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16:9 的顯示標準逐漸取代 4:3 的標準?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有一個問題追問一下。現在移動設備大多還是4:3的,手持相對舒服一些。如果移動設備轉向16:9,那麼拿在手裡就像一個長條,雖然橫屏看電影不會有黑邊,但是豎屏使用會很彆扭,而且放在兜里也不方便。

但是現在台式機和筆記本已經大量普及16:9,那麼未來移動設備和台式設備會有一個通用的寬高比么?


很多朋友提到切割的經濟性,其實是倒因為果了。

高清信號標準最早是在90年代初提出的,那時候彩色液晶顯示器還屬於科幻小說的題材,甚至都不是平板顯示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哪裡來的切割經濟性?最早的16:9電視,是90年代日本人開發第一代高清電視時研製的CRT電視,成本遠高於傳統的4:3。
(最初日人的HI VISION標準是5:3,到90年代才變成16:9的)

其實應該反過來想:為什麼過去的顯示器是4:3的?

16:9作為一個比較理想的比例很早就在電影上應用了,因此發達國家早就把高清信號的比例標準定在了16:9上。但電視機和顯示器受制於CRT技術很難做出這種橢圓形的結構,最早的顯示器是1:1的,因為這樣陰極射線管玻殼的受力才能均勻。相對來說還是長方形更適合人類視覺,4:3已經是極限了。
解析度和電視的實際尺寸不是一回事,因為電視的顯示單元不是正方形的,而是有點扁的,也並非點對點顯示。逐行640X480隻是一個理想標準。如果你模擬當年的圖像信號源,會發現信號解析度遠遠不是4:3。以SFC遊戲機來說,它的信號是256X224以及256X240兩種,非常接近1:1了。5:4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所以,4:3才是時代的悲劇,平板顯示技術的出現,使得顯示器終於能回歸理想比例16:9,淘汰掉不合理的4:3。

可以設想,就算現在生產4:3的屏幕更合算,面對已經制定好的16:9標準和大量已有片源,也是沒有市場的。

左下角就是日本人劃時代的傑作:SONY KX-32HV50 (當年售價高達4000美元)


三個方面:
1、更符合人類視覺特性,現在的顯示設備都越做越大,要看清楚所有的顯示部分人們必須轉動眼球了,而人類的眼球左右活動的範圍比上下活動的範圍要大,所以將來大的顯示設備都會逐漸變得更寬。
2、由於上述原因,高清片源現在已經全部都是16:9的尺寸了,4:3的顯示設備上下會出現不小的黑邊,不利於看電影。
3、以前市面上主流的液晶顯示器還並不是16:9的比例,而是16:10的居多,這是因為22、24寸左右的屏幕,在以前的母板下,16:10的切割比例更為經濟(現在則16:9逐漸成為主流,因為母板尺寸變大了)。液晶顯示設備的製作工藝對於長寬比例並不敏感,相反更大的長寬比在同等面積下能得到更大的對角線長度(顯得更大)。而以前的球面陰極射線顯示設備則無法適應過大的長寬比,這樣會得到更長的屁股或是更圓的臉。所以顯示設備更新還換代到液晶後,長寬比增加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越來越長的屏幕使我的眼睛越來越小了


lz應該知道屏幕的尺寸是用其對角線尺寸衡量的。相同對角線長度下,正方形面積最大,長寬比越大面積越小,加之液晶原板的尺寸與切割方法的原因,廠商會比較喜歡所謂的「寬屏」,所以才會炒作「寬屏」概念。不過寬屏顯示器確實對於常看電影的用戶更有好處,因為在相同對角線尺寸下,寬屏可以提供更大的屏幕寬度進而提供更大的有效顯示面積,當然這是針對普通大長寬比視頻而言。


1.臨場感與水平視角
結合人眼的視覺特性,要想看電視時的臨場感,應讓水平視角處於30度以上。
2.畫面尺寸和水平視角
基本要求,寬高比16:9,屏幕60-70in
3.最佳觀看距離
「通常,高清晰度電視的觀看距離在畫面高度的3倍左右比較合適,寬高比為16:9時,水平視角是33度。」

4.~8.略
參考——《現代電視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樓同學是對的。
1.人眼視覺空間的長寬比相比而言更接近16:9,因此看這樣的屏幕更自然,更舒適
2.大量電影採用16:9比例,用這樣的屏幕看片無黑邊,不浪費屏幕尺寸
3.目前的液晶面板切割工藝,做16:9的屏幕,同一基板可以切割出更多數量的屏幕,因此廠商也大力推這一屏幕比例
但有點問題,16:9 的屏幕,在目前主流的尺寸大小下(21.5,23.6),像素點距較小,看文字顯示效果不太好,字體過小,費眼睛。


電視機16:9可以理解,的確看電影和高清片源舒服了,但電腦顯示器也16:9,只能是廠商們為了節約成本,擴大利潤而採取的坑爹行為,跟用戶體驗之類的沒半毛錢關係。


比較「寬」的長寬比確實更符合人眼視覺習慣。但是,
16:9卻不一定像廠商宣傳的那樣全是優點,經濟利益在這裡作用更大。
比如對角線尺寸可以更大,但顯示面積不必提升很多;
另外切割面板時也更經濟。

至於寬屏更適合看電影這種說法,我認為宣傳價值遠大於實際意義:電腦顯示器用於看網頁和文檔的時間要比電影多得多吧。

而文檔、網頁的內容是垂直展現的,現在的16:9的顯示器垂直解析度往往只有800、900像素,對於垂直滾動的內容來說展示空間並沒有比4:3增加多少。即使全高清屏幕也只有1080像素。再加上windows狀態欄還要佔幾十個像素,垂直可視面積更小了。

回想一下,CRT 4:3時代,較高解析度一般都能達到1600x1200,垂直可視面積更大。

如果可選,盡量買16:10的顯示器吧,一般能達到1200,當然這樣的顯示器也貴一些。另外推薦把windows的狀態欄放到左側或右側,更有效地利用顯示面積。


貌似現在筆記本屏幕比較大的話做成4:3的也會太寬了,不好攜帶。。所以現在4:3的筆記本貌似大多都是11寸左右的了。。


原問題好像是問「為什麼會有寬屏」

以下為原答案

----------------------------------------------

寬屏,是電影與電視機競爭的產物


之前學過電影史。記得老師說過,戰後隨著電視的普及,電影業逐漸蕭條。

為了重新把顧客拉回電影院,從業者通過各種手段對電影行業進行改革。

其中有電影分級制度(很黃很暴力)等等。

另一條改革道路就是通過改變鏡頭長寬比,運用不同拍攝手法,以全新的視角展現電視無法表達的史詩級的場面——比如戰爭。

於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好多電影都是十六比九寬屏的。久而久之人們適應了這種表現方法。


因為成本 廠家選擇寬屏 因為廠家選擇寬屏 所以要找寬屏各種優點
因為成本、各種所謂優點 用戶選擇寬屏 習慣了 就接受了


你的眼睛上下有多少視野,左右多少視野?左右視野明顯比上下大得多。16:9比4:3更合適這不明擺著嘛!人的眼眶本來就是橢圓,而且還是左右各一個。


1.廠家節約成本,16:9寬屏液晶屏利用率遠高於普屏4:3
2.消費者習慣,16:9寬屏視覺效果較好。


16:9是很好啊,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在16:9的屏幕上,我想要給低年級的孩子展示一個圓形,它怎麼著都是橢圓啊……圓規畫出橢圓……這,這……


推薦閱讀:

经过校色的显示器是否可以无视对比度等数据?
今天Chrome更新後色彩偏離很嚴重,顯示器為UP2516D,有沒有修改色彩管理的方法?
cg繪畫行業,對電腦配置以及屏幕的建議?
MacBook Pro 的顯示屏可以算專業屏幕嗎,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AdobeRGB sRGB Rec.709 和DCI P3色域有什麼區別?

TAG:電影 | 藝術 | 動畫 | 信息技術IT | 顯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