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黃忠在戰場單挑的時候頗有英雄相惜之感,為什麼封五虎上將時關羽得知黃忠在列時很不高興?
說的是演義。
首先,我們先看看關羽是因為黃忠在封才不高興的嗎?
〖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小時候看總覺得怪怪的,關羽戰長沙時對黃忠這麼有義氣,現在怎麼這麼看不起黃忠了,還是明著。這麼違和,真是一大敗筆。並且費詩勸解關羽也很奇怪,沒一句提到黃忠的,還讓關羽突然「大悟」受封了。前言不搭後語的。
等長大參加工作了,終於明白了。
人抱怨什麼事的時候總好「退一步」。
舉例來說,快十一了你領導突然告訴你:十一不放假,晚上也要加班。你可能會抱怨說:十一白天加班也就算了,晚上怎麼也加。這能說明你只抱怨晚上加班嗎?
關羽從劉備創業就跟劉備出生入死,無論資歷、功勞都是無人能比的,能力恐怕只服諸葛亮,權力上還在荊州軍政一把抓,現在只落個「五虎上將」。五虎上將在我們看來很拉風,但事實上上面還有一大堆常委。
按一般排名規則來說,關羽應該在劉備集團排第二,再不濟上面插個諸葛亮,再再不濟再插個益州系大佬,這已經是關羽謙讓足了的。
但現在只落個五虎上將,這算啥事。關羽決難接受,大怒說不讓我常委也就算了,現在讓個老兵跟我同列。
我們看不出來的,費詩這樣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當然看得出來,所以他說:
〖今漢中王雖有五虎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豈與諸人等哉?〗
一開始就表明自己也理解關羽,認為五虎上將封的不對。劉備讓你屈居五虎,但實際上你的地位、權力跟劉備一樣,沒人敢爬你上頭。注意他說的是」諸人」,而不是黃忠。只拿個黃忠勸,是絲毫不濟事的。
又說:
〖將軍受漢中王厚恩,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願將軍熟思之。〗
關將軍你是明白人,應該知道劉備當老大的苦衷,他要平衡各個派系。你跟他最親,希望你理解他。
至於,關羽為什麼對黃忠英雄相惜,很好理解啊,給他擺大將風度又不是讓他爬到自己頭上來。
所以說那些說三國演義對現實的刻畫差,故事沒邏輯,只是三流英雄傳奇的可以歇歇了。
有人認為三國演義里加了話本,所以就不能符合邏輯。敢情在他看來,作者加話本進去的時候都不進行挑選、刪改、潤色。
還有的奇葩自己習慣了用童話思維看書看事,所以看三國演義這段不合理。看到用社會現實一解讀就很合理了,就說這是想多了強行解讀,三國演義就得是不合邏輯的。這樣的奇葩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直白點說,這又是一起史實與虛構衝突的事故。戰長沙是演義虛構,斥老兵卻基本是史書照搬,於是乎左右互搏懟起來了。
《三國志·費詩傳》: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仆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類似這樣的問題演義還有很多,譬如原版五虎將是關張馬黃趙,顯然是抄三國志留下的後遺症,這坑給毛宗崗父子填上了。話說回來,毛家父子雖然善於填羅灌水的坑,但新坑也沒少挖,譬如這出在嘉靖本《三國演義》編得就挺圓:
公廨上禮畢,雲長問曰:「封某何爵?」詩答曰:「王上加『五虎大將』之職,將軍居其一也。」雲長又曰:「封那五虎將?」詩答曰:「關、張、馬、趙、黃是也。」雲長大怒曰:「益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即吾弟也:位與吾等,可也。黃忠何等之人,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遂不肯受印。詩佯笑而言曰:「將軍差矣。聽愚一言: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人。昔蕭何、曹參自幼與高祖是親舊,陳平、韓信後亡秦命而至,論其班次,韓信為王,最居其上,未聞蕭何、曹參以此為怨。今漢中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故加『五虎將』。而漢中王待將軍之意,豈與黃漢升同也?況漢中王與將軍有結義之恩,如同一體: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可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寡也。仆一介之使,御命之人,不告於將軍而便回,是辱君命也。願將軍熟思之。」雲長大悟,乃垂淚而拜曰:「愚之不明,非足下見教,幾誤大事。」即時受印。
看前一回便知,劉備封關、張、馬、黃、趙為五虎大將,費詩同志搞了個小動作,調換了黃忠、趙雲的位置,其實已經在耍心眼,打埋伏,防著關二暴走了 ╮(╯▽╰)╭
關二究竟是那根神經短路,瞅瞅這位是咋吐槽的就能明白個八九:益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即吾弟也:位與吾等,可也。
馬超家世太牛,捎帶之前為一鎮諸侯,自帶的官位在那兒擺著,就算是花瓶也得供上。剩下倆的共性是啥?不是功勞大,武藝強,而是吾弟。
再看看費詩同志是咋樣順毛擼的:今漢中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故加『五虎將』。而漢中王待將軍之意,豈與黃漢升同也?
說白了就是告訴關二,黃忠立有大功,不得不晉陞,大耳朵並沒把他當兄弟!
於是天下太平。
說明關羽介意的只是感情而已嘛 ╰( ̄▽ ̄)╭
簡單理解:
關羽:我大哥劈腿了,還劈了個糟老頭子!
費詩:你大哥只愛你們仨,尤其愛你!
關羽(熱淚盈眶):誤會,我差點誤會大哥了!
其實這就是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衝突。
在三國志里,黃忠與關羽並沒有戰鬥過,他是以劉磐的舊部身份加入的劉備軍,因為在攻打益州和漢中的戰鬥中,總是衝鋒在前,勇猛無比,再加上率部斬殺夏侯淵,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大捷,因此受封成為了後將軍。
三國志里,劉備為漢中王的時候,冊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四方將軍,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關羽此前的記載也很少,但大概是因為史料缺失,因為他早在劉備和曹操協作幹掉呂布的時候,就被郭嘉等人評價為「萬人敵」,而無論是劉曄、還是周瑜、賈詡等人,只要對關羽稍微了解一點,都稱他為「熊虎之將」,可見當時關羽在各方勢力心目中的高超地位,甚至劉曄還說過劉備勢力唯一的上將就是關羽。
而黃忠,最早跟隨劉磐,其實是比較默默無聞的,劉磐與孫策、孫權都有過多次交手的記錄,但結果並不好看,黃忠也是沒有什麼名氣,直到後來加入劉備,跟隨劉備進入益州,才逐漸從一次次戰鬥中脫穎而出。
然而,關羽並沒有參與攻打益州和漢中的戰鬥,因此,他對黃忠毫不了解。
張飛,一直以來都是與關羽齊名,且對關羽「以兄事之」的恭順小弟
馬超,雖然在中原名聲欠佳,但地位很高,是劉備集團除了劉備以外,在朝廷獲得官職最高的人物
所以,即便關羽曾經對馬超也有些看法(打算進川跟馬超單挑事件),但這兩人與關羽同時位列四方將軍,關羽是可以接受的
籍籍無名的黃忠突然成為了四方將軍之一,儘管是個末尾,而且沒有假節權,但關羽依然會有疑問。
這是其一。
其二,劉備沒有稱漢中王以前,在劉備集團關羽一直是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劉備在徐州的時候,關羽守下邳,劉備守小沛;在荊州的時候,關羽統領水軍,劉備統步軍;赤壁以後,關羽囤江陵,劉備在公安。。。
直到後來,劉備進益州,關羽董督荊州
基本上這兩人都是這樣的關係
而劉備稱王以後,大封群臣,又冊封了四大將軍,首先是梳理了一道自己手下的文武班子,同時建立了比之以前更加完善的上下制度
這個時候,關羽就不能名正言順的算為集團的二號人物了,因為集團就是漢中王的集團,關羽是前將軍,是四方將軍之一(儘管也是地位最高的一個),但終究和以前不同了
所以,這對於一直鎮守在荊州的關羽來說,無疑是讓性格剛直的他有些不太舒服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派遣了能說善道的費詩前去告訴關羽
關羽也果然爆發了一點脾氣,費詩所說的話,充滿了暗示性:「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
我們再來分析,當關羽得知馬超投奔劉備的時候,曾經打算進川與馬超比試,然而我們都知道,三國從來不是單純的武將單挑模式,而諸葛亮勸解關羽的話,卻別有深意:「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諸葛亮和費詩,說的話都以劉邦時代為例子,諸葛亮認為馬超是只能算是和張飛並驅爭先的勇猛將領,雄烈過人,但終究比不上關羽的超凡脫俗(這馬屁有點拍得大,但關羽也是有這個資本的)
費詩則明確以蕭何、曹參和韓信、陳平的地位來作為例子。
說白了,關羽擔心的是自己在集團中的地位問題,而諸葛亮也好,費詩也好,都明確把握住了關羽的心思,所以回答的話,都是非常符合關羽心意的。
因此,關羽不服黃忠,不服馬超,這不是單純的一個關羽傲的事件,而是涉及到劉備集團變動和發展的過程中,老將、同時也是元勛的關羽,對自己地位和身份轉變的不安。
單挑的時候關羽覺得「這個老頭不錯,讓大哥收了當個雜號將軍,想必是極好的」。結果劉備直接讓黃忠和關羽一個級別了,關羽當然毛了。
本回答只為針對某些言論,正經的回答早有人寫了就不用我再啰嗦了。
我在知乎極少掛人的,無奈受不了有人挑釁我:
大濕言論截圖如下:
三國志·先主傳:
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劉備入主益州第一件事封賞功臣犒勞將士,第二件事重新建立自己的領導班子,英雄排座次?在哪?看大濕回答能扯到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也是神奇,入益州是建安十九年四月事,稱漢中王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事,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要等到四年多以後才著手解決,這是在變相黑劉備咩?
工作比較忙先說這點,其他的看情況再補充。
最後重申一點:要懟淚痕大濕真用不著這麼多書,很多時候一本三國志就足夠了的(裴注都不用!畢竟大師不認識裴字!這梗的由來請看 @琅邪楊文理 楊嘟的 說說【斐松之】注三國志)
===========更新下=========
所以說呢,相對應大濕來說,我更討厭淚粉
史書當然不會把吃喝拉撒這些瑣事一股腦兒記上,又不是記流水帳,但淚痕大濕長篇大論的東東是這種瑣事能比的嗎?這麼大的事史書上連個影都沒有,你說有就有?
上面這位仁兄就更有趣了,詳情請看知乎用戶:新買《用年表讀懂中國歷史》竟然有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是虛構的吧? 這可是位證明了淚粉都是(河蟹)的「友軍」哦,當然他否認大濕被我們打過臉,現在有改口說只是娛樂一下,為了避免這位「友軍」暴露,我們就認可一下吧(滑稽)
當然啦,認為淚痕大濕沒被打臉的淚粉還是大有人在的,比如這位:
連我噴的什麼都沒看明白,自然也就看不懂大濕哪裡被打臉了,更搞笑的是這人還自作聰明的預測別人會怎麼噴
拜託,你要是有本事看出淚痕的問題所在,你也不會跟在他身後搖旗吶喊了好嗎
大濕所講的劉備入主益州就要搞排位問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想證明有請拿出史料佐證),所以他後面論證的那堆全是廢話根本不用反駁,不知現在淚粉們看懂了沒
劉備就倆州,關羽治一個,他的地位明顯要高於其他人。三弟是兄弟,雲妹跟得久,關係好(歷史上趙雲不是四大將軍),馬超是前軍閥,要特殊照顧(見蔣介石對張學良的待遇),只能拿黃老頭撒氣咯~這裡這麼寫其實從文學角度(當然這段也是史實)主要是埋一個伏筆,給二爺大意失荊州立一個flag
之前相惜又怎樣?後來覺得這種人資歷不夠,不配和自己並列,有問題嗎?
說白了,除了和張飛並列,和其他三個人並列,關羽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馬超的話,直接諸葛亮已經派人來調節好了;趙雲的話,資歷是夠了,可論地位也不應該是和關羽並列的,但是跟了劉備好些年,關羽礙於情面根本沒法說拒絕和趙雲並列。這樣的話,能說的就個黃忠了,就明著說出來了。
說是關羽地位類似於曹仁,可在季漢陣營里的作用是遠遠不是曹仁在魏陣營的作用能比的。
爾等不讀書才會問如此問題,武侯在隆中分析的以一上將向宛洛,關公就是這個上將,與當年漢高祖與韓信的性質類似,而韓信的需求是什麼:假王,所以雲長的不滿不只是與老兵同列。費是怎麼點醒的?韓信可不善終。
關二爺:能夠與黑人兄弟,西北來的馬姓朋友,姓趙的年輕人排在一起是我的榮幸。但是這南方來的長者憑什麼跟我排在一起?
淚公 @淚痕春雨 有言,
淚公腦袋裡真是有戲。
黃忠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山頭。
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
原來是劉表的部下,曹操來了就投降曹操了,上司是韓玄。
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跟著韓玄投劉備了。
韓玄之後就沒影了,是死是活都沒人知道。
之後,當長沙太守的是廖立,
辟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
後來,孫權奪走長沙,廖立跑了,
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奄襲南三郡,立脫身走,自歸先主。
黃忠跟著劉備入蜀,
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
黃忠屬於降來降去都沒人管的那種,嘛名氣都沒有,跟荊州的名士也無交集。
山頭?劉備下面的曹操山頭?
然後呢?
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勇冠三軍。
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衆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陣斬夏侯淵。
黃忠提著腦袋搏出來的富貴。
然後,再看史料,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啥叫「老兵」?黃忠在荊州的時候,在關羽眼裡就是個「兵」。
你是關羽,一個啥山頭都不是嘛名氣都沒有的老頭子小人物,出趟任務,就「勇冠三軍」了,沒過幾年就跟你平起平坐了,你悅不悅,怒不怒?
當然,城府很深的人可以不露喜怒,關羽又不是。
淚公繼續,
神TM犧牲張飛。
淚公腦袋裡可以放電影院了。
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隷校尉,進封西鄉侯。
司隸校尉,衛戍中樞,監察百官,威權極重。
你是劉備,你讓張飛回中央當領導人好呢?還是讓張飛繼續在前線搏命好呢?
淚公表示,你不讓我搏命,就是看不起我。
可以,很社會。
淚粉有言,
我只想說,淚公有幾句史料是讀明白了的?
長勺之戰誰主持的?
順昌之戰,兀朮為什麼退兵的?
紹興十一年,淮西宋朝最後是輸了還是贏了?
諸葛瑾是什麼時候當孫權長史的?
諸葛亮剛到劉備這裡,當了什麼官?
馬超是怎麼與劉備分庭抗禮?
淚公表示,「必須得把這個坎淌平了」。
淚公, @淚痕春雨
您說怎麼平?
關羽與黃忠的矛盾,不是簡單的私人矛盾,而是劉備幾大山頭地位之爭。如果說關羽為了個的地位,與人一再斤斤計較,也未免把關羽說得太不堪了。
劉備入主益州後,需要解決的一個最基本問題,那就是英雄排座次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種英雄排座次,排好了,有利於大家團結;排不好了,就有可能讓內部充滿矛盾。
從情感上,在劉備23歲時,關羽、張飛等老兄弟,就追隨著劉備東奔西走、出生入死了,進入益州時,大家經歷了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現在革命總算有點成功,他們的地位,卻有意無意的開始向後滑,他們內心存在各種想不開,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以劉備入主益州,英雄開始排座次時,關二爺一直都是霸氣十足的樣子,總而言之,我關二爺,必須得排在第二位,誰敢跟我爭,我就跟誰急。
因為類似的原因,馬超有意無意向前擠,關二爺直接就打馬超的臉。總而言之,關羽用一種挑釁的語氣問諸葛亮,我和馬超相比,誰高誰低?諸葛亮說,馬超不如你!關羽就扯著嗓子高呼,諸葛亮說了,馬超不如我!面對關羽這種挑釁,馬超只能表示退縮。[注]
[注]: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當然了,因為類似的原因,關羽一聽自己竟然和黃忠並立,當時就急了,因為我怎麼能和黃忠並列呢?我跟隨劉備幾十年,黃忠跟隨劉備才幾天啊?
關二爺這樣玩命向前沖,顯然不是孤立的。因為它代表了劉備鐵杆嫡系的利益。
要知道,劉備起兵時才不過23歲,而現在已50多歲了;在此其間經歷過多少挫折、甚至讓人絕望的時候;但是因為有這些老兄弟誓死追隨,所以終於挺了過來。
現在革命有了點成績,有人就想擠到這些老兄弟的前面,這還有天理沒有了?
後來,費詩在關羽做思想工作時告訴關羽,正因為你們是劉備的鐵杆嫡系,所以才更應該站在劉備的角度思考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集團要擴大,就不能玩這種關門主義!如果外來力量進入我們的集團,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地位,我們的集團還怎麼擴大呢?這樣玩下去,我們這個集團,能還有前途嗎?[注]
[注]: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室,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仆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這種說法,非常有道理。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劉備讓自己的老兄弟,全都坐在最前排。其它各大山頭的代表人物,肯定會炸了鍋的。
要知道,各大山頭的人追隨劉備,並不是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或是因為劉備仁義無敵。
劉備這種漢室宗親,也就是一個大水貨,至少在司馬光眼裡,它就是一個水貨。[注]
[注]:昭烈之於漢,雖雲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疏運,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後,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也。
至於劉備仁義無敵,那更是說說而已。因為劉備在史書上,就有梟雄之譽。[注]
[注]: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
劉表死,肅進說曰:「......加劉備天下梟雄....
什麼是梟雄呢?估計怎麼解釋,也與仁義無敵是背道而馳的。
從這層意義上,如果各大山頭代表人物,追隨劉備的結果,就是只能坐在劉備老兄弟後面吃殘渣剩飯,他們肯定也會罵劉備只是一個大耳賊。
所以,關羽等老兄弟,從情感上無法接受,大批後來的人與他們地位相當,甚至排在他們前面的事實。但是從理性上,他們顯然得接受這個事實。
當然了,願意做出這種犧牲的人,並不是只有關羽,還有張飛。
劉備決定撤離漢中時。漢中應該由誰防守?人們開始都認為,肯定是張飛,張飛也認為,肯定非他莫屬。因為這樣光榮、艱巨的任務,除了張飛,誰還有資格接受呢?
問題是,劉備最後竟然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魏延。[注]
[注]: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站在劉備、魏延的角度,我們自然可以做出各種高大上的、充滿正能量的解讀。問題是,站在張飛的角度,實多少有些說不出的悲哀了。如果不是張飛以大局為重,沒準兒,也會象關羽一樣鬧情緒的。
張飛以為自己可以坐鎮漢中,大家也認為張飛可以坐鎮漢中,但是這個光榮、艱巨的任務,劉備竟然交給了魏延。張飛當時是什麼心情呢?
因為相關的人事任命,可以有一千種解讀,但是顯然有太多的解讀,讓張飛難以接受。
第一、張飛在奪取漢中時的表現太差了,而且讓劉備很失望。所以這個艱巨原任務,就不讓張飛承擔了。
第二、劉備認為張飛不是獨當一面的將才,至少與魏延相比,差遠了。所以,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讓魏延承擔了。
第三、張飛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開始不斷向後靠了。因為誰都認為劉備肯定會讓張飛鎮守漢中,劉備竟然沒有這樣做。
如果劉備曾給張飛做過思想工作,自然也是讓張飛相信。他這樣做,只是基於整體利益考慮的,並沒有任何針對張飛的意思。總而言之,我們雖然不是親兄弟,卻賽似親兄弟,所以,不管你擔當什麼職務,也不論你幹什麼工作,你也是我最好的兄弟。
總的來說,劉備入主益州後,英雄排座次進行的非常成功。而這種成功,也是因為他的老兄們,都願意以大局為重。雖然在此過程中,關羽一再鬧情緒,但是終於還是以大局為重了。
看到這個點進來果然又有一小撮科普黨念叨著「歷史上沒有五虎將」「關羽和黃忠沒交戰」云云。
題主都註明了「說的是演義」,求求你放下手中的《品三國》吧。
這一段劇情主要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傲」,為之後的失荊州做鋪墊。主要的問題在於,關羽這番話在故事中邏輯是否通順?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關羽看得起黃忠,主要還是兩點:年長和義氣。所以關羽在見到黃忠的一開始,心態上就是自上而下俯視黃忠的,大概是「沒想到這麼個老頭子,不僅武藝高強能和我過過招,而且還那麼有義氣,令關某很敬重啊」這樣的感覺。跟當年見到周倉時是差不多的一個心態。
加上趙雲和張飛都是最早加入創業團隊的,馬超之前把曹操殺的割須棄袍,所以劉備勢力是非常敬重馬超的。五虎將里要找人放嘲諷,也就是黃忠了。
實際上進一步想,小說從這個階段,劉備勢力到達頂峰,開始走下坡路。羅貫中想表達的主要是劉備勢力成員的思想轉變。從殺個華雄還得先被自己人嘲諷一番的無名小卒,到如今威震一方的名將,所以別說是個呂蒙陸遜,現在的關羽就連當年敬重過的黃忠都看不上眼了。沒有這種極度的傲氣,也就很難解釋之後因為「傲」而失荊州的情節。
同時關羽在荊州的傲,與劉備在漢中的傲也是同步的,主要就是鋪墊一下,畢竟後來從水淹七軍到託孤白帝城,劉備勢力的情況簡直是急轉直下,不給點暗示怕讀者心理接受不了。
當然讀者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可能還是會感到違和。所以後來新版《三國》把關羽的嘲諷對象換成了相對年輕又沒正面交鋒過的馬超,算是不同版本,孰優孰劣見仁見智吧。
提供一個角度
關羽是大英雄,是渴望建功立業的,與黃忠結識正是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惺惺相惜很正常。
五虎受封,關羽為什麼遷怒於黃忠,其實他也不是討厭或者看不起黃忠,只是黃忠火箭式上位靠的是隨劉備力戰建功,而他卻要在荊州留守,做很多並不適合武夫的工作。
所以他抱怨的是自己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把這些機會都給了黃忠。類似的還有關羽要入川與馬超比武這類小故事,核心都是關於想隨劉備征戰,不願意留守荊州。
而費詩的勸解其實就是再次和他強調鎮守荊州的重要性,發展好荊州就是最大的功業。
那些說人性的答案也忽略了人性共同點外還有性格的不同,關羽驕於士大夫而善待士卒,不是個熱衷於辦公室政治的人。不過隨著身份的轉變,費詩這類勸導越來越多,所以他的政治嗅覺也越來越靈敏了。但骨子裡他還是個性情中人,所以他拒絕孫權聯姻雖然對,態度卻太傲慢,導致了孫權的怨恨。如果是個辦公室政治高明的人,一定會拒絕,但不會得罪孫權。
這就是劉備和關羽的視角不同造成的。劉備要把黃忠立為荊州兵的精神領袖。
諸葛亮曾經講過這個問題,但是有點冠冕堂皇:「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先說黃忠為什麼地位低?
他跟從劉表的時候,長期任職中郎將,在地方領兵,充其量就是個縣城武官。後來進封雜號將軍,都是任職未變。誠然頗有勇武,長期執掌一地軍隊,但是這樣的將領在三國時期有多少呢?多到數不過來……也就是說不管他能不能打,他的仕途到老都從來都沒有過起色。再結合他的勇武才能,可以說是一個職場loser,從少年得志、加官進爵的關羽看來,頂多是一個莽夫。
再說黃忠又為什麼那麼重要呢?
因為他是荊州老將,只有他帶的動荊州兵。劉備入蜀,主力是荊州兵,黃忠雖然仕途坎坷,但是本職工作卻是過硬的,遍觀荊州降將,唯有黃忠資格老,帶兵久。不過劉備一開始也沒真的打算特別重用黃忠。
入蜀都是硬仗,拿下張任之後,劉備派了卓膺和黃忠帶兵攻涪城。卓膺是誰?張任的副將,認地兒的。黃忠呢?荊州兵的老帥,帶兵的。都是功能性將領。黃忠由此立下首功。
而後定軍山一戰,黃忠砍了夏侯淵,這可了不得。黃忠在當時是個陷陣將,也就是說讓你上去拚命的,沒想到你不僅拼贏了,還砍了曹操最喜歡的弟弟,征西將軍,西部軍團總指揮。這是劉備這輩子對曹操傷害最大的一次。論為劉備陷陣斬將的功勞,直接完爆關羽。
到此,黃忠為劉備立下的功勞已經不可忽視了,又是荊州兵的精神象徵,在劉備看來,位列上將已經很科學了。他手下唯有荊州益州兩部軍力,都是搶人家的,他自己坐鎮益州,派了一號將軍關羽鎮荊州,自然也要給荊州當地人一些既得利益,作為示範。
而在關於看來,五虎中,關張趙是論親,馬是論名,黃忠則是論功。以功迅速上位,這是特權階層最看不起的一類人。因此關羽自然不高興。又加上是老頭了,關羽心說你這輩子那多時間都沒點功名,無疑是個loser,現在加官進爵,充分說明了是個投機分子。我是宗親顯貴,我不喜歡。
基本就是這麼點事兒。如果沒有定軍山,估計黃忠很難上列五虎。那誰來補位呢?
恐怕就是魏延了。那不高興的,就該是張飛了。
我特別奇怪淚雨大濕的臉皮材料,真的,怎麼什麼時候什麼話題都能面不改色的胡咧咧啊。
先前的馬超,現在的黃忠,關羽每懟一個人都是權力鬥爭么?淚雨大濕都不帶讀書的吧。
為啥說淚雨大濕不讀書呢?
劉備赤壁之前之前雖然名義上官很大,但實際沒什麼地盤,所以他也就不搞沐猴而冠的一套,不給底下人胡封官,一直到了赤壁後佔有了荊州四郡像個樣子了,才封了一批官。封了誰呢?關張趙諸葛,這四個絕對心腹核心。這是第一批定調子,但規模很小,只是為了給這幾個心腹一個像樣子的title而已,其中關羽張飛一步到位都是雜號將軍,諸葛亮是中郎將,趙雲只是個偏將軍。
等到打下益州後,劉備正式大封群臣,雜號將軍不要錢一樣的發下去,趙雲諸葛亮固然升了官,之前沒封到的老哥們糜竺簡雍當了將軍,荊州新入伙的黃忠劉封也當了將軍,益州才加盟的馬超法正也當了將軍,如此喜氣洋洋普天同慶的大好日子,卻有兩個不和諧因素:劉耷同志,你是不是把你一起滾床單的兩個好兄弟忘了?
如果說關羽沒參加討益州不封勉強還說得過去,張飛可是辛辛苦苦一路殺進來的,以淚公邏輯來看,耷公你這麼做,就不怕他兩有意見?僅僅是把黃忠和關羽並列而且排名還靠後,二爺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要進行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了,你這次不給兩位大爺陞官反而搞出十幾二十個足以和他們並列且不分排名的將軍,是想逼他們造反嗎?雖說你只是左將軍,但四征四鎮還是給得起的嘛。
看來我耷公遠不如淚雨大濕洞察人心,熟諳政治,無怪乎二世而亡啊!
正經來說吧,其實這就是淚雨大師這種厚黑小人永遠理解不了的坦蕩尊重與互信。
官職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誠意的表示而不是權力的劃分,讓他們有足夠的名義來辦事就行了,多了沒必要,他們也不求,劉備不需要拿這種東西籠絡他們,他們自也不必用這些東西來爭奪什麼。
舉個例子,劉備自封漢中王后,按道理是要封相國的,當時除了諸葛亮也沒人有資格當這個相國。然而劉備不封,諸葛亮也不討,就這麼空著。待到劉備稱帝時,因為已經定了要東伐東吳,需要諸葛亮鎮守後方,於是乾淨果斷的把丞相位置送上,諸葛亮也受之無疑。所謂的君臣際會千古佳話,無外乎如此而已。換做淚雨大濕知道了,恐怕又要腦補出劉備打壓諸葛亮故意不封的段子了吧。
最後解釋下為什麼劉備當上漢中王第三次封官的時候關羽要懟黃忠吧。
有個很著名的典故,曹操不願意給夏侯惇封魏國官爵是覺得委屈了他,因為夏侯惇是有漢朝直接任命的官職的,屈居到諸侯王手下算是一種貶職。三國志說當時曹操手下只有夏侯惇不是魏臣,其實不對。仔細看諸曹夏侯傳,除了夏侯淵,曹仁曹洪在曹操封為魏王后都沒有得到升遷,基本封的都是異姓,目的是要和異姓大臣建立起明確的君臣從屬關係。可以說,如果不是夏侯惇堅持,如果不是為了給夏侯淵高一等官職讓他可以名正言順指揮張郃徐晃,這四個曹操最心腹親信的大將可能都不會當諸侯國魏的職務,這是曹操對他們的信任,也是尊重,當然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政治態度。
說回關羽,他在劉備手下地位相當於夏侯惇之於曹操,尤為特殊的是,他是當時劉備麾下唯一得到漢帝親自冊封的,地位超然,雖然沒什麼實際意義,但作為非常驕傲的二爺來說,說不定挺享受這種比其他人都高出一籌的感覺。
所以劉備當了漢中王,強行給他一個漢中王屬官,對比曹操和夏侯惇的例子,不得不說劉備這做法也挺不厚道的,不過畢竟關羽遠在荊州,劉備和他商量成本太高,倒也說的過去。所以關羽的反應其實就很好玩了,對這個做法肯定是有些不爽的,覺得和大哥不夠親密,張飛他不好發作,馬超過去也算是漢朝大臣,看來看去,就黃忠你了吧--相比於瞧不起黃忠(關羽可不是瞧不起老革的人呀),他更多借題發揮著撒嬌,表達自己沒被劉備尊重的不爽,所以費詩的勸解才那麼精準(八成劉備或者諸葛亮教的),不談官職,不談權力,不談一切實際問題,就只談感情,說你大哥這事是不太厚道,不過他們老劉家傳統如此,對外人好但喜歡委屈自己人,您就理解理解吧~
千載之後想像兩個六十歲開外的大老爺們隔空吃飛醋,真的是雞皮疙瘩起一身。。。
我允許你跟我一起吃蛋糕,但是我不會允許你吃的和我一樣甚至更多。
本領是本領,功勞是功勞,關係是關係,不能混淆。
假設你是個企業元老,為企業立下汗馬功勞,和老闆還是把兄弟,弄個副經理干。後來來個北大博士,寸功沒有,上來就坐個副經理,和你平起平坐,你是不是也有點意見?很簡單,因為關黃單挑是虛構,封五虎時關羽看低黃忠是基於史實
關黃單挑是平四郡這個大情節中的高潮,作用有很多
1、記敘收服黃忠的經過
2、引出魏延、通過反骨事件,為N章之後的魏延之死埋下伏筆
3、加深對關羽義、諸葛智、劉備仁、黃忠忠等形象的刻畫
4、前文趙雲取桂陽已刻畫其信禮、張飛取武陵已刻畫其莽勇,輪也要輪到關羽出來刻畫一下他的傲義了,這裡是情節使然,不受作者主觀意志影響
但是,關羽看低黃忠又是史書中白紙黑字的東西,且保留這個情節,一方面體現關羽的傲,待費詩以兄弟之情勸之,關羽幡然醒悟,又能體現他的義,是一舉兩得的事
因此,羅貫中既要通過虛構關黃單挑來刻畫人物、服務整體情節,又要保留關羽看低黃忠的史實,造成違和也是很正常的事
反對三個高贊答案,以及掛一個評論比贊多的答案。
關羽欣賞黃忠和關羽不滿與黃忠並列並不矛盾,不需要拿三國志或者拿現實來對比。
這個題目不是真實性分析和人物內心解讀,這只是中學文學欣賞而已。
三國演義對關羽的人物描寫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義、勇、傲。關羽的忠義和勇武是神級的,不必多說,而他的自傲是後期才慢慢表現出來的。
第一次是寫信給諸葛亮說要和馬超單挑。第二次就是本題說的不滿和黃忠並列。第三次是拒絕和孫權結親。第四次是拒絕王甫的建議,專斷獨行作人事安排。第五次是小看呂蒙和陸遜,被對方白衣渡江,敗走麥城。
關羽為什麼傲,或許是天生性格,也或許是他忠義勇武世人稱讚身經百戰唯有一敗慢慢變化。但是,真的沒必要去分析歷史上(三國志)關羽是否和黃忠單挑過,是四方將還是五虎將;更沒必要聯繫現實,分析關羽和劉備的關係、關羽的地位、關羽的心理想法。三國演義里的關羽最重情義,不在乎地位、官職、金錢、美色,他身騎赤兔,過五關,改換青袍,回蜀漢,放下曹營無人管,一心只想劉玄德。
三國演義大量描寫表現了關羽的傲。別說關羽欣賞黃忠能和自己打平手、功勞也不小,不可能看不起黃忠;就連雄霸江東的孫權他也看不起,自比為虎斥之為犬。我關羽最牛!
正是因為關羽的傲,才有了最終的敗。三國演義把關羽的忠義勇武捧上天了,智謀也不差,只是略遜於曹操和「軍師聯盟」。這樣的軍神怎麼會敗呢?三國演義給出的答案是傲。
不滿和黃忠並列只是關羽傲的一次表現,沒有高贊答案說的那麼複雜。
1、黃忠出身卑微
相比於馬超,馬超是侯爵出身,也算得上是名門之後地位高貴,而且武力也不差所以被封為五虎上將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相比於張飛趙雲,雖然張飛趙雲也是平民出身,但好在他們已經跟隨劉備多年,而且關羽跟他們相處也是情同手足。關羽是一個比較傲氣的人,這是心理上的落差。
黃忠在被劉備收入帳下後,履歷戰功,四處為蜀國征戰,原本這應該是讓關羽欣賞才對。但黃忠對以前的同僚同樣沒有一點心軟之意,在征戰過程中殺害了他以前不少的同僚,關羽對此非常不屑,以及還有劉備帳下的法證,他的情況也跟黃忠差不多,所以在關羽眼中他們都比自己低了一個檔次。
推薦閱讀:
※假如鳳雛未死,蜀漢有可能一統天下嗎?
※三國演義對壘兩軍的武將單挑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麼,是兩軍旗鼓相當時的潛規則,還是武將的個人選擇?
※諸葛亮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什麼還派他去?知道關羽看不起孫權為什麼還讓他留守?取巴蜀他是非去不可么?
※諸葛亮未經過實戰,為什麼一出山就如此厲害?
※三國演義中一個回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