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互聯網上有這麼多暴民?
「暴民」們經常對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漫罵。其實他們可以選擇不看,但偏偏長期趴在下面一邊看一邊罵。這是出於什麼心理動機?
想起一篇文章《你看到的網路,不是整個世界》
前幾天看到報道說USC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殺,覺得挺慘的,但是並不認識那兩名學生,似乎也沒有同學在USC,所以沒太多想,就是希望死者安息,也希望所有留學生朋友們都平平安安的,不要再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結果這兩天發現人人、微博都被刷屏了,一大批留學生奮起痛批國內無良媒體和網路暴民歪曲事實、仇富心態作祟、沒有良知、簡直不是人……
當然,也有理性一些的在陳述那兩位遇害者是勤奮上進的好學生,平時生活節儉,那位男生買的二手寶馬3系車僅價值人民幣7萬元左右。
至此,我才知道事件中涉及到「寶馬」,然後才推測出惹怒留學生的究竟是什麼。
但是我真的一條幸災樂禍的帖子也沒看到。
侵略和反擊,就不在一個戰場上。
網民說,你們富二代在國外夜夜笙歌,花的錢不乾不淨,給中國人丟臉,該死。
留學生說,你們仇富,你們沒有人性,魯迅筆下的劣根性仍然深植國人心中,悲哀。
可是據我所知,大部分留學生都勤奮努力,大部分生活在國內的人們也都為兩位遇害的年輕人感到難過。
似乎大洋彼岸的雙方都視對方為一個同質的陣營,而忽略了對方陣營中的巨大差別。一些網民不知道留學生中有些人生活糜爛,有些人努力學習同時還要打工。而一些留學生也忽略了所謂的「暴民」只是少數人,大多數善良的人們都躺著中槍。理直氣壯地聲討「仇富」的人,對窮人的看法也未見得客觀。
有人不知道寶馬3系車是什麼價位,也不知道USC是什麼樣的大學。這很正常。有些東西我們覺得是常識,可卻離他們太遠,以至於他們根本不認為有去了解的必要。
也許我們對他們也同樣無知。
上高中的時候,一個室友說她的運動褲要800元一條,是我褲子價格的10倍。可是她為班級活動奉獻的熱情和對自己的要求也多過我。
一個同學說她媽媽的年終獎有二十多萬,比我媽媽一年掙的還多。可是她的才藝真的很出眾,別人一定無法想像她背後常年苦練的工夫。
許許多多家境良好的人,同時也是勤奮、正直、謙和的人。
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室友問我是否擔憂過家裡會突然有一天沒有收入,我一怔,才了解到做小生意有時候是不太穩定的行業,說不定過幾天就會沒錢賺。
有個同學走路的時候總是走在馬路上,我勸她走人行道,但她說她習慣了。後來我去了她的家鄉,才發現那裡沒多少汽車,人和自行車摩托車一起走在馬路上,沒人覺得不對頭。
開始面對這些差異時,確實不適應。但是慢慢發現貧富不是大問題,生活習慣也可以慢慢磨合,只剩下刻板印象難以改變。
對面宿舍的一個女生曾經跟一個陌生的男生聊了幾句,然後回頭告訴我這個男生家裡不太有錢,我很驚訝地問她如何得知,她說那個男生的手機不是很好。我覺得很好笑,原來她認為所有的有錢人都是喜歡炫耀財富的。
對我而言,除去那些「北京人是不是400分就能上清華北大」以及「北京女生是不是都私生活特別開放」這種問題以外,最痛苦的莫過於那些總是羨慕我能隨時回家或者羨慕我在北京有住處的話。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家鄉都有住處,你家的房子說不定比我家的還大。沒那麼多值得羨慕的,真羨慕也不用每周都說一遍。
還好我現在在南京,和其他人一樣每年回家兩次。
但差別依然存在。
一個室友說她小時候生病,家人請「大仙兒」來看,說是中邪了,吃了「大仙兒」的葯才好。我以為這種事兒在還珠格格里才會有。
比我大一屆的師姐告訴我,她本科學校食堂的菜只要幾毛錢,一頓飯可能兩塊錢都不到。附近餐館招打工的,一天十幾塊錢也好多人搶著干。我以為那種物價水平已經過去幾十年了。
我的一位同門,在課程不忙的時候請假回家收麥子。
還有許多人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偶爾吃一次麥當勞都跟過節一樣,或者家長給的零用錢很少,為了買課外書只好餓肚子。
我覺得這些差別都不重要的,我和室友、師姐她們都相處得很愉快。他們或許不了解留學生的生活,但是他們同樣會為生命的逝去感到心痛。
但也曾有一天,一個人跟我說,你們名牌大學的人都如何如何……
那架勢,和現在網上罵留學生為富二代的人是一樣的。
我想說的是,背景有差異的人可能成為朋友,也可能話不投機半句多。隔閡本身沒那麼可怕,跟你聊天的理髮店小哥也不曾用手中的剪子結果你的性命。可怕的是你不分敵友築起的高牆。
想對那些「驚覺自己在國內暴民眼中成為X二代」的留學生們說,你們在祖國生活了這麼多年,為何出國後才驚訝地發覺一些事情?在你們出國以前,難道中國就是個大家互相理解、沒有矛盾的共同體了?貧富分化難道是你們留學這幾年才出現的事情嗎?社會就在那裡,你們不去了解它,卻指望它能了解你,現實嗎?
在你考SAT、托福、GRE的時候,你就應該明白今後的處境。你打算努力奮鬥,你有更高的追求,你雄心勃勃地想把大部分「國人」甩在身後,卻又責怪他們跟不上你的高素質。你睜開眼睛看了世界,卻從未老老實實地了解過你的家鄉。如果你尚有回國的打算,你就應該明白你將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它一直都在那裡,它並沒有在你出國後才變得那麼不堪。
有時候看看電腦,又看看窗外,總覺得那不是同一個世界。不認識我的小攤販會讓我賒十塊錢買水果,賣煎餅的大姐會問我怎麼放假了還不回家,拖地的清潔工阿姨會提醒我多穿點兒別凍著,杭州的大爺大媽會熱心地告訴我怎麼玩西湖最划算。
這真是你們口口聲聲痛斥的那個「冷漠、對立、麻木不仁、泯滅人性」的社會么?
我想起大一去農村支教的時候,隊伍里有個日本女孩。村民們說,他們原來以為日本人都是凶神惡煞的,沒想到日本人也可以是她那樣美麗溫婉的。
所以,如果想改變什麼的話,不必再寫魯迅式的文章,回國接觸更多的人,與他們交談,讓他們明白很多群體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而你也會發現,你看到的網路,不是整個世界。
轉自人人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19701462owner=221019335
因為現在上網容易了啊……
又wifi又4g又光纖的
經濟規律這東西,就是沒有一個包治百病的階段,但是有一個百病全來的階段,就是人均GDP6000美元—12500美元。當然這個數也不絕對。在這個階段人的戾氣非常重,但這是正常的。我也不敢確定中國是不是和別的國家一樣符合這個數字,但是總歸有一個階段的。
別人爬過去的路不能指望你能舒舒服服走過去,你咋不上天呢。
為什麼說中國網路有暴民?我覺得這位同志的政治立場有問題。嗯,沒有走群眾路線。能說說「暴民」的「暴行」么?
用問題回答問題是錯誤的行為。我應該道歉。如果來回答問題,我覺得一個可能的答案就在問題的提法裡面:為什麼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謾罵?」,也許是因為,那些人(當時)並不在獲取信息。或者沒把那個地方看成是獲取信息的場所。為什麼會這樣?嚴重的推測是,他們就沒覺得什麼地方是獲取信息的場所。但這顯然太嚴重了。網下其實也一樣。素質本來就不高,鬧不起來是因為陌生人之間很少看到別人的不同意見和看法,而且面對面的都知道不能輕易惹怒對方,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到了網上就不一樣了。滿眼都是陌生人,滿眼都是顛覆自己三觀的各種不同的意見看法,再加上每個人都只是一個ID符號,互相不見面,沒有後顧之憂。這時人的素質高低和攻擊性就能充分體現出來了。
網路暴民的形成條件:
- 本身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在現實里隱藏起來了)
- 遭遇到不可理喻、顛覆三觀的意見和看法
- 網路本身具有的匿名性和距離感
以前以為是政治體制的原因,但現在,我傾向於認為這是教育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沒有告訴學生,怎樣去討論問題:怎樣尊重對方,怎樣贏得對方尊重。
沒有告訴學生:任何人都會有偏見,怎樣對待別人的偏見,怎樣發現和對待自己的偏見。
學生在課堂上從不辯論問題,他們只有標準答案;教育不光不鼓勵辯論,甚至壓制辯論。
學校傾向於培養書獃子,讓學生習慣於與「書」交流,而不是與人交流。
最後一條:學校至今宣揚的是階級分析、矛盾對立等所謂馬克思主義方法,這些方法本身就是沒有爭鬥也要挑起爭鬥的;語文課本里,至今是老毛和魯迅的文章最多、並奉為經典,而這兩位榜樣,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爭鬥。
在這樣的教育下,不出暴民才是怪事,當年的紅衛兵就是這麼教育出來的。
別說互聯網了,現實世界裡的都多的是。信息有價值與否要看接受信息的人是否認同其價值,在中國這個社會成員普遍缺乏安全感,普遍缺乏信仰的環境下,這是一種尋求自我存在的途徑
感謝上帝,多虧互聯網上還有很多可以發泄的出口,否則你會看到更多現實社會中的暴民。網上罵罵街有多大危害?我倒覺得整天「暴民,暴民」掛在嘴上的人,很可能是某種偽精英。
@黃繼新 的角度可以說是談社會問題,而不是聚焦網路問題。
雖然網路中的人也來自社會,但事實上網路上的人到了社會中要比網上馴良的多
首先,不存在網路「暴民」,只存在網路上對簡單、粗暴表達的傾向
這種傾向,體現在你、我、幾乎每一個成長在新中國的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
比如說這個提問就夠簡單、粗暴的了。
就網路上對簡單、粗暴表達,盡我所能談下我的觀點:
2個形成原因
1.教育問題
- 基於執政合法性的問題,教育崇尚盲從、暴力,而不是理性、客觀
講政治不講常識:在忽略前提的情況下討論桌子好還是椅子好
講政治不講邏輯:傳播正能量而不是傳播真能量
2.制度問題
- 制度上我們是不鼓勵參政議政的,制度設計也是希望群眾越穩越好
因言獲罪:嚇阻了多數有一定智識的參政議政
無話語權:淡漠了剩下的(群眾對於公共治理是基本沒有話語權的,參見各種聽證會)
2個造成結果
1.社會中沒有形成共識
任何溝通和討論都沒有前提,包括不僅限於:
- 公民是否享有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什麼
- 人身攻擊對討論有幫助么,能幫助自己獲益么,為什麼
- 真假和是非意味著什麼,如果兩者相矛盾的時候我們如何處理
- 歧視有助於捍衛和融入利益共同體么,為什麼
離開了社會共同的共識(價值觀),我們的討論就永遠停留在弱肉強食的蠻荒社會。
英國哲學家羅素講,兩個科學家發生分歧不要緊,大家回去找證據,那麼兩個神學家之間發生爭議,只好動拳頭了 。
那麼兩個講政治的的共產主義者發生分歧呢?
非黑即白,黨同伐異的宣洩不僅不是錯誤的選擇,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2.利益共同體缺乏表達利益訴求的方式
- 社會信任缺失,不能通過支持或反對來表達訴求
1、 不相信政府
朝令夕改,左右逢源,吃相難看逐漸拉低已經很低的政府公信力
2、 不相信專家
本應是最強的權力來源。但專家的傳統衡量標準(無學術自由)被質疑,且第三方衡量標準,加之群眾的嚴重缺乏常識和邏輯,專家的群體可信度也大幅降低。
3、 不相信自己
不相信自己的表達能使這個社會變好或變壞,因為無權,自然無責。
- 表達渠道不暢
1、無出版、遊行自由,不支持負責任的表達
2、無集會自由,不支持尋求利益代言人或組織
3、只剩下成本最低,責任最小的網路表達
不得不感嘆知乎用戶群體的素質還是很高的
這個比例在中國所有社區都可以驕傲自豪了,請忽略最後
我看這堆回答本身也挺暴民的,在網上肆無忌憚的謾罵,說到底是犯罪成本的問題,你見過人家在大街上對著別人謾罵嗎,因為網上罵了就跑,要在論壇還能拿兩分。而這個是文化層面的問題,跟制度,結構,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吧?雖然文化與制度相互影響,制度與結構長期來看應該是文化的結果
我認為 QQ 的默認提示音是導致中國網民情緒暴躁的重要原因,我是認真的。
不過我看了看 TechCrunch 的評論,也全是暴民腔。這就是言論自由的衍生物吧?
還是因為明明生活的比較壓抑,但可以發泄的渠道卻格外的少吧。
另外,中國人多,相應的閑人也多。
不是聽說一般下A片的論壇大家都特別有禮貌,然後也從來沒閑工夫罵街么?(我很想見識一下其實,囧)當我尿急又找不著廁所的時候,會找個沒人管理的角落解決。
關鍵詞是:尿急、無廁所、無人管理。
謝邀。
更準確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不責任的暴官。慈禧對11國宣戰,很暴力;載灃的皇族內閣很胡鬧;孫中山要求全黨宣誓效忠他一個人很獨裁;袁世凱稱帝很無聊;至於北洋軍閥、刮民黨、CP就更鬧騰了。有這樣的上行,下效就很正常。只有根治這種非憲政、非理性、非均衡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土壤,中國互聯網才能回歸理性和平和。我們都應該為此目標而作出我們雖然微薄但不懈的努力!
推薦《烏合之眾》,很細緻的分析群體的行為和心裡~~
在華盛頓的時候,我每周都會收到一份專門組織遊行示威的協會發出的email,第一次去很興奮,那邊罵什麼的都有,後來發現每星期都有,就倦怠了。
咱國家的暴民是咱國家自己養出來的。你准許人民遊行示威,人民就不會變成暴民。這就是原因:
數據來源:http://www.199it.com/archives/420283.html
知乎用戶看來只有極小部分不是傻X。
這個問題的隱含意思就是「歐美日台韓的網路用戶不是暴民」
既然如此,大家就去參觀一下各大英文報紙的新聞留言區
或者參觀一下日本最大的bbs,2ch,或者雅虎新聞
喔你們可能看不懂日文或者英文,那麼請去台灣著名的bbs,http://ptt.cc,參觀一下藍綠大戰,和集體問候大陸人父母。
喔,你門翻牆不是為了看這個?
那你們上知乎來滿足「網路世界很友好」的假象吧
====正經話分割線==========
其實所有的匿名網路基本都是很爛的,比如著名的2ch,台灣A島
華文地區真正的問題是非匿名版也是這樣,比如貼吧是有賬號的(當然貼吧小學生不一定意識到這點)
另外一個,討論區的文化水平也是和討論氛圍息息相關的,不信大家可以看2005年之前的水木清華和現在的某些bbs。(其實ptt也是一個更好的例子,水母現在都還是挺和氣的,而我常去的ptt幾個比較需要文化的板塊也比大部分板塊好得多)
至於貼吧和網易,呵呵,繼承當年貓撲的風格,要的就是用戶互斗,因為「這就是有態度的媒體的特色嗎」,不這樣哪來的人氣呢。新青年發刊,當年也有兩位作者化名互相攻擊,「自作自演」這也是中文媒體的傳統了。(不過慣例的其實外國也一樣,日語的「自演乙」也是常見詞了)
但是媒體親自操刀,現如今也是某些下限太低的網站的事情了
(等等我看看啊,我現在是在……)糟糕是在知乎發言!
匿了
抽樣偏差
非暴民都在潛水,說了話傳播範圍也低。推薦閱讀:
※我是否應該尊重不尊重我的人?
※自杀是有勇气连死都不怕了还是懦弱到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古代有哪些文雅的罵人辭彙?
※為什麼「先父遺傳」這一概念在大陸男性中反覆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