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梅蘭芳拒不與日本合作而吳清源投靠日本,誰的行為符合東方傳統道德倫理?
我真的不知道竟然有人為了說吳清源沒有任何問題,連日軍屠殺中國平民都要洗白了……
評論區真是歡樂,我大概也理解了,德國戰後全民反思的確不是那些只知道罵別人【憤青】【民族主義偏見】的人能理解的。
嗯,因為他們連【全民】【反思文革】也做不到……
平庸的惡啊~
@薛康
——————————————————
東方傳統道德固然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但至少對於譴責【 不義 】的戰爭這一點上還是有著類似近代人道主義的價值標準的。就算是要吹捧,也往往是把某場戰爭定義為【正義】,再吹捧……
而日本侵華是【不義】的,應該是【毋容置疑】的。
吳清源遭人罵的不是他加入日本國籍,而是他寫文章符合八紘一宇和慰勞日本皇軍……
也就是他【附和】一場【不義】的戰爭,【慰勞】一支【不義】之師
所以
無論吳清源是哪國人,身為人類的一份子,他的行為從【人道主義】立場來看,予以批評毫不過分。
而從譴責【 不義 】的戰爭這一東方傳統道德角度看,批判吳清源不符合東方傳統道德也毫不過分。
而梅蘭芳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毫無疑問是反對【不義】戰爭的,那麼就是符合東方傳統道德的。人無完人,瑕不掩瑜,吳先生大節有虧有不妨礙他棋道上的成就,但就事論事,從人道主義立場批判下他投靠日本的行為又有何不可?難道因為他棋道高超,就不能對他有半分微詞?更何況我們也都深知當時國民政府的sb和先生的政治幼稚,無奈之下才有此行為,但理解歸理解,批評歸批評,談不上道德綁架
直接回答問題,請某些朋友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東方傳統道德倫理,這概念太大,我沒能力下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禮義廉恥和愛國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多少文人騷客留下了傳誦千古的愛國名句,又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沒有他們,就沒有中華民族的今天,更沒有所謂傳統道德倫理了。
而就這一點來說,吳清源無疑是不如梅蘭芳的。
梅蘭芳一代名角,卻敢為民族大義拒絕為日本人唱戲,台上芳華絕代,台下鐵骨錚錚。吳清源,一代棋聖卻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環境磨練棋藝,在中日交惡交戰之際,轉投敵國國籍。高下顯而易見。
梅蘭芳愛戲,吳清源愛棋,他們都是有愛的大師級人物,只是前者有愛有節操,後者有愛沒節操。
甚至不客氣地講,吳清源就是個漢奸!轉投日本國籍還可以用形勢所迫和追求夢想來搪塞,即使在這一點上他放棄國家大義追求個人需求,但以後加入日本慰軍棋士團,來到自己出生的土地上,慰問侵略殘害自己民族同胞的軍隊,這就說不過去了!更無論他那些鼓吹東亞共榮圈的無恥言論!有人竟然說他當時已經是日本人了,只是慰問自己國家的軍隊!我只能感嘆,想不到當今中國還有一些漢奸思想根深蒂固的人,恐怕下次打仗就輪到爾等粉墨登場了!
日本戰敗後,吳清源糊裡糊塗退出日本國籍,加入了中華民國國籍,這也就算了。可是他竟然又為了孩子上學被歧視這種問題又加回了日本國籍!可見吳清源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根本就不分輕重!也暴露了他性格中優柔寡斷和軟弱的一面。
有人說,吳清源加入日本國籍,不損中國分毫,只是個人選擇,比起那些叛國投敵甚至帶路入侵的人不能算漢奸,實則是不妥的。單就是他為了一己之私,置民族大義於不顧的行為,就是在給中國臉上抹黑!請看詹天佑先生的一句話: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每個人,只要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就能為國為民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何況是吳清源這種天才棋士。
還有人說,當時中國時局動亂,政府黑暗,離國情有可原,實則更是好笑。晚清征服該也是腐朽黑暗吧?為何還是有這麼多愛國志士赴神救國救亡的事業甚至不惜生命?就算有的暫時流浪海外,也一直在暗中耕耘,時刻準備再回國效力。吳清源有想過回來嗎?如果面對困境中的國家大家都一走了之,還有今日的中國嗎?即使後來戰爭平息多年,他來過幾次大陸?這根本不是政府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心裡有沒有國家。
所以總的來說,吳清源在傳統道德上來說,根本不能跟梅蘭芳比!
以上是回答問題。
當然,那是從傳統道德來說,如今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在人道關懷的影響下,我們更加尊重和理解個人的追求和價值,所以對吳老先生的生平,才會有這麼多寬容和理解。
且換個角度,吳老先生幸在於吃對了圍棋這碗飯,成了一代宗師。若是轉投日本,卻棋藝難有存進,慘淡收場,恐怕今日之鄙夷更是數不勝數。
吳老先生對圍棋運動的偉大貢獻不可磨滅,在這一方面,他當的起「神」「聖」的讚譽。可是人無完人,我們不能因為他的成就忽略他的不足。
最後說一句,死者已矣,對吳老先生的對錯我們不必再多做糾纏。希望大家適當的討論後,能有收穫,點到即止吧!
反對第一名的答案。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夷狄之辨,亡天下與亡國之分。面對日本侵略,就是面對亡天下的戰爭。而愛國抗戰也絕不是西方倫理的表現。面對亡國滅種的戰爭,仗節死義才是最符合中國倫理的表現,不知道為什麼到了今天知乎上的人反而會認為臨陣脫逃,遠走他鄉更符合東方倫理。
吳是棋聖,是大師,這是他幹了什麼也不能否定的,但是大節有虧,也是無論怎麼開脫洗地也無法拜託的。
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憑熱血想像毫無意義。
首先說答案,梅蘭芳符合的是西方近代的倫理,吳清源符合的是東方傳統的道德。
接下來論證。
古代中國人最重視的是血緣,對他們來說血親的重要性大於宗族,宗族的重要性大於國家,至於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他們基本是不知道的。
所以說,中國古代的各種有關倫理道德的論述中,血緣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國家什麼的都是比較靠後的。比如:「父有過,子三諫而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而不聽,則義可以去矣。」就是一例。傳統倫理中的三綱中也包含血緣關係,卻沒有國家和人民一說。
那時候平民百姓有關國家的概念還是比較淡漠的,一般來說國家就是皇帝自家的祖業,擴大點說國家是皇帝和他的公務員們的產業。平民百姓只要生活好了就行。所以歷史上改朝換代,國家更替,只要不是文化差異很大的游牧民族來當皇帝,一般來說老百姓都沒有啥大意見,殉國的以皇帝和公務員居多。所以古代鄉親們送考生到村頭,說的都是光宗耀祖,可不會說強國夢之類的。
所以說,吳清源聽老爸的話學下棋,哪裡有下棋的環境就去哪裡下,然後下出了名堂,大家都知道吳氏宗族裡出了個大名人,妥妥的東方傳統思想。
而近現代民族主義的源頭是英國,真正定型靠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歐洲人,他們的民族和國家的概念也很淡漠。各國的資本家和知識分子,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盼拿破崙來幹掉他們的國王,來解救他們。後來拿破崙輸出的是恐怖和死亡,讓這些天真分子大開眼界,自己的國王再壞,也壞不過拿破崙。然後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就是再壞的本國人也要比外國人好,於是近代民族主義開花結果。接下來一百多年,歐洲就形成了以政權為核心的民族,成為民族國家,而後大打出手。
那時候,東方接受西方几乎所有的思想,其中就有民族主義。然後中國人趁新鮮馬上劃民族,一開始還老老實實按照西方的概念,以政權為核心,分了漢蒙滿藏回五族,後來本著中國人以量取勝的原則,搞出了56朵奇葩。當然,搞著搞著,民族和國家至上的概念也隨之深入人心。
所以梅蘭芳作為一個平民百姓,心繫國家,講究民族大義,無條件為國家和民族犧牲,符合都是西方近代的倫理。正面回答:梅蘭芳更符合東方傳統道德倫理。
沒有說吳老沒有氣節,但是這些東西我在梅身上看到了。
但不論放當時還是現在,都可以說,吳老其實還是大義有失。但這並不影響我客觀地尊之為棋聖。我深深的為他由於政治身不由己的選擇而導致我們今天一群人在這因他論是非而悲哀。我下過圍棋也知道吳清源棋聖地位,但是毫不留情的說,當年要不是吳清源吳老在日本下出了水平,若不是他獨霸棋壇,真的,以知乎的政治正確,一方面沒有人會知道他今天客死他鄉的事情,一方面若是知道,會為他做出「他只是喜歡下棋,不偷不搶」的辯白?
若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熱愛圍棋的少年一直留在敵國下棋,但奈何資質平庸最後碌碌無所成最後客死異國」,聽者幸災樂禍的才不免少數吧...
其實也是蠻悲哀的,我們沒辦法放下政治等外界因素去討論道德,但若是空談道德倫理更是空中樓閣,吳老算是生不逢時。。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演出,這是有民族氣節的表現。吳清源堅持在日本下圍棋,包括和日本軍人下了一盤所謂「勞軍」的圍棋,這也是民族氣節的表現。因為唱戲和圍棋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唱戲是讓人精神愉悅的,圍棋卻相當於拳擊,是讓對手痛苦的。吳清源在抗戰期間連續擊敗日本圍棋最強手,包括讓六子痛擊日本黑社會大頭子兒玉譽士夫,就是給日本人在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蔣介石帶著幾百萬軍隊被小日本打得狼狽逃竄,吳清源卻以不足一百斤體重的文弱書生,僅憑一己之力把日本引以為傲的圍棋打得一敗塗地,並且長達二十多年保持統治地位,不僅打得日本人很痛很痛,而且證明了中國人很行很行。所以梅蘭芳的民族氣節雖然很高,但是吳清源的民族氣節已經上升到了民族英雄的高度。
講兩個故事,保真,儘管略有些偏題。
李先生,04年暑假回來給我們講了一周的課。最後一節課,講完了,一鞠躬,說同學們,感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在這裡,用一周的時間,把我知道的一些小東西講給你們聽。感謝無數個你們,你們上大學,交學費,供養我們這些人躲在大學裡,搞些沒什麼實際用處的學問。學生是老師的衣食父母。感謝你們。
他現在是德國一所大學的全職教授了,我就不透露學校的名字了。我想,他在德國的大學課堂上,也會說這句話吧。
李先生79年上大學,畢業後立刻去德國,不想再跟這個意識形態有任何牽連。他說我剛到德國的時候,置身柏林街頭,正是學生,潮流,最勁的時候,滿大街德國人戴著主席紅袖章,高舉紅寶書,高唱國際歌。他說,頓覺時空錯亂。他躲到地球的另一面,卻遇到了熟悉的一切。
碩士畢業的時候,謝師宴。我們起鬨,李老師唱首歌吧。陝西大漢李老師靦腆的笑,說我哪裡會唱歌啊。我給你們唱秦腔吧,只會一句。他就唱了一句,好娃讀書不做官吶。我敬了他一杯酒,我說李老師,感謝您的課,感謝您對我論文的指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李老師慌了,連說,哪敢哪敢。
你畢業後怎麼打算?我說,我要南下去上海,讀博。讀博好啊,什麼專業?xxxx。那是什麼?
多少年之後,讀到錢鍾書的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多少可以理解一些,李先生那句反問,那是什麼,語氣中的不屑和惋惜。
第二件事,三年前博士畢業,剛工作。一個小我五歲的老師,以過來人的口氣,跟我說,經驗是,你不能跟學生走的太近,他們會覺得你好欺負的。
那麼,你覺得這兩個人的做法,哪個更符合東方的傳統倫理?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時期著名使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李陵(前公元2世紀?—前74年),字子卿。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著名將軍李廣之孫。
原為漢朝將領,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數萬匈奴戰於浚稽山。因援兵未至,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匈奴。朝廷聽信謠言夷其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後娶了且鞮侯單于之女為妻,成為匈奴貴族。
一個堅守,一個妥協,但這兩人都得到了後世的稱讚。我不知道「傳統的東方價值觀」具體內容是指什麼,但是我看到是兩個認真生活的人,以及對不同選擇都報以寬容的時代。
有些答案不扯淡嗎?!居然認為吳清源符合的東方的傳統倫理道德了?自古就是 「天地君親師」
,拜天拜地拜君父(皇帝)拜父母,君主皇帝作為萬民之父,其地位類父,又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以民為本,民重於君,
民國時期,君主被推翻,即使中國人國家概念不明確,但是民族百姓還在,不能忠君,但有更重要的——須忠於民;
自古「忠孝不能兩
全」,古代以孝立國、立綱紀,
故「忠孝」相衝突時,故須權衡。忠孝(重視宗族)至少平級,君主又謂君父,將將個人對父母之孝推及及君,就是忠,父母都得忠皇帝,自然民須忠皇帝。 忠孝如何取?徐庶進曹營(徐庶進曹營,徐母便自殺殉節,由此可見古人如何取忠孝),文天祥捨身取義(身都舍了,哪還管孝)。
傳統的東方道德標準有一句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所以你認為呢?
我認為吳老,氣節有瑕,棋藝無雙。吳清源一個下棋的匠人,沒有殺人防火、不偷不搶!專註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的眼裡有也只有圍棋,亂世之中苟全於性命!能有多大的危害啊?政客惡棍搞權力鬥爭千萬生命視如螻蟻!為一己之利大片土地拱手相送!皇漢你們在幹啥呢?天天忙著輪一個百歲已經過世的老人!
還有人說什麼大節有虧,普通人的大節就是不去害人,活著活好、讓自己的家人朋友活好一點!天天民族大義的自己可以上啊!
編輯掉了,我反感所有把民族大義掛嘴上的!
我最討厭「在強權下面人家的道德忠不忠balabala」這種事情上JJYY,特別是我們中國人在這種事情上JJYY。
你們多數是沒有生活經驗的嫩頭青。
什麼最重要?活下去。
就我們漢族這種全民留過辮子,後來一樣保滿人皇的尿性,談個P的節操?!
就我們中國在近現代全範圍打砸搶,知識分子搞光,文人各種舔菊談個P的奸不奸。
就我們開國10大元帥沒幾個得好死的,談個P的忠不忠。
就算罪,活著才能贖!
反對jojo及某些答主的答案。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東方傳統倫理道德,其實題主所講的應該定義為: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特別是周代以來的文化覺醒,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濫觴。這個濫觴就是宗法制,也就是以血緣為紐帶,由此建立一整套的禮樂制度,並自此基礎上形成最初的倫理道德體系。儒家的重要性,就在於基本反應了這種較早的倫理道德體系,因而使得後人直觀的理解到仁愛的實質。這也是為什麼,忠君愛國與愛民三者之間,實際上是一體的,即仁愛的實質。當然,中國倫理道德從不是一層不變的。幾千年的滄海桑田,尤其是自秦漢封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形成以來,儒家孔孟思想、法家思想、以及黃老思想,成為這個倫理道德體系中的主要貢獻者。仁 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進一步演變出 綱常 的理念。宋以來,傳統倫理道德體系出現巨大變化,程朱理學直接影響了其體系,而宋遼金元時期的異族入侵,促使華夷之辯開始得到強化,使得原有的關於忠君愛國的成分加強。但是,這不是單純的所謂民族主義。把一個自百家爭鳴之前就存在的忠的觀念,簡單的用民族主義解釋,恐怕是太過武斷了。某答主認為不存在國與民的觀念,由此推斷血緣紐帶的重要性,更是讓人覺得好笑。忽略國家,直接認為血緣是重要的,像是痴人說夢。這恰恰就是最違背傳統倫理道德。千萬別忘了忠孝不分家,忠是排在第一位的。你難道覺得一個成就霸業而投敵賣國的人,真的可以成為家族驕傲?這分明是家族恥辱好嗎。除非你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有答主引用 如其仁 ,來解釋梅蘭芳和吳清源。我要指出此類比是錯誤的。錯誤就在於召忽和管仲,一死一生,都與名節無累。前者是忠於主人,後者是忠於社稷,不可以把人民內部矛盾,用外部矛盾的方法解釋。國君、社稷和民的重要性,晏子是有詮釋的: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日:「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儘管這是早期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體現,用於反駁某答主綽綽有餘。甚至,可以直接回答某些,古代沒有國家和人民觀念的謬論。然而這是早期,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發展壯大,仍然是最重要的。
其次,便是所謂西方近代倫理。我覺得好好笑的,居然有人認為民族主義是伴隨西方文化一起進入的。這是怎麼想的?這些所謂的主義,專業,甚至思想等等的名詞和概念,才是伴隨著西方文化在近代一起進入的,而不是這種主義進入,中國才有了這主義。換句話講,自近代以來,中國知識界、學術界、思想界,要與西方接軌的第一件事,便是大量對中國的術語重新西化。尤其當先說完西方近代倫理,下面卻談什麼民族主義。我看,第一名的答主根本沒有搞清楚倫理是什麼,民族主義又是什麼?民族主義是一種運動理念行動,倫理則是規則關係。什麼意思,也就說你可以講某主義倫理,卻不可以說某倫理主義。二者是完全的兩回事。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楚,怎麼可以隨意就了一個定論呢。至於西方近代倫理思想,包含了大量的各種主義的論述,這倒是真的。在資本主義影響下,功利主義、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相繼產生,並直接影響了近代西方倫理在社會中的應用。但是,倫理始終是圍繞於人本身的,關於道德、善惡、關係的一個理論體系。是不可具有民族主義這樣的強烈的行動衝動的。用民族主義概念,偷換傳統倫理道德,更是錯上加錯。西方倫理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之間,從來不是針鋒相對的。在西方近代倫理思想的範疇內,梅蘭芳的行為符合最基本的善惡觀念,符合個人道德的堅守,這也是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不相違背。關鍵的是,如何體悟題主的誰更加符合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這和你西方近代倫理沒有半毛錢關係。
補充一點,從中華民族和日本民族對抗的角度,梅蘭芳先生的行為是符合民族主義範疇的。然而,這依然和西方近代倫理沒有半毛錢關係。因為,民族主義和西方近代倫理沒有半毛錢關係。
關於成就與德行對於一個人的評價的影響。這裡我為大家推薦《貳臣傳》。明末清初,有大量明代遺臣沒有選擇殉國,而最終投入新朝為清廷臣子。乾隆帝編纂此傳的意義,就在於再次重申德行對於知識分子的重要性,特別是忠君的方面。甚至還對這些人的評價,也側重於明清兩代分開評價,才有了甲乙編之分。乾隆在詔文中說的很清楚: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勛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吳入日本國籍可以說為了自己的圍棋夢,可是來中國慰問侵華日軍算什麼鬼?
當然是梅蘭芳符合東方道德倫理
吳清源是在日本牛逼了才這麼多人捧他
如果他轉投日本國籍 還在日本圍棋界經營慘淡淪為笑柄
現在中國人不噴死他才怪
以前中國打乒乓球那女的叫什麼來著?
回答問題,當然是梅蘭芳。
吳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個精日,只不過身體力行,反覆投靠日本。可惜到死也沒被日本接納為日本人,真是諷刺。
同樣的故事是日本以前也發生過。日本落後之時,很多日本人移民南美。比如,秘魯。後來日本實力漸強,這些「日奸」回國,照樣被鄙視。
既然你是牆頭草,被罵被黑都很正常,甚至留下千古罵名。至於,有一技之長,並且有所造詣,這不能改變牆頭草或者精日的屬性。至於,某些人聲稱,不偷不搶,不殺人放火,只是專註於某件事情而已。。。我就呵呵呵了。。。連基本的禮義廉恥都不懂還在這裡滿嘴噴糞。。。嘖嘖。。。看著這樣的答覆,真是愧對那些抗日陣亡的英烈。。。「東方傳統道德倫理」是個什麼鬼。
道德只宜律己,不應律人。用來律人,道德是一切強迫行為的根源。
什麼叫投靠日本?真尼瑪醉了。吳清源的留日歷史我就不說了,他去世後在知乎里已經被說了幾萬遍了,然而眼瞎的照樣選擇看不見。梅蘭芳當時就在中國,而且以當時狀況他不演也不會有太大麻煩,這是同樣的環境嗎?
吳清源你們愛國賊不要,日本人要啊,反正人家已經加入日本國籍了,你們要說他不是中國人,是日本人,那就是日本圍棋大神嘛,OK啊,日本人表示沒問題啊。最後中國人都是一群周小平和司馬南,愛著國當街到處拉,挺好啊。不好說。這是個特別沒法說的問題。梅蘭芳一輩子在中國過的,他的根基在這,且身邊都是文人和銀行家這樣量級的粉絲。他的環境決定他對周圍的東西敏感,而且把握的方向都正確。這人是個活的特別明白的主。況且家國忠義,戲文里天天都有,耳聞目染幾十年,總是有效果的。再者日本人來了他叛國,日本人走了他的根就完了。梅是個明白人,也是有血氣的人,他這個是環境造成,和東方傳統沒關係。
吳少小離家,從來沒什麼紮實的家鄉概念。到北平時候不過十歲出頭吧?他很早被邀去日本,當時兩國還沒有非常激烈的矛盾外向化。他心裡眼裡就只有圍棋,連吃喝拉撒都管不好。原子彈打下來,這幫下圍棋的還能繼續下,可見到個什麼地步。日本人對他的態度微妙,總體來說,他接觸的和善角色並不少。他不是沒掙扎過,但是,怎麼說呢?環境吧。其實他雖然是中國人,但是讓他發展和生存下來的空間是日本。聽說入籍是為了兒女。所以他的選擇也談不上什麼東方傳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東野圭吾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石神哲哉?
※什麼是道德潔癖?道德可以用潔癖形容嗎?
※「鄭伯克段於鄢」裡面,難道庄公等待時機維護權利是違背孝義的?
※如果制販假藥,卻救治了人命,該如何判斷是否違法犯罪?
※如何看待「匿名舉報」?這樣的行為是符合道德的嗎?為了匡正犯罪行為,我們應不應該採取「匿名舉報」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