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鳳雛未死,蜀漢有可能一統天下嗎?

如果你認為能,請說出你的YY,哦,不是,是設想;反之亦然。


難。

最好的情況是,諸葛亮/龐統中的一人留荊州,另一人在中央。到劉備進攻漢中,張飛很可能還要被抽調到漢中作戰。

然後明確一點,以孫權和呂蒙的戰略短視(也稱不上短視,如果他們只是想偏安一方的話),呂蒙偷襲荊州是不可避免的。
假設現在的時間點是公元220年,因為諸葛亮的存在而成功化解孫吳的偷襲。但是此時吳蜀之間關於荊州的領土矛盾也已經撕破臉皮了,荊州如果不在自己手裡,孫吳連偏安一方都不能安穩。而孫吳自魯肅之後,再也沒有一個在思想和行動上都以天下為目標的人物了。
可以說,吳蜀之間對荊州的爭奪,自那時起就變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了。蜀漢不是沒有想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劉備在拿下四川以後,呂蒙曾經襲取三郡,蜀漢基本就默認了事實。可以說蜀漢已經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剋制了,但是孫吳就是想要荊州這塊地方,那一定就是要打。

而以蜀漢陸戰能力之彪悍,非曹仁張遼這樣的名將不可阻擋,稍微差一點點的夏侯淵直接被當時根本沒幾個人聽說的黃忠以三國史上最煊赫攻擊當場斬殺。事實上就算是曹仁也被日了個滿目凄涼(不過離打崩曹仁恐怕還很遠)。蜀漢在軍事上很可能會形成一個中短期的優勢地位。一方面,孫吳外戰外行,而且呂蒙很快就是要死了。另一方面,關羽荊州軍團的實力,藉由關羽極強的個人能力,可以說是咄咄逼人。
曹總真的遷都了也不是沒可能(只不過可能性很小而已)

很可能就會逼迫吳國和魏國在歷史上為了應對關羽的威脅和形成的短暫的合作關係,成為一個中短期聯盟。而且合作的強度和深度也會增加——就像曾經為了應對魏國和構成的吳蜀聯盟一樣。
而問題是,蜀國不可能長期保持這種優勢地位。
簡單的說,蜀國對外的軍事優勢,完全是幾個精英級將領對戰場的絕對統治力造就的。而馬超和黃忠在兩三年後很快就會病故,關張趙的年紀也已經很大了——話說回來,真正能夠統治戰場的搞不好也就是關張二人而已。

而蜀國的戰爭潛力是十分差勁的。蜀地自從劉備入川起到劉禪投降的50年里,經歷的戰爭,也就是劉備入蜀(沒打太久),漢中之戰(也沒多久),夷陵之戰(大損失),諸葛亮北伐(滿打滿算十年對外戰爭),姜維北伐(打打停停),合計大概是15-20年的全面戰爭和30年左右的相對和平,但是在劉禪投降時整個蜀國的人口已經只有93萬了。大概是官渡之後鄴城一城的水平。黃巾之前的話,大州的州治應該有不少是百萬人口的(純粹腦補,改天考證)
整個荊州,自從赤壁之戰起經歷了長期的,不間斷的高烈度的本土戰爭,恐怕也早已民生凋敝。

蜀國打不起仗。
戰爭消耗有多大?魏明帝時,「或謂魏氏不用錢久,積累巨萬,故欲行之,利公富國」;而諸葛亮數次北伐之後,是這樣的「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須知魏國國力十倍於蜀國,明帝一朝,應對諸葛亮的北伐,幾場戰爭下來連四萬人的軍隊都快帶不動了。

總而言之,蜀國兵鋒再盛,相對魏國也不過是外強中乾而已。更何況因為蜀國的臨時強大,而使得吳國和魏國聯盟呢?

更何況,蜀國想要完成戰略目標,還得問一問曹仁答不答應。
作為一個關羽蜜,雲妹吹,諸葛吹,我當然想說,這三人掌控荊州軍團,豈不是馬上就要攻佔許昌,奪回獻帝,擔任總經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了?對不起,沒這回事。

有孫吳那一次不成功的偷襲荊州帶來一絲喘息的機會,回頭蜀軍再來,曹仁完全可以繼續拖下去。
三國時期攻城實在是有點難,除非是你大戰役獲勝後收割,絕對實力壓倒逼降,或者用奇謀。考慮到曹仁一向是任你妙計千條,也只能和我硬碰硬。這三條一條蜀漢都不沾邊。

前有曹仁自己在赤壁之敗,後援斷絕的情況下面對周瑜呂蒙甘寧大軍外加劉備的騷擾死守南郡一年之久,中有郝昭以千人之力在陳倉讓諸葛亮北伐大軍二三十日不能寸進,後有羅憲以孤城二千老弱亡國之軍一邊面對瘟疫一邊硬扛陸抗半年。
順便說一句,郝昭以千人就敢在陳倉擋諸葛亮,那還是曹真明確的命令:郝昭,你去,諸葛亮過段時間會來打陳倉——曹真不是蠢貨,能蜀國野戰打魏國見一次暴一次的前提下就這麼做,恐怕心理還是很有底的。

以曹仁魏第一名將的身份能力,據經營多年的大城,背靠宛、洛、許,整個魏國中原地區的後援,東線又因為聯盟沒了孫吳的壓力。
我毫不懷疑,就算歷史上沒有呂蒙的偷襲,關羽想啃動曹仁最後的那一千人,在魏國援軍不斷絕的前提下,起碼還要半年。

說到底,諸葛亮隆中對,兩路大軍克複中原,還是要在」中原有變「的大前提下。大家都沒有意外一起死磕,磕到最後蜀漢也很難磕出荊州去。
而論意外,蜀漢明顯容錯率比魏國更低,何況蜀漢高級將領將很快面臨大面積的老去,人才梯隊又跟不上來。等不到中原有變,蜀漢自己的優勢局面就難以維持了。


大家貌似都認為龐統不死,諸葛亮不會緊急入川。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入川是在龐統戰死之前。

三國志 龐統傳: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也就是說龐統死於進圍雒縣的戰役中。

三國志 先主傳:
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也就是說劉備在打下涪、綿竹之後,已經讓諸葛亮等人領軍入川了。此時尚未圍攻雒縣。當然龐統還沒死。

言歸正傳,孔明和士元其實是不同的人才,一長於理政,一長於奇謀,打下西川之後,百廢待興,人心浮動,派系複雜。生產建設,安撫人心,平衡各派矛盾都需要諸葛亮的才華。所以即使龐統不死,諸葛亮幾乎也一定會主政西川。而龐統作為戰時智庫,自然需要長伴君側,時時處於漢中前線。因此,最終荊州還是只能留給關羽。悲劇一樣會發生。

龐統不死,可能此後的先主伐吳之戰不會輸得那麼慘。蜀國的國祚應該會更加長一點。僅此而已。

話說,龐統其實沒有太多的機會顯露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死得太早了。之所以大家對他充滿信心,也還是來自於水鏡先生的「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偈語,且不說此話到底多少成分來自於傳說,就算是真的,其實也未必說明龐統的真實能力有多強。年輕時的名聲水分太大。比如,北喬峰南慕容。比如,勒布朗詹姆斯和香儂布朗。

所以,龐統不死,結局未必變。那未必是兩個諸葛亮,也可能是一個諸葛亮和又一個李嚴。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

三國志蜀書七龐統法正傳: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可見,諸葛亮、張飛率軍西征是在龐統死之前。
所以,不管龐統死不死,諸葛亮、張飛都會西征,留關羽一人守荊州是預定計劃。

我只想說明這一點。


先亮底牌:就算龐士元、法孝直兩個人都好好活著,蜀漢也不可能一統天下。

—————————————————我是分割線———————————————————

  反對「如果龐士元不死,諸葛孔明、張翼德、趙子龍得不會入川」的觀點,不管從演義角度還是正史角度都不可能。

  ——設若龐士元不死,玄德公拿下西川,孔明也肯定要入川輔佐玄德公安定西川,龐士元法孝直都是謀主,而非治政之才,玄德公手下能輔佐其穩定後方的非孔明莫屬。

  ——趙子龍在正史中,在孔明當政之前一直都只是侍衛長的存在,按理也許入川;即使留在荊州,即使雲長北克中原時留其在荊州,其也不大可能掣肘糜子方,畢竟這位仁兄可是「國舅」。

—————————————————我也是分割線————————————————————

亮一下自己曾經關於類似這個問題的一個粗暴假設

假定能力上:(以下等號並非指完全相等,是指角色、能力近似)

(1)劉備=劉邦

(2)孔明=蕭何

(3)法正+龐統=張良+陳平

(4)關羽=韓信(前者與君主關係更佳)

(5)張馬黃趙=樊噲曹參…

但是

(1)地盤上:劉邦得巴蜀+關中,劉備據巴蜀+荊州,差別在於關中有險可守,荊州四戰之地,且關中人口要比荊州多得多,兵員補充能力上要高出許多。

(2)戰略目標:劉邦對付的是項王以下的諸侯聯邦,劉備對付的是一個近乎完整的中原

(3)對手:項羽+范增+英布+季布+龍且,比起曹操+二荀賈詡程昱+曹仁五子良將曹真,劉備應對的對手陣容顯然更加強大吧。

(4)渣權直接無視,反正他是進取不足。

因此得出:

劉備以近似劉邦的陣容,佔據比劉邦更燙手的地盤,面對比項羽更牛叉的對手,要逆襲一個已經一統的中原地區——這難度已經不是「修羅」模式了吧...


不能 蜀國的人口數 經濟發展水平 社會發展水平 等等數據均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魏與吳 其中落後魏國更是有數倍數倍的差距 而對於國家層面而言 單個人物是很渺小的
打幾個不恰當的比喻 ·
1 如果現在上帝送一個歷史人物給中國 中國能否打敗美國·····
2如果歷史上沒有瓦特這人 我們現在是不是連蒸汽機都不知道


一統天下不可能,因為我們都知道,演義在大方向上還是尊重正史的。

但樓主說了YY,那麼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三國演義這個世界裡,如果龐統沒死,會怎麼樣。
我的觀點,蜀國仍將會是三國之中最弱一國,龐統戲份會加大,這樣的話原有的諸葛亮一人獨佔半本三國的情況可能會被輕微改變,不過放心,他不會威脅到卧龍的地位,因為諸葛亮除了「多智而近妖」,最重要的一點,他是被羅貫中作為忠君愛國的典型和道德的至高點書寫的,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龐統遠不夠這個標準。

我們設想落鳳坡鳳雛撿回一條鳥命,接下來的發展有可能是這樣:

入蜀之戰:劉備在落鳳坡潰退,有龐統在旁得以減少損失,勉力支撐,待諸葛亮張飛兩路軍入川開始全線反擊,輕取西川全境。

漢中攻防戰:此役龐統註定不會有大作為,因為諸葛亮已經運籌帷幄,最多也就錦上添花像黃忠奪天盪,張飛取瓦口一樣,多一回半回的演義故事,對整個戰局影響不大。

荊州之戰:這裡,我想說,龐統如果健在,幾乎是一定會被派往荊州協助關羽,當然因為只是協助,也一定不會被關羽所重視,關羽的資歷,威信,當然還有長相都遠勝龐統,劉備軍副總參謀長的職位在荊州也不過空頭銜一個,這些隱患很可能會造成----龐軍師識破了呂蒙和陸遜的雙簧,但由於關羽的自傲,而不被重視,走麥城的悲劇仍將上演,如果運氣再不好點,很可能會步陳宮的後塵(被執,大罵關羽不用己言,就義,陳宮是罵呂布)。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是蜀國的國運之戰,如果龐統在荊州僥倖存活,只要他和諸葛亮有一人隨軍出戰,東吳都岌岌可危(不要說馬良之輩,白眉老兒照陸遜畢竟稍遜一籌)。但前提是劉備對龐統夠信任,我們知道聯營七百里曾有蜀軍人士反對,劉備當時大怒,說老子征戰沙場幾十年到頭來還用你們教我打仗么,嚇的其他軍事委員會成員屁都沒敢再放一個。劉備對龐統,一開始那是不很喜歡的,因為龐統長的丑,就只給他當個耒陽縣令,後來加上諸葛亮,魯肅等人的正面的和側面的影響才得以當上劉備副軍師,但是劉備對他信任有多少呢?經過入川時自己優柔寡斷的教訓,也許會聽龐統兩句,但大仇當前,誰會保證皇叔還能在殺紅了眼的情況下明辨是非,不鑄成大錯呢?我認為,夷陵大敗,若有龐統,蜀軍當能度過難關,甚至反敗為勝都有可能,但吞併東吳顯是不太現實,江東人傑地靈,子弟無懼於天下,不會輕易遭滅頂之災,最多割地求和,徐圖再起。

之後的戰爭,鳳雛也不會起到多大作用,我們談演義,而他在演義里,最多就是靈光一閃。


不可能的。
偏居一隅,舉全局之力,難以與中原富庶之地抗衡。
人員方面,謀士及武將均與曹阿瞞相差甚遠。
不客氣地說,再來一打鳳雛,也搞不了多大的名堂。只不過會延緩被滅的時間而已


如果活著,龐統很可能用魏延的那套走小道偷襲長安,荊州 巴蜀兩路出兵掠城,再讓孫權出一路土地平分,到時候曹操肯定自顧不暇。一年一年侵蝕地盤,霸業可圖。


劉備時期的問題不在於蜀在於吳。。。而之後的時期。。。不可捉摸啊。。。萬一龐統與諸葛爭權又或者如何如何是好是壞誰又能想透呢?。。


我認為有可能的,龐統如果在荊州那麼荊州很可能不會失手,蜀國雖然國弱但內部相對來說比較穩定,魏國雖然實力強但內亂不斷,如果蜀國還有荊州,司馬家若還敢做亂那魏國也是很危險的,諸葛亮的隆中對已經說的明白了,荊州坐穩,蜀國穩定,那就是等著對方出亂子,然後霸業可成,說到底還是荊州的問題



養一批外國人,讓他們去征服北方的女人,讓北方的男人沒有女人可以娶。然後揮軍進攻北方
本答案是根據香港女人被沒有錢的外國人征服的新聞所想出來的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對壘兩軍的武將單挑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麼,是兩軍旗鼓相當時的潛規則,還是武將的個人選擇?
諸葛亮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什麼還派他去?知道關羽看不起孫權為什麼還讓他留守?取巴蜀他是非去不可么?
諸葛亮未經過實戰,為什麼一出山就如此厲害?
三國演義中一個回合是什麼?
老年黃忠可平關羽,請問壯年黃忠是什麼水平?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