。也不會比專業評分的機構專業。無論這個人承認不承認。公認的好作品。你不喜歡只是因為。還不夠水平感悟他的好。。


高分的遊戲起碼他會比較「勻稱」,你什麼人上來都能玩的挺high。

比如gta5吧,我覺得大家都能承認,這遊戲飆車不咋地,射擊手感也不咋地。但是它沒有哪方面捅婁子,各方面都是水準之上,隨便誰來都不會玩的鬧心。

類gta的遊戲一大把,方方面都做到這個水平的可是相當的不多。槍車球這都土的不能再土,但是就有一家一家的遊戲上來就捅婁子。

而很多小圈子覺得很牛逼的遊戲,可能換批人玩就相當的不舒服了,神馬p社四萌不說了,我一同學看了整整一宿的海然後跟我說哥你推薦這遊戲啥都不能幹啊,這四個玩意兒自己xjb玩不看攻略不找玩法很容易掉坑裡。

低分遊戲肯定有非常嚴重的缺陷的,問題就在於你能不能忍下去了。你看巫師3,好多人忍著操作和砍紙通關了,然後這遊戲還炸的一馬,那麼那些分沒這麼高的,口碑沒這麼炸的,換句話,很多人忍下去都沒get到什麼點兒的呢?

比如,騎馬與砍殺……


ps:果然一說騎砍就炸了,黑gta黑巫師都沒人鳥我,你們就這麼喜歡獨立紙片嗎……


高分的遊戲不會爛,哪怕有缺點,有你不能忍受的地方,但是綜合來看既然是身經百戰的媒體編輯給的高分,綜合來看肯定不會是爛作,這就叫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是說某些遊戲哪怕素質堪憂,但是能戳中你在某一方面的點,在你心中就可以掩蓋不少缺點,尤其是面向粉絲的遊戲。比如說對我來說行屍走肉生存本能就非常好玩兒,雖然遊戲的確爛,但是戳中了我心中的殭屍世界艱難求生的點,我就覺得這遊戲買的值了,而遊戲雖然問題多多,但是艱難求生這一點做的到位了,我就滿足了,這時候信自己就對了。


低分也請信一下媒體,畢竟錢是自己的


非系列作品我情願信貼吧給出的實機評測和最直觀的視頻


很簡單啊,大部分人都是相似的,大部分人喜歡的你也喜歡。


以電影為例,
媒體普遍打高分的,一般都會是好電影,如果自己覺得不喜歡,往往不是電影不好,而是不對自己胃口。
媒體普遍打低分的,也會有很對自己的胃口的電影,自己看著好看就是好看,信自己就好,不需要向媒體意見靠攏。


評分的媒體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偏好, 東西方玩家各有各的文化差異,你看同樣是JRPG, 讓fami通和ign評分能一樣么? 遊戲類型適不適合自己最重要
但是遊戲媒體畢竟是專業的機構, 就像一部電影, 很多人觀影前會上豆瓣之類網站上看看打分, 可能高分了才會去看看. 遊戲同樣如此, 每家都給了低分肯定說明遊戲或多或少有說的問題.
所以嘛, 買遊戲先看類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再把評分當參考, 排除掉雷作. 畢竟人一生時間寶貴, 只為所謂情懷玩爛作或者從眾看大家都說什麼好自己也玩什麼都不科學.
玩自己喜歡玩的好遊戲才是最重要的


從不看評分
低分也會考慮
口碑最重要


我玩遊戲從不吃熱飯
看一份飯多久冷下去,就基本能判斷質量了
所以一款遊戲出後幾個月以後才會考慮入手,如果評價基本還是很好,那就大膽下手


主要是窮逼怕買到辣雞遊戲,騙我錢財,讓土豪們見笑了

看動漫電影也基本是這樣


媒體高分,不考慮財大氣粗的廠商塞錢的因素,只能證明它是好遊戲。
媒體低分,只能說它有些地方不完美。
跟我喜不喜歡有一毛錢的關係?
就好比年貨之王FIFA,不輪高分低分,喜歡的人要買,不喜歡的人打折了也買。
又好比巫師3,前期bug奇多的時候我不在意,連拿兩年最佳的時候我也不在意,我只是把它當一個棋牌類遊戲。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解謎遊戲,管它多少分,殺時間足夠。


我也覺得應該反過來。。。得分高的不一定是好東西,得分太低的大部分那是真垃圾啊。。。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ICO》這款遊戲?
要在 PS3 上製作類似《Journey》(旅程) 那樣的遊戲,都需要哪些軟體和硬體的工具?
為什麼從PS2到PS3畫面進步這麼明顯,而PS3到PS4不怎麼明顯?PS4NEO和PS5會怎樣
目前來說,上世代主機 Xbox360 和 PS3 誰更成功?

TAG:家用主機遊戲 | 遊戲機 | PlayStation3 | PlayStation4 | 掌機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