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白日夢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這部電影?


這不是一部喜劇片。
她酸酸的,有一點點甜味。因為在電影中,Walter Mitty還是被解僱,壞Boss沒有獲得懲罰,自己的同事沒有找到工作,LIFE雜誌也沒有回到印刷版,男主人的妹妹沒有當上女皇,家裡的鋼琴也沒追回來……
甚至男主人公也沒有抱得美人歸,萌萌的兩個人最多只是剛剛開始……
這不是一部標準意義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故事走向。這一點,我蠻佩服Ben Stiller。

個人命運之平淡乏味,嚮往奇幻瑰麗的壯麗人生,總是這個世界所有讀了點書,有了點夢想的人的最終之痛。因為實現起來太難,絕大多數人都以平淡和乏善可陳作為一生的總結。

經常在一些奇山異水之中,在高原絕頂之上,看見一些幾乎是苦行的白人,他們沉醉其中。我一開始也認為只是遊客,只不過是比較High一點的遊客。
看了這部電影,突然有一種感覺:對於這些人,很多人來說。如果我不可能做一個Hero,不可能擺脫平淡,那麼我至少可以讓自己好好地領略不同的人生和世界,哪怕只是暫時。這種奇異的感覺,我現在越來越強烈。
在自己進入那些家族照片文件夾,然後被徹底遺忘之前,我要好好去走一走。

電影,本質上就是Dreaming。
唯有人類的夢境,讓你有視覺、觸覺、嗅覺、聽覺、身臨其境。在夢想和現實人生中穿越,依然是藝術的深刻手段。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在某個乏味的下午,你總發過呆,你總有一點小心事,你總會有點每日夢。


這部電影已經很接近一部神作了,只不過還差一點點意思。


白日夢想家是一部非常寂寞的喜劇

講述一個變得怯懦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最適合那種無比渴望能在深夜失聲痛哭,結果卻只能靠打哈欠流出兩滴眼淚的人看

白日有夢就該白日去追,不是為了終於得到什麼

是擁抱一下這個世界,擁抱一下自己

畢竟世界這麼大,誰都不用活的怯懦


多圖預警!有劇透~哼 我是流量小殺手~
打敗了《天使愛美麗》,變成了最喜歡的電影。啦啦啦~
-------------------我是分割線!-----------------

walter mitty的白日夢。

第一次:跳下站台,變成救火英雄,還幫cherly救下了三條腿的狗。/他錯過了班車。
第二次:電梯裡面諷刺上司的大鬍子/被上司嘲笑他的出神。
第三次:變成cherly的拉丁情人,在北極里和她通過老鷹對話。/被上司用曲別針捉弄。
第四次:在廣場上創造出最富創意的雕像。/只是又走神了。
第五次:變成本·傑明那樣的老寶寶,和cherly共度一生。/走神。
第六次:和上司大戰,爭奪彈力男孩。/被上司嘲笑。

看見有的答案里認為這並不是一部把白日夢拍的很好的電影,嗯,的確。我也承認,《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對於白日夢拍的更加連貫生動。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不能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面的那個男孩一般把白日夢做的那麼徹底深刻,從年少到長大,無論事情如何變故也堅持著同一個白日夢,無論黑夜白晝。
有誰可以這樣?大多數的白日夢難道不更多的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那情那景里猛然生出來的幻想?一戳就破後便灰飛煙滅了,在以後的日子裡也很難再想起那一刻的奇思妙想嗎?所以walter mitty更加貼近你我這般幻想過充當救火英雄,大戰上司,變成心愛的人理想情人的樣子的凡人啊~

walter mitty的愛情。

從看見約會網站上她喜歡的異性一欄「愛冒險。勇敢,從事創意工作」,他開始幻想自己去救出火災里的貓,冰山探險,能夠做出廣場里最富創意的雕像。
她鼓勵他歌曲的真正含義,他選擇了出發

她對他唱出「呼叫湯姆上校」,他選擇奔向離岸的飛機。

島上的鳥群變成她的臉,他扔掉壞掉的自行車,繼續奔跑。

這個鏡頭很有意思,我一開始不懂為什麼要安排cherl接電話的情節。再看一次突然發現mitty做出很多有意思帥氣的滑板動作的時候都是恰好chr沒看她的時候。而每次 回頭時,他只是很正常的和兒子對話。

每次越是想在心愛的人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自己「愛冒險,有理想,有創意」但是其他不那麼故意流露的卻是正是真正你本身就有的亮點。
對cherly的愛慕就像是導火線,一步一步帶領mitty走向更好的自己。雖然最後也不算皆大歡喜的結局,兩個人都被解僱了,牽手也只是萌萌噠的開始而已,但是我還是好喜歡那個牽手的場面。

walter mitty的親情。

不在意的小柑橘蛋糕卻可以買通軍閥
很無奈的彈力男孩玩具卻可以吸引冰島男孩。
小時候的東西全被收藏起來,連鎮上小報裡面關於mitty的新聞都覺得是世界人盡皆知的自豪,穿著肯德基的服裝卻被誇好帥好帥。
沒注意到的鋼琴裂縫卻被攝影大師拍下來。
沒有錢保住媽媽的鋼琴時,她只是說「no matter」
失意回家的時候,她問你「are you hungry?」

好喜歡這張截圖,姐姐的目光溫柔,母親的懷抱很溫暖。

線索。
第一個線索「陌生人的手指」
第二個線索「海洋和船」
第三個線索「鋼琴的裂縫」
也許這些線索很難出現在生活里。但是離第25禎底片最近的最重要第四個線索,卻只是mitty平時看照片的那個水池。

心態之一。
世界各地去拍照,行蹤不定,得到無數職業的大獎,算是人生贏家了吧,向別人談論的時候有足夠展現的東西了吧,這個時候,他卻說:

所以「享受當下」只要我知道曾經我在喜馬拉雅山看到過雪豹就好了,我滿足了,我不需要外界的讚賞來肯定我來誇耀我。

以前看一句話是「人生就是最短的時間裝最大的逼」23333 能夠支撐??的是內心的安定和強大的自信。

walter mitty的改變。

在電影里在每一個這個中年男人要選擇放棄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在對W.M說「go go go just do~」
每一個事情也似乎在催促他馬上做出決定,不留猶豫的地方。

做還是不做?給個乾脆的回答吧~
剛開始mitty總是各種猶豫和拒絕的理由。

why not?!心一橫,做吧!管他什麼風霜雨雪,真正的風景從來就不是你可以預測可以慢慢安排精心準備的。
風景都在生活的別處。

改變也在悄悄的發生。
當飛機駕駛員讓他跳的時候,他跳了。
當他拚命衝到旅館時,還沒等老闆說完話。就已經奔向了下一個火山小鎮。

好喜歡mitty的改變

想想以前遇到突發情況或者臨時安排都會心生怒火或者直接拒絕掉新發生的事~說不定我也錯過了去"greenland"的機票23333~??(???????)??
所以,做吧!每一次突然出現的機會都是去往"greenland"的機票呢~

命運的巧合。

在冰島也有「約翰爸爸」披薩店。

那個曾經「留著龐克頭」「有一個背包」「想著自己會成為什麼的人做著什麼樣的事」的男孩又回來了。

我想逼迫mitty離開披薩店的原因真不是因為那個杯子,而是現實和理想的落差吧。

不想以後面對過去那個自在又信誓旦旦的
自己羞愧臉紅,所以從現在開始吧。有一天我要對那個在「約翰爸爸」打工的自己說「嗨,我變成了你想要的樣子耶~」。

所以做吧!
現在開始!

「這是真的,我真的有做!」

ps:電影的畫面好好看!配樂也好棒!

音樂傳送帶:
1.David Bowie -Space Oddity(呼叫湯姆上校)


2.Far Away--junip(滑滑板的時候)


3·Lake Michigan--Roue Wave(去喜馬拉雅山遇見瀑布和軍閥的時候)


4·Don"t let it pass---junip(和小孩子在喜馬拉雅山踢球)


5·Jose Gonzalez - Stay Alive(片尾曲)


2017到了,大家還記得2016年的新年計劃嗎?


當時雄心勃勃列出的任務清單,又完成了幾項呢?


新的一年馬上就要開始了,叔送給大家的新年禮物,是一部有關「腦補」的電影——由本·斯蒂勒主演的勵誌喜劇《白日夢想家》

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但叔覺得,在舊歲將去,新年伊始的這個時候重看這部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感悟。


男主華特·米蒂是個標準的屌絲,個性沒什麼特點,長得也其貌不揚。

在同一家雜誌社工作了16年,職位是底片資產部管理主任。雖然是個「主任」,但手下只管著一個人。

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不願意幫母親搬鋼琴,也不關心妹妹的演出。

公司新來了漂亮女神,華特也不敢正面打招呼,而是偷偷註冊了女神正在用的婚戀網站。

在填寫註冊信息時,直接跳過了「去過的地方 做過的事」一欄,因為他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經歷。

看著女神的頁面,卻連虛擬的「示好」都要下半天決心,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氣,電腦還要宕機。

就是這樣一個高不成低不就把不到妹泡不到妞的loser,連僅有的事業也要岌岌可危了。雜誌面臨被收購的命運,華特也面臨著被辭退的風險。


新來的年輕上司不屑公司的傳統價值,信奉快餐化的打雞血那一套,更不把華特這樣的老員工放在眼裡,言語間儘是嘲諷。

如果非說華特有什麼過人的才能,應該就是很會做白日夢了吧。


看到這兒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白日夢誰都會做,有什麼稀奇?


一般人做白日夢,往往只是工作學習時走神開小差,內容也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像是什麼家裡鎖該換啦,心儀的姑娘又看了我一眼呀,一會兒也就回過神來了。


可華特的白日夢更像是一種「隨機技能」,在任何時間地點都有可能被觸發,一旦開始就會進入一種類似「靈魂出竅」的神遊狀態,整個人彷彿「凝固」,千呼萬喚渾然不覺,非得戳一下才能回到現實。


而且,他的白日夢總是有種好萊塢大片即視感,一看就是尊貴會員。


和交友網站客服打著打著電話,能看見自己像超人一樣上天入地,從即將爆炸的公寓中救出女神的小狗。

和上司說著說著話,能想像出一場爭奪橡皮人玩具的飛車動作大戰。

和女神說著說著話,也能意淫到自己擁有「本傑明·巴頓」體質(也就是身體會年齡增長變小),腦補出了和女神共度一生之後,以嬰兒的樣子死在女神的臂彎里。

其實關於「腦補」或是「白日夢」的電影很多,但對做白日夢者的描繪多偏向負面。


貝托魯奇的經典情色電影《戲夢巴黎》中,那對外表已是大人但心理尚未斷奶的「影痴」雙生子,總是幻想自己活在電影橋段中,任窗外天翻地覆,仍蝸居在由幼稚的忠誠測試、性遊戲組成的幻想國度,直到一塊亂石砸破了窗戶,才打碎了他們封閉的夢幻烏托邦。

今年驚艷聖丹斯的腦洞電影《瑞士軍刀男》中,主角因為承受不了真實生活的壓力,逃上後山與想像中的屍體朋友玩耍交談,鼓起勇氣回到現實中後,卻仍然要面對人們眼中的恐懼鄙夷,終於選擇無視他人的不解,擁抱自己孤獨的內心世界。

彷彿沉迷幻想的,不是瘋子就是精分,連帶著電影本身也籠罩了一層悲劇色彩,其實傳遞的訊息無非是:


雖然幻想也許比現實美好,但幻想終究不會成為現實。


然而在《白日夢想家》中,因為一樁烏龍,竟然實現了華特的白日夢。


從華特一入職開始就負責對接的《生活》雜誌金牌攝影師肖恩·奧康納,是個性格乖僻的行動派,為了拍出出色的照片,能上刀山下火海,但除了華特之外,從不願與雜誌高層有任何往來。

知道雜誌面臨破產,他寄給了華特最後一卷膠捲和一份「禮物」,並在附上的信中說,25號膠片是他最得意的作品,是生活的「精髓」。

但是膠捲盒裡並不存在25號膠片。


華特打開「禮物」,是一個刻著《生活》雜誌格言的錢包,但裡面空空如也。

與此同時,新來的雞血上司也接到了肖恩破天荒發來的電報,信中請求將25號膠片用作最後一期雜誌的封面,立刻問起了25號膠片的下落。

華特只好不斷編造謊言揶揄,可還是被上司識破,遭到了解僱。

華特一氣之下扔掉了肖恩送他的錢包,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肖恩,找到底片。


他追尋著種種蛛絲馬跡,踏上了尋找肖恩的冒險之旅。


為了找到肖恩,他第一次跟女神搭話。

第一次造訪格陵蘭的冷清酒館,

第一次坐上醉鬼飛行員的直升機,風暴中在海上迫降,差點餵了鯊魚,

第一次到冰島,重拾了年少時對滑板的熱愛,還逃過了一次火山噴發。

費了半天力氣,但肖恩和底片依然不知所蹤。


氣急敗壞回到母親家的華特,卻偶然間聽到母親和妹妹正在討論肖恩的行程,他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從沒有好好聽家人說話。

在母親的鼓勵下,肖恩背上父親曾經背著環遊世界的背包,追隨著肖恩的路線,前往無政府阿富汗軍閥佔領的喜馬拉雅,終於在山脊上找到了蹲守拍攝雪豹的肖恩。

他這才從肖恩口中得知,原來25號膠片一直都放在肖恩送他的錢包的夾層里,原來生活的「精髓」一直就在眼皮底下,卻被自己隨手拋棄了。


華特再次回到母親家,卻發現母親「變」出了那個坑人的錢包,因為「我永遠都會留著你的小物件」。

感動之餘,華特帶著這張珍貴的底片回到了已經辭退他的公司,領了遣散費,離開工作了16年的地方。

當他離開時,神情是釋然的,因為在這一段旅程中,他已收穫了遠比工作重要的東西:

他開始正視自己忽略已久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找回了埋沒在日復一日的乏味歲月中的冒險心、創造性和對生活的激情。


也許正如片中《生活》雜誌的格言所說:


生命的意義在於

開拓視野,衝破艱險

看見世界,身臨其境

貼近彼此,感受生活

直到看到街邊上架的最後一期《生活》雜誌,華特都沒有再看一眼那張害他沒了工作的底片,因為那都不重要了。


而這張代表著生活「精髓」的照片,是肖恩拍攝的正在檢視底片的華特。

有趣的是,藉助25號膠片,肖恩和華特這兩個人物在片中形成了一種視角上的互文。


肖恩將這張25號膠片比作「幽靈貓」,這是雪豹的別稱,因為飄忽的行蹤而得名,而肖恩對此的解釋是,「美好的東西從來不會尋求關注」。

在電影的前半段,肖恩·奧康納可說是華特幻想中的自己,是女神口中「勇於冒險、有創造力」的閃閃發亮的理想型,代表著一切華特想要做而不敢做的事,渴望成為而無法成為的人。

在華特開始尋找25號膠片之前,華特彷彿只是生活的旁觀者,而肖恩則是生活的參與者。


而在後半段,肖恩成了鏡頭後上帝視角的旁觀者,華特則成了他照片中的主體,在肖恩眼中,正是像華特這樣兢兢業業工作的人,創造了《生活》雜誌,是「生活的精髓」,是像雪豹一樣美而不自知的真正「美好的東西」。

不過,肖恩並不是電影中唯一獨具慧眼的人,片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意象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首歌,大衛·鮑伊的《Space Oddity》(太空怪人),歌詞的內容是一位獨自乘坐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湯姆上校,由於飛船出了故障,湯姆上校與地面失聯,他勇敢地打開了艙門,邁入了浩瀚未知的宇宙。


這首歌被新來的年輕上司用來諷刺華特進入「腦補」狀態時的獃滯,彷彿與地面失聯的湯姆上校。

但華特的女神雪莉卻鼓勵他說,這首歌不應被曲解,湯姆上校所擁有的勇氣更值得歌頌,暗指華特為了尋找底片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這個勇敢宇航員的梗,也被埋在了華特決定去往格陵蘭尋找肖恩時的奔跑一幕。

當華特抵達格陵蘭時,也是靠腦補女神對自己唱這首歌,才下定決心在風暴即將來臨時登上醉鬼的直升機,邁出了從前的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勇敢一步。

通過肖恩和雪莉,《白日夢想家》表彰了像華特這樣現實中甘於平凡、精神上嚮往無限的「白日夢想家」。


一方面,華特想必是真心熱愛洗膠片這份工作的,但現實卻顯然沒有給他足夠的褒獎,只能靠「腦補」獲得工作之外所缺失的滿足感。今年我們因為《我在故宮修文物》而認識的那些用一生做一件事的匠人們,何嘗又不是如此?


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也許一個人很難十六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同一個崗位上,認認真真地做同一份工作。

白日夢是華特的精神出口,也是支持他在乏味日常中循環往複的代償物。


另一方面,當華特回到現實中來時,又像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一樣,忙著煩惱,忙著抱怨,卻忘了感受生命的美好,忘了最值得珍惜的也許就在眼前。


但為了尋找這樣一份遺失的美好,他也許必須鼓起勇氣停下奔波的腳步,踏出自己的「舒適圈」,甚至放棄一直以來所習慣的安穩,探索未知的領域。

面對心之所向,我們都有過種種的猶豫遲疑,也許因為慣性,也許因為膽怯,不願放棄安安穩穩波瀾不驚的生活,但如果生活已是一具空殼,只能依靠幻想填滿,這樣的安穩又有什麼值得珍惜呢?


因為這樣一份「烏龍」禮物,華特卻收到了更大的禮物:原來幻想也可以成為現實。


他這才明白,再美好、再大片感的想像,也比不過高山之巔俯瞰眾生的震撼,比不過心愛之人手心的溫暖;原來失去工作並沒有那麼可怕,陪伴家人並沒有那麼麻煩,主動和喜歡的姑娘說話也並沒有那麼困難。

做白日夢並不可恥,但一定要記得,其實你也擁有讓白日夢成為現實的能力。


這樣的立意未免有些俗套,但卻正中靶心。


新的一年裡,希望我們都能更勇敢,不要讓白日夢,僅僅只是白日夢。


其實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故事平平,老套到可以在電影史的隨便一年裡都找出好幾部雷同的。但是它極大的發揮了電影作為一門畫面的藝術的作用,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和絕美的畫面,把這個故事描述的豐滿而又有趣。
飾演米蒂的本·斯蒂勒也是本片的導演,我覺得他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讓自己來飾演米蒂這個角色。
斯蒂勒是個喜劇演員,中國的觀眾對他比較熟悉的片子,有《哈啦瑪莉》、《拜見岳父大人》、《博物館驚魂夜》等。相對於好萊塢大多數表情誇張、肢體豐富的喜劇演員來說,斯蒂勒屬於冷喜劇的演員,很多的時候是通過自己的呆萌(或者叫蠢)和出洋相來逗樂觀眾的。和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和《長江七號》一樣,當喜劇演員出演正劇或者比較正經的角色時,這個角色就會不由自主的散發出一股凄涼的氣息。就好像是卸了妝之後的小丑,人前的喜樂和人後的疲憊形成的強烈對比,會讓這個角色更加的真實和哀傷。
米蒂這個角色,小時候留了個龐克頭,喜歡玩滑板。但是當他的父親去世之後,他開始封閉自己。他剪掉了龐克頭,收起了滑板,為了減輕母親和姐姐的負擔,開始打工。由於對父親的思念,他去了和父親一個名字的快餐店工作,變成了社會大流中平凡的一員,隨波逐流。
電影沒有用什麼刻意的手段來體現生活的苦悶。影片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就像是個旁觀者,總是用很遠很安靜的鏡頭,描述著生活中的種種小事。這些小事如此真實,真實到讓我覺得,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米蒂在城市中默默的走動,鏡頭拉的很遠,米蒂周圍的景色擁有艷麗的色彩和精絕的結構,但是這些都不在米蒂的眼裡,也不在我們的心裡。那些五光十色是我們每天的所見,卻一直不是我們的所得。
影片的轉折從米蒂第一次決定出去尋找攝影師開始。
米蒂走過往期《生活》的封面,沒有一句台詞,但是每期封面上都有一句恰如其分的送給米蒂的話。米蒂走出公司,走上馬路,來到機場,坐上飛機。這一路的公共場合上的標語,都像生命的路標一樣激勵人心。配合著音樂,以及畫面一如既往的美麗色彩,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感覺內心那團熄滅已久的火,又開始熊熊燃燒了起來。
不得不說影片的音樂也是選的非常棒。就如之前所說,影片的劇情其實是很平淡的,更多的波瀾都存在於男主角的內心。可是,男主角的設定是內向的,於是,導演選擇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內在的情緒和轉變。
從米蒂踏上旅程開始,一路的風光開始美不勝收,每一幀畫面都像是一張照片,美的令人窒息。一路上不缺乏勵志的激情----比如米蒂坐上飛機的一刻,比如米蒂騎著自行車狂奔的一刻,比如米蒂踩著滑板背對太陽滑行的一刻。一路上也不缺乏笑料----比如米蒂跳下海發現鯊魚的一刻,比如米蒂找了兩個「精壯的男子」進山的一刻,比如米蒂用媽媽的蛋糕賄賂軍閥的一刻。
雖然米蒂是為了某件事開始了旅程,算不上是「說走就走」的任性之旅,但是這一路收穫的精彩確是意料之外的。中間有一段,相親網站的客服打電話給米蒂,問他怎麼樣。米蒂說我剛從海里逃出鯊魚的追擊,正在趕往火山的路上。這句話對於電話那頭的人來說,一定是彌天大謊,因為一天前,米蒂才說自己為了出差去過兩個地方。可是,生活往往就是這麼硬塞給你這些驚喜。前提是,你願意為了生活而付出。
當米蒂找到攝影師肖恩的時候,那張膠片已經不是他此次旅行的目的了。他們享受著雪豹出現的那一刻,享受著高山足球,享受著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然後,米蒂帶著狂野的鬍渣,大鬧飛機場,見到了相親網站的客服。
客服說:我以為,你會是個陰鬱的人,但是沒想到,你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這就是好萊塢的套路,旅程結束,主角的內心世界必然是上升到了另一個境界。此片沒能免俗,很多結局就如同大家料想的一樣,當然這也是我們都期待的結局。就像我們的生活已如此糟糕,卻總在期待明天會有更好的天氣一樣。
影片傳遞的內核就和片中《生活》雜誌的座右銘一樣:看見世界,面對危險;跨越藩籬,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我們作為芸芸眾生的一員,和米蒂一樣,磨掉了稜角,成為了生活大潮里不起眼的石頭。但是在我們內心,無論是誰,都會有一片渴望,渴望自己能夠再次沸騰,擁有牛奶般燃燒的生命。


評分:80分
綜評:老套的故事,但是卻勝在精美的畫面和燃透內心的音樂,把一個平淡的故事講的內斂而又波瀾壯闊。


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男神王小波鎮樓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就被驚艷到了,前前後後看了四遍。整部電影想講的極其簡單,電影台詞直接告訴你了「is about courage and going into the unkown」

男主Mitty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都市人,陷在成堆的文件里,勤懇的做著一份不那麼熱愛的工作,每天為著家庭和賬單發愁,如果說他有哪裡不同的話,那上天賦予了他一個寬廣的腦洞。我猜男主年輕時也是一個有夢想不過缺乏行動力的少年,剪了一個朋克頭玩滑板,買了一個登山包卻只能積灰,最後奔向平凡的墳墓。

所以,他帶著這一身重負過著平凡的生活,直到他弄丟了「生命的精髓」,第25號底片,推著他走向了冒險,找到了底片,找到了生命的精髓。

當時我看到Mitty滑著滑板,感覺他在飛,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動,我知道他已經擺脫了夢幻,觸及生命的精髓了。緊接著又是深深的無力感,我們看MITTY那麼觸動是因為他和我們如此相似,做過「我以後要怎麼樣」的設想,死在現實的暖床里,年輕時買的背包,寫作的本子都在積灰,上班發獃做著「我本可以」「早知道」的白日夢,不同的是,MITTY一步步變得更加勇敢,心越來越大,而我們還陷在生活里,MITTY就藏在人群里給我們這些受錘青年一記響亮的耳光。

你以為挑起生活的擔子是勇氣,其實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是勇氣

片中MITTY幻想過的本傑明巴頓傳奇里有一句話我很喜歡「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 are proud of.If you find that you are not,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你是否幻想過去旅行,靠自己的雙腳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卻困於無聊的擔心,你是否發誓開始寫作,讓世界看見自己的文字,卻簡簡單單因為父母的一句不就放棄了,你發誓不向現實妥協,卻乖乖的躺在自己親手掘下的墓穴里,你沒做到,mitty做到了。更加悲哀的,有些被閹割夢想的人群,美名曰長大了,毫不掩飾的嘲笑,攻擊那些懷揣夢的人,「你該長大了」「那是不可能的」,然後露出一個受錘的笑容。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已經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更機械,更裝腔作勢的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用來時時提點我不要死去,我堅信這也是來自於一個未受錘青年的吶喊,我一直認為我找到工作那一刻我就死去了,哈哈終於為自己不想找工作找到了一個合適又高端的借口。

越往後看越害怕這一切也不過是mitty的一個大夢而已,還好導演給了我們一針強心劑,「這一切都是可能的!」MITTY已經不做白日夢了,因為他已經到那裡了。無論當這部片子是迷幻藥的還是腎上腺素的人們,夢想不死,共勉,你要找的其實和25號底片一樣,他們都在心裡躺著呢,只等你look inside.

哦對了,這部片的配樂和構圖都好棒好棒!幀幀都是一幅畫。

很有意思一點,MITTY的認真嚴謹大家都忽略了,他會按照攝影師最想要的方式呈現照片,如果攝影師代表的是才華,境界,那MITTY代表的就是認真嚴謹,「you
finish his work」

但願聽不見夢破碎的聲音。


這是一部能觸動我的電影。

那次我途徑香港,照例抽空去看電影,就看到了這部白日夢想家。

電影里稀稀落落只有四五個觀眾,我坐在後排。

剛好看片之前,我從冰島參加250公里越野賽回來沒多久,看到影片中一些熟悉的畫面,讓我有些唏噓。

這部影片的代入感從第一場戲迅速建立,畫面機械構圖和大量豎線條的使用,馬上建立一個機械刻板日常生活的人物形象,其實,就是我和你。

最讓我意外的是,觸動我個人情緒高潮居然來得特別早,就是主人公決定出發的那一刻,激昂的音樂,面臨未知旅途的大冒險,它點燃了我,或者就是擊中了我啊。
剛好我2013年去冰島前,就決定辭職,那時根本沒有什麼下家,我知道做電影多年,需要一種改變,利用年假冰島250公里完賽回來,正式辭職。那心情,在看到銀幕上那一幕,就像在夢中遇到了知己。

白日夢想家其實是一部小說改編和重拍,這次的版本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第二次擊中我就是在女主 彈唱中衝出去跳上直升飛機的一刻,冒險真正開始了,沒有回頭路。

電影即使是做夢,也是刺激你我在夢中思考日常的生活,哪怕我們一輩子不是天才,無法擁有傳奇的人生,沒有巨額的財富,但普通的日常依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和滿滿的難忘回憶。

所以主人公的身份,所供職的LIFE雜誌成了影片最好的註腳,那句雜誌的宣傳語,看完電影后,讓我想了很久——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

2014年開始,我堅定地去全世界冒險(超長距離越野跑),一場又一場,真正第一次不是因為電影節和電影市場出國,去了很多國家和海島,沙漠,去see the world,去見到更多不同的人與生活,去find each other and feel...
我根本不知道我想從中得到什麼,我只知道從事真正熱愛地事情,運動,無論怎樣結局,都不會讓我後悔。

當然,或許跟電影地主人公一樣,終要回到日常,比如現在,繼續回到電影崗位,繼續工作。
但或許,也有另一個無人預料到的未來。


這當然是一部佳作。
音樂特別好,原聲CD我聽了好久。


OH!! 你不能知道這部電影有多麼適合攝影師和圖片編輯看!
尤其是那些心懷夢想的年輕攝影從業者,那些暗戀著心儀對象的人以及那些見到最愛的LIFE也沒有了印刷版而失落的人!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The Secret Life of Photography.

LIFE曾經作為美國攝影重要的刊物,曾經成就了尤金.史密斯等一大批影響後世的攝影師,而其自身高水平的圖片編輯、版面設計水平也成了後來雜誌設計的標杆性刊物。

電影里通過Walter尋找攝影師的過程,同時展現了攝影師和後方編輯人員的專業性,即使是戲劇有誇張成分,但是卻又那麼真實。

不劇透了,向LIFE致敬!向所有攝影行業的人員致敬!
即使這個行業開始衰退,即使薪金下降,但是,你們還是一群有夢想的人,就像Walter Mitty一樣!

打9分!


本文多圖多字~

今天早上把囤積多時的《白日夢想家》看完了
第一遍看完之後
緊接著看了第二遍
(好吧,截圖的我不止看了兩遍!!)
因為這樣我就能把在第一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和那些美的飛天的畫面給截取下來啦~

真的很多美圖~

以下為看完之後的心得 也有在看的時候的隨想:

白日夢,在弗洛伊德的解釋下,是一種幻想。

白日夢被稱為夢,或是由於它與現實的關係與夢差不多,內容也與夢境同樣虛幻。但白日夢之所以成為夢,或者也由於它有夢的心理特徵,最常見的白日夢主角即是做夢者,有時直接出現,有時以他人作為自身的寫照。總而言之,白日夢的確是藉由思想或想像的方式以滿足願望、野心或情慾,儘管如何生動,卻沒有幻覺的經驗。


Walter Mitty 在他42歲生日的這天,經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一天。

這一天

發生的第一件事情是,他終於鼓起勇氣在約會網站上向他心儀的同事Cheryl,發送了眨眼請求,結果失敗了。

第二件事情是來到公司,結果被通知公司被併購了且即將被進行大幅度的裁員。

第三件事情是最後一期的雜誌要用的25號底片,找不到了。

這三件事情,一環接一環

結果就開始了一段看起來俗套,卻充滿不可以思議的尋找底片之行。


其實整部影片是一個能猜得到結局的故事,當然,最後那張25號底片,就是一個小小的彩蛋,但它也是能被預知的到的結果。但正因為是雞湯勵志片,效果出來的好,會讓人覺得即使雞湯,還是想說,讓我們幹了這碗雞湯吧!

但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我喜歡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畫面構圖,還有那種想像的有趣,還有小細節,把這一大鍋濃雞湯變得鮮香四溢起來,讓人,甘之如飴吧,應該這麼淺俗的說到。


第一個白日夢:

Walter幻想在爆炸的大樓中救下了Cheryl的狗,但因此錯過了火車。

第二個白日夢:

Walter討厭新來的經理,卻只能在白日夢中嘲笑他

第三個白日夢:

Walter偷聽Cheryl與同事的談話,為她幻想出了拉丁情人為她念詩

第四個白日夢:

Walter想向Cheryl表現出自己的不同,幻想自己也做了某些有創意的工作,like和他一起的雕塑

第五個白日夢:

Walter因為玩具,幻想和經理在爭搶的過程中的一系列刺激的打鬥

第六個白日夢:

Cheryl給予walter鼓勵,讓他去探索謎團,walter幻想cheryl說和他私奔,並親吻了,並將他們的生活幻想成了本傑明巴頓奇事(返老還童)的情節

第七個白日夢:

Walter幻想照片中Sean正在召喚他來

前面七個小小的白日夢開啟了walter的冒險之旅...


第一站,乘坐飛機來到了Greenland格陵蘭島

這裡面有小小的細節我覺得很可愛 walter在租車時的小紅和小藍 還有小靴子形狀的啤酒杯

第八個白日夢:

Walter在猶豫不決是否要登上直升飛機時,幻想出cheryl彈著吉他對他唱歌 最終walter鼓起勇氣登上了直升飛機


第二站,搭乘漁船船來到了iceland冰島

在這個過程中walter跳進了海里,還與鯊魚搏鬥,在冰島上還遭遇了火山爆發


第九個白日夢:

Walter將飛鳥組成的形狀想像成了cheryl

第十個白日夢:

Walter以為cheryl和她的前夫複合了,在匆「逃離」的計程車上,walter幻想電視節目上採訪他自己的一段情史的情節

第三站:搭乘汽車來到了喜馬拉雅山

終於找到了Sean 但是發現底片就在自己的錢夾中!

而最終的結局是

Walter還是被解僱了 然而最後一期的 那個最重要的封面 正是獻給Walter的

而Walter的妹妹也在其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獲得了心儀的電影角色 Walter也在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最終和cheryl解除了誤會 在一起了

其實在追尋夢的道路上,也許你會彷徨,walter工作的那16年就像一塵不變的生活吧,而「丟失」的照片就是一個契機,當你擁有契機時,你會忍不住激動而奔跑,也許帶有一絲絲的害怕,但當你夠得著的那一剎那,那如夢一般的不真實的美好就會呈現在你眼前!

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每一幀都是一幅美景


小細節get:

Walter曾經說自己在papa里工作,在電影的前半部分,有出現過他在papa工作的照片

Walter給rich示範滑板的時候,cheryl每次回頭的時候,都沒有看到walter厲害的滑板技巧

Walter完成了小時候沒有完成的旅行日誌


最後的感受:

首先,我的總體感受是:這部電影雖然是一大鍋濃濃的雞湯,但它的畫面感實在是太棒了,喜歡Walter去尋找底片的那個冒險過程,很多時候差點就忍不住想停下來先把圖截完了再看哈哈哈...(ps:那些地方真的都很美)

其次,細節感受是:每一次Walter在做白日夢的時候,都挺有趣的,那些想像其實都是存藏在我們很多人的身邊吧,只是他的這種白日夢更大膽,更為帶有美國式的想像,很多小細節讓我覺得這部片子很可愛!

再者,很驚喜的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看到了約會網站的負責人,聽聲音的時候覺得很熟悉,結果看到他出現的時候不忍wow了一聲,原來是飾演神盾局特工的那個有很多brothers的特工 很可愛 具有幽默形象哈哈

最後,結束廢話...(廢話真的很多)

終於p好圖 來放我喜歡的畫面了

也許

但是

就讓我們永遠記住


對這部電影,我只能給出一個比較主觀的評價。因為我沒有對相似題材的較深閱讀,也沒有對電影本身可能附帶的內涵作很多解讀。只能算一家之言。如果有錯漏和偏頗,希望大家包涵。

電影比較廣泛的中譯是《白日夢想家》,說明了題材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和腦洞。切入貼近大眾,但拍攝手法更趨向...風景片或者景點廣告?導演本.斯蒂勒由於之前的演出喜劇片功底,影片喜劇元素可說的上中規中矩,但應該談不上出彩。

這些介紹和評價太官方了。我想分享一些其他的東西。
我是很喜歡《白日夢想家》的,但是我喜歡的是什麼呢?
任何好的電影,應該有好的演技或者畫面或者故事讓我們記住它們。
當我喜歡《白日夢想家》時,我喜歡的是Walter伴隨著BGM《Wake Up》走過巨幅腦洞雜誌封面的一幕。
和撕下領帶纏石頭在簡直是專為滑板玩家所設的下坡公路上華麗過彎。
和攀登雪山時手寫的冒險日記背景,和終於見到Sean後他們一起在呼吸都困難的地方迎著夕陽踢球。
這些場景太自由。自由總讓人心生嚮往。

有太多人像Walter,生活諸事不順。也有太多像他一樣的人想出去看看。所以我們喜歡能表現我們理想的東西。
而這部作品把我們的理想表現得如此美好。

還有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亮點。影片把人們對未知的美好憧憬具像化成美麗的風景和使人共鳴的音樂。風景不必說,看完之後冰島行可能已經加入了很多人的有生之年系列。音樂方面,影片挑選的音樂與場景的契合度,我認為已經超越了許多佳作。而且這些音樂單獨拿出來的話,都是值得收藏的作品。(特別是竟然有Of Monsters And Men 的歌曲,讓我對它的印象分++)諸如《Stay Alive》《Dirty paws》和《 Step Out》,為影片增添了一些質感及推薦價值(還有bigger)。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也能在某些方面打動人們的良作。但由於立意沒有觸及更深的層次,敘事節奏也略顯拖沓,有一些瑕疵。但是它能讓我共鳴,這就夠了。
PS:建議推薦給朋友前先推soundtrack,配合食用更佳。


《白日夢想家》這個片子有點兒裝逼,但最後完全被擊穿了是怎麼肥事?

人一生必做的N件事中,有一條「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畢竟生活苟且,工作苦逼,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今天桃子要給婊貝們介紹一部冬日特飲——治癒系老鴨湯。

《白日夢想家》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電影根據James Thurber 1939年在《紐約客》雜誌上刊登的2083短篇小說改編。

豆瓣評分8.3,好於93%喜劇片。

這是以喜劇成名的本·斯蒂勒從影之後獻給觀眾的最勵志感人的雞湯影片。

本片更是獲得了第85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佳片;第18屆金衛星獎最佳攝影,最佳原配音樂提名。

諧星們正經起來的樣子果然了不起!

這是一部充滿治癒力量的電影,不單單是影片里所講述的故事,就沖這滿屏大師級構圖的美景和教科書式的攝影範例,這片子你就不能錯過。

前方已高能預警!!!

高空俯瞰下的格陵蘭島。

美的不能用語言形容的冰島Vesturhorn 1號公路!

壯美的喜馬拉雅山脈!

冰島某港口的這個構圖很美,有木有!

男主角華特是《Life》雜誌公司膠片洗印部的經理,他主要負責處理攝影師寄過來的所有照片。

華特進公司16年,雖然當上了經理,但其實,他手底下卻只有一個員工。

性格內向,不會討好上司,年過四十,沒房沒車沒存款,更沒顏值。

除了工作之外,普通的華特用loser來形容他也不為過。

就是這樣普通到已經沒有存在感的華特,卻偏偏喜歡上了公司的女神——謝莉爾。

為了女神,華特甚至註冊了女神所在的約會網站,然而在填寫「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這一欄介紹時,他都直接跳過不填,因為實在沒有值得寫的經歷。

他說,他唯一去過的地方就是鳳凰城,還是因為轉機!

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際的華特,不敢主動和謝莉爾打招呼,默默無聞的他只能靠做白日夢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內心世界。

意淫女神,暴打老闆,英雄救美。。。這些都是他的白日夢範疇。

然而,沒過多久,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打破了華特16年平凡的職場生活。

雜誌被收購,出完最後一期就面臨著停刊。

工作十六年,沒有過任何失誤的華特,聽到這樣的消息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波瀾。

畢竟是老員工,被辭退的這種事應該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然而,此時,意外卻出現了。

攝影大師尚恩給華特寄來了一組照片用作《life》雜誌的封刊,然而被領導指定用做封面的25號照片卻沒了蹤影。

作為膠片洗印部的領導,華特對這張底片的丟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了找到失蹤的25號底片,華特開始四處打探。

在女神謝莉爾的幫助下,華特開始利用這組照片的其他底片尋找25號照片的線索。

華特與女神謝莉爾就此成功搭訕!

在公司樓下,帶著放大鏡,尋找每張照片的不同,這樣的華特真的很迷人。

華特年少喪父,失去父親之後,他便失去了在現實生活中冒險的勇氣,終日用白日夢來麻痹自己。

這次,為了尋回25號照片,為了雜誌最後一次完美出刊,華特在女神的鼓勵下,開啟了一段荒誕離奇的尋找照片之旅。

從辦公室衝出去的這個畫面簡直燃爆了,看的人熱血沸騰。

按照其他底片上提供的線索,華特首先飛到了格陵蘭島。

然而,這個旅程真的很寂寞啊,因為全程只有兩個人!

華特也表示,這次飛行有種莫名的空虛!

到了格陵蘭,華特發現,他要尋找的攝影師尚恩已經先他一步去了冰島。

要去冰島,他只能搭乘醉酒飛行員的飛機。

於是,為了找到尚恩,華特拼了,在白日夢的麻痹下,他上了飛機。

當然,他這個白日夢還是跟女神有關,女神拿著吉他,唱著他最愛聽的歌,然後鼓勵他。

哈哈哈,愛情的力量果然強大到都置生死於不顧了!

上了飛機,華特又在糊塗飛行員的執導下跳了海。

然後和海里的鯊魚來了個近身搏鬥。

死裡逃生之後,華特來到了冰島,開始了環冰島自行車游。

冰島風景壯麗,但是人煙稀少,並且很多人都不懂英語,於是華特焦灼的尋找著。

終於,在一家旅館,他找到尚恩的蹤跡,正在收拾行李的老闆卻告訴他,「我給尚恩搞了一台飛機,15分鐘之後在南邊的那個鎮子起飛」。

哈哈哈,心疼華特兩秒鐘。

沒有什麼是能阻擋的了要找到底片的華特的,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幕。

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只想問你們,羨慕不羨慕,等等,為什麼耳邊響起「這是飛一樣的感覺」這首歌。

然而苦逼的華特並不知道,這裡的火山就要噴發了,接下來,華特親身體驗了一把火山噴發的速度與激情。

在有人來救他離開的那一瞬間,他看到了一家飛機升起,然後他看到了尚恩。

講真,桃子真的被這幅畫面震撼了,為了一張完美的照片,一幀美好的畫面,攝影工作者所經歷的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正如片中《LIFE》雜誌的真諦:認識世界,克服困難。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經歷了火山噴發之後,華特又攀登了喜馬拉雅山。

在喜馬拉雅山,華特找到了尚恩,找到了25號照片,並與尚恩一起看雪豹。

雪豹又被稱為「鬼貓」,它異常美麗,但蹤跡難尋,面對如此珍貴的畫面,攝影師卻說出了下面這段話:

有時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歡一個時刻,我是說我個人很喜歡時,我不喜歡相機讓我分心,我只想沉寂在那個時刻里,享受那當下。

尚恩就像華特的靈魂導師一樣,備受啟發的華特,在回到美國之後一眼都沒看就把底片交給了BOSS,然後華麗的轉身離開了!

影片的最後,華特去領遣散費時,偶遇女神謝莉爾,兩人走在街上尬聊。

路過報刊亭時,他們最後一期的雜誌已經出來了,兩人駐足觀看,貫穿全片的25號照片終於揭開謎底。

封面的標題是『最終刊:獻給成就這本雜誌的人』,那張照片的主角正是華特。這是尚恩送給華特的禮物。

默默無聞做了16年,在最後得到了他人的肯定,華特此刻的內心無限感慨。

靜默隱忍的時光,是生命的本質,不言不語,一片風景。

影片的結尾,華特勇敢地牽起了謝莉爾的手。

華特尋找照片的旅行歸來之後,世界沒有變的更好,但他的人生已經不一樣了。

《白日夢想家》這部影片就是要明確告訴每一個人:
世界本身並沒有變得更好,你依然要面對生活的狼狽不堪;依然要在玩完滑板耍完酷後默默的轉身離開;依然要在噴發的火山面前落荒而逃;也依然要賣母親的鋼琴來度過失業的困窘。

我們能做的,只是看見世界,面對危險,跨越藩籬,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To be is to do
我也要開始首推《白日夢想家》了。
首先自己是一個看臉的人,這部電影的每一畫面都像是攝影師的大作。
其次自己是一個愛做白日夢的人,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白日夢是種什麼樣的體驗。舉例:我看到了這個知乎問題,在自己開始打字之前的心理活動:我大筆如椽、文思泉湧、筆不輟耕地把絞盡腦汁所想到的所有文字寫了出來,晚上出去吃個飯自習一會兒可能到睡覺前打開知乎就發現點贊1000+,臉上不禁浮現了意淫般的潮紅。誠然,這部電影已經把白日夢闡述的淋漓盡致。
說說主要的吧,白日夢患者,在我眼裡就是行動力奇差、意志力薄弱可能還會有些自卑的人。送大家一句話:just do it !
想成為什麼,去做就好了。沒有人會不犯錯,沒有人從來沒有遭受過別人的嘲笑,明白一點,做了會留有回憶,不做永遠都是空白。
當然我仍然意淫著點贊1k+(嘻嘻嘻)


生活或許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我知道,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to se behib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我看了三遍。

影片給我傳遞了「一個平凡人面對生活應有的勇氣」。

Ben Stiller是我很喜歡的演員,也因為我忠實地守在他的《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電影銀幕前也十年有餘了。當中他飾演一位陷入了中年危機的男保安,婚姻失敗,毫無成就地在博物館做守夜。故事的設定是自然博物館裡的展品在夜間會憑藉法老石板的力量下復活,發生了一系列有趣且荒誕的故事。但儘管男主在夜裡跟博物館裡所有的歷史偉人談笑風生指點江山,但所有的一切在白天都會恢復如常,有沒有一點像白日夢?

Walter Mitty是幸運的,帶著個強大的外因和不怎麼堅定的內因(把妹)上路,並在遊歷中實現了蛻變和成長。當他帶著唏噓的鬍渣,背著大登山包從機場回來的時候,他已經和當時一個連相親profile都填不滿的小職員相去甚遠了。當一個人有了相應的閱歷之後,他的眼神就會變得深邃且時時刻刻都像在陳述著一個迷人的故事,不需要任何語言。

然後再回頭看看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

電影的結尾處理得很溫馨,自己的照片上了最後一期的封面,和暗戀對象牽起了小手。讓觀眾收穫一個happy ending,當然也淡化了一個僅有在沒落行業供職經驗,且被辭退了中年男子,未來應該如何維持生計的問題。這對於觀眾來說,實在不重要。因為大多數人還是會繼續平凡下去,至少我們看到過一個美麗的可能性。電影要傳達的也主要是對生命的感悟: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the wall,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去看,去歷險,去翻過高牆,去細看薔薇,去尋找,去感受彼此,
這或許就是生命的意義。

對嗎?

世界那麼大,


在知乎上看見有人推薦,正好無所事事,剛看完。
看海報聽名字,本以為不過是心靈雞湯,想給無趣迷茫的此刻打一點雞血,想看完之後又重新振作起來,把線代作業寫完…
也許是開始沒抱很大希望,結果看到十分鐘的時候就放下聊天的手機,完全入迷。每個幽默都get到…不間斷的笑,舍友問我是不是在看爸爸去哪←_←
不知道什麼是好電影的標準,一直以來熱愛的導演也都非常主流(大衛芬奇ヽ(^Д^)?)卻覺得這部電影非常棒!
男主角的演技不必說,各種激起我買單反慾望的風景,拍攝角度,穿插的冷幽默…還有男主角在公路上滑板的場景, 哇哦(☆?☆)
最後一幕!有那麼多炫酷經歷的男主真的變得有趣自然又洒脫,從他的帽衫就看粗來啦(*′?`*)


白日夢還是要有的,萬一見鬼了呢


《白日夢想家》,應該算是雞湯電影,雖然主角並沒有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雖然他被一擼到底炒了魷魚,雖然他最後賣掉了當年父親買給母親作為結婚禮物的鋼琴,但這依然是個美好的結局。不是說人到中年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突然奮發圖強一路漲停成為人生贏家才叫勵志,也不是說要陷入絕境來個反擊逆襲讓原來趾高氣揚的人對你卑躬屈膝才叫勵志,踏上推遲了多少年的旅程,經歷想像過無數遍的冒險,握住只在夢裡牽過的那隻手,也是勵志。

好了,不說教了。

其實,白日夢也是夢想啊,能做白日夢至少說明你還有夢想,但是,純粹只是想的夢並不能稱為夢想,它不過是幻想。電影男豬腳就是一個整天專註於意淫幻想的美男子,他的白日夢內容主要是很誇張很穿越地耍帥泡妞,還有……好像就沒別的了,這個設定還是挺尊重事實的,我們男的確實就只想到這個。其實,白日夢本身不是問題,光做夢不做功、有賊心沒賊膽才是問題,所以,我很在意是什麼使得主角這個在重要事情上很慫咖很弱雞的男人搖身一變成為印地安納瓊斯的。結果,是來自上司的壓力和來自女神的鼓勵,搞不好呢就丟工作,搞得好呢就可以……好像也不能怎麼樣。總之,是金錢和女人,不對,這麼講太三俗,是事業和愛情驅動他啟程,開始一段就算中途掛了也覺得這輩子值回票價的大冒險,這麼說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主角是個正經、拘謹而且無趣的人,他沒去過什麼值得紀念的地方,也沒做過任何可以吹噓的事情,他的朋友圈應該沒幾個贊。但就是這麼一個最遠只到過鳳凰城……附近機場的悶而不怎麼騷男,為了追蹤一個滿世界溜達的神秘攝影師,某一天他就坐上了直飛格陵蘭島的航班,開始了名副其實的滿世界找人之旅,他到了一個只有8名居民的荒僻小鎮,搭上了失戀飛行員醉酒駕駛的直升機,跳進了鯊魚游弋的海域,跟一群精蟲上腦的智利水手爭奪冰島碼頭唯一一輛單車,踩著滑板衝進了即將噴發的火山腳下的小鎮,又坐著逃難者的小車衝出了火山灰的包圍圈,買了一張84美元的機票從葉門入境阿富汗,用老媽做的柑橘蛋糕賄賂軍閥通過哨卡,雇了兩個語言不通的嚮導徒步上雪線,一個人走入喜馬拉雅山深處,最後在雪豹棲息地旁邊撞見了攝影師,聊了一次天,踢了一場球,回家。

按照國內的一些套路,經歷了這一次超震撼心靈,就像去了趟西藏的旅程,是不是主角就找到了人生的坐標、生命的真諦、靈魂的歸宿,就像去了趟西藏,醍醐灌頂,大徹大悟,從此過上怡然自得、幸福快樂的日子呢?並沒有。還好人家沒去西藏,不按套路出牌。

其實,看著他經歷這一切貝爺都沒玩過的冒險,我也在想他會變成怎樣,是像嚼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還是提前把一輩子被嚇尿的次數都用光了從此金盆洗手大隱隱於市,結果我還是低估了人家——不管是在high爆旅途的之前還是之後,他始終是普京那樣一張撲克臉,無論是剛剛鯊口脫險然後正趕往一座蠢蠢欲動的活火山,或者是獨自一人行走在氧濃度低到需要牛一樣喘氣還有雪豹出沒的喜馬拉雅山脈中,他接起電話總是面無表情地回答哦還好啊,看起來天生就應該是錄《荒野求生》的,生存力,或者說耐受力max。這樣的漢子,還有我這樣的很多漢子,沒辦法簡單地從語言動作上察覺心境的蛻變,只能從深層思想的些微流露中看出他的性格底色變得更厚重,人生態度變得更超脫。就像主角在從阿富汗回國時被機場機場關押了17個小時,上了美國政府的監視名單之後,還是雲淡風輕、波瀾不興,說起以後的打算,滿臉胡茬似乎還掛著風霜的他邊吃洛杉磯機場的糖霜肉桂卷,邊漫不經心說先回去,再找份工作唄。全身上下散發出一股男人歷經歲月熟成後的風味。那既然是這樣一條逢山開路、遇河搭橋,碰上火山爆發和鯊魚襲擊也屁事沒有的漢子,怎麼原來會整天白日做夢,活得恍恍惚惚呢?

I used to have a mohawk and a backpack and this idea of who I wanted to be and what I wanted to do.

I was pretty close with my dad. And he died when I was 17, on a Tuesday.

We didn』t have any savings. So I got a haircut that Thursday...and a job the same Thursday.

如果要講苦情的話,這是一段可以上《知音》的人生經歷,但當事人平靜地訴說,你就會覺得這只是一種人生閱歷,略帶苦澀,好像一切都沒什麼了不起,生活對我不那麼溫柔而已。於是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他經常貌似面癱,因為他承受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失去。插句題外話,我們好像老是以為這種吃過苦受過傷的人很能忍很能扛,其實也不是,他們只是在超過承受限度以後也習慣性地不表現出來罷了,他們並非善於忍受,他們只是不善於釋放。

兜回主題,雖然主角說這段話的時候man得一塌糊塗,但他也在逆風前行的過程中忘卻了自己的夢想,也許是潛意識裡太壓抑,抑或是內心深處不甘心,讓他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現實陷入幻想,那些光怪陸離的想像都是他昔日夢想碎片折射出來的海市蜃樓,他每次意識的脫線都是對幻夢一次奮不顧身的飛撲,只是每次都會落空。直到他一咬牙一狠心出發去追逐一個幾乎跟夢想一樣虛幻的人物,當身心都被各種風光和奇遇填滿的時候,他就沒什麼工夫做夢了,因為他的旅程比夢境更瘋狂。

看著本·斯蒂勒頂著一頭泛灰的黑髮滿世界亂竄,我真的好羨慕,當然我也很希望去到那些美得不像是地球的地方,但我更艷羨的是他自由奔跑在夢想的征途上,雖然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失蹤人口本身不是夢想,但當他重新背起幾十年前就準備好但一直塵封的登山背包,打開當年父親送給他但從未使用的旅行日記本,開始寫第一句話時,我真的很感動。也許我們都曾有過一個夢想,只是大多數人還來不及實現就遺失了,就像花朵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夢想還沒成真就要祭奠。「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誰也不知道這個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軀殼裡頭埋葬了一個曾經富有激情和理想的少年,誰也不知道這個圓滑世故、俗氣現實的肉體裡頭坐化了一個曾經充滿正義和信念的靈魂。

總之,命運顛沛流離,道路曲折離奇,沒幾個人能走完全程。能跨過終點的,要麼就是像男豬腳這樣擁有外界的壓力和鼓勵形成的混合動力,或者更極端一點,像《搏擊俱樂部》原著里一個情節,跳出個蛇精病,用槍指著你的頭,問你的夢想是什麼,被嚇尿的你抖抖索索地說我想當獸醫,然後他搶走你的駕照,說我知道你是誰,住哪兒,如果你沒有回到學校學習獸醫課程,你就死定了。滾吧,為你小小的人生做點什麼,不過記著,我在看著你呢,要是我發現你打個狗屎小工就為了買得起乳酪、看看電視,我寧可殺了你。試問上哪裡去找這麼敬業的夢想導師!

要麼就是自己具有馬力極其強勁的核心內動力,就像墮落成流氓痞子的三井壽哭著對安西教練說「教練,我想打籃球」,或者像科比·布萊恩特在退役前對籃球的表白「我愛你如此之深,已奉獻我的所有,從我的思想到我的身體,從我的精神到我的靈魂」。

總之的總之,作為一個心靈還不算真正強大,時不時被慾望擊倒,間歇性沉湎於玩樂的普通人,上面說的能夠朝著夢想一路狂奔的條件,哪個我也不具備。但即使是這樣的我,依然希望可以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的夢想,哪怕不走直線,哪怕歇歇停停,至少能一步一步往前挪,挪一步,就離我魂牽夢縈的彼端近一步。在路上,如果看到同行者,不管是步履蹣跚、踽踽獨行,還是大踏步筆直前進,一騎絕塵,把我甩到車尾燈都看不見,我都感到很高興,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願意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然後,全身湧起一股比之前強上一絲的力量,繼續艱難跋涉,向著不可知的遠方。

致青春和夢想,我愛你們,即使我觸不到你們,即使我正失去你們,依然愛。

死了,也愛。

不說了,自勉,也共勉。


影片英文名為「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這個名字很有feel,像walter一樣,我也有自己的secret life,有一個沒有人發現的內心世界,那裡充滿了對於世界美妙的想像,因為這一點美妙,生活還值得活下去。也許,有一天有一個人願意聽聽我那美妙的內心感受而不嫌棄我啰嗦嫌棄我幼稚。
影片剪輯流暢,拍攝精美,音樂動人。一個愛幻想的小職員在一次公司變動的推動下走出去,填滿夢想的故事,聽起來就是一般的故事套路,可是影片的幾個設計卻是我很喜歡的。
開頭,Walter在相親網站上向自己的同事發送眨眼而不成功,內向、愛幻想的倒霉蛋的形象立顯,也由此引出Walter與相親網站的Ted的通話,這條線一直到影片Walter在洛杉磯機場與Ted見面,這是主線1。主線2是Walter與雪柔的淡淡的感情線,由單戀到失落到愛情萌芽。還有一條主線3,就是Walter追尋Sean或者說是25號底片的旅程,3條線交接穿插的很自然流暢。
散落在三條主線上的亮點有:Walter的幻想,設計的巧妙精彩,海報里走出的「冰山」「雪人」,街道上的玩具大戰,當然還有格陵蘭酒吧里雪柔的彈唱。隨著Walter一步步走出去,白日夢也就越來越少了。還有就是那首Space Oddity,太空中深深的孤獨和不羈的搖滾結合在一起,雪柔告訴Walter這是一首關於勇氣的歌,在Walter的幻想里引導他踏出冒險旅程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夢想的第一步。生活中很多事都是這樣「最難的是開始」,有時候一個人的一句話會在某個時刻指引你前進。另外,聽了原版的《Space Oddity》,最後一句是there"s nothing i can do.有時候,坐在車上看來往的行人,他們相貌各異,布滿生活的辛酸,那些在校門口或醫院門口燒紙哭泣的人兒,那些堵在車道抗議的人群,那些路邊埋頭悲傷的學生,只能看著,什麼也做不了。這讓我想到Sean告訴Walter的關於生命的本質和LIFE的座右銘「To see behind walls,To draw closer,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最後,Walter和同事們還是被解僱,媽媽的鋼琴被賣掉,雪柔也只是答應一次約會,沒有什麼奇蹟式的轉機,可是Walter的內心已然變了,它不再空虛到需要每天出神做白日夢,而是被勇氣、夢想、愛填滿,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的生活,不是嗎?雖然,在喜馬拉雅山上打電話很不現實,可是那股勇氣卻激蕩我們的內心,促使我們去看看這世界,去探尋一種心靈更為充實自足的生活方式。


也許你時常有這樣的幻想:掌握一項特異功能,像蜘蛛俠一樣上天入地;擁有先進的高科技技術,像蝙蝠俠一樣拯救世界;哪怕像金庸筆下的任何一位俠客一樣行走江湖都是好的。這樣的幻想基本會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中,尤其在美國英雄主義電影盛行的今天。

這樣一種被美國人稱為英雄主義的東西,在中國也被稱為一種俠義精神。英雄主義與俠義精神是相通的,它們的內核都是由人們渴望展示自我價值存在、渴望受到來自世界的尊重與欽佩的強烈感情來支撐的。

2013年上映的電影《白日夢想家》就講了這樣一個有關平凡人的俠義夢的故事。

白日夢想家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沃特·密提是一名在《生活》雜誌工作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他性格沉穩而內向,靦腆到始終無法對心儀的同事謝莉爾表白。他只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放空」做白日英雄夢上。

直到有一天,沃特的公司被併購,雜誌需要做最後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找到狂野攝影師尚恩的一卷膠片……沃特終於開口搭訕謝莉爾,並在她和母親的鼓勵下踏上真正的冒險之旅。冰原、大海、喜馬拉雅山,理想終於照進了現實……

故事開篇,我為男主角沃特的「奇葩」白日夢感到驚奇。這樣一個連在社交網站上給心儀的女同事打個招呼都猶豫了很久的男人,這樣一個在被人問及去過什麼值得一提的地方、或做過什麼值得一提的事情的時候啞口無言的男人,竟然幻想自己飛檐走壁、在「最後一分鐘營救」時刻拯救了心儀女同事的狗。

這是他的白日夢,他的俠義理想。但現實卻是,他連話都不敢跟那個女同事講。現實是,他永遠無法擁有幻想中的超能力。

當然,如果永遠活在這樣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沃特也不能成為一部電影的男主角。因為工作的緣故,沃特不得不踏上了旅程。他所作出的行動,是他走出了幻想,真的投入到生活當中去了。

為了尋找攝影師,沃特開啟了自己說走就走的旅行。並通過這幾段旅程徹底改變了自己:他坐著醉漢開的直升機,並被要求從空中直接跳到船上;他跳機失敗後落入冰海,不得不與鯊魚搏鬥;他開著車從即將爆發的火山逃跑,任滾滾岩漿在身後噴薄;他挑戰自我,爬上了喜馬拉雅山。

他做了自己曾經只有白日夢裡會做的事。但其實他什麼都沒變,他還是回到母親和姐姐身邊,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

可是我們能看到他不再是那個做白日夢的人了,他自信地牽起了心愛的女人的手,勇敢地當面指責了老闆,甚至沒有去買以他自己做封面的那最後一期雜誌。

他說他回去會買那期雜誌,但我想他不會了。就像旅行家在雪山上等了很久看到雪豹,卻只是看,不按下快門記錄。

他再也不用夢想成為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再也不用夢想成為旅行家走遍世界,因為他早已成為了自己的超級英雄,拯救了自己的世界。他也早已走遍了想去的地方,不再通過網路和圖片來了解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其實生活並沒有那麼多大起大伏,也不是每天都有一個世界等待去被拯救。我們,平凡人,普通人所作出的一切有關俠義,有關英雄的夢,都可以被融入到現實當中去。

不需要反派,不需要最後一分鐘營救,我們所要做的,所能做的,是真正地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真正地張開雙臂擁抱這個世界,真正地活在世界中。

抱有俠義精神的夢想是美好的,把這種願望投入到現實當中,拯救自己,成全他人,才是幸福的。很簡單,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合上你桌上的電腦,離開你面前的電視,出去走走,白日夢遠不及現實壯麗。

換個地方跳舞,從腦海到大海,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白日夢想家】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做過的白日夢要靠自己追!

本·斯蒂勒導演和主演的《白日夢想家》,男主角Walter Mitty是某雜誌一名工作了16年的底片沖洗經理 ,性子膽怯,不善交際,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時常放空做白日英雄夢,幻想自己英雄救美,攀山探險博覽世界勝景,化身超級英雄搏鬥老闆等等。

有一天,為了尋找一張遺失的底片,在喜歡的人和母親的鼓勵下,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冰島,去雪山,探山聽海,在各種挑戰極限的冒險經歷里尋找自我,沃特的白日夢遠不及現實壯麗刺激。

原本以為不會出現第25張底片了,最後Walter 一直羨慕的旅行家卻把最後的封面照片,留給這個在幕後默默無聞工作十幾年的人。這是肖恩對米提16年認真工作的肯定,那段靜默隱忍的時光,是生命的本質。城市中如螞蟻一般的我們,不也正經歷著這樣現實和夢想的落差,匆匆繁忙的生活還記得心底那一處繽紛天地嗎,尋找遺失的底片的過程也是尋找遺失的美好的過程。

故事雖然老套,但俗套中有些小清新,旅行途中的攝影畫面相當震撼,美麗的冰島,巍峨的喜馬拉雅,激昂燃燒的配樂,好聽的原聲,廣闊的大自然空間,無不衝擊著每一根神經,隨便截個圖都能當桌面的節奏。本·斯蒂勒踩起滑板英姿颯爽,感覺都要飛上天了。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美好的事物不要輕易驚擾,一言不語,一片風景。

特別喜歡肖恩潘的那句台詞:「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for me,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I just want to stay in it.」有時候,我不拍。有時我喜歡那個時刻,我指我自己。我不喜歡為了拍照而被干涉。所以,我留在 那一刻。為了此時此刻的美好,遲遲不願按下快門。

沃爾特一開始只想尋找照片,卻在衝破艱險身臨其境,飽覽壯麗山河感受生活之後,獲得精神升華,領悟到美好的東西不會主動去尋求關注,做過的夢要靠自己追,從清晨到天黑。我們傾盡所有,只為一場值得人生。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沃特,一名很普通的上班族,性格內向,每天過著很平淡無奇的生活,無法跟心儀的人搭訕,在公司中也很低調沉默。所以每天只能通過遐想,通過做白日夢來得到些許的安慰,成為他人心中的一枚男子漢。

其實這也折射出現實生活中上班族面對生活的一種旁觀的狀態。空有夢想,卻瞻前顧後,不去實踐。

但是劇情因為公司被併購,需要一卷膠片來作為life雜誌的最後一次封面。從此開始,沃特踏上了尋找膠片的旅程。

剛開始時,沃特還是有些心驚膽戰,猶豫不決的。但是通過白日夢使其鼓起勇氣,坐上了醉漢的飛機,開始了真實的冒險旅程。經歷了鯊魚的襲擊,勇氣就此誕生。從此也沒有再做白日夢,因為現實生活已經比白日夢更精彩。

看到這裡,感覺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想要換工作,又怕下一份工作不如現在的,所以遲遲不肯付諸行動。

沃特踏上了去冰島的路,一路狂奔,旁邊的景色無限美好。這才是年輕人應該有的熱情,不是嗎?順帶說一句,冰島的景色真的美哭。

告誡我們年輕人,生活就應該像這樣充滿激情,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接下來,沃特去了喜馬拉雅山脈,將故事推向了巔峰。見到了狂野的攝影師,謎底也被揭曉。

經過這些歷程,沃特開始變得很man,很成熟,很有魅力。對上司不再是只出於內心上的對抗,對心儀的人也能痛痛快快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覺得人並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心理成熟。而是需要一些磨練,一些故事才會變得深邃,有內涵。

原來狂野的攝影師的膠片上居然是沃特,沃特成了雜誌上的封面人物。個人感覺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是:其實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只是自己不捨得踏出第一步,才成了生活的旁觀者,白日的夢想家。年輕就應該積極付諸於行動,而不是在頭腦裡面空幻想。


推薦閱讀:

第六代導演在國內基本為地下,為什麼卻能在國際電影節上屢屢獲獎?
如何無劇透地評價電影《你的名字》?
電影藝術在新浪潮(60年代)之後有沒有發展?
《銀翼殺手》中人造人最後的獨白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黑澤明導演的《影子武士》好在哪裡?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白日夢想家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