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當年的擁有者是不是土豪?
現在,有錢了請庫哈斯建大褲衩,請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鳥巢,請扎哈建銀河soho,這些建築都是很有理念的,如果過200年後再看這些建築,相信是會很有紀念性的,但這些建築的甲方卻不一定有文化,他們只是知道邀請國際知名建築師來建造罷了。所以我就在想,當年蘇州園林的那些擁有者,會不會是一些土豪、或者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員,用重金來聘請有名的疊山理水的匠人來建造園林的,而這些土豪、官員本身其實並不是很懂園林,也不是那麼的有文化。而且我個人之前是很喜歡蘇州園林的,但是後來去了很多自然景觀的地方看,覺得真正能讓人靜下來的是自然風景,相比來說,蘇州園林的那些造園手法簡直是做作。之前有人說古代人什麼熟讀四書五經,是很有文化的,可是現代的人從小背唐詩,高中學古文,文化修養上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啊。
蘇州園林這個範圍太廣了,從春秋時期蘇州(姑蘇)人就開始建造樓宇,配以花園景觀,歷朝歷代一直都有擴建和改造,現在蘇州城內大概有六七十處園林遺址,對外開放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這些園林也歷盡過不同的主人,顯然不能一概而論說「擁有者是土豪」。
就以最知名的幾個園林來說,
拙政園:建造者是王獻臣,明朝一代明吏,巡查御史,因為得罪了東廠太監被貶至廣東,而後朝廷平反,他卻心灰意冷再也不願為官,才返回蘇州修建了自家園林。
留園:建造者徐泰時,明朝時官至光祿少卿,但是被同僚排擠,被控受賄,於萬曆十七年(1589)免職回鄉,徐泰時罷官回歸故里蘇州後不問世事。
滄浪亭:修建者是北宋的蘇舜欽,同樣被罷官回蘇州,滄浪亭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意思,寓意一目了然。
網師園:建造者史正志,辛棄疾因為他離任都寫過一首《千秋歲·為金陵史致道留守壽》.
耦園:建造者是清代沈秉成,因進諫而被罷官,又遭喪妻失子之痛,便歸隱寓居蘇州,購得婁門陸錦所築「涉園」的廢址,擴建增築而成。
事實上,蘇州從來就是一個遠離政治中心的所在,蘇州園林的本質就是私人宅院,而修築宅院的這些人,不管他們的本身的境遇如何,改善自身居住環境這種最本質的需求始終存在,況且在蘇州園林中,並沒有出現什麼華麗的雕梁玉璧,蘇州園林真正的核心是山與水,通過和建築的完美搭配使得人工融於自然。
最後是對題主問題的吐槽
當年蘇州園林的那些擁有者,會不會是一些土豪、或者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員,用重金來聘請有名的疊山理水的匠人來建造園林的?
古代有清官也有貪官,建造園林的人也是,不排除那些被罷官的人是狠狠搜颳了民脂民膏然後找機會被皇上罷了回家養老的,呵呵,風險有點高啊皇上不開心掉頭了怎麼辦。
而這些土豪、官員本身其實並不是很懂園林,也不是那麼的有文化?
不排除有文盲,但設計的底蘊是文化,至少被罷官的人裡面還有和辛棄疾做好朋友的,還有和梅堯臣並稱的詩人,究竟要有文化到何種地步?
蘇州園林的那些造園手法簡直是做作?
建議題主多讀書,研究蘇州園林或中國園林的比較好的視頻或者書籍有哪些推薦?
補充一組價格數據:
關於滄浪亭,歐陽修寫過「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如果這個四萬貫是滄浪亭的價格的話,蘇舜欽當年官至監進奏院,負責分管各地呈遞給皇上的奏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中共中央秘書處+地方駐京辦主任。
關於宋代的工資水平,可以參考明朝或清朝官員的俸祿是多少?從購買力角度來看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蘇舜欽的正常工資水平大約在每月100貫左右,另外還有增給(贈給的部分是非常大的)、茶水、僕人的衣糧錢等等,以及每月的糧食供給,折算其每月的凈收入應該在200~300貫甚至以上。還有皇帝賞賜等意外情況。
三年前的吐槽文突然被關注,原來是位講歷史研究的大號點贊了。但是這篇文字還是看看就好,希望大家能從歷史角度去看待傳統文化,站在今天的社會環境和現代審美上去批判傳統審美與古物,真的未見高明。
原文如下,用詞有偏頗,懶得改:
嗯……現在人沒文化就算了,還懷疑古人也沒文化。能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基本沒看過古籍。拿《浮生六記》拍你一臉算輕了,其它的自己去搜。
四書五經習完,一般都能把土豪的帽子摘了,如果再涉獵道家禪宗詩曲,更不至於造個園子擺闊。就算天天赴風月也是要有一定文化檔次人家小姐才看得上你。
還有「現代人從小背唐詩,高中學古文」,那點也能叫修養還是拉倒作罷。那是怕現代人連有修養的門檻都進不了才教的一個古文基礎。
還有「覺得真正能讓人靜下來的是自然風景,相比來說,蘇州園林的那些造園手法簡直是做作」。古人比你能玩會玩嗜玩好吧,你以為古代也是一年幾天大小長假出門從城市逃到郊區看人山人海啊。那時候各種節氣節日都是有得玩的,就算不過節邀個三兩朋友、親戚出遊看看山水是常有的事,而且人家出遊不是拿個蘋果東拍西拍然後大家坐草地上磕瓜子吃個外帶全家桶扔扔飛盤搭個帳篷然後自拍發微博微信說哇好生態好美好有愛啊或者寫一兩句放飛心情之類的軟文作文藝狀。人家那時候逼格輕的就作個對聯、作首詩,有點文化的一起出本詩集寫個遊記刻成碑,真正有檔次的是去採風畫山水的,採風回來一幅山水畫上半個月一個月畫出來的都是今天的傳世傑作。就算你不會畫也要懂點畫吧,蘇州園林是從畫論里走出來的,講究的是意境。人家那時候要出去看山水比現在容易,人少、景色也多。所以古人當然懂得欣賞自然風景,但是比起自然山水更有審美價值和文化境界的是畫中山水好伐,試想如果你身在長在這種文化氛圍的江南,而且有閑錢閑時去造個有山水畫境的園子,是不是很有意趣?是不是很合乎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不是很怡情養性?是不是很滿足?如果你園子里的景物還能合上一些經典詩賦是不是文化檔次很高?
所以對傳統園林的定義一直是:「源於自然,高於自然」
要知道歐州人文藝復興以後才開始意識到風景畫的審美意趣,直到近現代才懵懵懂懂什麼是意境。這千年的差距里我們的古人用大量的詩書畫曲園林營造了一個源於俗世又高於俗世的詩意世界,而某個在電腦前碼字的現代人覺得享受物質文化的時候懂點古文就算有修養了。
親,你被西化的不只一點。
不用去看儒釋道的經典,中華書局出了一套《中華生活經典叢書》,算是入門古籍,看不懂還有現代文翻譯。
當然,富商造園是有的,例如胡雪岩的就是有一股土豪氣,但還是比現在的小區綠化有意趣。
PS:剛剛突然意識到土豪是怎麼誕生的了,那都是有了錢的題主們啊。
之前《中國之韻》約我寫了篇蘇州園林的稿子,我也去蘇州看了好幾回,去真正感受那片土地的文人氣,才對蘇州園林有更立體的觀感。其實當時建園子確實有一種有錢人爭奇鬥豔的風氣,和現在風風火火的奇葩建築有相似之處,但品位上的差別不可同日而語。
跟現在的「土豪」穿金戴銀招搖過市不同,宋朝人再有錢也生怕露出哪怕一絲富貴氣,拚命地把自己往土裡整,怎麼村怎麼來,《紅樓夢》里賈政看到大觀園裡的佳蔬菜花、土井青籬也忍不住裝逼:「未免勾起我歸農之意。」那是中國文人氣韻登峰造極的年代,園林就代表了當時名流富賈的最高享樂水準。現代人有海天盛筵,宋朝人則在園林里曲水流觴、鼓樂吹笙。
下面是我那篇雜誌稿的全文,摘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
文徵明為拙政園主人王獻臣作《王氏拙政園記》,裡面提到王獻臣自述「拙政園」名字的來歷: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園鬻(音同『玉』,yù)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余自筮(音同『是』,shì)仕抵今,餘四十年,同時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事,而吾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岳者,園所以識也。
這個「拙政」說明,古代文人分為兩種:得意的和失意的,得意的人無非是積極仕途,步步高升;失意的或是科考失利,或是厭倦官場。許多人一蹶不振,每天只是迎風流淚,對月傷懷。只有達觀之人才敢稱自己為「拙者」,這是失意文人的自嘲,也是一種對功名利祿早已看淡的傲骨。只有不在乎了,才能調侃,所以園林於「拙者」而言, 就是他們的「政」。寄情園林,是他們區別於祿蠹的一種生活方式。
脫宦海,返故鄉,修園林
自陶淵明以來,歸隱田園成了失意文人的一項標配,除了能縱情山水間,採菊東籬下,這其中多少還包含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仰。此生既已註定和功名無緣,那總得落個「高潔淡泊」的美名吧?
從宋代開始,蘇州文人輩出,同時也逐漸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時尚之都。失意的文人崇尚去山林隱居,只因那大半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所以才顯得美;若果真要去鄉下種田也太清苦,且在山水間造園,交通不便花費又太高;好在中國人是通達睿智的,「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這替捨不得繁華的蘇州文人解了圍,雖身處鬧市,同樣也可以隱居,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座園林。香山幫造園師在那個時候開始發展壯大,與這群文人的訴求不無關係。
計成的《園冶》里有個故事:明崇禎二年,官場失勢的阮大鋮被罷官回鄉,可他卻絲毫沒有沮喪落寞,而是滿心暢想著自己的歸隱生活,本欲效仿那些先賢退居山林之間,怎奈四方多難,戰亂頻發,他也不可能違背孝道,丟下年邁的雙親獨自逍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江蘇儀征的寤園,看到「取佳丘壑,置諸籬落許」,於是恍然大悟:遊歷山水的願望和侍奉雙親的職責,完全可以在同一地點實現,不用到外面去尋找秀美山水,自己建造一座園林不就可以了?
後來,阮大鋮邀請造園家計成來給自己建了一座「石巢園」。文人的才情加上匠人的技藝,使這座園林精妙無比:老樹成蔭,古意盎然,樓台亭閣,池水石山,無所不有。阮大鋮也可謂是當時歸隱文人的一個縮影,雖然他才華橫溢,人品卻被人所不恥。他曾為東林黨重要成員,同時依附魏忠賢,後又降清。對於。文人的阮大鋮而言,誰做皇帝也許根本不重要,他只是想好好享受歸隱後的安逸日子,縱情花酒間。
美居室,賞古玩,品字畫
最早的文人,關注的都是宏大的命題,動輒「留取丹心照汗青」,或是仗劍走天涯。明代後,文人更愛待在園林里,開始關注日常,然而文人究竟能在方寸之內的園林里做些什麼?
文震亨寫了本有關園林居室的書叫《長物志》,「長物」即多餘之物、無用之物。在這些「長物」上面花心思,和「拙者之為政」的自嘲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透著蘇州文人的朴雅情致。他們和香山幫匠人們一起,親自參與自家園林的設計,縱然不能逍遙于山水間,也一定要保持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台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把自己的才情融匯在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之中。
《紅樓夢》里講到林黛玉進賈府,有一段關於「榮禧堂」的描述:正房炕上橫設一張炕桌,桌上堆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花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短短几句描寫卻用了三個「半舊的」,足以證明賈府世代書香的涵養,儘管已經是鐘鳴鼎食之家,日常器物仍是透著文人范兒的「半舊」,珠光寶氣簇新一片的,那是沒文化的暴發戶,文人修園林不是為了炫富逞能,而是要講究情調的。
所以妙玉即使隱居櫳翠庵,一身素袍,倒茶時隨便尋出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瞬間身份彰顯。喝茶用的水,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黛玉沒喝出來,也被她嘲笑是個大俗人。須知黛玉的瀟湘館亦不遜於櫳翠庵,書中描繪是「院外一帶粉垣,院內千百竿翠竹掩。入門曲折游廊,廊上掛著一架鸚鵡。正房三間,一明兩暗。後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兩間小小的退步,院牆根有隙流入清水,繞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劉姥姥闖進去,見窗下設著筆硯,書架上又壘著滿滿的書,還以為是哪位公子的書房。不像薛寶釵的蘅蕪苑,「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這或許是那個年代的極簡主義。
賈寶玉在寧國府午休,堅決不去掛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那一間房,而是選擇了秦可卿的閨房,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進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嫩寒鎮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桌案上面設著武則天當年鏡室里安的寶鏡,一邊擺著趙飛燕跳舞的金盤.盤裡盛著安祿山擲傷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在含章殿下睡卧的榻,錫上掛的是同昌公主做的聯珠帳。短短几句話,房間女主人的香艷風情已經躍然紙上。
可見,園林的風格就是主人的性格。
奏絲竹,聽崑曲,養戲子
明代正德之後,宴飲添加了絲竹之樂,由元代南戲發展而來的崑曲,在江南盛行,文人的雅集有茶會、詩會,後來又加了曲會、琴會;請戲班來家裡唱戲被稱為「堂會」,明清時的世情小說《金瓶梅》、《品花寶鑒》、《紅樓夢》等對此頗多描繪。
讓我們穿越到盛清的蘇州,去觀賞一次私家園林的堂會演出,園主將戲樓設於風亭月榭間,四周有太湖石堆成的假山,面臨著一池碧水,水中荷花白白紅紅。岸邊種有梧桐、青竹,微風輕拂,綠香滿院。在主樓設下酒席,只請一干知己好友,都是多情性靈之士,大家序齒就座。不一會戲台上已打動鑼鼓,戲房內婷婷裊裊走出十枝花來,蓮步輕移,香風已到,每個人都捧著牙笏,走到席前邊朝上磕了個頭,眾人便點戲、看戲。
有的人家也會自己養戲班,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談選戲子的標準,有選姿、修容、治服、習技四個方面,他尤為推崇「媚態」二字:「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是以名為『尤物』……」他認為「態」是教不來的。
說到美人的「態」,我腦海中總有一個畫面:在環繞著竹、蕉、梅、松的假山堆旁,曲徑通幽處緩緩走出一位麗姝,蹙著眉,輕移蓮步,走到那池邊青石上坐下,戲著紅鯉,如嬌花照水……似乎才子佳人的故事必須發生在園林中;《紅樓夢》里黛玉一進院門,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不覺又想起崑曲《西廂記》中所云「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二句來,不禁感懷身世。曲境和園境,此刻竟已分不清,有莊周夢蝶之感;許多崑曲亦是用園林景觀命名,例如《牡丹亭》,其中唱到「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崑曲美和園林美似乎是一脈相承。崑曲中的才子佳人,也大多是至情至性之人,為當時封建正統所不容,這亦是一種「拙者」。
園林,是中國文人的真情真性投射到現實中的產物,他們多是看破官場的巧言令色、投機鑽營,所以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拙者」的境域,無法徹底放下一切去馳騁山水,就自己造出個山水,在鬧市中獲得一隅安寧。
首先我們要定位土豪這個詞,其次定位蘇州園林這個詞。
"土豪"原指在鄉里憑藉財勢橫行霸道的壞人,土豪被中國人所熟知,與土改和革命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有關。那時的土豪,是被專政與被打擊的對象,因為為富不仁、盤剝貧苦農民、破壞革命等是他們的標籤。後在網路遊戲中引申為無腦消費的人民幣玩家,用於諷刺那些有錢又很喜歡炫耀的人,尤其是通過裝窮來炫耀自己有錢的人。該意義衍生出「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等句子。【來自百度百科】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台,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範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依然來自百度百科】
很這兩個明顯不是一個畫風嘛,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想說是不是園林這種東西是有錢人才蓋的玩意兒? 其實我作為一個園林設計專業的大一新生,我也是這樣覺得的,我一直告訴別人我就是給有錢人修院子的。沒錢拿來的那麼大的地修園林,哪有人力物力去做什麼亭台花榭,搬運的了什麼太湖石做什麼假山。但是,有錢不意味著就沒文化啊!蘇州園林中幾個比較著名的園林大多都是當官的建的,這肯定的啊,那個時候平民百姓怎麼有錢建園子呢?而同時,那個時候當官的哪個不是自幼飽讀四書五經,從小吟詩作對,精通書畫,一個文人應有的操守還是有的。自然也是理應建得出這種文藝氣息極重的私家古典園林的。
請讀《長物志》「隨方置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朴無巧,寧檢無俗。」如果按照這樣準則來布置宅院的人還是土豪的話。還有誰不是土豪?
這些園林的主人當然是當時的富豪,但是是雅豪不是土豪。
這些精緻華美的園林就是當時的豪宅,其主人肯定是屬於剝削階級的,其中當官的那些也不太可能是兩袖清風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沒有文化的暴發戶,相反他們是最有文化最懂風雅的人。其實參考《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就可以了,雖然大多數蘇州園林的主人肯定沒有賈府那麼闊。
其實我跟題主一樣,也覺得蘇州園林的某些設計有點做作,雖說蘇州園林追求與自然的貼近,但是有時候過分追求風雅反而會丟失了樸拙的自然。不過這是世界各國所有園林風格的通病,因為人工的痕迹本來就是園林藝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工的藝術也永遠不可能有自然的造化那種震懾人心的力量。園林是微縮的、馴化的山水,是真正的山水在塵世中的替代品,肯定不能跟真正的山水比美,但卻更加適宜人居,可以讓居者在精神上貼近自然的同時在肉體上避免物質的匱乏,從而在出世和入世、在精神解放和物質豐足之間達到平衡,獲得長久的生活樂趣。
有些答案自恃對園林有些微了解就以文化人自居,一副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對題主惡語相加,我覺得這修養和風度就與蘇州園林沖淡平和的氣質十分不符。用粗鄙的語言為園林的高雅辯護,看上去也真是滑稽。
還有把「意境」這概念吹的玄之又玄並藉此強行秀一波中華文化的優越性的,言語中的傲慢和無知,簡直像是把除漢族以外的所有民族都當成既缺乏智商又缺乏感情的低自己一等的生物似的。大概是因為骨子裡有深深的民族自卑感,所以才如此急於靠吹捧一個其實世界上所有民族都能感觸到的東西來找回一點自尊心吧。
張浩陽的回答已經十分完善,在此補充一點關於「土豪、官員有沒有文化」的個人看法。
首先是基礎教育。
蘇州園林大都經過多次易主,很多都是有權優勢的當官人,但是古代當官跟現在不一樣,特別是明清時期,科舉制度非常完備,古人熟讀四書五經,那是真的熟讀,不僅倒背如流,而且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要反覆研究,從鄉里考到市裡,再到省,到首都,最後到皇帝面前。科舉的主要項目就是八股文,雖然一般聽到的都是對八股文的批判,但是這種範式文章是非常難寫的,考官一般在四書五經中東找一句,西找一句,然後湊成一段話,就此讓寫出一篇範式標準,對原義理解準確,對題目有獨到見地的文章,由於八股文一般很短,所以對每個部分的評分標準非常嚴格,同時考官天天看一堆文章也很累,所以考生又要竭盡全力旁徵博引,文章出挑。想想我們高考作文都有一堆人寫離題,更何況古代人看到幾句不成文的句子,考官還掐頭去尾,漏下幾個字,首先審題正確就很難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可能是宋代的黃庭堅吧,科考的時候還自己杜撰了一個歷史故事來做論據,說的有模有樣,什麼黃帝什麼的,結果後來還被別人寫詩諷刺了。(評論糾正說應該是蘇東坡~)
可能說到有文化涵養,會覺得如果是詩人、畫家這些文人或者藝術家,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吧。不過,說絕對點,中國古代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建立在四書五經上的,四書五經包含了中國古代的哲學,字畫只是表現形式的一種。文人自然是有文化,但是當官的,不一定就沒有文化。而且明清兩代文化人的頂端是學者,明代理學興盛,思潮勃發,理學大家都分出了各種派別,互相發散自己的智慧光芒。這些學者很多都有過科考和為官的經歷,之後他們辭職,到處講學,而他們的學生,不能一直當學生,而是學成後去考試,考完當官,最後把自己學派的思想發揚光大。也有很多慕名來聽課的,本身就是官員或者地方上的鄉紳,當官了你寫個奏摺,跟皇帝彙報點事情,在官場上磕瓜子嘮嗑,都是要緊隨思想潮流而動,不然會顯得又老土又沒文化。
所以說當官的沒有文化,一棒子打死是不對的。
另外,如果說園林的主人只是花大錢讓建築方面的行家來造園林,自己只是住進去而已,這也有點問題。各個園林的建造過程都有所不同,但是蘇州園林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特點,留園請了著名建築師來造,但是當時主人請的是著名的疊石專家,因為主人就是愛賞奇石,園林中的亭台樓閣都是為了賞石服務的。可以想見,蘇州園林的面貌應該都是是以主人的趣旨為嚮導,和建築師共同創作討論的產物。
蘇州園林有很多假山假石,自己造的池子亭閣,以及石碑什麼的,如果是追求純自然去園林,當然會覺得人工氣很重,但是園林畢竟是給人住的,所以不是園林在自然中,而是自然在園林中。對古代園林我不是很熟悉,但是蘇州園林「移步換景」的特點卻很顯著,走過一圈就能體會到這種妙趣所在。
園林我不是專家,但傢具我是。從傢具的使用布置可以看出蘇州造園的人不僅豪而且雅。其實明清是蘇州造園的高峰,具體可參考朱家溍老先生的《明清室內陳設》,《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藏中國傢具》,作者是克雷格·克魯納斯。通過傢具然後到擺設,到園林等等,都有涉及,可以對中國文人的審美情趣有些認識。
另外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據書上所說,原來周邊還是一片沼澤,是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設計之藍本所建,而且這一建就是十多年。這怎麼可能是土豪所為。
手機寫的,將就看看。
古人三歲開始用毛筆練習寫唐詩,現代人差遠了。。。
古文,好罷,我粘貼一段三國曹植寫的《洛神賦》,估計大多數人都看不懂。。。
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懽兮,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脩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土豪」二字如何定義了,如果是說為富不仁,剝削壓榨勞動人民的封建地主,官僚,那麼一部分園主可能確實如此,當然也有接濟鄉鄰,造福一方的,這是個人的修養品行問題,和園林並沒有什麼關係。
如果你指的是缺乏文化素養,人傻錢多的暴發戶,那麼可以說大部分江南私家園林的主人都不是。
和題主所說的,和今天一部分「沒文化」的甲方不同,中國私家園林一開始就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寄託,這與其起源有關。
雖然詩經中就已經有了私人庭園中栽植植物以供觀賞享樂的記載,但如今可查的,史料詳實的私家園林最早的祖先應該是漢末魏晉的士人園林。士人園林並非年代最早,只是先秦自不必說,漢代園林只能靠文學作品和畫像磚,陶樓研究實在有限。
士人園林出現在神仙思想幾百年熏陶之後,以及政治格局不穩定的大環境下,歸隱思想盛行之時,因此其可以認為是士人們以畫地為牢的「壺天」。也就是說,中國園林一開始的思想是「隱於園」而不是後來的「娛於園」。而當時的士族也明顯不是沒文化的山野村夫吧,就拿金谷園的主人石崇來說,且不談人品,人家也是大文豪,也有入《金谷詩序》的諸多作品。
而後,唐代中隱思想的出現,宋文人園興起,隱於園依然是主流思想。
說一個南京的。
據說南京有兩大名園,
瞻園原來是徐達的園子。
煦園原來是兩江總督府的園子。
夠不夠分量?
是挺豪的,大概不土。
貝聿銘他們家以前就是蘇州獅子林的擁有者,也沒見有多麼沒文化啊~(老師上課說的,如有不對,請指正~^_^)
從題主提問的姿勢就感覺出文化修養不高阿......就醬
樓主 自然山水不因人而美 它自身即是美。蘇州園林乃是藝術 有人的主體性在,因人的創造而美。自然在美 與你無關 但蘇州園林之美 卻體現了人的創造與尊嚴。東方哲學 如道家我命由我不由天;佛教講自力開悟;都是強調人的主體的生生之能。你說蘇州園林不如自然山水 可蘇州園林是人的創造 自然卻是與人毫無關涉的。
不是土豪,是儒商。
古代,家裡沒錢哪能從小讀書,還做官。大多都是大家族出來的好嘛。
家裡本來就有錢。。。繼承就ok。。。
若想看土豪建的園林,請去揚州。然而揚州諸園的立意構思,也不是今世能比的。XD
是
明清時期,因為政治上的封閉禁錮,士大夫讀書人都不像宋元時候一樣言論自由,所以只能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他們建園子,養家班,戲文自己寫,一生的才情用來消磨時間,你說他們沒有文化?當然通過科舉考試入仕途的更多,蘇州狀元是有統計數字的。明清時的江南應該是中國人最富裕,最精緻,最講究生活情調的時間地點。現在富起的一代,也才二三十年,富得太蒼促短暫,豪車豪宅包養明星模特,那些崑曲戲文,能看懂就算有文化了。話說蘇州園林亭台樓閣上的對聯,房子里掛的字畫,本科以上畢業生能把字讓全的多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提供優秀的景觀、建築效果圖中人像素材的網站?
※徽派建築和江南園林建築的區別是什麼?
※在當今國內園林景觀是建築的陪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