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字請指導?


臨的很認真,方法也很好,知道自我糾正,字變好是遲早的事情,慢慢來。

注意一下古帖的用筆。

細節要做的再准一點,尤其是歐楷,一個筆畫的位置稍微偏離,字的整體感覺就會差別很大。

比如說九成宮三個字

撇的角度,你臨的就不準。撇的角度不對,直接導致你豎彎鉤的角度也不對。作為主筆的豎彎鉤不對,你整體的字勢就不對。你只注意到有斜勢,卻沒有注意歐陽詢是如何斜中取正的。我照原帖臨了一下。

這個浮鵝鉤是隸書的用筆,最後出鋒的角度和力度都不是正常的楷書鉤。

隸書當中的轉折,常見有搭接法。轉折的地方不連寫,成為一豎一橫的接搭,六朝的碑版楷書大多如此,唐人楷書偶爾也用此法,比如歐陽詢。碑學書法家在寫行書時,也常常用這種方法,于右任的字,轉折之筆都是斷而後起的,甚至連鉤的寫法都是如此。這一點,「九」的轉折處你看的比較准。但是你的「宮」字,為什麼不用搭接法呢?

下面是我用搭接法臨的。橫的用筆我沒有控制好,偏粗了一些。

唐楷之中,這種搭接法是有的,比如顏真卿也用。

當你搭接法比較熟練以後,就可以嘗試用提按法。提按法本質上是接搭法的快寫,只不過分寫的過程不明顯而已。提按法在南北朝和隋唐的墓誌中用得最普遍。提按法比接搭法輕快,因此在行書中用得更多更普遍。

提按用的不熟,寧可兩筆寫,斷而後起,也不要畫字。下面這種筆法最好不要學。這種筆法在毛筆中稱為頓挫法,本質上是一種毛筆的調鋒。硬筆不存在鋪毫和收束,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形似而去畫字。

另外你總寫不好的「之」字,主要問題也是在用筆上。

為什麼結構你總是寫的那麼松?其實是你撇的用筆不對,你把這個撇寫實了。總會害怕和前一筆的橫提黏連,導致間距不自覺的拉大。如果你明白這一筆是前實後虛的撇,那麼撇最虛的末尾正好是橫提最實的前端,撇最實的起筆正好是提橫最虛的末端,這樣虛實結合就不容易黏連,大可以寫的緊湊一些。另外,之的兩處轉折也都是搭接法。

再就是不要臨已經模糊不清的範字,挑選較好的來臨摹,不要自己去猜,也不要找一些所謂的補全版本。最好的版本還是原帖。像你的「秘」基本就是亂寫了。

歐楷的這個秘安排的太個性,既然九成宮中缺字,這個可以暫時不臨。

時間關係,隨便拿開頭和結尾的幾個字為例說了一些,參考著看看。不過你現在基礎已經很不錯,繼續堅持都會好的。


謝邀!路子正,學書態度給贊,優點不多說,點撥一二:領會歐楷之峭拔,把筆畫寫得再精確些。
我隨手簽字筆臨三個字。注意:
隨,月兩豎之高低。
絕,絞絲旁之體勢,及包之橫鉤橫折;豎彎鉤豎之路徑。
仁,寫了兩個,前後對比,哪個更能領會原帖風神?只是一點小差別,「意思」相差就大了。

所以,歐楷被立為「楷書之極則」是有道理的,您先要領會精神,再關注結構點畫。下筆先求準確,再看體勢。


外行的我感覺你的字很好看,就是有的字往左邊躺有的字往右邊躺


有點拙。。。但是總體還是不錯的,但是筆畫還需要多加磨鍊。
建議樓主可以用毛筆練一下黃自元的七十二結字法。
有一些字犯了基本問題。。。有幾個字中宮鬆散真的嚴重。。。歐楷硬筆的話還是田英章先生寫的比較好。


推薦閱讀:

那些漂亮的手寫體(是叫手寫體嗎)是怎樣練出來的?
書法中,什麼是內擫,什麼是外拓?最好附圖解。
用圓珠筆寫得出好字嗎?
寫字時間超長手就很累,感覺自己過於用力,該如何克服?

TAG:書法 | 硬筆書法 | 練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