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交際和學習哪個更重要?

很多人說大學裡面學的東西沒用,很多人將來從事的專業都不是大學裡面學的專業,所以大學裡面更重要的是練習自己的交際能力,人脈才是生產力。所以在此想請問一下各位,大學裡面到底該重視什麼呢?

希望大家珍惜大學四年的時光,一生中留出四年時間,學習英語,學習數學,學習對你以後的工作生活影響深遠的知識,專心下來看幾百本書,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學裡面的朋友在你畢業之後,能夠在三年之後還會常常聯繫的,十不存一,為了所謂的交際,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你不牛逼,誰跟你社交
你不牛逼,誰挎著根本沒有交集的圈子來理你
事實是:多少人憑著社交的借口,不去學習,不想充實自己,結果呢,還是兩者都沒得到


學習重要,還是經營人脈重要?
原文地址:http://site.douban.com/107747/widget/notes/175122/note/173851947/

  有一次在北大講座,遇到一位學生問我,「老師,你說學習重要,還是經營人脈重要?」看著他一臉大雜燴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記下了這個問題,然後告訴他說,這是個比較大的話題,我會仔細寫篇文章放在網上的,然後給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後又補了一句,「相信我,所謂的人脈就算重要,也根本沒他們說的那麼重要」。

  讓我們細說從頭。先動腦思考一下,你願意與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從幼兒園開始,每個人就都已經有一些選擇朋友的原則——儘管並不自知。事實上,資源分布的不均勻,必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某種依附關係。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實:幼兒園裡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當作朋友。那麼,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並非肯定。

  如果你像我一樣有機會、也恰好願意多花一點心思與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談的話,你也很快就會發現,在他的心目中,與所有成年人一樣,朋友被劃分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們姑且把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強」。

  當時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強告訴我誰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終,他告訴我,真正的朋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男孩,另外一個是女孩。那我就問他,「為什麼你認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強一秒鐘都沒猶豫,告訴我說,「他從來都不搶我的玩具,他跟我換。」我又問他,「那,為什麼你認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次小強猶豫了好一陣子,在確定我會給他保密之後,磕磕巴巴地說,「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給她……」我笑。過一會兒又問他,「她覺得你好看么?」小強愣了一下,滿眼的無辜,「不知道……」我又問,「那她現在手裡的玩具是誰的?」小強突然顯得很緊張,「不是我的。」我決定不去問那小女孩什麼問題了。

  基於種種原因,生活中總是只有少數人是大多數人想要結交的朋友。但是同樣基於種種原因,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些少數的人是如何理解他們大多數人的行為的。剛才小強說他那個「真正的朋友」從來都不「搶」他的玩具,而是「換」。注意這兩個詞。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所謂的「心計」。確實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們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來也做不到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裡,我們只討論最普遍的情況。

  所有的人都喜歡並重視甚至偏愛一種交換,「公平交換」。小強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所擁有的玩具數量,使得他從概率角度出發很難遇到「公平交換」,因為絕大多數孩子沒有多少玩具,甚至乾脆沒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實際上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與他進行「公平交換」。對他來講,不公平的交換,等同於「搶」,沒有人喜歡「被搶」。而與他「換」的那個男孩,讓小強感受到公平。小強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卻不擁有的,所以,他也去「換」而不會去「搶,」因為他自己就不喜歡「被搶」——把最新的玩具都給那女孩先玩……

  某種意義上,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這樣的時候,所謂的「友誼」就會慢慢無疾而終。也有持續下去的時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換,以便實現「公平」。電影《教父》里,棺材鋪的老闆亞美利哥?勃納瑟拉決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氣並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的時候,亞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許多年後,教父考利昂終於在一個深夜敲開了亞美利哥的門……

  所以,可以想像,資源多的人更喜歡,也更可能,與另外一個資源數量同樣多或者資源質量對等的人進行交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平交易」更容易產生。事實上,生活里隨處可見這樣的例子。哪怕在校園裡,「交換」本質沒有體現的那麼明顯,但是,同樣性質的行為並不鮮見。比如,某系公認的才子,會與另外一個系裡公認的另外一個才子會「機緣巧合」地邂逅而後成為「死黨」。俗話常說,「英雄所見略同」,可能就是他們一間如故的原因,所以,他們之間的談話以及任何其他活動往往都會讓他們覺得相互非常「投機」。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當15歲的沈南鵬和14歲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識時,這兩個懵懂少年不會意識到17年後他倆會聯手創造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奇蹟。在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這兩個數學「神童」同時獲獎。

  不是因為他們兩個要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各自都很優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後命運的碰撞產生絢麗的火花。

  而反過來,這些被公認為優秀的人,事實上往往並不「低調」,也並不「平易近人」。這並不是他們故意的。他們無意去惹惱身邊那些在他們看來「平庸」的人,只不過無形中他們有這樣的體會——「與這些人交流,溝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這些人終於意識到自己應該保護自己,因為有些誤解根本沒機會解釋。於是,他們開始「謙虛」,他們學會「低調」,他們顯得「平易近人」。

  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別人求助於我的時候,我內心往往非常抵觸,卻又怕別人說我是所謂的「不夠意思的人」,於是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別受傷的時候,突然一閃念,想明白,原來這種尷尬本質上並不是來自於我沒有「樂於助人」的品性,而是來自於我自己的精力並不足夠旺盛,沒有旺盛到處理自己的事情綽綽有餘的同時,還有大把的時間精力用來幫別人做事——事實上,我自己根本已經是正在過河的泥菩薩。後來,我開始懷疑,雷鋒的領導是否太白痴,因為他沒有給自己的下屬分配足夠的工作。——這是那天晚上與我來講非常驚喜的一件事兒,因為我發現我正在獨立思考。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從我重新思考雷鋒的領導那天開始,我掙扎著去學習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說起來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過去竟然沒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難度的行為模式——1)承認自己能力有限;2)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3)敢於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所以說,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並且正因為這些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要迴避「不公平交換」的企圖,他們才更加註重自身的質量,知道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獨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說,「事多故人離」,是非常準確的觀察。而那些不優秀的人往往並不知道這樣貌似簡單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進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不公平交換」,最終更可能使交換落空——因為誰都不喜歡「不公平交換」;每次交換的落空,都進一步造成自己的損失,使得自己擁有的資源不是數量減少,就是質量下降,進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淪為「索取者」——惡性循環,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還有些人,過分急於建立所謂的人脈,並全然不顧自己的情況究竟如何。對於這樣的人,人們常用一些專門的詞來描述他們,「諂媚」、「巴結」、「欺下媚上」、甚至「結黨營私」等等。這樣的人,往往也不是他們故意非要如此的。他們只是朦朧地意識到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過於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夠藉助其他的力量。而一個人越是渺小,越是襯得他的慾望無比強烈。這樣的人特徵非常明顯,其中一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有意無意地用親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無論他們與「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在中文語境里,他們就會只說名字不說姓氏:李開復不叫「李開復」,在他們嘴裡是「開復」;李彥宏不叫「李彥宏」在他們嘴裡是「彥宏」,沈南鵬不叫「沈南鵬」,在他們嘴裡就是「南鵬」;最近我聽到更恐怖、更另人毛髮悚立的是,「小俞」(俞敏洪),「小鄧」(鄧峰),「大想」(理想)……

  整體上來看,人脈當然很重要。不過,針對某個個體來說的話,更重要的是他所擁有的資源。有些資源很難瞬間獲得,比如金錢、地位、名譽,尤其在這些資源的獲得更多地依賴出身和運氣的現實世界裡。然而有些資源卻可以很容易從零開始,比如一個人的才華與學識。才華也好學識也罷,是可以通過努力必然獲得的東西。一個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開啟,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裡,只要正常地努力,並且有耐心和時間做朋友,很容易成為至少一個領域的專家。努力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艱苦,只不過是「每天至少專心學習工作六個小時」;耐心卻遠比大多數人想像得巨大,「要與時間相伴短則至少五年,長則二十年」。

  許多年後的今天,我又發現另外一個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預想到的事情(當然我現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當一個人身邊都是優秀的人的時候,沒有人求他幫忙——因為身邊這些優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都以耽誤別人的時間為恥,同時,這些人恰好是因為遇到問題能夠解決問題才被認為是優秀的。

  如果,終於有一天,你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會驚喜於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所謂高效的人脈居然會破門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將來自完全不同的層面,來自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過去一無是處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樂於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討厭善意的幫助,更何況你是被找來提供幫助的呢。

  甚至,你會獲得意外的幫助。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人、有價值的人,那麼就會有很多另外優秀的人、有價值的人為你提供幫助。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幫助往往確實是「無私」的。正如沒有哪個醫生做到救死扶傷之後僅僅因為酬勞太少而惱羞成怒的一樣,那些品質優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圖報」。因為對他們來講,能夠有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已經比什麼都重要,並且可以令他們身心愉悅。然而真正有趣的現象是,被幫助的你也正因為並非尋常之輩,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道理。最終皆大歡喜,只因為「溝通成本幾近於零」,同時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對無窮放大」。良性循環。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如果人脈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重要的話。事實上,我總覺得關於人脈導致成功的傳說其實非常虛幻,只不過是不明真相的人只好臆造出來的幻象罷了。

  我並不是說,從此就不用關心自己身邊的任何人了,或者說從此就無需與任何人打交道了。善於與人交往也是一種需要學習,並且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實踐的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別高估自己,誤以為自己有那麼多足夠的時間可以妥善地處理好你與你身邊所有人的關係。瀏覽一下你的手機通訊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過了?這麼多年,我只見過兩三個人回答我說,「最長時間沒聯繫的,也不超過兩個星期。」其中一個還是特別固執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機通訊簿里,總計才有22個名字。

  事實上,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個表現:為之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後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終,「真正的好朋友」誰都只有幾個而已。

  這實在是一個大到寫兩本書都可以的話題。以下是我的幾個簡單的,但實踐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建議: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盡量迴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迴避了——儘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李笑來)


先聽個段子:

一天,父親對兒子說「兒子,你已經長大了,該娶媳婦了。我給你找個老婆吧。」 兒子說:「我不要。」
父親又說「可她是比爾.蓋茨的女兒」。
兒子聽了說:「好吧。」
第二天,這位父親找到了比爾.蓋茨並對他說:「尊敬的比爾.蓋茨先生,我給你找了位女婿。」
比爾.蓋茨說:「想做我女婿的枚不勝舉呢。我不需要。」
父親說:「可這個人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呢!」
比爾.蓋茨聽後說:「那好吧。」
又過了一天,這位父親又去找世界銀行總裁說:「尊敬的總裁,我給您找了位副總裁。」
銀行總裁說:「我們這裡已經這麼多銀行副總裁,沒有必要再多招一個了。」
父親說「可我為您找的這個人是比爾.蓋茨的女婿呢!」
銀行總裁聽了後想了想,能做比爾.蓋茨的女婿一定很有能力,於是同意了這位父親的要求。
於是這位窮父親的兒子既順利地做了比爾.蓋茨的女婿也當上了世界銀行總裁.
(段子來自網路)

部分大學生,甚至家長都認為大學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拓展人脈——「今後辦事好找人」。大二時和我媽打電話,我媽說我爸去銀行給我寄錢回到店裡,旁邊店裡的大叔問我爸去哪了,我爸說給兒子打生活費了。大叔問你一個月給他多少錢,我爸說一千五。大叔說怎麼才打一千五,應該打五千啊。在大學裡主要是交朋友,要去和朋友吃飯,唱K,旅遊。一千五不夠。——連一個幾十年經商的老商人都如此說,我只能感到默默的無奈。

我媽打電話過來問生活費夠不夠,我說夠了,有時還花不完。

人脈是什麼?既然這裡用到了人脈二字,而不是友誼。那我們就暫且拋下友誼二字。單純對人脈進行解讀——人脈就是能對自己事業產生推進或者產生幫助的人。

所以,你認為你和人家吃吃飯,喝喝酒,打打擼,唱唱K,泡泡吧就能積累的起來的就是所謂的人脈嗎?,在你需要的時候,人家絕不會因為多和你喝了幾次酒就和你合作,也不會因為多和你唱了幾次K就給你投資。

真正的人脈是怎樣的?我認為可以通過兩種方法獲取。
一:利益交換:其中最牛的是你手中掌握著一個核心的利益結構。利益吸引著大家,即使你不主動去結交。人家也會上門來找你,或者,你出去結交的時候方便得多。

比如:你提供的方案連接了兩方面的利益人或者利益團體,比如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時候,憑著這個商業模式,以及自己的才能,首先是有十八羅漢願意追隨他,蔡崇信願意放棄年薪百萬美元的工作跟他一起干,領500元人民幣的月薪,其次是孫正義願意給一個當時的無名小卒2000萬美金的投資(一開始是準備投資4000萬dollar,馬雲覺得太多了,遂拒之)。其實很多人說是馬雲口才好,能把他們忽悠過來。難道蔡崇信和孫正義是傻子?隨隨便便就能忽悠的?不是馬雲口才好,而是他做的事情本身是正確的。是他思想好。


馬雲是不是靠和他們稱兄道弟喝酒唱歌玩女人讓他們為自己的事業起到幫助的?
明顯不是。是因為做一件事情,有以下三點就能聚人:
對你的客戶有利—企業客戶能在阿里巴巴上更好的賣自己的產品,把自己的產品宣傳到國外去、普通買家在淘寶上能買到比實體店更便宜的產品;
對你的投資人有利——公司吸引客戶,盈利模式清晰,公司增長迅猛,估值節節高升,投資人有錢賺,當然願意投資你。
②對你的員工有利——有了客戶有了投資,盈利模式清晰,公司發展好當然能給員工提供更多福利:股票,期權,更高的工資,更高的職位。等等

你看,做一件事情,對和你合作的所有人都有利,人脈不就自然而然地聚合過來了嘛?哪需要自己去處心積慮地積累。

為大家都帶來利益的同時,自己再從每個人身上分一點,以自己為中心,每個人都和你合作,不管合作關係是客戶與商家,投資人與創業者還是領導者與員工。你從每個人創造的利益分一點給你,他們當然願意啊。這不就是老闆么。

二:通過曾經一起經歷過磨難,痛苦,在那一時期都把對方當成絕對的朋友和依靠。這樣形成的人脈比較靠譜,只有一起經歷過患難,一起為了某件事拼了命的奮鬥,才懂得珍惜。

所以,與其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聚會,老鄉聚會,生日聚會,各種喝酒唱歌泡吧,不如和班上最有志向的,最能吃苦的,並且頭腦靈活的,學霸,天天去自習吧。

感謝閱讀,不妨關注(^o^)/


嗯,之前我一直也有這樣的疑問,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後來我覺得我知道了答案,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很多以此為借口,而碌碌無為的人
我發現答案是:
無論是想做哪個,哪怕非常極端,只搞學習或者只搞交際,其他一點都不顧;或者兩者兼得,各取自己覺得有用的。可以過的非常好,非常成功。
所以這些一點都不關鍵,你覺得哪個重要,你即會發現其重要的理由,也會發現其不重要的理由,一點定論都沒有,哪邊都有無數的論據。你覺得是怎麼樣,其實就是怎麼樣。別人的意見一點意義都沒有。
但,但,關鍵還是,你是不是在認真地做每一件事。你是不是真的 用心,儘力 了。不論是學習、社交、還是兩者的balance。


大學時有個朋友,靠一張嘴吃遍全校,人脈關係人到學校領導,下到學弟學妹,無不遊刃有餘.
但畢業後的境遇卻非常糟糕.
他有一張會說話嘴巴,但他卻沒有支撐起這張嘴巴的實力.

這樣的人脈能力留給別人的印象又是怎樣的呢?
大學曾經的校友,回憶起此君,都會稱讚:"此君當真是個人緣不錯的好人".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從做人來說,都重要。但單從一個學生的身份來說,沒有什麼比學習更重要。學習是你的地基,不管你想建什麼樣的建築,都得在這個地基上建立。

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儘管他/她為人冷淡,甚至脾氣不好,照樣會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因為他/她的實力就是他/她的招牌。相反,一個綜合實力偏下的人,無論你對別人是多麼討好,多麼熱心,照樣會有很多人不理睬你。而那些理睬你的,大多是和你差不多,或是低於你的人。還有更壞的一種結果,就是你被一個吸血鬼般的人給欺騙和利用了。

曾經有科學家警告人類不要盲目地去找「外星人」,因為誰也不知道外星人對地球人會做出些什麼。在大家的潛意識裡,都設想著外星人會很友好,可實際上,外星人也有可能會入侵地球,或是屠殺人類,搶奪人類資源。看看當年印第安人的遭遇,看看《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遭遇,還有最近的關於「重金求子」的新聞。富婆花重金求子,結果卻是騙局,聞聲而來者被騙去大量錢財。一個虛榮心強,自視甚高,指望著不勞而獲,還沒什麼識人能力,社會經驗又少的人,最容易被人騙了。

在韓劇里,貴公子娶了一無是處的貧窮姑娘,還愛得死去活來的故事在現實中是不會存在的。這裡的「一無是處」是指長相、學識、家境、性格……沒一點能拿得出手,其實這樣的姑娘能嫁給一個和她相同出身的小夥子都算不錯了。

沒有必要屈就別人,也沒有必要趨附和高攀別人,這樣得來的關係也不會長久。愛情中也是這樣。

因為人際交往的本質是利益交換,在你的背後沒有強大的利益點,別人是不會對你感興趣的。

在交往中,利益是流動的,如果你們之間的綜合實力懸殊太大,總得有一方彎腰,總得有一方狠命踮著腳尖,你們雙方都會累的。維持這種關係的成本太過龐大。

一個沒落的貴族,再沒落,他還是貴族。一個最近討到了很多錢的乞丐,他還是乞丐。很多人寧願去資助一個有很大潛力的,富有純真教養的,一個沒落的貴族,也不願意去結交一個乞丐。所以不要被眼前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也不要被一時的困境所嚇倒。

宋氏三姐妹,林徽因,冰心,還有《上海的金枝玉葉》里的戴西(郭婉瑩),這些女子都有自己的圈子,而且那些圈子還不見得有多大,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人。有的是發小,有的是大學同學,可是這裡面有哪些關係是她們要拚命才能維護下來的?她們的出身,她們父母的圈子,她們所上的貴族學校,自然就把一些人排除在外了。

從一個人的朋友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不是因為這個人有這樣的朋友他才成了這樣的人,而是他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朋友。

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除了那些非常不幸,天生就是一張破紙的人,大多數人的條件都是差不多的。可是既然這是一張任你塗畫的紙,你就要想好了再下筆。因為紙的品質和性能有限,經不起幾次摩擦和塗改。經過多次擦改,即使沒破,畫出來的畫也不可能有多好看,何況還有時間的問題。天生底子好,資源多,早早地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能高效率地達成目標的人,才更有可能成功。不光你自己,你身邊的人也會對你產生影響。你身邊的人越亂越雜,對你越不利。

任何一段關係,都需要花時間、精力,乃至金錢去維持,你維繫著一段又一段沒有營養的關係,就像租房子住,還屯著所有用壞用舊不能再用的東西一樣。這些東西佔用你的居住面積,花費你的租金,搬家要花費你的力氣,平時打理還花費你的時間。而這些東西因為失去了使用價值,相當於本身都幾乎一錢不值。

和一個志趣不同,三觀不合的人交往,還會折損你的信念,令你懷疑人生。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示好,不是所有向你示好的人都值得你去回應。有這點時間,不去去做點別的。

人脈這種東西,本質在背後,功夫在平時。

再說一個人也能很好玩。

Less is more.

有這想法要經營人脈,還不如花大力氣學習,修鍊自己,讀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去好一點的城市安家落戶。如果你足夠好,就有能力去進入一個更好的環境。當你處在一個極好的環境中的時候,你左轉右轉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還用操心「經營」人脈和人際交往的事兒嗎?


昨天知乎上有人邀請我回答:如何正確的規劃自己的目標和道路

講實話,我現在還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都還走在路上。


工作剛好半年,下學期也是大學最後的一個學期,回顧大學四年有幸認識很多優秀的學長學姐一路帶著也算沒有跑偏。也非常開心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度過大學四年。


我不是個好學生,能考上大學就是個奇蹟,當時是在藝考過了安工程,想著如果文化課如果過線也能上個大學,就努力背了兩個月書,竟然幸運的過了,然後就是選專業,說實話,當時哪知道什麼專業好啊,百度了一下,環藝,視傳報的最多,那個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有個夢想,就是以後買一座房子自己布置,所以理所當然的按照環藝-視傳-裝飾-新媒體的順序報的專業,奈何專業成績不夠,一刷在刷,最後被刷到裝飾,也辛虧當時少考了那麼幾分,才認識了裝飾121這麼一幫親人,其實,我覺得現在的畫室應該講一下專業的區別,畢竟是大學四年甚至以後從業的方向,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擅長和愛好來選。


大學四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全班一塊出去玩耍、班裡的幾個男生長途騎行、負重30公斤15公里徒步穿越、大一就出去裝飾公司實習、編過繩子,刻過章,開過奶茶店,掛過科也拿過全班第一,也曾在深夜通宵和同學lol,也在圖書館泡過一個月,空掛了個副班長的頭銜,也在學生會幹過兩年,爬過三層腳手架高六米畫牆繪,現在在高樓大廈的朝九晚五的做設計師。當年那個跟班主任對著乾的少年,現在卻做著教育行業,人生真是奇妙啊!

我不想把我那些個瑣碎的小事放在這裡講沒有興趣的話可以單獨找我來聊,我這個人最喜歡聊天!今天就來點乾貨!


根據我的微不足道的經驗,我總結了幾點小小的大學規劃!


一:早做規劃
有人可能會說,連專業都沒整明白咋回事怎麼做規劃,我所講的規劃是指先分析一下自己,網上有個九宮格思維導圖法很有用,先弄明白自己的優缺點,然後在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上試錯。不要被專業所禁錮,你的專業僅僅是寫在你的畢業證書上的幾個小字,無數的資料和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大部分的高等教育都是落後的,所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擅長的方向選擇目標,然後為之努力,在這個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能夠限制自己的只有眼界和懶惰。


二:成為一個圈子的一員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學生會,我本身就曾經是學生會的一員,學生會能夠結識很多學長學姐,和同級的不同專業的朋友,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學生會一個部門就是一個團隊,大家在一塊兒共同做事就是團隊合作,這個時代是團隊的時代。有的同學可能會講,我沒有加入學生會怎麼辦,我的標題是圈子,學生會是個圈子,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塊也是個圈子,最好圈子裡的朋友都是比較有能力的,有幾個學長學姐就更好了。當然渣渣學長學姐沒有也罷。在設計學院,其實本應有一些設計圈子的,一些學長學姐帶領著一些學弟學妹。這也是我做培訓的核心。


三:認識前輩

認識更多的優秀的學長學姐會讓你收益無窮,首先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前邊我講到試錯,試錯需要很多成本,而優秀的學長學姐能夠讓試錯的成本減到最低,是不是本專業都無所謂,當然本專業的更好,有人可能會講平時很難有機會見到學長學姐,只要想,總會成功的。當然,要遠離渣渣學長學姐。他會毀掉你一生的。我今天所有的能力都離不開我的那些優秀的學長學姐們,再次感謝!


四:提高自己的眼界

我曾經寫過一篇日誌,叫做站的高度決定看到的風景,提升眼界的方法有很多,多看書,能夠考上大學我得感謝我高三的時候看過的一篇雞湯文《20-30歲,你拿這些年做什麼》。讀書要多方向多領域的讀,有時間推薦幾本書,都是我讀過的;儘可能多出去走走 ,我在大三的時候去了上海,廣東,深圳,杭州等等城市,對我這個小縣城長大的孩子影響很大;多關注行業動態,現在互聯網變化這麼快,只有時刻關注行業動態才能找准方向,走在前列。


五:不要停止畫畫

我們都曾經畫畫到凌晨,就算當初不是喜歡畫畫才選擇了藝考,但是我們既然掌握了這門技巧,就不應該讓它自生自滅。優秀的設計師基本上都有很強的手繪能力(不是環藝那種手繪)。畫畫不單單是優秀設計師必備的技能,也是一項很好的培養審美,鍛煉集中力的方法,我們應該都有過拿起畫筆,然後整個世界就剩自己一個人的感覺吧。畫什麼都行,我們已經不是在藝考了,喜歡畫什麼畫什麼,還記得前兩天看港囧,裡邊的一句台詞很好「你還畫畫嗎?」


絮絮叨叨寫了這麼多,還有一些下次想起來再加上。


我現在有了個當作愛好的副職:設計專業大學生規劃諮詢

大學四年很少有人有我如此豐富的個人經歷,幾乎經歷過大學能夠經歷的所有事情,應該拿來幫助更多的大學生!


QQ:317652444

微信:shangruixuan


請在晚上八點半以後再「騷擾」


這個如果需要考慮的話,請努力學習。


一句話,他幫你忙是因為你下次能幫他,而不是因為你倆一起喝過酒唱過歌。


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弄明白交際與學習的目的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兩者的目的應該都是為了畢業以後能更好的發展。並且客觀上兩者的確都能促進今後的發展,但由於我們的精力、時間有限,由於所在學校的限制,我們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有個側重。
如果只是為了處理人際,我們大可不必來大學,在社會上應該能接觸更多各色各樣的人,能更好的培養交際能力。可能有人會說,在大學裡拓展的人脈和在社會上拓展的人脈有很大不同,大學裡的人脈更有發展潛力,我贊成這個觀點,但是讓我們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些大學生都一心想著去拓展人脈而忽略了學習,那我們能有什麼發展潛力?所以,不要刻意的想著怎麼去拓展人脈與結交朋友,我們需要的是專註於學習,如果我們學到了足夠的知識,掌握了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會有人主動與你結交。
我在這裡所說的專註於學習並不是讓咱們一味的埋頭死讀書,正常的交際能力還是需要的,而且這個正常的交際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和班上談得來的同學,和室友的交流獲得。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絕對。如果你是在一個比較好的高校,愛學習的人比較多的話,你可以更側重於交際,在一個學習氛圍不好的普通高校的話那就盡量去學習吧,我想,與一群整天不學習的同學去拓展所謂的人脈對今後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吧。
還有一點,雖然有一段時間我對這個問題也很困惑,但我感覺這個問題不是太重要,因為過了大一剛入校的新奇期後,我的大學生活里並沒有太多的人脈等著我去拓展。


畢業將近5年了,回想當初,只覺得自己學習不夠努力,沒能為現今奠定基礎。
如果能重回學校,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減少社交活動。
如果不是那種特別能社交的類型,還是好好學習吧,要麼出國,要麼去更好的學校繼續深造,要麼把最實用最能賺錢的證書或技能拿到手。
創業,不是我們這些家庭背景普通、社交技能普通、頭腦普通的人的選項。


家裡有背景的,交際重要,家裡的背景讓你更容易交際,而且人脈的用處遠大於知識本身,你在大學只需要拓展你的眼光。
家裡沒背景的,學習重要。你不優秀,誰和你交際?交了幾個只會打遊戲喝酒的狐朋狗友那也是然並卵啊。


學習更重要,實力才是社交的根本,自己沒有實力,不學無術,交到的只是酒肉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互相欣賞的。胸中有書氣自華,你的談吐和思想決定你能交到什麼樣的朋友,你自己的高度決定了你的圈子。

--------------

更多語言學習筆記見微信公眾號 瀟峰學長,ID:xuxiaofeng600。
回復 語言學習筆記 即可獲得。
專註語言,效率,閱讀,追求真知,一周一更,讓每一篇擲地有聲。


樓上的答案都是就問題回答問題,反倒都沒回答到問題實質上。
這個問題實質上是樓主對自己認知的不足:自己到底是偏向學術型還是社會型?自己喜歡的是哪一型?
以金庸體系的武功系統為例,所有人的實力都是內功外加招式的綜合加成。
當內力積累到一定的高度,要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最有效率的辦法則是在招式上進一步獲得提升;
招式複雜到一定程度上,要使招式更加具備殺傷力,則必須在內功上下一定的功夫,找到能發揮招式最大威力的內功心法;
此外,有的人練功是為了成名得利,有的人則僅僅是因為愛好,關門自己將練內功到渾厚程度天下第一,也可以將招式繁雜程度推演至成天下無雙。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非常局限的,實力本身是綜合因素的結果,包括而不僅僅限於學習和社交。落實到不同的個體上,又表現出決然不同的表象。
所有妄圖一刀切的辦法,本質上是一種逃避思考的懶惰。
韋小寶在長期的布局、對環境的熟悉及利用、運氣甚至主角光環也能不斷挫敗鄭克爽。
只是韋小寶和鄭克爽只有那麼幾個,大部分人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世界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願你有個好心態來面對。

人面對未知都會產生迷惘,天才外加名師指點,則會少走很多彎路,比如《爆裂鼓手》;
不過大家都不是天才,大部分人也沒有名師指導,怎麼辦呢?
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年輕就是試錯最好的時機,勇敢的試錯吧,在經歷中認識自己,這個問題自然就得到了專屬於自己的答案。
最壞的情況,是很多人的心理是這樣的:萬一投入都打水漂了呢,於是寧可不作為。

萬一我投入了時間精力感情金錢,姑娘就是不和我在一起呢?所以我還是坐家打遊戲吧。年輕的我因此錯過了好多好姑娘,看到喜歡的人都不敢開口。
到現在變成一個沒節操沒下限的三無變種青年,真的是覺今是而昨非。

以上,共勉!


學習更重要
當你真正牛逼了,人際關係就自己來了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沒本事誰鳥你
再說了,人際關係是你想培養就能培養的嗎
整天在那裡口若懸河,頭頭是道的人交的了幾個真朋友
要交真正的朋友,首先你的品德就要先鍛煉上去——待人真誠、急人之所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看你想做《歡樂頌》里的誰,重心在學習上可能會變成安迪,雖然從小是孤兒,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後,被好朋友老譚花重金挖回國做CFO,前男友奇點,後來結婚的小包總,都是有實力,有擔當的人,如一生中能遇到像老譚、奇點、小包總這樣的三個男人,無論最後跟誰在一起,安迪也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但如果果是重交際,那你可能會是梵姐,想認識上層的人,但是因為沒有真本事,並沒有人認可她,30歲了還是個中遊盪盪。

人脈的有效性永遠是建立在自身能力上ǐ的。


當然是學習!
大學裡的同學,90%你畢業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即使四年里你混的風生水起,誰都認識,畢了業也就散了。
但是知識是一直跟著你的,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學到了就是學到了,不會因為你畢業而消失。

說人際重要的,說將來畢業反正也都不對口的,大多是為自己不想學習找借口罷了。
真要把專業知識都學會了,都掌握了,還怕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嗎?


大學畢業了誰認識誰啊


愚認為,所謂交際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途徑,與牛人交流能拓展視野,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要知道生活中這種經驗的獲得遠比書本中來的深刻;
課本知識的學習,則是提升你自身內涵,培養你自身獨特思維方式的重要手段,你自身知識水平的高低,決定你能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交際圈,並在圈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所以,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因此,兩者不可偏廢,內外兼修才是王道吧!


之前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
「如果你沒有能力的話,再怎麼去擴展人脈都是徒勞;如果你能力足夠強大,人脈自然會自動找上門。」
個人覺得是很有道理的。所以 為了讓自己更好 努力的學習 提高能力吧。


推薦閱讀:

大學的「班級活動」非參加不可嗎?
一個非電影專業的大學生社團組織如何才能製作出一部比較好的宣傳片?

TAG:學習 | 大學生活 | 大學生 | 大學專業 | 交際能力 | 大學教育 | 交際 | 大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