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劇中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算不算是陳世美我真不覺得他是英雄,被俘然後娶妻生子....想不通氣節在哪裡?

四郎探母 楊延輝


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反英雄主義者。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命運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漸漸的,被社會搓去銳氣,磨平稜角,才發現我們一直都在被時代裹挾著向前,無法逃脫。
楊延輝是不是英雄,對他而言不重要。他不再是那個威風凜凜的楊家四郞,而且是那個瀕瀕垂死,被鐵鏡公主救起的木易。慷慨赴死,他做到了。從他踏上戰場起,父親碰碑,兄弟一個個凋零。他願意苟活嗎?活著,從來都是不容易的。他沒法辜負鐵鏡公主的善意,他活了下去,即使是為了,那個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善良的公主。只是經常會在北國的寒夜裡想起,等待自己回家的母親,髮妻。最終,這思念戰勝了一切阻礙,在鐵鏡公主的幫助下,他得以與母親短暫團聚。分別多年,再見到母親的那一刻,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戰敗的羞愧?北方投敵苟活的羞辱?還是那一句:娘,孩兒回來了。
我看過的京劇屈指可數,四郞探母,是我最不能忘懷的。善的衝突,造就了悲劇。英雄也是普通人。就像四郞唱的那樣: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淺水龍被困沙灘;我好比彈打雁失群飛散;我好比離山虎落在平川!思老母不由兒肝腸痛斷;想老娘不由人珠淚不幹。眼睜睜高堂母難得相見——兒的老娘啊!母子們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


台上的角色臉上都沒有臉譜,台下的觀眾心裡卻想給他勾上臉兒~

再多說兩句:老生本來就不單單是「好人」,縱觀所有老生角色,魯肅這種「忠厚長者」簡直屈指可數,大部分要不然就是品德有缺,要不然就是有哏。。。【舉例,四進士之宋世傑,龍鳳呈祥之喬玄,更別提秦香蓮之陳世美,打金磚之劉秀。。。】總之絕對不是樣板戲那種十全十美的人格。還是那話,戲劇的魅力本來就是來源於衝突,來源於完整的角色。。。如果一個角色只有一方面的品格,大概也真沒什麼看頭了吧~


這個戲感人就感人在這裡啊

一邊是大宋的將領
本可以以身殉國 但是隱姓埋名
一邊是想母親的兒子
想了十五年 本以為此生不能見面
一邊是遼國的駙馬
雖然過了十五年和美的日子
但是心裡有放不下的東西
也是攤上個好媳婦兒(硬咽下一嘴狗糧)
駙馬才敢說出真情實話

從坐宮到出關到回營到見娘
一切的壓抑都在這一句
「千拜萬拜 也是折不過兒的罪來」爆發了
這一刻 楊四郎不是駙馬
也不是大宋的將軍
他就是一個心裡想著老娘的兒子
一個心懷歉疚的兒子
自己想自己媽媽 有錯么?
放在某些環境下也許有 但究其根本 沒有
因為這是人之常情 這是人性
所以曾經有個改編版本的結局
具體是啥不說了
反正混蛋的可以

ps:安利一下藍文雲和張克的「見娘」一折,可以說是好聽到震顫心弦。倆人誰唱的都無比催人淚下,我反正是不敢多聽「胡地花開兒的心不開」一句。


你可以看《太君斬子》


這部作品偉大就偉大在它塑造的不是英雄,而是普通人。遜清以後,政府都在不同時期禁過這個戲,為什麼?因為這是一部不按照主流意圖書寫的戲,主人公不是英雄,不那麼忠誠、甚至不愛國。但是人民喜歡這個戲,因為人民喜歡一個十多年不見媽冒死也要見一面的普通人;人民喜歡一個跟殺父之仇的男人結了婚卻因為愛他就為他偷令箭的傻女人;人民喜歡一個自己的兒子身在敵邦,別的不問先問他和那邊的兒媳婦過的好不好的娘。這才是人類最質樸的情感。相比殺妻的吳漢、獻嫂的周仁、《三關排宴》的太君,這個戲是真正人民的戲,不是統治者官方的戲。


「那一日駕坐在銀安殿,賓鴻大雁口吐人言。手執金弓銀彈打,打下了半幅血羅衫。展開羅衫從頭看,才知道寒窯受苦的王寶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戲也沒說他有氣節啊?
「楊延輝坐宮苑自思自嘆~」思鄉念母的感情真不真?
坐宮對唱爽不爽?
「叫小番」激動不激動?
過關吊毛叫好了沒?
兄弟母子見面感不感人?
「老娘親請上受一禮」唱的動人不動人?
「我滴丈母娘啊~」笑沒笑?
這戲的看點在這兒,不在楊延輝氣節上。
正經說一下,這戲好久好在把家國世仇回歸到家長里短的視角上。公主聽說駙馬是楊家將依然拿他當丈夫,太君見兒不問為何歸降敵人而問兒媳如何,蕭太后疼外孫赦免女婿,都很可愛,都是親情。
反過來,楊延輝忠孝節義不能兼顧,楊延輝和四夫人的悲劇,正是這個故事的「矛盾衝突」所在,這才是高明的故事。


算英雄。
蘇武在匈奴也娶妻生子了,照樣是民族英雄,世代楷模。


要解釋楊延輝算不算陳世美,我們來看看什麼叫陳世美。

陳世美包涵兩種意義,一個是法律上的陳世美,一個是道德上的陳世美。

道德上,陳世美是個忘恩負義的人,為了榮華富貴,捨棄妻子,甚至要殺害妻兒,逼死韓琦。但是道德是不能判處人死刑的。忘恩負義向來就不可以作為法律判斷的依據,否則任何人只要能給他安上忘恩負義的罪名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殺他,這個社會豈不完蛋。

包龍圖鍘陳世美不是因為他忘恩負義,陳世美的罪名主要有二,一是欺君之罪,這個代表皇家的太后,公主都來撤訴,那就不夠成這一罪名。因而,包龍圖殺陳世美走法律程序只有第二條,就是重婚。答題人一再聲明,戕害女性同胞的萬惡封建主義,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非一夫多妻制度。妾是可以多娶的,妻只能是一個。而陳世美明媒正娶了秦香蓮又娶了公主就構成古代的刑事犯罪,重婚罪。是可以治罪的。

那我們來看楊延輝。個人認為,從法律角度講,楊延輝是構成重婚罪的。已經在宋國登記結婚的楊延輝,在遺民遼國後楊延輝,隱瞞身世,苟且偷生,改名換姓與遼國公主成親。因而楊延輝構成了陳世美欺君與重婚的犯罪事實。

但是,從道德上講性質不同。

陳世美有兩次選擇在道德上跌入谷底。一次是皇帝指婚陳世美是刻意的隱瞞身世,為了榮華富貴。楊延輝是為了生存逼不得已。而楊四郎則是為了生存,在不觸犯主流儒家價值觀的基礎上,結的婚。

其次,陳世美想不想自己的家室那?不想。不單不想,還要韓琦殺廟。楊四郎與陳世美不同,首先他做了駙馬,叫騎虎難下。政治原因不允許,自己也出不去,「無有令箭怎過關」。大多數時候,他離家人的距離是很遠的。十八年了,佘老太君才押解糧草一次來北方。楊四郎有自己主觀意願要去探望妻子,探望母親。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思想的孝,與情。這種情不是初戀女友你跟其他女生說話,你是不是不愛我那麼簡單的。

再有,楊四郎想留,不留不是因為公主這邊的榮華富貴,而是因為自己對公主的承諾,有我若探母不回還,黃沙蓋臉屍骨無全的毒誓在先!

題主一口咬定楊延輝是渣男,個人認為是受到當下價值觀的影響。現代女性視角的主流價值觀多半是愛情大於忠孝仁義的道德,大於物質條件。也許還大於Dang性。愛情大於天,韓劇在演,流行音樂在唱。所以,遇到楊延輝這樣的藝術形象,現代人自然會先以女性愛情的道德觀評價審視,是否理解過去的主流道德價值觀都是個問題。更何況拿來思考了。由此可以看出,現代人拿韓劇的價值觀來看待傳統藝術也是一種悲哀。因而京劇這樣的藝術宣揚的價值觀本身就和題主不符,題主多看看韓劇,裡面的渣男大多沒好報的。


譚富英飾楊延輝
四郎探母這齣戲,是反戰的!我們這部戲的主題是什麼?和平!!

《八郎探母》王楞仙飾楊廷順、陳德霖飾蕭太后、錢金福飾韓昌

科普下,京劇不光有四郎探母,還有八郎探母,八郎探母又叫雁門關:金沙灘之戰,楊八郎(延順)被擒,改名王司徒,與遼公主青蓮成婚。宋、遼交兵于飛虎峪,八郎思母,為青蓮識破;由口角而諒解,代為盜令。八郎探母后欲歸,孟良、焦贊責以大義,並盜取其令箭,詐開雁門關,大敗遼兵。蕭後知而欲斬青蓮。碧蓮求赦,與青蓮同至宋營挑戰,為八郎妻蔡秀英和孟金榜所擒, 留宋營中。八郎與青蓮私逃,又為蔡秀英追回,押禁。楊四郎向蕭後討令出戰,擬乘機回來,事泄,蕭後連同其子侄綁至關上欲斬,余大君亦佯綁青蓮、碧蓮向蕭後示威。八郎哭城,乞息爭,不聽。蕭後恐兩女被殺,不得已釋楊四郎;楊家將乘勢攻破遼城,蕭後乃乞和。

楊家將被招為遼國駙馬在戲曲中最早見於《昭代簫韶》崑曲本(今存有嘉慶時印本)。其中有楊繼業之子楊貴(已改名木易)得知其父被圍欲前往救助,但為郡主耶律瓊娥所阻的情節。從《楊家府演義》中四郎楊延朗之妻為瓊娥公主判斷,《昭代簫韶》中的楊貴應該就是楊四郎。此劇中的楊四郎也未曾探母。現存戲曲劇本中,在遼宋兩軍交戰時探望母親的楊家將,最初並不是後來以「探母」著名的楊四郎,而是不見於《楊家府演義》的楊八郎。
光緒年間,昇平署將原有的240本《昭代簫韶》精簡為120本,並將原有的崑曲劇本改為亂彈劇本,即京劇劇本。

13年5月6日晚,長安大戲院變身宮廷戲樓,修舊復原的清代宮廷連台本戲《昭代簫韶》正式首演。

《昭代簫韶》有多不同?
1、 劇本文辭比較典雅,一些用辭有些生僻,有從崑曲改編的痕迹。
2、 開戲前有擺台儀式,在舞台上擺放旗、傘、刀、槍、桌、椅、帳、纛與龍虎形。在演出開始時撤去。
3、 舞台沒有幕布裝飾,只用一塊「守舊」。「守舊」上有「出將」,「入相」供演員上下場。場上換台使用舞台人員撿場方式。
4、 樂隊編製只有五至七人,胡琴、三弦、鼓、小鑼和大鑼。設在舞台正中。
5、 唱腔平直,少婉轉的運腔。節奏只有慢板、原板、快板和二六板,沒有現在豐富多彩。
6、 表演本色,樸素,講究程式化的規矩,較今天單純。武打採用傳統簡單的套路。筋斗跌扑技巧難度也不似今天。
7、 旦角化妝不貼片子,採取大開臉包頭。首飾也比較簡單。
8、 服裝多手綉,圖案典雅精美。
9、 演出多在室外白天,不用照明。
10、 舞台沒有擴音設備。
11、 宮廷演出除少量約請社會名角,基本使用宮中男性。沒有女性演員。

另:好的藝術作品總是要反傳統,打破傳統意識的桎梏。


結論:楊四郎本來就不是個英雄人物,干過的事哪條都稱不上英雄。這戲是個親情戲,四郎在這裡面的身份是丈夫,兒子,兄弟,和是不是英雄不相干,換個別的隨便什麼人來這個身份都能演,也都說得通。

我覺得啊,就我看過的戲來講,楊四郎是主要人物的也就探母這麼一齣戲(其他的一下子想不起來,有疏忽請指正), 這戲就開頭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身世,

             我的父老令公官高爵顯,
             我的母佘太君所生我弟兄七男。
             都只為宋王爺在五台山還願,
             潘仁美誆聖駕來北番。
             你的父設下了雙龍會宴,
             我弟兄八員將就赴會在沙灘。
       我大哥替宋王席前遭難,
             我二哥短劍下命喪黃泉;
             我三哥被馬踏屍骨不見,
             有本宮和八弟失落北番。
             我本是楊……
戲考

金沙灘之戰
《楊家將演義》:遼國急攻在邠陽城宋太宗和大郎延平,延平遂即到代州與幽州屯兵的楊業救援,楊業道知後,與七子八人離開代州,到邠陽城救援。大郎延平代宋太宗詐降,並在相見之際,射殺天慶王。此舉激怒了遼將韓延壽,大郎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一槍挑死,二郎被亂馬蹂踏至死,三郎在蘆葦叢里被殺。延輝知道其兄傷亡,便慌忙殺出重圍;而背後的韓延壽、耶律奇的精兵皆將至,在四處圍繞。延輝因為不能突破,誰知被遼兵捕獲,其部下騎將全皆戰死。四郎延輝被遼將捉去給蕭太后領功,四郎不屈便大罵蕭太后。因為四郎沒有表明自己身份,蕭太后也十分喜歡延輝,於是招降。四郎為了報仇,將楊字分開,化名為「木」「昜」(「昜」音同「楊」)投降,太后很開心,便將瓊娥公主許配給延輝,招為駙馬[1]。

九龍飛虎谷之戰
遼國大將蕭天佐在九龍飛虎谷擺下天門陣,八賢王等十大宋臣被困於谷中。耶律休哥和蕭太后軍議,認為北兵被困,應該抓緊時機進攻北宋。有人說道:「良將幾乎凋零,如今已經沒有保駕先鋒。」木易聽到六郎等宋臣被困,並向蕭太后自薦。蕭太后很高興,便封木易為保駕先鋒,統兵10萬,進攻北宋。木易夜晚在軍營中,認為就算被八賢王等救出來,但兵糧已盡也難以脫身,並修書一封,打算射箭進營,密遣人贈他們二十糧草。剛出營巧遇孟良,並派孟良送書給八賢王。其後,六郎延昭殺張猛,木易趕來與六郎相認,並建議延昭調兵救谷中朝臣,等我回去作內應,這樣大局可定。六郎聽後放木易過關,然後帶孟良,焦贊,宗保,八娘,九妹等部進攻蕭太后,蕭太后部眾不敵,逃歸幽州。六郎次妻重陽女向夫君建議,自己假降蕭太后在作為內應,六郎應許。於是重陽女投靠蕭太后,木易知道重陽女是假降,導出重陽女投降的目的,表明自己是六郎的四哥延輝。延輝向重陽女提出:「明日出兵,我率領上萬戶、下萬戶、樂義、樂信四人到陣前,引斬四人,遂引宋兵殺入,這樣可取此城。」
次日,延輝率領上萬戶與岳勝單挑,其後下萬戶、樂義、樂信三人從左右衝出。岳勝不敵,拍馬而走,四人乘勝追擊。重陽女此時對他們說要緩走,然後將樂信斬死。樂義大驚,岳勝回馬一斬,把樂義斬開兩邊。孟良,焦贊率眾而來,上萬戶被孟良所殺,下萬戶被亂騎所踏而亡。蕭太后聽到後,不屈被俘和失敗,自縊而亡。
木易進入禁宮,瓊娥公主慌忙跟木易說要快走,宋兵來了。木易把自己是楊家的四郎楊延輝,化名木易的身份說給瓊娥公主知道,並希望瓊娥公主跟他回宋,瓊娥公主說任由夫君處置。延輝執拾行李財務時,耶律學古進入皇宮,延輝看到後斬殺之。次日,四郎和六郎回朝受封,延輝希望蕭太后王禮埋葬,在遼時得到她的知遇之恩。
四郎探母
賞封完畢,延輝和延昭回到自己的楊府見佘太君。延輝與母親十八年不見,佘太君歡喜不已,並把瓊娥公主引見給母親拜會。佘太君見瓊娥公主,感覺與兒子十分相襯。四郎、五郎、六郎等回來,楊府設下筵席慶祝。楊延輝以取幽州功,授泰州鎮撫節度副使。父親楊業託夢給六郎延昭:蕭太后擅自用我的遺骨保護遼國,現在遼國已破,要取回遺骨。延昭詢問延輝,是否父親的遺骨在遼國,延輝回答確有此事:「當初父親被梟首,蕭太后怕被南人搶奪,把假遺骨放在洪羊洞,真的在望鄉台。」其後派孟良盜回。
wikipedia

說實話擱這裡看,楊四郎將領算得上,英雄嘛,倒是真沒看出來。 在南朝算是投敵,北朝是吃裡扒外,哪邊都算不上好人。所以題主說看不出氣節在哪裡,是因為這齣戲和四郎的氣節沒關係


汗啊……這個角度很新奇……
我覺得這個戲的主題是突出人間親情吧?
再說人家一家人金沙灘一戰被干成這樣,最後也只是隱姓埋名,安度下半生怎麼不算英雄了?
就沖他敢和公主表露身份,去拜高堂老母,我覺得也是大勇之人啊!


探母這齣戲兼有莎翁悲劇、正劇的特點,藝術水準在傳統京劇當中很高了。四郎按照中國傳統道德標準來說可算得上「不忠不孝不義」,他貪生怕死、多愁善感,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性的軟弱,可是我們誰又不是這樣呢?當世俗的道德標準與個人內心的願望發生衝突時,有的人奮力將二者統一,如大、二、三郎等;有的人對於衝突深感疲憊,消極避世,如五郎。而我們大多數人則會選擇做四郎,得過且過、走一步看一步,傷心時就喝醉大哭,然後睡去,做著和所有親人一起幸福美滿生活的夢。因為這就是人性啊!
(ps: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討厭紅樓夢、討厭賈寶玉。其實和這道理一樣,對於藝術人物形象,你討厭他、同情他、敬佩他,無論那樣都說明在這個人物身上投射出了你潛意識中的某種願望。那麼這個人物形象就是成功的,這個藝術作品也是有價值的。)


所以這戲一直都有爭議。。。但我覺得沒啥。。。畢竟還是屬於民族內部矛盾嘛。。台灣老兵都愛看這戲,龍應台的老爹就特別喜歡,所以說這齣戲也可以說是立場不同導致的天人永隔。。畢竟遼也是中國的朝代。而且這戲主要也不是歌頌投敵的,主要是講述親情的。我的意見是京劇都不算主流藝術了,再那麼上綱上線就真沒活路了。


看戲不看情節


我曾經也覺得四郎探母三觀不正。
後來和紅鬃烈馬一比,頓時覺得可以接受了


去年打一個成敗論英雄的辯論時,我們分析英雄形象都是被建構起來的。所以各有各的解讀。
可是對於四郎探母這齣戲里的楊四郎,他不是一個英雄。就是一個思念母親的孩子。
我們接受了太多的英雄主義教育,認為四郎沒有替宋王爺席前蒙難,沒有戰死沙場,在敵國娶了一個公主,入贅敵國苟且偷生,不算得英雄好漢。
可是生命不寶貴嗎,他不想回家嗎,他是兩方面為難啊。
不要以一個英雄的標準評價他。聽到一見嬌兒淚滿腮,我是覺得十幾年的分離對於母子來說都太殘酷了。


這戲本身就不是為了弘揚主旋律,所以人物塑造不全是正面,可以說是人性的矛盾,有很多吧。
見母之後見了苦等自己十幾年的原配妻子,哭一番是免不了。但到了要走的時候妻子拉著他捨不得讓走,楊四郎推倒原配那一把,真是心裡無盡的矛盾、難捨吧
當時都給老子看哭了


除了當英雄和叛徒,沒有一天中間路可走
誰能保證自己一定能當英雄


這戲也沒歌頌他的氣節 就是個劇情片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京劇紅鬃烈馬?
票友們第一次登台唱戲出過什麼糗?
孫毓敏和劉長瑜之間孰強孰弱,聽說兩位都沒學全?
唱詞都聽不懂怎麼欣賞京劇?

TAG:京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