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恐懼症和強迫症?

我原本是個活潑快樂的男孩子,但是現在卻變得異常敏感消沉。主要是源於4年前剛畢業的時候,一個人在外地缺乏安全感,然後百度去查艾滋病的一些問題,這樣一查一下就走火入魔了,害怕被這種疾病傳染上,於是整日提心弔膽,惶惶不可之日,明知是不必要的擔心,卻無法擺脫這種害怕的心理,期間還去醫院做了幾次篩查,後來對艾滋病的恐懼泛化了,生活中正常的交往接觸都能跟這聯繫到一起,害怕別人吐痰,擔心別人說話噴口水,害怕自己身上有傷口,被人碰到甚至會產生被害妄想。。。前兩周不小心在網上看了些狂犬病的東西,於是也開始擔心起貓狗來,強迫回憶過去與貓狗接觸的畫面,窮思竭慮,懷疑自己與樓下那條狗接觸的時候被咬到(那狗不會咬人,也理性的知道沒被咬,但還是擔心萬一),也擔心以後碰到黏人的貓狗,撲到你身上,又要瞎擔心,我該怎麼辦?我知道這些正常人都不會去想,可是我就是抑制不住的恐懼。

去了我們當地的醫院心理門診,開了一些葯,但是效果一般。小城市心理醫生可能不專業,怕遇不到合適的,而且理論方面其實都懂,就是對自己無效。


強迫癥狀的表現形式為反覆思慮和反覆檢查,當事人不想這樣,卻又總是忍不住的要去這樣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焦慮。實施強迫癥狀以後,會有片刻的心安,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我責備。
推動強迫癥狀的是焦慮情緒,可以說強迫癥狀是個體自動自發的緩解焦慮情緒的快捷方式,只是由於個體把強迫癥狀判定為不好的、病態的,擔心周圍人會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從而引發了更大的焦慮。
這是焦慮情緒和強迫癥狀的一個交互影響、惡性循環。
焦慮情緒部分來源於個體對焦慮和癥狀本身的看法,部分來源於生活中的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壓力。當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壓力事件長期得不到解決,個體總是處於一種焦慮情緒體驗中,就會衍生出一些焦慮和強迫癥狀,比如坐立不安、頭暈目眩、胸悶氣短、疼痛、胡思亂想、易疲勞、失眠、輾轉反側、窮思竭慮、反覆檢查...
所以強迫者大多處於類似的困境當中:強迫癥狀無法消除,焦慮情緒無法減輕,學習、工作或人際關係也是一團糟。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強迫者會一心的想要消除強迫癥狀和焦慮情緒,並且認為只要把強迫症治好了,一切就會變得非常順利,生活也會變得非常美好。
由此的大家可以看出來,要想減輕強迫癥狀,首先是減輕焦慮情緒,一個是改變對於癥狀本身的看法,一個是積極有效的面對和解決現實問題。如果現實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可以轉變心態繼而放下。
認知療法提出,當發生了一件事情,個體對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會引發相應的情緒體驗。如果把這件事情判定為壞的、不好的,個體就會感到焦慮,並且衍生出焦慮癥狀。如果能夠看到這件事情積極有利的一面,個體就會感到輕鬆、愉悅,相應的行為表現也會恢復正常。
比如說,如果只是把強迫癥狀的判定為不好的、病態的加以排斥和抵抗,個體就會感到焦慮,又因為焦慮、強迫癥狀無法被直接消除,個體就會感到挫敗,個體會進一步的評判自己為無能,從而對自己各方面全面的加以否定,從而陷入更大的無助、迷茫感當中。
如果能夠看到,強迫癥狀其實是個體自動自發的緩解焦慮情緒的快捷方式,在個體沒有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之前,強迫癥狀可以幫助個體很好的生存下去,使個體不至於在強烈的焦慮情緒體驗中崩潰,強迫癥狀的是在幫助個體,而並非是在危害個體。那麼當事人情緒就會趨於平穩,就更能夠理解和接納強迫癥狀。
再一個,人是趨利避害的,而且會不計後果的避免不快樂,甚至不惜自欺欺人。自從有了強迫癥狀以後,個體就會把責任歸咎於強迫症,從而減輕內心的自責和悔恨,這是強迫癥狀的另一個積極意義。
那麼,因對焦慮、強迫癥狀的看法而導致的焦慮情緒就會減輕,因與焦慮、強迫癥狀對抗而導致的挫敗、無助、迷茫感也會減輕。問題也就得到初步的解決,個體的痛苦感也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這是康復的第一步,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接納是變好的開始。

1、癥狀的背後是焦慮
在個體沒有更好的方式放鬆身心、減輕焦慮之前,強迫癥狀的存在可以快速的緩解個體的焦慮情緒,使個體獲得片刻的心安。而強迫癥狀的存在則引發了更大的焦慮,這源於個體對強迫癥狀的看法,個體主觀判定強迫癥狀為不好的、病態的,擔心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從而無法接受強迫癥狀的存在,並加以排斥和對抗。而通常這種對抗不僅沒有結果,而且還會進一步的壓抑焦慮情緒,從而個體主觀感覺焦慮、壓抑,感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行為表現,有一種隨時可能會失控的感覺,進而感覺迷茫、無助、恐慌。這些感覺可以用「抓狂」兩個字來形容,個體通常表述難以忍受。沒有經歷過強迫困擾的人,通常也難以理解強迫者所感受到的痛苦。

2、焦慮的背後是不安
安全感的不足與個體過去的成長經歷、生活經驗有關。安全感不足的人,通常表現為過分的追求完美,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給自己訂立過高的、不切實際的目標以此來挫敗自己,經常的否定、貶低自己,學習、工作拖延、低效率,做事嚴謹、呆板木訥,追求百分之百的確定感和答案。說的通俗一點,不像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更像是一部高度理智化、並且編輯好程序的機器人。所以強迫者周邊的人通常反應強迫者情感淡漠、不懂人心、不解風情。只有親身經歷過的焦慮強迫困擾的人才知道,強迫者在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可憐的安全感。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因為說了也沒人懂。

3、不安的背後是不可控
個體之所以會感覺不安,是因為個體感覺自己以及未來是不可控的,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表現,無法控制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無法控制事態的發展變化,感覺未來變得非常不確定。人之所以能夠比較輕鬆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有一份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了解和掌控感。一旦失去了這份掌控感,人就會變得非常焦慮,而焦慮情緒也是在提醒個體,「危險」隨時有可能會發生。

4、不可控的背後是自卑
不可控感來源於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懷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價值,認為自己無法勝任、不配擁有,無法保護好自己現在擁有的,在未來也將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所以,焦慮、強迫癥狀多表現為坐立不安、反覆思慮、重複檢查,生怕做不好或者出錯,會面臨嚴重的後果,輕則傾家蕩產、聲名狼藉,重則孤苦無依、性命不保。套用幾句成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草木皆兵、膽戰心驚。

5、自卑的背後是負性生活經驗
個體之所以會自卑、不自信,通常和過去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比如一個嬰兒,經常餓了、尿了之後哭鬧沒人理,或者經過很長時間大人才來照料,嬰兒就會感覺自己不夠可愛,配不上媽媽的愛,並且會感覺這個世界是不友善的,自己隨時有可能會被嫌棄。當然嬰兒還不具備分析評判的能力,不過這些感覺卻烙印在了內心深處。帶著這份「與生俱來」的自卑,在以後生活中,就會表現的膽怯,遇事容易退縮,做事瞻前顧後,而又害怕做不好或者犯錯,拖延、低效率。倘若之後父母很少表揚、鼓勵孩子,並且在孩子沒做好或者犯錯的時候嚴加指責,甚至毆打,就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自卑和膽怯。再一個,在過去生活中所經歷的挫敗和其他傷害,也都有可能造成個體的膽怯和自卑。可以說適度的自卑,可以使個體有上進心,個體會通過努力奮鬥來成就、證明自己,而過度的自卑則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
最讓強迫者痛苦的是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和接納,就連自己也無法理解和接納自己,每天承受著心理的痛苦努力的扮演一個正常人。

以上內容採用由表及裡、由外而內的方式剖析了焦慮、強迫癥狀形成的原因。接下來由內而外的來闡述焦慮強迫症的康復過程。

1、提升自信心
何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既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心理行為,還是一種心理語言。通常自卑者的心理語言是:我無能、我沒價值。心理行為是: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厭惡自己、痛恨自己...心理感受是: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煩躁、痛苦...
要想提升自信心,首先改變心理語言。可以採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在比較放鬆、平靜的時刻對自己說:我有能力、我有價值、我相信我自己、我愛我自己...自我暗示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編寫。
其次是改變心理行為,比如: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讚美自己、喜歡自己、愛上自己...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學會看到自己取得的進步進而獎賞、鼓勵自己,並且珍惜現在擁有的資源。
再次是在生活之間中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或者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一步步的去完成,持續的增加成功經驗,繼而提升自信心。

2、增加掌控感
包括我們對於我們自身思維、情緒、行為表現,對於學習、工作和周邊人際關係,對於事態的發展,對於未來的掌控感。
對於自身的思維順其自然,允許但不跟隨,可以嘗試做一個思維的觀察者。對於情緒,允許情緒的起伏變化,用合理的方式宣洩、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自己、撫慰自己的情緒,嘗試做一個情緒的陪伴者。對於自身的行為表現,允許自己有這樣、那樣的表現,自己的表現與自身的價值無關,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手裡的事情就可以。這樣反而可以使人感覺比較放鬆,外在的表現會更加輕鬆自如。
對於學習、工作,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去做的,並且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學習、工作的方法、技巧可以向自己周圍比較先進的人學習,而自己也需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去學、去做。
對於人際關係,經營好人際關係的秘訣是推己及人、換位思考。你希望別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你就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並且少論是非、少講道理,多談感受。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可以嘗試把注意力從自身的感受、表現慢慢的轉移到對他人的關註上。多關注他人的表現,多用心的感受他人的需求,多理解和接納他人。
活在當下,把當下做好,對於未來有明確、清晰、切實可行、可操作的目標,並且可以制定比較詳細的、循序漸進的實施計劃,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現有哪些資源,還需要哪些資源,如何獲得需要的資源。一步步的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逐步恢復對於未來的可控感。
個體的可控感增加之後,安全感也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

3、學會放鬆、愉悅自己
勞逸結合,學習、工作之餘,可以做做運動,從事一些興趣愛好,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出門散散心,或者乾脆來一場旅行。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就是為了單純的快樂。

康復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努力,也是需要時間的。幾個月、幾年,而這一過程不會太過於漫長。而那些到處找捷徑、找方法,一心想要脫離苦海的人,他們尋尋覓覓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後還是老樣子的比比皆是。記住,慢就是快,而「快」就是慢。


謝邀。
你給自己定義了你被「恐懼症」和「強迫症」困擾,現實中,你被恐艾症折磨著,也被是否得了狂犬病之類的想法折磨著,可以肯定的說,按照你的目前情況,你如果了解了新的恐怖的疾病的相關癥狀,你依然會難以遏制自己的想像,去做出極度豐富的聯想。
很希望知道你是什麼工作?但我肯定你不是醫生,如果你是醫生,估計人早已經崩潰。
你可能難以想像,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事實:在十多年前,也有個小夥子被恐艾症折磨著,豈止恐艾症,在他豐富敏感的內心世界裡,常常想像出各種悲劇,比如自己的父親感冒發燒了,小夥子跑向診所找大夫,一路上擔心自己的父親會不會因為這次發燒遇到種種嚴重的後果,擔心固然是父子之情的自然流露,然而這種想像力豐富的擔心已然與現實脫節太厲害。
他任由種種想像折磨自己,然而觀望現實——那些擔心從來就沒有真的發生過。你沒猜錯,那個小夥子就是我。
但是你的想像力,比當年的我還要豐富的多。是的,你雖然給自己定義了「恐懼症」和「強迫症」,但我認為,你這些癥狀本身,只是表現出你極度善於聯想的能力,可惜的是,你的聯想能力被你用在了不恰當的地方。
你四年前剛畢業的時候,孤身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於是引發了過去四年種種糟糕的情緒體驗。藉此我想講講關於安全感的一點看法。闡述安全感的種種道理,如今在互聯網上很容易找到,但我要特彆強調的是,從小到大,安全感的缺乏其實表現出一個人不會照顧自己。還是孩童少年的時候,限於能力,我們並不太懂得如何照顧自己——身體以及心靈。等到慢慢長大,如果懂得照顧自己這一課沒有補上,那麼生活中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大學畢業已經十年,前些天和幾個舍友聚了一下,有一位舍友——就叫他老張吧,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幾乎無法與他相認,頭髮白了三分之一,肩背傴僂,狀如老夫,兩眼空洞,一副局促不安畏畏縮縮的樣子。細細打聽,才得知原來老張有遺傳性糖尿病,他天天擔憂這個疾病。
乍看之下,他的恐懼和你類似,但其實本質不一樣。
你恐懼艾滋病和狂犬病,但現實中,你並沒有得病(想必你也做過很多次檢查了。)他恐懼糖尿病,現實中他確實有病。看出區別了嗎,你的恐懼根植於你的想像,而他的恐懼根植於他的現實。 當時,我問他:全世界,或者全中國有多少糖尿病患者?——他說不知道,其實在他充滿恐懼的內心裡,恐怕從沒想過別人也會得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是如此普遍(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1億!!)。我又問他:和你患病程度一樣的病人,他們可能的糖尿病併發症和你有區別嗎?他想了想,幾乎要哭了:沒區別,都是雙目失明,雙腿爛掉……
然後,我又問他:這成千上萬的和你一樣的病人,生活態度都是和你一樣的嗎?
他至此無語。
儘管你和老張的恐懼感本質不一樣,然而,你和他對待恐懼的態度是不是一樣的呢——如果用消極來形容,我覺得不如用「狹隘」形容更貼切。
是的,太狹隘了。你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能力,被你人為的控制在了一個極為狹隘的角度,你的人生觀,你的閱歷,都太狹窄,你的恐懼以及你的想像力,也太狹窄。
你既然說強迫症和恐懼症的理論你都懂,那我問你你是否接觸和學習過森田療法呢?
你既然能夠聯想到貓貓狗狗在你生活中的點滴痕迹,那你是否想起過你現實中真真切切經歷過什麼災難呢?
你肯定很好奇當年那個小夥子——我是如何克服了我的恐懼症和強迫症,那我要告訴你的是:直到今天,所有恐怖電影我都不看的,任何人任何理由讓我去看,我都不去看,我告訴朋友我太容易「入戲」。所以,是的,我「逃避」了,這是我的對策之一。
我的女朋友是急救科的醫生,在隨120出車的半年時間裡,她目睹經歷過許多讓人恐懼顫慄的現場,在收到你邀請回答後,我去問了一下女朋友她經歷過最恐怖的場景是什麼,以及她——一個小小女子是如何克服恐懼的。
曾經有一次,一個砂石場的老闆撥打120求救,我女朋友出車前去,去了現場,問工人出事者在哪裡,現場的工人指了指旁邊一個巨大的攪拌機,說人在裡面,這個死者不知什麼原因跌落在通往攪拌機的傳送帶上,被卷進了攪拌機,我女朋友在120司機和擔架工的幫忙下爬上了攪拌機,只見攪拌機里的碎石子上赫然一顆孤零零的腦袋,眼睛死不瞑目的睜著,軀幹四肢嚴重扭曲斷落,攪拌機外還能看到死者的一部分腸子。我女朋友當時恐懼的腿都軟了。
至於她是如何克服這種恐懼感的,她用了兩個字回答:漠視。
請知乎網友不要誤解此處漠視的含義,並不是漠視生命,而是漠視這段經歷,死者不是因她的緣故,而她也儘力搶救了(最快時間趕到現場並且很負責任的去查看了死者狀況,確認無生還可能後通知殯儀館,當時砂石場的老闆因恐懼躲在辦公室不肯出來善後),在自己已經儘力的情況下,她選擇漠視這段經歷。
我一再肯定你的想像力豐富,然而我還是要請你尊重現實——現實中的數據完全證明了你並沒有得艾滋病狂犬病,然後,我請你漠視,漠視那些艾滋病引發的不幸的想像,漠視那些狂犬病引發的不幸的想像。
然而,我自然不會用我女朋友這個回答當成對你誠懇邀答的回復。
因為,只是漠視是不夠的,還需要些別的方法:
把你的想像力用在更多更好的選擇上,就如同你要努力用照顧好自己的方法去增加安全感。
至於你迫切想知道的具體怎麼做——我倒想問你幾個問題:你知道幾乎人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患有強迫症嗎?你知道重度強迫症患者如何去治癒自己嗎,你真的關心過如何治癒自己嗎?那我推薦你去學習一下森田療法,去理解他提出的「帶著癥狀生活」,我不會在這裡給你介紹森田療法的具體內容的,即使我知道。因為你敏感的內心,豐富的聯想,活躍的大腦自然會幫助你了解並掌握森田療法。我還想向你推薦艾瑞克森的催眠療法,NLP以及薩提亞的家庭療法……你可知道,你絕對不是人類中唯一一個飽受恐懼症強迫症困擾的,在人類與情緒和心理疾病做爭鬥的過程中,人類已經積累了很多很多知識,而這些知識,足以成為你的武器彈藥。
我有時候很羨慕女朋友的陽光心態,然而,她卻並不能像我一樣,以心理諮詢為事業來證明人生價值。因為她陽光開朗,沒有經歷我曾經那麼多的恐懼症強迫症的折磨,她甚至不理解人為什麼會有恐懼症和強迫症。
我告訴她,也同樣告訴你:去費心思弄清楚恐懼症強迫症的原因並不重要,執著於原因對你的改善絲毫都不重要,你要做的,就是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去積累你的武器彈藥,去打開更多的人生角度,去尋找越來越多的人生對策。慢慢你就會發現,這四年困擾你的,又何嘗不會成為你未來人生的財富呢?在你想盡方法,用足毅力終於走出這段陰影后,倘若你想為那些像曾經的你那樣陷入煩惱痛苦深淵的人做些事情,你的豐富的聯想力和想像力,以及你在這期間積累的知識,或許能夠幫助你成為心理健康行業最優秀的人物之一,至少,你會獲得平靜,並且幫助你的親友也獲得人生平靜的幸福。


你好!從你的描述來看是比較典型的害怕傳播疾病類的強迫症。建議可以先自己調整一下,當這些害怕擔心的想法出現時,提醒自己這些只是想法而已,不要跟著想法去認同,允許難受和焦慮的出現,願意經歷而不要去排斥擔心的感覺,然後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以。樓主可以看看《走出強迫症--找回美麗的日子》和《強迫症的正念治療手冊》兩本書,書中有很多講解,希望對你有幫助。另外,我們機構是專業干預強迫症的心理諮詢機構,成立至今已經第13個年頭,主要是通過心理諮詢方法,而非藥物方法干預強迫症。如您需要了解,可聯繫我們。祝好!


這種不受自己控制的意念或衝動,似乎屬於強迫症範圍,正如一句話所說,「頭腦明白,身體卻不明白。」得了強迫症,「心藥」是一劑不錯的良方。建議您讀一本書《走出焦慮風暴》,寧波出版社。心靈成長自助書籍,裡面有很多樸素的心理學正見和不少簡單實用的調和強迫焦慮的錦囊,會對您有極大的幫助。「沒有人的內在狀態天生就是衝突的,也沒有一顆心靈是突然就沾染上煩惱掛礙的。各種天馬行空的焦慮情緒之所以成為一個「卡點」一定是經歷了一個「造化」的過程。多數情況下不是先有了極端的衝突才開始產生痛苦,而是先有了隱隱約約的漂浮行焦慮才開始一步步創化出所謂的持久癥狀抑或病灶,而這個漂浮性焦慮的背後也許是一份「失落」,也許是一份「驚嚇」,也許是一份「創傷」。……」節選自《走出焦慮風暴》


哥你這不是恐懼症和強迫症啊
無知啊少年!
找個學醫的朋友好好給你科普下艾滋和狂犬,哪那麼容易感染啊哎曹
你老祖宗進化這麼久號稱地球最高等生物能那麼容易被整死了么


你好,我的癥狀幾乎跟你一樣,也是偶然碰到或了解到無解的疾病或毒藥時會恐懼。這種恐懼明知不合理卻無可奈何。 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一直想給自己的病確定,但一直無法確定是恐懼症還是強迫症或是被害妄想症。不確定如何對症治療呢?很苦惱,能私下聊聊,分享下克服問題的體驗嗎?


消失的那幾年我要用來形容我高中讀書壓力過大遭遇的挫折,以及後來考研時又碰上了的那種痛苦。強迫症是什麼我真的好想去明白。


你不就是怕死么。別害怕啊,這輩子玩完還有下輩子呢。


想太多
你怕死么?不怕死的話就沒必要恐懼那些了 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如果你怕死呢 也不用繼續整天恐懼了 因為那都是沒用的沒用的!遲早一死 怕也沒用
還是想不通?
那我推薦你信命吧,命中注定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惦記也沒用,也就是說你想那麼多對於你的生命軌跡沒有影響那就不要想了!

其實我還是覺得你太閑了,如果你認真學習認真工作,就沒空胡思亂想了,然後呢好奇心害死喵,沒事兒睡覺吧不要亂瞎琢磨!


推薦閱讀:

為什麼思考人活著的意義的時候會感到絕望悲傷像失去水分的植物,想其他問題卻不會出現這種身心無力的感覺?
一個人的面子重要麼?那麼什麼又是面子呢?
你們有沒有那麼一個時間覺得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
參加模聯新手會沒能拿獎,怎麼調節心理?

TAG:心理學 | 心理 | 強迫症 | 心理諮詢 | 抑鬱症 |